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15;215;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高水平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实现情况

高水平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实现情况

高水平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实现情况一、专业综合实力强经过五年建设,以应用英语专业为龙头的应用英语专业群立项为广东省高职院校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成为我校“双高计划”重点建设和计划“申本”的十大专业群之一,形成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条件、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一流的社会服务能力。

本专业综合实力在全省同名专业绝对领先,全国有较大影响力。

(一)一流的师资队伍本专业依据“校企共建、分类培养”的思路,建成了广东省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2019年全省高职外语类7个教学团队中唯一通过验收的团队)。

(二)一流的教学条件(1)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群共享的课程与教材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统领,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将职业能力元素模块转化为教学内容,开发教材,实施课程建设,加强课程思政。

依据职业能力标准,主编产教融合教材。

建设期内,新增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1本,商务部规划教材1本,地方产业特色教材8本。

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高职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高职教育精品开放课程1门。

专业教学资源库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实现校内开放和校外共享。

(2)建设了产业适应性强、技能训练水平高的省级校内实训中心依据“开放、通用、综合、先进”的原则,建成了省内领先的应用英语专业校内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过826万元,生均设备值为18687元。

建设期内,新建省级校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一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中心。

(3)建成一批产教融合紧密、共建共享性的校外实训基地依据“共建、共管、共担、共享”的原则,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建设期内新建了15个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了产教资源共享平台,将产业与教育的优势资源进行跨界整合,集中优势资源,实现了产教双方资源互补与灵活转换。

建成了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应用英语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验收通过,开创了广东省高职外语类“引校入厂”的先河。

(≡)一流的教学管理凭借全国领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学校、外语外贸学院就教师发展、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成立了专门机构或编制出台相关制度文件;专业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学校、外语外贸学院、专业”三级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构,政校行企建立了系统化的“四方联动、产教协同”的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1、建设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高职教育发展道路;按照“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建设思路,大力引进行业企业现行职业和技术标准,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强专业群和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增强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创建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建设目标总体建设目标: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把学院建成办学条件优良、教育教学改革领先、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居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的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面向河北省、原军需企业和全国相关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河北南部技术服务与职业培训中心。

(1)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目标。

面向河北省主导产业和全国相关行业,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工程方向)、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及相关专业群;使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在基地建设、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显著提高,本着立足河北、兼顾原军需企业、突出特色、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加强专业群优势,2007年在现有6个校级示范专业的基础上,将汽车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鞋类设计与工程、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建成校级示范专业,校级示范专业达到10个,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工程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建成省级示范专业,2008年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工程方向)、数控技术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

(2)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现有8个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汽车维修技术中心、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电气技术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1.2万~1.5万在校生的实训实习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训设备先进水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0133万元,深化产学结合,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十一五”期间使技术服务和校办产业利润由现在的年均800万元增加到年均1160万元,重点专业生产性实习由现在的60%达到80%,使汽车维修技术中心、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使电气技术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中心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重点水利工程创建方案范本

重点水利工程创建方案范本

重点水利工程创建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开发水力能源和保护水环境的一系列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在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已成为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XXX省,总投资XX亿元,项目规划占地面积XX平方公里,主要包括XX工程、XX工程等。

三、项目目标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农田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2. 加强水环境保护,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3. 实现水利工程安全可靠运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4.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四、项目建设内容1. XX水库工程2. XX灌溉工程3. XX生态修复工程五、技术路线1. 采用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技术;2. 综合利用地质、水文等相关资料,科学选址,确保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符合要求;3.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4. 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保护水生态系统;六、环保措施1. 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进行工程设计和建设;2. 严格控制排放,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实现零排放;3. 加强环保监测,确保工程建设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七、社会效益1. 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减少用水量,提高农业产量;2. 改善水质,保护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3.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4. 缓解水库防洪和供水压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投资效益1. 预计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为当地带来XX亿元的经济效益;2. 预计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为当地带来XX万吨的粮食增产效益;3. 预计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为当地带来XX万立方米的水资源节约效益。

九、风险分析1. 地质风险: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存在地质灾害;2. 水文风险:水文条件不确定,可能导致灌溉用水不足;3. 水生态风险:工程建设可能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十、建设进度1. 土地征用与拆迁:计划XX年X月完成;2. 施工准备:计划XX年X月完成;3. 项目建设:计划XX年X月-XX年X月完成;4. 工程投产:计划XX年X月投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建设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建设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随着特大型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扩张,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内,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特大型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

轨道交通是举世公认的解决特大型城市内部及城市群之间日益紧张的客流交通压力的最有效途径。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畅通重庆”建设规划,其中重点打造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

近年来,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现已建成197公里。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20年)》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获批的规划项目共8个,规模215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097亿元。

到2020年,轨道交通线网第二轮建设规划项目建成后,我市将形成由1、2、3、4、5、6、9、10号线和环线组成的、通达主城九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网,连接了两个城市中心及六个城市副中心,连接了江北机场,龙头寺、上桥、沙坪坝及菜园坝铁路客站,朝天门码头等主要交通枢纽以及城市各类主要的活动中心、居住区、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文教区、旅游区等。

为适应重庆发展需要,重庆市政府在“九线一环”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七线一环的规划。

《重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2012—2020)》对重庆市远景线网规划做了扩展和优化,经过调整的线网规划共十七线一环。

2.人才需求海量式迸发的城市轨道市场,将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按国际情况,每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配置50至60名工作人员,国内的这一数值更高。

因此每开通一条轨道交通线,就将新增IoOo多个岗位。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里程达197公里;到2020年,主城区轨道交通基本运营里程达412公里,重庆市轨道交通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将达2.4万人,按重庆市目前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估算,中职学校能为该产业提供1.3万人左右,人才缺口1.1.万人。

据调研,企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1)一线乘务员、车辆制造、维修和保养的人才。

桥梁下部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桥梁下部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桥梁下部结构专项施工方案第一节工程概况本合同段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第3合同段,主线全长3.03km。

起点桩号为K11+473.5,终点桩号为K14+503.1 &本合同段桥梁共有嘉善高架、洪溪主桥、A匝道桥、B匝道桥、C匝道1号桥、C匝道2号桥、D匝道1号桥、D匝道2号桥、E匝道桥、F匝道桥、G匝道桥、H匝道桥、CRK16+535.486中桥、CRK17+736小桥、CRK18+086.484中桥。

下部结构桩基主要有© 1m 20根、© 1.2m 153根、© 1.3m 755根、© 1.5m 171根、© 1.6m 40根五种类型,其中陆上桩基1051根,水中桩基88根。

根据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确保桩基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本合同段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桩基分布见下表)。

下部结构类型立柱主要有©1m、© 1.1、© 1.2m、© 1.3m、© 1.5m,承台、地系梁、中系梁、盖梁、台帽。

桩基分布一览表:31第二节编制依据1、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第3合同段施工图设计。

2、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O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6、《生产安全事故告和调查处理条例》7、《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9、《公路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参考范本》31/ 1第三节桩基施工方案一、桩基总体施工方案(一)、总体安排桥梁施工顺序:因南侧下部钢筋加工场设置在紧邻预制场,主线K12+400左侧,距主线300m处,先从主线桥嘉善高架开始施工,紧接着洪溪主桥,同时进行其他匝道桥施工。

本项目计划于2016年6月1开始桩基钻孔施工。

工商管理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工商管理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工商管理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1.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工商管理系有工商管理、物流工程2个专科专业,物流管理1个专科专业。

其中,工商管理专业2006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设,物流工程专业为2017年开设。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

自各专业开设以来,工商管理专业共招收14届学生,物流管理专业共招收9届(2019年未招生)学生,物流工程专业共招收3届学生。

目前,工商管理系本专科学生共469人。

其中本科专业学生人数为364人,占学生总数的77.6%;专科专业学生人数为105人,占学生总数的22.4%。

2.科学研究近年来,工商管理系教师获得省、厅、市、行业等各级各类立项课题共1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共参编学术著作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研水平逐年得到提升。

另外,为提升各专业内涵式发展,学院聘请了1名校外专家,在教学技能、专业素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对专任教师进行能力提升指导。

3.学科建设经过多年建设,获得校级学科建设项目立项。

工商管理专业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

《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两门课程为四川省应用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4.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工商管理系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5人;硕士8人(在读1人);35岁以下的教师占100%。

校外兼职教师5人。

教师队伍中,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学习的占30%。

师生比1:32。

5.社会服务目前,工商管理系师生主要通过志愿者服务进行社会服务。

6.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工商管理系与成都链家房地产公司组建了“链家班”,并与四川京邦达科技有限公司、壹米滴答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实践基地。

7.办学条件目前工商管理系有ERP模拟实验室、供应链沙盘实验室、行为观察室等3个专业实验室。

二、发展环境1.学科、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本规划的建设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建设的关键期,是落实全面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电力基建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方案设计)(范本)

电力基建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方案设计)(范本)

SXMB2*: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XXXXXX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名称)(加盖施工单位公章)年月日批准:(企业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审核:(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年月日(企业质量管理部门) 年月日(企业技术管理部门) 年月日编写:(项目经理) 年月日(主要编写人员) 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与工程实施条件分析 (6)2.1 工程概述 (6)2.2 工程设计特点、工程量 (6)2.3 施工实施条件及自然环境分析 (6)第三章项目施工管理组织结构 (7)3.1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7)3.2 项目管理职责 (8)3.3 工程主要负责人简介 (9)第四章工期目标和施工进度计划 (11)4.1 工期目标及分解 (11)4.2 施工进度计划及编制说明 (11)4.3 进度计划图表 (12)4.4 进度计划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12)第五章质量管理体系 (16)5.1 质量目标及分解 (16)5.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6)5.4 质量控制措施 (21)5.5 质量薄弱环节及预防措施 (22)第六章安全管理体系 (49)6.1 安全目标及分解 (49)6.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49)6.3 安全管理主要职责 (50)6.4 安全控制措施 (52)6.5 危险点、薄弱环节分析预测及预防措施 (53)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体系 (65)7.1 施工引起的环保问题及保护措施 (65)7.2 文明施工的目标、组织结构和实施方案 (70)第八章工地管理和施工平面布置 (78)8.1 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 (78)8.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临时用水总体布置 (79)8.3 施工现场消防总体布置 (81)8.4 工地管理方案与制度 (81)第九章施工方法与资源需求计划 (84)9.1 劳动力需求计划及计划投入的施工队伍 (84)9.2 施工方法及主施工机具选择 (85)9.3 施工机具需求计划 (162)9.4 材料、消耗材料需求计划 (166)9.5 资金需求计划 (167)第十章施工管理与协调 (169)10.1 技术管理及要求 (169)10.3 资金管理及要求 (173)10.4 作业队伍及管理人员管理及要求 (175)10.5 协调工作(参建方、外部) (176)10.6 分包计划与分包管理 (178)10.7 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 (182)10.8 资料管理 (183)第十一章标准工艺施工 (186)11.1 标准工艺实施目标及要求 (186)11.2 标准工艺及技术控制措施 (187)11.3 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及实施效果 (189)11.4 标准工艺成品保护措施 (197)第十二章创优策划 (200)12.1 施工创优目标 (200)12.2 施工创优管理措施 (201)第十三章施工新技术应用 (207)13.1 采用新设备 (207)13.2 采用新工艺 (207)13.3 采用新材料 (207)第十四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8)14.1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208)14.2 降低成本计划与措施 (209)附图表: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212)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213)基础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14)主体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15)装修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16)第一章编制依据(依据文件按照专业性要求及时增加或删减,如遇文件过期请及时更新)1.1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图纸1.2建设单位下发的建设管理纲要、创优规划等文件1.3国家电网公司有关办法、规程、规定(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流动红旗竞赛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9-2015)(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文)》(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2-2015(5)《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数码照片管理工作要求》(基建安质〔2016〕56号)(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5(7)《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5(8)《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5(9)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0〕250号(10)《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变电工程(2014年版)(1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1-2015(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5(1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7-2015(14)《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队伍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3-2015(15)《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技术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4-2015(16)《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8-2015(1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进度计划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9-2015第二章工程概况与工程实施条件分析2.1工程概述2.1.1工程概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图纸描述)2.1.2工程规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图纸描述)2.1.3工期要求(本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及工期)2.1.4参建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列出建设单位、建管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名称)2.1.5土建施工内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图纸描述,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施工做法、设计要点)2.2工程设计特点、工程量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详细描写(环境、季节、地区特点、建筑型式、工程量、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2.2.2工程主要工程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图纸描述)2.3施工实施条件及自然环境分析(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图纸描述周边场地环境、自然条件等)第三章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机构3.1项目管理组织结构3.1.1项目组织机构(根据实际项目部机构组成修改)3.1.2施工现场组织原则工程开工后,公司调集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从施工生产到服务的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工程管理的有效运行和创优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证。

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学校名称: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2822专业名称:口腔医学专业代码:630102所属省份:贵州省填表日期:2011年10月12日项目说明2011年我院口腔医学专业成功申办,这是我省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院专业发展的目标。

我院虽然有20余年开设中等口腔医学专业的成功经验,但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开设口腔医学专业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求的高端技能型口腔卫生人才。

本项目面向口腔专业群,以口腔医学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口腔临床护理专业)的全面发展。

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独立的口腔医学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验条件及实训实训管理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完善校企合作、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实习实训保障建设等。

本项目的建设期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计两年。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启动项目,进一步开展专业调研,与行业合作,咨询行业专家,完成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开发完善建设,以新校区建设为主线完成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等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培养。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以附属口腔医院及义齿加工厂建设为核心拓展我院社会服务辐射能力建设;以口腔医学专业为龙头,促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及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完成教师队伍培养及教学体系建设;各项建设项目材料完善,准备验收建设项目。

本项目建设预算投资47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35万元,企业投入万元,学校自筹投入235万元。

资金用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45万元,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50万元,实训实验条件改善215元,师资队伍建设47万元,社会服务8万元,校企合作12万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66万元,实习实训保障制度建设31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专业名称:项目组组长:分院院长项目组副组长:分院副院长、合作企业2人项目组成员:大约10人左右(其中一半为企业人员)主要合作企业:4—6家撰写要求:所有成员都要填写:姓名,单位,职务,职称;每名成员单写一行。

样例:项目组组长:柳河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院长教授项目组副组长:王峰哈尔滨建成集团项目经理工程师宫波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副院长教授吴伟章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工程师项目组成员:丁喜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经理工程师……建设期:3年(2011—2013年)(仿宋_GB2312、小四)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字数1200左右)1.行业背景分析撰写要求:先从国家层面对本行业的当前现状进行表述,再从本地区、本省的层面对本行业进行表述,最后从两个层面对本行业的将来发展需求方面进行表述。

样例:1.行业背景分析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总量规模已居世界领先位置,跻身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行列……。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省内云集了几十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完备的装备制造业及其产业链……。

根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黑龙江省将加快“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2.人才需求分析撰写要求:通过引用官方调查数据或调研数据,对本行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预测出本行业人才需求量。

样例:2.人才需求分析根据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2010年统计,黑龙江省现有技术工人约270万,高级技术工人仅有19万左右。

按照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级技术工人应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0%。

参照这一目标,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应达到54万,目前尚有34万缺口,未来10年这一缺口将达到40万以上。

根据近几年来我院对哈电集团、哈飞集团等15家装备制造企业的调研显示:生产车间一线高级技师、技师的人数仅占工人总数的6%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占工人总数的10%左右;企业迫其需要大批“精操作、懂工艺、会设计”的机械制造类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现有基础(字数1000左右)专业概况:(专业成立时间、师资队伍、毕业生数量、目前在校生数量、就业率等)1.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2.师资队伍建设3.科研成果4.校内外实训基地5.校企合作撰写要求:表述时要求将已初步形成、已具备的……体现在标题上。

样例:1.“ххх”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2.建立了结构基本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校内外实训基地初具规模(三)存在不足(字数200字左右)撰写要求:主要是校企合作的问题,简明扼要的说出自己的不足,硬伤的地方要淡化或不谈。

存在的不足,不用过渡,直接表述不足之处即可。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字数300字左右)撰写要求:目标中要体现方案中各种建设内容的特色、要有一定的高度,要将“校中厂”、“厂中校”、“教师工作站”、“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等项目写进去。

(二)具体目标(字数800字左右)1.校企合作建设(“校中厂”、“厂中校”)2.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3.师资队伍建设4.实训基地建设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6.专业群建设撰写要求:以“校中厂”、“厂中校”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专业群等建设,要将以上六条建设的目标具体体现在标题中,每条字数最多不超过150字,要精炼。

三、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建设(字数1500左右)撰写要求:要将体制机制写进去。

以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课程教学情况,“校中厂”和“厂中校”——建生产车间。

充分满足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的需要,形成专业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指导、共同评价的运作机制。

1.“校中厂”建设(该标题要替换成要建设的具体实训基地名称,例:齿轮滚刀加工车间)解释:1)学生身处真实企业之中,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使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很好地有机融合起来。

学生在“校中厂”中实现了“双重身份”。

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学生身在其中可获得具大收益。

一是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结合紧密;二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共同指导;三是能够接受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四是在“校中厂”,学生通过顶岗实践,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2)企业在“校中厂”中实现“三重效益”。

一是人才效益,企业通过“校中厂”的运行,培训并发现在技术开发和生产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储备企业未来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二是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校中厂”,使得管理成本、运营成本、厂房用地成本及设备投入大幅度下降,并使用素质较高的“员工”,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三是技术创新效益,学校教师的参与,可及时地现场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供新技术及创新理念与设计。

3)学校在“校中厂”实现“三重收益”。

一是通过将企业的车间引入校园,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在“校中厂”这一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教师可切实地获得企业工作的锻炼,同时能结合企业需求进行项目攻关与研发,教师的实践、科研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三是依靠校企双方提供的双重文化背景,建设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一体的人文环境,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四是学校可以节省消耗性材料支出费用。

4)形成了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五位一体”局面。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系中,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和员工是五大主体,构成了五对互为资源要素的利益关系。

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研发创新的技术支持;学生需要知识技能的获取从而获得合适的就业岗位;学院需要真实生产环境进行教学;教师需要生产实践环境锻炼实践能力和发挥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潜能;企业员工需要技术培训提升自我素质。

这些主体在实现自身价值目标过程中同时,为其他主体提供服务。

企业可以利用学校无偿提供厂房、生产设备以及学生低报酬的专业劳动,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经营活动。

学生则利用在“校中厂”的实训锻炼获得实践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2.“厂中校”建设(该标题要替换成要建设的具体实训基地名称,例:齿轮滚刀加工车间)表XXX: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经费预算(单位:万元)“厂中校”就是将教学课堂与管理转移到具体企业中,学校与企业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学校与企业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与权利(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在企业中作出劳务的同时应享有待遇也要加以明确)。

协商研究双方委派的人员组成、教学方案、课程的设置及具体目标的实现方法等。

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现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多层次螺旋式循环,以达到学生理论与实践交替上升、同步提高的目的。

同时也让学生既感受到具体的真实的企业氛围,同时又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与温暖,从而能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各项学习中去。

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课堂学习更有动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字数500字左右)明确几个概念:1.人才培养模式(1)概念:是人才培养的活动,是教育模式的收缩,是教学模式的扩展。

(2)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普遍认同性、目的导向、内容依托、方法支撑和过程总合(3)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价值层面,是指在某一个教育思想下指导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也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主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他的规格是什么。

二是知识层面,是指所培养的人的内容和选择,具体的说就是培养的人需要哪些内容、要培养这样的人,需要哪些内容,如何进行选择,同时还有这些内容的实施途径。

三是环境层面,是指保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方法和途径能够顺利实施的条件,包括师资、场地和各方面的制度保障等。

2、校企合作的内容:一是为企业服务;二是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和条件,资源共享;三是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

3.工学结合(1)工学结合的目的:一是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推动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尤其是课程。

(2)工学结合的结构:包括学生、学校、用人单位。

(3)工学结合的功能:一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专业建设。

(4)工学结合支撑条件:包括:管理体制、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

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切入口,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础平台。

1.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模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等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面向……行业(领域),从事……工作的(精操作、懂工艺、会设计;懂设计、通安装、会调试、精维护、善管理)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样例: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机械材料选用及加工等基本知识和工艺设计、操作等职业能力,面向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机床操作、工艺规程编织与实施、车间技术员等工作的“精操作、懂工艺、会设计”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就业岗位:将主要就业岗位列入此项,主要就业岗位一定要与课程设计中列出的主要岗位对应。

2. 人才培养模式(分学期不同阶段写)人才培养模式分学期表述时,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严格和人才培养模式对应。

样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期工:在学期初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哈尔滨实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进行为期1周的参观实习,使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工厂、车间、机械制造等要素有初步的认知。

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激发学生今后学习的兴趣,认清今后的职业方向。

在学期末安排3周的普通机械加工实训,进行车、铣、钳工种的入门级训练。

学:本学期课内开设《实用外语》、《应用数学》、《计算机操作基础》等公共课程。

表XXX:人才培养模式经费预算(单位:万元)(三)课程体系改革(字数800字左右)需要明确的4个概念:1、典型工作任务:又称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职业行动领域。

⑴典型工作任务不是具体的职业工作或工作环节,它在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工作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等步骤。

⑵典型工作任务表现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从职业分析过程中得到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过程。

⑶对工作任务能够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序,为学习领域的设计提供前提。

⑷典型工作任务留有设计空间。

⑸通常一个专业(职业)大约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

2、行动领域:指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关联的任务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