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 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 □无 □有,原因: 1. 2.
□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 出院宣教
□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580
575
1.三大常规、大便隐血试验;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 脂、血气分析、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 滋病、梅毒等);
2.胸部正侧位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 3.髋关节正侧位 X 线片。 (二)根据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1.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肺功能检查(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七、预防性药物应用 (一)预防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执行。 (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 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三)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八、手术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治疗 (一)需复查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电解质、髋关节正侧位 X 线片。 (二)根据病情选择复查项目: 凝血功能、肝肾功能、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医师 签名
579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住院第 7 天 (术后第 3 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 录 □ 伤口换药(必要时) □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住院第 8 天 (术后第 4 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 伤口换药(必要时) □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 摄患侧髋关节正侧位片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2020年版)
学习解读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讲义)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学习解读国家卫生健康委《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讲义)为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加速康复外科诊疗理念和诊疗模式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12个骨科有关手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司栏目下载),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一、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0);股骨关节囊内骨折(ICD-10:S72.000x011);股骨头骨筋分离(ICD-10:S72.000x021);股骨颈头下骨折(ICD-10:S72.000x031);股骨颈经颈骨折(ICD-10:S72.000x041);股骨颈基底骨折(ICD-10:S72.000x051);股骨头骨折(ICD-10:S72.000x081);股骨部骨折(ICD-10:S72.000x082);开放性股骨颈骨折(ICD-10:S72.010)o 拟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包括空心螺钉内固定、动力鼠螺钉内固定、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内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钢板螺钉](ICD-9-CM-3:79.150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具体依据如下:1 .病史:常见于青少年高能量损伤,中老年人低能量摔伤病史,伤后酸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或者伤后仍能行走,但逐渐出现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行走。
2 .查体:有明确的与症状相符合的体征,如患肢外旋畸形、短缩畸形、腹股沟中点下方压痛及轴向叩击痛等。
3 .辅助检查:骨盆正位X线片,患髅股骨颈正斜位X线片,必要时做髅关节CT或MRl检查排除隐匿性骨折,影像学表现与症状体征相符合。
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一、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0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65岁以下行内固定手术困难或预后明显欠佳。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未明显影响住院天数。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 天。
入院后进行患者宣教,预先康复训练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和粪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2)血沉、C-反应蛋白;(3)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线平片、常规心电图或床边心电图;(5)手术部位X线检查:双髋正位+患髋侧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手术部位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静脉彩超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
3.根据具体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包括气压泵、抗凝药物注射和踝泵锻炼等。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最全版)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最全版)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股骨颈骨折(日间)临床路径及表单

股骨颈骨折(日间)一、内固定取出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0)行股骨骨折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术(ICD1O-CM∙79∙1500x008)(二)诊断依据。
根据《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王亦琥、姜保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致就关节疼痛、不能站立、活动受限至我院骨科就诊住院手术治疗C2 .体格检查:患侧下肢短缩外旋畸形,腹股沟中点压痛,患肢纵向叩击痛阳性,患侧懿关节活动受限,患肢末梢血循、感觉、活动可。
3 .辅助检查:X线/CT检查提示股骨颈骨折,骨折移位明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王亦瑰、姜保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 .非手术治疗:对于年龄极大、身体状况极差的患者,骨折无移位,予以保守治疗,卧床、皮牵引或防旋鞋固定。
2•内固定手术治疗:年龄不超过65周岁的新鲜骨折,首先予以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若闭合复位无法获得满意复位,予以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3.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用于年龄超过65周岁、严重骨质疏松、全身情况差、局部并存其他疾病、骨折不愈合或陈旧性骨折、内固定失败等情况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0)手术编码。
2 .根据骨折特点可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
3 .年龄在18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下患者。
4 .除外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及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 .除外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栓塞等骨折相关并发症的患者06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7 .经济水平可耐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CRP、电解质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七项、凝血象、输血系列、血型;(3)心电图、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4)患肢髓关节X线正侧位片、骨盆正位X片。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浅谈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2009版)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多钉内固定术(ICD9CM-3:79.6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外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多见于老年患者,多有外伤史;青年患者多有较大暴力,偶有因多次重复轻微外伤的累积而发生的疲劳骨折。
2.体格检查:腹股沟中点压痛、纵向叩击痛阳性,活动受限、畸形,患肢不能负重;3.辅助检查:X光片检查发现股骨颈骨折。
(三)分类及临床意义采用Garden分类:Ⅰ型:不完全骨折。
容易愈合。
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若是股骨头下型骨折有愈合可能,但常有股骨头坏死变形发生;如为颈中或基底型骨折,骨折容易愈合,股骨头血运良好。
Ⅲ型:完全骨折并有部分移位。
多属骨折远端向上移位或骨折远端嵌插在近端的断面内形成股骨头向内旋转移位,颈干角变小。
Ⅳ型:骨折完全移位。
关节束及滑膜有严重损伤,血供亦受破坏,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外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年龄在60岁以下;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4.首选闭合复位多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固定方式。
(五)标准住院日为≤16 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ICD10:S72.0);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股骨颈骨折;3.除外病理性骨折;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5.除外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大便常规、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免疫全套;2.胸部X光片、心电图;3.患肢制动或胫骨结节牵引,必要时复查髋部X光片;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八)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准入手术关键字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部分关节置换术
参考费用
40000-7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存在其他系统的疾病,转入相应的路径治疗。
路径名称
股骨颈骨折
路径类型 准入提示 准入诊断ICD10 准入诊断关键字 准入手术CM3
骨一科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部分关节置换术(ICD-9-CM-3: 8S17.25.20)00。,Q74.200x001,S72.000x031,S72.000x041,S72.000x051,S72.010, T93.102 股骨颈骨折,先天性股骨颈纤维结构不良,股骨颈头下骨折,股骨经颈骨折,股骨 颈基地骨折,开放性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81.51,81.52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无移位和轻度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患者。
一、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TCD 编码为:BGG000)。
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 编码为:S72.00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6 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 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 周内。
(2)中期:伤后2 周~4周。
(3)晚期:伤后4 周以上。
3. 分型(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①股骨头下骨折;②经股骨颈骨折;③股骨颈基底骨折。
2)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Garden 分型法)I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H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皿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W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BGGOOO骨折病;ICD-10编码为:S72.002股骨颈骨折)的患者。
2. 分期:属早、中期;分型:(1)年龄w 75岁,属于头下、经颈型Garden I -皿型;(2)年龄〉75岁,属于头下、经颈型Garden I - H型;(3)所有基底型的患者。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1CD—10:S72.00),行髋关节置换术(1CD—9-CM-3:8L51全髋;81.52半髋)。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5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3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
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
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4)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5)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假体位置满意,置换侧髋关节稳定。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骨折、脱位、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人工髋关节假体的选择:由于患者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关节假体类型,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
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全髋;81.52半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