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治疗进展-化疗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的进展
应用于膀胱癌灌注治疗的化学药物研究进展

应用于膀胱癌灌注治疗的化学药物研究进展摘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膀胱癌术后关灌治疗化学药物有:丝裂霉素、吉西他滨、紫杉醇等。
本文通过对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吉西他滨这三种常用的灌注治疗化疗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膀胱癌;灌注治疗;化疗;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吉西他滨膀胱癌临床治疗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但是由于术后复发率较高,所以需要在术后辅助灌注治疗,辅助手术治疗效果[1]。
一般情况下灌注治疗的并发症极少,但是若发生并发症,将会直接打乱临床治疗方案,影响到后期治疗的依从性,甚至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2]。
灌注治疗中的化疗药物机理不同,并发症也不同。
本文就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灌注治疗化学药物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1 丝裂霉素的研究进展丝裂霉素[3]是一种抗菌素类的化疗药物,是膀胱癌灌注治疗中常用的化学药物,其作用机理为:与DNA分子结合,使得DNA原有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功能被抑制,达到抑制增殖期DNA复制的效果,且对增殖期的细胞有抑制和杀灭的效果。
另外,丝裂霉素还能作用于静止期的细胞。
凡是接触丝裂霉素的细胞都无法继续繁殖。
丝裂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肿瘤抗生素,是在头状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药物,应用于膀胱癌术后注治疗中,能起到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其只有少量的药物会被膀胱黏膜组织吸收,对尿路的刺激较小,所以并发症发生率少[4]。
何安仁[5]等人对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单纯采用卡介苗灌注治疗的B组患者术后复发率(25.6%)明显高于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联合灌注治疗的A组(12.5%),组间差异显著。
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
说明在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中,卡介苗与丝裂霉素联合应用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何毅[6]等人对小剂量的丝裂霉素灌注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进行研究发现:在随访5年内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的生存率差异不明显,但是小剂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说明在膀胱癌灌注治疗应用丝裂霉素时需要合理控制剂量,应用小剂量可以达到减少毒副作用的效果,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护理注意事项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护理注意事项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在中国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如何既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又不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术前心理护理、灌注前护理、灌注间护理、灌注后护理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总结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护理注意事项将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膀胱肿瘤、手术、膀胱灌注、护理、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3-0144-01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肿瘤发病中局第 6 位,在女性肿瘤发病中局第16 位[2]。
在中国,膀胱癌发病率处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呈逐渐上升趋势[1]。
70~80% 为浅表性膀胱癌,50~70% 的浅表性癌术后出现复发,其中约30% 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高或浸润能力增强。
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术后辅助规律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尽管这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和增加五年生存率,但多次膀胧灌注化疗和膀胧镜复查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
如何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而不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这时,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就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护理注意事项进行小结。
1 膀胱灌注化疗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并在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复发。
膀胱灌注化疗是一种腔内化疗。
膀胱灌注的一般常规方案是:术后先每周1 次,共8 次;复查膀胱镜无异常,改为每2 周1 次,共6 次;再复查膀胱镜无异常,改为每月1 次,持续满2 年。
操作基本步骤:(1)经尿道插入双腔尿管或红色单腔小儿尿管;(2)将已配好化疗药物注入膀胱内;(3)灌注完毕可拔出尿管。
1.1 术前心理护理注意事项反复灌注、膀胱镜检可能导致膀胱癌患者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
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护理

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腔内化疗联合应用在中晚期膀胱癌治疗的护理。
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同时行双侧膀胱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化疗栓塞后再进行膀胱腔内灌注化疗。
结果30例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1-2年,3例复发。
结论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膀胱灌注是中晚期膀胱癌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心理指导是确保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膀胱癌;动脉化疗栓塞术;膀胱灌注;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32-01膀胱癌为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1]。
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但是到达肿瘤的中晚期,手术无法切除时,采用双侧膀胱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化疗栓塞后进行膀胱腔内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的心理指导能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
自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行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膀胱灌注30例的膀胱癌患者进行观察、随访,取得满意效果,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
年龄35-80岁,平均602岁。
经病理诊断为膀胱癌,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
12介入治疗的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5f猪尾导管行对侧及同侧dsa检查。
根据造影所见,将导管送至膀胱主要供血动脉后行化疗药物灌注,最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及小细条适量予以栓塞。
退出导管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动脉闭塞。
13膀胱灌注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后一周开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30mg+09%ns30ml充分溶解;嘱病员排空膀胱,采用无菌技术置入尿管,将药液经过尿管注入膀胱,并打入10ml空气后立即拔除尿管。
嘱病员以俯、仰、左、右侧卧位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膀胱各个部位充分接触。
每周灌注1次,连续8次,之后每月1次,连续4次。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灌注治疗进展

0倍,而排出较慢,
能在肿瘤细胞中保持高浓度,减少每次灌注保 留时间,并且其能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 对正常组织的毒性。Kobayashi(4l等将NMIB C患 者分成三组,进行THP(30mg/30m1)灌注,分
别保留30min、1h和2h,发现三组间THP在肿
维持灌注相比诱导灌注能够再减少l 4%的肿瘤 复发率【12】。Shelleytl4】的研究则对比了MMC与
B
CG治疗中级别和高级别Ta/T l肿瘤方面的疗
C G才能显示
已足够,无需维持灌注I…,而中危和高危患者则 须维持灌注化疗。维持灌注化疗通常为每周1
次,持续4~8周,而后每月1次,持续6~1 2个 月,但维持治疗究竟应持续多长时间、频率如
肿瘤发展,即肿瘤出现进展…。欧洲泌尿外科学 会(EAU)将NMIBC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 组,其中低危复发和进展几率分别为37%与0%; 中危45%与1.8%;高危54%与l 5%,Tis即属于 高危一组13】。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
(E O R T C)则制定了一个更为精细的评分系统,
30ml水中,保持2h。由于该药效果较差且副作用 大,现已少用。
40mL水中,灌注保留时间2h。 1.4NMIB C各种新型化疗药物灌注治疗 随着
研究的进展,各种新的灌注化疗药物不断涌现, 吉西他滨(gemcitabine)是一种新型的脱氧胞苷类 似物,是一种药物前体,在细胞内转变成磷酸化 代谢物后发挥细胞毒作用,一项Ⅱ期临床研究
显示,在B C G治疗失败并拒绝行膀胱切除术的
通过T U R术后6周的B C G诱导灌注可以降 低肿瘤复发率20%~65%,平均40%【1 3l,而BCG
显降低。最近Gee等1”1的研究发现在B CG灌注 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无瘤 生存率。Pan等【20】的研究也显示在灌注治疗时加
膀胱肿瘤的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TUR术后灌注治疗,每周1次,至4次,而后每两周1次至8
次;维持治疗为每月1‘次至1年,维持治疗与不维持疗效差
异不大,未复发率前者为48.5%,后者为55.1%
Bassi等采用一种延长间期的高剂量的辅助性灌注方案
治疗中度危险度膀胱癌患者,试图找到一种减少副作用和
增加疗效的方法;80mg加入50ml无菌盐水中,每两周1次,
位癌和直径大于5厘米的定义为高风险肿瘤
32
(二)尿流改道
1、可控膀胱 2、KOCK氏膀胱 3、原位新膀胱 4、人造膀胱:高分子材料代用品
33
三、膀胱癌化疗的研究进展
34
1 传统单药化疗
晚期膀胱癌的化疗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早期多 为单药化疗,其中以顺铂(DDP)和氨甲蝶呤(MIX)应用 最多。DDP单药治疗晚期膀胱癌的Ⅱ期临床研究显示 有效率为35%左右,但是大部分病例为部分缓解,完 全缓解只有5%-16%,在Ⅲ期临床研究中DDP单药组 完全缓解为0-10%,中位生存时间可达8个月。MIX单 药的Ⅱ期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率为30%左右,完全缓解 小于10%,肿瘤缓解时间仅为3—5个月。
5
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的适应证
根治不能经内镜下治疗控制的病变
– 如:TIS、分布广泛且切除困难的乳头状肿瘤
预防高危病人复发
– 肿瘤的分级高,侵及膀胱壁较深,多中心性,肿瘤 大,并存TIS等
防止高危患者肿瘤进展
– 浅表性进展可定义为:①需根治性切除的无法控制 的浅表性膀胱癌;②侵及前列腺粘膜或导管;③上 尿路受累。浸润性进展可定义为:①侵及膀胱壁肌 层;②侵及前列腺基质;③淋巴或血行转移;④持 续性TIS
所有的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后都可引起化学性膀胱炎 (15%-30%)。全身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在低分子 量灌注药物如约有10%的丝裂霉素C灌注治疗患者可发 生皮肤过敏反应,一般可于停药后消失。
膀胱灌注化疗

膀胱灌注化疗健康宣教膀胱灌注化疗是膀胱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
化疗期间也会有一些不适症状,本文将为您介绍膀胱灌注化疗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您更好地渡过化疗期。
一、什么是膀胱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化疗属于腔内化疗的一种。
它是指将化疗药物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利用药物自身的毒性作用,达到破坏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肿瘤复发的目的。
二、治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1、病人需要做一些检查,如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由医生评估身体状况能否接受化疗。
2、灌注治疗不必禁食。
治疗前2小时禁止饮水(其他液体也不要喝),以免尿液生成过多,导致提前解小便而缩短药物在膀胱的存留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3、治疗前解小便排空膀胱,以免膀胱内残留尿液对药物产生稀释作用,使治疗效果下降。
三、治疗过程需要病人如何配合?1、请尽量放松身心,配合医生进行导尿及注入药物灌注。
在插尿管及拔出尿管时保持放松不要紧张。
2、膀胱内灌注药物后,可采取定时翻身的方法,如平卧、俯卧、左右侧卧位,使药物与膀胱壁充分接触,确保疗效。
3、通常需要药物在膀胱内存留0.5~2小时(视不同药物而定),之后需要排尽尿液。
一定要听从医生告知的药物存留时间,不可超时灌注,以免药物损伤膀胱黏膜。
四、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1、治疗后的24小时内多饮水,以促进排尿,起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用,减轻化疗药物对膀胱黏膜的刺激。
2、避免喝茶、咖啡、酒精及碳酸饮料,减少膀胱刺激。
3、灌注治疗结束后应清洗会阴部,以减少及防止化疗药物对皮肤粘膜的损害。
4、不同病人的疗程不同,请接时完成整个疗程灌注,这对疾病治疗及预防肿瘤复发至关重要。
同时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疗效及病情变化。
复查项目一般包括尿常规、泌尿系彩超及膀胱镜检查等。
5、推荐多饮水、禁烟及低脂饮食。
五、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由于药液只能跟膀胱内壁接触,不会进入血液,因此不常出现普通化疗所致的呕吐、脱发、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
260例老年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护理论文

260例老年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的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 r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153-01【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的观察护理。
方法对260例老年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前、灌注中、灌注后的观察护理。
结果 260例患者全部跟踪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1年内无复发,2 年内复发3例,3年内复发5例。
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尿道生理病理改变,通过密切病情观察及科学有效的护理,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保持灌注治疗的连续性,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膀胱癌老年医学化疗灌注护理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表浅性膀胱癌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这类膀胱癌的重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1。
而tur-bt术后有10%~67%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
单纯tur—bt术不能解决术后高复发和进展问题,因此,所有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应进行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2。
我科自2000年来采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老年膀胱癌,疗效好、毒性低,保持了灌注治疗的延续性,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60例,其中男190例,女70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60岁,平均67岁,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
190例男性患者中因前列腺增生所致的下尿路梗阻27例;70例老年女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道括约肌松弛。
治疗结果:260例患者全部跟踪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
1年内无复发,2 年内复发3人,3年内复发5例。
1.2 操作方法:备好药液,嘱患者排空膀胱,清洁会阴部,取仰卧位,屈膝双下肢自然分开,按导尿程序进行消毒,插尿管前排尽余尿,用注射器抽吸药液,经尿管注入膀胱,注毕再注5~10ml 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管,以免药液残留在导尿管内,钳夹尿管轻轻拔出。
膀胱癌药物治疗的临床进展

膀胱癌药物治疗的临床进展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
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
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
膀胱癌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负担,全世界每年有超过430000名男性和女性被诊断为膀胱癌,高发于50~70岁,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全世界每年有将近17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膀胱癌有许多相关的危险因素,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6倍,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是与一系列职业或职业接触有关。
现已证实苯胺、二氨基联苯、2-萘胺、1-萘胺都是膀胱癌的致癌物,长期接触这类化学物质者患膀胱癌的概率增加,职业因素所致的膀胱癌患者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25%。
膀胱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与多种临床结局相关。
尿路上皮癌(UC)以前常被称为移行细胞癌,在美国和欧洲是主要的组织学类型。
UC起源于上尿路(即肾盂、输尿管和尿道)的较少。
侵犯逼尿肌的肿瘤被称为肌浸润性膀胱癌(MIBCs),具有更高的扩散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倾向。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包括不同的实体,包括原位癌(CIS)、乳头状非侵袭性肿瘤和侵犯固有层的乳头状肿瘤。
NMIBC约占新诊断膀胱癌的70%,并且考虑到需要反复内镜评估和切除,其是治疗护理花费最昂贵的恶性肿瘤之一。
NIMBC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90%。
大约15%至20%的NMIBC会进展为MIBC,CIS和高级别乳头状肿瘤进展为MIBC的可能性更高。
MIBC患者的5年OS率约为60%至70%,约10%的UC患者存在膀胱以外的疾病,相关的5年OS率为5%至30%。
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MIBC约占膀胱癌新诊断病例的20%。
尽管进行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仍然有约50%的患者最终会因为播散性微转移而在远处发生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7
全身化疗药物
• 趋势是联合用药 • 药物
– gemcitabine 2,2-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 阿糖胞 苷类似物,新的抗代谢类抗癌药
• 抑制 DNA s合成 不仅用于全身化疗,也用于膀胱腔内化疗
• Ludwig et al. Lowa cith, IA
a
11
– BCG触发CD8 T淋巴细胞抗癌反应
• Smith et al. New York, NY
– 鼠膀胱模型IL-2 基因治疗&BCG诱发IL-10强抗 癌反应
• Oyama et al. Tokyo, Japan and Clevelang ,OH
制DNA前体的结合和凋亡。
• Ifosfamide (异磷酰胺): 烷化剂和免疫 抑制药
a
9
BCG研究和治疗进展
•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 的抗癌作用 机制
– 激活树突状细胞 dendrittic cells ,3天内成熟,显示了高度的 淋巴细胞刺激潜能,并且可能作为BCG诱导的 细胞免疫毒性的辅助细胞.
– 苏拉明(Suramin):
• 阻受断体肿间瘤的细结胞合内。酶的活性以及阻止类固醇的生成和干扰配体-
– 紫杉醇(Paclitaxel)类:
• 膀胱肿瘤的体外组织学培养研究证实,本药2小时的治疗导致 7现0紫~杉90醇%对的膀肿胱瘤癌细细胞胞凋有亡良。好通的过杀对灭活作体用动。物膀胱灌注治疗发
– 它莫昔芬(Tamoxifen):激素类药物,通过体外研究 发现,本药不但能够增强其他抗癌药物的作用,而且 其本身也有显著的细胞毒性。
– BCG 提取物和化疗抑制体外细胞增殖
• Labelle et al. Pointe-Clarire, PQ
a
12
BCG研究和治疗进展
– BCG like mycobacterium Phlei 分支杆菌
•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GUIDELINES.ON
BLADDER CANCER W. Oosterlinck, B. l obel , G. Jakse, P.-U Malmstrom , M.Strockle , C. Sternberg 2001年
a
2
Highlights from the XVII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Birmingham, UK, February 23-26, 2002 [March 19, 2002] • 相关网络文献
a
3
内容
• 新的化疗药物和化疗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BCG研究和治疗进展 • 浅表性膀胱癌的腔内化疗及BCG治疗进展
• 网上检索膀胱癌相关文章11,000余篇,MED:161 篇文章,
• 英国Sangar 等 体外膀胱癌细胞株研究证明本药具 有放射线增敏作用,这种作用与P 53无关。British J Cancer, 2004 90:542-8
a
8
全身化疗药物
• Taxoids 紫杉类:新一类抗癌药
• 紫杉醇 paclitaxel (Taxol@) 多西他赛 • 紫杉萜 docetaxel (Taxotere@)一种抗微管药物,抑
– BCG 提取物诱发IgG抗体反应
• Fillon et al . Kingston& Nontreal, Canada
– TNF 相关的Apoptosis凋亡 INDUCING LIGAND (凋亡素2配体-TRAIL/APO-2L): A NOVEL MECHANISM FOR BCG-INDUCED ANTI-TUMOR ACTIVITY
• 肌层浸润膀胱癌和转移性膀胱癌的化疗进 展
–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 辅助化疗 Adjuvant chemotherapy – 转移性膀胱癌的化疗。
a
4
新的化疗药物和化疗作用 机制研究进展
a
5
膀胱腔内化疗药物
• 传统用药为主
– 噻替哌 – 丝裂霉素C – 阿霉素类、表阿霉素 (pharmorubicin epirubicin 表柔
膀胱癌的治疗进展 -化疗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的进展
a
1
资料来源
• Bladder Cancer –Curr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roller. MJ eds. Humana press 2001
•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GUIDELINES ON BLADDER CANCER MUSCLE-INVASIVE AND METASTATIC G. Jakse, F. Algaba, S. Fossa, A. Stenzl, C. Sternberg 2004,March
• 德国Fricke et al. from Lübeck, Germany. (2001) • Beatty et al. Harrow, UK (2004)
a
10
BCG研究和治疗进展
– BCG诱发的p21 表达和使肿瘤细胞周期停止于 G1/S 期中间(interface)。
• Zhang et al. Milwaukee, WI
比星)
• 吡柔比星(吡喃阿霉素),Pirarubicin
– 环脂的氧衍甘生醚物(依托格鲁,ethoglucid,Epodyl,)鬼臼树 – 米托蒽醌 (NSC-301739D; novantrone,
Mitoxantrone) – 阿糖苷胞嘧啶,是一种功能为抗代谢的药物
a
6
膀胱腔内化疗药物
• 新的抗癌药物
资料来源
• Highlights of SIU urology-oncology meeting , Egypt, 2003年10月
• Highlights of bladder cancer, AUA 2004 年5月 • Urological Oncology in Europ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