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高考语文阅读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河南卷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河南卷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河南卷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正文开始)
阅读理解一:
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1)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孩在面对艰难抉择时的感受。

(2)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女孩在做出抉择之前的困惑和内心挣扎。

(3)文章情节紧凑,氛围紧张。

(4)读完短文后,我们可以反思人生中的抉择和取舍。

阅读理解二:
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T)误(F)。

(1)短文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2)通过细节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科学家独特的思考方式。

(3)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4)短文读后使人深思,思考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理解三:
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1)短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

(2)通过阅读,读者可以感受到传说中的浩瀚宇宙和神秘力量。

(3)短文情感饱满,令人陶醉。

(4)短文读完后,读者可以思考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理解。

(正文结束)
以上是2023年高考语文河南卷阅读理解的真题及答案。

希望对您有帮助。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详解(全国甲卷)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详解(全国甲卷)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详解(全国甲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飞速发展,考古资料得以大量积累,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多学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种专题研究广泛展开。

“考古写史”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获得诸多具有突破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成绩,中国考古学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上古史构建方面展现了广阔前景。

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料,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

从重构上古史体系角度看,20世纪70—80年代,夏鼐、苏秉琦等系统地构建了新石器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时空框架体系。

苏秉琦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基础上提出“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和“古国-方国-帝国”等关于中国上古史的历史叙述体系。

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认多区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强调中原文化区“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

张光直认为各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并通过彼此之间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

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江西的吴城文化、两周时期的曾国与中山国历史,等等。

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含答案【图片版】

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含答案【图片版】

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含答案【图片版】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含答案【图片版】小编带来了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语文教学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含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答案高考顺利的祝福语1、考试就像赛跑,临场发挥是运气加实力,正确报考是技巧,天热心不要燥急,安安心心把他找,名牌学校等你来,众里夺魁赛刘翔。

2、鲜花纷纷绽笑颜,捷报翩翩最灿烂。

绽在心头芬芳绕,合家共同甜蜜笑。

金榜题名无限好,不负十年多辛劳。

继续扬帆勤钻研,书写明天新诗篇。

3、鹏程万里今朝始,宏图大展正当时,十年寒窗奋展翅,豪情凌云遂壮志,书山勤磨剑锋利,学海苦游花香袭,祝君高考题金榜,前程似锦福迢递!4、轻嗅花香心灿烂,手捧捷报乐无限。

十年磨剑放光芒,今朝实现好梦想。

勇攀书山云深处,探求学海乐无数。

志向高远再远航,明朝学成是栋梁。

愿你前途一片光明。

5、考场归来笑满面,捷报到来绽笑颜。

喜气盈门合家欢,再入名校长才干。

十年梦想放光芒,锦绣前程伴花香。

继续努力扬征帆,长风破浪达彼岸。

愿你的未来更加美好。

6、开门,开门,阿里巴巴打开梦想大门,为你的勇敢和聪慧。

开门,开门,哆啦a梦打开成功大门,为你的坚强和执着。

祝你高考成功,打开人生辉煌之门,成就未来之梦。

7、校园里寂静无声,教室里聚精会神。

老师的脚步轻轻,学生的笔儿不停。

十年辛苦此时博,只愿金榜题名慰双亲。

全国高考日到了,愿你超常发挥创佳绩,成绩傲人开心笑!8、我知道,高考的日子里,虽然清苦,却很充实。

只希望你在记住课本的同时不要忘了我,我会在你背后默默的为你祝福,默默的等待你的佳音!9、高考到,眼直跳,心境紧张上下跳;一路走,一路想,脑海徘徊是试题;街边景,喧闹声,独自沉寂幻想中;迈开步,大声喊,紧张疲劳渐渐跑。

10、有志不怕年纪小,英雄不惧出身低。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韩非子十过》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韩非子十过》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韩非子十过》含答案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

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

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答案】10.BFG 11.A 12.D13.(1)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

(2)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

您不如杀了他。

“遇之无礼”的主语是“君”,“礼”是“无”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彼”代指“晋公子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语,“彼”前断开,所以B处断;“彼”是主语,“有时”是状语,修饰谓语“反国而起兵”,这中间不可断开,且“若”和下一句“即”构成“如果……就会……”的假设句,“即”前断开,所以F处断;“伤”是名词,意为“祸害”,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G处断。

故断句处为:BFG。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以及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意思相同”错误。

“穷冬烈风”的“穷”意思是“深”,“穷冬”即“深冬”“隆冬”。

句意:现在困窘逃亡,路过曹国。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

B. “出入之迂也”的“出入”,出来进去。

句意:大约十年。

/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C.正确。

D.“绝世无双”的“绝世”,冠绝当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高中语文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现代文阅读I)【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20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藩篱的。

①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A,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

曹操破荆州后特意寻访梁鹄,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B之余细心观赏。

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相依相伴。

古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

②传说有人磨墨写字,C,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大家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

③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好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

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就摘芭焦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

④书法展现了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

“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很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A一塌糊涂(伤痕累累)B运筹帷幄(戎马倥偬)C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A处,语境是说在墙上写字,写完还要铲去,因此墙壁上肯定有很多伤痕,故此处可填“一塌糊涂(伤痕累累)”等成语。

一塌糊涂: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有很多伤痕。

B处,语境是说曹操在作战间隙欣赏书法,与“之余”搭配,应是处理繁忙的军务或者拟定作战计划等之外,故此处可填“运筹帷幄(戎马倥偬)”等成语。

运筹帷幄: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

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C处,语境是强调“磨墨写字”“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这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故此处可填“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等成语。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的高考语文阅读题答案
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语文阅读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最新的高考语文阅读题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最新的高考语文阅读原文琅嬛福地记(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 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 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 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 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
缝隙。

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鲧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最新的高考语文阅读译文晋朝太康年间,张茂先担任建安从事,某天在洞山游玩。

沿着溪流深入,见到一位老人枕着书在石上躺着,茂先便坐下与他谈论。

看到他所枕书上的文字都是蝌蚪样的,不能分辩是什么字,茂先以之为奇。

老人问茂先说:你读了多少书? 茂先说:二十年内的书,我还没有读完,如果是二十年前的书,那么我确实已经全部读完了。

老人微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路径很宽,来到一精美的小屋,屋内藏书万卷,茂先问老人说:这些是什么书? 老人答:是历代史书。

又来到一间室内,藏书更多。

茂先又问这什么书? 老人答:是各国的史志。

后来又来到一密室内,门锁很坚固,还有两只黑狗守在门前,门上刻着篆书,文字是琅嬛福地。

茂先问老人:这是什么地方? 老人答:这些是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

老人指着二狗说:这是痴龙,守在这个地方已经两千年了。

老人开门迎接茂先进入,茂先看到这些藏书记载的都是秦汉以前和海外各国的事情,大多是自己没听说过的。

像《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
这些书也都在这里。

茂先一时间茫然失落,无所适从。

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茂先为此在这里逗留了好几天才出来,对老人说道:过段时间我多带点吃的再来拜访,到时我要看遍群书。

老人笑笑,什么也不说,送茂先出去。

茂先刚一出门,门外的石头突然自行闭合。

茂先回头看着石头,只见到杂草藤萝,绕着石头而生,石头上的苔藓也严丝合缝。

茂先呆呆地站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