浅谈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浅谈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浅谈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浅谈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公路建设日益重要。

山区公路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山体、水源、植被等自然资源造成破坏,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为了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来减轻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土流失严重: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往往需要大量开挖土石方,导致大量的裸露土地。

一旦遇到暴雨天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山区的植被覆盖和水源的保护。

2. 植被破坏:建设公路需要清理道路两侧的植被,这种破坏了植被覆盖不仅会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还会破坏山区生态平衡,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 动植物栖息地破坏:山区公路建设会改变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大量生物流失甚至灭绝。

这对山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根据以上问题,针对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以减轻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

下面是几种应对措施:1. 水土保护措施: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如加强地质勘测,采取适当的植被恢复措施、开展水土保护工程等。

2. 植被恢复与保护:在公路建设中,应尽量保留道路两侧的植被,对于因建设而破坏的植被,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以恢复山区生态平衡。

3. 动植物保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对动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对动植物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可以通过建立野生动植物过街通道、特定区域管控等措施来减少动植物的死亡和迁徙问题。

4. 废弃物处理:山区公路建设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淤泥、建筑渣石等。

必须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生态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5. 生态补偿措施:对于建设公路过程中破坏的自然环境,应采取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

对于因建设公路而破坏的水源地,可以进行水源保护和恢复工程。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公路施工过程却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在公路施工中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施工过程中的土地开挖、填方等作业会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导致水土流失。

大量的土方工程可能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影响周边土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其次,施工中产生的扬尘和废气会污染空气。

运输车辆、施工机械的运行以及土石方作业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

再者,施工产生的噪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机械设备的轰鸣声、车辆的行驶声等会给附近居民带来噪声干扰,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也可能会污染周边的水体。

建筑材料的冲洗、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河流、湖泊等水域造成污染,破坏水生态系统。

为了减轻公路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合理规划路线,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

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土地占用和土石方工程,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同时,在设计中还应考虑设置绿化带、隔音屏障等设施,以减轻公路建成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控制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取洒水降尘的措施,定期对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进行洒水,使扬尘得到有效抑制。

对于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进行覆盖或密闭存放,避免扬尘扩散。

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挡,也能减少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废气的治理同样不容忽视。

选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尾气排放达标。

对于施工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焊接产生的废气,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进行排放。

噪声控制方面,可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

公路工程施工中环保工作探讨

公路工程施工中环保工作探讨

公路工程施工中环保工作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建设日益增多,而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保工作也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保措施和挑战,以及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环保工作不得当,将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影响。

首先,施工产生的大量粉尘和烟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

其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因此,加强公路施工中的环保工作,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公路施工中的环保措施1. 基本原则在公路施工中,应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施工单位应制定环保管理方案,明确各项环保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责任,并进行定期检查。

2. 粉尘防治为了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1)喷洒水雾:定期通过喷洒车辆喷洒水雾,减少施工现场的粉尘污染。

(2)覆盖物使用:对露天堆场、道路裸露地面等进行覆盖,减少粉尘扬尘。

(3)人员防护:公路施工工人应佩戴防尘口罩和专用工作服,减少吸入粉尘的风险。

3. 废弃物处理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应进行妥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1)分类存放废弃物: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便于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2)合理使用资源: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材料和资源,尽量减少产生废弃物的量。

(3)科学处理:将废弃物送往专门的处理场所进行处理,如回收利用、焚烧或填埋等,确保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化。

4. 污水处理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为了防止对水源造成污染,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建立临时处理站点:在施工现场建立临时的污水处理站点,对产生的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2)回收再利用:对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如用于施工工地的清洗、冲洗等工作,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浅谈一下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谈一下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08年2月19日交通部副部长、部环保委主任徐祖远发表了题为《做好交通环保工作,确保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讲话。

徐祖远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交通行业环保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未来交通发展需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增长、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因此,交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本文浅谈一下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公路工程建设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公路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很多,主要有: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的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产生的噪声、排放的尾气及扬尘对沿线造成环境污染。

二、公路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一)、生态环保生态环保最主要是对公路进行绿化美化,绿化美化不仅可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关系,而且可以营造出宜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公路的环境质量。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由于现代公路劈山、填挖方数量大,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

在路肩上或边坡上植树、栽花种草,植物根系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减少坡地迳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的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同时,植物在它的生命活动中,除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以外,还可以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这样可以调节路面温度与湿度,对防止路面老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2、诱导交通,安全行车a、可以通过视线诱导来指示驾驶员道路前进的方向。

尤其是在竖曲线顶部等路线走向不明了地段,可以使路线走向变得十分明显,如果在一些城际间的干线公路上,以树种或种植方式的变化表达所辖界限的更换,不仅可作为醒目的标志,又可起到诱导交通和提高自然情趣的作用,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b、防眩作用。

白天,树荫可以遮挡阳光,减少阳光对司机产生的眩光,晚上位于中央分隔带上的树木、矮篱等,可以有效的防止对向车辆在大灯照射所产生的眩光,防止由于眩目所产生的交通危险。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3篇)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保障生态环境: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土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加强环境保护,有助于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护生态平衡。

2.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噪音、废水等污染物,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

加强环境保护,有助于降低污染物排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3. 提高工程质量: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

良好的施工环境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二、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1. 土地资源保护(1)合理规划施工用地,尽量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2)采取土地复垦措施,恢复被占用的土地。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2. 水资源保护(1)合理规划取水、排水系统,减少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

(2)采用节水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

(3)加强废水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3. 生物多样性保护(1)保护施工区域内的植物、动物等生物资源。

(2)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3)合理规划施工路线,减少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

4. 空气污染控制(1)采用封闭式施工技术,减少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

(2)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定期洒水降尘。

(3)对施工机械进行维护,降低排放污染。

5. 噪音污染控制(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

(2)采用低噪音施工机械,降低噪音污染。

(3)对周边居民进行噪音污染告知,加强沟通协调。

6. 废弃物处理(1)对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减少废弃物产生。

(3)与当地环保部门合作,确保废弃物达标排放。

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却同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

我们在进行公路建设的也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保护和修复,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和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破坏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所需的场地、砂石等材料开采需要的土地资源,这些都会对原有的土地环境产生破坏作用。

尤其是在山区或者林区进行公路建设时,需要清理大片的树木和植被,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 生物多样性减少公路的建设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修建公路需要清理大片的植被,这就会破坏原有的生物栖息地,导致当地动植物资源减少,甚至导致物种的灭绝。

公路的建设也会导致动物迁徙路线的中断,使得一些动物无法正常迁徙,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3. 环境污染公路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废料和尘土,这些都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

公路通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排放、道路噪音、道路水土流失等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特别是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随着公路的修建,会加剧当地的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破坏,对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公路建设在带来便利的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们在进行公路建设的也要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1. 充分调查评估在进行公路建设前,要充分调查评估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了解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分布、土地利用状况等信息,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植被和栖息地,减少土地的占用等。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摘要:进行道路建设时,加强道路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

本文就如何在在公路工程中的体现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体现一、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公路的外在形式是公路的网络结构、线形等技术指标,而其内涵是公路环境总体对人类运输活动的服务和支持,把环境与公路割裂开来考虑是不全面的。

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拆迁道路在规划和确定方案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电力电讯、村镇居民点、厂矿企业等设施的拆迁,从而减少对现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工程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并针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气候、地形、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排水与防护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道路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水土流失,保护植被。

注重道路美化、绿化在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营造防噪性卫生防护林,搞绿化美化工程,既能美化路容、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减噪、吸收汽车尾气及粉尘,净化空气,减轻汽车尾气和噪声对沿线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营造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结构林带,防噪减污效果更佳。

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公路规划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应以费用最小、社会代价最小为目的,采取“最佳可能性方案、中级可能性方案,初级可能性方案”多层次的设计,力求在宏观目标上与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相符合,在环境标准上与居民生活要求相一致,在财政的保证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实施的序列上与公路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相联系。

二、环境保护在公路工程中的体现(一)要将环境保护内容体现在公路工程设计全过程之中1.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①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

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公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着影响。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如何在公路建设中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资源的占用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公路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生态用地,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公路建设中有效管理土地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

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公路建设往往会破坏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砍伐大量的树木,破坏植被覆盖,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和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对于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物链的平衡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水资源的污染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和固体废物,这些废物可能会对周围的水资源产生污染。

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泥沙和化学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水资源中,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四、生态功能的破坏公路建设对生态功能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断裂效应和辐射效应。

断裂效应是指公路的建设可能会切断原有的生态廊道,影响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连通性。

而辐射效应则是指公路的建设可能会引发周围土地的开发,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扩散的影响。

这些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退化。

在认识到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之后,如何在公路建设中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做好前期调查和评估工作。

在公路建设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估,充分了解周围的生态环境状况,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
摘要: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要十分注重环境保护问题。

一是公路设计要考虑环境因素;二是公路施工、运营要防治水、大气、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是道路绿化具有保护路域环境、美化路容、改善行车条件等功能,对保持公路沿线良好的生态环境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绿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投资热点之一,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问题也大量的凸现出来,并逐渐成为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针对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及公路绿化等浅谈一下体会。

1 公路设计与环境因素
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改善和提高大陆环境质量。

在设计中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方针,各种环境保护设施应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1.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公路选线应全面调查沿线土地利用情况,按不同种类分别统计,遵照节约用地的原则,结合当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国土规划,进行充分论证,确定路线位置。

道路用地应尽量少占用耕地、果园,多利用荒地,荒坡,滩涂等荒芜用地。

农田地区的路基应尽可能降低高度,并设计支档结构,减少占地。

当通过农田水利排灌系统,人工蓄水防洪设施时,尽量避让或修建桥涵跨越,而不影响其排灌功能与要求。

1.2 保护人文景观与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公路选线设计时,对其沿线已发现文物,遗址,名胜古迹,风景区等,拟定环境保护设计对策。

对重点文物,遗址等保护区应避让。

如对其产生干扰,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公路应避让生态环境中所列保护对象,并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有条件时要进行环境补偿。

并在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触出没路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1.3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公路设计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流失现状,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做好水土保持。

并注重道路绿化设计,选用当地生长的植物,对路堤
边坡,弃土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2 公路施工、运营与环境保护
施工及运营工程中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水、大气、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时应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沿线敏感点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2.1 公路水环境污染防治
公路沿线设施排放的污水和施工期间排放的废水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18—88)规定。

其中施工期水环境的污染是暂时性的,随着工程的建成其污染源也将消失,可采用简单经济的处理方法。

如公路路线经过饮用水源或养殖水体附近,应设有边沟或排水沟,必要时可设置小型净化池。

沥青混合料和混凝土搅拌站不得设置在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等。

在这应该注意公路运营期间的路面径流水环境污染,注意生活污水与含油污水的处理。

2.2 公路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的一般环境空气敏感点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应避让居民区、学校等,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

施工期主要是扬尘和沥青烟的污染最为严重,对于石灰,粉煤灰等路用粉状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应有遮盖,
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有条件时期混合料应集中拌合,减轻对大气的影响。

而目前道路施工已普遍采用沥青拌合设备,该设备上有沥青烟消除装置,能较好地防治期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使用吸附法,洗涤法,静电捕集法等。

而运营期大气污染的防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降低汽车内燃机的油耗和排放,二是安装汽车净化器,对汽车排放的NOx、CH、CO及颗粒物等进行污染控制。

如改进能源结构,促进清洁运输,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管理。

2.3 公路噪声污染防治
公路中心线距生环境敏感点应大于100米,其中距医院、疗养院、学校宜大于200米。

可以采用堆筑工程弃方,建筑物设置隔声设施,建造声屏障,栽植绿化林带,或采用低噪声路面(技术要求较高,我国刚刚起步,相信未来一定会有的很大发展)。

2.4 公路其他环境问题
公路建设期,运营期除对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有影响外,还会产生振动,社会环境等其他环境问题。

对于交通震动的防治可以提高和改善路面平整度,设防震沟以降低道路交通震动强度。

而社会环境(拆迁与安置等)则是牵涉到的范围很广,此可视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3 道路绿化
3.1 道路绿化的原则
随着我国道路的大力发展,公路沿线环境的美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道路绿化营运而生,公路绿化应贯彻为交通服务,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点线结合,做成一个完整的绿化体系,达到自然美、人工美、粗犷美和精致美的和谐统一。

公路绿化要达到改善行车条件,美化路容,增进舒适性和安全感的要求。

3.2 公路绿化措施
⑴视线诱导和指路。

利用绿化植物,预示公路的出入口,道路线形变化及要去的方向,以引导驾驶员安全操作。

如在凸形竖曲线半径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且平面线形为曲线的路段,应在平曲线外侧进行视线诱导栽植。

⑵稳固路基,保护边坡。

在平台、边坡上种植可以保持水土,防止被水冲刷,同时又可以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来消耗土壤中额外含水量,抑制地下水位上升,从而达到稳固路基、保护边坡的作用。

其主要通过对路肩、挖方边坡植草绿化来稳固路基及边坡。

⑶防眩、遮光。

中央分隔带的栽植,主要用于防止夜间对面或侧向汽车大灯灯光引起的眩目,有利于安全行车。

在次要道路靠近主要公路路段,宜在主要公路外侧进行遮光栽植。

⑷缓冲栽植。

这种栽植,一般在高速公路出口处,当路基高度小于3米且不设护栏的填方路段及互通式立交桥出口端部,应在边坡及护坡上密植灌木或矮木,以促进车辆减速,减轻汽车肇事是的冲击力。

⑸补充公路景观,调整工程中难以避
免的景色影响。

可以遮蔽杂乱和不美观的建筑物;可美化取土坑、废料堆和贮水池,使它们成为公路环境中的一景,对重新建立和形成生态平衡系统起着积极作用。

⑹调节路面温度,防止路面老化。

适当的在道路沿线两旁种植绿色植物能吸收日光辐射和减少地面辐射,夏季能遮光蔽荫,冬季能阻挡寒风,有防止路面老化的作用。

4 结束语
在实施公路工程过程中,要注重公路周边的环境因素,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力度,改善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让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深信实现“绿色道路”的愿望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田茂杰,杨少伟,许金良.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刘朝晖,公路景观与景观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李全文,公路环境规划.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白史且. 高速公路路滑工程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JTG B04-20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