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有所了解。

但法律意识尚不够强烈,对于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还需要引导。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对于生活中的例子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案例:小明在校园里被同学欺负,他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案例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出遵守法律、维护权益的方法。

5.拓展(5分钟)角色扮演: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如: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款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法律案例资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讲述一个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遭受损失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生活会怎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维权、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法律在生活中的奥秘。
4.法律的遵守与维护: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律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提高道德品质。
3.提升思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力。
4.增进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实践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法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b.法律原则的应用:讨论分享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如网约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诚信服务,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c.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运用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生活的影响,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但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具体内容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事故,让学生思考法律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场景,如购物、交通等,模拟其中的法律问题,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讨论如何遵守法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等。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2.学会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3.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如何正确应对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主体环节
1. 什么是法律
教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法律,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违章建房、侵犯知识产权等。

3. 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例如:如何与他人签订合同、如何安全驾驶、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

总结环节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掌握处理法律事务的正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教育。

同时,我们认为,法律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和感悟。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的视频案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2.广泛收集在生活中人们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事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 (国家的法律)那么法律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律是什么》。
1.理解“国法”与家规的区别。
2.齐读学习目标,并体会学习目标。
用学生熟悉的常用语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
环节一法律如同指南针
1.出示课本第9页下面的两幅插图,学生看一看,了解插图的内容,并说说这两幅图中涉及到哪些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有什么作用?
2.引导:除了书上提到的两种情况外,法律还在什么地方发挥“指南针”作用呢?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并说一说。
3.小结: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让我们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还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3.认识法律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重点
体会法律的巨大作用。
难点
懂得法律保护了我们的哪些权益。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法律案例、课本插图等。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法律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法律知识问答题目等。

3.提前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法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案例,如交通违规、盗窃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卫者1、感觉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法律是一种的特别的行为规范2、技术目标:逐渐形成自觉依据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能力,逐渐形成自我控制、拘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剖析事物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尊敬规则、尊敬法律的看法,感觉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纪爱法的人。

教课要点:法律是靠国家强迫力保证明行的行为规范。

教课难点: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广泛拘束力的行为规范教课器具:多媒体教课方法:讲解,剖析,归纳学法指导:自学- 归纳- 稳固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并引入新课:播放《今天说法》片断:在一个小区内,一名司机在倒车时把一位老人碾死了的事件(碾了 5 次)。

在看守所里这名司机却说他不知是压了人,还认为是一个垃圾袋在车下,结果倒车时倒不动了,就多倒了几下。

面对这件事我们有何见解?总结:我们认为应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我们的权益,我们要学法、用法,守纪,树立法律意识。

法律就在我们身旁,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

所以,我们有必需走近法律,认识法律,学习法律。

(二)新课讲解:1、那法律是什么呢?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明确规定什么事情是能够做的,什么事情不一样意做的,以此来发挥作用和功能。

只可是法律是一种特别的行为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规范有很多种,如纪律,戒律、规定、村规乡约、社会习惯等等,但它们不是法律。

相同是社会规范, 与道德、纪律、规章制度对比较,法律有其特别性。

2、指导学生自学:A、那法律的特别性表此刻哪里呢?(要修业生在书上找到,并叫一二个学生往返答)法律的三个明显特色:(1)、法律由国家拟订或认同的(2)、法律由国家强迫力来保证明行的(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广泛拘束力(针对上述三个特色教师一一论述)B、发问:国家如何来拟订法律?国家拟订法律,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必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

发问:我国的立法机关是谁?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履行国家的立法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的姑姑是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我的叔叔是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3)我的妈妈在经营一家餐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7、生活与法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时时都有法律的踪迹、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8、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课本第8页活动园)
重点
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
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
【法律是什么】
1、展示图片:
思考。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情景做出判断。
思考、讨论。
比较、归纳。
辩论。
思考。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事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3、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重点
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
难点
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场景与哪些法律有关?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名女子的做法的?在法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0、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从辩论中认识到道德的作用,并形成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的正确观念。
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总结提升
板书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抢答。
图片思考导入。
讲授新课
【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
1、小组竞答:我们公民都会受到哪些法律的保护呢?我国有哪些法律呢?
2、播放视频《一生相伴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3、法律无时不在: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甚至到死亡,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4、法律无处不在:图片展示
(1)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
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
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6、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7、道德无用论: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你觉得道德有没有用呢?(辩论)
8、女子买18件衣服旅游后退货,律师:无损可退
6、阅读角:课本第6页。
7、餐饮公司侵犯杨颖肖像权,被判赔100万并道歉:你知道该商家的行为是触犯了哪部法律吗?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6、归纳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
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2)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超市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学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法律无处不在:我们无论在哪里,在怎样的场景当中,都有相关的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
6、小采访:请你采访一下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涉及哪些法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刑法、民法、行政法】
1、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展示三大法律的图片。
2、我当小判官: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王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3、判断结果: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刑事拘留,他触犯了《刑法》。
4、解释:什么是刑法。
5、七嘴八舌:你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吗?请你说一说你知道的犯罪行为都有哪些?
1、法律保护权利
2、法律规范行为
3、法律与道德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律认同感,培养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