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治疗(DSA)概述及护理常规
神经介入治疗(DSA)概述及护理常规_图文

DSA的临床应用
DSA的优点 1.对比分辨率高 2.对比剂用量少 3.时时显影 4.轨迹减影透视
DSA分类 1.按系统分类:介入心脏学、神经介入放射学、胃肠介入放射学等 2.按目的分类:诊断性介入放射技术、治疗性介入放射技术 3.按操作方式分类:血管性介入治疗、非血管介入治疗
DSA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 在头颈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和颅内肿瘤的诊
痛药,并记录用药效果,调整舒适的体位。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一、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1、可能的原因有: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过度压迫、牵拉、血容量不足
、尿潴留等。 2、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打哈欠、面色苍白、出汗、心率减慢、血压
下降。 3、 护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a.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 由于扩张的支架直接刺激颈动脉压力
DSA图像的形成
下图为光学减影技术:
DSA图像的形成
DSA图像:显示的消除其他组织的只含有造影剂的血管像。 DSA基本方法 1、时间减影 (1)在造影剂进入欲显示血管之前,采集一帧图像。 (2)在造影剂充盈最佳时,再采集一帧图像。
同一部位在不同时间获得了两帧图像。将这两帧图像数字化后,相减即可消除其 他组织的干扰,只显示含造影剂的血管影像。 (如上DSA图像所示)
神经介入治疗(DSA)概述及护理常规_图史 DSA技术原理
神经介入 护理常规
神经介入 治疗 概述
人员及仪器材料
DSA常用技术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概述
神经介入医学是指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系统的支持下, 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栓塞、溶解、扩张 、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目的的一种临床医学科学。
DSA的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适应于疑有颅内外血管病变,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的复查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优点、操作过程、以往成功的病例等,使患者消除顾虑,平静接受介入手术治疗2,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必要检查常规检查血、尿常规,传染病相关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3,向患者说明术后术侧肢体制动的时间及意义,术前两天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4,告知患者术前一日洗澡、备皮,并嘱患者夜间晚夜间好好休息,必要时给予药物以帮助睡眠。
术前4小时禁食,以防止术中呕吐。
5,集中手术时注意患者的进食时间,防止患者发生低血糖,若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者,禁食则禁药6,准备好DSA器材、抢救药品、敷料和1.5公斤的沙袋,拔鞘盒,弹性绷带,医用绷带等。
7,交代患者术前排空大小便。
若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配合差的患者应行留置导尿或外接导尿,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8,术前30分钟遵医嘱肌注鲁米那0.1或0.2g,建立好有效静脉通道,若有行支架术者备两条静脉通道。
在患者骶尾部贴减压贴,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在管床医生的陪同下前往导管室9,在病床上铺中单,防术后病人污染床单位二、术中护理1,协助病人上检查床,摆好体位(平卧位,两臂分置于身体两侧),接好心电监护,监测血压,5min/次2,打开介入包,常规在手术台上打入10ml注射器若干只,5ml 注射器一只,合适数量、大小的无菌手套,Y阀三件套一套,高压三通两只,高压连接管一根,穿刺针一根,遵医嘱给予合适型号的动脉鞘,导丝、导管,在介入包的容器里注入肝素生理盐水以湿润动脉鞘,导丝、导管3,加压输液袋给予肝素生理盐水输入,肝素浓度为2000U/500ml,输液压力为250mmHg4,协助介入医生铺无菌单,注意无菌操作。
给予1%利多卡因用作局部浸润麻醉。
DSA术前及术后护理【35页】

术中配合
❖ 安置患者,置患者平卧于造影床上,建立一 条静脉通道,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以便术 中生命体征的监测。因为术中手术者的注意 力集中在显示器上,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的变化。于操作台上铺开无菌器械包,按无 菌手术要求投放所需无菌物品。暴露患者腹 股沟穿刺部位,以2%利多卡因在右侧腹股沟 区穿刺部位做局部麻醉后,即采用Seldinger 法股动脉穿刺插管
DSA术前及术后护理
1
DSA
❖ 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 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 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 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DSA)
2
DSA的优点
❖ 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 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 脉的血流量,所以,目前已被应用于脑血管 病检查,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定性定位诊断。
29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 发症。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出血量大时引 起压迫症状,导致肢体远端静脉回流受阻或 动脉搏动消失时应及时处理。先给予局部湿 热敷,6 h后仍无效应行血肿清除术。
30
并发症观察
❖ 脑血管痉挛:由于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 加之栓塞材料等因素,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 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失语、短暂的意 识障碍、肌力下降缺血、缺 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
11
术前指导
❖ 患者和家属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意 外主要和常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而脑血管 造影迄今为止仍是诊断脑动脉瘤最可靠、最 有意义的方法,也是诊断的“金标准”
12
术前心理准备
❖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方法 和注意事项,以消除焦虑心理。告知造影是 微创,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介绍成功的 病例,让患者勇敢地接受造影检查。
DSA术前及术后护理

DSA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血管介入治疗前的评估和定位。 DSA手术禁忌症
碘造影剂过敏;
DSA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DSA手术操作流程简介
术前准备
术后处理
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手术风险,进行 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 能、心电图等。
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合 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 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
NRS)。
镇痛措施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遵医嘱给予 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或阿片类药物等。同 时,可采用物理疗法如冷敷、热
敷等缓解疼痛。
舒适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定 期通风换气;协助患者采取舒适 体位,减轻术后不适感;鼓励患 者表达疼痛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等食物,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误区提示:不要认为术后需要大量补充营养而盲目进补,应根据自身情 况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饮食调整。
XX
PART 06
心理护理与情绪调节
REPORTING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支持
1 2 3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焦虑、抑 郁等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手术和康复的期望和 需求。
XX
DSA术前及术后护理
汇报人:XX
2024-01-23
REPORTING
• DSA手术概述 • 术前护理 • 术后护理 •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 心理护理与情绪调节 • 总结与展望
医学神经介入治疗DSA概述和医疗护理常规

DSA图像的形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影响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 物,它是将造影前后获得的数字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在减影图像中消除骨 骼和软组织结构,使低浓度的造影剂所充盈的血管在减影中显示出来,有 较高的图像对比度。
Page 5
DSA图像的形成
下图为光学减影技术:
X线血管成像的报道最先出现于1896年,在维也纳完成。 1927年,世界上第一例活体的脑血管造影术完成,患者是一名有卒中和偏
瘫史的53岁男性。
1931年获得了第一幅脑静脉图像,当时是无意的延迟,使摄片时间处于静 脉期。
20世纪50年代,脑血管造影术得到广泛的开展,并成为主要的颅内成像的 诊断方式。
2、能量减影 在引入碘对比剂后,分别用两种不同条件曝光;将所得影像相减,消除其他组织
的影响(不同条件下,碘与其他结构的衰减特征差别较大,可突出减影中碘的对比度 )。特点:只能消除一种组织的影像。不能将软组织和骨骼同时抵消。
3、混合减影 两种物理变量的减影方法相结合的减影技
术。混合减影对消除软组织的移动伪影与标准 不良很有效。
Page 8
DSA的临床应用
DSA的优点 1.对比分辨率高 2.对比剂用量少 3.时时显影 4.轨迹减影透视
DSA分类 1.按系统分类:介入心脏学、神经介入放射学、胃肠介入放射学等 2.按目的分类:诊断性介入放射技术、治疗性介入放射技术 3.按操作方式分类:血管性介入治疗、非血管介入治疗
Page 6
DSA图像的形成
DSA图像:显示的消除其他组织的只含有造影剂的血管像。 DSA基本方法 1、时间减影 (1)在造影剂进入欲显示血管之前,采集一帧图像。 (2)在造影剂充盈最佳时,再采集一帧图像。
【可编辑全文】神经介入治疗(DSA)及围手术期概述精品PPT课件

3、混合减影 两种物理变量的减影方法相结合的减影技术。混合减影对消除软组织的移动伪影与标准不良很有效。
DSA图像的形成
其基本过程为:X线发生器产生的X线穿过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后,形成X线图像,X线图像经影像增强器转换成可见的视频图像,然后由电子摄像机将可见的视频图像转变为电子信号,再将电子信号送至模/数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最后将数字信号送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所有图像均可以数据形式存储并随时显示出来。
控制室
各类导丝及穿刺针储存柜
控制室
穿刺针(套管针)血管扩张器(血管鞘)Y 阀(二相、三相)三通高压输液袋延长管导丝造影导管
血管造影所需器材
血管造影各类导丝
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他器材
球囊导管系统(扩张,封堵)血管远端保护装置(保护伞)捕捞器 (Goose neck snail…) 支架导管系统(球扩式,自膨式,带膜)微导管(OTW, 漂浮)栓塞材料(Coil,Onyx,NBCA,PVA))
治疗技术分为:血管成形术(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血管栓塞术(固体材料栓塞术、液体材料栓塞术、可脱球囊栓塞术、弹簧圈栓塞术等)血管内药物灌注(超选择性溶栓、超选择性化疗、局部止血)
禁忌症:病情严重,如颅内高压严重或脑疝,不能耐受介入治疗者有严重的心、感、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碘过敏病人高龄病人、血管硬化纡曲,导管难以到位者穿刺部位存在感染、创面或肿物病人及家属不愿意接受介入治疗各种疾病不适宜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
穿刺处护理术后6h(造影)或12h(治疗)内穿刺点加压包扎,查看包扎处松紧情况(应可插入2-3指)在此期间穿刺下肢严格制动并不能翻身。观察记录穿刺点有无出血、青紫、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肿胀、肢体远侧脉搏、皮肤颜色、温度和功能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防止腹压增高动作:如咳嗽及用力排便。及时给予镇静剂,控制剧烈咳嗽,咳嗽时要用双手加压动脉穿刺部位,缓冲动脉压力,防止血栓脱落。病情观察根据病情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注意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全麻或病情较重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4h内饮水1000ml,总量约2500ml。术后可进食普食,但避免食用甜汤、鸡蛋,以防胀气。活动监督患者卧床24h,期间每2h按摩一次穿刺侧肢体,防止静脉血栓形成。24h后如无异常去除加压后包扎,穿刺点常规消毒,纱布覆盖,可下床行走。疼痛护理局部疼痛明显者,观察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记录用药效果,调整舒适的体位。
DSA术前术后护理

神经内科 邓丽平
什么是DSA术?
DSA:(即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是通过导管 或穿刺针将含碘显影剂注入选定的动脉或 静脉,把需要检查部位的影像数据分别输 入计算机中,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只显影 血管影像的减影片图像,从而获得患者全 脑血管的详细影像学资料。DSA可观 察脑 血管的走行,有无移位、闭塞和有无异常 血管等。
1、做好心理护理:
评估病人的文化水 平和对造影检查的知 晓程度,指导病人及 家属了解手术的目的、 经过、术中及术后配 合事项,消除紧张、 恐惧心理,努力使病 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 治疗。
2、术前饮食、大小便的护理:
术前1~2天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前4~6小 时禁食、禁水,术前30分钟排空大小便, 必要导尿。
小结: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作为一种新的诊 断技术,对于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是一种有创检查, 存在一定的风险。 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各项准备工 作,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情况,是关 系到造影成功与否的重要工作。所以说护 理工作无论哪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DSA护理

术后护理
1、体位及活动
术后需卧床休息,6h后可行侧卧位, 24h后无异常方可下床活动。
术后护理
2、常规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及 穿刺侧肢体远端的血运循环,如足背动脉 搏动,皮肤的颜色、温度及肿胀的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术后护理
3、伤口护理
穿刺点按压30分钟,沙袋压迫6小时, 穿刺点敷料加压包扎24h; 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压迫止血后穿刺 部位可再次出现出血或发生血肿,需加 强巡视。一旦发现穿刺点出血,应立即 按压穿刺点,同时告知医生。
适应脉瘤、 动脉狭窄闭塞等 自发性颅内血肿或蛛网膜 下腔出血的病因检查 颅内占位病变的定性检查
意义
DSA检查对诊断动脉 的狭窄或闭塞、 先 天性动脉瘤来说, 脑血管造影术被认 “金标准”也是介 入治疗最终术前评 价标椎。
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DSA操作步骤: 1.选择穿刺点,在刺骨联合-髂前上棘连线 的中点、腹股沟韧带下1~2cm股动脉搏动 最强点进行穿刺; 2.络合碘消毒皮肤,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个人简介
科室:神经内科一病区 姓名:郭小玲 学历:本科 职称:主管护师 担任科室质控感控护士 发表CN论文1篇,中华护 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 交流会议大会发言1篇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 DSA)
内容简介
概述 适应症 禁忌症 意义 方法 护理
概述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简称 DSA,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过数 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 像删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 这种技术叫做数字减影技术, 其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 对观察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的 定位测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 供了真实的立体图像,为各种 介入治疗提供了必备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药,并记录用药效果,调整舒适的体位。
Page ▪ 39
.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一、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1、可能的原因有: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过度压迫、牵拉、血容量不足
机器人式
Page ▪ 14
.
手术室
Page ▪ 15
高压注射器
器械与敷料
.
放射安全防护
铅围裙、铅帽、铅颈套
透明铅玻璃屏
Page ▪ 16
.
放射安全防护
Page ▪ 17
手术过程中,如需打开手术室门, 请先确保放射安全!
.
手术室
药品、消毒液 与无菌耗材
监护仪、抢救车
Page ▪ 18
呼吸机、吸氧、吸痰装置
神经介入治疗概述及护理常规
.
目录
术前准备
脑血管造影术简史 DSA技术原理
神经介入 护理常规
神经介入 治疗 概述
人员及仪器材料
DSA常用技术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Page ▪ 2
.
概述
神经介入医学是指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系统的支持下, 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栓塞、溶解、扩张、 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目的的一种临床医学科学。
Page ▪ 8
.
DSA的临床应用
DSA的优点 1.对比分辨率高 2.对比剂用量少 3.时时显影 4.轨迹减影透视
DSA分类 1.按系统分类:介入心脏学、神经介入放射学、胃肠介入放射学等 2.按目的分类:诊断性介入放射技术、治疗性介入放射技术 3.按操作方式分类:血管性介入治疗、非血管介入治疗
DSA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 在头颈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和颅内肿瘤的诊
、尿潴留等。 2、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打哈欠、面色苍白、出汗、心率减慢、血压
下降。 3、 护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a.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 由于扩张的支架直接刺激颈动脉压力感
Page ▪ 7
.
DSA图像的形成
▪ 其基本过程为:X线发生器产生的X线穿过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后, 形成X线图像,X线图像经影像增强器转换成可见的视频图像,然后由电子 摄像机将可见的视频图像转变为电子信号,再将电子信号送至模/数转换 器,变成数字信号,最后将数字信号送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 所有图像均可以数据形式存储并随时显示出来。
Page ▪ 37
.
术中护理
1. 做好术中解释工作,交待注意事项(特别是向动脉内注射造影剂时会 有一过性的头面部发热感,此时切勿乱动,以免照片模糊不清),解 除思想顾虑,争取病人的良好配合。经股动脉或肱动脉插管行全脑血 管造影病人仰卧于摄片台上即可。
2. 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局部麻醉药及造影剂。 3. 铺置无菌器械台.。 4. 配合医师连接输液装置,然后向加压输液袋注气 。 5. 协助医师穿手术衣。 6. 配合医师做好麻醉。 7. 医师向动脉内注入造影剂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脉搏、呼
▪ 球囊导管系统(扩张,封堵) ▪ 血管远端保护装置(保护伞) ▪ 捕捞器 (Goose neck snail…) ▪ 支架导管系统(球扩式,自膨式,带膜) ▪ 微导管(OTW, 漂浮) ▪ 栓塞材料(Coil,Onyx,NBCA,PVA))
Page ▪ 23
.
造影剂
1.常用造影剂 (1)离子型造影剂: 泛影葡胺 、碘化油 (2)非离子型造影剂 : 阿米培克、 欧乃派克 、优维显
预装球扩式支架系统
Page ▪ 30
.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Page ▪ 31
.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
Page ▪ 32
.
动脉瘤夹闭
Page ▪ 33
Aneurysm Clip
.
动脉瘤栓塞术
Page ▪ 34
.
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CCF栓塞术
Page ▪ 35
.
并发症
▪ 最常见:腹股沟血肿 ▪ 出血 ▪ 造影剂或药物过敏反应 ▪ 动脉损伤 ▪ 造影剂代谢引起的肾衰 ▪ 感染 ▪ 中风 ▪ 死亡
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全麻或病情较重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医师。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4h内饮水1000ml,总量约2500ml。术后可进食普食, 但避免食用甜汤、鸡蛋,以防胀气。
活动监督 患者卧床24h,期间每2h按摩一次穿刺侧肢体,防止静脉血栓形成。24h后如无异常去除加压
静脉瘘、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病、脑血管痉挛、急性缺血性卒中) ② 神经介入前 ③ 动脉瘤手术中的辅助造影 ④ 治疗后的随访(如动脉瘤栓塞或夹闭后、动静脉瘘治疗后)
禁忌症:
① 病情严重,如颅内高压严重或脑疝,不能耐受介入治疗
者
② 有严重的心、感、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
③ 碘过敏病人
④ 高龄病人、血管硬化纡曲,导管难以到位者
也称为: ▪ 介入神经放射学(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 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neurosurgical endovascular therapeutics) ▪ 血管内神经外科学(endovascular neurosurgery)
Page ▪ 3
.
脑血管造影术发展简史
以提供24小时服务
Page ▪ 25
.
Seldinger 技术
▪ 穿刺部位备皮 ▪ 股动脉位于腹股沟韧带处 ▪ 套管针的针头倾斜平行进入到股动脉内
Page ▪ 26
.
Seldinger 技术
股神经 股静脉
股动脉 股深动脉
Page ▪ 27
腹股沟穿刺点:股动脉位于 股骨中心内侧约约1cm处。 “X”指股骨头的中心。
2、能量减影
在引入碘对比剂后,分别用两种不同条件曝光;将所得影像相减,消除其他组织 的影响(不同条件下,碘与其他结构的衰减特征差别较大,可突出减影中碘的对比度 )。特点:只能消除一种组织的影像。不能将软组织和骨骼同时抵消。
3、混合减影 两种物理变量的减影方法相结合的减影技
术。混合减影对消除软组织的移动伪影与标准 不良很有效。
断与鉴别诊断 • 在心脏大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功能性检查、形态学检查 • 在腹部的应用:主要用于直接观察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疾患 • 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可用于诊治四肢大血管及其分支的病变
Page ▪ 9
.
神经介入治疗
神经介入治疗对象主要包括脑、脑膜、颌面部、颈部、眼、耳鼻喉、 脊柱及脊髓等部位的血管异常。治疗疾病主要有动脉狭窄、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急性脑梗死及头颈部肿瘤。
▪ 60年代后期,开始由颈部血管直接穿刺过渡到股动脉穿刺,70年代股动脉 穿刺得到普及。
▪ 70年代,随着CT的引入,对于脑血管造影术的需求显著减少,但改领域由 于心脏介入及其他介入领域的的发展仍在前进。Metrizamide引入非离子等 渗的碘造影剂,显著提高了造影术的安全性及患者术中的舒适度。
▪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
▪ X线血管成像的报道最先出现于1896年,在维也纳完成。
▪ 1927年,世界上第一例活体的脑血管造影术完成,患者是一名有卒中和偏 瘫史的53岁男性。
▪ 1931年获得了第一幅脑静脉图像,当时是无意的延迟,使摄片时间处于静 脉期。
▪ 20世纪50年代,脑血管造影术得到广泛的开展,并成为主要的颅内成像的 诊断方式。
治疗技术分为: ①血管成形术(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 ②血管栓塞术(固体材料栓塞术、液体材料栓塞术、可脱球囊栓塞术、弹簧圈
栓塞术等)
③血管内药物灌注(超选择性溶栓、超选择性化疗、局部止血)
Page ▪ 10
.
神经介入治疗
适应症: ① 原发的神经血管疾病的诊断(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硬脑膜动
⑤ 穿刺部位存在感染、创面或肿物
⑥ 病人及家属不愿意接受介入治疗
⑦ 各种疾病不适宜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
Page ▪ 11
.
环境准备
手术室
Page ▪ 12
.
控制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C型臂架
图像监视器
X线发生器与 影像增强器
摄片台
Page ▪ 13
操控台
.
C型臂可自由全角度旋转
落地式
悬吊式
双板式
.
Seldinger 技术
▪ 穿刺动脉 ▪ 移动套管针将针头回撤直到看到回血 ▪ 移动套管 ▪ 导丝插入 ▪ 固定导丝,针头撤出 ▪ 扩张通道 ▪ 导管通过导丝进入
Page ▪ 28
.
脑血管血管造影示意图
穿刺点
Page ▪ 29
腹主动脉——主动脉弓—. —右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
血管狭窄支架置入
脉搏动情况,以便作为术后观察对照,能够及时发现是否有股动脉血栓形成 8. 指导病人术中如何配合医生,术中穿刺侧肢体严格制动,造影时听从医生要求
保持头位不动,以免影响拍片。告知患者造影剂进入体内时,可能会有发热的 感觉,属正常情况。训练病人在病床上解大小便,学会能伸直下肢、抬高腰臀 部放入便盆。 9. 心理护理。 10. 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给予地西泮或苯巴比妥等镇静催眠药。对颅 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者静脉给予20%甘露醇。
▪ 近些年的技术进步包括旋转成像、3D成像、平板监视器成像等。
Page ▪ 4
.
DSA图像的形成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影响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 物,它是将造影前后获得的数字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在减影图像中消除骨 骼和软组织结构,使低浓度的造影剂所充盈的血管在减影中显示出来,有 较高的图像对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