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基础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翻译基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翻译,作为一门跨文化交流的艺术和技能,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理解的过程。

翻译的目的是将源语言(source language)的意思准确、流畅地转化为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翻译的基础知识,为初学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一、语言能力首先,翻译者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

他们应该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包括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

翻译者需要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包括词义、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等。

他们还需要熟悉不同领域的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表达源语言的意思。

二、文化理解除了语言能力,翻译者还需要具备较好的文化理解能力。

不同的语言背后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对于准确理解和翻译源语言的意思至关重要。

翻译者需要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以便在翻译中传达源语言的意思,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将自己的文化偏见引入到翻译中。

三、专业背景翻译工作通常涉及到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

翻译各种专业领域的资料时,熟悉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非常重要。

例如,在医学翻译中,翻译者需要了解医学术语和相关的医疗知识,以便准确理解和翻译医学文本。

因此,提前学习并积累相关领域的知识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至关重要。

四、翻译技巧除了以上的基础知识,翻译者还需要具备一些翻译技巧。

例如,准确理解源语言的意思是翻译的基础,翻译者可以通过查阅字典、参考类似文本或与专家进行交流等方式来保证对源语言的理解准确无误。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注重上下文的把握,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他们还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如适度的断句、使用合适的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等。

翻译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至关重要。

通过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理解、专业背景和翻译技巧,翻译者可以准确、流畅地将源语言的意思转化为目标语言,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翻译的基本知识

翻译的基本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民族或部落同另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接触,什么时候就有了翻译。

西方自一世纪、中国自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跨语言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

”《大英百科全书》:“将用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进行转换的行为或者过程。

”对于翻译较为完整的定义,要数现代翻译家奈达的:Tran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即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人物简介贾公彦-贾公彦(生卒年不详,活动期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唐代学者。

铭州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发现指纹的特征及用途。

他官至太学博士。

撰《周礼义疏》50卷、《仪礼义疏》40卷。

指纹是手指远端掌面的凹凸花纹。

由长短、形状、粗细、结构不同的纹线组成,分弓、箕、斗三种基本类型,具有终生不变、各不相同的特点。

因此,指纹被广泛用作侦破案件、人身保险、研究遗传疾病和人的自然素质的依据,成为法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据德国R·海因德尔撰写的《指纹鉴定》(1927年)一书中指出:“世界上第一个用作鉴定的指纹的著作者是中国唐朝的贾公彦,他是唐代的著作家。

他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650年,他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

贾公彦,其字不详,唐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

翻译专业翻译基础知识考研必备

翻译专业翻译基础知识考研必备

翻译专业翻译基础知识考研必备1.Tytler的三原作(2)Thetyleandmannerofwritinghouldbeoftheamecharacterathatoft heoriginal.(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2.严复-信达雅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不倍原文faithfulne)、达(刻意求显e某preivene)、雅(期以行远elegance)的三字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严复的“信达雅”涵盖翻译方法、翻译过程、翻译效果等堪称一个翻译理论体系。

3.林纾强调译者的学识水平、在翻译时译者应投入自己的主观感情。

多次论述中西文体的异同、译名统一、翻译方法等并主张译诗应“存其旨而易其辞,本意并不亡失”。

4.鲁迅-忠实、通顺鲁迅指出翻译必须兼顾两面:求其易解和保存原作丰姿。

既要信,又要顺,以信为主,以顺为辅,主张直译。

5.郭沫若最突出的翻译观点之一是“好的翻译等于创作”,创造性地提出“风韵译”。

朱光潜的艺术论。

林语堂提出翻译地三条标准:忠实、通顺、美。

主张“句译”。

6.傅雷强调译者本身的条件、气质对原作的“适应力”,翻译必须保存原作的精神和美感特征。

提出翻译“重神似不重形似”翻译观。

7.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化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8.辜正坤-多元互补辜正坤提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1)“翻译标准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

”(2)“翻译标准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个有机的然而变动不居的标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

最佳相似度是一个形同虚设的抽象标准,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一大群具体标准。

”(3)“具体标准群中又有主标准和次标准的区别。

翻译基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一、翻译的分类1.按所涉及的两种代码的性质,可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语符翻译(inersemiotic translation)。

2.按翻译主体的性质,可分为人工翻译、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两类。

3.按翻译的工具和成品形式,可分为口译和笔译。

4.按翻译的客体,亦即所译资料的性质,可分为文学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实用翻译(pragmatictranslation)。

二、译家译论1.支谦:在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中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

2.道安:晋、前秦时道安在《革卑婆沙序》中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

”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最有名的是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说。

其意思是,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3.彦琮:北朝末年及隋初,彦琮著《辨证论》,它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篇翻译专论,他主张译经“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

可见他是坚持忠实第一并倾向于直译的。

4.玄奘:唐代僧人玄奘的指导原则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求真”即追求准确,要力求“忠实原作”,这是一切认真负责的翻译工作者的共同理想。

同时必须“喻俗”,亦即使群众理解,这就是说要“通顺”。

玄奘在译经中成功地运用了补充法、省略法、变位法、分合法、译名假借法、代词还原法等等翻译技巧。

5.马建忠:清末,马建忠在其《马氏文通》中提出“善译”之说:“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

所有当相之实义,委曲推究,务审其声音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精深奥折之所由然。

”6.林纾:林纾强调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投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译者须与原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相交流。

英语基础体系教程(精)-第12章 翻译知识

英语基础体系教程(精)-第12章 翻译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转折关系:对同一事物进行对比性描述时,常代表转折含义,译为“而, 却,反之,相反”。
e.g. I was received by a little vibrant lady in her 70’s, grey-haired and beautiful. 可译为:接待我的是一位身材娇小而又神采奕奕的女士。虽然这位女 士已年逾古稀,满头银发,但却风韵犹存。
Step3: Checking 检查:漏译/错译(观点等)
(二)Principles 原则
1、增词法(结构;语义) 结构上:时态,数,不同的句子结构等 e.g. We are taking English class now. 我们现在正在上英文课。
because, although,if 等这些连接词在英文中不能配对出现,因为英 文中可以有多个从句,但只能有一个主句。
⑤双重否定=肯定 e.g. There is nothing unusual here. 这儿一切正常。
No pains, no gains.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There is no grammatical rule without exceptions. 凡语法规则都有例外。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事出有因。)
④词义转换 e.g. Jack was a fixture of Real Madrid’s games in his
schooldays. 杰克在学生时代是皇家马德里队的忠实球迷,场场必到。 Beckham has become a fixture of Real Madrid’s games since he joined this team. 自从贝克汉姆加入皇家马德里队,他就成为了这支球队的绝对主力,场场 首发。 We do chicken right. 我们是烹鸡专家。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仅供参考)1.英语翻译的标准专业英语的翻译注重客观性、准确性,不强调翻译者的主观色彩。

翻译的用词应该准确、恰当,句子叙述清楚,表达简洁、流畅。

(1)准确忠实:准确无误,不得有错。

即要如实表达原文的含义,不缺漏原文表达的每一层意思,也不添加任何原文没有的含义。

(2)通顺流畅:译文必须符合汉语的语法要求、修辞规则和通常习惯,使读者易看易懂易读。

因此,要求译文不能逐字逐句死译,而是要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律和习惯表达出来,做到通俗易懂。

(3)简练清楚:译文在清楚明白表达原文意思,不使人产生歧义和模糊不清的前提下,尽可能简洁、精炼、不重复啰嗦。

2.英语翻译的基本技巧2.1词性转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加通顺,或为达到一定的修饰目的,可以适当改变一下原文中某些词的词类,将原句中属于某词类的词转译成为另一类词。

一般而言有四种(1)转译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转译为名词)例:The cutting tool must be strong, tough, hard, and wear resistant.(形容词转译为名词)刀具必须有足够的强度、韧性、硬度,而且耐磨。

(2)转译成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等转译成动词)例:Rigid pavements are made from cement concrete.刚性路面是用水泥混凝土建造的(介词转译成动词)(3)转译成形容词(名词、副词等转译成形容词)例:This experiment in a success这个实验是成功的。

(名词转译成形容词)(4)转译成副词(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译成副词)例:Although the basic materials for bridge building remain either prestressed concrete orsteel, there have been some recent changes尽管建桥的基本材料仍然是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材,但近来已经有些变化了。

英汉翻译基础知识

英汉翻译基础知识
2. Joanna Stern had come to New York with a liberal arts degree from Boston University, which she discovered was not the key to the city.
3. The Pananmanian leader publicly insinuated that he possessed compromising information about Mr.Bush that was liable to harm his bid for the White House.
8. 生产多了,价格就稳定,甚至下降一点。 (这两组例句可供学生尝试翻译并与原文进行对比, 从而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特征的认识。)
页面 15
2019/7/29
总结说明
对这两组例句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英语句子大多开门见山,搭起主谓空间结构(SV) ,形成句子主干(如句中划线部分所示),可参照下 页英语句子的树式结构;汉语则不一定是主谓结构, 如例(6)就属于“话题---说明”框架
页面 8
2019/7/29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
页面 9
2019/7/29
1. 谱系(family):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 系
2. 类型(type):汉语是分析型(analytic)语言,其典型 特征是没有屈折变化(inflection),即汉语的词没有词 性和词形的变化;英语是分析型和综合型(synthetic) 语言,有丰富的屈折变化形式。
页面 14
2019/7/29
再看一组汉语句子:
5.老关忙即跳下车去,摸摸腰间的勃郎宁,又向四下里 瞥了一眼,就过去开了车门,站在门旁边。

藏汉翻译的知识点总结

藏汉翻译的知识点总结

藏汉翻译的知识点总结一、藏语文字基础知识1. 藏文的字母藏文是以梵文为基础,经过改革和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字。

它的字母数量是30个,包括音节、辅音和元音等。

在学习藏汉翻译时,需要掌握藏文的基本字母和其发音规则。

2. 藏文的构词规律藏文的构词规律包括前缀、后缀和词干等构成,需要了解其构词方式和规则,以便在翻译中准确把握单词的意思和用法。

3. 藏文的语法藏文的语法结构不同于汉语,有其自己的一套语法规则,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变化规则等。

学习者需了解这些规则,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藏文。

二、语言学知识1. 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对于藏汉翻译来说,需要了解藏文的语音规律和发音特点,以便正确地转换为汉语。

2.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和句义的学科,对于翻译工作来说,需要准确理解藏文的词义和句义,以便选择合适的汉语词语及表达方式。

3. 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规则的学科,对于翻译工作来说,需要了解语用学的原理,以便在翻译中考虑语言使用的场景和目的,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意思。

三、翻译理论知识1. 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文、通顺流畅、贴近读者等原则,翻译工作中需要遵循这些原则,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意义,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翻译技巧翻译技巧包括对比分析、意译、加词减词等技巧,对于藏汉翻译来说,需要灵活应用各种技巧,根据原文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翻译手法。

3. 翻译策略翻译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译文方案,包括直译、意译、调整语序等策略,对于藏汉翻译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四、文化背景知识1. 藏族文化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了解藏族文化,对于正确理解和翻译藏文起着重要作用。

2. 汉藏文化差异汉藏文化体系不同,有着许多差异的文化现象,了解这些差异,对于进行藏汉翻译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翻译与文化传播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意义的传递,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和传达其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基础知识总结
1.异化(foreignization) 和归化(domestication)
保留原语所包含的文化、形象色彩,叫异化,读者通过这样的译文可以感受到异域文化的东西。

例如,把crocodile tears 译为鳄鱼泪,就是异化的翻译方法;舍弃原语所包含的文化、形象色彩,取而代之用译文的文化色彩,或者牺牲这种文化色彩而只翻译出其意义就是归化,就是让原文“归顺”于译文。

例如把crocodile tears 译为假惺惺的眼泪,就是归化的翻译方法。

2.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 直译即照着原文直接翻译,
例如藏龙卧虎– Hidden dragons and hidden tigers. 意译就是抛弃原文形式而只传达其意义,例如Dutch courage –酒后之勇
3.音译(transliteration) 比如:store –士多cheese –汁斯风水–fungshui
4.翻译的标准: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信”指的是忠实
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faithful to the content and style of the source text;“达”
指的是译文语言流畅自然而不生硬阻滞(the translation or target text should be natural and expressive);“雅”指的是译文译文语言风格尽可能贴近原文风格。

5.词类的转化conversion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根据表达需要,在翻译中,
往往需要进行词类的转化,此外,还包括抽象与具体的转化。

6.增添法amplification 比如:增添连接词、范畴词、冠词、介词等等
7.省略法omission比如:省略连接词、范畴词、冠词、介词等等
8.汉语是意合(parataxis)语言,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隐性的(covert),英语是
形合(hypotaxis) 语言,分句之间关系还是显性的(overt)
9.英语的54种基本句型:
SV / SVC / SVO / SVOO / SVOC (参考教材15面)
10.比较来说,汉语是动态(dynamic) 语言英语是静态( static) 语言;汉语更
喜欢使用有灵主语(及人或其他有生命的词作主语animate subject),英语更喜欢无灵主语(inaminate subject),例如:The sight of the photo reminded me of ...(参考教材31面)
11.句子层次来说,英译汉常要分division, 汉译英常要合combin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