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基于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基于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结题总结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

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

教育和树人必须要谈孩子的核心素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是他们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

教育它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行为,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初心,反思教育的根本目标。

很多时候,孩子们缺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就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

作为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成才,还要让他们成人,成为真正的“人才”!孩子的童年只有⼀次,评价人生的⽅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

而减负减不掉孩⼦的成长,成长是需要⽗母与孩⼦共同完成的⼀场修行。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

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

“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

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

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一、引言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教学目标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定律,理解物理原理,形成物理思维方式;2. 培养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力学:包括运动的描述、运动的规律、运动的原因和力的作用等内容;2. 热学:包括温度、热量、热传递等内容;3.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内容;4. 电学:包括电路、电流、电阻、电功率等内容;5. 电磁学:包括电磁感应、电磁场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验和发现。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物理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和总结,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效果。

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1.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考、期末考等进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2.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3.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行评估;4.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讨论等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评估。

简述物理科学思维的内涵及具体描述

简述物理科学思维的内涵及具体描述

简述物理科学思维的内涵及具体描述1、物理科学思维的基本内涵,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等。

这些能力都是在思维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必需的,是人们取得优异成绩和胜利的关键。

2、物理科学思维的特征,包括客观性、真理性、阶段性和系统性。

这是物理科学思维最重要的特点。

3、对物理科学思维进行具体描述,包括现象描述、过程描述、模型描述、数学描述等。

对物理科学思维的描述是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物理科学思维的方法,把握物理科学思维的特征和规律。

4、物理科学思维主要是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的。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科学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物理教学既是一种独立的科学活动,又是一种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活动。

物理教学还是物理科学思维的具体运用。

5、培养物理科学思维的意义: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深化知识,加强迁移能力;有利于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

6、我国科技界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物理科学思维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制定并颁布了《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大纲指出:“中学物理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物理观的启蒙教育,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和近代物理科学的一般概貌。

”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物理教学要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获得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对物理科学思维进行具体描述,包括现象描述、过程描述、模型描述、数学描述等。

对物理科学思维的描述是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物理科学思维的方法,把握物理科学思维的特征和规律。

4、物理科学思维主要是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的。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科学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发表时间:2011-08-18T18:42:14.70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35期作者:陈志刚[导读]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丹溪分校陈志刚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探索自然界客观规律的科学,是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

实验教学是贯彻物理教学大纲,新课程改革推进计划的重要的途径。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转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观念,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验教学中的理念1.充分地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功能传统的实验教学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

常常是刻板地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骤和结果一一交待给学生,让他们先记住,再按步骤操作实验。

学生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后发现问题并总结出一些实验结论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

这种做法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需要出发新教材把学生动手实践活动融入到学习内容之中,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中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

让学生尽可能地“玩”够、想够、说够,不强迫学生去说老师框定了的话,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实验课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实验课中,师生的行为和地位是大不相同的。

在传统的实验课中强调学生课前预习,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作讲评。

而在新课程下的探究性实验课则强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的欲望,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并交流、讨论,然后按自己设计的步骤实验,并由学生自己评价和小结,而后主动查找资料补充。

实验课中师生这种行为方式的转化就得靠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们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步接触各种科学知识,而物理实验课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物理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了解物理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实验中的反复尝试和实践操作,培养出扎实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物理实验课教案的编写对于教师的教学也非常重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的编写方法及其重要性吧。

一、物理实验课教案编写的基本知识教案是一份详细记录教学过程的文档,它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评价和反思等多个环节。

而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说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目,物理实验课教案编写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1、教学目标的确定物理实验课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过程有更清晰的了解和目标定位,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

而对于物理实验课而言,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物理知识;(2)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实验现象,培养正确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3)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2、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内容的规划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不同的实验需要的物品材料不同,学生对于不同的物理知识理解程度也不同,教学内容的规划需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而对于物理实验课而言,教学内容的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实验选题: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选题。

(2)分析实验现象:需要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和物理 knowledge 。

(3)确定实验步骤:需要确定实验步骤,确定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以及所需的实验时间和实验任务。

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生群体,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2.掌握基本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初步的物理思维。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实践应用和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今后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物质、能量和运动等的基本定义和区分。

2.机械运动学,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和曲线运动等基本运动规律。

3.力学,包括牛顿三定律、动力学和静力学等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4.力与压强,包括力的计算和压强的概念,以及仰角、浮力和大气压力等相关知识。

5.能量转化,包括重力势能和动能、机械能守恒、功和功率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6.物态变化,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以及相关的热量和热能转移。

7.光学,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基本概念和现象,以及光的传播和成像等基本原理。

8.电学,包括电荷、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以及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各种电器的原理和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物演示和电子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实验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结果。

3.注重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方法。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6.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和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篇一:最新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知识机械运动学生实验演示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长度的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知道平均速度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乐音的三要素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和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温度温度计、体温计(实物或挂图)知道摄氏温度会使用液体温度计* 热力学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会查熔点表知道蒸发现象蒸发蒸发吸热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知道沸腾现象沸腾观察水的沸腾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知道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液化升华和凝华碘的升华和凝华知道液化现象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均速度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声音的发生及传播物体振动发声声音靠介质传播乐音和噪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球面镜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凸面镜的发散作用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光的折射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透镜凸透镜成像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凸透镜成像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实物、模型或挂图) 白光的色散凸透镜的应用*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度质量测量教室中不同位置的照度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天平用天平称质量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不等密度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相同质量不同物质的体积不等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力用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引起物体的形变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知道重力重力重垂线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力的图示力的作用点不同,效果不同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方向性同方向二力的合成反方向二力的合成会作力的图示理解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 *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的条件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合力跟二力夹角的关系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和表面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摩擦况有关系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知道惯性定律知道惯性现象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的概念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不要求计算侧面压力,不讨论静液佯谬)惯性定律物体的惯性压力与压强固体的压强跟受力面积有关液体对器底和器壁的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连通器连通器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连通器的原理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托里拆利实验(挂图) 气压计(实物或挂图)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 抽水机和水泵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强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式抽水机(模型或挂图) 离心式水泵(模型或挂图)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机翼的升力功功率杠杆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模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型或挂图)原理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流体的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机翼(模型)的升力竖直提起物体做功水平拉动物体做功杠杆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滑轮* 轮轴功的原理机械效率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轮轴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电荷[量]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路电路的组成部分通路、开路和短路知道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知道短路及其危害导体、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常见的绝缘体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实物或挂图)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电流的概念会用电流表测电流串联电路和并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联电路路电流用电流表测电流电流表的使用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理解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篇二: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高中物理实验与研究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与研究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与研究教案
主题:光的反射定律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 掌握光的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
3. 进行实验观察,改变实验条件分析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
1. 平滑的凸透镜;
2. 光源;
3. 纸板;
4. 尺子;
5. 量角器。

三、实验步骤:
1. 将光源放置在一边,使其向凸透镜发出平行光;
2. 将凸透镜放置在平滑表面的一端,调整角度,使光线垂直入射;
3. 在凸透镜的另一端放置纸板,并确定反射光线的方向;
4. 利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数据;
5. 重复实验,改变入射角度,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四、实验数据分析:
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散点图;
2. 利用拟合直线法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改进方法。

五、拓展实验:
1. 尝试不同类型的凸透镜,观察反射规律是否相同;
2. 改变光源位置,观察对反射角的影响;
3.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其正确性。

通过不断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进一步认识光的特性及物理定律。

希望能够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实验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代码:
总学时:72
学分: 4
开课对象:物理学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是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验在物理学、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体现,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尤其是实验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重要场所,又是此前所获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场所。

按照培养实验教学技能,体验实验教学技艺,训练改进或创造教学实验能力的原则对待中教物理实验,是师生都可采取的基本态度,
1.教学目的
为让中教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成为完成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的目的和目标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可表述为:初步熟悉中学物理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养成中学物理实验的操演素质;学习与初步体验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形成初步的教学能力,逐步形成实验教学素质。

2.教学目标
①经过中教物理实验课的理论学习,技术训练和实验教学练习,学会中学物理教学所必须的基本实验技术,解决做好主要实验的关键,科学地分析实验的成败原因,形成开发实验教学功能的基本能力;
②通过改进现有实验和自创实验练习,获得研究改进实验、自制教具学具、设计并组织(演示、课堂、分组)实验的基本技能;
③通过学生间实验研究成果交流,实验教学试教,学会交流与互助,体验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树立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意识与教学能力;
④以演示实验为重点,锻炼演(实验)讲(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本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发挥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这里提到的“独立实验”是指学生根据实验的题目和要求,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在现有条件下选用实验仪器,安排实验程序和步骤,决定实验是否成功的条件,确定实验的教学功能。

根据仪器说明书使用不熟悉的仪器设备。

如遇到困难,先在同学间请教,若不得解决,再请教指导教师。

2.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
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做了哪些努力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接受指导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能受到一定的启发,提高其做好实验的信心和能力。

指导内容因学生而易。

对水平低者可直白些,对水平高者可指明方向,引出思路和方法,学生自己有法解决为度。

克服牵着学生走或学生要求牵着走的老习惯。

3.开发学生间的互教功能
大学生了,各自都有一定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其实验能力已不算低。

虽有差异,却有发挥和利用的空间。

因此,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发挥他们的互教作用,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速度,学会互教互学,培养交流能力。

开发学生间的互教功能,也是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4.重视实验教学功能开发和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它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实验中可培养学生观察、设想、分析、归纳等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通过实验教学中的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能力,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

以上功能在中教实验课中应当认真开发。

实验教学能力是物理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实验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学生合理放置仪器,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演讲结合,既重视教学效果,又能够节约时间。

让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受到严格训练。

5.发挥中教物理实验在观念、态度方面的教育功能
引导学生将本门实验的教与学的方法与过去贯用方法比较,教师的实际教学感染,树立中教实验课如何为培养专家型物理教师服务,将来如何培养中学生实验能力的观念。

通过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工作,认真负责的指导,合理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交流,科学结论的实验工作精神。

三.内容和要求
本门课的内容应能实现物理教学法课程的总目标,又能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研究与开发能力的提高,为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将来逐步成为专家型物理教师奠定实验基础。

应充分体现此前已学得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在中教实验研究课中的作用,有利于实验理论对实验过程的指导,体现教学过程对实验思想、实验技能的培养。

1.中教物理实验研究的基本知识
①怎样认识物理实验仪器
②误差理论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当
③实验操作规范,演(示)与讲(课)配合恰
④物理实验的研究
⑤自制教具和学具的意义及其要求
2.必做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用油膜法估算分子的大小
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研究
萘的溶解与凝固演示研究
静电实验研究
电子打点计时器的调整与使用
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定量演示研究
理想气体三定律演示研究
焦耳定律定量演示研究
3.选做实验
①必选实验
橡筋在力学实验中的作用和力的合成研究
光的干涉、衍射演示实验研究
欧姆定律的课堂实验研究
温度显示与微小形变显示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规律显示研究
电阻定律实验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和通电导体间的作用
直线电流、环形电流、磁铁的磁感应线显示研究
自感现象实验研究
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演示
②任选实验
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实验,音响、音调、音色实验
静磨擦力大小和方向演示研究
超重与失重演示研究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分解研究
力矩的平衡实验
测玩具手枪子弹的速度
水槽中演示波的产生、传播、衍射、折射、反射、干涉现象
弦上的驻波演示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演示
闭全电路欧姆定律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对磁针的作用
磁生电实验
光电效应实验
水和其他透明物质做成光导管的演示
变压器原理演示
电磁振荡演示
测不规则物体和液体密度研究
液体和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演示研究
用生活中的物品定量演示浮力的研究
要求:
①在做以上各实验前就认真认真阅读仔细研究中学物理教材,根据教材的要求,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目的和步骤,自己选用实验仪器。

支持学生用生活中可得的物品做实验。

②必作和必选实验,安排10—12个学时完成,任选实验每人至少选做10个,安排8个学时完成。

③在成功完成每个实验的基础上,务必考虑教学效果,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功能的措施。

研究结果就有文字材料作证,以保证所做实验在中学课堂上用得上,效果好。

④这段实验每五个一组,共分四个组,安排四个轮次完成,每轮次时间为四学时。

完成一个轮次的实验,每组交流心得体会一学时,全班交流一学时,再用一学时抽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试教。

⑤任选实验分两轮次完成,每轮次3学时,小组交流1学时,全班交流1学时,实验试教1学时。

4.改进和创造性实验
①在你做过的实验中选出2—3个实验,改进其演示效果。

②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做2—3个中学物理课本上要求的实验。

要求:
①改进的实验应比原有实验的教学效果好,自创的实验应做到有意义、有价值、有趣味。

②本段实验研究性较强,安排6—10个学时完成。

实验完成后,应缴实验实物和相应的使用与教学说明。

③本段实验组织两次小组交流和两次全班交流,用6学时,实验试教一次,2学时。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实验理论讲授12学时。

必做与必选实验时间24学时,机动4学时,交流8学时,试教4学时。

任选实验6学时,交流4学时,试教4学时。

改进和创造性实验8学时,试教2学时。

五.考核方法
1.每轮次实验结束,每位学生都要写一分实验体会。

主要内容是:自评实验质量;你向其他同学学到些什么?为将来在课堂上做好实验,你有何经验和教训;为提高本轮次实验质量,你有何建议和意见。

2.写出本轮实验中一个实验的试教稿,并在交流和试教后修改定稿。

3.所有试教均需记分。

4.改进和创作实验作品,使用与教学说明记分。

5.各段记分都实行百分制。

总分中实验体会30%,实验试教定稿20%,试教30%,实验作品及说明20%.
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