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专业考试参考大纲副高年级
2023年卫生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全科学(副高)考试大纲

2023年卫生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全科学(副高)考试大纲一、专业知识1.掌握全科医学(包括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临床预防、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居民健康档案和全科医疗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学说,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方剂学等。
3.掌握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与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等社区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4.掌握在社区中开展针灸推拿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5.熟悉中医的药物与非药物保健与康复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6.掌握初级卫生保健(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区卫生诊断基本理论知识。
二、专业实践能力1、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①掌握感冒、咳嗽、胃痛、泄泻、便秘、胁痛、眩晕、中风后遗症、消渴、痹证、自汗与盗汗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②熟悉喘证、哮证、呕吐、心悸、不寐、水肿、遗精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2、妇科病的中医治疗①掌握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病、崩漏、胎漏与胎动不安、缺乳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②熟悉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妊娠恶阻、产后恶露不绝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③了解子肿、产后发热、阴挺的辨证分型与治法。
3、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①掌握感冒、哮喘、肺炎喘嗽、腹泻、麻疹、水痘、痄腮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②熟悉厌食、鹅口疮、奶麻、顿咳、风疹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4、外科、皮肤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①掌握疖、湿疮、褥疮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②熟悉粉刺、乳痈、丹毒、冻疮、痔疮、疱疹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③了解鹅掌风、烫伤烧伤、蛇虫咬螫伤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与治法。
副高考试大纲

请问一下,2020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副高考试大纲及参考书可以选择哪些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副高级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掌握中医、西医内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化、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
2、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消化、神经、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传染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
3、掌握中西医临床诊断技能,掌握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包括X 线、超声、CT、MRI等)内窥镜诊断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有关的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病学等临床学科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临床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流行病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2、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急症、危重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器官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重症肺炎、肺栓塞、中毒性菌痢、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哮喘、气胸、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DIC等)的救治。
3、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一般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如: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结/肝/脾肿大原因待查、颅内高压综合征、副癌综合征等。
4、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常用组织活检术及呼吸机、除颤器的使用等。
5、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操作技术,能熟练阅读与分析报告结果;如:心电图、胸部X线、CT、内镜检查、骨髓细胞分析及常用临床检验化验项目等。
6、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等知识均应有较全面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能做到合理用药。
中医内科学(副高职称考试复习资料记录材料)

中医内科学(副高职称考试复习资料记录材料)中医内科学第一章外感病症感冒治疗原则:解表发汗,疏风宣肺;时行感冒多偏重于清热解毒风寒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风热证——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表寒里热证——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阳虚感冒——助阳解表——参附再造丸、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血虚感冒——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外感发热治疗原则:采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清泻脏腑、滋阴退热之法,清除邪热,调和脏腑卫表证(风寒证)——解表退热——荆防败毒散卫表证(风热证)——解表退热——银翘散肺热证——清热解毒,宣肺化痰——麻杏石甘汤胃热证——清胃解热——白虎汤腑实证——通腑泻热——大承气汤胆热证——清热利胆——大柴胡汤脾胃湿热证——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王氏连朴饮大肠湿热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膀胱湿热证——清利膀胱湿热——八正散和小柴胡汤湿阻治疗原则:祛湿健脾湿困脾胃——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湿热中阻——清热化湿——王氏连朴饮脾虚湿滞——健脾化湿——香砂六君子汤痢疾治疗原则:通涩清温,辨证论治;调气行血湿热痢——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虚寒痢——温补脾胃,收涩固脱——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疟疾正疟——驱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青蒿素合清瘴汤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青蒿素合不换金正气散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疟母——软坚散结,祛瘀化痰——鳖甲煎丸第一章肺病证咳嗽外感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化痰止咳——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哮病治疗原则: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发作期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缓解期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脾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喘证治疗原则:实喘治肺,治以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治以培补摄纳。
10《中医内科学》考核大纲

《中医内科学》考核大纲前言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内脏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阐述内科所属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临床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内科疾病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常见主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
考核要求: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以及了解部分疑难危重病症的治疗法则。
考核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导言【考核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
2.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发病学特点。
3.了解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考核内容】1.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中医内科学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2.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及其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3.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及命名特点。
4.中医内科疾病的的发病学特点。
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考核目的要求】1.了解疾病的辨证原则。
2.掌握标本缓急治则。
3.掌握审证求机施治原则。
4.掌握顺应异法方宜治则的具体应用。
5.熟悉据证因势利导、先期治未病治则。
【考核内容】1.内科疾病主要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病机进行辨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与要点。
2.调节整体平衡原则。
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治则的具体应用。
4.甚者独行、间者并行的含义。
5.内伤病证初、中、末三期不同的治疗原则。
6.顺应异法方宜治疗原则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与因人制宜三方面。
7.因势利导治则要求顺其病势,就近去邪,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8.先期治未病概念,先期治未病包括“早期诊治”、“既病防变”两大方面,介绍“既病防变”的具体内容。
9.重视调摄护理的意义,“风寒表证及里实热证”护理上的不同要求。
第二节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考核目的要求】1.熟悉“六气”和“六淫”的基本概念,分清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和内生风、寒、湿、燥、火等五种病理因素的不同概念。
内科副高考试大纲

内科副高考试大纲内科副高考试大纲参考内容如下:一、临床医学基础知识1. 遗传学基础知识:包括常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遗传、基因突变和遗传病的诊断等内容。
2. 病理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组织学、细胞学和免疫学等内容,了解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和机制。
3. 免疫学基础知识:包括免疫系统、免疫应答、自身免疫病等内容。
4. 药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临床应用等内容。
二、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1.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等常见心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癌、肺炎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癌、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代谢和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常见代谢和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 血液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血友病等常见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6. 肾脏疾病:包括急慢性肾炎、尿毒症、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7.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癫痫、帕金森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三、内科急症处理1. 心电图诊断和处理: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电图异常的识别和处理。
2. 呼吸急症处理: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急症的处理。
3. 胸痛和腹痛处理:包括冠心病引起的胸痛、急性胃肠梗阻引起的腹痛等的处理。
4. 血压危机处理:包括高血压危象、低血压危象等血压异常的急症处理。
5. 中毒处理:包括药物中毒、酒精中毒、化学品中毒等中毒病例的处理。
6. 心肺复苏:了解心肺复苏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心肺复苏操作。
四、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1. 医学伦理:包括医患关系、病历书写、隐私保护等医学伦理原则和规范。
2. 医疗纠纷处理:了解医疗纠纷的常见类型、处理程序和法律责任。
以上是内科副高考试大纲的参考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内科急症处理以及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专业《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doc

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医学专业本科)I前言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一门主课,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
为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便于考生明确中医内科学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要求。
特制定考试大纲。
II考试内容上篇总论一、核心内容: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中医内科病的辨证,治疗原则,脏腑辨证和证型纲要。
二、重点内容: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和命名及发病学特点。
六淫致病特点和辨证论治要点。
内生五气病症的辨证特征。
气血津液病症一般规律。
第一章肺系疾证一、核心内容:感冒病因病机、感冒常见三证的症状特点、治法和首选方剂; 咳嗽的病因、病位及辨治原则;哮病发病的内因、发作期的病理关键,发作时辨证及治法方药,哮病的治疗原则;喘证病因、病理机制,实喘、虚喘的鉴别,喘证各证型的辨证论治;肺痈治疗的主法,肺痈四期的治疗大法,肺痈治疗的重点; 肺痹的主要病机、病理变化,肺痹的处理方法;肺胀的辨治原则,肺胀常见证型的辨证论治。
二、重点内容:治疗虚体感冒的变法;咳嗽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哮病的诱因、病理性质;喘证寒热互见、虚实夹杂和正虚喘脱的治疗;肺痈各个病期的辨证论治;第二章心系病证一、核心内容:心悸的病机及诊断要点,心悸与怔忡、奔豚的鉴别,胸痹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胸痹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各型不寐的证候特点、治法、方药;癫狂的概念,癫狂的证候特征及诊断要点,癫狂的辨证论治;痫病的概念、临床特征,痫病的诊断要点,痫病的辨证论治;痴呆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各证的辨证论治;厥证的诊断要点,证候特点,鉴别诊断,厥证的急救措施和辨证论治。
二、重点内容:心悸辨证,治疗原则;心悸的轻重危急证候的辨别及治疗。
胸痹的辨证治疗原则,胸痹的轻重、顺逆证候的辨别及治疗;不寐的调摄护理;癫病的病理、病机之要点,癫与狂的证候分类,癫狂病的病因病机;痫病的病因,与癫痫、中风病、厥证的鉴别要点;痴呆的病位,痴呆以综合治疗为主的原则,临证用药原则;厥证的病因病机。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概述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临床应用和诊断治疗能力。
考试将对考生的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知识、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药物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考试采用多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临床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总分为100分。
具体分值比例如下:单项选择题:30%多项选择题:20%判断题:10%临床案例分析题:30%论述题:10%三、考试内容详述1. 中医内科学理论基础(15分)1.1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2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1.3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2. 中医内科学临床应用(20分)2.1 常见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2.2 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2.3 中医内科常用药物的运用与禁忌3. 中医内科学诊断与治疗能力(35分)3.1 中医内科学病史采集和四诊合参技巧3.2 中医内科学常用辅助检查方法与结果分析3.3 中医内科学常用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4. 中医内科学知识综合运用(30分)4.1 能够针对临床案例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4.2 能够提供全面的中医内科治疗服务4.3 具备针对不同病情进行综合中医内科治疗方案的能力四、考试要求1. 考生需熟悉并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
2. 考生需了解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考生需具备中医内科学的病史采集、辨证论治及常用药物运用能力。
4. 考生需具备针对复杂病情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的能力。
五、考试参考书目1. 《中医内科学》(第三版):作者张志勇等2. 《中医内科学》:作者喻国良等3. 《中医内科学教程》:作者彭国兆等以上为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的内容概述和要求,希望考生能够按照大纲要求,系统学习并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为日后从事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参考资料-副高.doc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一副高级)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掌握中医、西医内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化、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
2、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消化、神经、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传染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
3、掌握中西医临床诊断技能,掌握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包括X线、超声、CT、MRI等)内窥镜诊断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有关的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病学等临床学科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临床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流行病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2、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急症、危重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器官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重症肺炎、肺栓塞、中毒性菌痢、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哮喘、气胸、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DIC等)的救治。
3、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一般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如: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结/肝/脾肿大原因待查、颅内高压综合征、副癌综合征等。
4、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常用组织活检术及呼吸机、除颤器的使用等。
5、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操作技术,能熟练阅读与分析报告结果;如:心电图、胸部X线、CT、内镜检查、骨髓细胞分析及常用临床检验化验项目等。
6、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等知识均应有较全面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能做到合理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中医内科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内科各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沿革、病因病机、类证鉴别、辨证论治、代表方药及相关文献的经典论述。
2、掌握现代医学内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并重点掌握各专科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诊断及治疗学等理论知识。
3、掌握各专科诊疗技术的原理与临床意义等理论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与本专科密切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神农本草经》、《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学》、《腧穴学》等。
了解历代医家对本专科疾病的系统论述。
2、熟练掌握中医内伤病症的脏腑、气血津液和经络病变理论以及中医外感病症的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病变理论。
3、掌握本专业系统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相关知识。
4、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遗传工程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各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
别诊断及治疗思路和方法。
了解本专业的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疾病,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鉴别及治疗。
2、掌握本专业危重病人的救治,如心内科必须掌握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填塞、心原性休克、急性冠脉功能不全综合征、阿斯综合征、各种类型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的诊疗抢救技术。
3、正确处理本专业的复杂疑难问题,如消化科必须掌握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腹泻、黄疸、急腹症、腹水、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熟练掌握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等四诊技术,各专科必须掌握本专业的诊疗技术,并熟悉所在专业新的诊疗技术。
如心内科必须熟练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常规诊治技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电复律术、心包穿刺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心脏血流动力学测定;熟悉和了解心脏电生理检查与治疗技术、心血管系统的超声检查技术、心血管影像检查技术、射频消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诊治专业技术。
5、重点掌握各专科的特色治疗方法,熟悉专科常用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学、作用机制、副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常见药物配伍运用时的相互影响。
6、了解本专业的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如消化科的Hp检测、胃肠动力测定、消化道激素测定及实验病理、细胞学技术。
三、学科新进展
1.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技术,如心内科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诊疗技术进展,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激素与受体的研究进展,心脏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心脏预防医学理论;又如消化科的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及诊治、消化性溃疡、Hp感染及其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腹水与自发性腹膜炎及消化系统内镜的治疗,并能指导临床实践。
2.熟悉中医药在各专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能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临床指导实践。
并了解相关学科近5年来的研究概况。
附专业病种
[呼吸科]
中医病种
1、感冒
2、咳嗽
3、肺痈
4、哮喘
5、肺痨
6、肺痿
7、悬饮
西医病种
1、肺部感染性疾病
2、支气管扩张
3、肺结核
4、慢性阻塞性肺病
5、支气管哮喘
6、肺血栓栓塞
7、肺动脉高压与肺原性心脏病
8、间质性肺病
9、胸腔积液
10、气胸
11、肺癌
12、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13、呼吸衰竭
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不全[心内科]
中医病种
1、胸痹
2、喘证
3、心悸
4、厥证
5、血证
6、头痛
7、眩晕
8、水肿
9、不寐
10、痰饮
11、自汗、盗汗
12、痹证(心痹)
西医病种
1、心力衰竭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高血压病
4、心肌疾病
5、心包炎
6、先天性心脏病
7、感染性心内膜炎
8、动脉粥样硬化
9、休克
10、心脏骤停与心原性猝死
11、心律失常
12、心脏瓣膜病
13、主动脉夹层
[消化科]
中医病种:
1、胃痛
2、痞满
3、嘈杂
4、反酸
5、呕吐
6、噎膈
7、反胃
8、呃逆
9、腹痛
10、泄泻
11、痢疾
12、便秘
13、血证
14、胁痛
15、黄疸
16、鼓胀
17、积聚
18、头痛
19、眩晕
20、中风
21、瘿病
22、疟疾
23、虚劳
西医病种:
1、GERD
2、霉菌性食管炎
3、腐蚀性食管炎
4、贲门失弛缓症
5、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
6、Barrett食管
7、食管癌
8、食管裂孔疝
9、急慢性胃炎
10、功能性消化不良
11、消化性溃疡
12、急性胃扩张
13、胃息肉
14、胃癌
15、胃肠道淋巴瘤
16、胃异物
17、克罗恩病(Crohn病)
18、溃疡性结肠炎
19、缺血性结肠炎
20、霉菌性肠炎
21、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
22、伪膜性肠炎
23、出血坏死性肠炎
24、肠结核
25、吸收不良综合征
26、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27、间质瘤及其它胃肠道肿瘤
28、消化道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29、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30、消化道息肉及息肉病
31、大肠癌
32、IBS
33、肝硬化
34、肝性脑病
35、酒精性肝病
36、脂肪肝
37、肝脓肿
38、肝结核
39、药物性肝病
40、自身免疫性肝炎
4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4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43、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44、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45、肝癌
46、胆道蛔虫
47、胆囊炎
48、胰腺炎
49、胰腺癌
50、结核性腹膜炎
51、腹膜间皮瘤
52、肠系膜肿瘤
53、胃泌素瘤及其它胃肠道内分泌肿瘤
54、急性中毒
[肾内科]
中医病种
1、水肿
2、淋证
3、癃闭
4、腰痛
5、遗精
6、消渴
7、尿浊
西医病种
1、肾脏疾病的一般诊疗技术
2、肾脏病常见症状
3、水、电解质异常与肾脏
4、尿路感染
5、肾小管间质疾病
6、中毒性肾病
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9、妊娠与肾脏疾病
10、肾脏与高血压
11、肾小管遗传性疾患
12、囊性肾脏疾病
13、肾发育异常疾病
14、代谢性肾脏疾病
15、梗阻性肾疾病
16、尿石症
17、肾脏微血管病
18、肾脏肿瘤
19、老年肾脏疾病
20、急性肾功能衰竭
21、慢性肾功能衰竭
[肿瘤科]
1、恶性淋巴结瘤
2、肺癌
3、原发性肝癌
4、乳腺癌
5、食管癌
6、胃癌
7、结直肠癌
8、肾癌
9、鼻咽癌
10、膀胱癌
11、前列腺癌
12、卵巢癌
13、脑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