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148国际企业管理考试大纲重点复习资料和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自考00148国际企业管理考试大纲重点复习资料和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自考00148国际企业管理考试大纲重点复习资料和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国际企业管理》重点复习资料

第1章

1. 国际企业

2. 国际企业的类型

3. 国际企业的产生

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企业的发展

5. 二战后国际企业的发展

6. 国际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7. 企业对国际化的态度

8. 全球中心管理观念

9. 西方跨国公司的发展新趋势10. 调整对外投资战略11. 国际战略联盟12. 国际战略联盟兴起的原因13. 并购风的盛行14. 无国界化的主要经营特点15. 企业走向无国界化的原因16. 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17. 商品出口18.

间接出口19. 间接出口的三种方式20. 贸易公司21. 出口管理公司22. 合作出口23. 直接出口24. 直接出口的渠道25. 国外经销商26. 国外代理商27. 专卖代理商28. 非专卖代理商29. 对销贸易30. 对销贸易的形式31. 补偿贸易32. 补偿贸易的方式33. 转手贸易34. 契约方式进入35. 契约方式36. 许可证贸易37. 什

么情况下优先考虑许可证贸易38. 许可经营39. 交钥匙工程40. 管理合同41. 国际BOT方式42. 对外直接投资43. 独资经营44. 独资经营的优缺点45. 建立独资经营企业的方式46. 合资经营47. 合资经营的特征48. 合资经营的好处49. 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内外因素(全球区位理论)50. 垄断优势理论51. 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52. 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53.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经营方式和特点54. 内部化理论的观点55. 内

部化理论的基本原因57. 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57. 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58. 所有权特定优势59. 区位特定优势60. 内部化特定优势61. 投资-发展周期模式62.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63. 如何促使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1. 国际企业:凡是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都可以称为国际企业;内向型公司,出口型公司,国际公司统称为国际企业。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称为国际企业的主要形式和最终阶段。

2. 国际企业的类型:西方学者根据公司的管理结构的演变及其在国外销售额增长情况,将处于不同发展决断的企业分为五种类型:内向型公司,出口型公司、国际公司、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

3. 国际企业的产生:1)17和18世纪——国际经济活动是以商品贸易为主要内容,基本不涉及跨国生产制造和资本流动。2)19世纪——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性经营明显增多,其重点是在海外开更天然种植园,建立矿山、企业、修筑铁路和发展航运,资本输出主要是从西欧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资本输出直接导致了国际企业的产生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英国和瑞士等公司纷纷到国外投资设厂,开始跨国经营,称为国际企业的先驱。

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企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经营活动收到很大的打击,国际企业的发展收到严重的阻碍,世界各国忙于恢复自身的经济,一方面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为保护国内市场,又对外来投资实行歧视性政策,所以国际企业的发展势头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但是在此期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数额和比重增速却明显提高。

5. 二战后国际企业的发展:二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各国从战争的创伤中逐渐恢复,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这些因素大大拓宽了国际经济舞台,方便了国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美国企业大量涌现,实力不断增强,日本走向世界市场,并且在电子通讯和汽车领域称雄。当今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国际企业的最高阶段跨国公司已称为世界经济的主角。

6. 国际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1)企业的经营业务基本上放在国内,有一小部分国际业务,单这种国际业务是一种间接和被动的行为,组织结构是传统国内型。2)国际化的第二阶段,业务仍旧放在国内市场,但是会主动、直接的去谋求国际业务,企业设立了进口或出口科,基本上还是内向型公司3)公司基本上中心还在国内,但它直接卷入在国外的采购或推销,或在海外直接制造产品和提供劳务,并且在海外有自己的长期派驻人员。4)不再是兼顾国外业务的内向型企业,把国内外市场看成同意的市场,具备全球结构,此阶段企业成为真正跨国公司。

7. 企业对国际化的态度:衡量一个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程度如何,不能只看这个企业在国际业务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企业整个经营思想和在思想指导下的决策以及因此而设立的企业结构。

8. 全球中心管理观念:企业在作出有关销售、生产、采购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决策时,要以整个世界为出发点,将世界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同时要认识到这个整体内各个国家市场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所在,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战略

9. 西方跨国公司的发展新趋势:1)调整对外投资战略。2缔结国际战略联盟3)并购风的盛行。4)走向无国界化。

10. 调整对外投资战略:1)投资产业的转移,从投资行业结构来看,对发达构架的投资日益集中到非织造也和高

技术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高技术产品的加工组装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称为跨国投资的重点。2)投资区位的变化,跨国公司将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3投资形式的多样化,从全部拥有股权——合资经营——非股权安排。有利于跨国公司的利益保持,也减少发展中国家政治风险对业务的影响。

11. 国际战略联盟:在两个或两一个以上国家中的两个或更多企业,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建立的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合作关系。

12. 国际战略联盟兴起的原因:1)分担研究费用,减少风险2)实现优势互补3)占领更多的市场。世界经济保护主义,经济区域化,增加了企业进入外国市场的难度,联盟有利于扩大市场4)应付不稳定性,世界政局的不确定性,各国汇率的频繁变动,国家投资制定的各种限制因素促进了国际联盟的兴起和发展。

13. 并购风的盛行: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规模和实力的竞争,谁的规模大,实力强谁就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中占领更多市场,取得主动地位,因此,这种强强联合与战略并购仍将是21世纪初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14. 无国界化的主要经营特点:制定战略从全球考虑,很少重视国界问题,提拔主要精力人员不分国界,重要的决策可在国外子公司作出,研究和开发可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新产品可在几个国家内分别开发.

15. 企业走向无国界化的原因: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贸易壁垒,避免政治上的麻烦,绕过母国和东道国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降低研发与开发以及生产成本。保持技术上的优势。

16. 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1)商品出口2)契约方式3)对外直接投资。

17. 商品出口:是企业进入国际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方式,企业在其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往往采取商品出口的方式以求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风险涉足国际市场,并取得初步的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可以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18. 间接出口:是指国内生产企业讲产品销售或委托给国内中间商,让他们代为出口销售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专业性中间商长期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和信誉,使生产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而生产企业所需投入的资金很少,而且不必组织自己的国外销售团队,不必处理复杂的出口程序,承担的风险小

19. 间接出口的三种方式:1)贸易公司2)出口管理公司3)合作管理

20. 贸易公司: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重要中介组织,具备一些生产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大量动的外语。贸易公司氛围专业进出口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等。专业进出口是专门从事进出口活动的贸易公司。国际贸易是指大型的,经营多元化的贸易公司,它不仅从事进出口业务,还从事生产贸易业务。

21. 出口管理公司:当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出口部门时,可以利用这种出口管理公司代为开展生产出口任务,并且出口管理公司的服务成本较低,因为其可以同时为多家企业服务。与其他间接出口形式相比,利用出口管理公司,可以使生产企业对出口管理公司保持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和较多的出口控制。

22. 合作出口,即猪驮式出口:是指一家企业利用自己的海外渠道出口自己和另一家企业的产品,其中,具有出口渠道和能力的企业者被称为承重者,通常是大企业,而产品被代为出口的企业被称为乘坐者,通常是缺乏出口能力或者没有海外客户和市场的企业

23. 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相对,企业不通过中间机构,而是直接将产品卖到国外客户手中,就是直接出口。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的区别主要在于生产企业是否自己进行市场选择,市场调研,市场定价,销售渠道选择和单证制作。直接出口是企业走向国际化更高阶段的必由之路。

24. 直接出口的渠道:1)国外经销商2)国外代理商3)海外销售子公司,有利于更好掌握市场需求的动态4)最终用户

25. 国外经销商:企业对于国外特定地区或市场上销售或某种产品的客户,授予独家经营权或优先权,让其负责该地区或市场的销售,这种客户称为经销商。

26. 国外代理商:是使出口企业和购买企业直接联系,促使双方达成销售协议,然后按照交易额抽取用尽。代理商的种类分为非专卖代理商和专卖代理商

27. 专卖代理商:负责企业在某一地区对某一产品销售的唯一代理人,但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28. 非专卖代理商:课代表许多企业,企业也可以在一个国家利用几个代理商进行分销活动,有利于分散风险,降低成本。

29. 对销贸易:在现实中买方有时拥有的支付能力是不可兑换的货币,或者买方缺少足够的支付能力,而巨大的交

易额对卖方有巨大的吸引力,这时候就采取对销贸易的方式来促进交易。

30. 对销贸易的形式:1)易货贸易2)补偿贸易3)转手贸易

31. 补偿贸易:买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原材料或服务,在约定期限内用声场的产品或其他方式来惝恍这些贷款及利息的一种贸易方式。可以一次或分批付清。

32. 补偿贸易的方式:1)直接补偿,也称回购或返销2)间接补偿,也称为互购或反向购买,进口方用商定的其他产品偿还出口方3)劳务补偿,进口方不是用产品而是接受对方委托加工业务,用所得的劳务费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

33. 转手贸易:利用双边清算外汇来进行多边关系的贸易,它涉及对象较多,一般是甲乙两国双方签订合同;乙国用它对两国的清算盈余支付货款,因而价格略高,甲国企业自己或请转手商用这笔清算余额从丙国购买商品,把这批商品售给能支付给硬通货的商人。

34. 契约方式进入:是指国际企业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工艺,管理销售渠道等,而不是进行股权投资。

35. 契约方式:1)许可证贸易2)特许经营3)交钥匙工程4)管理合同5)国际BOT方式

36. 许可证贸易:又称技术授权:是企业将制造技术和工业产权作为商品作价转让。许可证贸易对于那些缺乏资金和管理技能,缺乏利用直接投资向国外扩张经验中小型国际企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甚至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也广泛采用。

37. 什么情况下优先考虑许可证贸易:1)东道国限制进口或直接投资2)特定的外国市场比较小3)以许可证贸易为检验市场的手段,为将来能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市场做准备3)技术更新的速度快,供方能保持技术优势。。38. 许可经营:许可者将自己所拥有的整套只是产权如上表,产品专利和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权被特许者使用。一方面能使特许者经济而快捷的扩大经营规模,另一方面能使被特许者用现有成功企业的各种优势来创建自己的事业,特许经营形式多样,但都具有标准化,简单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如麦当劳

39. 交钥匙工程:指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订协议,为其设计和建造一个整体工程,工程完工并可投入使用时,将其移交给东道国企业管理的一种技术贸易方式,有时国际企业还要负责培训技术人员

40. 管理合同:指具有管理优势的国际企业经由合同安排委派其管理人员到另一国的某个企业者承担经营管理任务,并取得一定的管理费用,实质上是一种国际性的管理技术贸易。

41. 国际BOT方式:BOT是build –operate-transfer 即建造-经营-转让其含义是项目所在地政府通常由国家公营机构承担的大型基础设施或工业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融资和维护的权利特许给国内外私营机构的合同商或主办人,允许该私营机构在一个固定期限内运营该设施,并且允许它在期限内收回对该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维修费用,以及一些合理的服务费租金等其他费用,以使该私营机构有能力偿还该工程所有的债务并取得预定的资金回报收益,然后,在规定的特许期限满后,将该设施转让给项目方的政府。

42.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将资本用于在他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掌握经营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是企业跨国经营的高级形式,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

43. 独资经营:指国际企业在某东道国直接投资独自开办企业并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方式。

44. 独资经营的优缺点:优点是,国际企业对其海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有着完全的决定权和控制权,有利于国际企业的集中管理与决策,有利于技术和经营战略的保密,有利于贯彻执行企业管球战略和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并获得全部的经验利润。;其缺点是:所需投资相对较大,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相对较高,并且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不太欢迎国际企业的独自经营。

45. 建立独资经营企业的方式:国际企业在东道国建立独资经营企业的方式主要包括创建和收购。

46. 合资经营: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一国境内根据所在国的法律,按一定比例共同投资设立企业共同管理分享利润,共担风险以及亏损的投资行为,也称为股权式合营。

47. 合资经营的特征:1)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实体2)至少有两个国家的投资者,3)共同分担公司的全部风险4)合资者分担一定程度的管理责任5)共同分担公司的全部风险6)除分享纯收益外,任何一方都不得再从合资企业中取得其他收益。PS:从法律地位,来看,在东道国注册的合资企业是具有东道国国籍的法人,受东道国法律的保护和管辖。

48. 合资经营的好处:对国际企业的好处,可以避免灌水壁垒和区域性集团的贸易限制,扩大销路,可以避免或减

少政治风险,可以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获取高额利润,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可以得到优惠待遇,能分摊投资风险,实现规模经营;对东道国的好处:合资经营可以节省资金和外汇,可以引进先进的先进的技术,而且是合适的技术容易消化和吸收,并迅速发挥经济效益,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技术管理人才,学习先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合资经营者可以利用外商销售网扩大对外销售市场,增加东道国的就业,环节就业问题,同时企业严格的管理和先进的设备等,促使工人们掌握生产技能。从而提高素质,有利于增进国家的积累。

49. 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内外因素(全球区位理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地理区位或范围不断变化,逐渐扩大的,刺激企业扩大的因素有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因素,来自外部的刺激因素包括,外地或国外客人对公司产品的需要,竞争者在外国市场的扩展,某些重大事情的发生等;来自内部的推动力量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对国外原材料的需求,需要更大的产品市场等。

50. 垄断优势理论:也称为特定优势论,或市场不完全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提出,理论的核心基于一种假设,即企业具有全球区位经营观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充分利用自身具备而当地竞争者不具备的某些优势。

51. 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1)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包括产品差异,专卖销售技能等2)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经验管理的经验,资金融通的便利等,3)来自规模经济的优势,即通过内部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能赢得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4)政府干预,关税壁垒可以刺激外来直接投资,正是市场不完全造成的垄断优势构成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52. 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哈佛商学院,雷蒙德教授提出的。1)新产品阶段2)成熟产品阶段3)标准产品阶段

53.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经营方式和特点:1)新产品阶段,把国内市场作为该产品的销售市场,同时通过出口将新产品介绍到国际市场上,此时,企业关心的是产品设计与功能,而不是成本差异,他们以技术密集来保护自己,以免竞争者进入,消费者对新产品价值不是很在乎,也没有比较的机会2)第二阶段,成熟产品阶段,企业开始在国外投资生产,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公司也开始模仿生产。该阶段,产品生产已经趋于稳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差异以及寻求法律保护等重要性相对提高,结果是主要竞争对手在国外市场所占份额区域稳定。3)第三阶段,标准产品阶段,该阶段价格竞争变得更加重要,国外生产者的产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生产成本降低,已经有能力打入世界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为标准化产品的出口国,首先开发该产品的企业逐渐失去优势,由该产品的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54. 内部化理论的观点:1)外部市场不是完全内部化的基本原因2)知识产品的存在是在内部化的重要决定因素3)内部化的过程既有收益,又有成本,应通过对企业实行内部化成本收益分析来确定最佳扩展规模4)企业的国际化是内部化过程的延伸。

55. 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原因:外部市场不是完全内部化的基本原因,外部市场通常不是完全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交易成本较大,投资建立国外子公司,建立起公司内部市场以取代外部市场,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

56. 内部化理论的决定因素:知识产品的存在是内部化的重要决定因素。

57. 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20世纪70年代英国理论家提出了该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优势,即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趣味特定优势,企业缺乏任何一个优势,都不可能或不应该从事直接的海外生产活动

58. 所有权特定优势:技术优势,企业规模组织管理能力,金融与货币政策,这类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59. 区位特定优势:资源的可得性和劳动成本,市场需求和销售因素,避开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政府政策因素。

60. 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一个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欺诈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是指像外部市场那样发挥作用

61. 投资-发展周期模式:1)第一阶段,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很少或没有2)第二阶段国内经济初步发展,外国资本流入增多,对外投资还是很少3)外来资本和对外直接投资都在增长,其发现利用所有权特定优势的最好途径是对外直接投资。4)对外投资大于外国资本流入。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处于二三阶段之间,但仍偏重于第二阶段~ 62.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1)绕过贸易壁垒扩大出口2)利用国外资金3)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4)扩大销售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5)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活力6)利用外国资源7)接近市场,使产品更加适销对路8)国外经营环境的吸引力。

63. 如何促使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1)价钱宏观规划与管理,完善有关法规2)培育企业集团,提高竞争力,3)发展新科技,加强技术创新,增强对外直接投资实力4)加强国际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国际化经营效益。5)加强理论研究,注重人才培养

第2章

1. 区域经济一体化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3. 自由贸易区

4. 关税同盟

5. 共同市场

6. 经济同盟

7.

完全经济一体化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 世界银行10.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11. 世界硬化的业务活动12. 世界贸易组织13. 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14.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15.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与实现途径16.

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17.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18. 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19. 国际企业经济环境的层次20. 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论21. 社会购买力22. 人均收入23. 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24. 个人可支配收入25. 人口问题28.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29.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30. 物价水平、物价稳定31.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32. 技术与经济33. 西方国家如何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34. 基础设施35. 基础设施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

1. 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广义上看,经济一体化指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即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相互开放,取消各种歧视,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经济整体。从狭义上看。经济一体化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叫做区域经济集团化,即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个由各国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协调下,通过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清楚彼此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部经济贸易发展。而对区域外则测区排他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区域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不得随便进入该区域内的各国市场。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按照组织性质与经济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划分,可分为1)自由贸易区2)关税同盟3)共同市场

3. 自由贸易区: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比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4. 关税同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成员国之间取消货物的灌水和非灌水限制,但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如1958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5. 共同市场: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灌水与非关税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灌水,在实现货物自由移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

6. 经济同盟:在成员国内部不仅实现货物,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建立共同对外的灌水,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逐步废除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货物生产,交换扩大到分配等领域。

7. 完全经济一体化,指最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形式,也叫做经济与政治联盟,区域内各成员国经济和政治方面实行高度统一,在经济,财政与金融贸易等政策均完全协调一致,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

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中国是创始国之一。其宗旨为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促进货币合作2)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平衡发展,借以提高和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及实际所得水平并开发会员国的生产资源3)促进汇率的稳定,维持会员国之间正常的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5)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暂时平衡5)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清除外汇管制。;最重点的宗旨为4、5点其资金来源1)会员国缴纳的份额2)借款,通过与会员国签订协议,向会员国介入资金3)信托基金。

9. 世界银行:1945年成立,总部在华盛顿。其宗旨为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促进货币合作,2)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平衡发展,借以提高和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及世纪所得的水平并开发个会员国的生产资源3)促进汇率的稳定,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4)协助会员国建立国际手指中经常业务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5)在适当保障下,基金对会员国提供资金,树立改善国际收支失调的信心,避免采取有损于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总的来说,其宗旨为担保或提供会员国长期贷款,以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地增长以及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10.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1)会员国缴纳的股本2)通过发行债券获得的借款3)债权转让4)利润收入

11. 世界硬化的业务活动:二战出去,贷款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欧洲的复兴主要依赖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贷

款转移到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解决他们发展的资金需求。

12. 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二战结束前在美国倡议下载战后建立的一个旨在消减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贸易组织。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形成了多边贸易组织协定,后将名字噶为世界贸易组织。1996年正式生效

13. 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在乌拉圭回合谈判后签订的协议,内容涉及到世界贸易组织结构,决策过程,成员资格,加入和生效等程序性问题以及有关协调多边贸易关系和解决贸易争端等实质性规定。

14.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的增加实际收入与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几级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的国家在世界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

15.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与实现途径:目标为产生一个完整的更加实用和持久的关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成果和所有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成果的多边贸易制度。其实现途径为,通过互惠互利安排,导致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大量减少和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的取消

16. 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1)部长会议2)总理事会3)理事会4)委员会

17.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1)组织实施各项多边贸易协定2)为成员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作为谈判成果的执行机构3)解决成员间发生的贸易争端4)对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定期审议5)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关系,以保证全球经济政策决策的一致性

18. 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多边主义,非歧视,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市场考虑和透明度等。

19. 国际企业经济环境的层次1)世界经济,主要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2)国别经济

20. 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论:1)第一阶段,传统社会,经济上基本依赖原料资源和农产品,缺乏先进的技术,没有或极少有制造业,对工业产品需求有限2)第二阶段,起飞前的准备阶段,开始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交通,能源,通讯教育和保健方面开始发展,初级制造业已经产生,原料加工较多,因此对原料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机器和其他工业品需求较大。3)起飞阶段,经济持续增长,对工业品的需求扩大到制造业所需要的整个工厂及辅助设备4)走向成熟阶段,经济上基本已经工业化,引发了对生产这些消费品的功能工业品需求增长5)大量消费阶段,人均收入高,经济上完全工业化,国际市场上对消费品和工业品都有很大的提供能力,工业化的特点是高度专业化,但本身不能满足其所有方面的需求

21. 社会购买力:一定时期社会各方面用于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人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购买力最主要的因素

22. 人均收入:人均国民收入是反映人民购买力最重要的指标,是决定市场容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品需求的构成。

23. 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除掉基本生活开支后剩下的那部分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这部分收入越高,人民对非生活需求品的需求就越高,能带来各种市场机会

24.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扣除负担的各项税金后的剩余收入。

25. 人口问题:1)人口与经济的关系2)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3)年龄结构4)人口的密度与地理分布5)世界人口及其变动

29.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1)人口与经济密不可分,人口既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消费活动的主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关系2)人口首先是一种生产力,是劳动力的源泉3)人口也是一宗消费力。社会总体来讲,人口总数不变,生产力越高,人均消费力就越高,反之愈低4)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各种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5)经济发展还是人口国际前一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30. 物价水平、物价稳定:物价水平是企业衡量目标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分析其经济状况的友谊重要指标。物价稳定是经济稳定,财政稳定和货币稳定的集中反映,物价稳定标志着社会总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财政收入的基本平衡和市场流通的货币供应总量与市场需求的货币总量的基本相适应。

31.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1)首先影响需求,从理论上讲,一国发生通货膨胀,人民的实际收入下降,购买力下降,需求也会下降,但从实际上看,消费者从心里上担心物价进一步上涨,所以纷纷抢购商品,这样,通货膨胀反而刺激了需求,同时通货膨胀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定价策略边的更为复杂化了,此外,通货膨胀率在各国间的差

异,还影响到企业产品和资金的国际转移

32. 技术与经济:在世界历史中,很多国家都是依靠技术革新带动经济起飞的,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繁荣都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技术和动力是由科研经费支撑水平和科研人员智慧发挥程度所决定的,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投入规模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33. 西方国家如何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1)不断增加科研与开发的投资2)有待科研与开发人员3)与其他公司合作研究。

34. 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运输条件,通讯设施,商业基础设施,互联网络,电子商务等。

35. 基础设施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1)运输条件,影响企业在该国的选址和营销策略2)通讯设施-其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企业在当地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传递3)商业基础设施-如银行保险公司广告公司等条件越发达,对企业经营活动越有利

第3章

1. 文化的概念

2. 文化的特征

3.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4. 低语境文化与高语境文化的差异

5. 高语境文化

6. 低语境文化

7. 文化差异的衡量指标

8. 个体主义和团体主义

9. 权利差距10. 不确定性的规避11. 刚性与柔性12. 跨文化意识13. 文化偏见14. 文化冲击15. 如何增强跨文化意识16. 在各种场合如何正确运用口头语言17. 如何正确运用文字语言给商品品牌命名18. 如何运用文字语言做产品文字说明书19. 体态语言20. 体态语言的特点21. 宗教信仰22. 观念23. 时间观念24. 审美观念25. 质量观念26. 消费观念27.

教育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28. 为什么东道国教育程度会影响企业的营销调研29. 社会结构30. 亲属关系、家庭31. 家庭生命周期

1. 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民族特征,民族风俗,语言、宗教信仰,道德伦理,价值观,科学技术,教育‘艺术社会结构的总和

2. 文化的特征:1)文化的后天习得的,文化部能遗传,而是后天习得。2)文化具有强制性,文化是我们身外的东西,或者说它存在于个体之外,但它对个人施加着强大的力量。3)文化具有适应性,任何民族的文化必须适应该民族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4)文化是不断变迁的。文化是人类适应客观环境的一种手段,当客观环境改变时,文化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3.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1)自然环境是造成文化差异的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因素2)文化自身的因素也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3)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民族优越感和民族中心主义思想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因素4)语言上的障碍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4. 低语境文化与高语境文化的差异:1)低语境文化要求交流者将人与事件分开,尽管有时候这样做会牺牲人际关系。而高语境文化往往不把事件与人分开,批评某事就等于某人2)低语境的人往往不喜欢他们不了解或不知道的事物或人,相反,高语境文化中的人能够较好的处理不确定性,善于在模糊性中找到所需信息3)低语境文化的人使用非常直接的交流方式,高语境文化的人使用较为简洁的交流方式4)在商业谈判中,低语境文化中的人趋向于线形逻辑思维,善于理性分析。而高语境的人通常采用模糊的方式,善于用包括感觉和直觉在内的交流方式。

5. 高语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谈论话题的来来龙去脉或交际的非词汇方面,大部分意思要靠接收方根据事情的前因后果去理解和意会。如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

6. 低语境文化:多依赖于明确的词汇来交际,也就是说大部分意思是包含在明确的文字和符号中。如欧美文化

7. 文化差异的衡量指标:1)个体主义与团体主义2)权利差距3)不确定性的规避4)价值观念的刚性与柔性

8. 个体主义和团体主义:也称为个人主义,指人们只顾及他们家庭的倾向。团体主义也称为集体主义指人们归属集团的倾向,

9. 权利差距:也称为权利距离,指社会中权利弱或无权者,相信权利的分配是不公平这一观点的程度。

10. 不确定性的规避:是指人们在模棱两可,不确定的场合中感受到威胁的程度以及他们试图建立不确定性机制的程度

11. 刚性与柔性:刚性是一种以成功和金钱观念占主导地位的倾向,柔性度是指以关心和关心生活质量的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情形。

12. 跨文化意识:是指国际经营者对不同文化间存在的差异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具有跨文化意识的人有着较强的

文化敏感性,即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并客观的观察,评估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包括细微当地差异

13. 文化偏见::缺乏文化意识造成的国际经营人员,一般都带有比较大的文化偏见,即这些人不知不觉的接受了本民族的文化规范对其他文化持有的偏见。民族文化优越感,民族歧视和隔膜是产生偏见的重要根源。持有文化偏见的人总是以所谓的自我参照标准。即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为标准来评价或衡量处于不同文化中人的行为或事物。

14. 文化冲击:缺乏跨文化意识会给国际经营者造成所谓的文化冲击,也称为文化袖口,指的是当一个人第一次来到一个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长期工作和生活所产生的高度紧张忧虑和不适应。文化冲击的影响和症状有相加,厌倦,烦躁不愿与东道国人员交际,对东道国人员有敌意,失去工作的能力,生病。一般经历几个阶段:蜜月阶段----烦躁和敌视阶段----逐渐适应阶段----双重文化阶段。

15. 如何增强跨文化意识:1)接受有关文化方面的培训,了解东道国的文化常识,增强文化意识,提高心理素质,2)在实践中学习,了解不同文化,其知识领域分为事实性只是和解释性知识,前者可以在书本和培训中获得,后者需要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和领悟,努力培养自己的文化移情能力,即设身楚地的去认识和理解处于不同文化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能力

16. 在各种场合如何正确运用口头语言:1)注意语体变化:各种场合的语体变化:在谈判桌上,会议上,在正式招待会或宴会上,语体一般较为正式,而在非正式场合,语体则可以随便些,在讨论或谈论重要话题时,语体一般比较正式,反之较随便。谈话双方的关系地位的情况也决定了双方应该采用的语体。外语水平不高的人最好使用在教科书上学过的规范语言,如果滥用会弄巧成拙,2)恰当运用外交语言,外交语言是一种非常严密的语言,它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在上午谈判中适当运用外交语言,有利于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使自己争取主动。但切勿滥用,否则会适得其反3)使用谦虚辞令,但不是很适应国际商务交往。4)注意同一种语言的国别或地区差异5)注意口译质量

17. 如何正确运用文字语言给商品品牌命名:给商品取个好听的名字十分重要,牌名和商标一起形成商品的形象,一个号的牌名能加深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对扩大销售量有重要的意义;在汉语种好挺的名字翻译成其他语言不一定好听;西方一些跨国公司在将同样的产品推向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时候,有时使用不同的牌名,以符合当地人的品位和习惯

18. 如何运用文字语言做产品文字说明书:产品的文字说明是对产品特点功能和用法的解释和说明,是沟通厂家和用户的桥梁和纽带,是用户购买和使用产品的向导,出口产品的文字说明一般用外人,而且一般是由中文说明翻译过来的。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1)注意文字的准确性,2)不要夸大其辞3)注意东道国对进口商品所用文字的有关规定

19. 体态语言:也被称为身体语言或人体语言,主要有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交谈距离,步态等,体态语言能够有效的传达人的情感状况,并对口头传达的信息作出补充和解释,能够调整谈话的速度和措辞等。

20. 体态语言的特点:1)具有强大的传播效应及表现力2)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隐蔽性3)具有简洁性和深刻性4)具有含糊性而多意性

21. 宗教信仰:1)宗教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处于文化深层的东西,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进而也印象着企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及其他活动,2)不了解和不重视恰民族宗教信仰,会给企业招致损失,3)宗教直接影响人们的观念和态度,4)宗教教义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和行为模式5)一个国家或地区子哦那个叫分裂甚至给企业广告带来麻烦6)研究国际经营的战略学者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宗教单一性或多样性是分析该国或该地区政治风险的重要指标。

22. 观念:是个人对人或事物的看法、思想,是个人思维活动的结果。与观念意思相近,但不相同的一个概念是态度。

23. 时间观念:时间是任何一项研究必不可少的参数,人们对时间的分割和利用,与他们对时间的看法紧密相连,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对时间的观念是不同的,2

24. 审美观念: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受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制约,并带有强烈的民族性。从企业经营角度讲,审美设计到花卉、色彩、产品设计和造型等。

25. 质量观念:着重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胜的法宝。

26. 消费观念:一个民族消费观念决定着该民族的消费行为和方式。既是在同一文化中的人们也存在着消费观念和行为上的差异,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是与人们所处文化中的风俗习惯相联系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还与人们的时间

观念相联系。

27. 教育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1)东道国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企业的营销调研2)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广告媒介选择3)在拟定标签或说明时同样要考虑当地消费者的文化水平4)一国的教育程度还是国际企业市场细分的标准之一5)教育结构主要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才结构,这决定了不同的管理方式。

28. 为什么东道国教育程度会影响企业的营销调研:1)企业调研人员难以与被调查者进行信息沟通,具体表现包括问卷的回收率低等2)企业难以在东道国找到合格的调研人员或调研机构3)在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的国家,信息资料往往不全,缺乏系统整理,难以为调研人员所用

29. 社会结构:也称为社会组织,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发生关系的方式,它确定了人们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人们的权责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之一。

30. 亲属关系、家庭:亲属关系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家庭主要分为核心家庭和扩展家庭,欧美国家家庭规模比较小,是核心家庭,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家庭规模比较大,是扩展家庭。家庭规模对产品的需求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的决策结构也对企业的营销有很大影响。

31. 家庭生命周期:一个家庭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而且随着家庭周期的变化,家庭成员的购买角色,家庭的决策结构也会有所变化

第4章

1. 政治体制

2. 政党体制

3. 政党体制对国际经营人员的影响

4. 政治安定性

5. 经济民族主义

6.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7. 政府行为的目标

8. 政府机构的清廉与效率

9. 政治风险及其要素10. 国际企业政治风险的类型11. 政治风险的评估办法12. 实地考察法13. 专家咨询法14. 德尔菲法15. 数量分析法16. 政治敏感度分析17. 法律制度体系的差异18. 普通法系的特征19. 成文法20. 东道国法规对经营决策的影响21.

国际私法22. 国际企业解决争议的途径23. 协商24. 调解25. 仲裁26. 国际仲裁结构27. 诉讼28. 国际贸易惯例

1. 政治体制:指一个国家的国体和证券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政体分为代议制和集权制,代议制又可以分为共和国制和君主立宪制,集权制分为绝对君主制和独裁制。在实行代议制的国家,一般来说政治透明度较高,政策的稳定性较好,而在集权制国家,则相反。

2. 政党体制:政党制大致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3. 政党体制对国际经营人员的影响:各个党派都可能不同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或者说正当的哲学思想是决定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该国经济中担任任何角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党的更替对外国企业的影响高于对本国企业的影响。

4. 政治安定性:一国的政治安定性对该国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关系甚大,国际企业最关心的是东道国的政策是否明确合理并且保持长期不变。对东道国政治安定性的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因素判断1)政权更替频率2)政权更替形式3)罢工、暴动、骚乱事件的发生。

5. 经济民族主义: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代表的一股新的经济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称为国际企业经营活动的一大障碍。如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

6.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政府是经济活动的参与和规范者1)政府参与经济的程度高低,往往受意识形态支配,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国际高,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高2)政府是经济法规的制定者,政府制定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会影响国际企业采取的定价方式和信贷手段,甚至直接利用法规限制外国企业。

7. 政府行为的目标:1)自我保护目标-主要是指国家主权完整2)安全目标-将外来威胁保持在最低程度,最大限度的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3)繁荣目标-提高国民生活水平4)声誉目标-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声誉本身作为目标5)意识形态目标-把保护某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并促进其发展作为政府的目标。

8. 政府机构的清廉与效率:腐败行为和官僚作用会直接损害国际企业的应得利益,扰乱正常经济秩序,严重影响竞争的公平性,而这一切最终导致对东道国政府和公众利益的损害,妨碍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竞争。

9. 政治风险及其要素:指国际企业在东道国进行生产和营销活动,因东道国政府采取政治干预而面临的风险,它包括四个要素1)不连续性,企业经营环境的突变2)不确定性-难以预测的变化3)政治理论-整个社会中的权利和权威关系4)经营冲击-显著影响企业利润或其他目标的潜在力量。

10. 国际企业政治风险的类型:1)没收,征用和国有化2)本国化3)外汇管制4)进口限制5)税收管制6)价

格管制7)劳动力使用限制

11. 政治风险的评估办法:1)一般评估法,包括实地考察法、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数量分析法2)政治敏感度分析。包括公司外部因素和公司内部因素。

12. 实地考察法:指由企业的一位或多位高层管理人员到目标市场国进行实地考察,短时间的考察效果可能很肤浅,有限,很可能没有掌握不利的情况。

13. 专家咨询法:指依赖企业外部的有关专家和专业咨询人员,如外交人员,学者,通过他们了解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及其它经营环境情况。该方案,成本较高只有少数大企业才能从事。中小企业只能依靠企业外部专家或专业机构获取信息。

14. 德尔菲法:美国兰德公司20世纪40年代末发展的。该技术是将对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做成问卷,通过几轮函询,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预测领导小组对专家们的每一轮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在发给每位专家,供他们研究,提出新的见解,反复几轮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则结论可靠性越大,人数以10-50人为宜。其方法具有3个特点,匿名性、利用上一轮预测结果沟通情况、预测结果的统计特性。

15. 数量分析法:利用定量缝隙的方法来评估政治风险。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1)重视建立模型2)重视要达到的目标和拟定衡量效果的方法,3)尽量把有关变量,至少把那些最重要的变量列入模式当中4)把模式的变量用数学术语表示出来,便于数学上的简化,便于用数量代替符号来进行计算5)尽可能的使问题中的变量用数据来表现6)尽量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补充数据,从而使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数学计算变得切实可行。

16. 政治敏感度分析:一、公司外部因素1)东道国自身的政治情况2)公司母国与东道国的关系3)公司经营的规模及地点4)公司的可见性5)公司的产品和所在行业。二、公司内部因素,1)公司的行为2)公司对东道国的贡献3)经营的当地化4)子公司对母公司的依赖性

17. 法律制度体系的差异:现行的法律体系分为普通法系和成文法系,普通法系也称为习惯法、英美法,不成文法,是指以美英两国为代表并包括其法律传统影响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

18. 普通法系的特征:1)采用判例法,实行先例约束力原则,倘若没有判例或法令,则由法官自行裁定2)重视程序法。

19. 成文法:又称为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各国及收起影响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其特征是1)强调法律条文而不是依赖判例,在结构上强调系统化,逻辑化和法典化,2)法律的事实虽以法律条文为依据,但由法官加以引证与解释,成文法系旨在制定针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的法律条文,以适应很多不同的事实和情况。

20. 东道国法规对经营决策的影响:1)对产品决策的影响,设计时要注意东道国对产品的要求2)对定价决策的影响3)对分销渠道决策的影响4)对促销决策的影响

21. 国际私法:又称为法律冲突法、法律适用法或国际民法,它是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国际私法指出具体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哪一国的实体法,选定哪一国的法律程序作为解决纠纷的准绳

22. 国际企业解决争议的途径:1)协商2)调解3)仲裁4)诉讼

23. 协商:指在纠纷发生后,由当事人双方进行友好协商,双方都做一定让步,在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的前提是让步和范围和成都是可以接受的。

24. 调解,指第三者从中调停,促进双方当事人和解,调解可以在交付仲裁钱进行,也可以在仲裁过程中交叉进行,通过调解达成和解后,既可不再求助于仲裁。

25. 仲裁:也称为公断,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争议提交给双方都同意的第三者进行裁决,以求争议的解决。其原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即双方当事人通过所签的合同中的仲裁跳跃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可以自行约定或选择仲裁事项、仲裁机构、仲裁地点等

26. 国际仲裁结构:1)伦敦国际仲裁院2)美国仲裁协会3)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4)国际商会仲裁院5)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27. 诉讼:若双方不能通过以上手段解决问题事后可以通过诉讼拒

28. 国际贸易惯例: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国际问题通过的习惯做法和规则,它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为了统一各种贸易管理,有些国际组织把某些国际惯例加以整理,编撰,使之成文化、统一化、称为固定的规则。

第5章

1. 战略的定义

2. 国际企业战略的特征

3. 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

4. 公司级战略

5. 业务级战略

6.

业务战略考虑的问题7. 公司级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差别8. 职能级战略9. 企业的成长战略的分类10.

集中战略11. 集中战略的优缺点12. 市场开发战略13. 产品开发战略14. 一体化战略15. 横向一体化战略16. 纵向一体化战略17. 多元化战略18. 相关多元化19. 非相关多元化20. 战略制定21. 分析企业外部环境22. 企业的具体环境23. 分析企业的内部条件24. 企业使命25. 企业使命的作用26. 制定企业目标27.

国际企业的目标28. 经营目标的共同要求和特点29. 战略实施30. 战略控制的过程31. 战略控制的定性标准32. 战略控制的定量主要包括33. 战略的修订可分为34. 产品结构分析模型即五种竞争力量模型35. 新

进入者的威胁36. 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37. 卖方讨价还价的能力:38. 业务组合分析法39. 业务组合分析法40. 价值链分析

1. 战略的定义:在管理学上,企业战略是计划的一种,但与普通的计划不同,一般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或者说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基础上,为实现企业长期经营目标所指定的影响全局的谋划和规划。

2. 国际企业战略的特征:1)对抗性2)长期性3)全局性4)风险性5)纲领性

3. 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1)公司级战略2)业务级战略3)职能级战略

4. 公司级战略:是以整个企业的发展为出发点,主要考虑企业的业务种类和范围,不同的业务比例以及对资源的需求,不同业务间的相互扶助协调关系等等,主要是由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指定。其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1)企业应该从事什么业务,即要确定企业的性质和使命,确定企业活动的范围和重点2)企业应该如何去发展这些业务,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5. 业务级战略:又称为事业级战略,是把公司战略具体化,以单一业务或产品系列的运作及其竞争状况为对象,在相关的产品和市场领域中确定需求对象,资源配置以及营销安排等。重点是改进一个战略业务单位在它所从事的行业中,或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中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地位,因此这类战略也被称为竞争战略

6. 业务战略考虑的问题:1)如何落实企业的使命和总体战略2)本业务单位的发展机会与环境威胁分析3)本业务单位内在条件分析4)本业务单位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5)确定业务级战略的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主要战略措施

7. 公司级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差别:公司战略主要统筹规划多个战略业务单位的选择,发展,维持或放弃,而业务级战略只就本业务单位的生产经营进行具体的规划

8. 职能级战略:主要是确定各个职能领域的近期经营目标,智能机战略是多方面的,如市场营销,生产战略等,其主要功能是支持企业完成既定的公司级和业务级战略,也可以说,企业职能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使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企业战略只有在各个职能部门充分研究并制定出职能战略后才能真正落实。

9. 企业的成长战略的分类:稳定战略,成长战略,撤退战略。

10. 集中战略:也称为市场渗透战略,指的是企业将其资源集中与某种技术,生产某种产品并推向某个市场,充分发挥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

11. 集中战略的优缺点:1)优点是,企业能够集中精力研究某种特定的技术,特定的市场和用户以及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以赢得某种竞争优势,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追加的资源较少,业务上的高度集中带来了管理上的方便,经营效果也易于评估,2)缺点是,由于企业将其全部力量集中与某个市场层面的某种产品,当这种产品因技术革新或替代产品出现等因素需求下降时,企业将面临很大威胁,这对那些需求变化快,技术革新迅速的行业来说,问题尤为突出。

12. 市场开发战略:企业通过开发新用户,新市场,扩大现有的产品销售量,使企业获得发展。

13. 产品开发战略:指通过现有的销售渠道,对原有的用户提供与产品有关的新品种或对原产品做较大的实质性改进。企业开发的产品可以是全新的产品,也可以是更新换代产品,也可以是改进型产品。

14. 一体化战略:指的是一个主体企业通过兼并或其他手段获得相关的企业并形成一个企业集团,一般分为横向一体化战略和纵向一体化战略。

15. 横向一体化战略:指的是把在生产-营销链上处于同一阶段的单位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集团,好处在更容易打进新市场,减少竞争对手,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善规模经济,更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从而使企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被兼并或收买的企业则可以得到主体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与主体企业共享利益,从而也能获得较快发

展,确定是企业要承担在更大规模经营的风险,会使行业内的竞争消失,从而引起政府对垄断的干预。

16. 纵向一体化战略:是一个企业兼并或收买其他产品用户或原材料供应企业,或自行向这些领域扩展。如果一家服装企业兼并或收购一家纺织品生产企业,就是厚向一体化,如果服装企业兼并或买下一家服装商店,就属于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战略可以提高原材料在数量质量期限上的保证程度,从而有利于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在供应商减少,竞争对手较多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前向一体化有利于保证需求量的稳定而保障生产系统的稳定和增加盈利,特别是在企业产品原来的市场趋于饱和时,采取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更有吸引力,纵向一体化经营战略的主要缺点是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前后向产品的相互关联会牵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

17. 多元化战略:也称为多样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或自身开发的方式,扩大其技术,产品和服务项目的范围或领域,使企业获得发展。

18. 相关多元化:也称为同心型多元化,指的是企业所扩大的经营业务与原有的业务在产品,技术,市场或原料上是有关联的。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技能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它所经营的业务在生产技术和营销等方面的同一性,又能把经营风险分散到各种不同但有关联的业务中去,此种方法成本较低,成功可能性较大,并且容易形成产品系列,因而是规模不大的企业有效选择的战略途径,缺点是分散风险的能力依然不大,若出现行业衰退的情况,企业将面临很大风险。

19. 非相关多元化:也称为集成型多元化,指的是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中所开拓的业务与原来的产品,技术和市场都没有直接的联系。优点在于它能够较为有效的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使企业能够应付强烈的行业波动,促使企业资源不断向优势行业和市场转移,获取较大的效益,缺点在于,由于所经营的各种业务之间缺少内在联系,形成精力和资源的分散,管理更为复杂,陷入盲目发展的风险也较大

20. 战略制定:包括确定企业的使命,认定企业外部机会与威胁,认定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确立企业目标,制定供选择的战略方案以及选择特定的战略

21. 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主要是为了识别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等,外部环境氛围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一般环境通过具体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

22. 企业的具体环境:1)顾客情况2)竞争对手情况3)供应商情况4)政府有关部门

23. 分析企业的内部条件:掌握企业的内部情况,进而对企业的优势劣势进行评估,是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主要考虑一下问题:组织、营销、财务与会计、生产与作业、人力资源。

24. 企业使命:是一种广泛大意向说明,是指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其内容一般包括,办企业遵循的指导思想,企业经营的产品服务、市场和技术的范围、企业的成长、发展和盈利的程度,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25. 企业使命的作用:1)保证企业内部成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认识一致,便于协调行动2)为企业应该获得何种资源提供依据3)为资源的调配和使用提供标准4)在企业中形成共同语言和企业文化5)便于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6)便于指导企业确定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并具体化为各项工作任务委派给各个部门及人员7)提供确定和控制各项工作的成本,时间,绩效的标准。

26. 制定企业目标:企业目标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欲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应当突出企业经营的主攻方向,并尽可能数量化,企业的目标应当层次化,即在总体目标下,制定各部门,各环节的分目标,将企业的使命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形成一个自上而下,主次分明,协调一致,相互保证又灵活可调的目标体系

27. 国际企业的目标:1)盈利能力2)竞争地位3)生产率4)研究与开发

28. 经营目标的共同要求和特点:共同要求是1)发挥本身优势,抓住国际投资和营销机会2)消除或减少国际环境对企业构成的威胁,3)客服企业内部的劣势。经营目标有以下特点1)目标实现的时间较长,有时要分阶段实现2)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有重大影响3)目标的实现有较大的风险和难度4)对各级管理人员有很大的权利作用5)实现目标需要很大的投入。

29. 战略实施:战略制定后,企业必须将战略方案转变为战略行动,这一转变过程就是战略实施。具体的说制定行动计划,建立操作程序,以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效的过程。

30. 战略控制的过程:1)确定控制标准2)衡量实际绩效3)找出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即战略的修订

31. 战略控制的定性标准:包括战略的各个部分是否具有很强的统一性,战略与环境是否保持平衡,战略风险的评估和风险实际发生情况,战略在实践上是否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战略可供资源的匹配程度,战略在客观上的可行性

和可操作性,员工的态度,员工的发展等。

32. 战略控制的定量主要包括:销售总额;利润水平;市场占有率,投资回报率,新产品比率,劳动生产率,成本降低率,伍兹消耗率等,定性标准的确定,要考虑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与国际上或东道国的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相比较。

33. 战略的修订可分为:局部性修订2)职能型修订3)总体战略修订

34. 产品结构分析模型即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哈佛大学波特教授提出,五种力量为潜在竞争者,供应商,克服、替代品生产者以及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等五种环境应诉。主要分析1)新进入者的威胁2)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3)卖方讨价还价的能力4)替代产品的威胁5)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

35. 新进入者的威胁:1)规模经济2)进入新行业的资本要求3)能够找到销售渠道4)产品差异化程度5)学习或经验曲线

36. 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主要取决于1)买方集中程度,如果克服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买,他们的能力就强,反之就若2)有无其他供货来源3)用户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4)企业产品在用户水产品形成的重要程度。37. 卖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主要取决于1)买方集中程度,如果供应商集中,规模较大,他们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反之较弱2)有无其他供货来源以及专项其他供应商成本的高低3)企业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4)企业是否供应商的重要客户

38. 业务组合分析法,即BCG矩阵:是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简称波士顿矩阵。1)问号业务,指市场增长率高但相对市场占有率低的业务,大部分业务都是问号类开始2)明星业务,具有高增长率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业务3)金牛业务,指市场增长率低,但市场占有率高的业务4)瘦狗业务,增长率和占有率都低的业务

39. 业务组合分析法,即BCG矩阵的局限性:将企业所有业务分为四类未免过于简单化,此外这个矩阵不能反应各类业务或所在行业在某一特定时期是否增长,最后,出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外,一些其他的便利如企业具备的竞争优势对企业指定战略也很重要。

40. 价值链分析:美国经济学家波特。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我们把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有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波特将其描述为价值链,其中所有开发和营销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所带来的总收入减去其总支出便是这一链条所增加的价值。

41. 决策:就是为未来的行为指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决定采用某种方案的过程,企业的战略决策指有关企业的全局性,全面性和战略性问题的决策。

42. 决策的意义: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2)决策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3. 决策的特征:1)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结合2)参谋分析与理性判断相结合3)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44. 决策程序:1)研究环境发现问题和机会2)确定决策目标3)制定备选方案4)选择理想方案5)实施方案6)检查效果

45. 不同条件下的决策:1)确定性决策2)风险型决策3)不确定型决策

46. 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者对未来的情况有比较确定的了解,掌握决策时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准确的了解决策的必然结果。

47. 风险型决策:也称为随机型决策,指决策者对未来的确切情况和决策可能产生的后果均无法确定,决策执行后面的情况不定,但决策者可以根据未来的情况进行判断

48. 不确定型决策: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决策者无法估计各种情况下的确定结果,而且也无法确定各种情况下发生结果的概率,决策者只能根据主观判断和经验甚至直觉来决策

第6章

1. 组织的含义

2. 组织的原则

3. 分工与协作原则

4. 统一指挥原则

5. 适当管理幅度原则

6. 管理幅度的选择因素

7. 集权

8. 个体企业即独资企业

9. 合伙企业10. 公司11. 有限责任公司12. 股份有限公司13.

母公司14. 分公司15. 子公司16. 控股公司17. 企业组织形态的类型18. 个人业主制企业19. 合

伙制企业20. 公司制企业21. 有限责任公司22. 股份有限公司23.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考虑的问题24. 出口部结构25. 国外子公司结构26. 国际部结构27. 国际部结构的适用范围28. 国际部结构的优缺点29. 全球性结构30. 全球性产品部结构31. 全球性产品部结构的优缺点32. 全球性地区部结构33. 全球性地区部结构的优缺点34. 全球性职能部结构35. 全球性职能部结构的优缺点36. 全球性混合结构37. 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38.

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

1. 组织的含义:组织是指进行共同活动的人的集合,组织工作的职能就是要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运行机制,使人们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共同劳动。

2. 组织的原则:1)分工与协作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适当管理幅度原则4)适度分权原则:

3. 分工与协作原则:为了发挥组织整体的效率,组织内部要进行分工协作,就是要做到分工合理,协作明确,对于每个分部或部门和每个人的业务范围,工作内容,相互协作方法等明确的规定

4. 统一指挥原则:这是组织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统一指挥强调的是命令的同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要求每个植物都有明确的责任者,严格规定命令派达下级,上级不得越权指挥下级,下级也不得越权指示上级,一级只能指挥一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政令畅通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5. 适当管理幅度原则: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有效领导的直接下属的人数,任何一个管理者精力有限,知识有限,经验也有限,能够有效领导的人数是有限的。直接领导下属越多,组织层次就越少。反之直接领导的下属越少,组织层次就越多

6. 管理幅度的选择因素:1)管理所处的层次2)管理者能力的大小3)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4)下属的成熟程度。

7. 集权:就是把生产经营权限较多的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下级部门或下级管理人员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听从上级指挥。

8. 个体企业即独资企业:指由个人独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这种企业在法律上为自然人,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是历史最久,最简单的企业形式

9. 合伙企业:指由两个人或更多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成立的联合经营企业,其特点是,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即合伙人的私有财产课作为其债权人的担保品

10. 公司:独资公司和合伙企业都是自然人企业,而公司是法人实体,就是说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人格,

11.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CO,LTD)。指由法律规定的一定人数的股东所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12. 股份有限公司:指公司资本为股份所组成的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以下为发起人,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由于所有股份公司均须是负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公司(但并非所有有限公司都是股份公司),所以一般合称“股份有限公司”。

13. 母公司: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的股份而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公司。其特点是,多数母公司拥有其子公司半数以上的表决权和股票,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股票额的实际控制,对于公司的重大业务活动和人事安排等进行有效控制14. 分公司:指公司的直属分支机构。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它是母公司或总公司的组成部分,在经济上和法律上没有地位,母公司通过业务直接领导的方式对其控制。

15. 子公司:指受控于母公司但它本身是独立法人的公司。其独立性表现在,它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公司章程,有自己的资产负债信息,可以独立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有诉讼的权利16. 控股公司: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相当数量的股票而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公司,也称为持股公司。控股公司分为两类,一个仅仅持有其其他公司股票而本身不进行任何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叫做纯粹控股公司,既有其他公司股票而自身也经营业务的公司叫混合控股公司或者叫控股兼营业公司

17. 企业组织形态的类型:一.按财产构成划分:1)个人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二.按企业内部分工协作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1)单厂型企业,一个工厂就是一个企业2)总厂型企业3)专业公司三.按企业外部社会联系方式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1)联合公司2)企业联合体3)战略联盟4)虚拟企业

18. 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个人出资兴办,并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即企业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特点:1) 开业与歇业手续简便,产权转让灵活。2) 业主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决策快、指挥灵、企业对市场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3) 产权关系简单清楚,无限责任对企业形成极大的压力,促使业主普遍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4) 这种企业难以从事投资规模较大的工商业活动,规模一般很小,承受市场冲击能力弱。

5) 企业的生命不易持久。

19.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负无限责任,即企业倒闭、资不抵债时,每个合伙人均要以自己的全部家庭财产负责清偿债务;负连带责任,即每一个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都负有全部清偿责任。)优点:1)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个人业主制企业生产规模小的局限性,

能够从事规模较大的生产经营活动。2) 合伙人权责明确、厉害相关,都有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3) 企业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时债权人的权益有较可靠的保证,提高了企业信用度。缺点:1)企业的规模仍然有限。2)多个人合伙容易降低决策效率、贻误时机。3.公司制企业,是由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纳税组建,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是联合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特点:1) 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享有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2) 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则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20. 公司制企业:出现于18世纪,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 具有规模较大的筹集资金的能力,能迅速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增强企业实力。2) 有限责任制减轻了股东们的投资风险,有利于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有利于资本集中,实现规模经营。3) 公司资产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得公司在市场活动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

4) 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5) 适合大中型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型企业采用的组织形式。

21.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特点:(1)股东出资额不要求等额,可有多有少,协商确定。(2)股东人数既有上限又有下限,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在2个以上、50个以下。(3)不发行股票,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不能上市交易,只能按公司章程规定在内部转让。(4)注册资金数量比股份有限公司少。(5)公司经营状况只接受股东的监督,无须向社会公开帐目。

22.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为等额股份构成,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有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特点:(1)发起人应该有5人以上,他们负责公司筹办事务,并依法认购公司股份。(2)股东人数较多,法律规定只有下限而无上限。(3)股份采取股票形式,通过认购股票筹集资本,股票向全社会公开发行,可以自由转让。(4)注册资本数量要求较高,最低限额在1000万元,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5)经营状况透明度高。

23.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考虑的问题:1)如何促使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充分利用海外的发展机会2)如何协调全国业务方面将产品知识与地理地区知识最有效的结合起来3)如何协调好血多国家内的附属机构的业务活动,同时允许这些附属机构保持相对独立性

24. 出口部结构:随着企业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量不断增长,企业将建立一个出口部,由一个中级管理人员出任出口精力,若企业产品线较窄,出口精力往往隶属于营销经理和营销副总裁,若企业产品线较宽,则出口精力课直接向总裁汇报。在出口量大的时候,企业可在国外建立销售,服务和仓储设施,但总的来说公司的基本结构在这一阶段往往没有大的变化

25. 国外子公司结构:国外子公司的管理往往是分权式的,每一个子公司都直接向母公司的最高主管汇报业务而不需要通过任何管理上的中坚环节,这样可以使高层经理更了解企业在国外经营的情况,从而使决策更有利于国外的业务活动,这样给予了子公司更多的自由可以非常迅速的调整经营策略以满足东道国家的需求及东道国政府的要求。这个结构的主要缺点是,1)总部很难综合的,全面的考虑子公司诸方面的问题,公司总部对国际业务所负的责任过于分散2)各子公司在决策时往往只着眼于本单位的利益,缺乏全局观念。

26. 国际部结构:在国际部结构下,国际企业的一切国际事务统属一个国际部策划与协调,该部通常由一个副总裁指挥,并由他想总裁汇报工作

27. 国际部结构的适用范围:1)处于国际化第二和第三阶段的企业2)产品种类较少的企业3)国外子公司的销售额在整个企业销售额中所占比重较少的企业4)国外子公司地区分布不广的企业5)具有国际经营经验的经理人员较少的企业。

28. 国际部结构的优缺点:最大优越性在于它能制定全球性产品策略,为此企业的资源可以集中在最有发展希望,最能获利潜能的产品和专有技术上,此外,国际部还是培养国际管理人员的最佳场所。其明显不足之处为,最主要的是国际部门往往依赖国内的生产部门,还有国际部在协调国外子公司开展业务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国际部门能找到解决结构性矛盾的方法,国际部结构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组织形式。

29. 全球性结构:一般有四种,即全球性产品部结构,全球性地区部结构,全球性职能部结构和全球性混合结构。

30. 全球性产品部结构:当国际部结构由全球性产品部结构取而代之后,原来国内的各产品部都被赋予了全球经营的责任,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由总部制定,各产品部制定的经营计划必须呈报总部审批,每一个产品都会在以全

球为目标市场的基础上,负责计划和控制各自产品的经营活动。

31. 全球性产品部结构的优缺点:优点1)强调产品和技术,有利于全球规划,同时,产品和技术知识能在产品部层次与子公司之间直接和自由的流动2)该结构使生产部门与用户或顾客之间能直接交流,从而有利于全球性产品研究与开发,能对市场变化迅速反应3)该结构最大限度的缩小了国内与国外业务的区别。缺点1)各个产品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2)虽然产品部的经理们肩负着国际市场的经营责任,但他们通常只具有大量国内生产的专门知识,因此他们往往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经营的特殊要求3)造成了不同产品部之间的人员配置重叠。

32. 全球性地区部结构:它是以地区为中心的,地区的划分因企业经营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有点是按公司的生产机构所在地划分有的是以顾客的地理分布来划分,地区部经理负责企业在世界某一特定地区的经营活动,总部负责全球经营的计划于控制。全球性地区部结构适合于产品种类较少,国际业务分布较广的公司,在这种结构下,原来的国内市场也属于某一地区。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地位一样。

33. 全球性地区部结构的优缺点:优点1)该结构大大简化了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全球业务的处理2)该结构有利于寻找解决地区性经营问题的方法。缺点1)总部对各地区的控制问题2)人员配置重叠的问题。

34. 全球性职能部结构:国际企业很少采取这种结构,该结构适用于产品线窄,产品标准化的企业,在这种结构中,企业经营和管理国际业务的部门主要是按管理职能划分的。

35. 全球性职能部结构的优缺点:有点主要有1)企业把管理的侧重点放在企业内部职能上,使各类人员高度专业化,从而增强了企业竞争力,2)使得机构和人员重叠的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3)强调集中控制,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主要集中在公司最高层,各职能部门和子公司没有利润核算冲突,从而减少了部门之间的冲突。缺点主要有1)不利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与经营2)企业的生产销售可能会相互脱节,企业高层领导必须经常解决设在不同地区或国家的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的纠纷3)只有企业最高层对利润负责,这不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36. 全球性混合结构:由于上述结构都有优缺点,人们把多种结构结合在一起,接种各种结构的优点,克服缺点,创造出一种更为复杂的组织形式。这就是混合结构。优点:增强了企业结构的灵活性和企业的应变能力,它能使企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产品、地区、国家等几个方面做出迅速反应。缺点,本身结构的复杂,处理不好可能造成混乱和不团结,也会让员工难以适应,影响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37. 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1)企业战略2)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3)企业经营思想4)国际经营管理人才5)企业改变组织结构代理商能力

38. 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1)来自法律和政府部门的影响2)竞争性质

第7章

1. 国际营销调研

2. 调研资料的类型和来源

3. 第一手资料

4. 资料的来源

5. 调研方法

6. 抽样调查

7.

市场细分的概念8. 目标市场营销9. 市场细分的步骤10. 消费品市场的细分11. 影响消费品市场需求差异性的因素12. 目标市场的选择13. 无差异性市场策略14. 差异化市场策略15. 密集性市场策略16. 影

响目标市场选择的因素17. 整体产品的概念18. 核心产品19. 形式产品20. 附加产品21. 产品标准化策略22.

企业采取产品标准化策略的原因23. 产品差异化策略24. 企业采取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原因25. 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26. 引入期应采取的策略27. 成长期应采取的策略28. 成熟期应采取的经营策略29.

衰退期应采取的经营策略30. 新产品的概念31. 新产品的类型32. 开发新产品的程序33. 新产品定位34.

新产品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35. 品牌的重要意思36. 品牌命名的技巧37. 包装的分类38. 包装决策39.

影响国际定价的主要因素40. 国际企业定价的基本方法41. 成本加定价法42. 边际成本定价法43. 盈

亏平衡点定价法44. 市场导向定价法45. 随行就市定价法46. 投标定价法47. 统一价格和差别价格48.

国际分销渠道49.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50. 国际分销渠道的基本结构51. 国外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52. 分销渠道的长度决策53. 分销渠道的宽度决策54. 中间商的选择55. 中间商的激烈56. 对分销渠道的控制57. 促销58. 广告59. 广告决策时考虑的因60. 人员促销61. 对推销人员的管理62. 营业推广63. 公共关系

1. 国际营销调研,就是研究国际市场上顾客的情况,以及收集一切与营销决策有关的数据材料,并将所得的情况和材料加以胖段和分析的活动,它包括收集,管理,分析这些有关的信息与情报,供决策者使用。

2. 调研资料的类型和来源:国际营销调研方法分案头调研与实地调研两种类型,即二手资料与一手资料的收集。

3. 第一手资料:是指调研人员通过实地调查直接收集到的资料,一手资料的收集同样会遇到各种问题1)语言问

题2)合作性问题3)基础性设施的限制问题4)调研成本问题。

4. 资料的来源:1)政府机构,包括本国政府和他国政府机构2)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3)金融和商业机构,4)市场调研,咨询及研究机构

5. 调研方法:1)抽样调查2)问卷调查3)电话调查4)个人走访和面谈

6.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需要决策的问题包括1)抽样范围,即调查哪些人,2)样本大小,即调查多少人3)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7. 市场细分的概念:市场细分就是企业根据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部分的活动过程,市场的每一个细分部分,称为一个细分市场

8. 目标市场营销:企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市场细分后,接下来就是评估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吸引力的细分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这叫做市场目标化或目标市场营销

9. 市场细分的步骤:1)确定需要细分的市场范围2)确定市场细分的标准和便利3)初步细分市场4)评价初步细分结果5)估计各项细分市场的规模和性质。

10. 消费品市场的细分:企业面对的消费者有两种,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因此是唱戏分又分为消费品市场细分和工业品市场细分。

11. 影响消费品市场需求差异性的因素:1)地理细分2)人口细分3)心理细分4)行为细分(购买动机,寻求利益,使用状况、频率,忠诚程度,待购阶段)

12. 目标市场的选择: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差异性市场策略,密集性市场策略

13. 无差异性市场策略:指企业把整体市场看做一个大的目标市场,不考虑细分市场的差异推出一种产品,用一种市场营销组合,以求满足整个市场的共同性需要。其优点1)由于大规模生产,品种少批量大,课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2)通过无差异的广告宣传,节约营销费用,提高利润率。其缺点,如果很多家企业在一个市场上实行无差异化市场营销,竞争必然日趋激烈,获利会减少;同时忽略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往往使消费的一些个别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果企业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推出更能满足消费者个别需求的产品,会大大冲击无差异市场企业的成本优势。

14. 差异化市场策略:指企业在整体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多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针对每个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设计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用差异性的产品满足差异性的市场需求。其优点:1)企业的差异性产品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了销售机会,提高了市场占有率2)可以使企业在几个细分市场同时占据优势,有利于企业提高营销活动的效果,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其缺点:差异性策略不是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可以采用的,企业由于同时经营几个细分市场,会使企业的资金过于分散,从而可能失去竞争优势,同时也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

15. 密集性市场策略:指企业选择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制定一套营销方案,集中力量争取这些市场上占有大量份额,而不是在整个市场上占有少量份额。其优点,企业可以了解特定的细分市场需求,实行专业化经营,从而节约费用,增加盈利,并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声誉,特别适合资源有限,实力不强的小企业。其缺点,由于企业目标过于集中,一旦市场出现突然变化,企业会陷入困境

16. 影响目标市场选择的因素:1)企业的资源和实力2)产品的特点3)市场的同质性4)竞争者的策略。

17. 整体产品的概念:产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

18. 核心产品:指产品提供给顾客的基本效用或利益,是满足顾客需要的核心内容,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并不是为了获得产品实体本身,而是为了取得实际利益和满足需求

19. 形式产品,指产品的外观和状态,包括产品的质量,品牌名称,包装,款式及功能等内容,它是产品核心借以实现的形式,是产品整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形式产品的差异给消费者提供了选择不同产品的一句

20. 附加产品,指顾客在购买产品是所得到的附加服务和利益,如提供信贷,免费送货。

21. 产品标准化策略:国际产品的标准化是指在全世界范围的所有市场上,都提供相同的产品

22. 企业采取产品标准化策略的原因1)企业声场的规模经济2)节省研究与开发费用4)保持产品形象5)顾客的流动性6)产品的技术导向

23. 产品差异化策略:指的是向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市场的特殊需求

24. 企业采取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原因:1)产品是使用的条件不同2)市场状况的不同3)政策和法律的要求。

25. 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1)引入期,引入期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初阶段,其主要特征是消费者对产品不了解,销售量低,生产成本高,促销费用大,利润很少,甚至亏损。2)成长期,使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打开销路,销售量稳定增长的阶段,主要特征是消费者对产品比较熟悉,销售量增加,生产成本与营销费用下降,利润不断提高,信贷竞争者进入市场,竞争趋向激烈3)成熟期,是茶品在市场上销售量达到高峰时的饱和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相当普及,销售量趋于稳定,利润开始下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销售费用提高。4)衰退期,是产品销售量大量减少,即将推出市场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新产品大量进入市场,逐渐替代老产品,销售量和利润煤矿愈下,生产力过剩。

26. 引入期应采取的策略:1)灵活的选择分销渠道,大力促销,广泛开展广告宣传,吸引潜在顾客的注意和试用,提高知名度2)完善生产技术,稳定质量,改进茶品,以适应市场需求或降低空间3)选择适当的价格与促销组合策略,如高价促销,高低价促销,低价促销等

27. 成长期应采取的策略:1)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包装等,创建产品的品牌优势2)改变促销重点,从提高知名度转变为说服人们购买产品3)广开销售渠道,完善销售体系4)适当时应降低价格,以扩大销售,抑制竞争

28. 成熟期应采取的经营策略:1)改进产品,开发新用途,创造新特色2)改变销售方式,扩大销售对象或开拓新的市场,以扩大市场份额3)改进营销组合策略,如降价,提高服务质量。

29. 衰退期应采取的经营策略:1)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进行有效的生产2)转移市场,把产品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市场区3)大幅度降价,特种促销等方法,把果实产品销售出去

30. 新产品的概念:不单纯指发明创造的全新产品,还指整体产品中任何一部分改进变革的产品,以及企业过去未生产过的产品。

31. 新产品的类型:1)创新产品2)替代产品3)改进产品4)仿制产品。

32. 开发新产品的程序:1)构思收集阶段2)构思帅选阶段3)新产品概念形成和测试阶段4)营销策略的制定阶段5)商业分析阶段6)研究试制阶段7)试销阶段8)正式上市阶段。

33. 新产品定位:国际新产品定位是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细分之后,利用各种营销手段使新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理想形象。其策略主要有1)按产品特色定位2)按产品能带给顾客的利益定位3)按使用者定位4)按竞争者定位

34. 新产品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1)企业要认真的进行详细的市场营销调研和预测工作,使新产品开发从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出发2)新产品开发要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3)企业要有足够的开发能力,包括技术和资金4)企业最高管理必须重视,并加强管理5)新产品本身要具有一定的特性(相对优势、适应性、简易性)

35. 品牌的重要意思:1)便于国际企业进行经营管理2)可受到法律保护,防止他人假冒3)可以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吸引对品牌忠诚的消费者,使企业的销售额保持稳定4)有利于市场的细分和定位,企业可以按不同细分市场的要求,建立不同的品牌5)有助于强化企业形象,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使企业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保持价格的优势

36. 品牌命名的技巧:1)讲究语感和新颖别致2)隐含商品用途或性能3)具有纪念意义4)以公司创始人名字命名5)采用缩写6)考虑商品寿命。

37. 包装的分类:1)内包装,指产品的直接容器2)中包装,其作用是美化产品和促进消费3)储运包装,也称为外包装,作用是保护产品,便于储存运输

38. 包装决策:包装策略有以下几点1)统一包装,2)配套包装3)分档包装4)再使用包装5)附赠包装

39. 影响国际定价的主要因素:1)需求因素2)成本因素3)竞争因素4)产品特性因素5)分销渠道因素6)消费者心理因素7)通货膨胀因素8)政府干预与国际协定因素

40. 国际企业定价的基本方法:一、成本导向定价法,1成本加定价法2边际成本定价法3盈亏平衡点定价法。二、市场导向定价法三、竞争导向定价法1、随行就市定价法2)投标定价法

41. 成本加定价法,即党委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来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其中单位成本等于单位固定成本加上单位变动成本。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忽略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因素,没有考虑价格对销量的影响,缺乏灵活性,适合

于那些对国际市场的需求,竞争状况不了解的企业使用

42. 边际成本定价法:即以变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而不考虑固定成本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公式:单位价格=单位变动成本*(1+加成率)出口产品存在价格升级的问题,即在国内价格基础上,加上出口时的运输费,保险费,和关税,一层层加上去,使得出口价格逐步上升,而使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力下降。采用边际成本加成法可以使产品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可以减轻价格升级对最终价格的影响,有利于开拓外国市场。

43. 盈亏平衡点定价法:即按照生产产品的总成本与销售收入维持平衡的原则来指定产品的保本价格。其公式为单位产品保本价格=固定成本/总产量+单位变动成本。可以做到不赔不赚,持续的生存下去。

44. 市场导向定价法:是以市场需求情况为依据提供确定价格的方法,市场导向定价法中预测的国外市场价格,是消费者在观念上所认同的产品价值,即感受价值,而不是产品的实际价值,并不是由产品成本决定的。企业可以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在国外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信息,提升产品的感受价值,然后到算出出厂价值

45. 随行就市定价法:即企业按照本行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行市场价格水平来定价,这种方法通常适合用于市场竞争激烈而且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情况,产品定价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行业先行价格来定价。46. 投标定价法:即参与投标的企业对买主的公开招标,进行竞争和投标,密封报价,买主按照物美价廉的原则择优录取,通常用于建筑项目和政府采购。

47. 统一价格和差别价格:采取统一价格有利于企业和产品形象的一致,也有利于制定统一的市场定位策略,便于企业总部对全球营销活动的控制,但是实际情况中有时行不通,采取差别价格是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价格。如何选择取决于如下因素1)竞争情况2)产品性质,3产品生命周期4分销渠道状况5各国法律法规48. 国际分销渠道:是指在国际分销中把企业的产品由生产者转移到最终用户手中所经过的中间环节和采用的方式,包括1.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即国家渠道2.各国内部的分销渠道,即国家内的渠道,企业进行国际营销,必须研究这两种渠道,找出产品到达用户的最佳渠道

49.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1)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有直接和间接出口2)在国外生产

50. 国际分销渠道的基本结构1)直接渠道2)间接渠道3)国外批发商4)国外零售商

51. 国外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1)零售规模的扩大2)零售业的国际化3)直接营销4)网络营销

52. 分销渠道的长度决策:产品由生产企业到达最终用户所经过的中间商数目叫做分销渠道的长度,中间商越多,分销渠道就越大,数目越少,渠道就越短,i企业进行分销渠道长度决策必须考虑到以下方面的因素1)产品特点2)市场状况3)企业的自身条件4)环境因素。

53. 分销渠道的宽度决策:指分销渠道各个环节使用的中间商数目,数目多为宽渠道,反之则为窄渠道,有三种策略1)广泛分销2)独家分销3)选择性分销。

54. 中间商的选择:企业选择中间商的标准和条件有,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经营作风,可以提供较强的售前售后服务,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较强的财务实力,具有较健全的销售网点和机构,设施与功能比较齐全,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等。

55. 中间商的激烈:1)物质激烈2)精神激烈3)建立密切的联系4)企业支持

56. 对分销渠道的控制:1)对渠道系统的控制2)对单个中间商的控制。

57. 促销:是指企业将有关企业和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顾客,从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行为,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58. 广告:是由广告人支付一定的费用,通过大众媒介向顾客传递上表或服务信息的一种非人员促销手段

59. 广告决策时考虑的因素1)国际环境因素对广告的因素2)广告决策,包括广告主题的选择,广告媒介的选择,广告预算的制定以及广告代理商的选择。

60. 人员促销:是指企业派出自己的推销人员,或者委托外国推销员直接向目标顾客宣传和介绍自己企业的产品,达到促销的目的。

61. 对推销人员的管理:1)推销人员的招聘与选拔2)推销人员的培训3)推销人员的激励与报酬4)推销人员的监督与评价

62. 营业推广:指出广告,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外,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增进中间商的合作并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切促销活动。营业推广按照促销对象的不同分三类1)针对消费者的营业推广,2)针对中间商的营业推广3)针对推销人员的营业推广。

63. 公共关系:指企业与其发生联系并受影响的集体或个人之间的关系。1)国际企业面对的公众,具体来说有几类:顾客,供应商,企业内部的雇员和股东,政府部门,当地工作,商业金融机构,媒体组织2)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第9章

1. 生产过程

2. 生产过程的指导思想

3. 标准化的优越性

4. 实施标准化的障碍

5. 厂址选择

6. 可能导致现有厂区变更的原因

7. 厂址选择的决策

8. 单一工厂决策

9. 单一工厂决策的局限性10. 影响工厂地点选择的因素11. 工厂设计12. 国际研究与开发13. 集中式研究与开发的优点与不足14. 分散式研究与开发的优点和不足15. 海外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类型16. 在海外建立本土技术单位的原因17. 建立全球技术单位的必备条件18. 建立公司技术单位的必备条件19. 准时生产制20. 实行准时生产制度的关键要素21. 适时适量生产22.

看板的机能23. 质量24. 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25. 质量成本26. 质量达标成本27. 劣质成本28. 质

量管理的发展过程29. 全面质量管理30.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31.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32. 生产整合(一体化)程度33. 影响采购与自制决策的因34. 采购的方式35. 集中、自主采购的优缺点36. 进口与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37. 国际采购存在的问题38. 国际采购的技巧39. 国际分包40. 国际分包的优势及决策

1. 生产过程是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转化过程,且收内部和外部的反馈影响,它是企业生产说动的最基本的过程

2. 生产过程的指导思想:1)国际生产系统的标准化2)国际生产系统的差异化3)标准化的优越性及实施标准化的障碍。

3. 标准化的优越性:1)精简设计与计划工作2)简化生产组织与人员3)便利后勤反应4)有利于控制

4. 实施标准化的障碍:1)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容量和生产成本2)政治因素,比如东道国要求采用现代化设备,禁止过时的机器。3)文化教育因素

5. 厂址选择:是公司产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到运营成本。

6. 可能导致现有厂区变更的原因:1)某地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需求发生变化,使市场结构改变2)生产资源发生了变化3)新产品的投产,使得有必要建立新厂,以保证新的生产资源和产品市场能去的更好的经济效益4)几个公司的合并会导致工厂设施过多,有些必须关闭或淘汰5 国家有关法规的改变

7. 厂址选择的决策:主要有单一工厂决策:

8. 单一工厂决策:企业在某国家或某地区设立一个工厂以供应产品的生产决策被称为单一工厂决策,其适应以下情况1)各国或各地区经济环境一直2)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趋向标准化3)生产技术要求大规模产出,单个工厂会使单位成本大大降低4)考虑到其他因素,如政治,法律,供应商,劳工要求等。

9. 单一工厂决策的局限性1)贸易及共同市场最终可能瓦解2)生产技术的变革及市场需求趋向多样化3)当地政治环境恶化3)该工厂供应其他国家市场时,运输成本和关税会降低其可能性4)该工厂规模可能过大,使其边际生产成本高于达到经济规模的较小工厂的边际成本。

10. 影响工厂地点选择的因素:1)与市场有关的因素,如需求特征与竞争环境2)有形的成本因素,如运输和公共事业设备等3)无形的因素,如当地民众对工厂的态度,城市规划和法律法规,文化风俗,宗教等。

11. 工厂设计:包含两个方面,一、技术选择,1)企业对国际生产标准化的要求2)产品种类3)劳动力合资本的相对成本4)生产规模;二、工厂规模,影响工厂规模的决定因素有1)市场需求2)工厂生产的整合程度3)经济规模4)企业投资融资能力5)政府因素

12. 国际研究与开发:是指国际企业对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13. 集中式研究与开发的优点与不足:优点1)便于母公司对研究与开发预算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2)可利用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因分散而引起的各种成本3)可防止情报信息想玩泄露,有利于垄断技术,从而从开发投资中回收更多利润4)可以避免各国文化差异在研究与开发工作协调上的种种困难。缺点:1)开发出的产品可能与某些地区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2)有可能因不了解竞争对手在地方市场上技术开发动向而在当地市场失利。

14. 分散式研究与开发的优点和不足:优点,1)有利于母公司在产品开发后于当地市场保持密切关系2)有利于了解国外的具体环境,研制出适合当地环境的各类产品3)许多国家的科技人员工资相对低廉,技术也不错,都较容易取得4)更易观察丹迪市场竞争对手在技术开发和经营活动的各种动向。缺点1)会引起某些附加成本,如通讯,管理费用,可能会对某些技术重复投资,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2)可能会由于过于分散而使技术泄密。

江苏省自考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考06092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一、单选1*20=20 1. 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p2 2. 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 3.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p2 4. 系统的工作分析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2 5. 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p4 6. 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p8 7.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p1 9 8. 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p19 9. 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19 10. 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p19 11. 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p 20 12. 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20 13.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主体p21 14.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p21 15.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p26

16.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p30 17. 动态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p3 0 18. 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p30 19. 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P31 20. 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结果的问题p31 21. 访谈法即适用于短时间可以把握的生理特征的分析,又适用于长时间能把握的心理特征的分析p40 22. 除访谈法外,问卷法也是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p 48 23. 一般来说,观察法适用于短时间的外显行为特征的分析,适用于比较简单、不断重复,又容易观察的工作分析 24. 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对价值的纬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对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p88 25. 职能工作分析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位分类系统p90 26. 通用技能就是指是人能够将事、人和信息(数据)有机联系在一起,虽然受个人偏好和个人能力的影响,联系的程度存在差异p91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国际企业:从事国际商务经营活动的企业 二、跨国公司:其拥有或控制以境外为基地的生产或服务机构。这种企业并不总是股份公司或私人公司,它们也可以是合作社或国家所有的实体。 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个或更多国际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种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确定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实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三、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其一,保护自己,免受国内商业周期风险和不确定性之累。 其二,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叩开正在成长的世界市场大门。其三,对日趋激烈的国外竞争做出反应。 其四,降低成本。 其五,通过到国外市场的内部去生产,跨国企业可绕过关税壁垒。 其六,跨国企业希望利用技术专长自己直接制造产品,而不是允许别人使用这种技术去生产产品。 四、国际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间接或被动的进出口阶段 (二)直接或主动地进出口阶段 (三)设立海外代理机构阶段 (四)成熟的多国导向型阶段 第二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理论、邓宁的折中理论及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运用。 1、垄断优势论:1、产品市场垄断优势; 2、生产要素垄断优势; 3、规模经济优势; 4、政府政策带来的优势 2、所有权优势:(1)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2)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3、区位优势:集群与国际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联系 4、影响区位优势的因素:1、生产要素;2、市场定位;3、贸易壁垒;4、经营环境 5、内部化优势理论:厂商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而引起的不利因素如交易成本过高等,往往独占新技术、管理技能、信息、商标等无形资产,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下,将这些资产经由内部通道,而不是在外部市场进行知识转让,最后将产品或服务再行销售。 6、邓宁的折中理论:企业成功的直接投资取决于三个条件(1)具有所有权优势(2)具有区位优势(3)具有内部化优势,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或两个条件,企业就不应选择对外直接

自考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2.企业战略管理:是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一门 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科学。(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的要点有三个:(1)有明确的目的性,(2)企业战略管理 是一个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关心的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3)强调 将直觉与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决策。(多选或简答) 3. 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1)加深对经营环境的研究。(2)强化战略的 实施(3)将日常经营与计划控制、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4)重 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简单或论述) 4. 简述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有哪些作用?(P13-P14) 答:必要性:(1)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生存的需要;(2)开展战略 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3)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 力的要求。 作用:(1)企业战略为企业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有利于企业长 期稳定发展。(2)企业经营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使企业处 于主动和优势地位。(3)企业经营战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开 拓国际和国内市场。(4)企业经营战略能够使企业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 变化。(简答或论述) 5.简述中小企业战略措施(p16):是为实现战略方针、目标而采取的长期 性经营政策和策略。一般分为(1)公司治理战略、(2)行业选择战略、(3)业务发展战略、(4)产品开发战略、(5)资产经营战略。(多选时 全选) 6.论述中小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生命周期的发展战略。(P20-P21)

答:(1)成熟期一般采用的发展战略是:名牌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 A: 一体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生产经营两种以上用途基本不同的产品的战略。 B: 名牌战略是企业为了使其品牌具有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和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总体规划。 C: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突破国家界限,向国外发展业务,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实现产品国际化的一种战略。 (2)衰退期发展战略选择主要有三种方向:若要发展壮大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具体可选择一体化战略、联合战略及国际化战略;还可选择稳定性战略和紧缩性战略。 A:稳定型战略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尽量不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条件下,通过挖潜,保持现有的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巩固现有市场竞争地位的战略。 B:紧缩型战略是指在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衰退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已经出现并得到确认的情况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局部或整体做出必要调整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案例分析) 第二章中小企业创业战略 1. 创业者的类型(p28)(多选): 答:(1)生存型创业者(2)变现型创业者(3)主动型创业者 3.经营方式选择(P37)(多选): 答:(1)自产自销(2)代购代销(3)“三来”加工(4)批发(5)零售(6)连锁加盟

自考00509机关管理重点复习资料

《机关管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机关功能:一是发动功能;二是控制功能(管理功能);三是代表功能;2、 机关构成要素:一、必须以不可或缺的社会管理功能为组构依据;二、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组织原则构建;三、机关的构建必须取得合法的地位;四、必须由领导人或领导集团与若干相对稳定和精干的机构及工作人员组成。机关就是指国家、政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实体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的具有发动、控制、代表功能,按照法定的程序和组织法则构建的具有法定权威和独立活动能力的固定机构。 3、 机关分类:1、根据职权和管理范围分: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政府);2、依其工作性质和作用类分:行政中枢机关(首脑机关)、行政职能机关和行政辅助机关;3、按实施任务时间的长短类分:永久性、临时性、常规性和特殊性之分;4、按组织形式类分:独任制、合议制和混合制三种。 4、 机关活动基本原则:目标重合原则(层次原则、权限原则、协调原则和精简原则)、逐级控制原则;信息畅达原则;效率卓著原则。 5、

机关管理特性:综合性和整体性;事务性和程序性;时效性和服务性;技术性和操作性。 6、 机关管理原则性:系统和整体的原则;忠诚和服务的原则;质量和时效的原则;集中统与分工协作的原则;简化与规范的原则;成本控制与追求效益的原则。 7、 机关管理职能:一是决策与计划;二是组织与用人;三是指挥与控制;四是协调与教育。 8、 机关管理的基本任务和作用:就是通过对机关事务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流通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的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为机关职能活动的高效展开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提供保障。1、为事务活动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资源保证;2、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3、为**提供基本的财力保证;4、为**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时间资源;为**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作用:就在于使机关内部事务及事务活动的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和发挥,并使这些事务的构成要素及流动过程达到最佳状态。 9、 机关管理理论与管理学的关系:管理学处理整个管理学科的基础地位,发现人类一切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提出一些基本原理,为各种具体的专门的管理学科提供基本理论。机关管理是以机关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机关管理理论是以研究机关管理活动规律抽象概括出来的理论,自然应最属

2021年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资料自考重点归纳

《国际公司管理》重点复习资料 第1章 1. 国际公司 2. 国际公司类型 3. 国际公司产生 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公司发展 5. 二战后国际公司发展6. 国际公司发展四个阶段7. 公司对国际化态度8. 全球中心管理观念9. 西方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10. 调节对外投资战略11. 国际战略联盟12. 国际战略联盟兴起因素13. 并购风盛行14. 无国界化重要经营特点15. 公司走向无国界化因素16.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17. 商品出口18. 间接出口19. 间接出口三种方式20. 贸易公司21. 出口管理公司22. 合伙出口23. 直接出口24. 直接出口渠道25. 国外经销商26. 国外代理商27. 专卖代理商28. 非专卖代理商29. 对销贸易30. 对销贸易形式31. 补偿贸易32. 补偿贸易方式33. 转手贸易34. 契约方式进入35. 契约方式36. 允许证贸易37. 什么状况下优先考虑允许证贸易38. 允许经营39. 交钥匙工程40. 管理合同41. 国际BOT方式42. 对外直接投资43. 独资经营44. 独资经营优缺陷45. 建立独资经营公司方式46. 合资经营47. 合资经营特性48. 合资经营好处49. 公司走向国际化内外因素(全球区位理论)50. 垄断优势理论51. 跨国公司拥有垄断优势52. 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53.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经营方式和特点54. 内部化理论观点55. 内部化理论基本因素57.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57.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58. 所有权特定优势59. 区位特定优势60. 内部化特定优势61. 投资-发展周期模式62. 国内公司国际化经营动因63. 如何促使国内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1. 国际公司:凡是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有生产经营活动公司都可以称为国际公司;内向型公司,出口型公司,国际公司统称为国际公司。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称为国际公司重要形式和最后阶段。 2. 国际公司类型:西方学者依照公司管理构造演变及其在国外销售额增长状况,将处在不同发展决断公司分为五种类型:内向型公司,出口型公司、国际公司、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 3. 国际公司产生:1)17和18世纪——国际经济活动是以商品贸易为重要内容,基本不涉及跨国生产制造和资本流动。2)19世纪——国际经济活动中生产性经营明显增多,其重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的国际化 A、借贷资本 B、生产资本 C、股票投资 D、债券投资 2、()又称成文法 A、英美法系 B、判例法 C、习惯法 D、大陆法系 3、下面行业中易被没收、征用和国有化的行业是() A、石油开采 B、餐饮业 C、金融业 D、建筑业 4、实施()战略的投资规模小,近年来成为生物技术、半导体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弥补研发费用的有效途径 A、产品出口 B、特许经营 C、许可证贸易 D、并购 5、通用动力公司为了向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销售F—16战斗机,曾达成协议,规定在这4个国家制造及装配零件是属于() A、分包 B、许可证贸易 C、制造生产战略联盟 D、合资企业 6、在同一产品线内加深产品档次,这是() A、差异型 B、特殊型 C、扩张型 D、加深型

7、对国际经营人员考评的中心内容为() A、态度考评 B、业绩考评 C、能力考评 D、知识考评 8、()比较适合于从事多国性生产不久、产品标准化、技术稳定、地区分布不广的中小型国际企业 A、主子公司结构 B、国际事业部结构 C、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 D、全球性网络结构 9、国际企业文化的首要特征是() A、传统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渗透性 10、()最适合于母企业规模不大,海外子公司数目较少且分布在邻近国家的情形 A、有出口分部的组织结构 B、母女结构 C、国际事业部组织结构 D、全球性组织结构 11、生产经营空洞化是实施()战略所必须应对的严峻问题 A、许可证贸易 B、特许经营 C、分包 D、战略联盟 12、“胞波”一词强调的是()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 A、自然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13、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 A、制造业 B、金融业 C、电信业 E、服务业

自考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重点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一. 中小企业:是指所处行业的发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经济规模都比较小的 经济单位。 二. 中小企业界定特点:1.从业人数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选用的标准 . 2. 很多 国家在界定中小企业时,又对中小企业进一步的规模细分 . 3. 各国中 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并非固定不变 . 三. 日本对中小企 业的定义事实上是采用职工人数和资本金双重标准来界定的 ,是典型量 的界定模式,而美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是质与量的结合 ,量的界定标准上,美国较细致. 四. 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标准特点 :1.行业范围幅度缩小2.界定 标准大量简化 3. 认定标准的主体角色转变,行政色彩削减. 五. 企业战略管理:是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 ,是一门跨功能决策的艺 术与科学。 六.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1.整体性2.长期性3.权威性4.环境适应性 七. 企业战略的过程:1.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的地位 2. 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 3.战略实施:采取措 施发挥战略作用 4. 战略评价和调整:检验战略有效性 八. 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 1. 企业战略为企业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2. 企业经营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3.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4. 能够使企业不断创新 九. 中小企业 阶段发展战略 1. 创业期 2. 成长 期:A.成长型战 略B.竞争型战略 4.衰退期 十.常用的战略:1.专业一经营战略2.特色经营战略3.联合经营战略4.自主创新战略 ,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 展 ,使企业处于主动和优势地 位 ,有利于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 B.依附战略C.局部市场战略 3.成熟期:A.名牌战略B.—体化战略 A.资源战略

自考会计制度设计重点复习资料解析

会计制度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会计制度设计概述 一、名词解析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具体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08年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08年 预算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它包括:行政总预算(政府)会计制度、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09年 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各种规范。 会计分析制度:是指如何利息现有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考核,以比较不同实际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 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约。 二、简答题 1、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合规性、真实性、科学性、针对性、内部控制性、效益型、适应性。 2、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 实地调查法,包括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所要文档。 分析研究方法,包括文字说明法、表格法、流程图法。 3、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目标: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型、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 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4、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制度设计的哥哥环节都必须贯彻内部控制精神,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既是企业各种规章制度控制手段的总称,又是有限的执行会计制度的保护性措施。 内部控制范围极广,内容及其丰富,其中包括内部开机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包裹8个主要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这些方法与会计制度设计紧密相关,也是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必须把握的核心内容。09年 5、按会计制度本身内容:分综合性会计制度,业务性会计制度、会计人员方面的制度 按设计权限分:统一会计制度、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按工作内容分: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分析制度、会计监督制度 按适用部门分:企业会计制度、预算会计制度 第二章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 一、名词解释 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具体分为全面设计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以下不是推动企业结构变革的基本经济要素是(D) A、规模经济 B、范围经济 C、生产资源的可得性与成本的国别差异 D、文化冲突 2. 传统上,高精技术产业属于哪类产业(D) A、全球产业 B、国际产业 C、多国产业 D、跨国产业 3. 传统上,许多日本公司倾向于采取的国际扩张战略是(B) A、多国战略 B、全球战略 C、国际战略 D、跨国战略 4. 以下对创新模式认识不正确的是(C) A、全球中心的创新模式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对市场不敏感 B、地区-地区创新模式会出现“重新掌舵现象”而遭受损失 C、地区杠杆式和全球纽带式取代了传统的全球中心式和地区-地区创新模式 D、全球纽带式创新的协调成本很高 5. 对跨国公司学习能力要求理解正确的是(D) A、仅仅利用企业研发开发新产品 B、不开发新技术,而是向其他企业学习新技术 C、企业自己研发,并进行技术合作 D、具有从诸多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并能将其成果进行扩散和传播 6. 根据国际组织结构的“阶段模型”,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在向国外扩张的早期,跨国公司一般通过全球矩阵结构来进行国际运作 B、扩大了国外销量但未显著增加国外产品多样性的公司采用全球产品部门结构 C、通过增加在国外销售的产品多样性进行扩张的公司趋向于采用地区结构 D、当国外销售量和国外销售产品多样性都很高时,公司采用全球矩阵结构 7. 下面对四种创新模式理解正确的是(A) A、全球中心创新模式是通过母国感知新机遇,将资源和能力集中起来以创造新产品或工艺,子公司将创 新引入当地市场 B、地区-地区的创新模式是将跨国公司内部不同单位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共同 开展和管理某一创新活动 C、地区杠杆式依赖子公司所具有的知识进行开发 D、全球纽带式是确保每个子公司的特定资源和能力,使其能被国内单位利用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单位 利用

国际企业管理考试题

简答题 1.国际企业宏观环境分析方法?G—PEST宏观分析方法(一)自然环境二)经济环境(三)政治环境(四)技术环境(五)社会文化环境 4.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动因?1、避免外部市场经营的不确定性2、降低交易费用3、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4、满足跨国公司生产体系中对中间产品、原材料的特定要求5、谋求转移价格的避税效应 5.国际市场营销类型? 被动的国际营销、偶然的国际营销、固定的国际营销、积极的国际营销 6国际企业文化整合策略?本土化策略、文化移植策略、文化相容策略、文化规避策略、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7.文化五维度模型?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长期与短期导向8.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有哪些?、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寡占反应理论、小岛理论,小岛模式或FDI的日本模式 9.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国际营销的产品策略、国际营销的分销策略、国际营销的定价策略、国际营销的促销策略 10.具备哪些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撇脂定价策略?从国际营销实践看,具备如下条件企业可以采取撇脂定价:(1)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即使把价格定得很高,市场需求也不会大量减少。(2)高价使需求减少,因而产品减少,单位成本增加,但不至于抵消高价所带来的利益。(3)在高价情况下,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仍能独家经营,无其他竞争者。有专利保护的产品尤其可以采用这样的定价策略。(4)把某种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还可以使人产生这种产品是高档产品的印象。 11.全球性组织结构分类?1.全球性职能型组织结构 2.全球性产品型组织结构 3.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 4.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 5.全球性矩阵型组织结构 1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伊莱·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提出的该理论通过引入生产要素禀赋和成本概念而有效地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个区域或国家应该利 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要 素从事产品的生产,这样会 处于有利地位,而利用它相 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事商 品生产,则处于比较不利的 地位。2国际分工——国际 贸易的结果会消除贸易国 间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 异,并且会使商品价格趋于 均等化。3商品贸易的结果 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在两国 间的间接移动,从而弥补生 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移动 的缺陷。 15.国际企业的分类? 1).从分工和组织结构 看,国际企业可分为以下类 型: 1)、水平型2)、垂直 型3)、混合型 2.)从经营内容看,国际 企业可分为以下类型 1)、资源型2)、制造型 3)、服务型 3).从经济的价值取向看, 国际企业可分为以下类型: 1)、母国取向型2)、东 道国取向型3)、世界取向 型 4).从企业积极参与国际 分工的地理导向看,国际企 业可分为以下类型: 1)、内向型2)、外向型 16.国际企业环境适应模式 的发展过程?以自然地理 为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以 政治经济为中心的环境适 应模式、以现代科学技术为 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以文 化信息为中心的环境适应 模式 17.合同生产进入海外市场 的优缺点?优点:相当于 租赁了当地企业的生产能 力,而又不必承担租赁所引 起的一系列工作,既节省了 资金又可迅速进入目标市 场特别是容量有限而发展 前途不大的市场。缺点:不 易物色到理想的合同制造 企业,同时还需要向对方提 供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方 面的服务;本企业只赚取销 售利润而不能赚到生产利 润。 名词解释 1.对外直接投资:指一国企 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 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 取利润为主要目的投资。 2.国际经济一体化:经济一 体化是指一定区域内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 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 经济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 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 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域内 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 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 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 机体。 3文化冲突:指不同形态的 文化或者其文化因素之间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 4.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 也叫“竞争优势”或“垄断优 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 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 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 技术创新能力、无形资产以 及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5.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特 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 优势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 方面的有利条件,包括优势 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 源、巨大的潜在市场、良好 的社会经济和投资环境以 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6.国际企业:国际企业是指 从事涉及国际范围内的产 品、技术、劳务、信息、资 金等经营活动的企业。 7.国际企业文化:国际企业 文化是指受民族文化、社区 文化等文化系统及政治、经 济、法律、教育、自然地理 等诸种因素影响,在国际企 业经营过程中呈现出的员 工群体的心理水平状态与 管理行为习惯的总和。 8.跨文化沟通:通常指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 沟通行为。 9.交钥匙工程:是企业为东 道国建设一个工厂体系或 工程体系,承担全部设计、 建造、安装、操作人员培训、 调试以及试生产等活动。 10.并购:所谓并购是企业 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 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 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 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 为。后者则指一家企业通过 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 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 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11.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 内部贸易所使用的价格,即 在一个国际企业运作系统 内,母公司与子公司间或各 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贸易 时所约定的帐面销售价格。 12.国际企业战略管理: ①国际企业战略管理是国 际企业面对错综复杂、竞争 激烈的国际经营环境,同时, 以企业自身经营条件为出 发点所制定的具有全局性、 长远性、导向性和灵活性的 关于生产、营销、采购、财 务及人才培训等活动的跨 越国界的总体性谋划,包括 跨国经营总体目标的制定 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 ②国际企业战略管 理就是在全球竞争分析(包 括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 析)的基础上,建立国际企 业的战略模式、战略目标与 经营方向,进行战略规划, 并组织实施与控制的全过 程。 13.国际企业营销管理?是 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 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 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 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 的活动。 14.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 通过跨国经营,以企业的内 部市场取代企业的外部市 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所 带来的高额交易成本,打破 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及东道 国政府的阻挠与干预,防止 技术泄密、保持技术垄断地 位,通过内部转移价格策略 灵活转移资金和利润以逃 避关税和所得税等,使所有 权优势在内部进行配置,从 内部化中获利。 内部化优势是开展对 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内 部化优势决定国际企业如 何选择对外投资的形式和 规模。内部化优势越大,企 业越容易开展对外直接投 资 15.内部贸易?是指在跨国 公司内部开展的国际贸易, 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分支 机构之间,以及同一体系子 公司之间产生的相互提供 商品与劳务的交易。 论述题

自考11745战略管理与伦理复习提纲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以及为实现企业愿景和使命,而采取的竞争行动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企业战略的特征:总体性、长远性、指导性、现实性、竞争性、风险性、创新性、稳定性 企业战略的要素 1) 产品与市场范围。企业需要明确提供的产品和进入的市场领域。 2) 增长向量。强调企业要明确发展方向。 3) 竞争优势。在特定的市场和领域,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特征和条件。 4) 协同效应。指若干因素的有效组合可以比单个因素产生更大的效果。以上四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企业竞争战略的内核。 企业战略管理的任务 1) 提出战略展望,指明发展方向与愿景。 2) 确定企业使命,明确业务范围。 3) 建立目标体系,将战略愿景转换为特定的业绩标准。 4) 制定为完成目标要采取的战略。 5) 有效实施和执行所选战略。 6) 对战略实施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 1) 高层次管理。必须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推动方能顺利进行。 2) 整体性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和所有相关因素的综合管理活动。 3) 动态性管理。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战略管理的演进阶段计划与控制阶段、长期计划阶段、战略计划阶段、战略管理阶段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伦理矛盾 1、自利与利他的矛盾。 1) 自利是每个企业的基本属性。人们从事的一切市场经济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2) 利他是企业的非理性选择。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对方的利益,那么自己的利益就无法实现,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 自利与利他的矛盾。要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自利必利他。 4) 解决自利与利他的矛盾。唯一的途径是构建一个制度完善的市场环境。 2、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矛盾。 1) 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指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使自身潜在素质得到充分开发。 2) 单纯的强调经济目标,肢解了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总目标。 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国际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企业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1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霍尔把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下列国家中属于高语境文化的是() A.美国B.德国 C.中国D.加拿大 2.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和有声语言的发展,手势语言作为人类的副语言,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功能和结构,其作用主要有() A.表示某种形象、某种意念和感情B.表示人的面部表情 C.表示人的内心世界D.表示人的沟通意愿 3.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 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 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 4.一般而言,工厂规模越大,单位生产成本相对() A.越稳定B.越波动 C.越小D.越大 5.企业存货通常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 A.废品B.研制品 C.制成品D.现金 6.通过拥有其他公司的股份而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公司是() A.控股公司B.子公司 C.分公司D.母公司 7.国际企业的一切国际业务活动统属一个国际部策划和协调,该部通常由一名副总裁主管,并由他向总裁汇报工作,这种国际企业组织管理形式属于() A.出口部结构B.国际部结构 C.全球性产品结构D.全球性职能结构 8.企业派出自己的推销人员或委托外国推销员直接向目标顾客宣传和介绍企业产品的促销方法是() 1

A.人员推销B.广告 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 9.为了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而采用的国际企业人事策略是() A.管理人员母国化B.管理人员当地化 C.管理人员国际化D.管理人员多样化 10.要求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按现行汇率进行换算,只有股东权益不按现行汇率进行换算的会计折算方法是()A.流动——非流动划分方法B.暂时法 C.现行汇率法D.货币——非货币划分法 11.在国际化经营的实践中,大多数国家限制外国企业资金转移的渠道和流量的措施有() A.外汇管制和税收制度B.原材料采购限制 C.资金输出限制D.会计制度 12.人力资源计划中,对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配置及相关投资进行总预算、总安排,这属于人力资源计划层次的() A.人力资源预算B.人力资源操作计划 C.人力资源需求计划D.人力资源战略计划 13.在国际企业战略中,有两种战略被看作是集中型经营战略的一种发展和补充,它们是() A.稳定战略和成长战略B.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 C.市场开发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D.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 14.在进行人员绩效考评时,将每一个被考评员工都与小组或团体中的其他员工进行比较的考评方法是()A.排队法B.成对比较法 C.强迫分配法D.图表评定法 15.国际企业的业务级战略,是把公司级战略具体化,以单一业务或产品系列的运作竞争状况为对象,在相关的产品和市场领域中确定() A.需求对象、企业的性质和使命等 B.需求对象、资源配置及营销安排等 C.资源配置、经营范围和协同效应等 D.经营范围、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资源配置等 16.企业为了缩短从新产品设计到正式投产的时间,抢先推出新产品和占领市场,往往采用() A.优势互补的合作研究与开发战略B.国内研发,国外生产战略 C.引进战略D.创新战略 l7.下列国家的法律制度采用“大陆法系”的是()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印度 2

国际企业管理(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大纲 期末考试模拟题 (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1234 5文化控制体系利用组织文化来控制和影响雇员的行为与态度。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可以在工人中树立共同的准则、价值观、信念和传统。对 水平协调体系主要包括日常文书、直接交流、联络官角色、任务组、专职协调人和团队。对无论是非正式的国际合作联盟,还是正式的国际合作联盟,它们都没有形成法律实体。对评估国际战略联盟绩效指标主要包括: 管理过程、组织学习、竞争力、营销、财务指标。对 跨国合并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新设合并(Consolidation),即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接管各家被合并公司的全部资产,并承担其全部债务和责任。二是吸收合并(Merger),一家或若干家公司并入一家续存公司(Surving Corp),该续存公司接管被合并的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业务,并承担其全部债务和责任。对 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建立起独立的生产基地;其缺点是被并购的企业资产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估,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对资产的股价差距过大;或者由于跨文化因素多带来的并购后企业之间的整合问题。对 纵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跨越某一既定的商品空间与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商品的企业进行并购的行为。其主要特点是: 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同的商品或劳务,并且在其他生产、经营、销售环节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错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人和组织之间的招聘、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报酬和劳工关系等全部关系。对 投资新建子公司可以获得对当地子公司的最大程度的控制,但花费的时间较长,并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对 横向并购又称为水平并购,是指互相买卖投入和产出的两个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或指一个公司将与本公司生产的前后工序相关的公司并购过来的企业并购行为。错跨文化培训可以降低外派人员和东道国经理的失败率,提高了员工的工作业绩。培训方式和强度取决于外派人员在其任职中预期可能遇到的情况。对 培训强度是指要求培训者和受训者为海外任职的受训者做准备的努力程度。高强度培训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它包括更多的经验学习和广泛的语言培训,经常还有与当地雇员沟通。错 文化被定义为指导一个群体日常生活的普遍的共享的信念、准则和价值观。这些信念、准则和价值观通过文化礼仪、传说和象征传递给今天的群体成员以及未来的群体成员。6789 10 11 12 13对14“十诫”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可兰经》中对信徒的基本要求。错 15美国人比较强调个人成就、创新能力、自治力和冒险精神,因此,美国的个人主义色彩比较强。对 16际战略联盟是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个获两个以上的公司参与商务活动的合作性协定。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从研究开发到销售和服务的任何价值链活动。对

自考06091薪酬管理-重点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 薪 酬 管 理 (任正臣主编) 课程代码:06091 [20XX年版]

第一章薪酬与薪酬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作出的贡献(包括员工付出的脑力、体力、时间、技术、创新以及实现的绩效),所给付的相应的报酬或答谢。 2.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 3.报酬:是员工从企业那里获得的,作为个人贡献回报的货币性报酬和非货币性报酬。 4.薪金:又称薪俸、薪给、薪水,一般劳心者的收入为薪金,劳力者的收入为工资。 5.基本薪酬:是指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或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性报酬。 6.可变薪酬: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有时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 7.薪酬管理: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影响因素,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 二、填空 1. 三、简答 1.薪酬的形式: (1)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 (2)物质薪酬和非物质薪酬 (3)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 (4)全面薪酬 2.薪酬的结构: (1)基本薪酬 (2)可变薪酬 (3)间接薪酬或福利与服务 3.薪酬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1)薪酬管理是管理者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2)薪酬管理战略是企业的基本战略之一 (3)薪酬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4.薪酬的影响因素: A企业外部因素 (1)国家法律法规 (2)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及物价水平 (3)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 (4)其他企业的薪酬状况 B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 (2)企业的发展阶段 (3)企业的财务状况 C员工的个人因素 (1)员工所处的行业和职位 (2)员工的绩效表现 (3)员工的工作年限 5.薪酬管理的目标: (1)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或外部竞争性 (2)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或内部一致性 (3)绩效报酬的公平性 (4)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 6.薪酬管理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合法性原则 7.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步骤: 薪酬制度设计的要点:在于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1)职位分析和评价 (2)薪酬调查分析 (3)设计、确定薪酬结构 (4)确定薪酬水平 (5)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自考复习资料

2010年自学考试《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绪论 第一章 一、简单概念 1、领导工作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自古就有 2、领导科学是人类领导活动长期发展的产物。 3、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领导活动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每一时期的领导活动总是受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关系、科学文化水平三个因素的制约。 5、领导工作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本世纪30年代。 6、孙武著作的是《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著作的是《战年论》、司马光著作的是《资治通鉴》。 7、领导科学就是专门研究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 8、一切领导都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受到一般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制约。 9、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10、领导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11、领导是人类群体活动中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是完整的实践过程。12、领导过程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客观环境四个要素。这些要素所形成的基本矛盾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领导者的主观指挥与客观环境的矛盾。13、领导的本质是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的。14、领导的行为是受领导观念支配的。 15、领导的体制包括制度、机构设置、权责划分。16、领导行为的主体是领导者。17、领导者的素质是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18、达到领导目标的手段是领导方法。19、领导体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影响力。20、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领导效能。21、领导科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22、管理科学更多的接近软科学,领导科学更接近硬科学。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应把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对领导工作实践的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2、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领带工作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本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2)现代社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