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鹬蚌相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
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2.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
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
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
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详细解释说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因为一条美味的鱼而发生争斗,最终被一位渔翁趁机捕获的故事。
这个寓言通过动物之间的争斗,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一些道理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则寓言故事,探讨争斗的危害以及对立双方的追求利益的盲目性,以及渔翁得利的寓意。
通过这则寓言,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启示性的智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寓言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及阐明文章撰写的目的。
正文部分主要围绕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展开,分别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寓意等方面进行阐述。
结论部分将对整个寓言进行总结归纳,阐明其中的启示和给予结语。
整篇文章将以此结构来进行全面、有逻辑的叙述,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哲理。
文章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探讨人们在利益冲突中的应对方式和思考角度。
通过分析故事中鹬和蚌的争斗,以及渔翁最终获利的情节,引发读者对于利益博弈和合作共赢的思考。
同时,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呼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协商解决矛盾,实现和谐发展。
2.正文2.1 鹬蚌相争在一个小湖边,有一只鹬和一只蚌,它们都住在湖边的沙滩上。
一天,鹬在湖边觅食时,发现了一只肥美的蚌,便想要把它抓住享用美味。
而此时,蚌也意识到了鹬的意图,它紧闭双壳,不让鹬靠近。
于是,鹬便开始用尽办法,不停地去啄击蚌的壳,希望能够把它啄开。
而蚌则紧闭双壳,不给鹬任何机会。
这样一来,鹬和蚌便陷入了相争的局面,双方都不愿意放弃,争得头破血流。
在这个过程中,鹬不断啄击蚌的壳,而蚌则不停夹紧自己的壳,双方都希望能够胜出。
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场相争只会让他们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因为在他们的相争中,他们引来了另一个觊觎者——渔翁。
而渔翁正是受到了鹬和蚌的争斗吸引,得以趁机捕捉到了它们。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则寓言故事,名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
时候争斗只会让第三者得利,而不会对争斗的双方有任何好处。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
一天,一只鹬在海滩上觅食,发现了一只蚌,便想要将它吃掉。
于是鹬对蚌说,“你为什么不让我吃掉你呢?我是一只鸟,我可以飞到更远的地方找到更多的食物,而你只能呆在这里。
”蚌听了以后,便回答说,“我虽然不能飞,但我有一副坚硬的外壳,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鹬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便对蚌说,“我一定会找到办法让你露出软肉,然后把你吃掉!”说完,鹬便飞走了。
不久,一名渔翁路过这里,看到了鹬和蚌的争斗。
他知道蚌是一种很美味的食物,便用叉子将蚌的外壳打开,将蚌的肉取出来,然后把外壳扔掉。
渔翁得到了美味的蚌肉,而鹬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争斗只会让第三者得利。
如果鹬和蚌能够和平相处,也许
它们都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两个人或者两个团体之间的争斗,只会让第三者得利。
如果大家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许每个人都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争斗来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共赢,让每个人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个寓言故事,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写作文

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写作文1.《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
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味的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常用相互退一步,双方都高兴的事。
存有一次我在散步时看到一个小伙子闯红灯。
一辆车来不及刹车,车头轻轻的碰了他一下,小伙子连忙躺在地上装骨折大喊道:“我本来受伤的骨头就受了伤,被你折磨一撞,还不骨折了。
”司机连忙下车说:“骨折?那我送你去医院吧。
”筏交摧寡诋干揉舌高棉经司机的语气十分平易近人,顿时,小伙子眼里存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就把自己没伤势得这话说道了出,事情就很快就化解了。
如果,这位提振上车就打人,说道小伙子装病,事情也许可以一发不可收拾。
以后的生活,我们肯定会遇到冲突,而在这时一定要做一个懂得宽容、谦让的人。
这种人才是伟大的人。
才就是而令别人敬重的人,才就是心胸宽广的人。
才就是一位品德优良、出类拔萃的好人。
2,以前,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这课书,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鹬蚌相争》。
这个寓言是说,有一个河蚌和一只鹬都互不相让地夹住对方,一个渔夫看见,就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它本来的意思就是必须说人们不要互不相让,因小失大。
但是我真的必须分别东站在河蚌和鹬的立场上来分析问题。
如果我是河蚌的话,我会紧紧夹住鹬的嘴,因为稍微一放松,就会被鹬吃掉。
两个人一起死,也比被鹬吃掉的好。
我指出那样公平一些。
如果我就是鹬的话,我会把河蚌放宽,因为虽然我没获得什么好处,也没丧失什么,总比被渔夫捉住回去不好。
从这个故事中,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与别人相持不下时应该宽容、谦让,否则,真的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后果,不要总想争输赢,该让步的时候就让步。
如果不这样,就可以两败俱伤。
在我们的自学和生活中,也必须这样,互相恭敬,团结一致,才可以和平。
自古以来,无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一切生物的生老病死、弱肉强食的惨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原文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原文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时,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
有一只鹬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马上把壳闭上了,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你的肉就会干死。
’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渔夫看到了,一下把它们俩都捉走了。
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获利的人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
”惠王听了说:“讲得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去劝说赵王:“臣今来而复得完璧”和“楚不得擅函谷关”,指出赵国攻打燕国实际会存在的隐患,在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引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
后来在著名的“渑池会”上又一次用到了这个成语,“今臣与将军皆会于黾池,史在君侧,臣不假以言辞,而假以喻物,其意常在言外。
”从而再次提醒赵王要权衡得失,不要因小失大。
这则寓言富有生命力,它流传了两千多年,一直在不断地演化、发展。
人们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作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各种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也用来比喻各种争执和冲突。
这个成语不仅在中国大陆使用,而且在港澳台和世界各地华人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人们从它富有哲理和思辨的精神中获得了启迪,使之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
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故事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则寓⾔故事。
这篇寓⾔告诉⼈们,在错综复杂的⽭盾⽃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
下⾯是⼉童⽹⼩编给⼤家分享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故事,让我们⼀起来看看吧!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故事 ⼀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它的⾁。
蚌⼀下⼦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明天不下⾬,就会把你⼲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
这时,⼀个打鱼的⽼⼈⾛过来,⼀下⼦把它们都捉⾛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原⽂ 蚌⽅出曝,⽽鹬啄其⾁,蚌合⽽箝其喙。
鹬⽈:"今⽇不⾬,明⽇不⾬,既有死蚌。
"蚌亦谓鹬⽈:"今⽇不出,明⽇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并禽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启⽰ 分析评论 出⾃《战国策·燕策》的寓⾔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是双⽅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带来灭顶之灾。
选⽂中讲的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时,著名说客苏代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挺⾝⽽出,去劝谏赵惠王,苏代⽤“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故事,委婉地道出赵国攻打燕国可能给燕赵两国带来的巨⼤灾难,希望赵惠王审时度势,纵观战国风云,权衡利弊得失,三思⽽⾏。
⾯对雄⼼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苏代不是直陈赵国攻打燕国的是⾮对错,⽽是巧⽤寓⾔故事来说理,不仅展⽰了他过⼈的胆识,⽽且展⽰了他⾼超的语⾔艺术。
揭⽰道理 鹬蚌相争的故事⼤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些很有趣的道理。
鹬和蚌都想置对⽅于死地,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礼让,退⼀步海阔天空。
各种纷繁复杂的⽭盾⽃争中,如果对⽴的双⽅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鹬蚌之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鹬蚌之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鹬蚌之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鹬和蚌在海滩上争夺一条
小鱼,最终渔翁介入并将它们赶走,从而得到了这条小鱼的故事。
这个故事常常被用来比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情况,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外表看似无害的人或事物。
实际上,鹬蚌之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庄子》中。
在庄子的寓言中,这个故事被描述为蚌和鹬在海滩上争夺一条小鱼,而渔翁趁机将它们分开,最终得到了这条小鱼。
这个故事强调了机智和谋略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态系统的敬畏和尊重。
在现代,鹬蚌之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被广泛用来比喻各种情况,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两个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竞争,但最终却让第三方受益的情况。
这个故事也常常被用来提醒人们不要陷入对手的陷阱中,要保持警觉和冷静,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鹬蚌之争渔翁得利的故事是一个经典的寓言,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尊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简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个出自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用来形容观察和把握冲突双方的利益,从而在冲突中获得自己的利益。
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渔业经验,通过这个故事,人们明白了在冲突中寻求自己的利益的重要性与技巧。
故事背景故事的背景是一个海滩上的渔翁。
一天,这个渔翁在海滩上发现了一条蚌壳,他非常兴奋地捡起来准备将蚌壳收入囊中。
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有一只鹬鸟飞过来,口中还叼着一条小鱼。
鹬蚌相争渔翁本着捡到好处不错过的原则,急忙朝蚌壳走去,准备将其收入囊中。
然而,鹬鸟却机警地将蚌壳放在地上,开始尝试啄开蚌壳,以取出真正的宝藏——蚌肉。
渔翁见状,明白鹬鸟想要蚌肉,而他自己想要的是蚌壳。
于是,他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
渔翁得利渔翁立刻走近鹬鸟,提醒它:“你为什么不放下这个蚌壳,而去啄那片沙滩呢?那里肯定有更多的小鱼!”鹬鸟听了渔翁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立即把蚌壳放下,又飞去啄食沙滩上的小鱼。
渔翁趁着鹬鸟离开,迅速把蚌壳捡起来,放入囊中。
当鹬鸟发现自己被愚弄后,已经无法重新夺回蚌壳。
于是,渔翁伺机捕捉那些在海滩上啄食的小鱼,最终得到了鹬鸟原本的成果。
取得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两个对立的力量在争夺中相互损耗时,第三方可以从两者的争斗中获利。
正如渔翁通过观察并把握住鹬鸟和蚌壳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获取到自己的利益一样。
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学习渔翁的机智和智慧,通过观察和洞察力来抓住他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机会。
比如,在商业竞争中,一些企业可以通过观察市场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冲突,抓住机会迅速进入市场并获利。
在团队合作中,作为团队成员,可以通过观察团队内部的冲突,善于抓住机遇,展示自己的能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争斗中的利益分配决定了谁能得到最终的收益。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明智地选择争斗的时机,并灵活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个故事,讲述了鹬和蚌因为一场添石之争,渔夫却得到了好处,常常被用作人们提示效利的警示故事。
很久以前,鹬和蚌打起了场添石的游戏,鹬说:“不准你在我的石头上多添加一个!”而蚌则咬着他的嘴,不让容石头再往上多添加一个!于是,双方就继续这样的争执,一直到天黑的时候,这两只小生物依然没有停止自己的争吵。
这时,一个渔夫正巧走近了河边,面对这场河边的无尽争执,他细细思量了一番,而后他便拿出了他手上的钩子,将石头下面的浮萍一一捞起,放进了自己的篮子中,然后得意洋洋离去了。
解读:蚌和鹬之间因争添石头而起争执,其实是渔夫利用他们的争执而获得了萍贵之物,也打出了一种立竿见影的警示:争夺就会带来损失,而和安分知足的人才有可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