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旅游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旅游业研究数据分析报告(3篇)

旅游业研究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本报告通过对旅游业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1. 旅游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数据,2019年全球旅游业的产值约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4%。

旅游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

2.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我国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 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旅游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环境问题突出等。

三、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问题。

2. 数据分析法:收集和分析旅游业相关数据,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消费等。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业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数据分析1. 旅游人数及收入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从数据来看,我国旅游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2. 旅游消费结构从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我国旅游业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逐渐兴起。

其中,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

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消费者特征分析(超全版)

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消费者特征分析(超全版)

34.7%
52.0%
12.2% 18.4%
42.9%
44.9%
环境 空间距离 健康 文化 时间 安全 餐饮 品牌 消费档次 其他
2
长三角城市群客源特征
自驾自助游勃兴,成为旅游出行的主要方式
自驾游已成为城市中青年人群所热爱的旅游休闲方式:
• 2019年全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自驾车出游总人数约为5.8亿人次
商业地产 合作
医养结合
电子商务
政府合作
长三角健康服务业需求激增,各城市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黄山欠缺优秀的项目载体和依托
健康产业已成为带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 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 • 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了10%。
出游方式多样,方便的自驾 车、高效的WiFi智慧游成长 三角“精明”出游选择
出游消费1000元以上的占比 超50%
1-2日游成核心,周边
3-7日游,省外或周边商务会议
1.5小时以下,占比50%
周末长假休闲动机:放松养生、陪伴家人、社交聚会
自我提升
20.4%
7.1% 6.1%
11.2%
兴趣爱好
36.7%
力; • 目前我国每年举办会议高达几千万场,参加会议人数上亿之多,会议带来的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产值超过万亿元。 •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平均每天都会举办一场国际会议,2015年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以接待340场国际会议,列入全
球十大最佳会议国家行列 •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长三角区域的会议会奖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关于2023年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2023年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2023年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2023年旅游业发展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2023年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二、发展背景2022年,全球旅游业持续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随着疫苗的普及和国际旅行的逐渐恢复,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逐渐回升。

2023年,预计世界范围内的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市场规模分析1. 国内旅游市场: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国内游客数量将增长10%以上。

人民群众对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和乡村游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同时,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式旅游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强。

2. 国际旅游市场:2023年国际旅游市场将逐渐恢复。

经过疫情的冲击,人们对海外旅游的渴望将增加。

同时,我国的旅游资源也将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前来。

预计国际旅游市场的增长率将超过15%。

四、旅游业发展趋势1. 特色旅游产品:2023年,特色旅游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力军。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行程,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历史、美食、探险等方面的需求,打造更加独特的旅游体验。

2. 科技与旅游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无人化的旅游服务将成为主流。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提升旅游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等措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

五、政策支持与挑战1. 政府支持:政府将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旅游业发展。

2. 高质量发展:旅游业要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在推动旅游业数量增长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文化传承,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性。

六、建议与展望1. 加强合作:旅游业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旅游市场的发展。

长三角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长三角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13项目旅游客源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概述(一)背景张家港市XXX生态园区位于张家港市南城区,规划总面积4.41平方公里,其中XXX是张家港市根据沿江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取土的实际情况,利用取土后留下的坑塘建设而形成的人工湖,经过2003年以来的精心筹划,目前 1.56平方公里的XXX中心景观区已初步形成,其他基本的配套设施及景观工程也已初具规模。

2007年9月,受张家港市XXX开发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公司”)的委托,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绣中华”)负责XXX中心景观区及欢乐世界、湿地、运河等项目的策划编制工作。

为了更准确把握市场前沿动态,了解项目潜在客源的消费行为及需求趋势,有的放矢策划设计相应旅游产品,“锦绣中华”XXX项目组在长三角诸多城市通过现场访谈及网络等形式进行了扎实、细致的市场调查工作,以大量详实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为项目组提供充分的策划依据。

(二)数据来源1、项目组针对张家港、南京、苏锡常、上海等城市采取现场问卷、网络问卷、个案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样本1984份;2、国家旅游局、长三角主要城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公布的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旅游统计分析数据等;3、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调查问卷1、问卷设计根据所调查的对象、侧重点和调研方式之不同,共设计3款问卷:A卷(针对张家港市民)、B卷(针对长三角客源市场)、C卷(网络问卷,针对长三角客源市场)。

2、问卷发放(1)9月16-18日在张家港市针对本地市民、政府官员、旅游从业人士等发放问卷(A卷)284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2)9月17-18日针对张家港市教育系统发放问卷(A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2份;(3)9月18-24日在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张家港周边城市,对当地市民、外地游客、旅游从业人士等发放问卷(B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7份,其中苏州291份、上海143份,无锡95份、常州95份、南京146份、南通97份;(4)9月14-26日通过网络形式面向长江三角洲网民发放问卷(C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

长三角考察报告调查报告

长三角考察报告调查报告

长三角考察报告调查报告长三角考察调研报告 10 月 28 日至 11 月 7 日,市政府办考察组一行4 人,赴“长三角”地区考察,先后到了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一些沿江地区,主要看了苏州、扬州、南京、芜湖等城市。

苏州毗邻上海,辖 7 区 5 市,总面积 8488 平方公里,总人口 584 万;扬州地处长江北岸,辖 3 区 3 市 1 县,总面积 6638 平方公里,总人口 470 万;南京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城市,总面积 6597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572 万;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辖三县两区,总面积 3317 平方公里,总人口230 万。

总的来看,这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其发展模式,在江苏、安徽两省,乃至在全国,都有比较强的代表性,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和启示。

录为以下一些方面,以为借鉴。

(一)发展的客观依据与主观努力。

苏州,古代与杭州并称天堂。

我们也不能不为其今天的发展和变化而惊叹。

统计表明,苏州一个地级市,以占全国0.9‰的国土面积和4.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的生产总值、5%的财政收入、7.7%的外贸总额。

2003 年,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工业总产值位居第二,仅次于上海;地方财政普通预算收入位居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

现在不用说地级城市,就是副省级城市、直辖市,普通的也难以和苏州一比,特殊是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其建设和发展,彻底是新的模式。

苏州的发展靠什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他们搞经济研究的同志分析,苏州的发展主要靠三条: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紧邻上海,浦东搞开辟,大项目到了浦东,中小项目感到在上海成本高,到周边一看,被苏州留住。

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工业经济的基础。

他们那时候形成的四大名品牌,孔雀电视机、春花吸尘器、香雪海冰箱、长城电扇,现在都已经和世界 500 强企业合资。

某市旅游大数据分析报告

某市旅游大数据分析报告

某市旅游大数据分析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也受益于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市旅游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该市旅游业的现状、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次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景区的门票销售系统、酒店预订平台、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交通部门的统计数据以及社交媒体平台上与该市旅游相关的信息。

这些数据涵盖了游客的来源地、出行方式、停留时间、消费行为等多个方面。

在数据处理方面,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清洗和筛选,去除了重复、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

然后,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挖掘。

二、游客来源地分析通过对游客来源地数据的分析发现,该市的游客主要来自周边省份和城市。

其中,来自本省其他城市的游客占比最高,约为X%;其次是相邻省份的游客,占比约为X%。

此外,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这一结果表明,该市在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但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加强在全国范围内的旅游宣传和推广,提高该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出行方式分析在出行方式方面,自驾成为游客前往该市的主要方式,占比约为X%。

其次是乘坐高铁和长途客车,分别占比约为X%和X%。

飞机出行的游客占比较小,约为X%。

这一结果反映了该市的交通便利性对于自驾游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同时,也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高铁和长途客车的配套服务,提高游客的出行体验。

对于航空出行,可考虑增加航线和航班,以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

四、停留时间分析数据显示,大部分游客在该市的停留时间为2-3 天,占比约为X%。

停留 1 天的游客占比约为X%,停留 4 天及以上的游客占比较小,约为X%。

这表明该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游客的短期旅游需求,但对于吸引游客长期停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

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

要点一
市场拓展
要点二
营销策略
加强长三角地区内部及与其他地区的 旅游合作,拓展旅游市场,吸引更多 国内外游客。
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利用网络营销 、社交媒体、广告宣传等多种手段, 提高长三角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点三
品牌建设
树立长三角旅游品牌形象,打造特色 旅游品牌,提升长三角旅游的市场竞 争力。
04
目标
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万亿元以 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游客满意 度达到90%以上,使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 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THANK YOU.
人才培养
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05
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前景展望
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机遇
旅游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需求逐渐向高品质、多元化方向发展,为长三角区域 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旅游科技创新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 动力,有助于提升长三角区域旅游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旅游市场规模
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市场规模较大,游客数 量众多,其中以上海、杭州、南京、苏州 等城市的游客数量较多。
旅游市场结构
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市场结构较为多元化, 包括国内游客、海外游客、商务客人等多 个群体,其中以国内游客和商务客人的数 量较多。
03
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
旅游产业升级与创新
产业升级
01
推动旅游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升旅游产业
的附加值和服务水平。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模型——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长三角地区是由上海市、浙江省(具体包括杭州、温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7市)和江苏省(具体包括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7市)共15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现状的SWOT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发展该地区旅游业的四大对策:一.充分发挥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二.借鉴国际经验,促进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三.发扬特色,创立长三角知名会展品牌;四.强化长三角地区各个利益主体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长三角会展旅游业 SWOT分析会展对策研究一、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一)长三角地区发展旅游业优势1、城市规模长三角地区,越10万平方公里土地,15座城市。

城市体系发育较为完全,城市规模偏大,15个城市中,人口在100万以上规模的城市有8座(见表1),占总数的53%以上。

表1 长三角城市规模表表1 长三角城市规模表规模等级(万人)≥500 500~100 100~50 合计城市个数 1 7 6 14由上表可知优越的区域条件,超大型的长三角城市群正在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

2、经济发展水平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包括上海、苏南和浙江东北15个主要城市在内的长三角洲地区,虽然只有不到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发达县,聚集着近百个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还有数千家巨人型企业。

据2003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地方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三角地区2001年城市平均GDP为702.8亿元,人均可以支配收入为10136.6元。

目前,GDP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到位外资占全国的四成以上……这就是长三角,一片生机蓬勃的富饶土地。

3、旅游业发展水平从地方旅游业总接待量、国际旅游接待量地方旅游业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项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旅游市场研究分析报告第一部分、中国旅游在世界的发展地位及趋势中国旅游发展世界排名分析表(1990-2003年)年份过夜旅游人数(万人次)世界排名外汇收入(亿美元)世界排名1990 1048.40 11 22 251991 1246.40 12 28.45 211992 1651.20 9 39.47 171993 1898.20 7 46.83 151994 2107.00 6 73.23 101995 2003.40 8 87.33 101996 2276.50 6 102.00 91997 2377.00 6 120.74 81998 2507.29 6 126.02 71999 2704.66 5 140.99 72000 3122.88 5 162.24 72001 3316.67 5 177.92 72002 3680.26 5 203.90 52003 3297.05 5 174.06 5中国因经济实力快速发展,旅游业也是世界旅游市场上升最快国家之一。

到2010年全球旅游人次将突破12亿,国际旅游收入将超1.6万亿美元。

第二部分、中国旅游发展态势分析第一章、中国国际旅游者入境市场分析近九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前十名省份分析表(万人次)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广东620.68 691.1 739.16 788.65 876.02 1198.9 1292.38 1525.8 1196.96 北京206.87 218.89 229.84 220.09 252.39 282.09 285.79 310.4 185.12 上海137.37 136.79 165.35 152.71 165.68 181.4 204.26 272.5 244.71 江苏76.77 85.37 101.7 115.4 134.41 160.95 183.71 222.6 223.16 浙江67.27 72.9 81.15 81.96 94.78 112.59 146.91 204.1 180.83 福建90.64 104.57 115.05 121.78 135.6 161.33 163.48 184.8 149.72 广西41.85 52.05 57.31 52.33 77.07 122.91 126.72 136.3 65.02 云南59.69 74.25 80.54 76.09 104 100.11 113.13 130.4 100.01 湖北27.09 36.89 35.31 35.95 30.54 45.08 66.78 102.4 40.52 山东45.09 53.16 58.5 60.82 62.2 72.31 82.87 97.7 77.67 第二章、中国国内旅游者市场分析近四年中国国内旅游者市场前十位省份分析表(万人次)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省份人次数名次人次数名次人次数名次人次数名次广东6464 5 7500 5 7700 6 14011.0 1 江苏7191 3 8074.9 4 10038 2 11400.0 2 山东7007 4 8086 3 9573 3 8918.0 3 北京12000 1 11007 1 11500 1 8700.0 4 浙江5870 6 6895 6 8020 5 8412.9 5 四川5401 8 6334.7 7 7218 7 8403.5 6 上海7848 2 8254 2 8761 4 7063.0 7 辽宁4263 12 4984 11 6305 9 6302.6 8 湖南4960.0 12 5700.0 12 5955.0 9 湖北5479 7 6064 8 6670 8 5684.2 10 第三章、中国各省市国内旅游收入分析近四年国内旅游收入前十位省份分析表(亿元人民币)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省份金额名次金额名次金额名次金额名次上海775.0 2 805.8 3 994.0 2 1079.0 1 江苏587.5 3 675.8 4 830.0 4 975.0 2 广东809.9 1 890.0 1 1012.0 1 972.6 3 北京496.0 4 887.7 2 930.0 3 706.0 4 浙江430.0 5 529.0 5 633.8 5 695.3 5 山东386.0 6 463.0 6 571.5 6 542.8 6 四川300.2 10 363.6 11 408.4 7 辽宁223.0 12 274.0 11 397.3 8 407.5 8 天津279.3 8 336.6 9 390.0 9 395.0 9 河南346.8 7 374.5 7 409.0 7 341.8 10第四部分、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发展态势分析第一章、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市场分析一、浙江省2004年旅游业发展市场分析十五期间,浙江省旅游业飞速发展,入境旅游者、国内旅游者和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48%、11.68%、16.55%。

2003年,浙江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80.83万人次,国内旅游者接待8429万人次,组织出境旅游171512人,旅游创汇8.72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到695.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34%。

旅游业已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2004年,浙江省旅游总人数突破1亿零1百万人次,入境旅游者达到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已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DP的9.7%。

二、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总体态势分析2005年,浙江计划投入800亿人民币,重点打造300个单个投入上亿元的旅游项目,这些项目都将在2007年前完成。

浙江旅游业远期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旅游产业发达、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服务优良、开放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旅游经济强省,而旅游总收入要达到250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13%。

第二章、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市场分析一、上海市2004年旅游业发展市场分析2004年,上海市全年接待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8505.1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16.34亿元,增长12.6%。

国际旅游入境人数491.9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0.89亿美元。

上海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44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9.4%,旅游产业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

二、上海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态势分析上海世界博览会态势分析。

第三章、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市场分析一、江苏省2004年旅游业发展市场分析2004年全年江苏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47亿人次,收入1289.8亿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增长28.3%与32.3%;旅游总收入1435.9亿元人民币,增长34.3%;旅游增加值641.2亿元,增长28.2%,占全省GDP的4.5%;旅行社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25.6万人次,增长115.9%。

全省450多个旅游区(点)接待旅游者达1.93亿人次,同比增长33.1%,年接待20万游客以上的景区(点)超过150个。

二、江苏省旅游业发展总体态势分析(详见:《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二部分、长三角旅游市场产品分析当代旅游产品分类分析自然风光产品历史文化产品都市旅游产品人造旅游产品体验旅游产品休闲产品自然山水景观历史遗产、故居、文化资源等会展、观光、购物、休憩、工业观光人造景观、科技乐园等各种体验、探险、特色旅游远离都市的休闲生活方式等第一章、浙江省旅游市场产品分析一、浙江省旅游市场产品综述浙江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明之邦”的称号。

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温度在17度左右,气候类型对于发展旅游非常有利。

全省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6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8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爱国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度假区一个。

不仅如此,浙江的经济建设中产生的辉煌成就和所形成的一些有特色的模式,是国内许多产品不可忽视的国内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市场考察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

浙江省总体旅游资源条件是仅次于四川省列于全国第二。

二、浙江省旅游产品分类分析(一)、浙江省旅游产品按地域分类1、杭州旅游区A、西湖旅游区西湖、六和塔、灵隐寺、岳王庙等。

B、宋城旅游点2、绍兴旅游区3、湖州旅游区4、宁波旅游区河姆渡、奉化等。

A、宁波旅游景点分布图B、奉化旅游景点分布图5、舟山旅游区6、其它:雁荡山、千岛湖等。

A、温州旅游景点分布图B、千岛湖旅游景点分布图(二)、浙江省旅游产品按类型分类1、自然旅游产品浙江自然资源中以山水最为著名,富春江、新安江和西湖千岛湖是最主要的旅游景区;省会杭州风景秀丽,有人间天堂的称号;古城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

2、人文旅游产品余姚河姆渡遗址和余杭良渚文化的很高的知名度;浙江的宗教旅游资源和古建筑结合在一起,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如天台的国清寺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杭州的灵隐寺、普陀山的普济寺等;浙江省的博物馆众多,尤其是专业博物馆非常发达,如茶博、丝绸博物馆、官窑博物馆、中药博物馆和中国印学博物馆等。

3、都市旅游产品4、人造旅游产品杭州宋城、杭州乐园、未来世界游乐公园、美国城等大型主题公园。

5、体验旅游产品分布在各地。

6、休闲生活产品农业休闲、钓鱼等简单休闲产品,分散于部分地域。

第二章、江苏省旅游市场产品分析一、江苏省旅游市场产品综述江苏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以多变的山水组合、浓郁的水乡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中山陵、秦淮风光带、太湖风光、古镇周庄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景区、景点。

全省现有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徐州、常熟、淮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太湖、钟山、蜀岗—瘦西湖和云台山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京雨花台、苏州虎丘、镇江三山、常熟虞山等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吴县西山、句容宝华山等1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江宁牛首山、宿迁嶂山等9个省级森林公园,苏州太湖和无锡太湖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昆山淀山湖、阳澄湖、吴东汾湖、南京珍珠泉和溧阳天目湖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盐城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麇鹿、徐州泉山、吴县光福等7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省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50多处。

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江苏旅游资源的类型比较全,数量比较多,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大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江苏省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主题公园、游乐园等人造景观和旅游度假产品“两翼齐飞”的发展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