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3_1 多变的天气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1.晴冷风雨阴、雾、热
2.热带终年炎热内陆地区全年少雨温带地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3.短时刻变化长(多年) 变化不大
4.①③⑤是气候,②④是天气。
二、1.(1)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代表云层。
(2)晴,可能有阴雨过程。
2.略
3.略
三、1.污染指数: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重污染
2.(1)扬尘污染建筑施工、道路施工等(2)煤烟污染燃煤(3)机动车尾气污染机动车辆的增加(4)道路绿化、绿色出行,施工时进行渣土车辆覆盖、推广洁净能源等
3.略。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天气预报天气及其影响天气的概念天气与人类卫星云图常见天气符号风的符号灾害性天气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二)天气预报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风的符号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 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 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 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 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 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练习反馈①分组练习②天气播报(三).灾害性天气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片段,注意观察录象中有哪些属灾害性天气?录象片段来自今年哪一天天气预报的片花?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①出示画面,谈谈上海的灾害性天气是哪些?可能对上海造成了哪些影响??②出示上海天气预警信号及采取举措表格,辨别主要灾害信号及其级别.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出示一系列面对灾害是产生的问题,请学生谈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举措?最后给出图片答案.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

《多变的天气》学案【学习目标】1.能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卫星云图:_____表示陆地,_____表示海洋,_____表示云区,颜色越___,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_______。
4.常用的天气符号。
①单一的天气符号。
②两个天气符号。
表示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的数量有关,可以用_________来表示。
2.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
污染指数大小对人体健康清新的空气___ _____污浊的空气___ _____【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几句话,那些是说天气的?那些是说气候的?①某某四季如春②狂风暴雨③明天大风降温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2.哪些特殊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达标检测】1.某学校七年级一班的师生准备第二天到郊外秋游,小亮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了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后,小亮很高兴。
他在预报中听到,明天吹东南风六级,能表示这种风的符号是()2.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A.①——台风——渔船返港B.②——晴天——晾晒衣物C.③——雷雨——接打手机D.④——大雨——户外运动下面是某某省某某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据此回答3、4题。
3.由中雨转小雨的时间点是()A.星期一B.星期二4.小明所在班级计划3月4日到某某市科技馆参观,出行时你会建议他带上()A.防晒霜【拓展阅读】云与天气云是天气变化的征兆,在古老的年代里,农夫与渔夫常借云之观测以预报天气。
不论冬夏,好天气的时候常出现一朵朵白色圆顶平底的云,云底高度约在1千米左右,我们称它们为晴天积云,这时在3千米及6千米左右的上空,也可分别伴有花菜状或絮状的白色云块,我们分别称它们为高积云和卷积云。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空气质量指数,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能认识不同的天气符号,读懂天气预报。
2.能依据空气质量指数判断空气质量的优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故事导入:教师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的故事,激发学生们了解天气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自主探究】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描述天气状况,教师注意他们的用词,例如:“今天”、“昨天”、“白天”、“晚上”等时间用词以及“刮风”、“下雨”、“闷热”、“气温高”等用语。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天气?学生归纳: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3.教师提醒:我们常听说的“雾、霾、浮尘、扬沙、冰雹”等属于天气现象。
4.学生读课本P47页第二自然段内容,了解气候的概念。
学生归纳结论:人们通常用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5.学生完成P47页活动1,强化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P47页活动答案:1.描述天气的是(②③),描述气候的是(①④)。
2.(1)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B: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
D: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学习活动二了解天气预报,学会通过识别天气符号,判断天气状况1.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4,了解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
(1)说一说:卫星图中的绿色、蓝色与白色分别表示什么?(2)想一想:云的颜色越白,反映了什么天气现象?卫星云图中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区。
2.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5,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师提示:①注意风矢图的识别,在风矢图中,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级别,天气预报图中表示风向和风力的符号一般都是用带尾羽的箭头符号来表示的,箭头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3根尾羽表示的是6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多变的天气教学要求: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2. 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一张图画纸,彩笔,录像、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录像机2.电脑教室(互动式教学)。
3.调查活动《活动手册》、《保护大气环境倡议书》,同学收集和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的关系相关的其他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地理知识:一名同学进行地理知识的演讲,并提出问题。
天气预报:一名同学进行天气预报的播报,要求其形式要新颖。
其他同学对这两名同学进行评价。
教学新课一、天气及其影响1、天气及其特点提出问题:a.描述各种天气。
b.描述深圳这几天的天气状况。
c.这说明天气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状况是不一样的。
d.再描述今天深圳、北京、伦敦等城市天气状况是否相同?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状况也是不一样的。
板书:天气是多变的。
2、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提出问题,创设情境:a.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b.你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针对其答案进行表扬式评价。
c.分角色:扮成农民朋友、司机朋友、游客、军人朋友谈对这些天气的感受。
学生回答,不同组谈论自己角色的感受,会设身处地地为这些人着想。
d.总结一下,天气都对哪些方面有影响?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
联系历史课知识,谈谈历史上同天气有关的事例。
学生回答,老师也可补充俄罗斯二战时的事例。
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日报过渡:我们每天都同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相接触,那么你们觉得现在的空气质量怎么样呢?(学生回答)空气质量好不好已有了衡量的标准,指导学生读图3.9回答用什么衡量空气质量的好坏?学生读图回答:用污染指数衡量,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级别越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1. 教学重点:
(1)天气的定义和特征:天气是指某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不确定性的特点。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
(3)天气的测量指标:气温、降水、湿度、风速等是衡量天气的主要指标。
(4)常见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包括晴朗、多云、降雨、降雪、雾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们对天气的基本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描述天气的特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以及天气的测量指标。他们了解到了气温、降水、湿度、风速等天气测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天气情况,学生们提高了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他们能够主动关注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的天气知识解释和理解实际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1节的“多变的天气”。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定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常见天气现象等。具体内容包括:
1. 天气的定义和特征:天气是指某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不确定性的特点。
7. 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和互相评价,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 生活应用能力:学生们将所学的天气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应用能力。他们能够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适应能力。
5. 探究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激发了自己的地理探究能力。他们主动探索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提出问题并进行实证研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学期3.1《多变的天气》学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导学案预习目标:
1、知道天气是指什么。
2、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
3、能利用风向标判断风向及风力。
4、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预习过程:
一、天气及其影响
学生看书50页回答
1、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天气的
2、天气的两个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50页活动回答相关的问题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阅读课本51—52页
1、学生弄清天气预报的作用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看懂天气预报图
3、学生阅读课本53页记住常用天气符号
阅读课本54页活动回答相关问题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阅读课本55页弄清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及空气质量状况
阅读课本55页活动回答相关内容
课堂检测:
1、下列对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大气在短时间内的状况。
B、是大气在长时间内的状况。
C、同一地方,不同的时间天气不同。
D、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不同。
2、下列词句描述天气的是:
A、昆明四季如春。
B、今天干旱少雨。
C、四季分明。
D、昨天天气晴朗。
3、空气质量的级别有: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4、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5、下列词语表示天气的是()
A.四季如春
B.长冬无夏
C.终年炎热
D.电闪雷鸣
丛书52页第二大题第1、2小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3.1 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自学内容】多变的天气【自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自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自主学习】(一共25分钟)学习任务一:天气及其影响1、阅读课本P46图3.1天气与生活,说说每一幅图反映了什么天气状况?2、阅读课本P47两段文字,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①天气是一个地区的大气状况,它是在变化的。
②气候是一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
3、天气和气候的联系和区别①天气具有(多变、稳定)的特点,天气所表述的是(短、长)时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多变、稳定)的。
合作探究4、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完成P47活动1,活动2学习任务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5、阅读课本P48图3.3,请在下面画出6级西南风和8级东风。
6、阅读课本P48图3.4卫星云图,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7、阅读课本P48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先自己背诵,再同桌互问互答,熟记它们。
8、说出下面各常用符号名称。
9、学习任务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5') 10、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____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来表示。
污浊的空表示表示气污染指数。
自我检测1.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2. 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A.山前桃花山后雪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C.昆明四季如春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 2012年9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4.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A.海洋B.陆地C.云区D.天空5.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A.优B.中度污染C.良D.轻度污染6.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的影响()A.气压高低B.风力大小C.沙漠远近D.人类活动7.下列天气符号与所描述的生产活动相吻合的是()8.学校准备第二天到校外春游,迎迎担心下雨去不了,但晚上收看了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后,她很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天气》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天气气候
区别
时间长短_______ _______
变化大小_________ _________
联系是形成气候的基础表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举例____、风雨、___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主要内容:一日或几日内_____、风、_____和降水等的情况。
2.风向和风力。
①风向指_________,有八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____________,共分18级,级数_____,风力越强。
②风向图。
3.卫星云图:_____表示陆地,_____表示海洋,_____表示云区,颜色越___,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_______。
4.常用的天气符号。
①单一的天气符号。
②两个天气符号。
表示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的数量有关,可以用_________来表示。
2.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
污染指数大小对人体健康清新的空气___ _____
污浊的空气___ 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几句话,那些是说天气的?那些是说气候的?
①昆明四季如春
②狂风暴雨
③明天大风降温
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2.哪些特殊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达标检测】
2.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
A.①——台风——渔船返港
B.②——晴天——晾晒衣物
C.③——雷雨——接打手机
D.④——大雨——户外运动
下面是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据此回答3、4题。
3.由中雨转小雨的时间点是()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4.小明所在班级计划3月4日到临沂市科技馆参观,出行时你会建议他带上()
A.防晒霜
B.墨镜
C.雨伞、防寒的衣物
D.太阳帽
【拓展阅读】
云与天气
云是天气变化的征兆,在古老的年代里,农夫与渔夫常借云之观测以预报天气。
不论冬夏,好天气的时候常出现一朵朵白色圆顶平底的云,云底高度约在1千米左右,我们称它们为晴天积云,这时在3千米及6千米左右的上空,也可分别伴有花菜状或絮状的白色云块,我们分别称它们为高积云和卷积云。
当这些积状云出现时,空气非常平稳,云淡风轻,为良好天气征兆。
冬天的恶劣天气多半与锋面或低气压移近有关,那时天空出现的云,多为向水平方向,大范围展开的云,我们称它为层状云,层状云按出现的高度可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层云。
最高的卷层云存在约6千米高空,为冰晶所组成,这种云成晶莹的白色,光线穿过云层时在太阳及月亮周围,常出现彩色的光环,称为晕。
谚语有云:“日晕风,月晕雨”,就是表示已经有锋面或低气压自远方接近,为天气转坏的前兆。
当低气压逐渐接近,就有高层云出现,平均高度约在3千米左右。
这种云由冰晶与水滴混合组成,云层比较厚,水平伸展至数百里,足以遮蔽日光,有雨滴可自云中降下。
雨层云,在低气压附近出现,高度在800米左右,呈暗黑色云幕低垂,有连续性降雨的现象。
夏天午后最常出现的云为积雨云,在闷热的下午,雷雨来临之前,天空常出现高耸灰暗的云块。
云柱中含有冰晶与水滴,接近云顶的冰晶,常随风拖曳成砧状,这就是积雨云。
积雨云因为对流强烈,在刚下雨时,常因冷空气之急速向下冲产生阵风,短时间内风力常达八、九级,所以大雷雨发生时常有强烈的风变。
此种积雨云在春季亦常伴随冷锋出现,惟其成因与夏天之情况不同,是因为暖湿空气被锋面抬升而造成的。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