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对地铁建设的启示_李伟
香港地铁换乘站功能与启示

香港地铁换乘站功能与启示作者:孙为东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4期摘要: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其安全、便捷、环保等优势使其成为最佳的公共交通运营方式之一,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香港地铁建设起步较早,其优越的线路规划、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对现阶段的轨道交通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香港地铁换乘车站的先进设计理念、实现方法与功能评价进行了简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铁设计;换乘设计中图分类号:[U29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香港地铁概况香港地铁公司成立于1975年,负责建设与运营香港地下铁路及东铁线等铁路系统。
港铁公司营运线路覆盖香港岛、九龙半岛及新界区,主要营运线路有:港岛线、观塘线、荃湾线、将军澳线、东涌线、马鞍山线、机场线、迪斯尼线、东铁线等线路。
港铁公司以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一流的线路设施、成绩斐然的营运效益享誉世界。
本文仅对港铁主要线路的换乘方式、设计理念等进行介绍、探讨,以管窥豹,以期对正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有所启示。
2.主要换乘方式2.1众多考察过香港地铁的同仁都会对其线网规划的科学与前瞻性表示敬佩,与世界上大部分的城市类似,虽然整个线网中的各条线是在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内修建完成的,各条线路历经多年建设方才形成今日的成熟线网,港铁线网中的不同线路需换乘时,在线网布局上均考虑了两线采用至少两站、甚至三站的多点换乘局面,这与内地部分城市一期线路与市郊线路采用单点衔接接力的形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除此之外,在整个线网布局上,最繁忙的几条线路之间的换乘搭接位置均基于匹配合理的线网客流的基础上实现联系,如观塘线的起点三个站、终点两个站分别与荃湾线的中部及将军澳线的中部实现搭接,将军澳线通过起点两个站与港岛线中部搭接、机场快线与东涌线基于共线互相或与西铁线路搭接等布局形式,尽量避免了两条线路首尾一点相连导致的大断面客流全部换乘的现象,避免了高强度的大断面换乘客流对换乘车站运营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既有利于运营安全与客流组织,也提高了换乘站客流服务水平。
新加坡、香港公共交通枢纽建设的启示

新加坡、香港公共交通枢纽建设的启示1、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土地利用价值新加坡和香港都十分关注土地的综合利用,在建设交通枢纽的同时,都考虑了与枢纽紧密结合的物业开发,通过合理引导乘坐交通工具的客流为配套的商业物业带来无限生机。
与香港荃湾地铁站连接到新之城就是集约利用土地进行交通枢纽及上盖物业一体化开发的典型例子,建筑物首层建设巴士公交站场,二、三层群楼利用大量的换乘客流开发为商铺及酒楼餐饮,塔楼开发为写字楼物业。
由于各部分功能衔接紧密,因此物业经营十分良好,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也十分便捷。
同样地,新加坡的盛港枢纽也利用物业的首层作为与地铁换乘的交通枢纽总站,枢纽上盖开发为商业住宅,在大大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的同时,通过商业的经营提高了换乘枢纽的活力,使整个枢纽物业成为一个人气旺盛、安全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
此外,国外一些公用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给了我们宝贵的借鉴经验。
香港窝打老道附近一个垃圾收集场就利用其边角用地及上盖,加建了社区康乐体育设施(乒乓球、羽毛球场),十分紧凑、实用和有趣。
2、统筹区域规划,扩大换乘枢纽的辐射能力每一种交通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辐射范围,恰当地组织不同交通方式在特定区域进行有效的衔接,结合交通和商业的辐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公共交通系统的作用,新加坡卫星城的交通枢纽建设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清晰的概念。
以新加坡大巴窑卫星城为例,公交枢纽就像是区域的心脏,不仅通过地铁、巴士等交通方式有效解决区域18万居民的出行需求,而且在规划之初就把整个卫星城主要的商业设施集中在枢纽周边用地,合理引导区内居民利用方便的接驳巴士出行和消费,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交通组织困难、管理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
3、枢纽功能布局清晰,“动、静分离”在新加坡,换乘枢纽与商业物业是紧密连接的,但即使商业区域人头涌动、交易活跃,也不会影响换乘枢纽的正常运作;在换乘枢纽内部,就算同时多辆巴士落客、上客,都不会相互干扰。
香港交通环境的特点与启示

晨近 2 0小时的服务。在港期间 ,我们 曾多次乘坐地
铁 ,感觉地铁 宽敞 ,全程有 空调 ,进 出配扶梯 ,乘
交优先 的发展选择 。重视发展载客量大的公共交通 ,
以 政 策 手 段 控 制 私 人 汽 车 , 比如 ,香 港 油 价 高 ,公
坐舒适 ,换乘 方便 。成为市 民和旅 客 出行 的首选 。
基 础 上 推 出 的 “ 港 政府 一 站 通 ”w w.o .k 香 (w gv h )不
以密集 的班次 、干净整洁 的乘车环 境 、限容有坐 的
营运提供 良好服务 。运行在港 岛坚尼 地城至 肖其湾
的有轨 电车 ,是横贯港岛东西约 l 公里 、多年来一 3 直只收 2元票价 的经济 实惠而 且环保 的交通工 具 , 后门上车 ,前 门刷卡下车 ,虽然速度稍慢 ,但很 有 市场 。机 动灵 活的近 2 辆的士则频密行走在大 街 万 小巷 ,的士 服务规 范 ,不停禁 区 ,也不抢客 ,日载 客有一百多万人次 。此外 轮渡 、半山扶手 电梯也 承 载着一定人流。 出行便捷 宜人。一是 主干道路设计合理 。突 出 重点路桥 。港 岛靠近维多利亚港 的成 片区域 。是地 势相对平坦 因而密布 了办公楼 、写字楼 、码头 以及 商场 、酒店 、银行等 的人流密集 区 ,是香 港作为亚
香 港 交 通 环 境 的 特 点 与 启 示
薯 一 毒 董 露 瑶《薰 蓦
口 范 翔 林
借助赴港参加法治建设 培训 的机会 ,笔者对香
行人环境 相应配套 。在干线与人 流密集 地段精心修
港 的交通运行情况也作 了一些关注 ,体 验 良多 ,感
触颇丰 。归纳起来2 1 3《 0 O 城市公袋交通 》UB BCi ̄ OT 1 R NUU " PR AP ' R A
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对地铁建设的启示

・
3 ・ 0
第3 6卷 第 2 4期 20 10年 8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 TURE
V0. 6No 2 13 . 4 Au 2 1 g. 0 0
文章 编 号 :0 96 2 l00 2 .0 00 】0 .8 52 1 )40 3 。2
香 港 地 铁 车 站 人 行 接 驳 系 统 对 地 铁 建 设 的启 示
李 伟
摘 要: 从香港城市形 态特征和轨道交通 网络发展历 程出发 ,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分别介绍 了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 统的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 各类人行按驳设施等 , 论述 了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 系统的建设对 内地城 市地铁建设的重要
通 才 能满 足 城 市交 通 的 发展 需 求 。 通 过 鼓 励 发展 公共 交 通 , 确定 公 共 交 通 在 城 市交 通 中的 优 先
3 1 人行接驳 系统设计 的理念 .
配合 轨 道 交 通 的 发 展 , 保 车 站 的人 行 接 驳 设 施 及 附 近行 人 确
地位 , 香港建立了完善的公 共交通体 系。由于铁路运输具有运载
为视觉 中心, 这组保 留建筑 除一处文 物作 为 区文 联下 的创作 室 矛盾 , 而在保 留城市特色的情况 下, 从 满足新时代的新 需求 , 创造
外, 其余可为综合用途 的公共建 筑。同时 , 在两 区域 问设 置服务 传 统 与 现代 并 存 的和 谐城 市 。 于居住小区的以 日用百 货小 商品为业 态的 商业 内街 作为过 渡。 参 考 文 献 : 2 商业 内街上部设 置连廊 迮接两侧 商业 , ) 下部 设下沉式庭 院, 以 [] 吴 良镛 . 良镛城 市规划作 品集 14 ~19 [ . 1 吴 9 6 9 6 M] 北京 : 中 丰富商业 内街的街道空间。同时 , 可以激活地 下商业 。3 公共建 ) 国建 筑工 业 出版 社 ,96 19 .
香港地铁线变迁与香港地铁交通环境变迁

香港地铁线变迁与香港地铁交通环境变迁年级:2011级姓名:刘庆专业:城市规划指导老师:曹小曙2014/1/10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铁作为准公共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对整个城市发展贡献非凡。
地铁能减缓交通堵塞,大量减少汽车的使用,节省出行时间,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营商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功能。
目前我国开通地铁的城市有21个(包括广佛地铁,台北捷运,高雄捷运和香港地铁)。
此外还有多个城市规划正在兴建或者扩建,对地铁的规划与设计成功经验正是这些城市所需要的。
香港地铁一期建成于1979年,克服了多项技术困难,成功建成,之后经过多次修正和扩建,以其方便快捷吸引了大量的乘客,是世界上每公里载客量最大的地下运输工具。
而且香港地铁是世界轨道交通建设中屈指可数的盈利公司之一。
目前我国大量城市的地铁项目基本依靠财政补贴。
香港地铁无论是在交通技术,规划设计还是经营上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关键词:香港地铁路网变化通达性Abstract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subway as quasi-public products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It‘s huge social effect, spec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ity development. The subway can ease the traffic jam, a large number of reduce car use, save travel time, improve air quality, reduce business costs,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urban functions. There are 21 cities which has metro (including the Guang-fo metro, Taipei MRT, the Kaohsiung MRT and Hong Kong MTR). In addition to multiple under construction or expansion, urban planning design and planning of the subway successful experience it is these cities need. The subway built in 1979, a period of Hong Kong to overcome the various technical difficulties, successfully built, after many modification and expansion, with its convenient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passengers, is the world's largest passenger capacity per kilometer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And Hong Kong metro is the world's one of a handful of profitable business i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a lot of the city's subway projects basic rely on subsidies in pres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design and operational of Hong Kong is worth our using for reference.Keywords: Hong Kong metro network changes accessibility1香港地铁现状介绍1.1点设施1.1.1商业设施作为世界自由贸易之都,香港地铁的经营模式也是高人一等。
以人为本 持续发展 贡献社会——香港地铁可持续发展道路

区 政 府控 股 7 %, 3 7 2 %发行 股 本 由私
( ) 制 定 歧 策 ,明 确 轨 道 交通 人 股 东 持 有 ) 足 由政 府 独 资 公司 成 3 , 的骨 十 作 用 。 K为 政 府控 股 的 卜 良性 资产 。 市
2 2 综合规划 、统筹发展 .
维普资讯
以人为本 持续发晨 贯献社会
香港地铁可持续发展道路
林 正
摘 要 :通 过 s 年 的探 索和 实 践 ,在 香 港பைடு நூலகம் 区高 效 发挥 地 铁 对 沿 线 社 0 会 经济 发展 的 带 动 、催 化和 增 益 作 用 , 城 市 规 划 、 铁 建 设 、 铁 沿 将 地 地 线综 合 发展 、 铁 运 营 整合 成 为一 个 有 机 良性 循 环 整体 , 个轨 道 交通 地 整
的经济负担 ,已成为 各界普遍 思考 沿 线上地 增值收益主要用在 了铁路 的问题 。港铁通过3 年的探 索和实 的建 设 方 面 。 0 践, 成功运用可持续发展模式 , 不但 2 3 发展健全城 市公j 交通体 系 .
使轨道 交通网络本身成 为可持 续发
轨道交通事 业的可持续发展必
20 0 5年 , 香 港 特 区 地 铁 年 运 辄 以百亿 元 计 。
— ONAA /0 代 市 强 强 童 MRBTS6 0 DUNN 2 6碗 璃 轨 爻 ER Rf
维普资讯
合 理 配 置 社 会 资 源 ,避 免政 府 沉 重 在向歧府 缴纳地价的 同时 ,将铁路
量的2 .%, 5 2 过海 客流的6 .%。香 辆所 需 投资 也高 于其他 公 交系统 。 12
林 正 代 表 演 讲
港特 区地铁 是全球使 用效率高 、客 此外 , 巨大 的追加投 资、 资产更新和 流密度最大 的铁路 系统 之一 。2 0 重置方 面的投 资也 是轨道 交通长期 05 年 ,公司资产总值 ll6 3 亿港元 , 税 运营的… 火特性。众所周知 , 轨道交
以人为本的香港轨道交通及人行接驳规划

“ 后 50 最 0 m行程 ”的环 境 ,延伸 铁 业 先 驱 、 联 系 和 建 设 促 进 小 区 功
时 ,能 提 高 车 站 的 运 行 效 率 ,也 因 路 的 步 行 区 ,让 更 多 的小 区成 员 能 能 发 展 的 长 远 目 标 。 港 铁 在 可 靠
的无 缝 连接 ,能为 小 区 带来 增值 ,
图7 同台同方 向及 同台反方向换乘
( ) 与 周 为 铁路 乘客 带来便 利 。 3 边 发 展 项 目整
式之 一 ,乘 客 可 在 同一 个 站 台 同方 合 。为 铁 路 车 站 提 供 直 接 、 便 利 、 向 换 乘 另 一 线 路 ( 6 。利 用 2 图 ) 个 全 天 候 、舒 适 的步 行环 境 连 接 乘 客
此 提高 铁路 网络运 行效 率 。 方 便 地 享 受 轨 道 交 通 带 来 的便 利 及 性 、 安 全 性 、 高 效 率 等 方 面 贯 彻
鉴 于 “ 台 换 乘 ” 深 受 乘 客 欢 优质 服务 。 同
迎 ,在 规划 时应充分 考虑 乘客需 求 。
港铁 实 现 了
・ 同 :不 :站 方B 两 向 线
铁路、口 和 行 ,有 利 健 康 ” 的生 活 方 式 ,推 动 l、 / 啊 用 r 厂 H 地
交 通 规 划 的 成 小 区内 出行 “ 碳排放 ” 。 零 同 时 , 人 行 接 驳 系 统 还 能 提 供 更 加 舒 适 和 安 全 的 步 行 环 境 ,为 临 近商 铺 带 来 商 机 ,方 便 游 客 。 因 此 ,铁 路车 站 和相 连 发展 物 业 之 间
4 可持续性
港 铁 的 日平 均 客 运 量 超 过 4 0 0
城市轨道怎样让生活更美好?——香港城市轨道及枢纽建设经验分享(一)

城市轨道怎样让生活更美好?——香港城市轨道及枢纽建设经验分享(一)城市轨道怎样让生活更美好?——香港城市轨道及枢纽建设经验分享(一)(2014/12/1 信息发布:规划师杂志社 )王昊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2012年5月,中规院组织了一次针对香港的城市轨道及枢纽建设考察,我们打算分为两期与大家分享考察的收获,第一期主要是3个讲座的内容,第二期写我们的边走边看。
专题讲座一:香港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及规划主讲人:叶智全(港铁总公司总设计经理)l 香港地铁与港铁公司的历史2012年香港总人口700万,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但其中可发展用地仅约30%。
多山的地形条件促进了城市的集约化建设,为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香港的地铁公司成立于1975年,并于2000年之后实现私有化,但即使在私有化之后,政府所占股份仍占香港地铁公司总股份的76%。
2007年,地铁公司与九广铁路公司合并,正式更名为港铁公司(MTR)。
香港地铁建设始于1970年代,其时香港总人口约400万,住宅、商业和工业均为城市主要的增长部门,路面交通已十分拥堵。
但早期建成的荃湾线和观塘线客流并不饱满,随着港岛线的建设,地铁网络逐渐完善且覆盖了城市主要的功能区,地铁逐渐成为城市重要的出行方式。
1980年代,与香港的产业结构调整相伴随,轨道交通在郊区与新市镇拓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涌线和将军澳线等线路的建设,使得城市外围新增功能紧紧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展开,从1980年到2011年,香港城市人口从500万增长到700万,城市外围新增的人口和就业并没有改变城市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
由于轨道交通发展顺应了城市产业功能和城市结构的调整需要,实现了轨道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因此,香港地铁始终维持了高效的运营状态,城市拓展也始终维持了集约化的形式。
目前香港轨道总长度约220公里,设站82座,日平均运量为450万人次。
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市场中占有44.3%的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24-0030-02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对地铁建设的启示收稿日期:2010-04-26作者简介:李 伟(1979-),男,工程师,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部,广东深圳 518026李 伟摘 要:从香港城市形态特征和轨道交通网络发展历程出发,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别介绍了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各类人行接驳设施等,论述了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的建设对内地城市地铁建设的重要启示,以完善人行接驳系统。
关键词:人行接驳系统,地铁车站,启示中图分类号:U 293.5文献标识码:A 笔者曾多次往来深圳与香港之间,不管是购物、学习、过境,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主要为香港地铁(以下简称/港铁0)。
港铁不仅成为香港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也成为内地人士往来香港的主要交通工具。
2009年5月笔者跟随深圳地铁公司组织的香港地铁学习考察团,对港铁进行了一次相对全面的了解,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港铁完善、发达的车站人行接驳系统,这对当前深圳及内地众多发展轨道交通的城市而言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香港高密度城市形态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匮乏的资源、多山的地形、众多的人口是香港城市特征的真实写照,高密度的城市形态成为香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高密度的城市形态也决定了香港只能选择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发展需求。
通过鼓励发展公共交通,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香港建立了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
由于铁路运输具有运载量大、占用道路面积少、符合环保要求等优点,近年来,铁路逐渐取代了公共汽车,成为香港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
2 香港轨道交通网路香港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和九广铁路,目前整个铁路线网全长218.2km,11条铁路线、84个车站和8个车辆段,日周载客370万人次;轻铁及接驳巴士服务线网全长36.2km,12条行车线、68个车站,周日载客38.5万人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之一。
地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铁路线网四通八达,在各种公共运输工具中已超过最大竞争巴士跃居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见图1),客运量逐年增长,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铁路系统。
3 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3.1 人行接驳系统设计的理念配合轨道交通的发展,确保车站的人行接驳设施及附近行人网络能提供合适及安全的步行环境,让乘客及市民能方便、快捷及安全地往来主要的目的地,充分达至推展轨道项目的成效。
3.2 人行接驳系统设计的需求条件 由于街道空间比用地高1.5m ~1.8m,将首层地面下降1.6m,使上下台阶均可进入百工坊。
地产开发区:1)根据功能分为公建区域和居住区域,沿祈年大街为公共建筑区域,底部为商业,上部设置办公和公寓;西侧部分为居住区域。
区域间以一组保留的四合院建筑和中心绿地作为视觉中心,这组保留建筑除一处文物作为区文联下的创作室外,其余可为综合用途的公共建筑。
同时,在两区域间设置服务于居住小区的以日用百货小商品为业态的商业内街作为过渡。
2)商业内街上部设置连廊连接两侧商业,下部设下沉式庭院,以丰富商业内街的街道空间。
同时,可以激活地下商业。
3)公共建筑呈条形布置,通过上下开口的方式,寻求一种变化的节奏。
立面处理尽量简洁大气。
4)居住建筑呈围合的态势,可使院内空间相对安静。
作为前门历史风貌保护区与现代化的城市风貌间的过渡,要求处理的立面尽量简洁,起到一个背景和过渡的作用,采用坡屋顶形式,使绿树掩映下的坡顶隐约露出城市居住景象。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色,在旧城保护中,我们必须保留其特色有机更新,否则盲目创新,只会使历史文化名称宝贵信息荡然无存,今天的北京,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古城风貌的日益萎缩,作为建筑师,应很好的解决传统与现代,保留与开发的矛盾,从而在保留城市特色的情况下,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创造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和谐城市。
参考文献:[1] 吴良镛.吴良镛城市规划作品集1946~1996[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2] 方 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 赵全儒.旧城更新中城市文化再生方法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8):53-54.Old city preservation and the organic renewalJIANG Ha-i yuAbstract:T his thesis analy zes the curr ent old city protection condition in Beijing ,taking dilapidated building renewal project in t he w est of Qinian r oad,it makes a discussio n from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protection pr inciples,layout and high degree control of protected ar eas and ot her aspects,it makes a hig h degree of control over several aspects.T hen,it holds that the old city preser vation should follow the org anic r e -new al appr oach,furt hermore,proposes constructive sug gestions for Beijing old city pr otection.Key words:old city pr eserv ation,organic renew al,urban tex ture,hig h deg ree contr ol#30#第36卷第24期2010年8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 IT ECTUREVol.36No.24Aug. 20101)乘客的需求条件:a.可达性强,能覆盖一定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街道和地下空间,乘客可快速通过到达目的地车站。
b.安全性,尽可能做到人车分流,使得行人的安全性和车辆的高效率都有保证,乘客及残疾人士可自由地在这些空间中穿梭。
c.舒适性,可通过自动扶梯和升降梯方便地完成垂直空间的转换,遮阳、避雨、照明甚至于空调设施,可具有全天候使用的功能。
2)营运商的需求条件:提供行人接驳系统,营运商所考虑的客观情况包括:现有的行人网络和设施、路面交通状况、道路安全、行人使用量估算、地理环境、技术可行性及成本效益等。
营运商综合以上因素,择优选取人行系统接驳方案。
3.3 人行接驳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选择对城市干扰小的方案;2)缩短行人步行距离,体现交通的便捷性;3)提供安全流畅之通路;4)明显导向标识与咨询服务;5)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选择易于实施、经济可行的方案;6)预留接口,满足远期线网客流量和远期轨网发展规划的要求。
3.4 人行接驳系统的接驳设施港铁地铁车站与行人接驳的基本形式按地铁车站的空间布置形式可分为四种(见图2):1)人行隧道。
该形式将地下车站与建筑地下空间连接,通达性强,对区域分割最小,但工程造价最大,常见于城市繁华地段及路径较短的地方。
因位于地下,对乘客起到了很好的遮阳、避雨的作用,个别车站引入空调通风系统,舒适性较高。
缺点是隧道长度受消防安全因素限制,超过一定长度的隧道必须相应设置出地面的紧急疏散口。
2)人行斑马线及步行街。
该形式将地面车站或地面出入口直接与建筑或街道连接。
乘客进出地铁车站的高度和行走的距离较小,衔接便利,工程投资最省。
3)人行天桥。
该形式将高架车站与现有建筑物上层空间连接。
通达性强,人车分离,具有遮阳、避雨功能,行人舒适性和车辆的高效率得到保证。
工程造价介于前两者之间。
4)行人自动扶梯及高速垂直升降机。
该形式是一种较特别的接驳工具,它连接地铁车站出入口和地势较高的空间,可使居住在地势较高的行人轻易到达地铁车站,无须道路交通接驳,既省时又方便环保,但工程造价和后期建成维护费用相对较高。
3.5 具体工程实例目前港铁绝大部分建成的地铁车站均建立了行人接驳系统,且形式多种多样,方便乘客使用。
在港铁现有的84座车站中,60座车站设置了人行接驳系统,并不断扩大全天候的连廊系统。
如将军澳线坑口站,它是将军澳线的一个地下车站,位于新界西贡区将军澳蔚蓝湾畔地下,邻近大型商业区和居住社区,同时还兼顾清水湾半岛、将军澳线工业及西贡区的转乘乘客,所以成为了将军澳线8个车站中最多出入闸人流的港铁站。
为加强车站的接驳网络服务,在地铁车站500m 的服务半径内,共设置了13座人行天桥,将地铁车站与附近屋苑直接接驳,又通过公交巴士提供接驳服务,将外围的交通需求带到地铁车站。
4 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建设带来的启示4.1 重视前期规划研究,纳入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的建设要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就要介入,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充分体现轨道交通与接驳设施的协调发展,力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坚持人行接驳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既要满足乘客的需求,也要兼顾工程可实施的条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设置各类接驳设施,为乘客提高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4.2 鼓励公众参与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建立一个与市民互动交流的平台,接纳公众提出的各类意见,提高规划决策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丰富规划设计的思路;广泛吸纳民意,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以完善人行接驳系统;接受公众监督,可有效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1] 林 正,孙 彰,张文宇.香港地铁的可持续发展探索[J].都市快轨交通,2008,21(1):36-37.[2] 费移山,王建国.高密度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以香港城市发展为例[J].新建筑,2004(5):121-122.[3] 陈 健,吴云辉,覃 晴,等.香港轨道交通规划考察报告[R].深圳: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09.[4] M T R.Sustainability R eport 2009[R].Hong Ko ng:M T R Cor -poration L imited,2009.Enlightenment of pedestrian connection systemat Hong Kong subway station for subway constructionLI WeiAbstract:Star ting fr om Hong Kong cit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ail transport network development pr ocess,combined w ith specific ex amples of projects,it respectiv e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concepts,design pr inciples,and v ar ious types of pedestr ian connect ion facilit ies of pedestrian connection system at Hong Kong subway station,discusses the important enlig hten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ong Kong pedestr-i an subw ay station pedestrian connected systems on the mainland city subway construc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pedestrian connection system.Key words:pedestrian connect ion system,subway stations,inspir at ion #31# 第36卷第24期2010年8月 李 伟: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对地铁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