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串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串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计算和简化电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分析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混联电路的简化和总电阻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对串并联电路并不陌生,但对混联电路不容易判断,教

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回忆和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展示上海世博会夜景视频,由灯的连接导入。

二、新课讲解板书: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势来分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理论角度自己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1)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1+R2+R3+…

④电压分配:U1/R1=U2/R2 U1/R1=U/R

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 n = nE r n = nr

(2)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U3=…

②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I=I1+I2+I3+…

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

1+1/R

2

+1/R

3

+ 对两个电阻并联有:R=R

1

R

2

/(R

1

+R

2

④电流分配:I

1/I

2

=R

1

/R

2

I

1

/I=R

1

/R

⑤n个相同电池(E、r)并联:E

n = E r

n

=r/n

3、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R

1和R

2

并联后R=?(若R

1

远大于R

2

,R=?)

②n个相同电阻(R1)串联或并联,其总电阻R=?

③不同阻值的电阻串联,总电阻与其中最大电阻有何关系?

④不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与其中最小电阻有何关系?

⑤并联电路中,某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如何变?

⑥混联电路中,某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如何变?

另外应让学生明确:串联和并联的总电阻是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阻,电

阻R的作用效果与R

1、R

2

串联使用或并联使用时对电路的效果相同,如教材

图2.4—3和2.4—4所示。分析电路时要学会等效。

四、课件展示电路的简化练习

五、巩固练习

六、归纳小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

12n

I I I I

====

12n R R R R =+++

12n U U U U =+++

12n

I I I I

=+++

12

1111

n R R R R

=+++

12n U U U U ====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3.会运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增强动手实验的能力,形成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电流是电路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技能训练上,在初中电学中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前面已经学习过电路和电流,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本节内容既是对电流表使用的巩固,同时也是对不同电路中电流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结合前面的电流表的使用,使用电流表测出不同电路中的电流,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此规律是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学习欧姆定律及电功率的必备知识。所以通过实验探究并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除了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这一知识有具体的要求,同时也对获取这个知识的科学探究过程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实验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既要能熟练使用电流表,还要分析实验数据,找出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所以能正确连接电路,正确使用电流表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并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难点:能正确连接电路,能正确使用电流表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

三、教学策略 先复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要把电流表与被测的用电器串联,并且电流表分别接在用电器的两侧测出的电流是相等的。根据此现象提出问题,如果把两只灯泡串联,把电流表分别接在某一用电器的两侧,电流相等,如果把电流表接到另一用电器两侧,其大小是否相等呢?学生设计实验,画出实验电路图,把电流表分别接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比较电流的大小。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测出电路中不同位置电流,比较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为了防止实验数据的偶然性,需要换用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时的过程与串联电路中的探究过程相似。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自己连接电路,巩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电流表测不同电路中的电流,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不同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在实验中提醒学生除了观察电流的示数外,还可以注意灯泡的亮度及其与电流的关系等,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演示和学生分组器材: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灯泡4个(规格不同)、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

串联与并联教案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3、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 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能联系生活中的串联、并联电路,体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 响 教学重点: ●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及连接实物图 ●会识别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难点: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联电路的连接以及分析归纳并联电路在结 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演示实验1: 展示如

图所示的实物图 提出问题: (1)一个简单电路至少有哪几部分组成? (2)闭合开关后,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演示实验2:展示节日里装饰用的小彩灯 展示教室里的几盏日光灯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通常不是一个用电器而是多个。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吗?——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电路:两个用电器的连接来研究。 二、进行新课: 合作探究(1):利用下列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请连接实物图让两盏灯同时发光。 学生展示(1):学生展示(2): 教师根据学生连接的实物图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课题及内容:板书: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连接方式逐个首尾相连两端分别相接 请根据你连接的实物图画电路图。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 两生板演,其它学生在学案中完成 提出问题: 串联电路的电流

串并联电路的教案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 2、掌握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难点是串并联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教授法类比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同学们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串并联电路的认识 (1)什么是电路的串联? 把几个导体元件依次首尾相连的方式 (2)什么是电路的并联? 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 2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 (1)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同 I=I1=I2=I3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I 1+I 2+I 3 3、电压特点 (1)串联电路: R 1 R 2 R 3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U=U 1+U 2+U 3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 1=U 2=U 3 4电阻特点 (1)串联电路: R1 R2 R3 R 1 12U U U =+12U U U I I I =+1212U U U I I I ∴=+12 R R R =+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series and parallel connec tion"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1.5 v干电池 80节,2.5 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激 趣 引 入 1.多媒体放映XX年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60节,2.5V 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 激趣引入1.复习常见电路元件 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 灯,并接通电源使它 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 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 情况。 4.激趣引入新课。 1.练习电路元件符 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 光情况。 3.思考小彩灯及家 用电路元件的连 接。 4.讨论提问。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 电路元件符号的画 法。 2.通过观察小彩灯的 发光现象及家庭电路 中用电器的工作情 况,激发学生学习强 烈的求知欲。 组成1.强调电学安全操作 要领,防止实验中可 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1.牢记电学安全操 作要领。 1.树立安全用电意 识。

串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第三节串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尹洪艳 设计理念: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尝试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大胆尝试,并运用课本、实验仪器、工具书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从准备性练习开始,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尝试操作、尝试阅读,积极争论思考,尝试练习,独立探索,逐步认识串、并联电路,发现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运用对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联电路知识框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尝试活动中逐步分散了连接并联电路实验的难点,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了动手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电路的链接方式。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确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教具:初中物理电学线路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准备性练习: 1.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由动画人物提出问题;这些用电器是怎样连接的呢? 2.准备性练习: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电路有哪些基本元件组成的?在电路图中,它们的符号怎样画?

学生回答并画图。 提问:你能把这个电路用实物连接起来吗? 学生动手操作,连接电路。 二、进行新课:(学生尝试活动) 1.第一次尝试操作: 师:如果有一个电路,有两盏小灯泡,并且都能发光。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电路?试一试,你能不能在刚才练习的基础上连接出这们的电路?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实验连接两盏灯的电路。 教师在学生中巡视,有目的的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连接两种电路,画出电路图。 (在准备性练习的迁移作用下,学生动手动脑,相互协作,可以独立完成这种发展。学生活动能否成功,只需由灯发光来表明,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师:这两种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两盏灯一个一个顺着连接起来; 一种是两盏灯并列着连接起来。 师:阅读课本P54页,看课本上把这两种电路分别称作什么电路?把第2个电路中的 部分和 部分分别称作什么? 学生阅读后,得出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是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是并联电路,并认识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 师:想一想,课本上为什么用电路元件,为什么不用灯泡或用电器?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电路元件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等,不单指用电器。 师:对。串联和并联不仅是用电器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它各元件的连接方式,例如在上面并联电路中,电源和开关是串联的。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1.5 v干电池 80节,2.5 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激

趣 引 入 1.多媒体放映XX年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了解上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连 接 串 并 联 电 路 1.介绍实验器材,讲实验要求(特别提醒你)。 2.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3.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4.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2.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 3.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 4,设计由5盏灯组成吊灯的电路图。 1.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2.会用简单的图设计实验方案。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探 究 串 并 联 电 路 的 特 点 1.鼓励学生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提出问题。 2.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实验方案画成电路图。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育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尝试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想: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是进行各种实际电路设计和分析的起点。本节教材虽然内容不多,但知识零碎,不利于掌握和应用,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学生易出问题。我采取了合理分组优弱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合作探究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自然引入课题,目标进行层层抛出,起到导向作用。采取复习前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在实际电路中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而是两个或更多,符合学生的心理,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放手让学生进行两个用电器连接方式的探究。 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导和促进、激励等方面,使学生的大脑及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 本节课将目标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地溶为一体,通过巧妙地创设实验、问题、图像、生活应用等教学情境充分激活了课堂教学。在引入课题时,复习与本节课内容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给学生提出二个用电器的连接问题,较好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起到了启动学生思维的作用。在此展开教学,随着学生一步步探究的深入,问题层层深入,并通过学生合作讨论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联系实际识别分析电路,让学生在动手、观察、动脑、合作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这样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体验到了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成功后的喜悦,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材主要分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简介串并联电路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会画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第二部分是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本节课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案张占东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5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设计

环节二: 猜想 在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a Ib Ic的大小的关系如何?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 表自己的猜想: 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 路电流处处相等。因为我们的 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 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 小。因为我们的灯泡亮度不一 样。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 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 小。因为我们觉得电流就像水 流越流越小。 鼓励学生有根 据地大胆猜想,不 要瞎猜 通过讨论和交流来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 习精神 环节三: 设计方案合作交流 同学们一下子提出这么多 的猜想,哪种猜想正确呢?实 验是检验对否的最好方法。 师生讨论交流,结论就用 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B、C三 点的电流。 同学们已经懂得了电流表 的连接读数方法,请同学们按 照自己拟订的实验方案,进行 实验。 分组实验后要求学生交 流,评估和小结。 各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 实验方案。 有的组提出测两个点的电 流:①电源正极和甲灯之间的 电流;②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 间的电流。 有的组提出测三个点的电 流:①电源正极和电灯甲之间 的电流;②电灯甲和电灯乙之 间的电流;③电灯乙和电源负 极之间的电流。 通过讨论,大多数组认为 测三个点的电流较好。(下面 电路图中的A、B、C点) 对于用几个电流表去测量 选定的三个点,有的组认为同 时用三个较好,测一次就能同 时看出各点的电流是否相同; 有的组认为用一个较好,理由 是:不同的电流表测量时可能 有误差,同一处的电流用不同 的电流表测量结果也可能稍有 不同。 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估和 小结。 鼓励学生敢于 表达想法。交流的 过程就是资源共享 的过程,从中可发 现不同方案的优缺 点,进而改进自己 的实验方案。 将电路设计出 来为下一步的实验 探究作好准备。 学生敢于质疑 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的交 流、评估和小结的 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3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3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串联和并联》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第15章第3节的内容,认识串、联电路的特点是识别电路、辨别电路连接形式和进行电路设计的基础。本节教学不能满足于仅让学生知道串、并联两种连接方式,而要把重点放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实际连接操作的过程,分析归纳出小灯泡的连接形式以及串联和并联及各自特点。辩认实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对于初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是学习其他电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中的电路和研究其他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各方面的特点,从而获取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器材: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1.5V干电池若干节、2.5V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动手动脑学物理)。 六、板书设计: 课题: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小灯泡首尾相连的电路。 2、并联电路:小灯泡并列连接的电路。 3、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后,绝大部分学生能从现实生活入手,在课堂上了解生活,能从真实的情境中找出答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学生感受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但是本节课对学生实验指导不够,有少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还不会识别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不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应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教学。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之一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之一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之一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根据电路画出串、并联电路图; 3.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规范和技能。 (二)教具 6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3个(带灯座),电铃一只,单刀单掷开 关3个,绝缘导线10根;自制电路示教极(板上固定有12个接线柱,如图1所示)。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教师:我这里有一些电路元件(出示准备的元件),请同学们准备好,分别到黑板前来画出一个元件的符号(教师顺次一个个地出示元件,同时指定几个学生分别把符号画于黑板右侧)。 2.新课教学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些元件连成两种常用的基本电路,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弄清它们的连接特点和电流特点。 板书: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师:现在我们要把�只电灯泡、一只电铃、一个开关和电源组成电路,使得开关断开时,灯不亮、铃不响,开关闭合时灯亮铃响。(教师根据图2按照连接电路的规范在示教板图1上用接线柱l-8组成串联电路,但图2先不板画出来,接着演示电路的效果。) 教师:这个电路实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现在请大家对照实际电路把它的电路图画出来(可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教师巡视检查和评论学生所绘电路图。 教师:我们看到,这些元件是一个接一个地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配以手势)。像这样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大家想一想,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怎样流过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呢?(请一名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画的电路图上标出电流的流向,然后指导学生看本节课文第一段。教师板书概括。)板书:串联电路连接特点:各元件逐个顺次接人电路。电流特点:电流无分支。 (在板书“电流无分支”时,教师同时口述;就是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 教师:像刚才这样用一个开关使电灯、电铃同时通、断电的效果只有用串联电路才能实现吗?能想出另一种接法的电路吗?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目标 1.串联电路的电流(重点、难点) 理解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能用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 2.并联电路的电流(重点、难点) 理解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能用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把任意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灯泡的亮度不同,那么通过这两个灯泡的电流是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用电器的电流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带电池盒的干电池2节、小灯泡2个(规格不同),电流表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方案(1)依据如图所示电路图,用导线将实物图中的电路

元件连接起来; (2)闭合开关,测出A点的电流并记录; (3)断开开关,将电流表连接在B点,测出B点的电流并记录; (4)断开开关,将电流表连接在C点,测出C点的电流并记录; (5)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并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即I=I1=I2=I3=…=In。 教师强调接线时要注意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的状态;不要出现短路现象;电流表要跟被测电路串联;电流表的接线要正确:不得出现反接;电流表的量程要选准;要进行试触;读数时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知识拓展有一种节日彩灯上串联着20只小灯泡。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mA,那么,通过每只小灯泡的电流是200mA。 探究点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用电器的电流什么关系? 教师演示投放如图电路,引导学生猜想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参赛一等奖

15.3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知道用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用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用实物投影出来,学生边讲解,边操作强调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元件一套,1.5V干电池40节,2.5V 的小灯泡(灯座)4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 惯. 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实际连接操作的过程,分析归纳出小灯泡的连接形式串联和并联及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辩认实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并联电路,对于初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观察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课件、一组二个小灯泡,两节干电池,三个开头,导线若干(20组)、教师示教板二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定标自学 [师]:同学们,在我县有一个美丽的中心广场,你们去过吗?下面我们就共同的去欣赏它那美丽的夜景。教师用课件展示带有音乐配音的录象。而且最后定格在“万和宾馆”的灯有不亮的那一幕。 [生]:欣赏、倾听,并思考。.

[师] :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我们有信心吗?(学生肯定回答有)VERY GOOD 老师就喜欢你们这样。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就要用到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串联和并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要共同认识串并联电路。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小灯泡是如何连入电路的,那么如果两个小灯泡呢?在课下的时候老师已经布置了任务,教师出示课件:课件内容是:交流课前研究成果: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电路图的知识,充分利用给出的器材,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导线若干,设计电路图,要使两个灯泡能够同时发光。现在把你们的设计成果拿出来,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二、亲历实验,探究达标 《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同学们首先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汇总到组长那里,各位组长进行分类并互相交流,最后把所有不同的方案拿到老师这里。 [生] :学生开始活动。 [师] :(把学生汇总的结果拿到展台上展示)同学们请看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得出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可以有两处连接方式,像这一类这样的我们叫做串联,另一类那样的我们叫做并联。老师并贴图。那么哪位同学根

九年级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6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激 趣 引 入

串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计算和简化电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分析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混联电路的简化和总电阻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对串并联电路并不陌生,但对混联电路不容易判断,教 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回忆和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展示上海世博会夜景视频,由灯的连接导入。 二、新课讲解板书: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势来分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理论角度自己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1)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1+R2+R3+… ④电压分配:U1/R1=U2/R2 U1/R1=U/R 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 n = nE r n = nr (2)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U3=… ②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I=I1+I2+I3+… 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之二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之二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教具磁性黑板,投影仪及画有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胶片,电池阻,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上面可事先印好电路元件,为画电路连接图备用)。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l)用磁性黑板上如图1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1的电路图。 (4)找出图2中几个电路图不合要求的地方。小结:在图2所示的三个电路中,图甲不应将灯泡画在拐角上;图乙开关应为小圆圈,不是黑点;图丙电路的导线没有接在电路元件上,形成了断路。 2.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在图1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合上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板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下面是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样将Ll、L2。连接起来的呢?分析:图甲是先接L1;再接L2,如果这个电路里有三盏灯,灯L3。应怎样连入电路?(接在L2的后面)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在连接上有什么特点?是将它们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就像串糖葫芦一样。图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有什么不同?开关S的位置不同。那么这两个灯还是逐个顺次连接吗?是。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有无影响?我们一会再来讨论。再来看看图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图乙是否相同?图丙是把两个灯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这两点分别叫做A和B(图4)。当合上开关S后,电路中的电流从A点分开,到B点汇合。想想看,若有三盏灯,灯L3。应接在哪?(AB两点间) 3.进行新课 (1)串联和并联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练习1〉如图5(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2)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5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①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

串联和并联 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并联电路。 (2)会识别串、并联电路图,会连接串、并联电路。 (3)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判断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认识到生活中的物理就在身边,要在平常多留心生活,体会物理知识无处不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归纳出正确结果。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向学生展示图片:路灯和彩灯。 导入语:路灯和彩灯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他们的连接方式一样吗?同学们还不清楚,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下电路的连接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种电路最简单的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板书 2.新课推进: 想想做做:用一个电源、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要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 再复杂的电路,也都是由这两种最基本的电路连接而成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那么,哪一个是串联电路,哪一个又是并联电路呢? (一)串联和并联 (1)用电器依次相连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探究串联电路特点的实验: 观察1:当合上开关时,两个灯泡有什么变化? 观察2:当取走一个灯泡,合上开关时,另一个灯泡有什么变化? 观察3:当调换开关的位置时,两个灯泡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讨论 (2)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②各用电器同时工作互相影响;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 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 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 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 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 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 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 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 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 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

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教法建议 教学中不要引入混联电路知识.对于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要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再分支而分为两部分(两路并联的情况),一部分流过第一条支路中的元件,另一部分流过第二条支路的元件.对于串联电路要强调"逐个顺次",对于并联电路要强调"并联在两分支处".不要简单地把串联电路说成是连在一串,把并联电路说成是并排连接.教材中介绍的电流的流向特点,是判断串联或是并联的重要依据,要多举实例介绍. 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实例,教材列举了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家用电器及电冰箱内的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如果这些实例在当地不常见,教师应联系当地的常见实例来讲解,不要硬讲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实例.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

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1.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连接电路,能正确使用电流表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 四、教学用具学生分组实验:小灯泡(不同型号)、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1. 电流的表示符号及国单 2. 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引入新课: 教师:请学生连接一个串联电路(注意使用不同型号的灯泡),让学生观察,串联电路中两个小灯泡的亮度不同。 教师:让学生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A、B、C 三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学生:串联电路中,A、B、C 三点处的电流相等。 学生:因为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越靠近正极的地方电流越大,越靠近负极的地方电流越小。也就是说C点的电流比B 点的电流大,B点的电流又比A 点的电流大。 学生:灯泡亮的地方电流大,灯泡暗的地方电流小。也就是说A 点的电流比B点的电流大,B点的电流又比A 点的电流大。 教师: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三)、新课教学: ①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学生:连接一个串联电路,分别用电流表测量A、B、C 三点的电流,进行比较。 教师:提示实验中就应注意的问题。(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的状态。(2)强调电流表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要选择合适的量程,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要准确。(3)不同的小组尽量选择不同的灯泡,保证测量出来的数据具有普遍性,便于找到规律。(4)原始数据要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错误原因。 学生分组实验: 1.画出一个串联电路,把电流表串联在L1的左侧,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 电路, 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会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探究; (3)、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出串联、并联电路的 概念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 步的认识和感受,并为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分析概括能力的初步形成打下基础。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 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体 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通过探究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交 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 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三)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四)教学时间:一节课 (五)教学工具:演示用:一串小彩灯、电路板、两只灯泡、两只开关、两节干 电池、导线若干 学生用:两人一组,器材有:电路板一个、灯泡两只、开关 三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手里有一串小彩灯,闭合开关时,小彩灯全都亮,断开开关时小彩灯全都熄灭, [提问]: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小彩灯,猜想一下,其他的小彩灯是否发光?[学生猜想]:亮(占大部分);不亮(占小部分)究竟谁的说法对呢? 教师演示1: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小彩灯,其他的小彩灯都不亮。 教师演示2:闭合线路板上的一只开关,两只灯泡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两只灯泡同时熄灭,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灯泡,另外一只灯泡会发光吗? 猜想一下? 演示验证:另外一只灯泡照常亮。 演示说明:小彩灯的连接与线路板上灯泡的连接显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二)、自主探究 [探索1]、现有器材:两只灯泡、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要求:把两只灯泡同时连入电路,如何连接? 分组实验,把实物连接好之后,对照实物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并派小组代表将画好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电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