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教案
幼儿园大班生成课程教案的十个案例

幼儿园大班生成课程教案案例1. 课程名称:认识身体部位目标:•让幼儿了解各个身体部位的名称•培养幼儿对身体部位的基本认知能力教学内容:1.导入活动:通过歌曲《头部歌》引领幼儿进入主题。
2.观察游戏:在画板上画出一个大人的轮廓,让幼儿一个个轮流上前指出头、眼、耳、鼻、口等身体部位。
3.翻翻书:老师向幼儿展示绘有身体部位的绘本,并引导幼儿学习身体部位的名称。
4.感受体验:分发身体部位的卡片,幼儿按老师的指令贴到相应的位置,并配合动作,如贴“手”卡片时,做出握拳的动作。
5.制作手工:幼儿用颜料和画笔在手印画纸上印出自己的手印,并在旁边写上“手”的字样。
6.游戏时间:进行跳绳游戏,老师口头指令跳几下,幼儿需准确把握指令中涉及到的身体部位。
7.小结活动:播放身体部位相关的flash动画,进行知识巩固和回顾。
教学资源:•歌曲《头部歌》录音带•绘有身体部位的绘本•身体部位的卡片•颜料和画笔•手印画纸•跳绳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观察画板上身体部位时的反应和准确性。
2.观察幼儿在贴卡片和做动作时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3.观察幼儿制作手工的专注度和创造力。
4.评价幼儿在跳绳游戏中对指令的准确理解和反应能力。
5.听幼儿回答课堂小结问题时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幼儿对常见几何形状的基本认知和识别能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形状元素教学内容:1.导入活动:通过观看形状卡片或幻灯片,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卡片上的形状名称。
2.形状寻找:带领幼儿在教室或操场上寻找并指出各种常见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的物体。
3.形状剪纸:提供剪纸模板,幼儿用剪刀将模板剪出各种形状,并贴在指定的位置上。
4.形状拼图:给幼儿分发形状拼图,引导幼儿将不同形状的拼图正确地放入相应的图形槽中。
5.形状卡片对应:分发形状卡片和物体图片卡片,幼儿要将形状卡片与对应的物体图片卡片配对放置。
6.做形状游戏:进行室内或室外形状寻找游戏,幼儿要按老师所说的形状找到相应的物体。
幼儿园课程整合教案

幼儿园课程整合教案幼儿园课程整合教案一、课程主题:四季轮转二、合适年龄:3-5岁(大班)三、教学目标1.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充分展示四季变迁的规律与特点,富有生命力的自然美。
2. 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观察力、感受力、表达能力和信心。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自然情趣和生态文明意识。
四、课程内容1. 表演环节:四季歌曲活动内容:情境唱游,让孩子感受到四季之美。
营造氛围:老师与孩子一起唱跳,感受万物生长。
2. 讲解环节:四季及变化活动内容:由老师向孩子讲解四季及其变化,并展现图文资料。
营造氛围: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认识并想象四季的自然现象,加深对于四季的认知。
3. 科学游戏环节:春、夏、秋、冬活动内容:让孩子参与游戏和动手制作四季环节。
营造氛围:情境设计,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四季之美。
4. 艺术创作环节:自己做四季云朵活动内容:提供多种颜色的棉花,并给出示范。
营造氛围:孩子自由发挥,发挥自己的创意,亲手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四季云朵。
五、教学方法1. 听说教学法:通过听老师说、参与活动、互动交流等方式,利用幼儿的大脑记忆、形成联想和记忆链接,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记忆能力。
2. 游戏教学法:通过互动游戏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和运动能力。
3. 创造性教学法: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挖掘幼儿的潜力,发现幼儿的特长和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六、教学步骤1. 起势:老师带着幼儿唱四季歌曲,引领孩子们感受四季之美。
2. 讲解环节:让幼儿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并用图文资料进行展示。
3. 游戏环节:老师组织孩子们玩“春、夏、秋、冬”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四季变化。
4. 创造性环节:老师给孩子提供多种材料和颜色的棉花,帮助孩子制作独一无二的四季云朵,展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总结环节:老师引导幼儿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对四季变化的认识,鼓励幼儿进行表达,并给予鼓励和赞美。
七、教学资源1. 《四季转变》2. 《四季歌曲》3. 来自四季的自然资料图片4. 棉花、颜色纸、美工工具等八、教学评估1. 记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地认知、观察、感受和表达四季变化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案(优秀5篇)

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案(优秀5篇)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天气凉了,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了。
2、观察银杏树、柳树、枫树叶子的特点,并能把同一形状的树叶归类。
活动准备1、图片—杏树、柳树、枫树叶子2、背景图片—三棵树活动过程一、故事直接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发现最近几天我们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吗?(天气变凉了。
)那你知道什么季节来临了?(秋天)对呀,秋天来了,你发现有的树叶怎样了?(树叶落下来了。
)2、教师:天气变凉爽了,有几个淘气的树叶贪玩耍,离开了树叶妈妈,到外面做游戏了。
3、出示图片—小树叶教师:我们先来认识它们。
(柳树叶、枫树叶、银杏叶)4、教师:它们玩得可开心了!到了回家的时间了,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知道“小树叶”的“家”在哪里吗?(树上)教师:可是这里有三棵树,它们不知道自己哪个是自己的家,怎样才能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呢?(请幼儿想办法。
)二、帮小树叶找家1、教师:让我们来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好吗?我们看看小树叶的样子,它们长得怎样的?(请幼儿观察叶子的形状,说说像什么)2、教师:柳树叶细细长长的像小船,枫树叶像我们的小手,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
哪一棵树跟它们的样子一样呢?让我们找找,把它们送到“家”里去好吗?3、出示三棵树,请幼儿送它们回家。
三、与“小树叶”做游戏1、教师:小树叶可感谢我们小朋友呢,它的兄弟姐妹,爸爸妈妈也很感谢我们,特别是它的兄弟姐妹想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帮它们找家,你想玩吗?2、把叶子分给孩子,请幼儿把同一类的叶子贴到树上去。
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案篇2设计思路:喜欢动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小班孩子更是如此。
《动物的花花衣》主题开展至今,孩子们对身边常见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对动物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我尝试通过这样一次集体活动,在猜猜、找找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梳理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丰富他们的交流内容,并且能结合动物身上的花纹进行点数对应的联系,获得新的知识和巩固一些数经验。
幼儿园大班生成课程教案的十个案例

幼儿园大班课程教案的十个案例一、教学内容案例1:《认识天气》详细内容:学习天气现象,了解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天气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
案例2:《有趣的三角形》详细内容: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点,学会用三角形拼图,创作三角形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自信等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三角形的特点及创作。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操作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三角形卡片、拼图、画纸、画笔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2)教师出示三角形卡片,讲解三角形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幼儿观察天气,记录在记录本上,并进行描述。
(2)幼儿用三角形卡片进行拼图游戏,创作三角形画作。
(2)教师展示幼儿的三角形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天气、有趣的三角形2. 板书内容:天气现象、三角形特点、作品展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家里的天气变化,描述一天中天气的变化。
(2)用三角形卡片拼出一幅有趣的画作。
2. 答案:(1)天气变化记录:如早上晴天,下午阴天等。
(2)三角形画作:可根据幼儿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天气和三角形知识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天气变化,提高观察力。
(2)鼓励幼儿用三角形创作更多有趣的作品,提高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掌握天气变化和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提高观察、表达和操作能力。
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教案

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教案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教案8篇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教案1活动目标:1、乐于进行手工制作。
2、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3、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电子用书、各种美工材料(每组一份)活动过程:一、故事激趣、巧引课题1、情境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猪和大灰狼的故事吗?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想听吗?2、播放故事。
3、师:孩子们,你们想到什么好办法了吗?小结:你们想出来的`办法真不错。
天气越来越冷了,让我们一起帮助小猪一家盖新房吧。
二、引导分析,启发想像1、师:你们想为小猪一家盖间什么样的房子呢?你们的想法都不错,可是,我们没有。
不过我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材料。
2、出示房子图片。
3、师:快看看,你喜欢哪种小房子?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4、想一想,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盖新房?小结:大家都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赶快开工吧!三、设计制作,鼓励创新1、根据个性差异、能力,__选择撕贴、粘贴、绘画等方法,简单制作与众不同的房子。
2、幼儿制作,教师适时指导。
四、展示作品,总结评价1、将作品粘贴,进行欣赏评价。
2、师:孩子们,你们盖好的新房子真漂亮,小猪一家很喜欢,它还邀请我们去做客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快出发吧!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教案2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受当家的不容易,父母的艰辛。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家务活,培养自理能力。
3、明白做好一件事不仅要有一定的技能,还要学会合理安排。
二、活动准备1、了解父母一天家中事务的.大致安排。
2、订一个一天事务安排表。
三、活动过程1、谈话揭题小朋友,你家里是谁当家的?为什么?2、讨论以下问题并小组讨论、汇报、归纳。
a当这个家一天必须做那些事?b要做好这些事必须有那些技能?3、指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当好家。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4、当家问题巧解答。
a根据父母所给的金额,如何安排一天的膳食?(要考虑一日三餐,还要考虑米油盐菜等,要考虑营养和每个人的口味) b如何采购一天的蔬菜、食品?如何考虑营养的搭配。
幼儿园活动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活动教案(通用15篇)幼儿园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在情景游戏中学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
感知词汇:五颜六色雪白雪白漂漂亮亮。
3、喜欢上幼儿园,乐意上幼儿园。
活动准备:1、活动室里布置出草地、树林、幼儿园的简单场景。
2、点点的图片两张(一张噘着嘴、一张高高兴兴的。
)3、大班幼儿分别学会在场景中扮演小鸟、兔子、梅花鹿。
4、小图标:小鸟、兔子、梅花鹿、小朋友、大树、草地、树林、幼儿园。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噘着嘴巴的点点图片引出活动。
师:有一个小朋友,名叫点点。
今年三岁了,到了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带她去幼儿园,你们看看她想去吗?从哪看出来的?(不想去,因为点点不高兴,噘着嘴。
)二、教师边讲故事边带领幼儿进入场景中,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大班幼儿分别扮演小鸟、兔子、梅花鹿,站在场景中准备表演。
2、教师同大班幼儿一起表演故事情节。
表演过程中提问幼儿什么样的小鸟(五颜六色的小鸟)什么样的兔子(雪白雪白的兔子)什么样的梅花鹿(漂漂亮亮的梅花鹿)帮助幼儿理解感知这些词汇。
三、出示小图标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故事内容。
1、妈妈带点点上幼儿园的时候都碰到了谁?它们的幼儿园在哪里。
小动物们觉得自己的幼儿园怎么样?(小鸟的幼儿园在树上、兔子的幼儿园在草地、梅花鹿的幼儿园在树林。
大家都说幼儿园里很快乐)2、小朋友的幼儿园在什么地方?幼儿园里有什么?点点这下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四、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将故事表演一遍。
教师分配角色幼儿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下一边讲故事一边表演。
五、情感教育引发幼儿愿意上幼儿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快乐情绪。
1、你们喜欢自己的幼儿园吗?为什么?2、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1、将《点点上幼儿园》的幼儿园用书放在图书角,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可以自由阅读。
2、提供小鸟、兔子、梅花鹿、点点、妈妈的头饰,幼儿可进行故事表演。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快乐口袋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快乐。
幼儿园课程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课程教案优秀7篇适合幼儿园的.课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说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2、发散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准备:饼干、老鼠手偶、音乐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闫老师给小朋友带了了许多的好吃的,那你们猜一猜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都闭上眼睛,我的好吃的马上就要变出来了,会是什么呢?(饼干)哦对了,饼干,嘘、可是我的饼干娃娃最喜欢有礼貌的小朋友了,看饼干娃哇今天想和谁交朋友?二、过程1、小朋友都吃过各种各样的饼干,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今天闫老师给小朋友带来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伸出你们的手指一起来画个圆圆的饼干,那这些圆圆的饼干它像什么呀?都来动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2、放音乐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呀?(老鼠偷吃饼干的声音)刚才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到我们的饼干上咬了一口,我们的饼干变成这个样子了,现在你们看看它又像什么呀?3、把饼干变成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放儿歌)三、游戏这首好听的儿歌我们要是再把它加上手指游戏就更好玩了,我们边说边玩。
(做手指游戏)把饼干发给每一个小朋友,找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饼干想什么,咬了一口还会变成什么?活动延伸:今天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老师把饼干宝宝奖给每个小朋友,动动你的小脑袋看看你们还能把饼干变成什么样子的?幼儿园课程教案篇二一、快乐活动目标:1、了解圣诞节的由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2、协助幼儿开展对主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
3、通过圣诞庆祝活动,幼儿虚幻参与团体游戏,满足肢体活动的乐趣,并学会与人相互合作的精神。
二、快乐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圣诞》主题的故事。
2、收集有关《圣诞》布置装饰品、食品、卡片、图片等。
3、铃儿响叮当磁带、各种头饰、面具、服饰、彩链等。
4、剪刀、胶水、抹布、签画纸、彩色纸、破旧袜子、油画棒等。
三、快乐活动过程:1、快乐激发:出示圣诞老公公、圣诞树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幼儿园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该页是作者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理的幼儿园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学教案(15 篇一【活动建议】1、教师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扩展自然角的内容,不要局限书中举的例子。
2、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然角的创设与管理,充分发挥自然角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活动目标】通过照顾、观察自然角,使幼儿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增进幼儿对饲养和种植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鱼缸、花盆、记录本、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活动(一)春天的自然角1、种子发芽:在盘子里放一层棉花,用水将其浸湿,然后撒上一些不同的种子。
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比较不同的种子发出的嫩芽有什么不同?用一根细铁丝穿上三粒蚕豆插到瓶子里。
然后往瓶子里倒些水,使较下面一粒蚕豆完全浸在水中,中间一粒恰巧在水面上,较上面一粒则离开水面。
过几天后,让幼儿观察、比较三粒蚕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启发他们想一想,为什么三粒蚕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2、瓶插:带领幼儿采集柳树、桃树、杏树的枝条,插在瓶子里,泡些水。
每天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
3、饲养小动物:让幼儿将蚕、小蝌蚪、小鱼、乌龟、小鸡、小鸭等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放在自然角饲养。
鼓励幼儿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变化。
活动(二)夏天的自然角1、养花:将夏季常见的盆花摆放到自然角,供幼儿欣赏。
2、饲养动物:带幼儿捕捉并饲养蜗牛、蝉、蚯蚓等小动物。
也可制作蝴蝶、蜻蜓标本,将其摆放到自然角,供幼儿观察。
同时要教育幼儿保护益虫。
3、天气日记:在室外建立一个小小气象观测站,让幼儿轮流观察天气的变化,并做天气日记。
活动(三)秋天的自然角1、果实娃娃:让幼儿搜集各种成熟的果实,在果实上粘贴五官,制成果实娃娃。
如苹果娃娃、南瓜娃娃等。
将这些果实娃娃摆放到自然角,供大家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一、定义:种类繁多,可从几个维度分1•学科(领域)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例: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特点:注重科学体系,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有系统的学______2.经验维度:学生在教室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特点: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驱使任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目标、兴趣、内驱力、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为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3.目标维度:预期行为的结构化序列。
特点: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4.计划维度: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特点:一种综合的倾向。
二、课程理论一)、构建:正处于形成状态中二)、基本问题:1.课程的价值取向。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3.分科课程(六科教学)与活动教程(五个领域)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同时存在A .计划性:有计划、有组织一无计划、无组织B .学习的环境:课堂教学获得—学校环境获得C.学习结果:获得预期性的知识—获得非预期性的东西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但不同历史时期也是有所不同的。
我国:20、30年代:将幼儿园课程看成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
50 年代:学习苏联的模式。
80 年代:重关注课程的过程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最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
(南、北方的不同:雪花、爬龙舟等)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与学校相比,有其内容上的特点:1、多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
3、多注重“整个儿童”人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心理学派繁多,较具重大影响的是:1、认知心理学。
2、成熟理论。
3、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4、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但不能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唯一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一、流派(四个)1、经验论。
2、唯理论。
3、实用主义。
4、存在主义。
二、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的来源、性质、类别、认识过程及知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理性认识。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包括有经济、政治、文化一、经济与幼儿园课程: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沿海、中部、西部)(城市、乡镇、贫困地区)二、政治与幼儿园课程:深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作用于和服务于政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三、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课程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同时又能传承文化。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第一节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心理学和文化的角度二、游戏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儿童游戏的权利并没有普遍受到尊重,在实际上尚缺少其应有的地位。
三、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人们对学习和儿童发展有不同的理解,于是,他们对儿童游戏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课程编制中,他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表述和运用。
第二节教学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学活动一、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教学的界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而一般的教学指的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
二、对教学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世界各地较有影响力的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等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两者不可替代,但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二、游戏与教学的结合从“游戏”或“教学”的不同视角出发,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同解读。
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三种)一)分离式:游戏和教学相对分离二)插入式:在游戏中插入教学,在教学中插入游戏。
三)整合式: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幼儿园每日教育活动选择与组合按活动中游戏和教学的成分可分为 4 种:1)无结构化教育活动(纯游戏)2)低结构化教育活动3)高结构化教育活动4)完全结构化教育活动(纯教学)在每日、每周、每学期、及每年度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选择和组合上,让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之间取得协调和平衡,处理好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幼儿园每日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平衡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安排,应符合幼儿园每日教育、保育的要求。
在幼儿园每日活动中应有游戏和教学两类教育活动,并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确定这两类教育活动在时间上比例,在组合上的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幼儿园每周、每学期或学年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平衡加大无结构化和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比例。
(每学期或学年的初期)周二至周四:增加较高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比例。
(每学期或学年的中期)周五:再次加大无结构化和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比例。
(每学期或学年的后期)第四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除游戏外,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会包括有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环境的设计、活动的延伸等)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常见的取向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表现性目标三种一、)高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以行为目标为主,在表述上会赋予明确的“教师要教给幼儿……”(着眼于教师)“让幼儿达到……”“幼儿应该……”(着眼于幼儿)等。
二)低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以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为主,它的活动目标在表述上不是很清晰地说明要达到怎样的实际水平,多以“感知……”“比……”“发现……”来表述。
三)、不同结构化程度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置的趋向随着教育活动性质的变化,活动目标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各种幼儿园教育活动都能在反映教育活动价值取向的连续体中找到其合适的位置。
这样的活动定位,能帮助教育活动设计者在设置和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根据教育活动的性质,把握活动目标的基本趋向。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存在三种不同的取向一一“内容即教材”“内容即活动”“内容即经验”。
(第六章第三节详)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手段,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必须与该教育活动的目标相一致,反映出教育活动设计者在设计活动时清晰的设计思路。
一般来说,在为高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内容时,教育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纳教育活动内容即教材的取向。
在为低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内容时,教育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纳教育活动内容即活动,或教育活动内容即经验的取向。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较为常见的 目标取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目标取向 在高结构教育活动评价中经常有体现,是一个量的评价,评价活动设计者预设的活动目标是否达成。
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在低结构教育活动评价中常有体现。
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会是一个评价者与被评 价者互动的过程,会是一个评价者与评价者共同探讨和建构教育意义的过程,会是一个帮助教师获取教育智慧 的过程。
第二节 不同结构程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由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在设计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时,要注意: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各学科科目 (教育领域) 明显;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越底,学科科目(教育领域)越趋向整合。
二、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和示例(六种)一)“单一科目”教学活动1、“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特征 教育活动设计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的各学科目标,而不是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
2、“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二)“整合科目”教学活动1、“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的特征 “整合科目”教学活动强调的是整合技能和概念的教学。
教育活动设计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以知识和技 能为主线的各学科目标,而不是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
2、“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三)单元教学活动1、单元教学活动的性质 单元教学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单一”“整合”相对较低。
2、单元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单元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四)主题教学活动1、主题教学活动的特征 活动设计者决定内容,或由幼儿根据较广专题的学习经验发起活动2、主题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主题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五)方案教学活动1、方案教学活动的特征 活动更多由幼儿自己发起2、方案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方案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六)区角活动1、区角活动的特征 主要成分是幼儿游戏,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
2、区角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中的各教育领域(略)因本章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基本重合,故考试不另做要求,可以不看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有 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主要)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使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方向得以明确,使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等与课程目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的特征越实践模式和批判模式 (开始关注)一、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一一从一般到具体教育目的T课程目标T具体课程目标(包括教育活动目标)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三种)一)行为目标取向指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二)生成目标取向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
反映的是幼儿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反映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三)表现性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三、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四、幼儿园课程编制中目标的设置一)不同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目标设置的趋向幼儿园课程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设置越趋向于细化、特化、趋向于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相反,结构化程度越低,目标的设置越泛化,越趋向于游离,具有更多的弹性。
二)高结构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设置以幼儿获得预期的一系列行为变化为主要取向。
三)低结构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设置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为主要取向。
四)介于两者之间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设置既对幼儿的学习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又能顾及幼儿与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让幼儿能有在自己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空间。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一)课程内容即教材是与将课程内容看作向幼儿传递的知识这一基本点联系在一起的,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