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课程实验报告

运动生理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分析运动对人体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影响,为今后从事运动生理学研究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功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运动对人体各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强免疫力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运动对人体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影响,分析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身体健康、年龄在18-25岁的男性志愿者,平均体重60kg,身高170cm。

2. 实验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为运动组和对照组。

3. 实验方法:(1)运动组: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60%-70%。

(2)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进行静坐休息。

4. 实验指标:(1)心率:使用电子心率表测定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心率。

(2)血压:使用电子血压计测定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血压。

(3)呼吸频率:使用秒表测定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呼吸频率。

(4)血氧饱和度:使用血氧饱和度仪测定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血氧饱和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率变化运动组在运动过程中心率逐渐上升,运动结束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心率逐渐下降,但仍高于运动前心率。

对照组心率变化不明显。

2. 血压变化运动组在运动过程中血压逐渐上升,运动结束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血压逐渐下降,但仍高于运动前血压。

对照组血压变化不明显。

3. 呼吸频率变化运动组在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逐渐上升,运动结束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呼吸频率逐渐下降,但仍高于运动前呼吸频率。

对照组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

4. 血氧饱和度变化运动组在运动过程中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运动结束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但仍低于运动前血氧饱和度。

运动生理学体重测量实验报告

运动生理学体重测量实验报告

运动生理学体重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身体成分分析法测量体重,了解体脂率和肌肉率等身体成分参数。

实验器材:体脂秤、尺子。

实验步骤:
1. 编制测量表格。

2. 教练员对实验者进行身体简单检查,包括身高、体重、髋围和腰围等基本信息,记录在测量表格上。

3. 实验者进行放松10分钟,膀胱排空,站在体脂秤上,肩膀放松,双脚分开,双手自然下垂,体重数据记录在测量表格上,并按体脂秤上的提示进行操作,测量肌肉率、体脂率等数据。

4. 测量体重三次,取最接近的两次加以平均,获取最终的身体成分参数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
1. 计算BMI指数。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2. 计算腰臀比。

腰臀比=腰围/臀围
3. 计算体脂率。

体脂率=(1.20×BMI)+(0.23×年龄)-10.8×性别-5.4
4. 计算肌肉率。

肌肉率=体重×(1-体脂率)
实验结论:
该实验通过分析身体成分参数,可以了解实验者的身体状态,包括体重、BMI指数、腰臀比、体脂率和肌肉率等,为运动员在科学合理制定健身运动计划提供依据。

运动生理学身体素质的测定实验报告

运动生理学身体素质的测定实验报告

运动生理学身体素质的测定实验报告运动生理学身体素质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的学科,通过对身体素质的测定可以了解个体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适应能力和潜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身体素质指标,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的身体素质测定方法;2. 了解不同指标对于评估个体运动能力的意义;3. 分析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身体素质变化。

三、实验方法1. 身高和体重测量:使用身高尺和称重器分别测量被试者的身高和体重,并计算BMI指数;2. 心率测量:使用心率表或心率仪记录被试者安静状态下及运动后的心率;3. 肺活量测定:使用肺活量计或呼吸频率仪,记录被试者最大呼气容积;4. 握力测试:使用握力计测试被试者两手握力,并记录最大握力值。

四、实验结果1. 身高和体重测量结果:- 被试者A:身高170cm,体重60kg,BMI指数为20.8;- 被试者B:身高165cm,体重55kg,BMI指数为20.2;- 被试者C:身高175cm,体重70kg,BMI指数为22.9。

2. 心率测量结果:- 被试者A:安静状态下心率为70次/分钟,运动后心率为150次/分钟;- 被试者B:安静状态下心率为75次/分钟,运动后心率为160次/分钟;- 被试者C:安静状态下心率为80次/分钟,运动后心率为170次/分钟。

3. 肺活量测定结果:- 被试者A:最大呼气容积为3.5L;- 被试者B:最大呼气容积为3.0L;- 被试者C:最大呼气容积为4.0L。

4. 握力测试结果:- 被试者A:左手握力30kg,右手握力32kg;- 被试者B:左手握力28kg,右手握力30kg;- 被试者C:左手握力35kg,右手握力36kg。

五、实验讨论1. 根据身高和体重测量结果及计算的BMI指数可以初步评估被试者的体型和肥胖程度,BMI指数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被试者的身体素质较好;2. 心率测量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运动后心率明显增加,说明心血管系统对于运动适应能力良好;3. 肺活量测定结果反映了被试者的呼吸系统功能,最大呼气容积越大,说明肺活动力越强;4. 握力测试可以评估被试者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握力越大则说明肌肉力量越强。

运动生理学研究实习总结

运动生理学研究实习总结

运动生理学研究实习总结尊敬的导师:您好!经过一学期的运动生理学研究实习,我深感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和技能,现将实习总结如下。

一、实习目的和背景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的科学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们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培训,学习了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相关研究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我们了解了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影响,并学习了相应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项目,包括身体成分测试、运动耐力测试、心血管功能测试等。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了解了各项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独立完成了部分实验操作。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运动生理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数据采集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熟悉了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的统计软件。

同时,我还学习了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格式,通过实践熟悉了科学论文的组织结构和写作技巧。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具体而言,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收获:1. 理论知识:通过课堂学习和相关书籍的阅读,我对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有了全面的了解,对运动对人体的各个系统的影响机制有了透彻的认识。

2. 实验技能: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我熟悉了运动生理学实验的一般流程,掌握了常用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学会了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绘制,更好地理解了数据的含义和分析结果。

运动生理实验报告课件

运动生理实验报告课件

实验结果与分析2:
三、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评 1.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定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果与分析:
运动后即刻血压上升,收缩压上升明显,舒张 压变化不大.运动后四分钟血压恢复到安静 时水平. 运动后即刻血压的变化的原因:收缩压的升 高主要是因为心输出量和循环血量的增加. 舒张压的变化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肌肉血管 收缩和内脏血管舒张导致外周阻力的升高 和不变引起的.运动后四分钟,由于神经-体 液的调节,血压基本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2. 反应时测定仪测定
打开电源待仪器所有灯熄灭,LED显示0.000 后,可按键开始测试。按启动键后在0.5-3秒 后反应键1-5号中任一键发光有音响,这时食 指离开启动键,LED显示简单反应时,同时受 测者食指以最快速度按向给出信号的键,一 旦食指按下键,灯光信号随时停止,LED显示 综合反应时,这样连续测试操作5次后,按功能 键,显示简单反应时的平均值,再按一次功能 键显示反应时的平均值,再按一次功能键,结 束本次测试,准备下一次受测者测试。

实验结果与分析:
所测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略 力量的测定可以直接应用于运动训练过程 之中,用以评价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力量 素质及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经测定,本人的背力( ) 实验体会:(可以谈谈你实验的收获)


19-20岁背力评价标准
优 良 中 中下 差

>140
125-139 109-124 95-108 <94


对个别关键操作进行提问。要求学生上 台示范,并及时纠正。(学生的回答作 为平时成绩。) 学生自己做实验。

特别强调,实验报告的讨论与分析部分 应包括: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运动生理学实验

运动生理学实验
(3)净围度计算:a:计算围度半径 R 值: R= C 2π
b:计 算 净 围 度 : C′ = 2 π(R - r)。
(注:式中 C 为围度;R 为围度半径;C′为净围度,单位为 cm;r 为皮褶厚度) (4)比肌力计算:比肌力可用单 位净围 度肌 力表示。 计算 时则 用净围 度除 以 所测得的绝对肌力求得,单位为 kg / cm。 【注 意 事 项 】 仪 器 要 校 对 准 确 ,严 格 按 实 验 步 骤 进 行 。 【作 业 】 1 依据实验结果,描述生理横断面大小对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 2 分析肌肉收缩力量和比肌力测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部肌肉感觉。 (2)受试者闭上双眼,按上面所 要
求的屈度 再 做 5 次。 主 试者 要 观 察 受 试者每次直 臂 前屈 的 角 度和 原 要 求 角
85
对 力 量 。 测 量 时 不 得 借 助 屈 臂 和 身 体 后 倒 的 力 量 ,否 则 重 测 。 2 比肌力的测定 (1)前臂和大腿围度:前臂伸直下 垂,在前 臂最粗 的位 置测量 前臂 围度;两 腿
取 站 立 位 ,在 臀 皱 襞 下 呈 水 平 位 测 量 大 腿 围 度 。 (2)前臂和大腿皮脂厚度:采用 皮脂厚 度测 量计测 量。测 试前 应对仪 器精 确
(吴纪饶 吴华)
89
实验 3 本体感觉功能的测定
【目 的 】 掌握本体感觉机能变化的测定方法。

【原 理 】 人 体 做 各 种 动 作 时 ,都 会 引 起 本 体 感 受 器 的 兴 奋 ,这 种 兴 奋 沿 着 传 入 神 经 传 到
大脑皮层引起复杂的神经活动,感知 动作的 变化。 本体感 受器 区分 动作差 别的 能 力,称为运动分析器的敏感性。训练程 度越高,本体感 受器 敏感性 越强,标 志着 肌

运动生理实验报告视觉(3篇)

运动生理实验报告视觉(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觉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2. 探讨视觉功能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3. 分析不同运动项目中视觉功能的需求。

二、实验原理视觉是人体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尤其在运动过程中,视觉功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运动表现和安全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运动生理实验,探讨视觉功能在运动中的影响。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20名身体健康、年龄在18-25岁的志愿者。

2. 实验分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 实验器材:视觉测试仪、运动器材(跑步机、篮球、乒乓球等)。

4. 实验步骤:1. 实验组进行视觉功能测试,包括视力、色觉、视野、调节力等。

2. 对照组进行基础体能测试,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

3. 两组进行相同运动项目的训练,如跑步、篮球、乒乓球等。

4. 训练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运动表现和安全性。

5. 训练结束后,再次进行视觉功能测试和体能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视觉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视力、色觉、视野、调节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 训练过程中,实验组在运动表现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3. 训练结束后,实验组在视觉功能测试和体能测试中均取得明显进步,而对照组进步不明显。

五、讨论与结论1. 视觉功能对运动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视觉功能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降低运动风险。

2. 不同运动项目中,视觉功能的需求有所不同。

例如,篮球、乒乓球等对空间定位和快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而跑步、游泳等则对视觉敏锐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3. 通过针对性的视觉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视觉功能,进而提高运动表现和安全性。

六、建议1. 运动员应重视视觉训练,提高视觉功能。

2. 培训机构应加强对视觉功能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3. 运动爱好者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视力,避免过度疲劳。

七、实验分工1. 实验员:负责实验设计和实施,数据收集和分析。

2. 数据记录员:负责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运动生理学实验

运动生理学实验
父母的血型与子女的血型关系
父母血型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O+O O A、B、AB
A+O A、O B、AB
A+A A、O B、AB
B+O B、O A、AB
B+B B、O A、AB
A+B A、B、AB、O ---
AB+O A、B O、AB
AB+B A、B、AB O
AB+A A、B、AB O
实验一 ABO血型鉴定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人类血型的遗传特性及其遗传方式;掌握人体血型(ABO型)的检验方法。同时检测自己的血型。
【实验原理】
血型是指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型系统中,红细胞上有两种凝集原,分别称为A、B凝集原,根据红细胞上的这两种凝集原的不同或有无,可将血液分为四个类型,即A型、B型、O型、AB型。在同一个体的血浆中,不会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抗原相对抗的抗体,相对抗的抗原与抗体相遇,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因此,可以将A型血清和B型血清作为标准血清,观察在与受测试红细胞混合时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来判断受试者的血型。(如表一)
8.测量舒张压:继续缓慢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检压计上水银柱刻度即代表舒张压。一般青壮年舒张压力8-10.6kPa(60-80mmHg)。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kPa(或mmHg)表示。1kPa=7.5mmHg。反复测血压,如血压值波动<0.5kPa或<4mmHg即为准确。
7.测量收缩压: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继续打气使水银再上升2.6~4.0kPa(20~30mmhg)。随即松开气球螺旋,连续缓慢放气,减低压脉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为收缩压。一般青壮年收缩压为12-17.3kPa(90-130mmH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