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1
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基础体育理论知识
目录
水平一
1.积极愉快地上好体育课 (3)
2.坐立行我最美 (5)
3.饮水有益健康 (7)
4.安全地进行游戏 (8)
5.健康饮食益处多 (9)
6.怎样预防运动伤害事故 (11)
7.阳光运动身体好 (12)
8.文明如厕讲卫生 (14)
水平二
1. 健康饮食益处多 (16)
2. 安全运动促健康 (18)
3. 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 (20)
4. 营养不良与肥胖 (22)
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和要求 (23)
6.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25)
7. 用眼卫生 (27)
8. 保持良好的情绪 (28)
水平三
1. 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辉煌成绩 (30)
2. 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 (32)
3. 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与方法 (34)
4. 生命的马达 (36)
5. 迈入青春期 (38)
6. 锻炼意志、激励进取 (39)
7. 识别危险源,远离危险 (41)
8. 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与方法 (43)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一基础知识(1)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一基础知识(2)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一基础知识(6)第周第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基础知识(6)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基础知识(7)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基础知识(8)第周第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基础知识(1)。
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一、引言体育与健康是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节课的目标是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原则和健康知识。
二、知识概述1. 体育原则1.1 健身原则:包括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身体锻炼等。
1.2 健康原则:注重体育活动时的安全、卫生、以及适度锻炼等。
1.3 快乐原则: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积极参与,从而增强体育锻炼的意愿。
2. 常见运动项目2.1 羽毛球:学生可以通过打羽毛球锻炼手眼协调,提高身体素质。
2.2 跑步:跑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心肺功能的提升。
2.3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2.4 跳绳:跳绳是一项有趣的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和协调能力。
3. 健康知识3.1 膳食搭配:学生应该注意均衡饮食,摄取各种营养物质。
3.2 睡眠:合理的睡眠时间对学生的身体和大脑发育非常重要。
3.3 卫生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
三、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原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3. 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体育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以互动方式向学生介绍体育原则和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相关经验。
3. 技能训练(30分钟)在运动场地上,以羽毛球、跑步、游泳和跳绳为例,分别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同时强调正确的动作和注意事项。
4. 健康知识学习(2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和实例的方式,向学生普及膳食搭配、睡眠和卫生习惯等健康知识。
可以邀请保健医生或者营养师进行专题讲座,增加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小学六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小学六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体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2.学习正确的体育运动姿势和动作。
3.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健康知识:–了解各种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了解适宜的运动强度和频率。
–学习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
2.体育运动:–掌握跳绳、足球、篮球等基本技巧。
–学习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
3.体育游戏:–进行各种球类、田径和游泳等体育游戏。
–培养竞赛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健康知识介绍1.分析身体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2.介绍各种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并讨论学生每天的锻炼习惯。
3.讲解适宜的运动强度和频率,提醒学生避免过度训练的伤害。
4.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热身运动,如深呼吸、伸展等。
第二课时:跳绳技巧训练1.学习跳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跳绳技巧训练:单个跳、双脚跳、交叉跳等。
3.鼓励学生尝试更高难度的跳绳技巧,如连续跳、跳高等。
第三课时:足球基本技巧训练1.学习足球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进行基本传球和接球练习,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团队合作意识。
3.进行小组对抗赛,加强学生技能的实践应用。
第四课时:篮球基本技巧训练1.学习篮球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进行基本投篮和传球练习,提高学生篮球技能水平。
3.进行篮球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课时:体育游戏活动1.进行各种球类游戏,如乒乓球、羽毛球等。
2.进行田径活动,如短跑、跳远等。
3.进行游泳活动,培养学生的水性和安全意识。
第六课时:总结与评价1.学生回顾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2.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体育运动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包括积极参与、合作意识、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
2.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评价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篇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李小丽一、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知道健康的定义与衡量标准,科学健身的新理论,明确现代健身的新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能自觉认真的上好体育课,有目的的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保持有健康的身体,现在能担负起繁重的学习任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理论上讲清健康与亚健康的辨别。
三、教学难点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明科学体育锻炼的新概念,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内容与程序(一)课的导入21世纪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年代,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和进步。
参与健身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不仅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保持健康的体魄是现代人追求的重要生活目标之一,但如何科学地达到这个目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的,我们大家都要认真的学习。
养身是潮流、锻炼成时尚、运动讲科学、健身出效果。
(二)、了解健康的含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三)、健康的十项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6.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9.头发光洁,无头屑;10.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四)、什么叫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小学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设计)一、引言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和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围绕小学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提出几个关键要点。
二、目标设定1.培养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知。
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明白锻炼对身体的益处,以及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危害。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远离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
3.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体育名人的事例分享,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他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
4.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通过理论教学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管理健康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健康素养,如自我保护、急救知识等。
三、教学内容设计1.理论授课(1)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讲解身体锻炼对于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并解释锻炼对心脏、肌肉、骨骼和身体机能的益处。
(2)不良习惯对健康的伤害:引导学生分析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讲解各种疾病与不良习惯的关系。
(3)饮食与健康:讲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选取食物,理解各种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
(4)睡眠与健康:介绍充分睡眠对身体发育和大脑功能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睡眠时间与睡眠姿势。
(5)生活方式与健康:讲解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健康。
2.案例分析与互动讨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健康理论,设计一系列与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1)健康问题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鼓励他们在小组或全班中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体育明星分享:请一位体育明星来校内分享他们的健康经验和习惯,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健康食品制作比赛:组织学生参与制作健康食品的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饮食知识创造健康菜品。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保护视力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教
学
内
容
用眼卫生,预防近视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近视眼给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了解造成近视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近视眼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科学用眼和保护眼睛的自觉性。
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
难点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一:将一学生的眼睛蒙上在室内活动
(游戏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游戏二:每个学生都闭上眼睛,准确的从铅笔盒里找出橡皮。
(再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体验眼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3、游戏三:用透明的塑料袋放在眼睛前面,看看周围的环境。
(学生说出自己看到什么,感觉怎么样。
)
引出课题——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
(二)、新授
1、打开图片
(1)学生自己观察图片。
(2)教师提问:图中小朋友为什么戴了眼镜?
(3)引导提示后,明确因为不良的用眼方式会使眼睛疲劳,导致近视。
近视的原因。
①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采光、照明、课桌椅、印刷品
③行为因素:用眼卫生习惯、用眼距离即时间、用眼姿势和握笔姿势、眼睛休息效果不好
④饮食习惯:挑食、偏食。
六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六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教案名称:六年级体育与健康——羽毛球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巧,如发球、接球、挥拍等。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羽毛球基本技巧的学习和掌握。
2. 学生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协调。
教学难点:1. 羽毛球技巧的熟练掌握。
2.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羽毛球拍和羽毛球。
2. 羽毛球场地。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跳绳等。
2. 教师向学生介绍羽毛球运动的历史和基本规则。
二、基本技巧教学(10分钟)1. 发球技巧:教师示范并讲解发球的基本动作,如握拍、站位、挥拍等。
2. 接球技巧:教师示范并讲解接球的基本动作,如握拍、站位、挥拍等。
3. 挥拍技巧:教师示范并讲解挥拍的基本动作,如握拍、站位、挥拍等。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发球、接球、挥拍等基本技巧的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不规范之处。
四、比赛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羽毛球比赛,教师担任裁判。
2. 比赛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羽毛球教练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羽毛球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羽毛球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
3. 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六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小学六年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1课题: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原因教学内容:1.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原因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
教学步骤: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
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思考题: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3、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保护鼻子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鼻子,初步认识鼻子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教学内容:1.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原因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
教学步骤: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
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思考题: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3、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课题:锻炼意志、激励进取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明确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知道在体育运动中采取适当的手段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3、情感目标:树立自觉运用体育运动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对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的积极作用教学手段:课堂讲解教学步骤:一、意志与意志品质1、什么是意志:是指人们自觉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并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目的性——自觉地确立行动目的;(2)调节性——能够按照预期目的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以实现目的;(3)排难性——始终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品质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或特征。
意志品质反映了一个人意志的优劣、强弱和发展水平。
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勇敢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包括依赖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懦弱性等。
具有优良意志品质的人,通常也称为意志坚强的人;具有不良意志品质的人,通常也称为意志薄弱的人。
优良的意志品质是在与困难作斗争中不断得到锻炼和增强的,是通过持久地自觉克服困难而表现出来的。
优良的意志品质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自觉性——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为此主动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
(2)坚韧性——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实现预期目的的行动过程中,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果断性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够及时作出有根据的决定,并付诸行动。
自制性一—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根据预期目的或既定要求,控制自己妁心理活动和行为。
二、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运动是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意志品质与情感为一体的过程,它不仅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能使之得到有效的培养。
学生的意志品质伴随着整个体育运动的过程,它的状况如何,影响着体育运动的效果,体育运动的过程反过来也影响着意志品质培养的效果。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
如耐久跑、跨栏及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更能锻炼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另外,体育竞赛具有激烈对抗和胜负不确定性的特点,既要能充分挖掘人体潜力、斗智斗勇、协同作战、敢于拼搏、敢于胜利,又要能正确接受失败的磨炼,树立锲而不舍的顽强进取精神。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能否勇敢地同困难作斗争,能否有效地排除内外障碍,是衡量你意志品质坚强与否的重要标准。
二、青春期的卫生和科学锻炼青春期的卫生和科学锻炼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体育与健康常识二、青春期的卫生和科学锻炼2.教学目标(1)、讲解青春期的卫生。
(2)、讲解青春期的科学锻炼(3)、使学生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科普知识,能够结合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3.教学难点分析(1)用手去玩弄或摩擦生殖器及阴部以缓冲性冲动的自慰行为称为手淫。
手淫在男女同学中均有发生,这也是正常现象。
如果频繁进行手淫,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
(2)当乳房发育至上下缘达15厘米以上时应带乳罩,以使乳房血液循环畅通,防止乳房下垂。
二、青春期的科学锻炼由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出现,进入青春期后,也出现多项身体素质增长速度较快的年龄阶段。
在这个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
那么应怎样进行科学锻炼呢?1、全面锻炼。
不要单从个人爱好、兴趣出发,这有利于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均衡发展。
2、坚持经常,才能收到效果。
3、循序渐进,防止急躁,更不能蛮干学第十一册体育与健康教案(1—2课)[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2-13 11:29:04 点击数:1225]保护视力色:【字体:大 中 小】小小学学六六年年级级体体育育与与健健康康教教案案第 1 9 课脉搏自我监测定时跑3-5分钟教学目标:⒈学生了解脉搏监测的基本方法,知道一些概念。
⒉学生能保持正确的呼吸方法完成定时跑任务。
⒊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跑的节奏感。
⒋教育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树立安全锻炼意识。
选材内容:⒈脉搏自我监测法。
⒉定时跑3-5分钟。
场地器材:⒈在操场上或空旷的平地上画出4个8字形场地。
⒉准备秒表1块。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⒈宣布上课的内容。
⒉教师讲解什么是脉搏,怎样测量脉搏;通常把随着心脏跳动而动脉管壁搏动的现象叫脉搏。
测量脉搏可以了解心脏机能状况和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以及预测人体一些病理现象。
方法:用一手的中指和食指端轻按另一只手腕横纹上方,桡骨外侧(拇指侧),待感觉搏动后再计时量数。
通常测量1分钟脉搏。
先测10秒钟,然后再乘以6。
⒊同学们摸脉搏,教师计时测1分钟,然后报数。
二、热身活动⒈游戏“回龙宫”:学生分4大组,在场地上随意做自己设计的热身动作。
当教师站到某一“8”字上高喊“回龙宫”时,则各组同学要相应地按一、二、三、四组顺序回到东、西、南、北宫(教师站位规定为东宫)。
教师随即变换“东宫”位置,看同学们的反应,以全组正确又全部进入相应“宫“中的队为胜。
⒉游戏停止,教师即刻计时,学生自测脉搏报数。
引出运动脉搏等3个概念。
三、定时跑3-5分钟⒈学生分4组,各自在“8”字上跑3分钟。
⒉跑完3分钟,边放松走边测脉搏,报数。
引出最高心率概念。
⒊学生分男女两大组,在大“8”字路线上定时跑5分钟,坚持不下来的同学可以到场边跑走交替着运动。
⒋跑完5分钟,边放松走边测脉搏,报数。
⒌学生在跑的过程中,教师着重强调呼吸方法。
四、放松身心⒈模仿秧歌“十字步”⒉课外作业:耐久跑锻炼期间应补充哪些营养素?教学反思及二次备课:第20 课结伴越野跑1000-1500米教学目标:⒈使学生了解耐久跑练习与营养补充的一些知识。
⒉学生能轻松、正确、保持有节奏的步伐完成耐久跑。
⒊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耐力素质。
⒋体现互相关照、协作运动的优良学风。
选材内容:结伴越野跑:1000-1500(路线自选)米。
场地器材:⒈校外选择3条越野跑线跑,距离在1000-1500米之间。
⒉学生自备跳绳、毽子、篮球等,用于自主游戏。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⒈耐久跑练习期间,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素?⒉请同学们回忆,说说选择越野线路有哪些注意事项?⒊师生商定3条越野线路,距离在1000-1500米之间。
二、热身活动⒈拿出自备的各种器材,结伴做游戏热身。
⒉选择适合自己的越野跑线路,并结合5-8人小组。
⒊集体到越野跑起点集合。
⒋出发前统一测试1分钟脉搏并记住。
三、结伴越野跑1000-1500米⒈教师宣布练习要求:⑴采用中速,结伴行进,不争名次;⑵互相指正跑进动作;⑶评价重点是,要跑得轻松、步伐有节奏;⑷不做最后冲刺,匀速跑下来就行;⑸身体发生异常者,抄近路放松走回来;⑹善于发现组内互相关照、团结协作的典型事例;⑺先跑完的组自行组织游戏活动。
⒉分组出发沿自选线路练习。
⒊练习完后立即测试脉搏,看是否在靶心率范围内。
⒋教师讲解,强化靶心率概念、意义(见上节课教案“相关知识提示”栏中)。
四、放松身心⒈小游戏:击掌传沙包。
⒉教师小结本课,表扬好人好事。
⒊课外作业:搜集有关耐久跑中“极点”现象的资料。
教学反思及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