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旗袍阅读答案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长沙市一中2024届模拟试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由于互联网上的社区都是自愿形成的,在人们具有寻找头脑相似的伙伴的倾向的作用下,这些社区往往成为同质性的。
它们由此被称作“兴趣社区”。
非常符合盖茨在《未来之路》中的描述:我们确信我们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独一无二的能力,找到同好者社区。
加入电子社区的人越多,社区对成员来说也就更有价值。
全球大多数滑雪爱好者都会成为滑雪电子社区的成员……当所有的人都从事与你相像的锻炼项目时,你自我意识的东西会减少。
在自我意识减少的同时,你也就掉进了互联网最具诱惑力的幻象之中:在特别营造的小天地之中得到虚假的保证,仿佛与自己的信念相抵触的事实全都不再存在。
这就是网络的“回声室效应”:信息或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
所谓“回声室效应”,是指在一个网络空间里,如果你听到的都是对你意见的相类回响,你会认为自己的看法代表主流,从而扭曲你对一般共识的认识。
此一效应的存在常常同信息选择密切相关:个人总是倾向于接受协调性的信息而避免那些会带来不协调认知的信息。
如此回声室的存在会在一种特定的网络媒介当中对批判性对话造成重大障碍。
在线讨论的参加者会发现,讨论的结果并非开放性地吸收对话其他方的可取的观点,而常常只导向己方信念体系的进一步增强。
回声室效应也可能影响对网络上的大众的语言和文化变化的认知,因为个人仅创造、体验和漫游那些符合其世界观的虚拟空间。
网络杂志《沙龙》的专栏作家安德鲁·列奥纳德在回顾了自己被“回声室效应”痛苦误导的经历之后说:“让我不安的,不是在互联网上用谷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容易性,而是那种随时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心态的方便性。
2019年湘绣旗袍 薛媛媛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湘绣旗袍薛媛媛阅读附答案湘绣旗袍薛媛媛薛师傅的案板上云集一堆红红绿绿的布料,都是些真丝布料。
这些真丝布料经过他的手,变成一件件女人旗袍。
这些旗袍就像云彩一样,在大街小巷甚至全国各地飘。
某些时候,这些旗袍还有它的特殊意义,或被展示在舞台上,或被展示在晚宴上,也有深陷在某大公司黑色的或红色的皮沙发里,像水一样润泽。
薛师傅戴上老花镜,想把案板上的面料分成两类。
那些纯色的缎而真丝,质地柔软又不失挺括,是绣湘绣的好料子。
一般是那种有品位的中年女人做的。
也是这种女人最能穿出旗袍的韵味了。
而那些花色真丝是不要绣湘绣的,一般是那些年轻女人做的。
这种旗袍,无领无袖,露出整个背部和半个胸部,两侧衩开得很高,按女儿薛蓝的话说,是一种新式旗袍。
什么是新式旗袍?活了大半辈子的薛师傅似乎没有真正弄懂。
他只知道40年代末流行的低领连袖圆摆的旗袍,古朴、典雅、清丽。
与当下穿在年轻女子身上的敞胸露背,看见大腿根的旗袍有着天壤之别。
在薛师傅眼里,做这样的旗袍容易多了,没有那些精致手艺。
但旗袍的贵族气也就在这精致的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
薛师傅做这类旗袍时,有种成就感。
但是他已经有三年没有做过这种类型的旗袍了。
薛蓝今天穿了件吊带旗袍,圆润的肩部以及半个胸部端出来,腰部间夹了大块薄如蝉翼的雪纺,隐约看到肚脐和整个腰部。
薛师傅鼓起眼睛看,火就要从眼睛里冒出来。
薛蓝大声说,独特的花形,轻薄的雪纺,使人穿着舒适,飘然若仙。
薛师傅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埋头理案板上的布料。
他准备把案板上的布料做完就给自己退休,他只能退休,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些时尚了。
年轻女人模仿薛蓝的派头,薛蓝穿什么,她们做什么,这样一来,找薛蓝做旗袍的人越来越多,而他却成了摆设的古董。
薛蓝不无骄傲地说,现在是旗袍的春天,也是她的春天了。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得分:_____________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
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
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
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
然而几种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材料二①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的。
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
这样,西方诗歌就形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
②诗歌的风格离不开其文化土壤。
在中国,流行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
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就已经建立起来。
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因此,人们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世界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很敏感,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青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青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命制2024.0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I 阅读(共55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出镜”,文学“出圈”①在传统纸媒和电子媒介时代,读者、观众聚焦的是作品,作家的热度只是顺带而来的。
到了数字媒介时代,网络兴起,网络交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增强,作家在传媒世界中的“生存”状况似乎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
作家们不只依靠学术演讲、人物访谈等传统形式抒发已见,还积极融入新兴媒体平台。
莫言、毕淑敏等作家进驻抖音;西川、梁鸿等亦变身“up主”;“B站”里余华单个视频的最高播放量突破700万;刘震云凭借在《脱口秀大会》《向往的生活》等综艺上的幽默表现,数次登上热搜;王蒙、梁晓声、阿来、麦家等作家做客“东方甄选”直播间与观众互动,每场直播都能卖出数万册图书。
②由此可见,作家身份在微妙位移。
他们不再只是隐入作品背后的“陌生人”,而是身兼真人秀演员、带货主播、短视频创作者等种种新身份,并通过互联网与万千观众亲密互动。
视频播放量、粉丝量等指标证明,当代作家在网民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他们博得公众的广泛关注后,我们应该继续思考:在多种平台加持下的作家“出镜”,会给严肃文学的“出圈”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③长期以来,严肃文学一方面在文学史建构、语文教育中不断被经典化,另一方面却逐渐与大众读者“隔”了开来。
现在,作家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能让严肃文学不再“端着架子”,让大众亲近文学原有的烟火“三味”。
④作家的真情流露,让观众体会到严肃文学背后的“人情味”。
文学首先是“人学”,蕴含着活泼的情感与深切的关怀。
“up主”狂阿弥采访余华时,分享了妻子读到《活着》中“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一句时的感动。
余华感叹“为了找到这句话,我停了两三天的时间”,并解释“盐”这个意象一方面潜藏了与“伤口”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精品解析: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填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该说的都说到,没有重要遗漏;不必说的就不说,不枝蔓①()。
孤立的一个句子有时很难判定它语法上是否正确,修辞上是否妥tiē②()。
连贯的一段话,正误优劣以至趣味风格都显示清楚了。
几乎可以duàn③()言,______,______;反之,连一段话都写不好,整篇就更不用说了。
1. 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 把文段中画线处补写完整,使文意连贯。
【答案】1. ①màn ②帖③断2. 能够写好段,一定能写好一篇【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枝蔓,zhī màn,树枝和藤蔓。
妥帖,tuǒtiē,妥当;十分合适。
断言,duàn yán,十分肯定地说。
【2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根据后面的“反之”可知,空白处填写的句子应与“连一段话都写不好,整篇就更不用说”语义相反。
故可填写为:能够写好段,一定能写好一篇。
意近即可。
3. 下列各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这个句子属于祈使句。
B. “小语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小语不吵嘴”。
C. “来个四十岁的人听相声,哈哈一乐,剩下三十了。
”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这句话的主语是“我们”。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D.“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这句话中,“一部经典”是定语,“作品”是主语,“是”是谓语,“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是定语,“书”是宾语。
所以这句话的主语应是“作品”。
故选D。
4.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2024年山东省济南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题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示的答题域内作答。
一、(16分)我国是非遗大国,从传统技艺到传统礼仪、节庆,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
学校举办"探秘非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活动,请你参加。
(一)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
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工艺巧妙绝伦,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具有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
①它植根于民间,(zhuānɡ)饰于节日,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鼓子秧歌发源于济南商河县,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当地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形式。
秧歌队伍庞大,角色各异,栩栩如生,锣鼓齐鸣,热闹非常。
②其总体风格男性粗犷豪放、尽现阳刚之气,女性则(wǔ)媚柔韧、尽显含蓄之美。
③宁阳彩粽起源于缠画,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
它用丝线或七彩线缠绕成各种几何壳体,形成各种图案,色彩绚丽,花团锦簇,寓意深刻。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不仅会互相赠送彩粽,还会在大门口悬挂彩粽以辟邪,祈求吉祥平安。
④彩粽内装有香附、艾叶等香料,使得不仅彩粽具有艺术价值,还有实用价值。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或括号中拼音处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装ɡuǎng 妩qí B.妆ɡuǎng 芜qíC.妆kuǎng 妩qǐ D.装kuàng 芜qǐ2.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巧妙绝伦B.家喻户晓C.栩栩如生D.花团锦簇3.文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二)4.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福建省平潭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福建省平潭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蜿蜒腾越于一碧万顷的海面上。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
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B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C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D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2024-2025学年长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长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随类赋彩”成为指导中国绘画技法理论的经典。
其中对“随类赋彩”,理论家、画家有不同理解,但把“类”字解释为“物象的固有色”者,使“随类赋彩”成了幼稚的、简单的色彩赋色方法;把“类”字解释为“类型”“类似”者,让“随类赋彩”成为当今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经典训条。
也有学者在解释“随类赋彩”时模棱两可,含糊推诿过去。
因此弄清其真正含义,既是对上千年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正本清源,也对当下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②我们对“随类赋彩”的理解要完整、客观。
谢赫“六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原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其他“五法”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③“气韵生动”指的是一幅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要感人、生动。
“骨法用笔”即中国画笔法、线条的运用。
它是表达画家思想、个性、意念的手段,不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和翻版。
“应物象形”以“骨法用笔”的线条为依托,筑就中国画的气色容貌。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需要画家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来取舍、布局、调置。
“传移模写”就是师法自然,自自然取得灵感。
在“六法”指导思想下的“随类赋彩”作为一个完整而带有指导地位的法则被提出来之后,它的内涵就不仅仅是写实意义和描摹自然物象的外在色彩,更是主张画家主观意念与客观相结合,从属于“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方法。
这样,中国绘画减弱了对自然色彩的依附,渐渐出现了从重彩到淡彩、浅绛直至水墨画的重墨轻色。
④另外,古代中国画的颜料受当时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局限及交通运输的不便,颜料的获取只能因陋就简。
画家只能用简单的、接近的、类似于物象色彩的颜料去表现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色彩,有时找不到或调不出眼中所见到的色彩,只好凭主观情感去用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绣旗袍阅读答案
薛师傅的案板上云集一堆红红绿绿的布料,都是些真丝布料。
这些真丝布料经过他的手,变成一件件女人旗袍。
再过几天就是薛师傅的六十大寿,过完大寿就准备不碰针了。
女儿薛蓝今天穿了件吊带旗袍,圆润的肩部以及半个胸部端出来,腰部间夹了大块薄如蝉翼的雪纺,隐约看到肚脐和整个腰部。
薛师傅鼓起眼睛看,火就要从眼睛里冒出来。
而年轻女人爱模仿薛蓝的派头,薛蓝穿什么,她们做什么,这样一来,找薛蓝做旗袍的人越来越多。
我想请您做件湘绣旗袍,做那种低领连袖圆摆。
门口站着一个女人,手里拿着一块翠绿色缎面真丝布料。
你还喜欢那种旗袍。
薛师傅疑惑地看着女人。
薛师傅有好几年没碰到做这种旗袍的女人了。
薛师傅又看了女人一眼,这女人身材颀长,气韵好。
我父亲眼睛不好,我给你做吧!薛蓝抢着说。
薛师傅说,不是我不做,我的眼睛不好,怕把你的旗袍做坏。
女人说,我相信你会做好,我也是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你的。
薛师傅站起来,要女人站到当亮的地方,自己眯一只眼,把女人从头到脚看了一眼说,把布料放在这里,你可以走了,七天后来取。
薛师傅的眼睛就是皮尺。
薛师傅把自己关在房里,他开始裁剪旗袍,旗袍的领口不能歪也不大,旗袍的腰部要收好,收到增一分肥减一分瘦的地步,下摆的两侧不能露出大腿,要看得见整个小腿,既能走出风采,又不失典雅。
旗袍的剪裁和针脚是要靠眼力的。
特别那些针路,是靠手工一
针一线缝出来。
如果眼不好,手不匀,面子上就会浮出线头或“蜈蚣虫脚”。
是湘绣的大忌。
几天后,薛师傅打开了房门,旗袍上画了一只金凤凰的图案,
凤凰的头从旗袍的胸部开始,到旗袍下摆是凤尾,深红和黄黑颜色搭配,他把老婆拉进房,又关上门。
老婆在案前摆好布绷子,绷上绣件,开始飞针走线,粗的细的各种颜色的丝线在她的手中飞舞着,两朵艳丽的蝴蝶结,翩跹在领口上。
旗袍做好后,薛师傅将旗袍穿在迎门的一个模特儿身上,薛蓝
很用心地给模特儿头上戴上一顶荷叶造型的绸缎阳帽,翠绿色的旗袍,就像出水的荷叶。
一阵轻风吹过,闪烁而流动,泛出幽幽的色彩。
薛蓝今天穿了件红印花超短旗袍,下摆比阿婆的短裤长不了多少。
薛蓝几分得意地说,你不要这样看我,这是改良。
传统的印花织布,标准的中国红中加入金色花纹,体现了浓浓的中国情结。
黑色琵琶扣点缀,内配金色小吊带,现代的尖角翻领与露背元素,中西合璧,性感妩媚。
纵使薛蓝讲得天花乱坠,薛师傅也只能是越看越生气。
他只好不去看她,搬了条板凳坐在店门口,等女人来拿旗袍。
每天一早,薛师傅就去挂旗袍。
他将叠好的旗袍轻轻打开,往
模特儿身上一穿,他喜欢看这种水样滑落的感觉。
燥热的夏天就在薛师傅的等待中过去了,女人还没有来。
薛蓝
怕父亲急出什么病来,不满地说,其实旗袍这种衣,说看重就看重,
说不看重,不过是女人衣橱里多件衣罢了。
再过段时间还不知有没有人穿这种旗袍,既繁琐又不适用。
薛师傅身体里猛然扎了一下。
他知道薛蓝从心底里没有真正地喜欢过旗袍。
她能做,是靠了她一股子灵性。
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而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
又过了一段时间,女人仍然没有来。
这时,坡子街要扩建,所有的旧房要拆。
这下薛师傅寝食不安了。
他想女人来了怎么找旗袍店? 他很不愿意搬。
薛蓝说,我们在原地方钉块牌子,告诉我们的新地址。
薛师傅搬到新门面后,他又不放心了。
我还是到那里去等吧!
薛师傅端了盒子里的旗袍,蹲在薛蓝钉的牌子旁,跟上下班的人一样准时。
薛师傅蹲在那里、眼睛空洞地一直望到巷子的尽头,目光游离而迷惘。
这天,他终于倒在了那块牌子前。
薛师傅被诊断为晚期胃癌。
病床上,薛师傅还在问,女人来了没有?
薛蓝没作声,第二天,她在晚报上登了一则领取旗袍的消息。
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人领旗袍。
这一天,她又找出那张报纸细看,突然看见,在她的那条消息旁边,还有一条讣告:全国著名民族学学者,省政协委员夏玉珍女士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于昨日去世,享年48岁。
这天中午,薛师傅接到了一个女人打来的电话,说她就是那个订做旗袍的女人的女儿,并解释说,当时因为妈妈急于出周考察,把这事搁一边了。
送走那件旗袍后,薛师傅兴奋了大半个晚上,才迷迷糊糊睡着。
这一睡,薛师傅就永远睡过去了。
薛蓝伤心至极,我这个主意馊啊!原来,是薛蓝突发奇想,找己的女友,扮成那个取旗袍女人的女儿。
火化父亲和父亲的遗物时,薛蓝拿着那件旗袍,泪汪汪地盯了半天。
母亲说,这是你父亲一生做得最用心的一件旗袍。
他走了,让你爸带走吧!薛蓝她急忙抱过来.对母亲说,我要留着它。
(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薛师傅开始没答应给女人做旗袍,一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怕把旗袍做坏;二是因为女人要做的低领连袖圆摆旗袍过时了。
B.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写人,从薛师傅做旗袍时把自己关在房里可以看出,薛师傅对待这件旗袍非常认真,他要全神贯注把它做好。
C.女人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薛师傅,她相信薛师傅会做好她的旗袍,她也一定能把旗袍穿出韵味,可惜因为身患白血病,未来得及取因旗袍就去世了。
D.薛蓝并不喜欢旗袍,只是凭着一股子灵性,改良创新,给旗袍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拓宽了旗袍的用途和领域,也拓宽了旗袍之外的世界。
E.这篇小说对旗袍样式和湘绣旗袍的制作工艺描写细腻、生动,在增强作品真实性的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7.小说多次写到薛师傅父女之间的冲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小说在刻画薛师傅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薛蓝留着父亲做的最后一件旗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6.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7.①展现两代人对待湘绣旗袍的传承与发展的理念不一致;②表现出父女俩的个性,使其形象更鲜明更丰满;③引发读者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和对民间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注;④为下文写女儿逐渐理解父亲、珍视旗袍和尊重传统作了铺垫。
8.①技艺高超。
他不用量身就可裁衣,眼力好,手工好。
②对人真诚,讲究诚信。
他为顾客的信任而感动,坚持在原地守候顾客来取旗袍。
③对事业专注、执着。
他做了一辈子旗袍,将旗袍做到极致。
④坚守传统。
他接受不了女儿对旗袍的改良与创新。
9.①表现她的内心有了触动:她重新审视父亲看重的湘绣旗袍蕴含的内涵与老一辈艺人的艺德;②使小说的结局意味深长,给读者一种想象和期待的空间——年轻的传人将选择回归到旗袍的内涵与意韵,湘绣旗袍的技艺或将后继有人;③与上文写她不理解父亲对传统的坚持形成对比,突出她认识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