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与《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联合解读(全文)

合集下载

慢性便秘中国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慢性便秘中国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05
04
03
02
01
促动力药
通过增强肠道动力和协调性,促 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如莫沙必利 、伊托必利等。
刺激性泻药
通过刺激肠道黏膜和肠壁神经,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如比沙可 啶、酚酞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 致肠道黑变病,加重便秘。
容积性泻药
通过增加粪便体积和水分,促进 肠道蠕动和排便,如甲基纤维素 、车前草等。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吸收增加,进而对全身健康产 生不良影响。此外,慢性便秘还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痔疮等 疾病的患病风险。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慢性便秘患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 经济负担。同时,因便秘导致的劳动力丧失和生产力下降也 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02
慢性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排除标准
在诊断慢性便秘前,需排 除由器质性病变(如肠道 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引 起的便秘。
诊断流程
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最后根据症状标 准和排除标准做出诊断。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
患者症状较轻,不影响日 常生活和工作。
中度
患者症状较明显,对日常 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
重度
患者症状严重,明显影响 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需 要药物治疗。
排除器质性病变
肠道肿瘤
其他器质性病变
通过肠镜、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肠道 肿瘤。
如肠道狭窄、肠梗阻等,通过相应检 查进行排除。
炎症性肠病
通过肠镜、活检等病理检查排除炎症 性肠病。
04
慢性便秘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因和严 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此外,共识还对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该手术 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发育异常等多种良性疾病的治 疗。专家们针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操作技巧、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 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综上所述,《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规范腹腔镜下 子宫分碎术的操作技术、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相信,在广大临床医生的努力下,通过不断的学 习和实践,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健康福祉。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 困难等症状。中医在治疗便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次演示将梳理专家共识, 探讨便秘的中医诊疗方法。
一、问题提出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 况造成一定影响。临床上,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等症 状。中医认为,便秘与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肾气虚衰等因素有关。
二、原因分析
1、脾胃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若脾胃功能 失调,则容易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引起便秘。
2、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可调节全身气机。若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大 肠传导失司,形成便秘。
3、肾气虚衰:肾主水,可维持水液代谢平衡。若肾气虚衰,则容易导致肠 液枯竭,使粪便干燥,引发便秘。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主要介绍了《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的主要内 容以及如何正确解读,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作用提供参考。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是中国专家在腹腔镜下子宫分 碎术领域达成的共识,该共识主要规范了该手术的实施范围、操作技术、安全规 范、培训及临床应用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Vol.26No.3Jun.2020《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蓝海波1,魏雨1,甘华田2,宋崇林3,贺平1,骆春梅3,杨向东1△1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便秘科四川成都610017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消化科四川成都6100413四川洲际胃肠肛门病医院便秘科四川成都610045杨向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洲际胃肠肛门病医院院长。

四川省卫健委医学领军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导师,中华便秘医学会会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顽固性便秘的综合诊疗、痔病微创无痛治疗和直肠癌中西结合治疗。

率先提出“结肠瘫痪症”学说,首创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治疗便秘,提出便秘新的分度方法和分度分期治疗策略。

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区级各项课题二十余项。

目前已出版《黄济川肛肠病学》《大肠肛门修复与重建》《济川捭阖术》等著作10余部,已发表学术论文140篇,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

*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19YFS0192)△通信作者,E-mail :************.com蓝海波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硕士,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便秘科主任,四川省卫健委甲级重点学科——便秘科负责人。

中华便秘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肛肠分会便秘学组副组长,中国西南西北肛肠协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便秘专科化诊疗,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青年医师病例演讲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参编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主研省部级课题2项,持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便秘的分级及治疗策略

便秘的分级及治疗策略

便秘的分级及治疗策略一、便秘的概念便秘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结直肠、肛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临床出现排粪困难、排粪量少、排粪次数减少或排粪不尽感及相关不适等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便秘可以继发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甚至自杀倾向等。

二、便秘的检查方法及评估参考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 2017 年制定的《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中便秘的检查方法和评估。

精神心理评估标准参考: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三、便秘分级与治疗策略(一)轻度便秘1. 病程<6个月。

2. 病程虽>6个月,但排粪困难的相关症状较轻,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不大。

3. 保守治疗有效:如使用药物、生物反馈治疗及中医非药物治疗等有效。

4. 轻度便秘分两型:(1)轻度Ⅰ型:精神与心理专业评估无精神心理障碍者;(2)轻度Ⅱ型:精神与心理专业评估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异常者。

治疗策略:(1)西医治疗方案:参考 2013 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中的保守治疗方案。

(2)中医治疗方案: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2011 年发布的《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3)精神心理干预:参考 2013 版《精神病学》。

(二)中度便秘轻度便秘Ⅰ型经以上各种治疗无效或疗效很差者,即为中度便秘,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为经精神科医师判断无明显精神心理异常者。

1. 病程> 6个月。

2. 病程虽<6个月,但排粪障碍的相关症状较重,患者自觉特别痛苦。

3. 精神心理专业评估无精神异常者。

4.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很差,痛苦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策略:中度便秘确诊后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1)手术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制定的 2017 版《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中便秘的外科治疗。

(2)推荐选择性次全结肠切除术。

这种选择取舍包括对结肠近端升结肠的取舍,也包括对结肠远端降乙直部的取舍,以及吻合口的设计。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升-直或盲-直等吻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及实践研究郑涵尹高利娟张蕾张利君罗平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及实践研究郑涵尹高利娟张蕾张利君罗平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及实践研究郑涵尹高利娟张蕾张利君罗平发布时间:2023-06-22T02:56:12.613Z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5期作者:郑涵尹高利娟张蕾张利君罗平[导读]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中医护理方案对混合痔术后疼痛、便秘的影响。

自贡市中医医院川南肛肠病医院四川自贡 643010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后的中医护理方案对混合痔术后疼痛、便秘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01月在自贡市中医医院肛肠病医院住院治疗混合痔并采取手术的134例患者,其中2022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入院的混合痔手术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8月1日-2023年1月31日入院的混合痔手术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优化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便秘的改善效果,评价患者对中医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疼痛情况,观察组V AS评分为2.79±0.46(分),对照组V AS评分为4.13±0.69(分),(t=3.792,p=0.033);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3.03%,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19.11%;(x2=11.549,p=0.017);观察组满意为98.48%,对照组满意为86.76%;结果均有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混合痔患者手术后采取优化后的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减轻混合着术后疼痛及便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混合痔;疼痛;便秘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疾病,民间俗语“十人九痔”,由此可见痔的发病率高。

中医认为湿热是痔发病的重要因素,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便血、肿物脱出、便秘、肛周瘙痒。

手术是本病最彻底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容易导致患者多种并发症,比如术后疼痛、便秘等问题,影响患者手术后康复效果及满意度,成为护理工作的难点。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于 201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其中对混合痔的主要症状 / 症候,提出辨证施护和康复指导,可大力提升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并起到指导作用。

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DOI :10.13288/j.11-2166/r.2017.15.023标准与规范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重点医学专业(中医脾胃病)(ZYLX201411);江苏省中医消化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BL2014100)通讯作者:1)张声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zhss2000@ ;2)沈洪,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shenhong999@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18.1%,儿童的患病率为18.8%,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8.2%;农村人口患病率为7.2%,显著高于城市人口的6.7%[1]。

中医药治疗便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伤寒论》创立了蜜煎导法,所记载的麻子仁丸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公布了《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促进了便秘中医药诊治规范的完善。

近年来便秘的临床研究不断进展,有必要对既往的共识意见进行更新。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4年8月在合肥牵头成立了《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

小组成员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脾胃病专家就便秘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本共识意见初稿,并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投票。

2015年9月,于重庆进行了第一次投票,并根据专家意见,起草小组对本共识意见进行了修改。

2015年12月,在北京进行了第二次投票。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6年6月,在厦门召开核心专家审稿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脾胃病学知名专家对本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第三次投票,并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修改。

2016年7月在哈尔滨第28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上,专家们再次进行讨论、修改和审定,并于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专家定稿会议,完成了本次共识意见的制定。

国内外便秘诊治指南比较分析

国内外便秘诊治指南比较分析

国内外便秘诊治指南比较分析一、本文概述便秘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便秘的诊治指南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国内外便秘诊治指南的异同,以期为我国便秘的诊疗提供更为全面和精准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便秘的定义、分类及病因进行概述,明确便秘的诊断标准。

随后,将重点对比分析国内外便秘诊治指南中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特殊人群的便秘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将揭示国内外指南在便秘诊治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本文还将关注国内外便秘诊治指南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分析指南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我们将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优化便秘诊治指南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便秘的诊疗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便秘领域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指南解读,推动便秘诊治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广大便秘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国内便秘诊治指南概述在国内,便秘的诊治指南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以及其后续更新的版本。

这些指南在总结国内外便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国内指南强调便秘的诊断应以症状为核心,结合临床检查,如肛门直肠指检、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等,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在便秘的治疗上,国内指南推荐从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到非药物治疗的阶梯化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药物治疗则包括使用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等,但强调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非药物治疗则包括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国内指南还特别关注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便秘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这些指南的发布和更新,为我国便秘的诊治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促进了便秘诊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39页】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39页】

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 (2)
2. 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 3. 诊断IBS的条件不充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OOC便秘
直肠内脱垂:推荐首先采用经肛门手术,如直肠 黏膜纵行折叠术加硬化剂注射、吻合器痔上黏膜 环切钉合术(PPH)、Delorme手术等。
对于直肠全层套叠且症状严重者,可考虑经腹手 术,包括各种直肠悬吊固定手术;对女性患者建 议同时行子宫前位固定、盆底抬高术,多数情况 下需要切除部分冗长的乙状结肠。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
前言
饮食结构的改变 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便秘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于 2007年4月讨论制订了《我国慢性便秘的诊 治指南(草案)》。
但在该草案中,对于外科诊治便秘方面的 内容涉及不多。
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 外科学组参考《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草案)》,在复习“罗马Ⅲ”有关便秘的诊 断标准和国际便秘诊治流程的基础上,讨 论制定了便秘的外科诊治指南。
心理疗法:中、重度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应予 认知治疗,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二)外科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规范的非手术治疗后收效不大,经 特殊检查显示有明显异常,可考虑手术治疗。
应慎重掌握手术适应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术 式,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时应手术解决引起便秘 的主要病变,但也同时解决次要的或续发的病变。
4.精神或心理障碍:(1)精神病;(2)抑郁症;(3)神 经性厌食。
5.医源性:(1)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 抗胆碱能制剂、铁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2) 制动。
6.内分泌异常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低血钾症、糖尿病、垂体功 能低下、嗜铬细胞瘤、铅中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与《便秘外科诊治指南》
联合解读(全文)
便秘的发生涉及多个学科,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性疾病,常需多学科的协作诊治。

2017年,全国便秘联谊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在参考《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13年)》[1]、《便秘外科诊治专家共识》(2010年)[2]、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3]、《世界胃肠组织便秘全球指南》(2010年)[4]、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2016版《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5],在复习"罗马Ⅳ"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讨论制定了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最终形成《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6]。

这是国内外首个关于便秘的分度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也是首次由多学科专家及不同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并形成的共识,它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临床工作中客观地诊断便秘,并进一步规范化治疗。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2016版《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也曾指出,便秘常由初诊医生和消化科医生进行治疗,结直肠外科医生则通常处理较复杂的病例,多学科的合作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7]。

参与形成共识的专家中,除了有医学专家外,还有很多非医学类的专家,他们的参与都各有重要的意义。

有一种观点认为,慢性便秘甚至比直肠癌难治十倍,而便秘患者"十个便秘九个疯,还有一个想腾空"。

因此,媒体记者的参与不仅加强了对便秘知识普及推广的力度,唤醒社会对便秘患者的关注,尤其是慢性顽固性便秘的患者普遍存在精神心理障碍,是一个容易引起医疗纠纷风险的群体;而且更
加有利于社会对医学行为的了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如果说媒体记者的参与能够让普通大众更加了解这个疾病的话,编审人员的参与则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加深医务人员对便秘这种疾病分度论治重要性的了解。

律师团队直接参与共识的制定,可以让他们在法务工作中更深刻地了解便秘这种疾病的复杂性,更深刻地理解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增强他们对因为这类疾病引发的医疗纠纷和不满的理解,从而有利于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这是该共识区别于以往其他指南、标准等最大的不同,也是本共识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因此,为了使该共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尤其是在便秘分度标准的量化以后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现将《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6]与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3](以下简称"指南")进行逐一对比,联合解读如下。

一、便秘的概念
关于便秘的定义,"共识"与"指南"对于便秘临床表现的阐述基本一致,主要是指以临床出现排粪困难、排粪量少、排粪次数减少或排粪不尽感及相关不适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8]。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共识"特别将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提出,并强调便秘可以继发精神心理障碍;"共识"规范"排便"为"排粪",并首次提出结构与功能改变作为便秘的主要病因病理。

二、便秘的病因、检查方法及评估
"共识"未提及便秘的病因,因其主要是侧重于分度与临床策略。

但有关便秘的检查方法及评估则明确表示参考"指南"中的方法,故在这一点上"
共识"与"指南"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便秘的相关检查,除了肛门直肠指诊、钡灌肠、结肠镜检查等一般检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便秘专科检查。

特殊的便秘专科检查包括如下8种:(1)结肠传输试验,可以根据标志物的分布来评估是慢传输型或出口梗阻型便秘;(2)排粪造影,可以用于诊断肛门直肠的功能性疾病,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可靠依据;(3)磁共振排粪造影,可以准确定量评价排粪速度,并显示排粪过程盆底细微的形态学改变;(4)肛管直肠测压,有助于评估肛管括约肌压力、直肠有无动力和感觉功能障碍,监测用力排粪时肛管括约肌有无不协调收缩,评估有无先天性巨结肠症;(5)盆底肌电图测定,能够记录肛管括约肌的肌电图波幅和动作电位,并判断有无肌源性病变,阴部神经潜伏期测定能显示阴部神经有无损伤,以及模拟排粪时的肛门外括约肌矛盾性收缩;(6)球囊逼出试验,能够反映肛门直肠对球囊的排出能力,对于判断直肠无力有重要意义;(7)结肠压力测定,对外科手术方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8)肛门超声内镜检查,可帮助了解肛门括约肌有无缺损和功能异常,为手术定位提供线索。

两者评估方面的区别主要是"共识"中增加了精神心理评估的参考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9]。

这就为非精神专业的临床医生提供了标准的参考依据,且有利于肛肠科临床医生在接诊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便秘患者时,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精神状况,从而决定精神科医生在后续诊疗中的参与程度,也能适时地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相对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三、便秘的诊断与分度
"指南"明确了便秘的诊断标准,并将其大致分为轻、中、重三个不同程度,以及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三种类型。

但对于便秘具体的分度只是泛泛一提,无法量化,临床缺乏可操作性。

尽管罗马标准可用于确诊便秘及其亚型,但无法评估便秘的严重程度。

而从"指南"概述的这三个程度和类型来看,"共识"与"指南"都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仅在于,在便秘的诊断明确之后,"共识"将便秘的三个不同程度加以进一步的细化区分,并着重强调了便秘分度的重要性。

其目的在于通过将便秘分度标准的量化,更好地指导临床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下一步治疗方案。

"共识"提出保守治疗有效的便秘都应归属于轻度的范畴,且根据是否伴有精神心理障碍,又将其分为轻度Ⅰ型和Ⅱ型;当保守治疗无效时,若精神心理专业评估无精神心理异常者,则归类于中度便秘,若已伴有精神心理障碍者则属于重度便秘。

同时,根据重度便秘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又将其分为A期和B期,A期患者尚处于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前期,而B期患者已符合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诊断。

四、便秘的治疗与临床策略
在明确了便秘的诊断与分度、分型之后,重点就是便秘的诊疗方案了。

从这一点来看,"指南"与"共识"的基本原则都是强调针对便秘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以恢复正常排粪为要。

在具体治疗方案的描述形式上,"指南"采用的是概述的方式,将便秘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外科治疗两大类,再分别介绍每种治疗方
案。

其中非手术治疗主要有运动、饮食、建立良好的排粪习惯、药物治疗、生物电反馈治疗、心理治疗、针灸及按摩推拿治疗;外科治疗则主要是针对三种不同便秘类型的各自不同的手术方式。

"指南"更多强调的是每种治疗方式的适宜性和具体操作内容。

"共识"更多着重于针对不同程度便秘的应对策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而各种具体的治疗方式则是与"指南"保持一致。

所以,"共识"将治疗的方案分别归类置于三个分度标准之后,主要意义在于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指南"中STC手术适应证的最后一条是无严重精神心理障碍,但判断是否严重却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和判断方法,而这一点正是"共识"的要义所在。

直面便秘诊疗行为中不可回避的精神心理障碍问题,并首次明确指出具体的分度标准,为临床提供判断依据。

对于轻度便秘,"共识"指出西医治疗方案参考《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中的保守治疗方案[1];中医治疗方案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发布的《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10];精神心理干预则参考《精神病学》[11],由此可见,该"共识"与便秘内科诊疗的现行指南及诊疗方案是不相冲突的。

对于中度便秘,"共识"建议尽早手术治疗,而手术方案的选择参考指南中的外科治疗,同时,特别推荐选择性次全结肠切除术。

这种选择取舍包括了对结肠近端升结肠的取舍,也包括对结肠远端降乙直部的取舍以及吻合口的设计。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升-直或盲-直等吻合,尽可能多地保留功能肠段,减少术后顽固性腹泻的发生,同时又尽可能多地切除病理性肠段,减少术后的复发。

而对于
年龄太大、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或基础疾病较重、已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推荐行肠道造口术。

对于重度便秘,"共识"强调必须慎重手术。

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便秘外科手术的风险较高,并且手术只能解决结肠的解剖与形态学结构,但无法解决慢性便秘继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等中毒性损害。

故施行外科手术需要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除了需要具备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能力,配置专业的精神心理学评估和干预小组,共同完成整个治疗方案[12]。

通过上述联合解读"指南"的具体内容,可见"共识"是对于"指南"的补充和完善,并从不同的角度为临床提供了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临床参考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