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七大工业产业发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高明区七大工业产业发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2011-08-30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区已基本上完成了初级工业化并走上向工业化中期、新型工业化过渡的发展阶段,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769.2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334.53亿元,GDP 贡献度达到78%。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转型升级,呈现支柱产业稳步发展、主导产业增长迅猛、新兴产业初具规模、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和淘汰落后产能颇见成效等特点。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业发展总体规模仍较小。虽然形成了金属材料加工、纺织服装、石油塑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三新”、光电器材通信等七大工业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但龙头骨干企业不多、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竞争力相对薄弱。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集群化发展仍然欠缺能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打产业;集群程度较高的产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市场竞争力不高、附加值较低等问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尚未扭转,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根本性的改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发展瓶颈日趋收紧,以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了我区经济发展道路上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一、探讨目的

在目前土地资源枯竭、能源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情况下,通过对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发展质量状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导向,探讨我区工业产业发展主导方向。

二、探讨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分析。按照特定的指标将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产业发展质量情况,并做出产业发展方向的初步判断。

三、评价指标

经济增长过程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所谓生产要素积累,指的是资本和劳动力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是经济增长实现数量扩张的主要源泉。所谓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指的是土地、能源、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的更加有效使用,是经济增长质量的

重要源泉,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评价产业发展质量的指标有很多,如“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劳动投入弹性系数”、“资本投入弹性系数”、“增量资本产出比率”、“亩产税”、“产值能耗比”等。根据掌握的数据和我区实际情况,本文选用“亩产税”、“产值能耗比”、“劳动生产率”等作为分析评价指标。

(一)“亩产税”、“产值能耗比”指标

在七大工业产业中每个产业选取一定数量的企业在2010年“亩产税”、“产值能耗比”两个指标上进行对比,探讨各产业在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的差距。

在2010年七大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年上缴税收100万元以上,剔除在产业中权重较大企业(如溢达纺织、中油高富、海天调味等企业),选取126家规模较为相近企业作为比较样本。

计算思路:以126家样本企业的“亩产税”和“产值能耗比”为基准,将某产业(样本企业)的“亩产税”和“产值能耗比”与126家样本企业的“亩产税”和“产值能耗比”进行比较,计算出某产业(样本企业)“亩产税”和“产值能耗比”相对126家样本企业总体水平的差距。“亩产税指标”和“产值能耗比指标”数值越大某产业在土地有效利用相对较好,能耗相对较低。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直接从业者平均创造的价值,是衡量劳动力要素质量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从业者平均创造财富越高,如果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表明产业发展质量逐年改善。

公式为: A(n) = B(n)/C(n)

式中: A(n)——第n年某产业劳动生产率; B(n) ——第n年某产业销售收入总值; C(n) ——第n年某产业直接从业人员总数。

四、计算结果

表一:“亩产税”、“产值能耗比”指标

号产业名称开发用地面

积(亩)

2010年产值(万

元)

2010年上缴

税收(万元)

2010年能耗

(吨标准煤)

亩产税(万

元/亩)

产值能耗比

(吨标准煤/

万元)

亩产税

指标

产值能耗

比指标

1 “三新”(22家)993.33 912183.00 7955.94 25127.00 8.01 0.03 0.86 0.44

2 食品饮料(5家)256.00 224709.80 1683.04 8917.68 6.57 0.04 0.52 0.20

3 装备制造(16家)610.3

4 621067.70 4492.79 30896.12 7.36 0.0

5 0.71 0.01

4 纺织服装(15家)910.60 750944.80 6239.08 34444.16 6.8

5 0.05 0.59 0.07

5 光电器材通信(18家)2172.68 863118.50 8282.92 12180.09 3.81 0.01 0.12 0.71

6 石化塑料(15家)1031.5

7 638333.90 4494.20 33468.62 4.36 0.05 0.01 0.06

7 金属材料加工(35家)4693.26 3045176.00 12862.99 203179.99 2.74 0.07 0.36 0.35

合计(126家)10667.78 7055533.70 46010.96 348213.66 4.31 0.05

表二:高明区支柱产业劳动生产率情况

五、分析

基于表一、表二数据,我们就七大支柱产业分析如下:

“三新”产业:“三新”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区上规模“三新”产业企业约60家,产业“亩产税指标”和“产值能耗比指标”均优于其它产业,土地、能源资源有效利用是

工业支柱产业中最好的。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解决了当

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七个问题,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15年

力争达到8%左右、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等定量目标。另外,“十二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将集

中投入22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资金30亿元。可见在重大政策利好下,发展“三新”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食品饮料业:我区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业企业23家。产业“亩产税指标”和“产值能耗比指标”仅次于“三新”产业,土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较为理想。2010年“劳动生产率”为21.9万元/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较高;“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达39.93%,产业发展质量改善较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建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一个重点,作为提供生活必须品的食品饮料业将得到发展机遇,加上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取缔不法企业,维护市场营销秩序,为食品饮料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金属材料加工业:我区规模以上金属材料加工业企业86家,以铝金属加工、不锈钢制品、冷轧钢板企业为主,基本是行业的下游企业。产业“亩产税指标”和“产值能耗比指标”为七大工业产业中最差,土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最不理想;“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只有6.68%,产业发展质量改善较为缓慢。2010年工信部公布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在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和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现正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上游企业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下游企业。金属材料加工业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

石化塑料业:我区规模以上石化塑料产业企业59家,以石油化工、塑料人造革企业为主。产业“亩产税指标”和“产值能耗比指标”不理想。土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较差;“劳动生产率”为23.56万元/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最高;“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只有5.77%,产业发展质量改善较为缓慢。到目前为止,我区还没有设立化工专区,对化工行业发展存在一定障碍。另外,化工行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我区塑料人造革行业有一定的基础,产品产销量占全省七成以上,但有同质化倾向。

纺织服装业:我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企业63家,以制衣、印染企业为主。产业“亩产税指标”较为理想,土地利用效率较好;“产值能耗比指标”不理想,能耗较大;“劳动生产率”为5.03万元/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在七大工业产业中最低,不及石化塑料业、食品饮料业的四分一;“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达40.56%,产业发展质量改善较快。2006年纺织行业被国家列入产能过剩名单。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海外需求减少,加剧纺织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行业整体进入激烈竞争和微利状态。2009年全国以“铁腕”方式淘汰纺织行业落后产能,成效有待时间验证。淘汰落后产能对溢达纺织等龙头企业相对利好。

装备制造业:我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62家,在纺织装备制造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声誉。产业“亩产税指标”较为理想,土地利用效率较好;“产值能耗比指标”较不理想,能耗相对较大;“劳动生产率”为15.18万元/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一般;“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达24.29%,产业发展质量改善相对较快。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2009年国务院颁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全国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和空间。

光电器材通信业:我区规模以上光电器材通信业企业48家,以民用照明电器、通信器材企业为主。产业“亩产税指标”不理想,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产值能耗比指标”最好,能耗最少;“劳动生产率”为11.82万元/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一般;“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达25.92%,产业发展质量改善相对较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建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一个重点,加上通信业近年加速发展,光电器材通信业将得到发展机遇。

六、几个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先发展“三新(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沧江工业园“国家火炬计划佛山新材料产业基地”为平台,扶持广东炜林纳功能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雄业化工有限公司等已有化工新材料企业,依托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高明分公司、祥新电子有限公司、佛山市柯维光电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加快绿地方舟汽车项目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引进“三新”产业重大项目。依托新材料专业中心等创新平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重点技术创新中心和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优势产品。

(二)加快发展食品饮料、光电器材通信、装备制造等产业。一是依托高明自然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加快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发挥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效应,鼓励食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战略,完善食品饮料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拓宽新的食品加工与制造领域。二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进机械装备数字

化;积极鼓励企业提高自身研发水平,提高行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快引进和发展电子信息、光电子、通信等先进产业。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成度高的产品,促进新成果应用与产业化;尽快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三)优化发展纺织服装、石化塑料、金属材料加工三大产业。一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信息化与纺织服装产业的融合力度,提升设计开发水平;加大高新科技对纺织服装业的改造力度,提升制造水平;在现有骨干企业基础上,加快构建纺织产业新体系,强化产业集群效应,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全面融入国际市场。加快发展印染后整理的少水、无水加工技术,生产过程的无(少)公害和污染治理技术等。二是优化建设杨和金属材料加工专业镇和更合不锈钢产品制造专业镇两大基地。以推进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打造金属制品品牌为重点,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依托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产学研合作,切实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三是以技术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以科技为先导,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行业层次,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石化塑料产业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