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扶贫工作心得体会-2019

学校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柏梓中学:刘卫红

一、认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习近平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精准扶贫作为一项解决民生问题,联系群众根本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形象体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校精准扶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紧密配合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推进和加快帮扶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实现“不让一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一个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落伍,不让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掉队”的教育目标,为贫困学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援助使他们补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的机会。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二、扶贫工作的落实

1、加强领导、各负其责。为了更好的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学校成立扶贫小组。确定扶贫责任人和扶贫专干,分工到人,各司其职。

2、加大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家长QQ群、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动员,利用“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重点走访低保户、建卡贫困户,困境儿童、残疾学生。了解家况,宣

传政策。

3、学校帮扶责任人多次深入帮扶村,认真走访了帮扶对象,填写了帮扶手册。带去了我们的温暖:新衣物、学习用品、食用油等

4、学校不仅让贫困学生家长在食堂打工挣劳务费,同时带好孩子,还让个别特困生免费在学校食堂用餐。

5、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别是不能让一个贫困生辍学。

6、帮扶面积广。全校有建卡150户、低保75户、孤儿2户、特困4户、残疾学生5个、家长残疾25个。均分摊到教职工人头,实行一对一的帮扶。

三、帮扶方式

1、通过入户走访,深入地了解到大多数贫困家庭都属于父母离异,孩子在单亲家庭生活,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管,老人们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经济比较困难。更无法科学的管教孩子,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性格较内向,叛逆性重。于是老师们会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

2、思想上的帮扶:“扶贫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是我们教育扶贫的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其命运,所以,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及生活上的困难。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帮助,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从而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行为习惯。

3、对于残疾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身残志坚。学校教师尽量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健康成长。

4、学习上的帮扶:对偏科或成绩差的贫困生,与各班的科任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对行动不方便残疾儿童,教师利用节假日到家补课。

5、生活上给予支助:对于刘洪、夏玲等平时的穿着都不如同学,基本生活都靠他人捐助,因而我们学校和教师适当的资助,每学期开学给他们购买衣物等生活用品,免费在学校食堂用三餐,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穷不读书,穷根难除,富不读书,富不长久。”教育是使贫困家庭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对于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则尤为重要。“路漫漫其修远兮”走在教育扶贫的路上,需要爱心、信心、恒心,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紧跟党中央步伐,提高思想意识,努力完善自我,用切实的行动,干好教育扶贫工作。

通过这次教育扶贫实践活动,我感觉作为教师的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认真专研自己的专业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业务素质,不断学习,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实践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实践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也正是通过这次的扶贫帮困真正激励着我不断

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总之、教育扶贫是一种长期的博爱工作,我们将用真心、耐心和爱心去关爱扶持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在不同情况下充当不同角色,在孩子生活中我们是慈爱的母亲,在学生耍脾气需要教育时我们是严厉的父亲,在学生偷懒时我们是辛勤的园丁,帮助他们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善有所提高,使他们将来能成为对社会,对家庭又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