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2016)续(2)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分析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分析摘要: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中部最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本文从人口分布、经济规模以及城镇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武汉城市圈的空间结构,总结武汉城市圈整体空间结构特征,分析其结构特征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对武汉城市圈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有利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Abstract: Wuhan city circle is one of the most potential regions for developing in the middle of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Wuhan city circle from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cale of economy and the towns structur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all spatial structure, and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vide a favorable foundation data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Wuhan city circle.Key words: Wuhan city circle; spatial structure0 引言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圆心,涵盖半径100公里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天门、仙桃、潜江等8个周边城市,通过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所形成的区城经济格局,又称“1+8”城市圈。
该区域以占湖北省33%的土地面积汇集了全省50.4%的人口、59.9%的国内生产总值、53.1%的地方财政收入、57.2%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8%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经济中心区,成为中国内陆最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2017年武汉市社平工资标准

2017年武汉市社平工资标准一、背景介绍2017年,武汉市是我国的一线城市之一,也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是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社平工资标准对于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平工资标准的定义社平工资标准是指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按劳分配所得的平均收入水平,是一个评价城市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2017年武汉市社平工资标准的具体情况据武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武汉市社平工资标准为每月4566元,比2016年增长了8.6%。
四、社平工资标准调整的原因1. 经济发展: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重要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快速,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因此需要适时调整社平工资标准。
2. 通货膨胀: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需要适度提高社平工资标准。
3. 政策导向:国家对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武汉市作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需要根据国家政策调整社平工资标准,保证城市居民的合理收入水平。
五、2017年武汉市社平工资标准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1. 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社平工资标准的提高意味着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相应提高,对于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2. 减轻了居民的生活压力:社平工资标准的提高意味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品质也会相应改善,减轻了居民的生活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六、未来社平工资标准的发展趋势1.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未来武汉市社平工资标准的调整将受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制定,社平工资标准也会相应做出调整。
2. 受城市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收入水平也会跟着发生变化,社平工资标准也将会受到影响而作出相对调整。
七、结语武汉市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直是政府重点工作之一,社平工资标准作为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调整。
武汉城市圈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3 ) 0 3— 0 0 4 4- 0 3
武汉城市 圈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
钱 坤 , 金 艳2, 陈 志2
( 1 . 武汉纺织大学 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2 0 0 ; 2 . 湖北科技 学院 资源环境科 学与工程 学院, 湖北 成宁 4 3 7 1 0 0 )
5 0 年代, C . A . D o x i a d i s 创办 了 《 E k i s t i c s ) 杂志, 人类 聚居 学 开 始了系统 的研究 。迄今为 止 , 国外 学者对 城市 人居环 境
的研究积累了大量 的成 果。我 国人居 环境研 究相 对滞后 , 启发 下 , 创 立
了人居 环境科学 , 从此 我 国关 于人居环 境理 论 的系统研 究 也不断地 开展起来。国内学者在人居环境理论上进 行了探 讨, 而且对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 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 化及经
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的综合体现 。城市人居环境 指城市 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 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 的有机 结合 体, 包括 城市居民的居住和 活动 的有 形空 间和贯 穿 于其 中
展与城市人居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互 为条 件和结果 。
济 的协 调发展等问题也进行 了较深入 的研究 。 2 0 0 7年 1 2月 1 4日, 武汉 城市 圈被 正式 批 准为 “ 两 型 社会 ” 建设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 区 , 它是 以武汉 为圆心 , 与黄 石、 鄂州 、 黄冈 、 孝感 、 咸宁、 仙桃 、 潜江和天 门 8个城 市构成 的“ 1+ 8 ” 区域经 济 联合 体 , 它 是 湖北 经 济发 展 的核心 区
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 但城市化水平与人居 环境之
基于“两型社会”的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在建设 “ 型 社会 ” 景 下 , 两 背 我们 从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内 涵 出发 , 坚持 以“ 资源 节 约 和环 境 保 护 ” 目标 , 据 “ 为 依 投 入 一 出” 产 理论 , 照系统性 、 表性 、 按 代 独立 性 、 可操作 性 等
“ 入 一产 出 ” “ 投 、 经济 一社会 一生 态 ” “ 约 一高 效 一协 、集
生态指标 经济指标
生 态 地 总量 集 约 、 平 结 构集 约 、 直 空 间 集 约 、城 水 垂 和 动态集约 ” “ 力 一 态 一 、压 状 响应 ” 等 。本 文 所采 取 的 评价 体系是 “ 入 一 出 ” 标 体 系 与 “ 济 一社会 一生 投 产 指 经
亿 k m
亿 k 。 m
h 人 m/ 万人/m k
%
经济指标
社会指标 产 出
指 标
土地集 约利用评 价必 须从 土 地 集约 利 用 内涵 的本质 出发 , 分考虑 影响土 地集 约利用 的相关 因素 。 目前 土地 充
社会指标
生 态 指 标 生 态 指 标
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多种多样, 具有代表性的评价体系有
土地 集约利 用评 价指标体 系 ( 见表 1 。 ) 本文 的指标 体 系是 在 “ 入 一产 出 ” 标 体 系框 架 投 指 下, 从宏 观层 次出 发 , 结合 “ 会一 经 济一生 态 ” 标 体 系 社 指
进行 选取 的 , 可以 避免 指 标漏 选 、 重选 。指 标体 系 以宏 观 层次 指标为 主 , 一方 面是基 于土地集 约利用 不仅 是一 个 局
Idc tr n i ao
武汉城市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价

农 田生 态系 统食 物生 产服 务功 能价 值. 根据 各类 生 态 系统 面积 和生 态服 务功 能 的单价 , 区域 总的生 态
服 务价值 为 :
EV 一 ∑ ∑ A × S , P,
( 1 )
其 中 , S 生态 服 务 总 价 值 ; 为各 类 生 态 系 E V 为 A, 统 的 面积 ; 为 种 生态 系统 i 生态 服务 功能 的 P 种
压 力也 越来 越大 .
统食 物 生产服 务 功 能 价值 来 修 正 . 据 统 计 数 据 , 根
1 9 95 05
44 9 2 g h . 2 0 年 粮 食 平 均 价 格 标 准 1 . 2k / m 以 0 5
1 4元 / g计算 , . k 同时考 虑 到没 有 人 力 投入 的 自然
市圈各县市 19 9 5年 、 0 0年 和 2 0 20 0 5年 生 态 协 调 度 . 果 显 示 : 9 5年 ~ 2 0 结 19 0 0年 武 汉 城 市 圈 总 体 处 于 低 度 协 调 状 态 , 一 产 业 则 是低 度 冲 突 ; 0 0年 ~ 2 0 第 20 0 5年 区 域 农 业 协 调 度 无 明显 改 善 , 、 二 三
华 中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4 卷 5
生 态 系 统 提 高 的 生 态 服 务 价 值 是 现 有 单 位 农 田提 供 生 态 服 务 价 值 的 1 7 得 出 武 汉 城 市 圈 单 位 面 积 /,
2类 : 0 5 CDEE< 0 时 , 低 度 冲 突 ; l .≤ 为 一 ≤
第 4 卷第 3 5 期
21 0 1年 9月
华 中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武汉城市圈人口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

武汉城市圈人口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肖翠翠,汪权方(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基于1991—2011年湖北统计年鉴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圈内人口密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各地区增长不平衡,且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人口主要聚集于城市中心;远离核心城市武汉市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且随时间变化;圈内人口密度总体呈现中部密集两侧稀疏,西部密集东部稀疏的特征.关键词:武汉城市圈;人口密度;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X11;K90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003issn.1000-2375.2014.06.AnalysisofthetemporaldistributionofpopulationdensityinWuhancitycircleXIAOCuicui,WANGQuanfang(School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HubeiUniversity,Wuhan430062,China)Abstract:Basedon1991—2011statisticalyearbookofHubeiprovinceandthesixthcensusdata,analyzeninecitiespopulationdensitydistributionofWuhancitycircle.Analysisresultsshowthat:thecirclepopulationdensityincreasedyearbyyear,unbalancedregionalgrowth,andthereisspatialagglomerationphenomenon,populationismainlygatheredinthecenterofthecity;Theareaofwuhancityisfarawayfromthecorecity,thepopulationdensityissmall,thepopulationdensityofunevendistributionofspaceandchangeovertime;ThepopulationdensityinWuhancitycircleisonthecharacteristicsofintensiveincentrerareaandsparseonbothsidesofcentral,denseinthewestandsparseintheeast.Keywords:Wuhancitycircle;populationdensity;temporal-spatialdistribution引言0人口空间分布研究主要出现在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国家.1953年研究人口发展过程和人口现象的空间表现以及其地域差异的学科—人口地理学,成为地理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学者对城市人口密度分布进行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模型研究,其中Clark模型成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经典模型.人口空间分布通常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政治环境及文化等.人口密度通常指单位面积的居住人口数量,常用每平方千米的常住人口数量表示.人口密度的研究,可以反映人口分布地区之间的差异,也能够代表区域经济活动的发展程度[1].人口密度成为人口分布的主要形式,并且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同时也是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2].本文中利用武汉城市圈(1+8城市圈)1991—2011年21年的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武汉城市圈的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演变,并选取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及距离作为指标,将武汉对黄石、鄂收稿日期:2014-01-15作者简介:肖翠翠(653486786@qq.com1989-),女,硕士生;汪权方,通信作者,副教授,E-mail:496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 卷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的吸引能力作出划分,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武汉城市圈人口密度 空间演变规律.数据准备1 研究区概况 武汉城市圈(1+8 城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城市,包括周边8 个城市组成城市圈,8 1.1 个城市分别为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其中有1个副省级城市、5个地级市、3 个 省直管市、7个县级市和15个县.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城市人口最为密集的经济中心,武汉市作为中心 城市也是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武汉城市圈土地面积约57941.32km2,占湖北省土 地面积的31.17%,2010年武汉城市圈人口为3024.3万人,占湖北省总人口的比重为52.8%。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迅速崛起。
本文从武汉城市圈的基本概况入手,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可行性分析一、武汉城市圈基本概况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千米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面积6万平方千米,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从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来看,结合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考虑,9个城市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武汉。
在“1+8”城市圈中,武汉“鹤立鸡群”,其中心城市龙头老大地位突出,这是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圈的一个显著特征。
2010年,武汉的面积不到城市圈的15%,人口不到城市圈30%,但主要经济指标占城市圈的50%以上。
第二层次是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这一层次的地区较具发展活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层次是仙桃、潜江、天门,发展较为迟缓。
9个城市中有5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撤县(地)建市发展起来的,城市发展的历史积累还不够深厚。
二、武汉城市圈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来看,城市圈内部差异性较大,周边城市实力较弱,短期内难以与中心城市形成分工协作关系。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城市圈内产业结构偏重工业。
2009年,武汉重工业产值4737.94亿元,轻工业产值1580亿元,重轻工业比达3∶1。
从2000年至2009年,城市圈内重工业比重上升了11.2个百分点。
由于重工业对资源、能源消耗较大,因而城市圈偏重的工业结构会使得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城市圈内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功能单一、商贸、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金融、信息、咨询、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
同时,服务业的行业分布、企业层次还不够合理。
新疆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
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 (当年价格)
12260603 20632531
3965392 10743381
2043884
345247
6260865
3597404
(2015年)
#工 业
#交通运输、仓 储和邮政业
6321387
3359386
4658887
126526
108114
74290
1160491
351864
1605633
264679
606880
46076
174421
86688
320395
83110
44108 444235
41253 288678
91549 4410784
180729 71981
503999 6389
1345620
49796 50503 34494 51997 116290 127572 101692 24830 127050 28736 137506
(2015年)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元) 74340
131014 26741 68252 78982 84030 37957 77256
216086 638062
88424 302012
400500 208866
64303 78307 38760 107540
146278 589235 110053 458342 111047 4939658 367146 114904 674499 123223 185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