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牛郎织女》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牛郎织女》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牛郎织女》这个古代传说的背景故事;2.掌握《牛郎织女》的主要情节和寓意;3.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简短故事的复述。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形象等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牛郎织女》的内涵;2.采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故事的共同理解;3.引导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加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培养学生对美好爱情、家庭和友情等情感的认识和感悟;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传统文化内涵;2.掌握《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1.理解《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情感表达;2.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故事的复述与延伸。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动画片《牛郎织女》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氛围,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步:讲述《牛郎织女》故事(15分钟)老师口头讲述《牛郎织女》的背景故事和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有初步了解。
第三步:分组讨论故事内涵(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就故事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展开讨论;2.每组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与其他组分享交流。
第四步:共同整理故事情节(15分钟)1.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共同整理《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2.学生可以用图表、文字等形式展示整理结果。
第五步:个人深度思考与表达(15分钟)1.要求学生就《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某一情节或人物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1.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展示自己的思考笔记、绘画作品等;2.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引导同学们相互学习和交流。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继续思考《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某个问题,做一份心得体会或绘画作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课堂教学实录《牛郎织女》师: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七夕情人节)老师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谁来猜猜老师的心思(生答,师随评)师:终于找到几个“知音”了。
对了!为了今天的这堂课《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和七夕有什么关系呢?(生答,师随评)师:是的!七夕节就是由牛郎织女这个民间传说(故事)而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篇富有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师:课前都预过了吧!那老师考考你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师随评)师:预工作做得很扎实,老师相信后面的研究会更顺畅。
今天这堂课,老师想把这个故事排成一部戏,好不好?(好)为了让这部戏分工更明确,我要细化分工(课件出示)P编剧组P导演组P演员组师:先别激动哈!你们根据自身情况想想自己适合当什么?(生答,师随评)师:好家伙!有的同学,既当编剧又当导演,还把演员的活也收入囊中……那老师干啥?电线杆吗?还有道具?这样吧!编剧你们当,演员也给你们当吧。
那个导演,我看就我吧!行吗?(行)师:现场的编剧注意了,XXX就要准备拍摄工作了(课件出示)P文中插图师:请编剧告诉我:这出戏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生答,师随评)师:真善于窥察。
XXX善待老牛,老牛匡助XXX竣事单身,取了XXX这位玉人回家。
他们有生孩子吗?(本文没有,但是,后面一篇文中有写到)师:后面的课文这节课不谈。
这里只讲到他们结成了夫妻,生儿子女儿的事我们暂时不管了。
师:拍摄经费有限,我们不克不及拍太多情节内容,编剧们告诉我,本片最主要要拍哪两个情节?(生答,师随评,指导:XXX和老牛相处、XXX和XXX相识)师:根据编剧的意思,这出戏我们主要来排两场重头戏。
第一场(课件出示)XXX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师:这场戏叫“相处”。
第二场(课件出示)XXX和XXX是怎样相识的。
师:这场戏叫“相识”。
师: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完成这些题目,时间为五分钟,开始吧!(课件出示)(生默读,师巡视)P默读课文1——4段,画出老牛如何对XXX,XXX如何对老牛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复述故事。
《牛郎织女》故事续写课堂实录

《牛郎织女》故事续写课堂实录牛郎织女是中国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两个爱侣怎样被他们的父母隔开,但最后怎样才能重聚而获得幸福,也成为传说中的一段关于真爱的美丽传说。
尽管这个传说以古老的神话形式被传播,但是它大家都熟悉,也愿意去探索,以找到最终的结局。
所以,在本课堂中,教师要求我们以这个神话为基础,创作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来续写牛郎织女的故事。
作为一名学生,我接受了挑战,并在接下来的课堂中玩大胆的想象,来让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走进现代的新航路。
在活泼的课堂中,众多的学生们提出了各种新的想法,有些提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未来的科技世界,另一些学生则主张将它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古代,但有些学生则表示愿意将牛郎织女的故事用现代的角度来展现。
最终,教师决定让我们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现代都市为结果,让我们用现代的视角来解读这个古老的神话。
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就以这个创意继续我们的创作,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放到了城市的忙碌中,让它以一种现代的方式重新诠释。
在这都市中,牛郎是一位十九岁的男孩,他正日夜努力地工作,挣钱养家。
织女也不甘示弱,她是一位现代女性,在努力拼搏、尽心尽力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我,并且表现出一个勇敢坚强的形象。
但当这两个灵魂在不经意间在都市中相遇时,他们发现了自己对彼此的感觉,他们彼此相爱,但双方的家长却反对这段感情,他们不断挑战着牛郎和织女的爱情,甚至阻止他们在一起。
但牛郎和织女感受到了彼此的爱,他们不断努力,抵抗这些挑战,最终还是将自己的爱情坚定起来。
时间的流逝让牛郎慢慢成长,他最终凭借自己的勤奋而获得了成功,而织女在牛郎的帮助下通过自己努力也取得了成功。
两人也重新回到了一起,并决定领取结婚证,举行一个简单但让他们感到幸福的婚礼。
在婚礼当天,两位新人被祝福着前行,家人和朋友们鼓掌祝福,新娘身着白色的礼服,新郎身着礼服面带微笑,俩人手牵着手,脚步一步步走向爱情的未来,给每个来参加婚礼的人都带来了美好的祝福。
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牛郎织女》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师: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P课件播放: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动画短片)知道,这部动画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牛郎织女)对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故事,题目是《牛郎织女》。
我看到很多孩子都已经在课文纸上留下了许许多多预习的痕迹。
通过预习,你一定会有收获。
接下来,请你用一两句话来分享下预习成果,要跟“牛郎织女”相关的都可以,谁先开始?(生答,师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特点,师随评)师:传说故事通俗易懂,通过预习,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中人物的特点,真不错。
谁在预习的时候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生答,师随评)师:不够简洁,没事待会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我们说《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什么故事啊?(传说故事)(B板书:“传说”)什么叫传说?(流传下来的故事)师:“传”是什么意思?我通过嘴巴讲述传给你,你通过嘴巴讲述传给别人,想到哪四个字了?这叫(口口相传)师:那什么是“说”呢?说又是“道”的意思。
你说老百姓爱说这样的故事吗?爱不爱说?(爱说)师:想到哪四个字了?(津津乐道)师:没错。
所以民间传说故事,就是老百姓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的故事既然民间传说故事是这样的故事,所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样的故事说好。
通过我们的努力,做一个出色的民间传说故事的“传说者”,不要让这样的故事只是沉睡在我们的课文纸上。
师:都说讲故事只有把那些最关键、最重要、最有意思的地方讲得特别好,才能使这个故事引人入胜,所以讲故事的秘诀之一就是?(抓重点)(B板书:抓重点)师:现在请你拿起笔来,一边快速浏览整个故事,一边找一找这个故事当中哪些情节特别重要、特别关键或者说特别有意思,请进行标注。
如果能够给重要情节拟上一个小标题就更好了(生浏览、标注,师巡视)师:我们交流一下,大家首先关注的是第二段所描写的情节,是吗?来,拟的什么小标题?(老牛说话指点牛郎)师:8个字,非常精练。
也可以是“老牛说话指点迷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课堂实录一天上午,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牛郎织女》。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则爱情故事——《牛郎织女》。
这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呢?学生A:我知道,牛郎就是一个放牛的人,织女就是一个织布的女孩。
老师:对,你知道的不错。
那么,牛郎和织女他们之间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吗?学生B:他们是恋人啊!老师:很好,确实如此。
他们在另一片星球上相遇,相爱并结为夫妻。
现在,请大家认真听故事,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老师讲述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
当老师说到牛郎和织女结为夫妻之后,同学们都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学生C:老师,这真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老师:是的,它也很具有启示和教育意义。
牛郎和织女都是勤劳诚实的好人,他们相信爱情,坚定地追求幸福。
无论发生了什么,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彼此的忠诚和爱意。
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吗?学生D:对,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好好学习,认真工作,珍惜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掌声再度响起。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懂了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领悟到了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他们发誓要秉承这份美好,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背后还有哪些深刻的意义。
学生E:老师,我觉得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因为牛郎和织女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断努力,不轻言放弃。
学生F:对!而且,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习到爱的真谛——包容、理解、关心、扶持。
因为牛郎和织女之间不仅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即使在极其残酷的命运面前也能相互关怀,度过难关。
老师:非常好,你们说的都很对。
而且,《牛郎织女》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最具有人道主义和浪漫成分的佳作之一。
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爱情、人性和道德信仰的追求和探索。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文原文及教案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牛郎织女(二)》叙述了牛郎织女婚后幸福美满的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和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文原文
最新-《牛郎织女》教学实录【优秀3篇】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优秀3篇】《牛郎织女》教学实录1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导入:指名复述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揭题)初读指导: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检查自读情况:朗读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学习第一段: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极美满”。
(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第二段: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小结: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布置作业:完成文后习题2,指导书写。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第三段: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现?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1、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2、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3、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
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4、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5、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6、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的憎恨之情。
7、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11.《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10&11 《牛郎织女》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师:在晴朗的夏天夜晚里,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见一条银色的天河,(出示课件1)在银河东岸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牛郎星,牛郎星的两边各有一颗小星星,据说是牛郎用扁担挑着的两个孩子。
在银河的西岸与牛郎星隔河相望的这颗明亮的星星就是——织女星,织女星的一侧有四个小星星,连起来看就像是织布的梭子,据说天空中灿烂的云霞就是织女用这把梭子织出来的彩锦装饰而成的。
每当凝视牛郎星织女星时,我就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出示课件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师: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35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牛郎织女》(板书课题、出示课件3—1)。
师:本文是一个民间故事。
(板书:民间故事)师: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
以文字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一般经过了文人的整理、加工和修改。
师:这个民间故事是谁整理编写的?(板书:叶圣陶。
出示课件3—2)二、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4—1)听读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板书:牛郎、织女、儿女、兄嫂、老牛、王母、喜鹊)(出示课件4—2)三、讲读课文。
师:牛郎与哥哥嫂子的关系怎样?(出示课件5)生: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夜里在牛棚里睡。
师:没有名字的牛郎是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叫他吃剩饭、穿破衣、住牛棚……哥哥嫂子真是自私自利,不讲骨肉亲情的人呀!师:牛郎与牛的关系怎样?(出示课件6)生:牛郎照看那头牛很周到。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师:牛郎照看那头老牛确实很周到,这个“很周到”可以换成哪个成语?生:无微不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实录——《牛郎织女》编者按:有人说,新闻是寻找故事的艺术。
而我要说,语文是聊故事的艺术。
语文天然地与故事亲近。
小学生是听故事的年龄(其实我们大人,不也大都厌听高深的大道理,而喜闻有趣的故事吗)。
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其实就是故事,只不过有的想象丰富,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文化味值得再三咀嚼,有的浅淡只能作为快餐。
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故事性因素,语文课是不乏趣味和魅力的。
但有的人习惯性地把语文当作种种大道理的载体,眼睛瞪得再大,也看不见“故事”。
其实正是各种各样的故事“教育”了我们一生,一个语文老师的兜里应该有故事,并应适时热情的向学生“兜售”。
上课有故事听是一种幸福。
聊故事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
“聊”不是讲,‘聊’比讲更轻松,更闲适,更幽默,更开放,更亲密。
“聊”不是“侃”,“聊”不是天马行空,不是庸俗娱乐,它于快乐中传递丰富的教育信息,于随意中逼近课堂的中心目标。
“聊”是高超的教学艺术。
主题:对“美满”爱情的追求思路: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
步骤:(第一课时)聊故事里面的故事一、写了什么师: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
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生:是啊,还有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师:嗯,跟他说的意思一样。
生: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师:哦,那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写”?还有么?生: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师:对!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
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
(和学生一起读课题《牛郎织女》。
)(一)、梳理人物关系。
师:第一节课,我们先聊聊这个故事本身,研究第一个问题:写了什么。
也可以换句话说,叫“写了一个()的故事”。
说到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生:主要有牛郎、织女。
(板书:牛郎织女)师:很好,就这么聊,除了他们两位还有谁?生:还有王母娘娘和那头老牛。
(板书:王母、老牛)师:不错,故事里,动物也是“人物”(学生自然地谈到:还有“喜鹊”)。
生:还有牛郎的哥哥和嫂嫂。
(板书:哥嫂)生: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
师:(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将以上“人物”板书。
)既然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织女,就让我们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
来,聊吧!生:牛郎与老牛的关系特别好。
首先,牛郎对牛好,照顾牛的吃喝是那么细致周到,好得没法说。
师:他们俩之间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朋友和兄弟,结合课文,具体聊聊彼此怎么个好,找出相关的段落读读也成。
生: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
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老牛知恩图报呢。
(引导全班同学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师:好,就接着你说的这个词,咱们聊聊牛是怎么知恩图报的?生:老牛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
也就是说老牛是媒人,帮助牛郎介绍对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织女可是仙女呀!(笑声)师:感谢你的发现,找出相关段落读读(学生读略)。
师:老牛首先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有吗?生:还有老牛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后面没说完,老牛就去世了,证明老牛对牛郎后面事一清二楚,而且临死都不放心。
不但给婚姻,而且还给牛皮。
希望牛郎关键的时候用上。
(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师: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学生一起说出),我们善待自己的身体,老牛也是如此呀!可这老牛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从头到脚把自己的皮扒下来,献给牛郎。
生: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它动物呢?生:我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说,那头牛是天上的仙人,一个金牛大仙变成的。
师:哦,你是通过引证资料来理解的,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联系你六年读书生活获取的信息,再结合你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了解。
生:老师,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关,叫“羊郎”、“马郎”多难听呀,放牛的就叫“牛郎”,听起来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
师:是啊,他是个放牛的,顺着这个思路,为什么选牛作为故事的角色之一?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依据?生:我觉得,牛很忠诚,很忠厚,所以课文里老牛不轻易说话,只要一说,就起关键的作用。
师:结合牛自身的特点来谈,不错。
还有没有?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
生:我想,也许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讲男耕女织。
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
牛的作用太大了。
可能在古代,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的这么一个形象吧。
所以选牛更有意义。
(掌声)师:你的发现有道理。
我在农村长大。
以往,农民一般是不吃牛肉的。
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正像你所说的,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好,再聊聊牛郎和其他人的关系。
生:我想聊牛郎与织女的关系。
我觉得牛郎和织女从相识到相守,看得出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比如“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的挺美满。
”从这个“美满”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两个可能是从不闹矛盾,过得非常幸福。
师:呵呵,用“相识”与“相守”概括他们的恋爱经历,好。
把你刚才说的“美满”一词写上。
(板书:美满)既然你提出来了,一起读读这个词。
(学生读:美满)由于这两个人是主角,一会儿我们细细聊他们的感情。
继续,你还想说牛郎和谁的关系?生:牛郎与兄嫂的关系不好。
(朗读课文后聊)我认为牛郎的哥哥嫂子对他非常的不好,因为第一小节就说了,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
我认为叫他吃剩饭已经很不舒服了,还要他穿破衣裳,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夏天非常的热,冬天非常的冷,可一年四季就那一身破衣裳。
每天天不亮我们都在熟睡,而哥哥嫂子就赶他上山放牛了。
哥哥嫂嫂太不像话啦。
师:古人说,父母不在,长兄为父。
瞧瞧这哥嫂,让你对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我再谈谈牛郎和他丈母娘王母娘娘的关系。
(笑)王母娘娘是个第三者,她和牛郎,差不多已经快成仇人了。
当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的时候,肯定是非常非常着急,也一定非常非常痛恨王母娘娘。
而且在他快追上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还把头发上的玉簪一拔,划出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很宽,让牛郎得不到织女。
这边的牛郎一定恨得咬牙切齿。
师: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
借着你的启发,那咱就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
生:(读课文)“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空……”生:我再谈谈喜鹊。
喜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
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
(该生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了起来。
板书:喜鹊)生:文中还有两个孩子,就是牛郎和织女的孩子,关于他们好像没什么可说的。
(笑)师:好啊,你们抓住重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读了课文,又理清了内容,真让老师佩服。
(二)、人物归类。
师:让我们就人物之间的关系归归类。
生:牛郎与兄嫂这部分属于“人”类。
王母与织女这一组就属于“神”。
(老师相机板书)师:依此类推,中间的老牛和喜鹊呢?生:属于动物。
师:如果把牛郎与兄嫂的故事归为“人间”。
(板书)生:王母与织女的故事就是“天上”。
(板书)师:人与神,人间与天上要建立联系,有故事的话,必须要有个桥。
生:那就是喜鹊。
生:文章表面是喜鹊搭桥,其实,还有一座隐性的桥,就是——老牛!有了老牛,才结成了牛郎和织女的婚姻;有了老牛,才有了牛郎上天追织女的可能。
牛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重要的桥梁作用。
(掌声)师:民间故事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份,老牛做媒、喜鹊搭桥就是表现手段。
(三)、概括内容师: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的故事?生:很久很久以前,哥嫂对牛郎不好,牛郎对老牛非常好,老牛想回报他,就给他介绍织女,死后还给了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
于是牛郎就认识了织女,并结婚了。
王母娘娘反对,于是她就去抓回了织女。
后来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结合板书,师生一起,很轻松地聊了故事梗概。
通过对人物及其关系的梳理,这就很好地运用了抓人物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谢谢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做了细致的分析,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
二、怎么写的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同学们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写这个故事的。
作为六年级同学,你怎么理解这个“怎么写”?生:比如说叶圣陶老爷爷在写作上,用哪些方法啊、手法啊,写这个民间故事的。
生:应该要分析文章的层次,故事是怎样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啊,等等。
师:那现在再把课本打开,把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融到里面去,读读,看叶圣陶老先生究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这篇故事。
前后桌可以讨论讨论,看看你们有哪些发现,然后我们一起来分享。
(学生先读课文、讨论后,再发言。
)(一)、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生:我觉得这个故事用了许多设问句,给人留下许多疑问,吸引着你想读下去,知道结果。
师:这叫故事的“爆裂点”,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或听众注意力,从文学的表现手法说,也叫“设悬念”。
生:对!看第三小节,“突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在叫他呢?”这是第一个悬念。
第四小节,“这姑娘是谁呢?”又是一个悬念。
后面还有老牛最后讲的那句话:“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留下的皮究竟有什么用,这又是一个悬念。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了,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救她呢?这还是一个悬念。
(老师相机板书“悬念”。
)师:这里不仅有人物出场的悬念,还有内容的悬念,这也可以说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就看这第一个悬念,谁来读前半句,谁来接读后半句?生:牛郎刚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把“牛郎”读得的憨厚而亲切)。
生:是谁叫他呢?(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读出“谁”的重音提示。
)师:还可以怎么读?生:牛郎刚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把“牛郎”读得短促而口语化)。
生:是谁叫他呢?(学生在语境中感觉,读的也是很口语化。
)师:再读读下一处悬念。
生:“这姑娘是谁呢?”(学生在前面的铺垫中,读出了故事悬念的味道。
)师:憨厚朴实、心眼好的牛郎,遇到的是位仙女,想象此时的心情,该怎么读这句?生:这姑娘是谁呢?(学生故事把“这姑娘”和后面的内容停顿开,前抑后扬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