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新)
在沙漠中心教案(已改好)

在沙漠中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
(2)使学生掌握沙漠中动植物的适应策略。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和了解沙漠的景观。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和总结沙漠中动植物的适应特点。
(3)运用地图和地球仪,演示沙漠分布和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沙漠中动植物的适应策略。
(3)沙漠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沙漠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2)沙漠中动植物适应策略的生物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沙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沙漠中动植物的适应特点。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沙漠地区,分析沙漠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4. 地图和地球仪演示法:运用地图和地球仪,直观展示沙漠分布和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沙漠景观、动植物适应策略等。
2. 地图和地球仪:展示沙漠分布和形成过程。
3. 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沙漠的认识和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沙漠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
3. 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调查和总结沙漠中动植物的适应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沙漠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如水资源、生态系统等。
5. 知识拓展:介绍沙漠地区的开发与保护,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沙漠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沙漠的认识和了解。
六、教学反思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回顾和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沙漠中心》ppt课件(32张)2

好文档乐分享
10
合作探究:
苦,我们不说了。但是,圣埃克絮佩里在荒 凉的沙漠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找找他复杂的心理变 化,细读相关的语句。
好文档乐分享
11
思考讨论:
㈠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 熬?
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②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海风了。
我从事的是危险的工作,经常面对的是失败的痛苦 和死亡的威胁,但我无怨无悔,只要我奋斗过,也 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好文档乐分享
18
3、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是?
①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 上……还不是很不幸。
虽死面对死亡,作者却能坦然面对(没有恐惧),反而说还不是 很不幸,可见其大无畏的精神,可见是我们遇到挫折与失败,要 像作者一样,坚强地面对。
⑶感到呼吸困难。
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⑸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⑹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⑺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好文档乐分享
12
►㈡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 (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1):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 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⑤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 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 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课件

齐读20-21段,想想圣埃克絮佩里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1.“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坚强就是自己最大的朋友。”
2.“我”的生命力是如此地顽强,精神是如此地伟大。
3.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 不幸与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相信自己,奋 斗过就不会遗憾。
“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 实现生命的价值。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谈一谈:收获
学了本文后你收获了什么?
启示:
①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②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
③困境中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④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
⑤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
2.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第4段第2行: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第11段开头: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3.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
第10段最后: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第17段: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段: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段: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深陷困境的“我”能忍受巨大的痛苦,表现出主人公怎样的精神?
积极乐观、意志坚强
“我”为什么能从痛苦、绝望转变为平静、乐观的呢? 1.他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2.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3.他冒险是去寻找真理,是对人类的责任感所致。
在沙漠中心
圣埃克絮佩里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与 品质。
《在沙漠中心》课件(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

《在沙漠中心》讲述的是作者和同伴在沙漠中遇险、求 生、得救的整个过程,课文选取的是作者濒临绝望而苦苦 求生的一段心理历程。透过作品本身,我们将感受到的是 作者对事业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硌 (gè) 筛 (shāi) 糠 乙醚 (mí ) 打嗝 (gé) 躯壳 (qiào)
痛苦 → 绝望 → 平静 →
乐观
►作者为什么能从痛苦、绝望中转而变的平静、 乐观的呢?请在文中找答案。
1、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2、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3、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4、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5、他本身的性格、意志特点。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圣埃克絮佩里
法国作家
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他曾经有志于 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 员。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 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 (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 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类的大地》 问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 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 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 (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 部队。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 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 。 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他的小说特点 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
《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沙漠的自然特点和生存挑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沙漠的景象。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沙漠的自然特点和生存挑战。
2. 教学难点:(1)沙漠生存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讲解PPT或教案。
(2)沙漠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沙漠生存技能道具(如沙袋、遮阳帽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沙漠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沙漠的景象。
(2)引导学生分享查阅的沙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沙漠生存挑战及应对方法。
5.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沙漠生存技巧。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实践演示,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环保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在沙漠中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在沙漠中心》精品教案学科领域:小学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在沙漠中心》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沙漠的一些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在沙漠中心》的基本内容,生字词的掌握。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沙漠景象,以及作者对沙漠生态环境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图片导入:展示沙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的景象。
b.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沙漠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在沙漠中心》,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b.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课堂讲解a. 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b.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沙漠的特点,以及作者对沙漠生态环境的思考。
4. 课堂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提到的沙漠生态环境问题。
b. 分享讨论成果:各组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总结沙漠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b.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沙漠生态环境的看法。
2. 合作探讨a.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沙漠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b. 成果展示:各组学生汇报探讨成果,提出解决沙漠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b. 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4. 课堂练习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课后作业1. 巩固生字词。
2. 复习课文内容,总结沙漠的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沙漠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22在沙漠中心教学课件人教版资料

思考讨论:
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 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痛苦
→
绝望
→
平静
→ 乐观
►作者从绝望,痛苦中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
1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2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3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发散角度3:我喜欢一种拥有大量财富的生活,财富的多少是人生成败的标志。 拥有了财富,人类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才会得到促进。
发散角度4:我喜欢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愉悦是我 的追求,以微笑面对世界是我幸福的证明。
最有意义的人生是履行职责的一生.唯有精神吹拂泥胎,才能创造出大写的人. 积累探险名言,感悟它的内涵吧
古人云: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 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 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 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 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拓展延伸:
阅读此文,联系自己, 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向往的生活? 人生怎样才算成功?
22《在沙漠中心》教学课件人教版资料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唐 白居易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唐--李白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
是撒哈拉航线的飞行员。在1935年的一次 飞行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作者简介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他的 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他的代表作有《南线 邮航》 (1928)《夜航》(1931) 《人类的大地》(1939)《战争飞行员》(1942)《小王子》(1943)《堡 垒》(1944)
《在沙漠中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在沙漠中心》精品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作者: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沙漠的特点及沙漠中的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沙漠的景象。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沙漠生活的艰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沙漠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理解课文(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讨论沙漠生活的艰辛,分享自己的感受。
4.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分享对沙漠生活的感悟。
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沙漠生活的艰辛。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感人情节,分享自己的体会。
3. 实践与应用(1)学生发挥想象,以“我在沙漠中”为主题,进行小练笔。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并反馈。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大自然、尊重生命。
3.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观察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来评估。
3. 学生的小练笔作品,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探究
1.我和同伴遭遇了哪些险境?面 对险境我采取了哪些应对方法?
2.在这险境中我内心发生了变化。 请从文中找出表达我心情的句子, 体会我当时的情绪。
品读赏析
请找出我对生命热爱活 对生命思考的句子,有感情 的朗读,品味其中蕴含的哲 理。
资料:
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 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 帮马山西峰时遭遇雪蹦,两人遇 难,三人失踪。山难发生后就有 很多人在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
合作探究
文章在写法上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同时注意 行动描写,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结合课 文有关语句谈谈作者通过这些描写颂扬了哪些精神。
文中1段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和心理独白;第10 段的内心独白;第15、17、18、19、20段以及最后 一段生动细致的描述。
突现出人性思想的高贵,是“信念”支撑着 “我”挺过难关,鼓励着“我”“应该继续走 下去”。颂扬了勇气 、毅力与崇高的责任感。
qí
躯壳 脐带
huá
犁铧
卷土重来
yún
芸芸众生
协奏
dì
真谛
死得其所
词语积累
1.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
(硌 )
2.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筛糠 )
3.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卷土重来)
4.形容众多的人。( 芸芸众生 )
5、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死得其所 )
初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 的主要内容。 (方法提示: 人物—地点—事件—)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人类的大地》,是 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夜航 圣埃克絮佩里》以外最著名的一部 代表作。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 行坠毁在利比亚沙漠。在各种求救 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 他却感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
正音正字
gè
yē
遮蔽 幻影 疲倦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切地写出飞行 员的期待:寻找真理,探索人生意义。
4.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 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 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表达一种为事业而牺牲,死而无憾的心情。
品味语言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 只是夜晚的寒冷。
写出了在生命面临缺水和寒冷双重威胁 下死神即将来临的感觉。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 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切地描述出夜晚 沙漠寒风对生命的威胁。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 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 真理。
作者简介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
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从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行;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 家航空公司工作;1929年协同法国著名飞行员梅 尔莫兹、吉约梅开辟非洲 —— 拉丁美洲航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流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 非,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至驾驶侦察飞机殉难为 止,他的一生是飞行员的生涯。他的小说特点是 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 的惊险豪迈的生活。他的代表作有《南线邮航》 (1928)《夜航》(1931) 《人类的大地》(1939) 《战争飞行员》(1942)《小王子》(1943)《堡垒》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