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担负着照顾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维护患者健康的责任。
为了保证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水平,需要培养和评价其核心能力。
本文将探讨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
1.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通过学校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培训,为护士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实践经验的积累:护士需要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并逐步提升操作技巧和专业素养。
3.学习与交流平台的建设:建立护士学习与交流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促进护士之间的学习和共享。
4.不断更新知识:护士需要关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1.考试:通过书面考试评价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2.技能考核:通过实际操作考核评价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
3.个案评估:评估护士处理个案的能力,包括患者观察、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和制定护理计划等能力。
4.反馈和评估表:患者、同事和上级对护士的工作进行评估反馈,评价其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
5.参与培训和学习活动:护士参与培训和学习活动的情况,也能反映其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评估体系的构建应综合考虑以上各种评价方法,通过定期评估护士的
表现和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培训。
此外,评估体系还
应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和考核要求,使评估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
总之,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和
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保证。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评估,不断提升护士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高校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张秀霞,彭琳,张晓清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f o r n u r s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k i l l s t r a i n i n g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Z H A N G X i u x i a,P E N G L i n,Z H A N G X i a o q i n g(S c h o o l o f N u r s i n g,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H u b e i442000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 c o n s t r u c t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f o r n u r s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k i l l s t r a i n i n g.M e t h o d s:T h e f i r s t d r a f t o f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w a s d r a w n u p b a s e d o n t h e K o c h m o d e l,a n d t h e i n d e x s y s t e m w a s r e v i s e d b y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w i t h 20e x p e r t s b y D e l p h i m e t h o d.R e s u l t s:T h e e x p e r t a u t h o r i t y c o e f f i c i e n t w a s0.973,a n d t h e K e n d a l l h a r m o n y c o e f f i c i e n t w a s0.220,0.142a n d0.187(P<0.05),r e s p e c t i v e l y,w h i c h f o r m e d a f o r m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n u r s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k i l l s t r a i n i n g,i n c l u d i n g4f i r s t-l e v e l i n d i c a t o r s,13s e c o n d-l e v e l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43t h i r d-l e v e l i n d i c a t o r s.T h e w e i g h t s o f t h e p r i m a r y i n d e x e s a r e0.2219,0.2594,0.2701,0.2487,t h e s e c o n d a r y i n d e x e s a r e0.0428~0.1257,a n d t h e t e r t i a r y i n d e x e s a r e0.0113~0.0436.C r o n b a c h'sαc o e f f i c i e n ta n d h a l f c o e f f i c i e n t w e r e0.829a n d0.835,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KMO v a l i d i t y w e r e0.694,(P<0.05)r e s p e c t i v e l y.C o n c l u s i o n s: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o f n u r s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k i l l t r a i n i n g h a s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v a l u e,a n d c a n p r o v i d e g u i d a n c eb a s i s a n d r e f e r e nc e v a l u e f o r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a ndef f e c t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m u l t i-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k i l l t r a i n i ng a c t i v i t i e s. K e y w o r d s n u r s i n g;s k i l l s t r a i n i n g;c o m p r eh e n s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i c a t o r s y s t e m摘要目的:构建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㊂方法:以柯氏模型为理论框架拟订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函询修正指标体系㊂结果:专家权威系数为0.973,各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20,0.142,0.187(P<0.05),形成正式的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㊁二级指标13个㊁三级指标43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是0.2219, 0.2594,0.2701,0.2487,二级指标权重为0.0428~0.1257,三级指标权重为0.0113~0.0436㊂量表整体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829,折半系数为0.835,效度为0.694㊂结论: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价值,可为多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的实施和效果评价提供指导依据和参考价值㊂关键词护理;技能培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d o i:10.12104/j.i s s n.1674-4748.2024.01.002健康中国 下综合型应用性护理人才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重视,带动了护理教育各层级专业技能竞赛的蓬勃发展㊂尤其是全国医学生技术技能大赛等高级别赛事举办以来,专业技能设置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多的职业素质体现和核心能力融合成为热点和亮点[1]㊂由此,优化专业技能培训策略成为护理教育提升综合实力展现的新挑战[2]㊂柯氏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而来的重要培训评估工具,在搭建培训方案框架㊁评估培训效果等方面具有操作性强的突出特点[3]㊂本研究以柯氏模型为理论框架,以全国医学生技术技能大赛护理赛道(简称 护理国赛 )要求为目标内容,构建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完善整体性评价㊁提升培训效果㊁促进护理技能教育教学提供支持依据㊂基金项目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教研项目,编号:Y H J2021004;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项目,编号:202102177009㊂作者简介张秀霞,教授,硕士,单位:442000,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彭琳㊁张晓清单位:442000,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㊂引用信息张秀霞,彭琳,张晓清.高校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全科护理,2024,22(1):6-10.1方法1.1研究小组本研究小组共5名成员,其中护理教师2人,护理专业硕士生3人㊂成员分工:1名护理教师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和总体统筹,2名护理研究生负责文献检索㊁问卷发放与回收,1名护理教师和1名护理研究生负责访谈和数据统计分析㊂1.2拟订评价指标体系初稿1.2.1文献检索回顾中文以 护生㊁护理技能培训㊁评价体系㊁培训指标 ,英文以 n u r s i n g s t u d e n t s/n u r s i n g s k i l l t r a i n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t r a i n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 等为主题词,在万方数据库㊁中国知网㊁P u b M e d㊁W e b o f s c i e n c e㊁E m b a s e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提取评价要素㊂1.2.2教师访谈及调试访谈目的:围绕护理竞赛展开护理专业技能培训话题,了解培训教师对当前护理技能培训效果及评价的需求和意见,以期对评价系统的设计进行内容补充㊂访谈对象:选取某高校近5年来担任护理竞赛指导的教师进行访谈㊂纳入标准:从事护理教育ȡ10年,指导省校两级护理专业培训次数ȡ3次㊂最终本㊃6㊃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a n u a r y2024V o l.22N o.1研究共访谈4名护理教师,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临床职称,是省校两级护理竞赛裁判库专家成员㊂访谈提纲:1)若开展高水平护理专业技能培训,您认为应具备哪些重要条件?2)您认为完成培训后学员应掌握哪些理论知识3)您认为完成培训后学员应掌握哪些护理专业技能4)技能培训的重要目标是提升选手的护理能力,您认为核心护理能力包括哪些?5)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选手护理能力的提升情况?6)您认为完成培训后会给组织和个人带来哪些益处?访谈调试:选手访谈㊂对近3年因护理竞赛活动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选手进行访谈,目的是了解选手对培训的感受和评价,访谈结果用于对评价指标初稿进行调整㊂1.2.3编制评价框架和评价指标初稿经充分调研论证,确定以柯氏模型为指标体系的框架导向;结合 护理国赛 考点范围和要求,借鉴相关评价指标研究[4-8],如培训效果㊁核心能力㊁胜任力㊁创新能力等,发展多要素组合式相结合的体系建设[9],构建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稿㊂本初稿包括一级指标4个㊁二级指标14个㊁三级指标45个,内容有4个层面㊂反应层:主要对培训活动的基础架构因素进行评估,如方案设计㊁教学师资㊁教学辅助㊁激励等;学习层:主要评估选手在培训前后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改变,如理论考试㊁技能考核㊁规范与要求的掌握等;行为层:主要评估选手培训后的专业综合能力转化和行为改变,如专科护理能力㊁团队合作行为㊁专业综合能力等;结果层:主要评估培训活动为组织和个人带来的积极效应或益处结局,如职业支持和认同㊁教育影响等㊂1.2.4德尔菲法咨询课题组制定专家函询表,内容包括:1)研究背景㊁目的和意义;介绍柯氏模型;2)填写说明;3) 护理专业技能培训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稿) ,请专家就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4)专家自评表㊂护理专家遴选标准:从事临床护理㊁护理教育㊁护理管理年限ȡ8年;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近5年指导护理专业技能培训ȡ2次,或参加省级以上教师技能竞赛ȡ1次㊂通过微信㊁Q Q和电话等方式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共经过2轮专家函询,每轮函询后均对返回结果进行整理㊁归纳和调整,最终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㊂1.2.5统计学方法采用E x c e l2016和S P S 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由双人进行数据录入㊂专家权威度用权威系数(C r)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 值)表示,指标重要性评分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xʃs),检验水准为α=0.05㊂2结果2.1函询专家情况本研究第1轮共发放专家函询问卷20份,回收20份,填写有效率100%,有6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10条㊂第2轮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填写有效率100%,其中有2名专家问卷有漏项,经提醒后补充完整㊂函询专家一般情况见表1㊂表1函询专家一般情况(n=20)项目人数百分比(%)职称副高1785正高315学历本科525硕士1575研究领域护理教育1995护理管理840护理科研1785注:研究领域为多选项㊂2.2专家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专家权威程度是依据专家对研究项目的判断依据和专家对内容的熟悉程度而决定,本研究函询专家的C r为0.973,专家意见可信度较高㊂专家函询三级指标的W值分别为0.22,0.142,0.187(P<0.05),见表2㊂表2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项目W值χ2值P一级指标0.22015.0670.002二级指标0.14271.500<0.001三级指标0.187153.332<0.0012.3护理技术技能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第1轮专家函询意见进行修正:一级指标未变;二级指标修改2项(将 基础知识 修改为 理论知识 ,将 培训收获 修改为 培训激励 ),合并1项(将 基础技能 专科技能 合并修改为 专业技能 );三级指标合并3项(将 计划安排清晰 进度设置合理 合并为 培训计划清晰合理 ;将 具有慎独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爱伤观念及人文关怀 合并为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如慎独㊁爱伤等 ;将 提升职业素养 促进个人发展 合并为 对护理职业有信心 ),删除1项(删除 教学资源丰富 ),增加2项( 实施整体护理 有效实施预见性护理 ),修改2项(将 培训教师有专科护士特长 修改为 教师培训有专科护士证或专长领域 ,将 专科知识融入沟通 修改为 专科知识融入沟通关怀行为 )㊂第2轮专家函询意见进行修正:一级指标未改变;二级指标修改1项(将 制度与防护 修改为 规范与要求 );三级指标合并2项(将 培训方案明确 培训计划清晰合理 合并为 培训方案明确合理 ;将 管理制㊃7㊃全科护理2024年1月第22卷第1期度完善 督导检查措施可行 修改为 有考评督导实施措施 ),增加2项(增加 掌握职业规范要求,如护士礼仪㊁职业道德㊁伦理等 ;增加 能与队友有效沟通 ),修改1项(将 能与队友合理分工 修改为 能与队友进行有效合作 )㊂第2轮函询结束指标数量无变化㊂专家对最终指标构建结果确认无异议,即完成体系构建形成正式评价表(以下简称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包含一级指标4个㊁二级指标13个㊁三级指标43个㊂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重要性评分情况见表3㊂表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重要性评分情况(xʃs)单位:分编号重要性评分编号重要性评分A14.33ʃ0.90C144.29ʃ0.74 A24.66ʃ0.57C154.29ʃ0.77 A34.76ʃ0.43C164.38ʃ0.82 A44.57ʃ0.80C174.17ʃ0.96 B14.42ʃ0.77C184.76ʃ0.43 B24.74ʃ0.45C194.86ʃ0.35 B34.43ʃ0.66C204.79ʃ0.47 B44.48ʃ0.71C214.67ʃ0.68 B54.36ʃ0.76C224.62ʃ0.69 B64.76ʃ0.48C234.74ʃ0.44 B74.88ʃ0.39C244.64ʃ0.61 B84.12ʃ0.96C254.48ʃ0.86 B94.71ʃ0.59C264.40ʃ0.70 B104.55ʃ0.63C274.36ʃ0.75 B114.69ʃ0.56C284.14ʃ0.78 B124.40ʃ0.76C294.57ʃ0.54 B134.36ʃ0.82C304.71ʃ0.55 C14.50ʃ0.55C314.55ʃ0.70 C24.33ʃ0.84C324.43ʃ0.80 C34.60ʃ0.54C334.55ʃ0.66 C44.74ʃ0.44C344.64ʃ0.61 C54.26ʃ0.82C354.60ʃ0.58 C64.48ʃ0.59C364.14ʃ0.95 C74.48ʃ0.67C374.52ʃ0.74 C84.29ʃ0.83C384.45ʃ0.63 C94.50ʃ0.71C394.81ʃ0.39 C104.33ʃ0.84C404.74ʃ0.49 C114.62ʃ0.53C414.40ʃ0.76 C124.55ʃ0.55C424.55ʃ0.66 C134.31ʃ0.51C434.29ʃ0.862.4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依据专家评分和层次分析法,计算一致性指标(C I)<0.01,随机一致性比率(C R)<0.001,矩阵有满意一致性㊂最终确定一级指标权重范围为0.2219~ 0.2701,二级指标权重范围为0.0428~0.1257,三级指标权重范围为0.0113~0.0436㊂见表4㊁表5㊂表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二级指标分布及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组合权重A10.2219B10.0428B20.0491B30.0428B40.0438B50.0433A20.2594B60.0916B70.0961B80.0716A30.2701B90.0916B100.0869B110.0916A40.2487B120.1257B130.1230表5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级指标分布及权重三级指标组合权重三级指标组合权重C10.0147C230.0255C20.0127C240.0240C30.0154C250.0223C40.0131C260.0244C50.0113C270.0239C60.0129C280.0233C70.0118C290.0319C80.0134C300.0309C90.0156C310.0287C100.0139C320.0273C110.0213C330.0289C120.0225C340.0308C130.0151C350.0330C140.0143C360.0265C150.0140C370.0320C160.0140C380.0398C170.0127C390.0436C180.0163C400.0423C190.0170C410.0411C200.0162C420.0416C210.0154C430.0402C220.0243注:A1三级指标包含C1~C15,A2三级指标包含C16~C28,A3三级指标包含C29~C37,A4三级指标包含C38~C43㊂2.5信效度分析对指标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量表整体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829,格特曼折半系数为0.835;对指标数据进行KMO(K a i s e r-M e y e r-O l k i n)和巴特利特检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效度为0.694, P<0.001㊂说明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㊂㊃8㊃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a n u a r y2024V o l.22N o.13讨论3.1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价值和意义专业技能培训是职业院校提升职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方式㊂早期通常把简单的理论考试㊁操作考核等作为培训效果的主要指标㊂这类指标对评价短时学习效果有直观性,但往往与实践运用或竞技考核有较大脱节㊂同时,由于缺少培训策略和环节管理的系统设计,使得培训效果的整体性评价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更科学㊁更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10],以规范专业技能培训活动㊂本研究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将整个培训事件视为一体展开管理活动㊂通过建立指标框架的方式理顺培训活动和管理环节,涵盖培训管理全对象和管理全职能,同时注重环节中管理科学与专业学科的融合[11],最终实现对培训活动的整体管理㊂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本研究的评价体系涵盖了培训的短期效果评价和中长期效果评价,通过个人实施-团队配合的实践训练,将知识技能进行融合,促进专业行为到专业态度的转变;同时受益评价涵盖了培训机制㊁培训师资㊁培训资源等层面,注重了培训活动整体的持续可发展性,形成稳定的培训策略和长期效益㊂3.2护理专业技能培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本研究体系设计中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㊁医学教育评估等多科学理念和策略,评价指标的分层描述和表达凸显专业特点㊁贴合考核要求,具有科学性㊂从教育教学管理的角度,本研究以柯式模型为理论依据,具有完整的层进式框架结构,能很好地贴合教育活动开展㊂例如,考虑影响培训活动评价结局的主体对象包括学生㊁教师㊁课程体系㊁教学资源㊁教学管理部门等多个层面,本研究在反应层设计了培训体系㊁培训师资㊁培训管理㊁培训辅助和培训激励等,注重对更广泛的可能性影响因素进行收集和评价㊂在学习层和行动层对教育培训活动的主体任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和技术技能的实践,注重对行为规范㊁职业素养和执业能力的训练[12-13]㊂在结果层中直接用管理收益的方式进行终极评价,如组织层面关注的培训机制㊁师资队伍等,个人层面关注的荣誉㊁机会㊁信心等㊂因此,本研究符合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有利于从管理学的角度实现综合效果评价㊂从医学教育评价的角度,本研究贯彻了在知识-胜任力-表现-行动4个层面的评价要求,并按照知识-技能-态度匹配不同的评价策略,侧重点有所不同㊂例如,学习层包含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通过设置单项考核实现基础胜任力的评价;行为层包含了对专科护理能力㊁团队配合㊁专业态度等目标评价,通过设置综合考核权重打分的方式进行量化,实现对培训后的专业表现㊁实践行动等软技能评价[8]㊂同时,考虑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因此对部分主观性指标开展自我评价㊁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三方面综合,实现科学全面的整体评价㊂3.3护理专业技能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完整性本研究基于柯氏模型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对培训环节中的关键要素进行统合与陈列,是培训活动的主线索㊂通过德尔菲法确定4个一级指标㊁13个二级指标㊁43个三级指标,以期实现对整个培训活动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价,具有层进性和完整性㊂反应层包含5个二级指标㊁15个三级指标,涵盖培训设计㊁培训师资㊁培训辅助㊁培训管理㊁培训激励等要素,通过严格管理,严谨设计㊁严把师资等规范管理,夯实培训各个环节;通过愿景激励,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快速完成心理准备㊂学习层包含3个二级指标㊁13个三级指标,涵盖理论知识㊁专业技能㊁规范与要求等要素㊂目的是对培训任务和知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和具体陈列,并作为培训活动的内容依据和评价依据㊂例如,本课题开展中期以全国医学生技术技能竞赛护理赛道要求为母版,通过深入钻研考试范围和要求,列出需要重点掌握的疾病种类19个,重点技能操作项目41项,并进行相应规整㊂这部分安排符合护理专业在校课程学习特点,同时有利于培训师准确进行课程设计,将理论与技能多项融合㊂ 规范与要求 部分主要是围绕消毒隔离㊁职业防护㊁礼仪伦理道德等职业规范要求方面的学习,促进护生的角色转换,用职业人的身份定位去实施专业活动和行为㊂行为层包含3个二级指标㊁9个三级指标,涵盖专科护理能力㊁团队合作能力㊁专业综合能力等要素㊂是将所学知识技能转换为专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效果评价㊂本阶段采用模拟实战的方式进行考核,用专业眼光和要求对学员综合表现进行评价㊂这部分目标是提升学员将知识技术应用与职业需求判断充分融合㊂其中,专科护理能力主要从专科技术㊁整体护理㊁预见性护理等方面进行考察;团队合作能力考察快速响应㊁有效合作㊁有效沟通;专业态度及能力部分设置了职业素养㊁临床思维能力㊁人文沟通能力等[12]㊂行为层的设计有利于早期奠定护生学以致用的思想信念,同时对培训教师有着督导自省作用,促进教师主动提升专业㊃9㊃全科护理2024年1月第22卷第1期教学效能㊂结果层包括2个二级指标㊁6个三级指标,是对整个的技能培训完成后组织和个人受益的总评价㊂组织收益主要包括培训机制㊁师资队伍㊁培训资源系统3个方面㊂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护理技能培训评价体系符合管理学路径,具有成熟的理论框架支持,内容设计科学完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意义㊂3.4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策略和数据收集方法本研究综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中将贯穿整个培训周期,不同时期不同评价侧重内容,同时设计多节点成绩考核进行综合评定和结果加持㊂以护理国赛为例,基于专业技能培训和评价的核心目标,具体运行建立实施策略时也可考虑将整个培训期分为4个阶段㊂1)第一阶段培训是进行校内操作强化训练,围绕考试范围的全部操作项目,目的是以操作项目为抓手,快速让选手进入状态㊂强化训练完成前对选手进行反应层的评价收集,可同步进行培训师生对护理技术技能培训课程设置的情况调查问卷,了解老师和选手各自需求特点,作为下阶段活动进行的衔接㊂2)第二阶段培训是进行临床见习强化训练,围绕考试范围的疾病病种安排临床科室轮转,目的是以病种为主线,让选手快速对疾病治疗护理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理解和融合㊂此期过程中每周对选手进行综合理论考核和清单式操作考核,汇总成绩为后期学习层的评价做数据准备㊂3)第三阶段培训是进行校内封闭训练,目的是训练选手的护理应用能力和配合能力㊂以内-外-妇-儿-综合为周分布,每周进行3~7次案例引导综合考核,成绩分类汇总,作为对学习层的评价;最后1周是进行客观结构化技能考试(O S C E)强化跑站训练,目的是强化培训考核的实战性㊂此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价信息收集,设计护理专业技能培训效果综合评价调查问卷,以选手自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综合数据作为对行为层的评价㊂4)第四阶段是在培训结束或竞赛结束后由师生分别对培训进行益处评价,包括组织受益和个人受益两部分,综合数据作为结果层的评价㊂基于此范例中的应用策略,围绕培训任务,4个不同阶段实施连续性递进性的技能培训活动,均有对应的数据收集,涵盖问卷调查㊁成绩考核等㊂这些评价结果都将对应在综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进行一一呈现,实现步步评价,综合评价[13]㊂4小结与展望本研究构建的 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是以历年护理培训活动为基础,融合了多方研究经验而进行的设计,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践价值;同时,柯氏理论下的评价框架具有延展性特点,指标条目也可按照其他专业特点进行转接性调整,以实现培训方案策略共享和借鉴㊂参考文献:[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的通知[E B/O L].(2020-12-21)[2023-08-03].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s r c s i t e/A08/m o e_740/s3864/202101/t20210104_508666.h t m l.[2]刘婧,姜冠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总结及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1):12-16.[3]薛媛媛,班俊坤,法天锷.柯氏评估模型在护理培训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5):1192-1196. [4]裴瑾,闵玉娣,魏彦姝,等.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22,19(2):107-112. [5]高峻,许春娟,祝红梅,等.柯氏评估模型与清单化结合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22,36(6): 1016-1021.[6]陈媛,闫丽娟,郑薇亮,等.临床护理人员护理信息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6):921-924. [7]黄天雯,邓丽君,于学雅,等.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本科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22,21(2): 30-35.[8]曾利婷,高国贞,廖瑶姬,等.A H P-熵权法在护理本科实习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12):2133-2136.[9]钟琴,徐义勇,宋玉磊.护理研究中多要素评价指标赋权方法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7):1031-1036. [10]钮晓音,郭晓奎. 新医科 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5):1-2.[11]景雪冰,王硕,韩庆坤,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7):651-655.[12]陈艺,陈静,毛毅.柯氏评估模型在护士专业形象与行为规范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3):87-89. [13]王金梅,何朝珠,唐文姝,等.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23,20(3):267-272.(收稿日期:2023-10-06)(本文编辑卫竹翠)㊃01㊃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a n u a r y2024V o l.22N o.1。
精神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精神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旨在构建适用于精神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技能方面:包括临床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等。
2.沟通协调方面:包括与患者、家属、医生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3.心理健康方面:包括自我管理、情绪控制和压力管理能力等。
4.专业能力方面:包括护理计划制定、危机干预和安全管理等。
5.团队合作方面:包括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与协作能力。
6.伦理道德方面:包括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
该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精神科专科护士进行自我评价和专业发展规划,也可作为护理教育和培训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精神科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
- 1 -。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护士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能够全面评价护士的核心能力,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1. 护理理论基础: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包括护理学、生物学、解剖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相关学科知识的考核成绩和学术成果。
2. 临床操作技能: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如注射、采血、导尿等。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通过相关技能考核和操作能力的实际运用。
3. 沟通与协调能力: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通过沟通技巧培训、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团队工作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
4. 问题解决能力:护士需要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通过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情况和模拟咨询案例的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估。
5. 质量管理能力: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能力,能够参与和推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通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项目和质控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
6. 心理辅导能力: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能够积极支持患者的心理健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通过相关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和实际辅导效果的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
8. 自我学习能力: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意识,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通过参加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和职称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估。
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综合考虑护士的理论基础、临床操作技能、沟通与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升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
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及临床调查分析

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及临床调查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专业的深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输液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中。
然而,PICC技术的专业性要求极高,护士作为该技术的主要操作者,其核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安全。
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PICC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对于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并通过临床调查分析,评估当前PICC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护士的核心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等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临床验证和修订。
本研究旨在为提高PICC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二、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在构建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科学、系统、实用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文献回顾与分析:我们对国内外关于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的回顾和分析。
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我们提取了与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相关的关键要素和评价指标。
专家咨询与小组讨论: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PICC领域的专家、资深护士和护理管理者进行咨询和讨论。
通过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初步提取的评价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确保了评价指标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定:结合专家咨询的结果和临床实际情况,我们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和确定。
筛选过程中,我们注重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确保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反映PICC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前言本指南旨在为护士提供关于核心能力的建设指导,以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并确保其在医疗服务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此指南涵盖了专业护士所需的核心能力,并提供了相关的培训和教育资源。
第一章护理伦理和职业道德1.1 理解护理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2 掌握护理伦理和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1.3 建立适当的沟通和决策能力1.4 熟悉护理伦理和职业道德相关识别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5 培养谦虚、尊重和受保护者权益的观念第二章专业知识和技能2.1 掌握护理学科和实践的基本知识体系2.2 巩固临床专业技能,包括疾病管理、护理程序和技术等2.3 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护理实践指南和临床路径2.4 提升护理团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2.5 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第三章沟通与协作3.1 掌握有效沟通和协作的技巧3.2 学习构建良好的专业关系,包括与患者、家属和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3.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3.4 掌握危机管理和冲突解决的技能3.5 注重文化敏感性,倡导跨文化沟通和协作第四章质量改进和安全管理4.1 理解质量改进的重要性和方法4.2 学习并应用质量评测工具和指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4.3 掌握风险管理和不良事件报告的技术和要求4.4 培养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预防和减少事故和错误的发生4.5 参与质量管理和安全培训,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第五章信息管理和技术应用5.1 掌握信息管理和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5.2 学习使用电子健康记录和其他健康信息系统5.3 提升信息搜索和综合能力,及时获取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5.4 学习并掌握相关护理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5.5 注重信息隐私和安全,合理使用和保护患者信息结语本指南旨在为护士核心能力的建设提供指导,并为护士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
仅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培训,护士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探究

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探究发布时间:2021-07-15T14:47:10.52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作者:胡艳群,聂粉萍[导读] 目的: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研究。
胡艳群,聂粉萍鄯善县人民医院,新疆吐鲁番 838200【摘要】目的: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将核心能力模型作为指导理论,在访谈这一基础上,与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法以及文献回顾相结合来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同时设置各级指标。
结果: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有12项,一级指标有4项,3级指标有42项,专家高度重视两轮咨询,回收问卷的概率为100%,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使0.864.第一轮各个级别的指标协调系数比第二轮更低。
结论:本次研究所建立的手术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护理核心能力首次应用于护理领域是在一九八二年[1]。
在二零零三年,护士核心能力被定义为:将护理专业作为基本起点[2],并且已经将基本护理的教育课程完成,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之内进行护理工作,具备自主参与医疗机构三级保健的能力。
在核心能力概念逐渐开始在我国护理领域中应用的过程中[3],其所具备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得到了相应的认可。
为了能够在手术室专科护士上岗之后获得良好的岗位培训、岗位考核、岗位准入以及能力提升上提供帮助[4],本次研究主要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研究,现作如下报道:1.研究方法1.1成员介绍本次研究的课题小组成员有7位,其中有3位是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位是主管护师,其在本次研究中的职责主要是负责进行项目指导;1位处于在读阶段的护理研究生,其在本次研究中的职责主要是进行收集相关资料、将数据录入并且对其进行统计分析;3位临床护理管理的专家,其职位是副主任护师,在本次研究中的职责是进行项目统筹以及设计相应方案。
2024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

2024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定护理领域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注册护士。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专科护士在护理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专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临床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临床科研能力等核心能力。
本文将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与评价进行探讨。
一、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是专科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具备病情观察、护理操作、沟通交流、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为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 .加强临床实习和规范化培训在实习期间,专科护士应该尽可能选择大型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实习,以便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病人和病情,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同时,要进行规范化培训,包括基础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I。
2 .积极参加临床实践活动专科护士要积极参加临床实践活动,如参与病例讨论、护理方案制定、病人健康教育等,以提高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和护理操作技能。
3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与协作专科护士要与医生密切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共同制定护理方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专业发展能力培养专业发展能力是专科护士在专业领域内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专科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了培养专业发展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 .加强继续教育学习继续教育是专科护士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学习班、学术会议等,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2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专科护士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如参加护理技术比赛、学术会议、经验分享会等,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3 .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专科护士要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学会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本课题旨在定性及定量多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 ,以期构建符合我国护理实践状况的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未来我国麻醉专科护士的任用、培养以及考核等提供客观的参照标准 ; 也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探讨麻醉护士分层培训的目标、核心课程及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等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促进麻醉护理专业的发展。
[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了解麻醉专科护士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以质性访谈法 , 分别对临床麻醉医疗专家及麻醉护理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 , 初步构建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Delphi 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 , 通过计算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熟悉程度及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等统计学指标 ,并对 Delphi 法的代表性和可信度进行检验 ; 采用克朗巴哈系数 (Cronbach 'salpha) 法对指标体系的信度进行检验 ; 构建符合我国麻醉护理实践状况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模型, 制定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草案 , 探讨分析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其指标之间的关系 , 建立一、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应用统计学软件 Exce12010 及SPSS18.0 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
[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8位符合本研究条件的专家,通过Delphi法,对所有
最终获得的有效数据资料进行探讨分析: ①分析麻醉专科护士及其核心能力的概念界定; ②分析麻醉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共形成了 6 个一级指标 ( 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护理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科学素养),21个二级指标和88个三级指标。
③通过Delphi法,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 90%、 94.7%,有效回收率分别为 100%、 89.5%,表明专家的积极系数较好 ; 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 0.836、 0.850, 表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函询结果可靠。
信度结果分析 : 一级指标的克朗巴哈系数值为 0.788, 二级指标的克朗巴哈系数值介于 0.484〜0.845之间,三级指标克朗巴哈系数值介于0.352〜0.948之间,均为中等、高等信度,表明该指标体系有较好的信度;层次分析法(AHP)界定一二级指标权重,其中6个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0.3689、 0.0486、0.2425、0.2419、0.0613、0.0368, 一致性检验一级指标 CR值为 0.0650, 二级指标CF值界于0.0141-0.0863,均小于0.1表明本研究构造的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本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 界定了麻醉专科护士及其核心能力的概念 , 并在科学的统
计学方法的基础上确立了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框架模型 , 最终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 并为指标设立了权重系数 , 为未来麻醉专科护士的任用、培养、评价及麻醉专科护士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