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主义对我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启示

一、新经济危机形势下,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的对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启示:

我国社会主义在收入分配上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所谓公平,反映公正和平等的要求。平等着重于参与分配的条件和机会,社会主义条件下,平等是相对的,因为人们的天赋、能力、机遇的不同是有适度差距的,也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对于平等,必须缩小差别,尽可能的创造平等的环境;对于公正,必须坚持一视同仁的标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和谐发展。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政府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税收,就业等:

(一)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宽松的信贷制度导致的,促进了产业规模的急剧膨胀,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泡沫,我国应当引以为鉴,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国家直接进行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公共工程,承担社会救济,提供社会保障。此外,国家也可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倡导,如降低存款利息,调高贷款利息,这样可以减少资本效率递减规律的负面作用,促进投资需求的增长;

反过来,社会保障也能够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形成稳定预期,促进投资需求的增长,比如08年底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兴建大量社会公共工程,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拉动内需的同时,也扩大了投资需求,从而达到“救市”的最初的目的。

(二)通过税收保证政府行使社会公平分配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需要有效的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税负,通过调节实现公平分配的相对平等,比如:政府通过征收累进个人所得税,把富有阶层可能用于储蓄的一部分征收过来,然后以政府公共支出的形式消费;对低收入者,下岗职工采取税收减免措施,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税收是消除贫困,防止贫富悬殊扩大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

最近最热的话题就是个税起点自9月1号起提升至3500元,调节部分过高

人群的财产性收入,促进分配公平,这个就是良好开端,政府仍然需要采取类似举措跟进。

(三)以生产为导向,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主义认为自由经济市场本身“失灵”是因为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原因就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自由市场经济经常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凯恩斯从这个角度为各国政府开出了解决本国就业问题的良方,即以膨胀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拉动国内投资需求,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从而最终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就业机会不均会加剧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这部分压力,而这部分又是以生产为前提的,社会发展以后,社会的公平才能更好的实现,凯恩斯主义的福利价值观取向很值得我们思考。

二、审慎对待凯恩斯主义:

当然,凯恩斯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论》第1卷第3章中有“社会越富有,其实际产量与可能产量之间的差别就越大,因而经济体制的弱点就暴露得更明显……在一个富裕的社会中,不仅消费的边际倾向较弱,而且由于它的资本积累较大,致使进一步投资的机会也变小,除非利率迅速下降。”

凯恩斯主义适用对象可能是“富裕的社会”,边际消费倾向较小,社会总需求不足,这样降低利率与增加政府开支才会有意义。显然中国不是一个“富裕的社会”,中国的投资机会也绝非很少,凯恩斯主义的局限性开始出现。比如70年代末期的西方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此时凯恩斯经济学也会失灵,因此我们必须审慎对待凯恩斯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