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全自动洗衣机模糊控制器设计

全自动洗衣机模糊控制器设计

全自动洗衣机模糊控制器设计1 简介洗衣机自问世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正呈现出全自动、多功能、大容量、高智能、省时节能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成熟,为上述发展趋势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美国教授查徳(L.A.Zandeh)在1965年首先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由此打开了模糊数学及其应用的大门。

1974年英国教授马丹尼(E.H.Mamdani)首先将模糊集合理论应用于加热器的控制,创造了模糊控制的基本框架。

1980年,Sugeno 开创了日本的首次模糊控制应用于一家富士电子水净化厂。

1983年他又开始研究模糊机器人。

随着模糊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模糊控制逐渐被应用到日用家电产品的控制,例如电饭锅﹑照相机﹑吸尘器﹑洗衣机等。

模糊控制全自动滚筒洗衣干衣机是通过模糊推理找出最佳洗涤烘干方案,以优化洗涤烘干时间、洗净程度、烘干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效率,简化操作,节水节电省时的效果。

2 模糊洗衣机的基本原理洗衣机的自动控制系统为一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输入量为衣质、衣量、脏污程度(即水的浑浊度)、脏污性质(浑浊度变化率);输出量为洗涤剂量、水位、水流、脱水时间、洗涤时间、漂洗方式等。

从洗衣机的运行过程可以看出 ,洗涤剂量、水位、水流、脱水时间都可以通过输入量推理求得,而洗涤时间与漂洗方式为实时控制量,影响其主要因素是被洗物品的脏污程度,这两个量可以用水的浑浊度和浑浊度变化率来表示,油性脏污的浑浊度变化率小,泥性脏污的浑浊度变化率大。

实际分析证明:输入与输出之间很难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具体条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控制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用常规的控制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就能很容易解决问题。

因而采用了模糊控制器设计全自动洗衣机。

在洗涤衣物的过程中,衣物的多少、面料的软硬、衣物的脏污程度等都是模糊量,所以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人为的洗涤方式,从而形成模糊控制规则。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是一种结合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自适应控制器,它能够在系统的不同工况下根据实际需求对PID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使得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思路和仿真过程。

1.设计思路1.1系统建模首先需要对待控制的系统进行建模,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

这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或者理论分析来完成。

一般情况下,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G(s)=\frac{Y(s)}{U(s)}=\frac{K}{s(Ts+1)}$其中,K是系统的增益,T是系统的时间常数。

1.2设计模糊控制器接下来需要设计模糊控制器,包括模糊规则、模糊集和模糊运算等。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是系统的误差和误差的变化率,输出是PID参数的调整量。

1.3设计PID控制器在模糊控制器的基础上,设计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的输入是模糊控制器的输出,输出是控制信号。

1.4设计自适应机制引入自适应机制,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对PID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

一般可以采用Lyapunov函数进行系统性能的分析和优化。

2.仿真过程在仿真中,可以使用常见的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 等。

具体的仿真过程如下:2.1设置仿真模型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在仿真软件中设置仿真模型。

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误差计算、控制信号计算等。

2.2设置模糊控制器根据设计思路中的模糊控制器设计,设置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并设置模糊规则、模糊集和模糊运算等参数。

2.3设置PID控制器在模糊控制器的基础上,设置PID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并设置PID参数的初始值。

2.4设置自适应机制设置自适应机制,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PID参数的自适应调整。

2.5运行仿真运行仿真,观察系统的响应特性和PID参数的变化情况。

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对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

3.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鲁棒性等指标,并对设计进行调整和改进。

洗衣机模糊控制器设计

洗衣机模糊控制器设计

洗衣机的模糊控制器设计1 洗衣机的模糊控制传统的洗衣机都是人们用肉眼观看后,根据人的经验来调整洗衣时间和用水量,而模糊控制就是以人对被控对象的控制经验为依据而设计的控制器,这样就能实现控制器模拟人的思维方式来控制洗衣机。

以模糊洗衣机的设计为例其控制是一个开环的决策过程,模糊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

[4]1.1 洗衣机的时间控制1.1.1 确定模糊控制器的结构选用单变量二维模糊控制器。

控制器的输入为衣物的污泥和油脂,输出为洗涤时间。

1.1.2 定义输入、输出模糊集将污泥分为3个模糊集:SD(污泥少),MD (污泥中),LD (污泥多);取值范围为[0,100]。

将油脂分为3个模糊集:NG (油脂少),MG (油脂中),LG (油脂多); 将洗涤时间分为5个模糊集:VS (很短),S(短),M (中等),L(长),VL (很长)。

1.1.3 定义隶属函数选用如下隶属函数:50/5050/10050/50/50x x x x x x x μLDMD SD污泥1005010050500500 x x x x 采用三角形隶属函数可实现污泥的模糊化。

采用Matlab进行仿真,污泥隶属函数设计仿真程序如下: Close all ; N=2; x=0:0.1:100; for i=1:N+1 f(i)=100/N*(i-1); endu=trimf(x,[f(1),f(1),f(2)]); figure(1); plot(x,u); for j=2:Nu=trimf(x,[f(j-1),f(j),f(j+1)]); hold on; plot(x,u); endu=trimf(x,[f(N),f(N+1),f(N+1)]); hold on; plot(x,u); xlabel(‘x’);ylabel(‘Degree of membership ’); 污泥程序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70.80.91xDe g r e e of m e m b e r s h i p图1 污泥隶属函数将油脂分为三个模糊集:NG (无油脂)MG (油脂中)LG(油脂多),取值范围为[0,100]选用如下隶属函数:50/5050/10050/50/50y y y y y y y LGMG NG油脂1005010050500500 y y y y 采用三角形隶属函数实现油脂的模糊化,仿真程序如下: Clear all; N=2; x=0:0.1:100; for i=1:N+1 f(i)=100/N*(i-1); endu=trimf(y,[f(1),f(1),f(2)]); figure (1); plot(y,u); for j=2:Nu=trimf(y,[f(j-1),f(j),f(j+1)]); hold on; plot(y,u); endu=trimf(y,[f(N),f(N+1),f(N+1)]); hold on; plot(y,u); xlabel(‘y’);ylabel(‘Degree of membership ’); 油脂程序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70.80.91yDe g r e e of m e mb e r s h i p图2 油脂隶属函数将洗涤时间分为五个模糊集:VS(很短)S (短)M (中等)L(很长)取值范围为[0,60] 选用如下隶属函数:20/4020/6015/2515/4015/1015/2510/10/10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VLL M S VS洗涤时间604060404025402525102510100100 z z z z z z z z 采用三角形隶属函数实现洗涤时间的模糊化,其Matlab仿真程序如下: Close all; Z=0:0.1:60;U=trimf(z,[0,0,10]); Figure(1); Plot(z,u);U=trimf(z,[0, 10,25]); hold on; plot(z,u);U=trimf(z,[ 10,25,40]); hold on; plot(z,u);U=trimf(z,[ 25,40,60]); hold on; plot(z,u);U=trimf(z,[ 40,60,60]); hold on; plot(z,u); xlabel(‘z’)ylabel(“Degree of membership ”); 洗涤时间仿真程序结果如图3所示:01020304050600.10.20.30.40.50.60.70.80.91zDe g r e e of m e m b e r s h i p图3 洗涤时间隶属函数1.1.4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根据人的操作经验设计模糊规则,模糊规则设计的标准为:“污泥越多,油脂越多,洗涤时间越长”;“污泥适中,油脂适中,洗涤时间适中”;“污泥越少,油脂越少,洗涤时将越短”。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知识讲解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知识讲解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知识讲解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PID 控制器的设计我们选定的被控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27()(1)(3)G s s s =++,采⽤经典的PID 控制⽅法设计控制器时,由于被控对象为零型系统,因此我们必须加⼊积分环节保证其稳态误差为0。

⾸先,我们搭建simulink 模型,如图1。

图1simulink 仿真模型由于不知道Kp ,Kd ,Ki ,的值的⼤致范围,我们采⽤signal constraints 模块进⾏⾃整定,输⼊要求的指标,找到⼀组Kp,Kd ,Ki 的参数值,然后在其基础上根据经验进⾏调整。

当选定Kp=2,Kd=0.95,Ki=0.8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响应曲线。

调节时间较短,同时超调量很⼩。

响应曲线如图2所⽰。

图2 PID 控制响应曲线将数据输出到⼯作空间,调节时间ts =2.04s ,超调量%0σ=。

可以看出,PID 控制器的调节作⽤已经相当好。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1、模糊控制器的结构为:图3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2、控制参数模糊化控制系统的输⼊为偏差e 和偏差的变化率ec ,输出为控制信号u 。

⾸先对他们进⾏模糊化处理。

量化因⼦的计算max min**max minx x k x x -=- ⽐例因⼦的计算**max minmax minu u k u u -=-其中,*max x ,*min x 为输⼊信号实际变化范围的最⼤最⼩值;max x ,min x 为输⼊信号论域的最⼤最⼩值。

*max u ,*min u 为控制输出信号实际变化范围的最⼤最⼩值,max u ,min u 输出信号论域的最⼤最⼩值。

相应的语⾔值为NB ,NM ,NS ,ZO ,PS ,PM ,PB 。

分别表⽰负⼤、负中、负⼩、零、正⼩、正中、正⼤。

3、确定各模糊变量的⾪属函数类型语⾔值的⾪属度函数就是语⾔值的语义规则,可分为连续式⾪属度函数和离散化的⾪属度函数。

本系统论域进⾏了离散化处理,所以选⽤离散量化的⾪属度函数。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引言在控制理论中,模糊控制是一种根据模糊逻辑进行决策和控制的方法。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非常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各个步骤。

一、确定控制目标控制系统的第一步是明确控制目标。

确定控制目标包括明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变量,以及期望的控制效果。

控制目标的明确定义对于后续的模糊控制器设计至关重要。

二、建立模糊化输入输出变量在模糊控制器设计中,需要将实际的输入输出变量进行模糊化。

模糊化是指将实际物理变量的取值映射到一系列模糊集合中。

模糊化过程需要确定模糊集合的数量和形状。

可以使用三角型、梯型等形状表示模糊集合。

2.1 模糊化输入变量模糊化输入变量需要确定输入变量的模糊集合和隶属度函数。

通过隶属度函数,可以将实际输入变量的取值映射到各个模糊集合中。

通常使用高斯函数、三角函数等形式的隶属度函数。

2.2 模糊化输出变量模糊化输出变量的过程类似于模糊化输入变量。

需要确定输出变量的模糊集合和隶属度函数。

同样地,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隶属度函数来描述输出变量的模糊集合。

三、制定模糊规则模糊规则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部分,用于将模糊输入变量映射到模糊输出变量上。

模糊规则的制定需要基于专家经验或者系统的训练数据。

通常使用“如果-那么”形式的规则来描述模糊控制器的行为。

3.1 规则库的建立规则库是所有模糊规则的集合。

规则库的建立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特点和控制要求进行设计。

规则库中的每一条规则都包含一组条件和一个结论。

3.2 规则的模糊化在制定模糊规则时,需要对规则中的条件和结论进行模糊化处理。

模糊化处理的目的是将实际的输入值映射到相应的模糊集合上。

3.3 规则的归结在进行模糊控制运算时,需要将模糊输入和模糊规则进行匹配,并计算出相应的输出结果。

规则的归结是指将输入值和规则进行匹配,并计算出匹配程度。

3.4 规则的去模糊化规则的去模糊化是指将模糊输出结果转换为实际的物理输出值。

去模糊化需要考虑到模糊输出的不确定性和误差。

《基于模糊控制的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模糊控制的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模糊控制的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基于模糊控制的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对高精度伺服系统的速度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伺服速度控制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工业产品的制造质量和效率。

传统速度控制方法往往存在响应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设计与实现方案。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主要由伺服电机、编码器、模糊控制器和上位机组成。

其中,伺服电机负责执行速度控制任务,编码器实时反馈电机速度信息,模糊控制器负责处理反馈信息和进行控制决策,上位机负责与模糊控制器进行通信,并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

三、模糊控制器的设计1. 模糊化处理模糊化处理是将电机速度的实时反馈值和目标值进行模糊化处理,将精确的数值转化为模糊语言变量。

这一过程包括确定模糊子集、论域和隶属度函数等。

2. 模糊规则库的设计根据系统特性和经验知识,设计合理的模糊规则库。

这些规则根据电机速度的实时反馈和目标值,决定下一时刻的控制策略。

3. 模糊推理机的实现模糊推理机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部分,根据模糊规则库和实时反馈信息,进行模糊推理,得出下一时刻的控制决策。

4. 解模糊化处理解模糊化处理是将模糊推理结果转化为精确的控制量,以驱动伺服电机执行相应的动作。

四、伺服速度控制器的实现1. 硬件实现伺服速度控制器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微处理器、编码器接口、电机驱动器等。

微处理器负责运行模糊控制器程序,编码器接口负责实时获取电机速度信息,电机驱动器根据控制决策驱动伺服电机执行相应的动作。

2. 软件实现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算法的实现、与上位机的通信等。

在微处理器上运行模糊控制算法,实时处理编码器反馈的电机速度信息,并根据模糊推理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量。

同时,与上位机进行通信,接收上位机的指令和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模糊控制的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的性能。

模糊PID控制原理与设计步骤

模糊PID控制原理与设计步骤

模糊PID控制原理与设计步骤模糊PID控制(Fuzzy PID control)是在PID控制基础上引入了模糊逻辑的一种控制方法。

相比传统的PID控制,模糊PID控制能够更好地适应系统的非线性、时变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设计步骤:1.确定系统的模型和控制目标:首先需要对待控制的系统进行建模,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动态特性等。

同时,需要明确控制目标,即系统应达到的期望状态或性能指标。

2.设计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变量:根据系统的特性和控制目标,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变量。

输入变量通常为系统的误差、误差变化率和累积误差,输出变量为控制力。

3.确定模糊集和模糊规则:对于每个输入和输出变量,需要确定其模糊集和模糊规则。

模糊集用于将实际变量映射为模糊集合,如“大、中、小”等;模糊规则用于描述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采用IF-THEN形式,如“IF误差大AND误差变化率中THEN控制力小”。

4.编写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算法:根据确定的模糊集和模糊规则,编写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算法。

模糊推理算法用于根据输入变量和模糊规则进行推理,生成模糊的输出变量;模糊控制算法用于将模糊的输出变量转化为具体的控制力。

5.调试和优化: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调试和优化模糊PID控制器的参数。

可以通过试错法或专家经验等方式对模糊集、模糊规则和模糊函数等进行调整,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6.实施和验证:将调试完成的模糊PID控制器应用到实际系统中,并进行验证。

通过监控系统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对模糊PID控制器的性能进行评估和调整。

总结:模糊PID控制是一种将模糊逻辑引入PID控制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设计模糊PID控制器的步骤主要包括确定系统模型和控制目标、设计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变量、确定模糊集和模糊规则、编写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算法、调试和优化以及实施和验证。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设计出较为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器来实现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模糊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模糊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一、模糊控制器设计1.输入输出变量的隶属度函数图1.1输入偏差量e图1.2输入偏差量变化率ec图1.3输出控制量u2.模糊规则设置1.if(input1 is ss1 ) and (input2 is s2)then (output1is b3)2.if(input1 is ss1 )and (input2 is m2)then (output1 is b3)3.if(input1 is ss1 )and (input2 is b2)then (output1 is mb3)4.if(input1 is s1 ) and (input2 is s2)then (output1 is b3)5.if(input1 is s1 )and (input2 is m2)then (output1 is mb3)6.if(input1 is s1 ) and (input2 is b2)then (output1 is m3)7.if(input1 is sm1) and (input2 is s2)then (output1 is mb3)8.if(input1 is sm1)and (input2 is m2)then (output1 is mb3)9.if(input1 is sm1)and (input2 is b2)then (output1 is m3)10.if(input1 is bb1)and (input2 is b2)then (output1 is s3)11.if(input1 is bb1)and (input2 is m2)then (output1 is s3)12.if(input1 is bb1)and (input2 is s2)then (output1 is sm3)13.if(input1 is b1) and (input2 is b2)then (output1 is s3)14.if(input1 is b1)and (input2 is m2)then (output1 is sm3)15.if(input1 is b1)and (input2 is s2)then (output1 is m3)16.if(input1 is mb1)and (input2 is b2)then (output1 is sm3)17.if(input1 is mb1)and (input2 is m2)then (output1 is sm3)18.if(input1 is mb1)and (input2 is s2)then (output1 is m3)19.if(input1 is m1)and (input2 is m2)then (output1 is m3)20.if(input1 is m1)and (input2 is s2)then (output1 is mb3)21.if(input1 is m1)and (input2 is b2)then (output1 is sm3)二、Simulink回路设计1.设计思路按照书中所示的基本结构将偏差、控制器、被控对象连接成一个回路,通过将偏差和偏差变化率输入模糊控制器,得到输出控制力矩u输入到被控对象中,最终得到理想的控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一、 PID 控制器的设计
我们选定的被控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
27
()(1)(3)G s s s =
++,采用经典
的PID 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时,由于被控对象为零型系统,因此我们必须加入积分环节保证其稳态误差为0。

首先,我们搭建simulink 模型,如图1。

图1simulink 仿真模型
由于不知道Kp ,Kd ,Ki ,的值的大致范围,我们采用signal constraints 模块进行自整定,输入要求的指标,找到一组Kp ,Kd ,Ki 的参数值,然后在其基础上根据经验进行调整。

当选定Kp=2,Kd=,Ki=时,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响应曲线。

调节时间较短,同时超调量很小。

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PID 控制响应曲线
将数据输出到工作空间,调节时间ts=,超调量%0
σ=。

可以看出,PID 控制器的调节作用已经相当好。

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模糊控制器的结构为:
图3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2、控制参数模糊化
控制系统的输入为偏差e和偏差的变化率ec,输出为控制信号u。

首先对他们进行模糊化处理。

量化因子的计算max min
**
max min
x x
k
x x
-
=
-
比例因子的计算
**
max min
max min
u u
k
u u
-
=
-
其中,*
max
x,*
min
x为输入信号实际变化范围的最大最小值;
max
x,
min
x为输
入信号论域的最大最小值。

*
max
u,*
min
u为控制输出信号实际变化范围的最大最小
值,
max
u,
min
u输出信号论域的最大最小值。

被控变量基本论域论域量化/比例因子
e[-1,1]{-3,-2,-1,0,1,2,3}
3
e
k=
ec[-1,1]{-3,-2,-1,0,1,2,3}
3
ec
k=
u[-2,2]{-6,-4,-2,0,2,4,6}
1/3
u
k=
相应的语言值为NB,NM,NS,ZO,PS,PM,PB。

分别表示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

3、确定各模糊变量的隶属函数类型
语言值的隶属度函数就是语言值的语义规则,可分为连续式隶属度函数和离散化的隶属度函数。

本系统论域进行了离散化处理,所以选用离散量化的隶属度函数。

?
隶属度函数一般是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给出。

设计中遵循的一般原则是:选择的隶属度形状越陡,其分辨率就越高,模糊控制的灵敏度就越高;相反,如果隶属度函数形状越平缓,其分辨率就越低,控制性能就越平稳。

所以在误差为零的区域附近,要采用高分辨率的隶属度函数,而在误差较大的区域选择分辨率低的隶属度函数,使系统获得较好的稳定性。

根据经验e,ec和u的隶属函数类型我们都选择了gaussmf类型。

如图4所示。

图4-1Mamdany型控制器偏差e的隶属度函数
图4-2Mamdany型控制器偏差变化率ec的隶属度函数
图4-3Mamdany型控制器输出u的隶属度函数
4、建立模糊控制规则
模糊控制规则对模糊控制器是否能取得好的控制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常用的建立模糊规则的方法有经验归纳法和合成推理法两种。

所谓的经验归纳法,就是根据专家经验、操作人员的长期实践和推测经过整理、归纳和提炼后构成模糊控制规则系统的方法。

合成推理法就是根据已有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模糊推理合成,建立模糊规则。

首先我们尝试了根据PID控制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模糊推理,建立模糊规则,但是经过反复调试所取得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我们转而采用专家经验归纳的规则进行控制,在其基础上进行调整。

模糊条件语言为if e and ec then u
表2 模糊控制规则表
e ec-3-2-10123
-3
NB NB NB NB NB NB NB
-2
NB NB NB NB NM NM NS
-1
NB NB NM NM NS NS PS
NM NS NS ZO PS PS PM
NS PS PS PM PM PB PB
2
PS PM PM PB PB PB PB
3
PB PB PB PB PB PB PB
5、模糊控制查询表的建立
根据语言变量E和EC论域的量化等级,按照上面合成推理的方法,分别计算不同模糊变量值输入组合情况下的各个输出值,就可以获得一个模糊控制查询表。

这将是一个?7×7(49?点)的控制表。

在状态观测器中,同时输入e和ec的值,点击回车键,就会自动显示u的值。

如图5。

图5模糊推理规则观测器计算输出值
按照此方法,依次计算出u的值。

e ec-3-2-10123
-3
-2
-1
1
3
6、模糊控制器的构建及调试
利用MATLAB中的模糊工具箱构建模糊控制器,并且添加到控制系统中。

为了消除稳态误差,仍然加入积分环节,根据PID调试结果,选择积分系数ki=。

将选择开关拨到模糊控制器,响应曲线如图6。

图6 调整前模糊控制响应曲线
我们发现在没有调整的情况下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效果非常差。

于是我们调整对隶属函数曲线的宽度、隶属函数的类型来改善控制效果。

在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越靠近中间的曲线的宽度和类型对响应输出的影响越大,而最左和最右边曲线的宽度和类型对输出的影响最小。

通过适当增加e中间曲线的宽度,减小ec 中间曲线的宽度,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加快,调整后的隶属函数曲线如图7所示。

图7-1 调整后的Mamdany型控制器偏差e的隶属函数
图7-2 调整后的Mamdany型控制器偏差变化率ec的隶属函数
图7-3 调整后的Mamdany型控制器输出u的隶属函数
经过调整后,输出响应得到了较大改善,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加快,调整
σ=,调节时后的响应曲线如图8所示。

调整后,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为% 2.06%
间为 1.94
=。

ts s
图8 调整后的模糊控制器响应曲线
调整后的控制规则表面如图9所示。

图9 模糊控制器控制表面图
调整后的控制量变化如图10所示
图10 控制量变化图
三、结果对比
在传统PID控制器以及模糊控制器控制下的响应曲线对比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阶跃响应对比图
主要性能指标对比如表4。

调节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PID控制器00
模糊控制器%0
四、结果分析
1、在传统PID控制中,先利用自整定方法找到控制参数的大致范围,进
行微调之后响应曲线基本符合要求。

超调量为0,调节时间也接近要求。

2、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模糊控制器在本例中并没有体现出较大的优
势,调节时间虽然稍微缩短,但有了一定的超调,响应曲线没有PID控
制平滑。

这跟传递函数的选取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改变被控对象后,我
们发现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效果确实优于PID控制。

本例中PID控制效果
很好,这也导致模糊控制改善调节效果的余地比较小。

3、隶属函数的线型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一般工程应用中,选取三角型和
高斯型分布比较多。

三角型可以加快调节时间,高斯型使响应输出更稳
定,我们根据快速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进行选取,在本例中我们发现高斯
型曲线调节效果更好。

4、隶属函数的宽度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我们发现最中间的隶属函数的宽
度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最大,越靠近边上的影响越小。

e中间的隶属函数
宽度越大,超调量越大;越小,震荡越明显,甚至会出现不稳定,稳态
特性变差。

ec 中间隶属函数的宽度越大,超调量越大,但调节时间越小。

u 中间隶属函数宽度越大,超调量越大;越小,震荡越明显,动态特性变差。

5、 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开始我们尝试根据PID 控
制器的结果采用合成推理的方法设计控制器,但是经过反复调整之后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我们采用专家经验法设计控制器,效果有所改善,说明了简单地根据PID 控制结果设计模糊控制规则并不合理,模糊推理机制比较复杂的,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6、 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当误差e 和误差变化率ec 较
大时,应选取较小的e k 和ec k 以降低对输入量e 和ec 的分辨率;同时取较大的u k 增大控制量的变化,加快系统的过渡过程。

当误差e 和误差变化率ec 较小时,应选取较小的e k 和ec k 以提高对输入量e 和ec 的分辨率;同时取较小的u k 增大控制量的变化,抑制系统响应超调量的增加,是系统尽快达到稳态。

7、 对于本例中简单的被控对象,模糊控制并没有体现出较大的优势。


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系统,往往难以建立它的数学模型,而传统的控制理论都是建立在精确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的,这种情况下运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