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合集下载

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公园项目工作计划书

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公园项目工作计划书

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计划书一、项目认识“A waterfront is a significant resource and a challenging opportunity for a city;a chance to be an escape for the pressure—cooker of crowded city life,a chance to be a bright breathing edge of city living。

”-—A.C.Moore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

"——查尔斯﹒摩尔灞河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桥区东北部,处于灞河沿岸,南起西康铁路北至陇海铁路桥,灞河两岸各50米范围内,含灞河水面设计,长约4.5千米,总面积2。

85平方公里。

项目的建设是为更好地实现将灞桥区建设成为宜居新地、商贸新都、生态新城,打造西安绿肺、建设水乡灞桥总体发展目标。

二、工作思路根据我们多年进行的滨水地区规划建设经验,本次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确定规划区的规划范围:灞河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桥区东北部,处于灞河沿岸,南起西康铁路北至陇海铁路桥,灞河两岸各50米范围内,含灞河水面设计,和约4。

5千米,总面积2。

85平方公里。

明确规划用地的特点:明确灞河公园景观规划用地的局限性与有利条件.了解其地形变化、地质条件、气候特征和生物、景观多样性等特点及坡度差等现状条件,将对项目规划带来的影响。

规划定位:将灞河公园片区建设为一个具有生态园林景观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及时代特色的城市综合性公司。

规划理念:根据项目特点,规划首先应遵从生态优先的基本理念要求。

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处处考虑充分利用灞河沿岸一切有利的自然条件,以达到经济、实用、美观的要求。

西安浐灞生态区的规划实践和思考

西安浐灞生态区的规划实践和思考

西安浐灞生态区的规划实践和思考规划先行生态立区——西安浐灞生态区的规划实践和思考浐灞生态区是西安市于2004年9月成立的新区,位于主城区的东部,离市中心10公里,总面积129平方公里。

浐河、灞河自南往北穿过本区。

这块南北向带状区域在西安市历次总体规划中被定为发展预留区,在西安“十一五”规划和西安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都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区域。

经过6年的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生态立区的规划理念,走创新之路,一个污水横流、垃圾成山、沙坑遍布的生态重灾区正在变为水绿相拥、宜居宜创业的生态新城。

规划先行的前提是研究先行富庶的“八百里秦川”和“八水绕长安”的优美自然环境,是周、秦、汉、唐十三代王朝选中西安的重要原因。

浐河灞河是“八水绕长安”中著名的二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荟萃,史上有“浐灞之间,三辅胜地”之说,留下众多千古绝唱和文化遗存。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浐灞风光不再。

浐河成了西安东部的“排污渠”;500万立方米的垃圾使10余处河段变成垃圾山;过度挖沙造成浐灞河床严重下切(达6米之深),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甚至曾造成灞河桥跨塌、陇海线中断。

按照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和西安“十一五”发展规划,浐灞生态区肩负三大任务:一是生态重建,修复浐灞的生态环境,成为西安的生态补偿区;二是满足疏散老城人口和城市扩容的需要,建设一个宜居新城;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西安城市功能,提高西安综合承载力,建设一个宜创业的新城。

凡事预则立。

经验一再证明,一个城市或者一个新区,要建设好,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

我们的体会是规划先行的前提是研究先行。

为了搞好规划,我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研究的内容涉及浐灞未来15年的功能定位、远景目标、发展战略和路径,产业特色,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地区历史文化及对浐灞新区现代建设的启示等等,共十几个课题。

还专门研究编制了绿色发展纲要。

经济、社会、环境、规划、生态、水资源、文化以及策划咨询等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做了大量前瞻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建议。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滨水景观评价研究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滨水景观评价研究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滨水景观评价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生态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重点打造的一个生态公园,其滨水景观作为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公园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对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的滨水景观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该公园的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滨水景观的问卷,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向公众进行了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公园滨水景观的自然环境、景观设计、景观设施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对公园的滨水景观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测量,并采集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三、滨水景观评价结果1. 自然环境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得分较高,受访者对公园的植被覆盖率、水质清洁度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情况等方面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公园内的湿地植被十分丰富,水质清澈干净,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繁衍,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2. 景观设计评价在景观设计方面,公园的滨水景观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受访者认为公园的景观设计合理、景色优美,体现了湿地公园的独特魅力和生态特色。

公园内的湖光山色、水杉依水而生的景观构造,为游客营造了一种舒适怡人的休闲环境。

3. 设施和服务评价尽管受访者对公园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设计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是在设施和服务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调查结果显示,公园内的部分设施老化严重,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一些服务项目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停车设施不足、卫生间不够整洁等问题,都给游客带来了一些不便。

四、滨水景观改进建议1. 提升设施配套为了提升公园滨水景观的整体品质,我们建议园方加大对设施配套的投入,尤其是加强对老化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奥雅]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左岸景观设计

[奥雅]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左岸景观设计

项目位置
项目背景
Project Analysis
规划用地范围
灞河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的东部,西南临西安城区。区内拥有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汉文帝霸陵、龙山文化米家崖遗志等 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为灞河公园的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灞河沿岸水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样,具有大规模的湿地资 源。城水关系演变历程由于西安城市的快速城市化,导致城水关系逐渐变化,由自明朝起的远望灞水到90年代临近灞水,再 到如今将灞水纳入城中,规划河段由远郊河段逐渐转变为紧邻城市的近郊河段。
艺术廊桥 互动阶梯 乐活漫跑道
花溪美地 乐活漫跑道 互动阶梯
方案设计
Landscape Concept Design
功能分区 生态保育园总体结构图
野趣体验 溪畔垂钓 石滩
景观概念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ARK
生态保育园
一溪三园
ECOLOGICAL GREEN BROOK CULTURE EXPERIENCE PARK
ONE BROOK &THREE AREA
文化体验园
生态绿溪
CITY ACTIVITIES PARK
城市活力园
方案设计
Landscape Concept Design
总平面图
10 0
100
50
方案设计
Landscape Concept Design
总体鸟瞰
方案设计
Landscape Concept Design
总体鸟瞰
方案设计
Landscape Concept Design
活动设计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ARK
生态保育园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一、公园简介1、公园范围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

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

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

二期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2、公园性质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二、绿化保洁1、公园绿化灞桥湿地公园内植被丰茂,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

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

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

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

根据灞河水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植物,既要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要满足审美的需要。

灞河泥沙较多,可以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景区简介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景区简介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简介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渭河生态景观带和灞河生态景观带的黄金接合部,沿灞河两岸东西分布,上衔大秦岭生态板块,下接泾渭生态湿地,是西安重要的生态聚合点和生态屏障。

公园总规划面积8715亩,4月29日开放的中心区占地总面积4700亩。

该公园具备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典型的河口湿地特征,是浐灞生态区乃至西安市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内已探明有植物种类48科180种,湿地动物有50科150种——芦蒿遍野、河洲参差、鸿鹭翩飞,美不胜收。

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将集生态、绿化、休闲、娱乐、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将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

作为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及公园建设有关要求的具体实践,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将积极践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还“一江清流”给渭河,送“一缕清风”给西安,将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浐灞生态区北翼的发展引擎,西安城市的生态地标,陕西省绿色旅游品牌,国内国家湿地公园的标杆,并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此引领西安“城市绿肺”搏动不息,为西安城市形象注入新内涵。

在参考国内同类型国家湿地公园门票价格的基础上,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充分考虑广大游客的消费水平,本着开放、公益及湿地自然环境保护的原则,将湿地公园门票价格按淡旺季分,4月1日-11月30日为旺季,开园时间为9:00-17:00,门票60元/张;淡季12月1日-次年3月31日,开园时间为9:30-16:00,门票40元/张。

国家旅游景区门票优惠政策在参观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时适用。

此外园区内实行“一票通”,即一张门票可以游览公园内全部景区,景区内所有景点场馆全部不再另行收费。

公园地处渭河生态景观带和灞河生态景观带的黄金结合部,沿灞河两岸东西分布,上衔大秦岭生态板块,下接泾渭生态湿地,是西安重要的生态聚合点和生态屏障。

公园总规划面积8715亩,4月29日开放的中心区占地总面积4700亩。

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计划实施退耕还湿面积600亩,自然植被恢复面积1500亩,沙坑改造面积600亩。

西安浐灞生态区功能区 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西安浐灞生态区功能区 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西安浐灞生态区功能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作者:来源:《西部大开发》2017年第06期陕西自贸区泸灞生态区规划面积3.81平方公里,东至锦槐一路、东三环,南至世博大道、香槐一路,西至杏园立交,北至北三环、香槐六路。

泸灞生态区以打造丝路沿线金融创新实验区和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区为核心,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国际旅游文化交流、会展经济、对外贸易等产业,将建设成为“一带—路”沿线的开放型金融商务聚集区、国际文化交流及会展服务新平台。

浐灞生态区将从5个方面突破:分别为打造陕西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国际人文交流新中心、构建“—带—路”新型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带一路”国际会展合作区、建设丝路国际商品贸易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浐灞生态区作为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虽然在陕西自贸区内面积仅占全域的0.29%,但从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来看,可谓“小中见大”,任重道远。

对此,沪灞生态区结合多年来区域发展所形成的优势与特点,将“区内”与“区外”资源科学利用、统筹兼施。

“服务+”多项联办提供国际化一流政务服务浐灞生态区围绕金融创新、人文交流、会议会展、对外贸易四大领域,开启“生态区+自贸试验区+金融区+领事馆区+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的“五区”政策叠加模式,实行“3+4”政策叠加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自贸区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制度、服务、载体创新,着力营造国际化一流的政务服务营商环境。

浐灞生态区在沪灞政务服务平台上建立了自贸区项目审批专用平台,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录入到并联审批系统中。

目前,25项业务已实现网上审批,办理承诺时限较现行缩减15%。

企业可通过申报平台自行在系统上进行建设项目事项申报、办理事项状态查询、查看报建流程以及表格下载等自助操作。

制度创新,“一口受理”与“综合服务”相结合。

通过整合事项与流程优化,宴施“多证合一、多项联办”审批新格局,实现企业准入多项联办;自贸区建设项目审批实行综合窗口受理模式,全程实行网上申报、电子审批的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模式。

西安浐灞生态区广安路沿线发展规划

西安浐灞生态区广安路沿线发展规划

西安浐灞生态区广安路沿线发展规划今年以来,沪溺生态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城区为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围绕“大沪涌”建设,沪霸生态区通过打造西安特色商圈、培育扶持主导产业、完善区域民生配套、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四大板块全面打造都市形象靓丽、主导产业明晰、文化特色鲜明、自然环境优美的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城区。

在改革创新发展的战略思维引领下,沪潮生态区通过市场化运作,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转型升级。

产生态区坚持带动有着强大聚合能力和发展活力的项目,不仅有一批在建项目,还有一批策划、筹备和包装的精品项目,足以成为转型升级、产业聚集、吸引投资的满满“正能量”,在加快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激起了绚丽壮观、深沉凝重的巨浪。

西安济潮奥特莱斯商圈,以世博大道为中轴线,以砂之船奥特莱斯艺术商业广场和吉盛伟邦家居奥特莱斯为核心,南邻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西邻华夏神游文旅城,北邻华南城,是西安市东北部重要的商圈,也是西安主城区唯一的奥特莱斯商圈。

商圈周边5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约10万人,周边项目主要是会展中心、奥特莱斯、演艺中心、商务办公和高端住宅。

西安济满奥特莱斯商圈规划打造商业面积100万平方米的高端现代服务业商圈,目前砂之船、吉盛伟邦两奥特莱斯在建面积达60万平方米。

该商圈拟新增两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完善业态布局。

项目拟选址位于欧亚大道以东,世博大道以南,定位为丰富商圈业态内容、打造西安市最具竞争力的购物体验中心,重点引入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开发运营商,项目建成后将吸引运动户外、家用电器、母婴童装、图书音像、手机数码等国内外名品展示、交易平台和投资运营机构。

项目拟选址于世博中路以北,欧亚大道以东,定位为跨境电商进出口020卖场、小型特色跨贸店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及配套的餐饮、休闲、娱乐区域,重点引入电商产业园、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开发运营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一、公园简介
1、公园范围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

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

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

二期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2、公园性质
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二、绿化保洁
1、公园绿化
灞桥湿地公园内植被丰茂,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

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

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

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

根据灞河水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植物,既要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要满足审美的需要。

灞河泥沙较多,可以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

在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松等进行种植,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湿地公园,应尽量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

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密的灌木等。

地被植物的应用极为广泛,除用以覆盖地面、
保持水土外,又具有美观的枝、叶、花、果等,有多样的季相变化和丰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

野生地被植物应该满足植株低矮、覆盖力强、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无公害、便于管理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对于公园绿化,配有专人每天对植物进行修剪管理,保
证公园植物茁壮成长。

2、公园保洁
公园配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每天从上午七时至晚间十时,对公园卫生负责打扫,保证公园环境干净优美,给游客创造舒适的旅游休息场所;对于灞河流水,种植去污效果比较好的挺水植物,如芦苇,保证水源不被污染破坏。

三、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
1、道路系统
道路交通规划要与区内资源分布相配套,与设施的游览功能相结合,不破坏主体景观环境,设施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建筑风格与景区景点的整体环境保持一致,并充分考虑湿地公园本地生物特性和当地传统文化环境的保护,结合地域文化进行,降低交通设施建设对区域环境的破坏,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提供人车分流、和谐共存的道路系统。

步行道路
系统满足游人散步、动态观赏等功能,串联备出入口、景观节点等内部开放空间,主要路线由花荡、亲水平台、湖心鸢尾岛等组成;车辆道路系统包括机动车(消防、游览、养护
等)和非机动车道路,主要连接与绿地相临的周边空间,其中非机动车道路主要满足游客利用自行车游览和锻炼的需求。

规划时宜根据环境特征和使用要求分别组织,避免相互干扰。

(2)提供安全、舒适的亲水设施和多样的亲水步道,增进人际交往与地域感。

湿地公园是自然地貌特征最为丰富的景观绿地类型,其本质的特征就是拥有开阔的水面和多变的临水空间。

对其内部道路系统的规划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基础地貌特征创造多样化的活动场所,诸如临水游览步道、伸入水面的平台、码头、休息广场等,结合栏杆、坐凳、台阶等小品,提供安全、舒适的亲水设施和多样的亲水步道,以增进人际交流和创造个性化活动空间。

(3)配置美观的道路装饰小品和灯光照明。

人性化的道路设计除对道路自身的精心设计外,还要考虑诸如坐凳、指示标牌等相关的装饰小品的设计,以满足游人休息和获取信息的需要。

同时,灯光照明的设计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

道路常用的灯具包括路灯(主要干道)、庭院灯(游览支路、临水平台)、泛光灯(结合行道树)、轮廓灯(临水平台、栈道)等,灯光的设置在为游客提供晚间照明的同时,还可创造五彩缤纷的光影效果。

2、给、排水系统
目前公园给排水正常,但考虑到公园后期发展,本着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建设方针,近、中、远期给水系统应统
一考虑,并留有发展余地;统筹安排居民点、景区、景点等的给水系统,达到既满足各用户的需要,又有利于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供水设施尽量置于隐蔽处,或制作具有特色的建筑小品,为景点增色。

3、供电规划
公园供电规划,应满足以下要求:
(1)满足保护区近期用电需要,并为远期发展预留容量;
(2)保证供电安全,线路架设力求做到既不影响景区的美观,不污染视觉,不破坏环境,又便于维修;
(3)合理布局,就近利用,节省投资。

(4)变配电设备要考虑淡旺季节,合理调配。

4、通讯规划
(1)在公园内主要景点附近安装IC卡电话,公用电话亭设计风格、色彩、材质等要求与周围建筑风格和材料保持一致,避免因明线架设和色彩过于亮丽而造成景观的视觉污染;
(2)中国移动通讯和中国联通通讯的网络应覆盖公园的大部分区域。

5、景观建筑、小品配置
湿地公园需要设置一定的景观建筑、小品,一般常用景观小品包括:雕塑、置石、坐凳、栏杆、指示牌等。

常用的景观建筑类型包括:亭、廊、花架、水榭、茶室、码头等。

建筑物的格调应与湿地公园的主格调协调一致,即以生态建
筑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标准。

建筑风格应定位为有中国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挖掘建筑文化,形成特色建筑,将成为湿地公园的一个亮点。

亭、廊和其他配套设施,可以是简单、生态的框架,配上各种藤本植物,形成外观、色彩多样的各种生态建筑。

6、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应配合游览区设置,以提供方便周到的旅游服务。

(1)设置固定停靠点,如环公园自行车的自行车驿站等。

(2)在适当的地方设置指示牌、解说牌、导游图等,引导游人游览。

(3)提供各种各样的接待服务,如游客服务中心、小卖部等。

(4)休息亭、椅、厕所、垃圾箱等。

7、基础设施维护
公园组织基础设施维护小组,专门对公园水、电、路等设施进行维护,小组成员应都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并持证上岗。

四、商业运营
在公园适宜位置,修建便于游客购物、休息、娱乐的设施场所,该场所的建设应于公园规划相互协调,保证公园的美化。

由专人对商业运营进项全面管理,给游客提供高效的服务。

西安灞桥湿地公园是一种生态型公园,是对传统园林水景的继承和拓展,也是在物质生活丰富后,适合人们健康、舒适生活环境的场所。

它也是西安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安灞桥湿地公园不仅给人们带来一丝清新感,而且其独特景观能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湿地作为“城市之肾”的无穷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