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实验
自制胶水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胶水的制作原理,学习简单的化学知识,并掌握自制胶水的基本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实验器材:1. 白胶粉(PVA)2. 蒸馏水3. 烧杯4. 烧杯架5. 玻璃棒6. 电子秤7. 容量瓶8. 微波炉(可选)9. 胶水测试样品(如纸张、布料等)实验原理:白胶粉(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常用的胶粘剂原料,其通过溶解在水中形成粘稠的溶液,从而具有粘合作用。
当PVA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PVA分子会重新交联形成网络结构,从而固化成胶。
实验步骤:1. 称量:使用电子秤准确称取10克白胶粉。
2. 溶解:将称取的白胶粉放入烧杯中,加入50毫升蒸馏水。
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白胶粉完全溶解。
3. 调整浓度:根据需要调整胶水的浓度。
若需粘性更强的胶水,可适当增加PVA粉的量;若需粘性较弱的胶水,可适当减少PVA粉的量。
4. 加热(可选):若需要加快胶水的固化速度,可将烧杯放入微波炉中加热1-2分钟,注意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
5. 固化:将胶水溶液倒入容量瓶中,密封并放置在室温下固化。
固化时间根据温度和胶水浓度而定,一般需24小时以上。
6. 测试:将固化后的胶水涂抹在测试样品上,观察粘合效果。
实验结果:经过24小时的固化,自制胶水表现出良好的粘合性能,能够满足一般的粘合需求。
实验分析:1. 在溶解过程中,白胶粉需要充分搅拌,以确保溶解均匀。
2. 胶水的浓度对粘合效果有较大影响,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3. 加热可以加快胶水的固化速度,但需注意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热导致胶水焦糊。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自制了胶水,并掌握了其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自制胶水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适合家庭和小型实验室使用。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白胶粉和水分接触皮肤和眼睛。
2. 固化过程中要避免胶水溶液接触高温物体,以免影响固化效果。
3. 自制胶水的粘合效果可能不如市售胶水,但成本低廉,适合一般用途。
强力粘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强力粘胶的基本性能和用途。
2. 通过实验验证强力粘胶的粘合强度和耐久性。
3. 分析强力粘胶在不同条件下的粘合效果。
二、实验原理强力粘胶是一种具有优异粘合性能的粘合剂,主要由合成树脂、固化剂、填料等组成。
其粘合原理是通过固化剂与合成树脂反应,形成网络结构,从而提高粘合强度。
本实验通过测定强力粘胶的粘合强度和耐久性,评估其性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强力粘胶:A、B两种型号- 试件:金属板、塑料板、木材等2. 实验仪器:- 粘度计- 振动台- 拉伸试验机- 电子天平- 计时器四、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将强力粘胶A、B两种型号分别按照说明书要求配比,搅拌均匀后,用滴管滴加到试件表面,静置固化。
2. 粘度测定:使用粘度计测定强力粘胶的粘度,分别记录A、B两种型号的粘度值。
3. 粘合强度测试:将固化后的试件放入振动台,使其与另一试件紧密贴合,启动拉伸试验机,逐渐增加拉伸速度,直至粘合部位断裂,记录断裂时的最大拉力。
4. 耐久性测试:将粘合后的试件置于室温下,进行为期一周的耐久性测试,观察粘合部位是否有脱落、变形等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粘度测定结果:| 强力粘胶型号 | 粘度(mPa·s) || ------------ | ------------ || A | 1000 || B | 1500 |从粘度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强力粘胶A、B两种型号的粘度均较高,说明其流动性较好,有利于施工。
2. 粘合强度测试结果:| 强力粘胶型号 | 粘合强度(N/mm²) || ------------ | ------------ || A | 5.0 || B | 6.5 |从粘合强度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强力粘胶B的粘合强度略高于A,说明B型号的粘合性能更好。
3. 耐久性测试结果:经过一周的耐久性测试,两种型号的强力粘胶均表现出良好的粘合效果,粘合部位无脱落、变形等现象。
胶粘剂的理化性能测试

胶粘剂的理化性能测试一、外观的测定外观是指色泽、状态、宏观均匀性、机械杂质等,它可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地反映胶粘剂的品质。
l、仪器试管:内径(18±1)mm,长150 mm。
2、操作步骤将试样20 mL倒入干燥洁净的试管内,静置5 min,用眼睛在天然散射光或日光灯下对光观察。
试验应在(25±1)℃下进行。
3、注意事项如温度低于10 ℃,发现试样产生异状时,允许用水浴加热到(40~50)℃、保持5 min后,然后冷却到(25±l)℃,再保持5 min后进行外观的测定。
4、外观观察项目颜色、透明度、分层现象、机械杂质、浮油凝聚体。
二、密度的测定密度能反映胶粘剂混合的均匀程度,是计算胶粘剂涂布量的依据。
实际生产中,常用密度计、密度瓶、韦氏天平、重量杯和简易法测定胶粘剂的密度。
密度计、密度瓶、韦氏天平测定密度的方法在本书第2章2.1中已进行详细介绍,在此只介绍重量杯法和简易法。
1.重量杯法重量杯法是用37.00 mL的重量杯测定液态胶粘剂及其组分密度的方法。
它适用于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特别适用于粘度较高或组分挥发性较大、不宜用密度瓶法测定密度的液态胶粘剂。
(1)方法原理用20℃下容量为37.00 mL的重量杯所盛液态胶粘剂的质量除以37.00 mL,即可得到胶粘剂的密度。
(2)仪器和设备1)重量杯。
20℃下容量为37.00 mL的金属杯。
2)恒温水浴或恒温室。
能保持(23±l)℃。
3)天平。
感量为0.001 g。
4)温度计。
(0~50)℃,分度为1℃。
(3)测定步骤1)准备足以进行3次测定用的胶粘剂样品。
2)用挥发性溶剂清洗重量杯并干燥之。
3)在25℃以下把搅拌均匀的胶粘剂试样装满重量杯,然后将盖子盖紧,并使溢流口保持开启。
随即用挥发性溶剂擦去溢出物。
4)将盛有胶粘剂试样的重量杯置于恒温水浴或恒温室,使试样恒温至(23±l)℃。
5)用熔剂擦去溢出物,然后用重量杯的配对砝码称重装有试样的重量杯,精确至0.001 g。
陶瓷砖胶粘剂实验方法

陶瓷砖胶粘剂实验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陶瓷砖胶粘剂是一种用于固定陶瓷砖的重要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装修工程的效果和持久性。
为了确保陶瓷砖胶粘剂的质量符合要求,需要进行各种实验方法来检测其性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陶瓷砖胶粘剂实验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一、陶瓷砖胶粘剂的基本性能检测方法1. 粘结强度测试:粘结强度是衡量陶瓷砖胶粘剂粘结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常采用拉力测试或抗剥离强度测试来检测粘结强度。
具体方法为在试验机上将陶瓷砖与基材垂直拉力,通过测试机器记录拉断力的数值来评估陶瓷砖胶粘剂的粘结强度。
2. 施工性能测试:施工性能是衡量陶瓷砖胶粘剂操作性的指标,包括搅拌均匀性、粘度稳定性、施工流畅性等。
通过对陶瓷砖胶粘剂在模拟施工条件下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来检测其施工性能。
3. 耐水性测试:水是陶瓷砖胶粘剂常见的敌人之一,因此耐水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可以采用浸泡试验或湿热循环试验来评估陶瓷砖胶粘剂的耐水性能,检测其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抗老化性能测试:陶瓷砖胶粘剂的抗老化性能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通常可以采用高温老化试验或紫外线照射试验来评估陶瓷砖胶粘剂的抗老化性能,了解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表现。
5. 粘结面性能测试:粘结面性能是指陶瓷砖胶粘剂与陶瓷砖之间的结合情况。
可以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粘结面的微观结构,评估其结合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了解陶瓷砖胶粘剂与陶瓷砖的粘结情况。
二、陶瓷砖胶粘剂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陶瓷砖胶粘剂样品和陶瓷砖样品作为实验对象。
样品制备要求样品尺寸统一,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2. 实验条件设定:根据所需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设定好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试验机器参数等,确保实验环境稳定和准确。
3. 实验测试:按照各项测试方法的要求和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测试,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胶粘剂实验总结

胶粘剂实验总结第一篇:胶粘剂实验总结胶粘剂合成A组份胶粘剂做为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主剂。
是由聚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而来的,其中要加入催化剂与扩链剂实验原料:聚酯多元醇(LM-2056),黎明化工研究院;甲苯二异氰酸酯(TDI)—NCO%含量为48.2758%,黎明化工研究院;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NCO%含量为33.6%,黎明化工研究院;丁二醇,海域;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海域;乙酸乙酯。
实验仪器:恒温油浴锅;铁架台;四口瓶;搅拌电机;搅拌浆;橡皮塞;烧杯;冷凝回流管;充氮气装置;旋转蒸发仪。
实验步骤:1、LM-2056用旋转蒸发仪130度真空除水2小时2、取出LM-2056放入四口瓶,温度降到65度3、将DTI投入到四口瓶里,开始搅拌并且升温到75度4、反应2小时加入丁二醇、催化剂,搅拌1小时5、加入乙酸乙酯搅拌1小时6、出料,迅速降温(全程氮气保护)从工艺方面来讲,刚开始做的容易凝胶。
因为没有旋转蒸发仪。
也许是跟含有少量水有关系。
后来购买了旋转蒸发仪。
凝胶现象明显降低,但是反应过程中四口瓶上方还是有液体凝结,照比以前少了但是还是有。
不知道是什么物质。
咱们自己合成的主剂,用涂-4粘度计测量的时间是7m7s,购买的主剂是10m27s。
在测量酸值的时候,咱们自己合成的主剂在加入吡啶之后,会出现凝固结团的现象,测定出来的酸值较大(很可能是因为没有溶解完全),购买的主剂则一点沉淀现象都没有,而且不沾壁;酸值过大的原因,可能有:反应温度不够高,真空度不够大,或者是催化剂加入量不合适等原因;放置2天之后会变粘,成为果冻状,原因可能是里面含-NCO的端基和样品中的水反应,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反应过程中,会出现爆聚爬竿的现象,在R值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温度至70℃,增长反应时间,降低催化剂用量。
得到的样品很稀。
5月29日酸值已经达到实验要求的标准,为0.55mgKOH/g。
但是羟值也降低了,胶黏剂还是很稀,粘度测量用的时间是5分58秒(购买的则为10分27秒)。
双酚A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实验报告

台州学院有机材料大实验实验报告题目双酚A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双酚A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苯酚和丙酮在酸催化下缩合制备双酚A[2,2-双(4,4’-二羟基苯基)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双酚A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技术。
3、基本掌握机械搅拌、控温反应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4、学会用红外光谱仪测定产品的结构。
5. 掌握环氧值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1. 双酚A 的制备双酚A 可用苯酚与丙酮在酸催化下发生缩合反应制得。
苯酚的邻、对位氢原子特别活泼,可与羰基化合物(醛和酮)发生缩合反应。
HOOHOHHOCO CH 33CCH 3CH 3++80%H 2SO 4,助催化剂35~400C2. 环氧树脂胶粘剂双酚A 型环氧树脂是由环氧氯丙烷与双A[2,2-双(4,4’-二羟基苯基)丙烷]在氢氧化钠作用下聚合而得的。
反应机理如下:+OH-CH 2-CH -CH 2 +H 2OOCH 2-CH -CH 2OCH 2-CH -CH 2Cl OOHHO C CH 3CH 3NaOHO -CH 2-CH -CH 2O C CH 3CH 3*OO C CH 3CH 3n本实验制备的环氧树脂,是低聚合度、高环氧值的品种,因此在反应中使用过量的环氧氯丙烷。
由于使用了过量的环氧氯丙烷,产物分子链两端都带环氧基。
树脂中环氧基的含量可以计算产物分子量,树脂分子量越高,环氧基含量相应降低。
环氧基含量可用环氧值或环氧基的百分含量来描述。
环氧基的百分含量是指每100g 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的质量。
而环氧值是指每100g 环氧树脂所含环氧基的摩尔数。
环氧值采用滴定的方法来获得。
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0的环氧树脂,其环氧值的测定用盐酸-丙酮法。
反应式为:本实验主要的副反应是环氧氯丙烷的水解:CH 2-CH -CH 2Cl +NaOH +H 2O OCH 2-CH -CH 2OHOHOH由于氢氧化钠主要存在于水相,而环氧氯丙烷和游离的双酚A 在有机相,所以只要采取适当的反应条件,副反应就可以得到控制。
陶瓷砖胶粘剂实验方法

陶瓷砖胶粘剂实验方法
陶瓷砖胶粘剂的实验方法如下:
1. 准备材料:陶瓷砖样品、陶瓷砖胶粘剂、胶水刷子、评估工具(如剪刀或沉重的物体)、计时器。
2. 准确测量陶瓷砖的尺寸,记录它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3. 根据陶瓷砖胶粘剂的使用说明,按照正确的比例混合胶粘剂和水。
搅拌均匀,确保没有颗粒。
4. 使用胶水刷将胶粘剂均匀涂抹在陶瓷砖的背面,确保涂抹面积足够。
5. 将涂抹了胶粘剂的陶瓷砖贴到所需的表面上,用力按压几秒钟,以确保陶瓷砖粘贴牢固。
6. 根据胶粘剂的使用说明,等待一段时间,通常是24小时以上,以确保胶粘剂完全干燥和固化。
7. 在胶粘剂完全固化后,使用评估工具评估陶瓷砖的粘结强度。
可以使用剪刀轻轻拉扯陶瓷砖,或者在砖上放置一个沉重的物体,观察胶粘剂的粘结是否牢固。
8. 在评估完成后,记录陶瓷砖胶粘剂的粘结强度。
以上就是陶瓷砖胶粘剂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者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测试,以获得更多的数据和结果。
胶黏剂实训实验

实训实验工艺之一1·1试剂与表征尿素、甲醛、氢氧化钠、氯化铵、聚乙烯醇、三聚氰胺等实验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经进一步纯化;树脂各项力学性能采用WDW-1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测;GB/T 14074—2006;剪切强度按GB/T 14074—2006进行测定;粘度采用涂-4型粘度计(25℃)测定;贮存稳定性是在室温下(25℃)观察其变化;耐水性测定是将已经粘牢的木板样品放入沸水中,观察其开裂时间。
1·2合成步骤在通风橱中,将96·0 g甲醛和0·93 g聚乙烯醇(PVA)依次加入装好水浴装置和电动搅拌装置的500 mL三口烧瓶中,边搅拌边加入第1批尿素27·96 g(质量分数为60 %),待尿素完全溶解后,滴加10 %的NaOH溶液,调节pH值在7·8~8·5,水浴加热至90~95℃,反应50 min。
然后在10 min内滴加完第2批尿素13·98 g(质量分数为30%,在9·6 g 50℃左右热水中溶解);降温至80~85℃,用10 %的NH4Cl溶液调节pH值至4·8~5·5,继续反应30 min,检测反应终点(胶液滴入40℃热水,有不溶的白雾团形成即可),到终点后以5 % NaOH溶液调节pH 值至弱碱性7·5~8·0。
将反应温度降至70℃,滴入几滴甲醇,进行减压脱水,直至产品粘度达到技术指标。
脱水后于反应液中加入第3批尿素4·66 g(质量分数为10%)和1·40 g三聚氰胺,待其全部溶解,降温至40~50℃,用5 % NaOH溶液调节pH值至7·5~8·0,继续反应30 min,冷却出料即脲醛树脂。
产品形状为乳白色液体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2]。
通过实验的验证,当nF/nU为1·5左右时,产品中游离甲醛含量可达到国家标准,其粘接性能也能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胶粘剂实验前言胶粘剂实验是胶粘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
通过胶粘剂合成和胶粘剂检验方法的实验,可以训练学生进行胶粘剂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胶粘剂科学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重编实验讲义的时候,有几点需说明一下。
1.树脂合成实验来源于生产配方,但为了在3~4小时内完成实验,对生产工艺作了适当修改。
2.胶粘剂检验方法以国家颁布的标准方法为准。
在粘度测定中,我们介绍了几种方法。
这是因为,作为树脂技术指标的粘度指标,必须用国颁标准方法测定,但作为生产控制,工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粘度测定。
为了估算不同粘度的换算关系,附录中增补了粘度换算表。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实验前,必须按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实验讲义中的有关内容和指定的参考资料,写出预习报告。
2.实验室中应保持清洁、安静和良好的秩序。
实验过程要思想集中,认真操作,不得擅自离开。
要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凡观察到的现象,有关的重量、体积、温度、时间及测试数据等,都应立即如实地写在记录本中。
3.尊重教师指导,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报告教师进行处理。
4.注意节约,爱护公物。
公用仪器和药品用后立即归还原处。
5.实验结束,把合成的树脂倒入指定容器,将自己使用的仪器、实验台面清洗、整理干净,把本组通用仪器放回橱中。
含有树脂的废水不能倒入下水道,要倒入废物缸中。
经教师检查并在记录本上签字后,学生方能离开实验室。
6.学生轮流值日。
值日生要整理公用仪器、药品,打扫实验室,倒废物缸,检查水电,关好门窗。
7.按要求和指定时间交实验报告。
胶粘剂作为高分子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异常活跃的科技领域,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现代化实验手段和先进仪器被大量应用。
鉴于这种情况,本讲义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不断改进我们的实验课。
实验一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制造该树脂系苯酚与甲醛经加成缩聚反应制成的水溶性初期酚醛树脂,涂胶单板不需要低温干燥可直接压制胶合板。
一、实验目的1.掌握酚醛树脂的实验室制造方法;2.了解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形成过程;3.学会安装和使用实验室合成树脂的装置。
二、仪器合成装置:包括电动搅拌器、三口烧瓶、球形冷凝管、温度计、搅拌轴套(或水封)搅拌棒、水(油)浴锅、加热器。
台秤、烧杯。
三、制造方法1.配方苯酚(100%)(1)50克甲醛(37%)86.3克氢氧化钠(30%)35.5克2.操作步骤(1)在教师指导下,安装、调试合成装置。
(2)将熔化之苯酚加入三口瓶,开动搅拌器,依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次甲醛溶液(为总量的4/5)。
(3)开始加热,在40—50分钟内使内温均匀升至94±2℃(注意放热反应,勿使胶液喷出),保温5分钟。
(4)降温至80℃,加入二次甲醛溶液(为总量的1/5),加完后使内温升至94±2℃,保温。
(5)保温20分钟,开始测粘度(2)。
当粘度达到要求时,立即倒出水浴锅中的热水,加入冷水冷却,当内温降至40℃以下,出料。
纯苯酚用量注:(1)苯酚实际用量=————————苯酚的纯度(%)(2)粘度控制可用气泡粘度计,当流动秒数达4-8秒(20℃)即达到粘度要求。
气泡粘度计测定粘度准确度较差,一般只用于树脂生产中粘度的控制。
3.树脂技术指标外观:红褐色透明粘液粘度:400~1100mPa.s(0.40-1.10Pa.s)固体含量:大于45%游离酚:小于1.5%贮存期:大于20天(20℃)思考题1.计算原料配方的克分子比。
2.分析该树脂生产的工艺类型。
3.写出初期酚醛树脂的生成反应。
4.在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二脲醛树脂的制造该树脂系尿素与甲醛经加成缩聚反应制成的初期树脂,加入固化剂(有时要加入填料等辅助材料)调成胶液,可用于压制胶合板和碎料板。
一、实验目的1.掌握脲醛树脂的实验室制造方法;2.了解脲醛树脂的形成过程;3.了解减压蒸馏原理及减压蒸馏装置的操作方法。
二.仪器合成装置:电动搅拌器、三口烧瓶、球形冷凝管、温度计、搅拌棒、电加热套、天平、烧杯、量筒。
减压蒸馏装置:见附录一。
三.制造方法1.配方尿素(98%)46.5克(28克+12克+6.5克)甲醛(37%)80克(76ml)氢氧化钠(30%)适量氯化铵(20%)适量2.操作步骤(1)将甲醛加入三口烧瓶,开动搅拌器。
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5-8.0,加入一次尿素U1。
(2)在30-40分钟内升温至90±2℃,保温45分钟。
(3)用氯化铵调pH=4.4-4.8,在90±2℃下反应,不断测定混浊点(一滴胶液在15-20℃冷水中出现雾状混浊时的反应程度)。
(4)出现混浊时,立即调pH=7.0-7.2,加入二次尿素U2,在70-80℃脱水,达脱水量(总量的10%-20%)。
(5)降温至60℃,加入三次尿素U3,搅拌10分钟,45℃出料。
3.技术指标外观:乳白色粘稠液体粘度:250-1000mPa.s(0.25-1.00Pa..s)固体含量:大于60%游离醛:不大于2.5%pH值:7.0—7.5四、思考题1.计算原料配方的克分子比(摩尔比)。
2.分析树脂形成过程,写出初期脲醛树脂的生成反应。
3.在反应过程中,你有没有观察到反应液自动生温和pH值下降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4.在加料次序上,为什么合成脲醛树脂时先加甲醛,而合成酚醛树脂时一般先加苯酚?实验三固体含量的测定固体含量是在规范的测试条件下测得的胶粘剂中非挥发性物质的重量百分数。
一、原理加热使胶粘剂中挥发成分蒸发,剩余物质量与试样重量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就是固体含量。
用烘干法测固含有常压烘干法和(或)减压烘干法。
测试条件(温度、时间、常压烘干还是减压烘干、减压烘干的真空度等)不同,所得数据相差悬殊,最大可达5%。
一般地说,用常压烘干法测固含温度较高、加热时间较长,否则挥发成分不能完全挥发掉。
但高温、长时间加热会使胶粘剂中的树脂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反应,也会使缩聚类树脂进一步缩聚,生成低分子物质。
由于挥发成分增加,使测定固含量值偏低。
由上可知,测定固含应尽量避免高温或长时间加热。
和常压法比较,减压烘干法具有低温、快速、准确的优点。
这是因为,减压烘干可降低水分子及其它挥发物分子从胶液中逸出胶液表面所需要的能量,从而加速挥发物的蒸发,烘干过程可在较低温度下,较长时间内完成,减少了树脂分解或进一步缩聚的可能性。
常压法操作简单,减压法操作比较复杂。
二、仪器1.瓷皿:直径24mm。
2.真空烘箱。
3.分析天平:感量0.1mg。
4.干燥器。
三、操作步骤在预先洗净干燥恒重的瓷皿中,用分析天平称取1—1.2g试样。
瓷皿放入恒定温度的真空烘箱内,按下表规定的干燥条件干燥,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20分钟称重。
要求平行测两个试样。
四、计算固体含量按下式计算:m―m1R= ——————х100%m2—m1式中:R——固体含量,%;m——瓷皿与干燥后树脂的重量,g;m1————瓷皿的重量,g;m2—瓷皿与干燥前树脂的重量,g。
注:(1)一般弹性式真空表的刻度采用负压式。
如真空表读数为740mmHg,则真空度为:760-740=20(mmHg)。
(2)醇溶性酚醛树脂与三聚氰胺树脂在80℃时放入烘箱,达到100℃开始抽真空,以防样品飞溅造成损失。
(3)平行测定两个试样。
平行结果之差不大于1.0%(部标要求不大于0.5%)。
五、思考踢1.为什么说用烘干法测定的是固体含量而不是树脂含量?2.试述常压烘干法和减压烘干法的优缺点。
3.如果你测试的结果不准确,请分析一下原因。
实验四粘度的测定胶粘剂熔体或浓溶液的物态属粘流态,这时大分子链处于紊乱状态,链段之间互相缠结,故流动时产生内摩擦而呈现粘性。
粘性的定量表征是粘度,它是克服内摩擦的一种量度。
粘度影响胶粘剂的流动性和润湿性。
一、粘度及粘度的单位F dv F/A—= η——;η=———A dr dv/dr式中F为作用于液层面积A之上的推力,F/A称为剪切应力,所产生的流动速度为v,其液层递降速度dv/dr称为剪切速率。
粘度是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比例系数;当剪切应力一定时,粘度越大的液体,其剪切速率越小。
按国际单位制(SI)规定,粘度单位为帕(斯卡)秒(Pa²s)。
F根据η=——————dvA ²——drN²s1Pa²s = 1 ————m2牛顿²秒(即1帕[斯卡]秒 = 1 ————米2粘度单位的定义为:1帕[斯卡]秒是指在流体内每米距离有1米/秒速度差的速度时,在垂直于该速度梯度的面上,沿速度方向每1平方米面积产生1牛顿力的应力时的粘度。
在工程单位制中,粘度单位为泊(P),厘泊(cp、1/100P),是可以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单位。
dyn²s 达因²秒1P = 1 ————(1泊 = 1——————)cm2 厘米2换算1∵ 1N =100000dyn 1cp = ———— Pa²s = 1mPa²s∴ 1P =0.1Pa²S 1000测粘度的仪器很多,常用的有改良奥式粘度计,气泡粘度计,涂-4粘度计,恩格拉粘度,旋转式粘度计等。
改良奥式粘度计结构比较简单,能对粘度进行精密准确的测定,应用广泛,是我国木材胶粘剂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气泡粘度计结构非常简单,测定方便迅速,但测定结果不准确、不精密,只能得到一个大致的粘度。
气泡粘度计广泛用于生产车间控制反应程度。
本实验要求学生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液状胶粘计的粘度,其它测定方法由学生选作或由教师做演示实验。
二、用改良奥式粘度计测定液体胶粘计的粘度试样经过毛细管而流动,测定一定体积的试样经过毛细管所需时间以求粘度。
改良奥式粘度计毛细管部分有一定斜度,使下球D(测定球)与扩张部分H(试样球)的液面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故可以改变压力差,减少倾斜误差。
(一)仪器1.恒温水浴2.温度计 0—50℃水银温度计,精度0.1℃。
3.秒表:精确度0.2秒。
4.改良奥式粘度计:其结构如图一。
粘度计毛细管直径,根据试样粘度大小选定。
常用的有1.2,1.5,2.0,2.5(mm)等。
粘度计必须标定其常数。
(二)操作步骤测定时粘度计的选用,应根据试样流出时间而定。
试样的流动时间须在50—300秒范围内。
粘度计应仔细洗涤干净,并烘干。
先把水浴的温度调节到20±0.1℃(夏季用冰水调温)。
将粘度计倒置,使A管上口浸没在试样中(见图二),用吸气球抽气,使试样升至标线E时停止抽气,立即将粘度计倒转回正常位置。
然后把盛有试样的粘度计夹在恒温水浴的夹子上,粘度计上半部分应保持垂直状态,水面浸没粘度计的上球B,保温15分钟后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