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

合集下载

《我们的身体》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PT课件

《我们的身体》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PT课件

说一说
是不是一个人只要他的身体健康, 就可以说他拥有真正的健康呢?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课外活动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份健康小报吧!
探索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体重指数(BMI) (千克/米²)
视力 肺活量 (毫升)
50米跑 (秒)
一分钟跳绳 (个)
一分钟仰卧起坐 (个)
五年级的你
体质记录表
五年级男生正常范围
肥胖:≥24.2 低体重:≤14.3 超重:21.5~24.1 正常:14.4~21.4
— 及格:1300~2110 良好:2200~2450 优秀:2700~2900 及格:10.8~9.0
探索
第( )小组学生体质健康统计表
体重指数(千克/米2) 肥胖( )人 低体重( )人 超重( )人 正常( )人
肺活量(毫升)
及格( )人 良好( )人 优秀(
50米跑(秒)
及格(
一分钟跳绳(个)
及格(
一分钟仰卧起坐(个) 及格(
良好( )人
人 良好( )人 人 良好( )人 人
) 优秀(
) 优秀(
良好:8.8~8.7 优秀:8.6~8.4 及格:56~119 良好:126~132 优秀:138~148
及格:18~36 良好:38~41 优秀:44~50
五年级女生正常范围
肥胖:≥23.0 低体重:≤13.7 超重:20.6~22.9 正常:13.8~20.5
— 及格:1050~1770 良好:1850~1950 优秀:2050~2250 及格:11.1~9.3
及格:9.1~8.8 优秀:8.5~8.3 及格:58~121 良好:128~136 优秀:144~158

中班社会教案:我们的身体(精选3篇)

中班社会教案:我们的身体(精选3篇)

中班社会教案:我们的身体(精选3篇)教案一: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2. 培养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或玩具等用具,如头、眼、耳、鼻、嘴、手、腿等的图片或玩具。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拿起一只玩具动物,问幼儿:“这是什么?”“这只动物有哪些部位?”2. 引导:教师拿出头、眼、耳、鼻、嘴等不同的部位的图片或玩具,并向幼儿出示,让幼儿说出这些部位的名称。

3. 教学:教师对幼儿说:“你们注意看,这些都是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每个部位都有不同的功能。

”然后,教师分别介绍每个部位的功能和保护方法。

如,“头是用来戴帽子保护的,眼睛需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要被灰尘或者其他东西弄到,耳朵需要小心不要让噪音太大,鼻子需要经常清洁等。

”4.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刚才所学的身体部位和功能,让幼儿快速说出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对应的功能。

教案二:保持身体的清洁与卫生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保持身体清洁的习惯。

2. 提高幼儿对身体卫生的重视。

3. 让幼儿了解保持身体清洁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图片或实物,如肥皂、毛巾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提问:“有谁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保持身体的清洁与卫生?”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引导: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如肥皂、毛巾等,向幼儿介绍这些工具的作用,并引导幼儿说出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如洗手、洗脸等。

3. 示范:教师向幼儿示范如何正确地洗手,并解释洗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用肥皂搓手背、指缝等,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4.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分小组互相给彼此洗手,鼓励幼儿亲身体验洗手的过程。

5.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案三:防止疾病传播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疾病传播途径。

2. 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教学准备:图片或实物,如洗手液、纸巾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感冒、流感等,并问幼儿这些疾病是怎么引起的。

《我们的身体》教案

《我们的身体》教案

《我们的身体》教案《我们的身体》教案(精选1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我们的身体》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的身体》教案篇1活动目标:1.观察并发现我们身体里的洞洞,了解洞洞的秘密,乐意完整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体会探索发现身体秘密的乐趣,有继续探索的愿望。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PPT,绘本《我们身体里的洞》。

已有经验: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洞”1.出示一个洞洞、两个洞洞的画面。

关键提问:这黑黑的圆圆的会是什么呢?小结:一个洞洞是下水道,两个洞洞是隧道哦!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看到过的洞,很有用的哦。

【这个环节,就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联想、猜测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且锻炼幼儿的多样思维。

】二、“身体里的洞”过渡:那我们身上有没有一个或两个洞洞呢?(一)发现同伴身体里的秘密,并用语言完整表述1.两两结对探索发现师:我们身上一个洞洞的是什么?两个洞洞的是什么?和旁边的好朋友互相找一找,找到了请用笔圈出来。

2.交流讨论发现师:你发现了什么?幼:一个洞洞的是耳朵,嘴巴;两个洞洞的是鼻孔,眼睛。

(将幼儿说到的洞洞用图片进行呈现。

)【让孩子通过同伴间的互相观察,发现并记录身体里的洞洞,让幼儿的观察更具目的性。

】(二)观察画面,发现并了解洞洞的秘密师:刚才大家讲了好多身体上的洞洞,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身体里的这些洞洞有什么本领呢?你们想先说哪一个呢?1.“会呼吸的洞”——鼻子关键提问:鼻子的两个洞有什么作用呢?(幼:闻东西)师:老师这里有好多不同的瓶子,请你们用鼻子来闻一闻。

(各种味道,例如花露水、洗手液、醋。

)师:鼻子除了可以闻东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本领,你们知道吗?(教师出示图片或者做深呼吸的动作引导孩子。

一年级健康教育教案《我们的身体》

一年级健康教育教案《我们的身体》

一年级健康教育教案《我们的身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躯干、四肢等。

2. 帮助学生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臂、腿部等。

2. 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如眼睛用于看、耳朵用于听、嘴巴用于吃等。

3. 培养学生爱护身体,保持卫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护身体,保持卫生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身体的各个部位。

2.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身体部位。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1. 实物、图片等展示身体各个部位的资料。

2. 准备一些关于身体部位的趣味游戏。

3. 创设生活情境所需的道具和背景。

教案篇幅有限,这五个章节的内容仅供参考。

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身体部位猜谜游戏,引发学生对身体的兴趣。

2. 课堂讲解:a. 展示身体部位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

b. 讲解每个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如眼睛用于看、耳朵用于听等。

c. 举例说明身体各个部位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重要性。

3.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身体部位接力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份身体部位填空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用绘画或手工作品展示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发展学生创造力。

八、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健康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或药店,了解身体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中班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

中班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

中班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一、教学内容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教材来源:《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班第二学期章节内容:1. 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头部、手臂、腿部等。

2. 了解身体的各个器官及其功能: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心脏、肺等。

3. 探索身体的感觉:冷热、疼痛、触觉等。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2. 培养幼儿对身体感觉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幼儿对身体感觉的细腻区分。

2. 幼儿对身体器官功能的理解。

重点:1. 幼儿能准确地指出身体的基本部位。

2. 幼儿能简单描述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3. 幼儿能在团队活动中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人偶玩具,展示身体的基本部位和器官。

2. 图片卡片,展示身体各个器官及其功能。

3. 触摸板,展示身体感觉的差异。

学具:1. 画纸、彩笔,供幼儿绘画身体感觉。

2. 故事书,供幼儿阅读和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人偶玩具,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如头部、手臂、腿部等,并让幼儿模仿人偶的动作。

2. 探索身体器官:展示图片卡片,让幼儿认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器官,并简单介绍其功能。

3. 身体感觉游戏:通过触摸板,让幼儿体验冷热、疼痛、触觉等感觉,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4.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器官和感觉,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 绘画身体感觉:给每个幼儿发放画纸和彩笔,让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对身体感觉的理解。

6. 故事分享:让幼儿阅读故事书《身体的秘密》,引导他们了解身体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身体基本部位图示。

2. 身体器官及其功能列表。

3. 身体感觉的描述词汇。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描述一下你的身体感觉。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观察幼儿对身体的认识和感觉的表达,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我们的身体教案(实用17篇)

我们的身体教案(实用17篇)

我们的身体教案(实用17篇)篇1:我们的身体教案一、目标:1.通过玩玩、找找、发现自己身体能动的部位,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和老师一起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发现自己身体能动的部位。

2.难点: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幼儿人手一份活动器具、纸宝宝、笔,教师用的一张放大的纸宝宝。

四、活动流程:尝试发现—>找身体会动的部位—>活动—>延伸活动1.尝试发现1)今天,老师在活动室里放了好多的活动器具,请孩子们看看都有些什么呀?请每个孩子拿一样你喜欢的器具玩,玩的时候你要仔细地看看,你身体的什么地方动了?2)提问:你玩了什么你身体的什么地方动了?2.找身体会动的部位1)我发现你们的手和脚会动,其实身体上还有许多地方也在动。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位纸宝宝,请孩子们一边动动你们的身体一边把发现身体上会动的地方用笔点出来。

2)请你们把身体上会动的地方告诉大家吧孩子们讲出会动的部位老师在放大的纸宝宝上记录并相应让孩子们动动该部位。

3.:动一动1)纸宝宝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动一动的。

2)老师点到纸宝宝什么部位,你就动什么部位。

让我们听着音乐有节奏地每个部位动5下。

3)今天,你们发现人身上许多部位都会动,就是因为这些部位会动,我们人的身体就很灵活,样样事情都会做。

4.延伸活动:身体外面可以动,那么身体里面部位会动吗?请孩子们去问问爸爸妈妈或者看看书,用你们的心、眼睛慢慢地去发现,看谁发现的小秘密多,把你们的发现记下来。

篇2:我们的身体教案目的:1、幼儿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小洞以及这些小洞的功能。

2、激发想象力,萌发探索欲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爱上阅读,体会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看什么呢?这是什么呀?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的洞?这又是什么?这两个洞是用来做什么呢的?1、提出问题:这两个小洞是干什么用的呢?幼儿猜一猜。

中班社会《我们的身体》教案附反思

中班社会《我们的身体》教案附反思

中班社会《我们的身体》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和功能。

3.激发幼儿探索身体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身体部位,了解其功能。

三、教学准备1.教具:人体骨骼模型、身体部位图片、健康宣传册等。

2.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等。

2.引导幼儿关注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二)主题活动1.引导幼儿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身体的基本结构。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有什么吗?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2.认识身体主要部位及其功能。

师: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身体的主要部位吧!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是什么部位?(依次展示身体部位图片)幼儿回答: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

师:对了,这些部位都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幼儿回答:头部可以思考、看东西;颈部可以转动;躯干可以支撑身体;四肢可以活动等。

3.讨论如何保护身体部位。

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部位呢?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好方法。

幼儿回答:不碰头部,避免受伤;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颈部;注意饮食,保持身体健康等。

4.学习健康生活习惯。

师:我们来学习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天应该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吗?请你们分享一下你们的作息时间。

幼儿回答:晚上9点上床睡觉,早上7点起床等。

(2)合理饮食。

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食物,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呢?幼儿回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等。

(3)定期运动。

师:运动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呢?幼儿回答: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等。

幼儿回答:是的,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2.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师:那么,你们觉得这节课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我们可以如何改进?幼儿回答:课堂氛围很好,但有些地方讲解不够详细,可以多举一些例子等。

《我们的身体》课件

《我们的身体》课件

消化
探索消化道结构和消化作用对营养吸收的关键 作用。
循环
了解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在维护身体健康方面 的重要性。
泌尿
探索肾脏和泌尿道在维持水平衡和排除废物方 面的重要功能。
健康保护
1
锻炼
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升身体素
饮食
2
质。
满足营养需求,保持饮食均衡。
3
睡眠
了解睡眠对身体的影响,养成良好的
心理健康
《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而精致的奇迹。从细胞到器官,我们将探索身体结构、 生理功能和健康保护的重要知识。
身体结构
细胞
了解红细胞和白细胞等细 胞的功能和作用。
组织
探索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
器官
了解心脏、肝脏和肺部等 关键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生理功能
呼吸
深入了解呼吸道结构和气体交换在呼吸过程中 的重要作用。
问题与讨论
• 你认为什么因素最重要保持身体健康? • 如何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 你有什么坚持锻炼的方法或建议?
4
睡眠习惯。
学会管理压力和调节情绪,保持心理 健康。
总结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而精致的机器,理解其结构、功能和保护方法是重要 的。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享受到健康和幸福。
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资料
参考书籍
- 《人体解剖学》 - 《生理学基础》 - 《健康保护指南》
科学研究
- 《人体细胞组成的研究》 - 《睡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 《锻炼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过程与方法: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四、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

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

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

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

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

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

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4.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三)课的延伸。

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四)作业2、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五、活动过程:(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二)观察上肢的运动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

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

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四)作业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二、教学重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四、教学准备: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五、活动过程:(一)引入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测量心跳和呼吸(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

(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①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

③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

(板书:运动呼吸加快)(三)呼吸为什么加快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

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

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四)课的延伸。

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五)作业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科学概念: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 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活动设计:五、活动过程:(一)引入1、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

(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1)认识心脏和心跳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