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合集下载

解放战争各重大战役及时间

解放战争各重大战役及时间

解放战争各重大战役及时间解放战争历次重要战役(按时间排序)(1)上党战役 1945年9月至10月,我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均区部队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古属上党郡),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城打援战役。

(2)邯郸战役 1945年10月至11月,我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均区部队在河北省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的反击战役,亦称平汉战役。

(3)中原突围 1946年6月至8月,我人民解放军中原均区部队在鄂豫皖边区突破国民党军包围,进行战略转移的作战行动。

(4)苏中战役 1946年7月至8月,我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中部地区,对进攻之国民党军进行的一系列作战。

(5)定陶战役 1946年9月2日—8日,我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对进攻山东省定陶、曹县等地的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6)新开岭战役1946年10月至11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安东省(今辽宁省、吉林省各一部)宽甸以西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围歼战。

(7)四平战役(四平保卫战) 1946年4月至5月,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8)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我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为保卫南满根据地,在安东省(今吉林省南部、辽宁省东部地区)临江、通化地区和松花江以南长春、吉林以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和进攻相结合的作战。

(9)宿北战役1946年12月,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宿迁以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

(10)鲁南战役1947年1月,我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山东省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11)莱芜战役 1947年2月,我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临沂以南至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12)豫北攻势1947年3月至5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南省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反攻作战。

解放战争九大战役

解放战争九大战役

解放战争九⼤战役2021-09-03 13:05·⽂沧海盖永⽂⼀、逐⿅东北——四平战役四平战役是指1946年(民国三⼗五年)4⽉⾄5⽉,在第三次国内⾰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治区各⼀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次防御战役。

东北民主联军由林彪指挥,国民党军由程明仁指挥。

两军在四平城内外展开了殊死搏⽃。

双⽅都死伤惨重。

最终东北民主联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马德⾥”。

⼆、南满风云——四保临江战役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半⽉,民主联军南满、北满部队密切配合,东满、西满部队主动出击,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收复城镇11座。

1946年12⽉⾄1947年4⽉,东北民主联军的三、四纵队和辽南独⽴⼀师、辽宁军区独⽴⼆师、安东独⽴三师以及南满地区⼴⼤⼈民群众,在陈云、肖劲光、肖华等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执⾏党中央、东北局制定的'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战略⽅针,依托临江、长⽩、抚松、靖宇四县的狭⼩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108天的浴⾎奋战,先后四次打退了国民党10万军队的⼤规模进犯,取得了四保临江战役的伟⼤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企图独霸东北的梦想,使我军从战略防御转⼊战略反攻,为东北战场即将开始的全⾯⼤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东解放——济南战役1948年9⽉16⽇⾄24⽇,华东野战军执⾏中央军委关于“攻济打援”的指⽰,在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的统⼀指挥下进⾏济南战役(也称济徐战役),以参战总兵⼒的44%约14万⼈组成攻城集团,以56%约18万⼈组成打援集团,经过8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在徐州之敌尚未来得及北援的情况下,全歼守敌10.4万余⼈(包括起义⼀个军2万⼈),南京与天津间的最⼤城市⼭东省会济南宣告解放。

攻克济南表明,⼈民解放军开始突破带决战性的攻坚战这⼀关,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解放战争的几个著名的战役

解放战争的几个著名的战役

解放战争的几个著名的战役几大著名的战役(已有影视上映)一、孟良固战役50多年前,在沂蒙大地一个不起眼的山头上,打响了一场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惊心动魄的战役——孟良固战役。

这次在我军战争史上歼敌并不算多的战役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是因为它在当时整个中国战局的棋盘上起了关键作用。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使苦难的中国人民走出黑暗的尽头,早有准备的蒋介石又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内战一开始,陈毅、粟裕和张灵甫就成为一对难解的冤家,在全套美式装备、兵力古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下,我军作战多次失利,得意的蒋介石和张灵甫盘算着在山东临沂决战,为此他们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3个军共45万兵力集中于此,而当时我军兵力只有27万。

当时摆在陈毅、粟裕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与气势汹汹的蒋军决战,这是蒋介石和张灵甫梦寐以求的;二是让蒋军“集团滚动”过来,我们北渡黄河,卷着铺盖离开山东,这又正中蒋介石和张灵甫的下怀。

此时的陈毅、粟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战争本是军人的角斗场,但发生在沂蒙山区的这场征战,普通百姓却和子弟兵一同登上了战争舞台,他们手无寸铁,他们走上战场拿出的武器是他们几世几代用过的独轮车,是他们房前屋后的树木砍伐后做成的担架。

深明大义的沂蒙人民把维系军队战斗力的上百万斤的粮食放在成千辆的独轮车上,在上万人的肩膀上紧随我军南征北战。

二、济南战役在解放战争史中,标志国共双方大决战的三大战役,在观众中已是家喻户晓。

然而揭开三大战役序幕的一场攻城血战,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它就是五十多年前发生在齐鲁大地的济南战役。

1948年的济南,曾经是国共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影响,使它成为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势在必夺的重要城市。

为此双方尽遣名将出马,作为守方的蒋介石派出在抗战中战功赫赫的“黄埔三期第一将”——王耀武;而作为攻方的毛泽东则派出有“军中第一将”美称的粟裕和那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许世友。

决定攻守双方命运的决战,不知为何选在了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夜拉开了帷幕。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国防教育宣传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全国解放战争是我国民主革命阶段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这一时期,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遵循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先后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战役140多次,消灭国民党军队800多万人,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从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我军进行的歼敌10万人以上的重要的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主要有:东北冬季攻势(1947.12.15~1948.3.15);晋中战役(1948.6.11~7.21);辽沈战役(1948.9.12~11.2);济南战役(1948.9.16~24);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渡江战役(1949.4.20~6.1);甘肃河西战役及解放新疆(1949.7~9);广西战役(1949.11~12.12);西南战役(1949.11~1950.4)等。

在上述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中,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最为著名。

兹简介如下:辽沈战役:指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我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解放战争当时已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55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

我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决战部署,集中70余万兵力,首先攻打锦州,接着会战辽西,解放沈阳、营口。

此役,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淮海战役:指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

当时,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共80万人。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

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

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

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

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

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

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

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一四渡赤水时间:1935年1月19日——3月31日地点:川、黔交界的赤水河双方:红一方面军;国民党方面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师,黔军3个师。

结果: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意义:坚定的战役决心与灵活的战役行动相结合的典范;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这场战役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毛泽东军事思想从此走向成熟。

二直罗镇大捷时间:1935年11月20日——11月23日地点:陕北直罗镇双方:红军第1、15军团;国民党东北军5个师。

结果:毙敌1000余人、俘虏5300余人,缴获各种枪3500余支(挺)。

毛泽东: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三平型关大捷时间:1937年9月25日——9月27日地点:山西省灵丘县西南平型关双方:八路军第115师;日军板恒征四郎第5师团21旅团一部。

结果: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全部辎重车辆意义: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的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四百团大战时间: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地点:华北地区双方:八路军105个团;日伪军。

结果:毙伤日军第35师团步兵旅旅长;阪田泰次郎少将以下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虏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意义:开辟了敌后战场新局面,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和“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梦想。

五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地点:东北战场双方:东北野战军;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

结果:歼灭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及地方部队计47.2万人,俘虏国民党军少将以上军官186名。

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抢占了战略先机,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六太原战役时间:1948年10月5日—1949年4月24日地点:太原市双方: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国民党晋系军阀。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都有什么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辽沈战役前已经变成了1.3:1。

因此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战。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投入了60万军队,而国民党则投入了80万,这场战役可以说我军的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因此淮海战役的胜利也被称之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次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同样惨重,同样消灭的敌人也不少,在付出了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下,消灭了国民党多达55.5万人。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

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哪个难打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难打的一场战役。

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难打的战役呢?第一点是兵力上的劣势。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的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我军的兵力是100万,而国军则是52万相差近一半左右,所以我军在这场战役中轻松取胜。

而“辽沈战役”,我军也是拥有70万兵力,而国民党军是55万,相差15万人。

虽然这一次国军的武器装备比较精良,但由于兵团是临时组建,所以内部协调上出现很多问题,最后我军获胜也在意料之中。

而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先后投入7个兵团,34个军86个师,飞机高达2957架,共约80万人出动,而我军的兵力则是60万,所以我们从参战人数上就处于劣势。

而第二点则是对方将领的阵容十分强大,在经历了两场战役的失败之后,蒋介石痛心疾首,他深刻的意识到“淮海战役”是内战成败的关键,所以参与这次战役的将领都是精锐。

解放战争八大战役

解放战争八大战役

解放战争八大战役——
一、孟良崮战役——三天时间,在国军重兵云集的地区,74师全军覆灭。

上榜理由:援军左翼25师,右翼83师与74师相距不到10里,25师在练习折返跑,83师则派一个通信连渗入华野腹地,开创了国军特种兵参战之先河。

二、莱芜战役——不到三天,国军73军等5万人被全歼。

上榜理由:战后陈诚那句经典妙语:就是放5万只鸭子让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三、延安战役——胡宗南骄傲的宣布:是役全歼陕北共军主力,击毙、俘虏各数万。

上榜理由,国民党最出色的水利专家兼导演,一天之内长江洪水全部渗入数字里,并凑齐几万群众演员当俘虏,着实让前来参观的记者大宝眼福。

四、四平保卫战——林彪费了那么大劲,到底还是没有踏进四平。

上榜理由,守城的陈明仁玩的就是心跳,头顶百日勋章,手拿撤职令。

五、淮海战役——南线增援战南线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全身而退。

上榜理由,蒋公子纬国亲带战车团参战,开始几天人坦配合推进了10多公里,但伤亡不小,李、刘不干了,剩下战车和共军单挑,不得已公子只能把剩余的车辆当运输车运废铁了。

国民党的将领直到这时候还爱兵如子。

六、公主屯战役——新5军在这里全军覆灭。

上榜理由,陈诚说他命令新6军增援,廖耀湘发誓说没有接到命令,千古奇冤。

七、淮海战役——陈官庄邱清泉全军覆灭。

上榜理由,邱疯子战地发疯,这回真疯了找死。

否则当俘虏日后还能弄个人大或政协委员当当。

八、天津战役——29小时天津解放。

上榜理由,套用老蒋的话:放共军进城,给他们当导游,29小时也不够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十大经典战役”第十名:宜川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

转自参战双方:西北野战军第1、2、3、4、6五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之整编第27、90师及宜川守敌一个旅。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五个旅共2.9万余人,击毙敌29军军长刘戡。

入选理由: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防御作战,而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次“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

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援、而后攻城。

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守敌数量,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并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综合点评:严格意义上讲,宜川战役不能入选“十大经典战役”,甚至会落选“十大候补经典战役”。

但考虑到西北我军兵力薄弱,彭德怀危难时刻主动请缨,以区区2.6万余人的野战兵力(仅有1、2纵)与胡宗南二十多万大军周旋九个多月,还屡有斩获,相继取得青、羊、蟠战役的胜利,实属不易。

后来晋绥军区3、4纵划归彭德怀后又取得较大的沙家店、延清战役胜利。

宜川战役是在西北野战军进行“新式整军”后,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次大战役,此时西野主力已达7.5万人。

其后的西府战役虽然收复了延安,但打的非常艰苦,自身伤亡很大,荔北战役可圈可点。

1949年3月彭德怀奉命接替生病的徐向前,指挥了总攻太原的战役。

之后华北第18、19兵团统归一野,彭德怀部兵力已近40万,又相继发动了陕中、榆林、扶郿战役等,虽然重创了胡宗南,但战役组织和结果并不太理想。

兰州、宁夏战役主要是消灭“二马”。

相比之下,宜川战役应该算是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的代表作,冠名“十大”实为荣誉当选。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7分,技术指数8分,人气指数8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九名:鲁西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

参战双方: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6四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32、58、66师及整编第63师一个旅,援敌整编第70师。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66师,整编第32、70师两个师部及三个半旅,整编第55师两个旅,整编第63师一个旅等,共歼敌9个半旅5.6万余人。

入选理由:鲁西南战役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奠基之战,对手是国民党主力四个半整编师,双方兵力相当。

此役也是晋冀鲁豫我军自解放战争开始以来,在一次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

战役结束后迫使国民党从山东、陕西等地抽调七个整编师向鲁西南增援,有力地配合了华东、西北我军,为跃进大别山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点评:刘伯承指挥的晋冀鲁豫我军,在解放战争一开始就率先打出了上党、邯郸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国共谈判。

内战全面爆发后,又连续取得陇海、定陶、巨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晋西南等一系列战役,屡战屡胜,战功显赫,使得晋冀鲁豫成为解放战争开始后的头两年战绩仅次于华东我军的战区。

但不可否认的是,晋冀鲁豫军区面对的国民党军主力相对于华东、东北战区要较少较弱,故歼敌数量中杂牌军部队要占一定比例。

平心而论,定陶、巨金鱼、豫北等战役无不堪称经典,但非常不幸的是,它们几乎都被华东我军先期或同期所创造的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更大的光辉所笼罩。

鲁西南战役可以看作刘伯承指挥的诸多闪光战役的一个缩影,此后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不折不扣地执行毛泽东经略中原的战略构想,作出了巨大牺牲,实力元气大伤。

鲁西南战役也不幸成了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指挥的晋冀鲁豫我军独立完成的最后一次重要战役(直到渡江战役开始前),不能不说是一代名将刘伯承心中永久的痛惜。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9分,技术指数9分,人气指数9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八名:平津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参战双方: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华北军区第2兵团3个纵队、第3兵团4个纵队,加上东北军区、华北军区部分地方部队;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司令部及第4兵团2个军,第9兵团5个军加1个新骑师等,第11兵团1个军加1个独立师、3个整骑旅,第17兵团4个军加1个独立师等。

歼敌数量:歼灭国民党军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守敌及塘沽敌一部26万余人,改编北平守敌25万余人,共计52.1万余人。

当选理由: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歼敌数量排名第二,我军伤亡人数却是最少,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天津”、“北平”、“绥远”三种解决敌人的范例,改编(起义)的敌人数量之巨甚至超过了歼敌数量,实属罕见。

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

综合点评: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以压倒性优势对抗国民党军的一次决战,此役我东北野战军主力(70余万)加上华北军区第2、3兵团主力(20余万)总数已达90万,连同地方部队参战人数多达100余万。

敌华北战区兵力总数不足60万,其中正规军人数只有30多万,其它多为地方保安部队改编而成,有战斗力的部队人数也不多,又被孤立于几个城池,兵力使用上捉襟见肘。

较之淮海、辽沈战役,军事方面的对抗性和精彩程度相对要弱,战役胜败的悬疑度要小,政治范畴获取的胜利远大于军事上取得的胜利。

北平的和平解放虽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到之处,但有几个必然因素不可否认:1、傅作义本来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只因善战而被蒋重用,蒋誉之为当代曾国藩,给予厚望以“中兴中华民国”,傅虽受宠若惊,但内心另有算盘。

2、傅作义以50多万的部队对付华北聂荣臻的40多万部队尚可相持,但再加上强大的东北林彪大军,傅是不会心存多少侥幸的。

3、国民党军徐州集团的覆没也让傅彻底放弃了幻想,也对国民党的命运丧失了信心。

4、如果一意孤行顽抗到底,将使自己成为毁坏京城的历史罪人。

但林彪根据战场态势的发展,提出暂缓攻击塘沽、大沽而先取天津(后果断作出放弃攻击塘、大,集中兵力夺取天津),并调华北第2、3兵团参加平、津会战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

天津攻克作战之神速、之干净利落让傅作义等胆战心寒,也成为加快解决北平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8分,技术指数9分,人气指数10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七名:济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9月16日至24日。

参战双方:华东野战军主力(含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13个步兵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及部分军区部队;国民党军第2绥靖区济南守敌14个旅,准备北上增援的敌第2、7、13兵团。

歼敌数量:全歼国民党军济南守敌10余万人(含起义2万余人),活捉敌第2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

入选理由: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攻城打援战例,华东野战军从“七月分兵”后重新完成了兵力集结,参战兵力达32万人,超过了敌济南守军和可能增援敌之总数(约28万人),第一次实现了华东战场我军兵力较之敌军占优势。

粟裕以56%的兵力打援,只用44%的兵力攻城的独特部署也让援敌望而却步。

综合点评:7月??迅速夺取济南。

刚刚指挥完豫东战役的粟裕认为各方条件还不成熟(又临雨季),许谭兵力不足10万,攻济打援难以兼顾,待休整准备充分后集华野主力全力以赴,中央予以采纳。

此役主要目的是攻克济南,但毛泽东和粟裕都认为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为此毛还专门致电许世友做他思想工作。

这种攻城打援战术在兵力部署上科学合理的配置,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为后来淮海战役中的成功打援和辽沈战役中的攻坚大城市提供了经验。

济南战役,中央一再明确“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在粟裕统一指挥下,攻城集团由山东兵团许、谭、王指挥,打援集团由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

事实上粟裕指挥重心首先放在攻济作战上,并坚持把攻城重点放在西面(许、谭意加强东线),济南西守备区吴化文就是在强大的政治和军事攻势下率部起义的,“但夺取济南战役的胜利决不能寄希望于吴化文的起义,而要毫不动摇地建立在打的基础上”(粟语)。

坚固设防的济南城之迅速攻克(毛泽东原计划争取1个月左右时间打完,并准备打2至3个月),敌邱兵团的谨慎胆怯和李、黄兵团的集结迟缓,惧怕被歼,不敢贸犯,使得打援被一些人误解成“是另一个未能实现的战役计划”。

济南战役也被一些人曲解成“就是攻济”,甚至解放后出现了“济南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是xxx”,而不提粟裕的历史笑话!战役评分:难度指数8分,技术指数9分,人气指数10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六名:晋中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6月11日至7月21日。

参战双方:华北军区第一野战兵团第8、13纵和第15纵(太岳军区部队改编),北岳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部队;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第19、33、34、43、61军及暂编总队,保安团、保警大队等。

歼敌数量:歼敌第7集团军总部及五个军部、四个整师、两个总队等共计10万余人(其中正规军7.4万人,另有民卫军等2.6万人),俘敌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解放14座县城。

入选理由:晋中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场大规模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的典范之作,徐向前仅用6万余人的兵力,在40天的时间里歼灭阎锡山部10万之众,战术运用灵活机动,是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是役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毛泽东等给予高度赞扬。

综合点评:红军时期威名远扬的徐向前,战术素养在我军屈指可数。

抗战后期由于身体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一直不在战区主官的位置。

刘邓率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南征大别山后,身为副司令员的徐向前留在内线负责军区工作,手头上只有少数主力,多为地方部队,却相继取得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大战役的胜利,一举解放了山西省全境。

太原战役第二阶段,军委又增调了第19、20兵团和四野炮1师统归徐向前的太原前线司令部指挥,至此我方兵力已占绝对优势,后因徐病重,军委派彭德怀参加了攻打太原的指挥。

解放战争期间,徐向前仅仅指挥了屈指可数的这几次战役,也没能够和国民党真正的主力部队交上手,实难与我军其它战区创造的诸多辉煌战绩相抗衡,也让许多军事爱好者扼腕叹息。

但徐向前面对极端困难的条件,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表现出了高超神奇的驾驭战争能力和技战术水平,且屡创佳绩,为我军的城市攻坚战和大兵团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足以载入军事史册。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9分,技术指数10分,人气指数9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五名:莱芜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2月20日至23日。

1、2、3、4、6、7、8、9、10纵队和特纵等;国民党军欧震集团8个整编师、李仙洲集团3个军9个师等。

歼敌数量:歼灭敌第2绥靖区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俘敌第2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

入选理由:莱芜战役是解放战争内线防御作战时期一次战役歼敌数量最多的战例,仅用3天时间,以临沂一座空城、伤亡8000多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近6万人的光辉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