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婉约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
浅谈稼轩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稼轩词的艺术特色
“稼轩体”多以豪放格调出之,但又不失温婉本色。
由于生性狂傲任侠,作词又多以抒发英雄失志的悲愤为主,豪放悲壮便成为辛词的主导风格。
可是就稼轩词言情的深微而言,却又同时保持了词体曲折含蓄的美妙。
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
这种相反又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最值得注意的特色,也是宋词发展过程中完成的过人成就。
因之,稼轩词有时显得极豪放,有时又很凄婉,有时显得桀骜雄奇、浩瀚流转,有时则空灵蕴藉,或者沉郁幽深,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
宋词婉约派诗词的风格特点

宋词婉约派诗词的风格特点1、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旧唐书?温庭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
天才的作家们既有素养,又都洞晓音律。
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
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
这类“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
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
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荣,风全国。
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
可见当时传播之广。
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
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2、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
五代词人韦压,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
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
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
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
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查礼《铜鼓堂词话》)。
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留佳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词曲之美

留佳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词曲之美一、引言《青玉案·元夕》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融合了他深厚的才华和对人生思考的独特观点。
这首词曲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极富情感的描写,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青玉案·元夕》词曲的分析,探讨其在诗歌艺术中的卓越地位。
二、背景介绍1.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军事家。
他以其激昂豪放、风格多变而闻名于世,并被誉为“南唐二杰”之一。
2.《青玉案·元夕》简介:《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创作于北方数十年流亡时期的作品。
该词曲以描写元旦夜欢庆和人们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思恋之情。
三、词曲赏析1.词曲结构:《青玉案·元夕》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呈现,共分为六个段落。
每个段落都独立描写了元旦夜晚不同的景象和情感。
2.语言风格:辛弃疾以雄浑豪放、婉约华丽的文学风格而著称,而在《青玉案·元夕》中,他运用了相对简洁明快的语言来描写节日的气氛和人物心情。
3.感情表达:通过描述庆祝活动中的各种细节,辛弃疾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他将新年当作一个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契机,并以此寄托自己对家国兴衰、人事悲欢的关切之情。
四、艺术价值与影响1.奇特构思与流畅叙述:《青玉案·元夕》以其情感真挚、构思奇特和文笔流畅,成为辛弃疾词曲中的杰出之作。
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传颂并被后人多次改编演唱。
2.时代关注与情感反映:这首词曲展示了辛弃疾对动荡岁月和家国兴衰的深刻思考。
它不仅是辛弃疾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宋朝民生动态和社会现象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影响后世:《青玉案·元夕》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后世文人均参考了辛弃疾的才华和表达手法,使其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的意思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的意思(最新版4篇)目录(篇1)1.引言:谈论东坡稼轩词的魅力2.东坡稼轩词的雅量:展现词人的修养与胸怀3.东坡稼轩词的高致: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4.结论:通过阅读东坡稼轩词,学习雅量高致的品质正文(篇1)东坡稼轩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世人所传颂。
其魅力不仅在于优美的词句和韵律,更在于词人东坡先生所展现的雅量高致之意。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通过阅读东坡稼轩词,学习雅量高致的品质。
首先,东坡稼轩词的雅量体现在词人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修养上。
在词中,东坡先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融入其中,展现出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东坡先生借问月之圆缺,抒发人生聚散离合的感慨。
这种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修养,使我们在品味词句之美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雅量的魅力。
其次,东坡稼轩词的高致则体现在词人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上。
在词中,东坡先生不断探索人生的真谛,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例如,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东坡先生通过描述自己在风雨中的跋涉,表现出他在逆境中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这种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使我们在欣赏词句之美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高致的魅力。
通过阅读东坡稼轩词,我们可以学习到雅量高致的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拓宽胸怀,培养雅量。
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时,像东坡先生一样,以优美的姿态去迎接、去奋斗,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之,东坡稼轩词是一部充满雅量高致之意的佳作。
目录(篇2)1.引言:介绍东坡稼轩词2.东坡稼轩词的特点:雅量高致3.雅量高致的体现:东坡稼轩词中的意境和情感4.结论:读东坡稼轩词的意义正文(篇2)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东坡稼轩词是宋词的代表之一。
东坡稼轩词以其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
而读东坡稼轩词,我们需要把握其雅量高致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从辛弃疾词风的多样性看词之美学特质

从辛弃疾词风的多样性看词之美学特质辛弃疾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人物,但他的作品风格,并非只有豪放一种。
《稼轩长短句》收录辛弃疾词作600多首,其题材、风格大体有以下几类:一. 气概豪迈、慷慨激昂的“豪放”风格二. 才气横轶的散文体词三. 传统的柔媚婉约风格四. 清新的田园词下面就以上风格分别举例说明。
一.纵横开阖、气概豪迈、慷慨激昂的“豪放”风格毫无疑问,此种风格的词是辛词中最为人熟知、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
我认为,这类风格的词,还可以再细分为两种:一种是饱含强烈感情、沉郁顿挫、力拔千钧之作,这种作品,无论思想性或艺术性,均最能代表辛词典型风格,是辛词中最有价值的作品。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稼轩“更能消几番风雨”一章,词意殊怨。
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
起处“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
关于该词,笔者拟稍后再详细论述。
辛词另一种“豪放”的细分风格,可概括为“雄深雅健”。
这类词缺少沉郁顿挫之致,但纵横跌拓、放收自如,亦是辛词的上佳之作。
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二. 别开天地、横绝古今的散文词苏轼以诗为词,革命性地扩展了词的题材风格,辛弃疾更发展至“以文为词,以论为词”,推动这种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
刘熙载《艺概.词概》云:“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冯金伯《词苑萃编》云:“词至稼轩,经子百家,行间笔下,驱策如意“,均言稼轩善于运用古书入词。
悲壮沉郁 含蓄蕴藉-稼轩词的艺术风格论

英 雄业 绩 。辛 弃疾 怀 抱 满 腔赤 诚 和复 国之 志 回归 南 悲壮 沉郁 风 格 多样 ・ 宋, 满心 以为 收复 中 原 的理想 指 日可待 , 而南宋 君 然
臣 的懦 弱苟 安 , 次 次令 他失 望 。辛 弃疾 力 主抗 金 , 一 不 仅不 被 重 用 , 屡 遭 朝 廷 的 猜 忌 和 主 和势 力的 排 反 挤 和 打击 。 他 归宋 后 的 四十 年 中 , 因遭 谗毁 而 落 在 辛
词 的最 高成 就 。 晚 于他 的南 宋 词人 刘 克庄 著 《 稼 稍 辛 轩集 ・ 》 序 中评价 其词 : 大声 鞋鞯 小 声 铿构 , 绝 六 “ 横
光 复之 志早 早 便在 辛 幼小 的心 灵扎 下 了根 。绍 兴三
十 一 年 ( l 1年 ) 金兵 南 侵 , l 的 辛 弃疾 率 2 0 16 , 2岁 00
放 与 婉 约 于一 炉 , 形成 了以 豪放 为基 调 , 又不 失 温婉 的独 特 风 格 。我 们 认 为 , 悲 壮 沉郁 , 蓄蕴 而 “ 含 藉 ” 对其 艺术风 格和 艺术特 色的极 好 概 括 。本 文将 从稼 轩 词“ 气为 词 ” “ 是 以 、 以文 为 词” “ 故典 为 、以
《 芹 十 论 》《 美 、 九议 》 , 慨 激 昂 力 陈 自强 复 国之 等 慷 策; 在滁 州 、 潭州 等 任上 , 不失 时机 地 惩 治贪 吏 . 以备 抗 金 , 其 在 湖 南 他创 建 “ 虎 军” 扩 充 抗 金 力量 ; 尤 飞 ,
Vo1 22 No . .4
悲 壮 沉 郁 含 蓄 蕴藉
稼 轩词 的艺 术风 格 论
赵 慧 先
简述稼轩词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简述稼轩词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稼轩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位与影响。
稼轩词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立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以婉约细腻、情感深沉为特点,成为了后世词坛的重要流派之一。
稼轩词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首先体现在其创始人杨慎的重要地位。
杨慎是明代初期的一位文学家,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才情成为了明代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创作以婉约细腻、感情真挚为特点,充满了对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他的作品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为代表,被誉为稼轩词的经典之作。
杨慎的创作为后世的词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借鉴和启示,对于中国词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稼轩词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还体现在其对后世词坛的深远影响。
稼轩词的独特风格和创作思路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稼轩词以婉约细腻、情感深沉为特点,追求真挚的感情表达和生动的形象描绘。
这一风格影响了后世的词人们,使得婉约派成为了中国词坛的重要流派之一。
稼轩词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后世词人的创作思路和艺术追求上。
稼轩词注重情感的真切表达和细腻描绘,这一特点对于后世词人们的创作思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后世词人们更加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形象的生动性。
稼轩词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还体现在其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
稼轩词的出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拓展了词的创作领域。
稼轩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风格,使得词这一文学体裁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稼轩词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贡献巨大,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稼轩词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它的创始人杨慎的地位以及稼轩词对后世词人的深远影响,使得稼轩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稼轩词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容,而且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稼轩词的地位与影响将会一直延续下去,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稼轩词心,别立一宗——倾听“词坛盟主” 辛弃疾的“英雄语”、“闲适语”和“妩媚语”

稼轩词心,别立一宗——倾听“词坛盟主” 辛弃疾的“英雄语”、“闲适语”和“妩媚语”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时期给居所取名“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出生于山东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南宋“豪放派”爱国词人、民族英雄,有“词中之龙”之称。
他与苏东坡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现存词作六百余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天生一副英雄相貌,是典型的山东大汉。
高大威猛,红颊青眼,目光炯炯有神,精神健壮如虎。
在烽火连天的抗金战场上,辛弃疾横刀跃马,叱咤风云;永不妥协、不甘平庸的英雄本色是辛弃疾的心灵底色——他是一位民族英雄!在风起云涌的南宋词坛上,辛弃疾慷慨悲歌,振聋发聩;“镗鞳铿鍧”、“横竖烂漫”是辛弃疾的“稼轩词心”——他是一位词坛盟主!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焰铸烧;他是一支如椽巨笔,把历史的词章抒写!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与英豪仰望!一.辛弃疾豪雄悲郁的“英雄语”词在苏东坡以前,以婉约为宗。
东坡别立豪放一派,表现出词的新的风格。
苏东坡以“大江东去”的超旷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以旷达的胸襟和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辛弃疾以“镗鞳铿鍧”的豪雄与百年前的苏东坡遥相呼应,形成了震铄古今的“苏辛词派”,以炽烈的感情和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辛词这一风格的经典之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词的上阕由词人醉里看剑、壮志难酬的情景,描写词人梦境里军队壮盛的战前场面。
开篇“醉里挑灯看剑”突兀而起,刻画出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
“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蕴涵着深沉而丰富的慨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 自 己的特 色 ,取 得 了独 特 的 成就 。
在 婉约 中 融 入豪 放俊 爽 的 艺术 风 格 ,是 稼 轩婉 约 词 的最
词 ” ,还 达 到 了 “ 以文 为 词 ”的境 界 ,使 诗词 散文 合 一 。经 史散 文 中 的语 言 ,他 信 手拈 来 ,皆如 己出 。如 《 新 郎 》 : 贺 甚 矣吾 哀 矣 。怅 平 生 、 交游零 落 ,只 今馀 几 ! 白发 空垂 三 千 丈, 一 笑人 间万 事。 问何 物 、 能令 公
草 无归路 怨春 不语。算只有殷 勤,画檐蛛 网,尽
日惹飞 絮 。
长 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 曾有人妒。千金
纵 买相 如 赋 ,脉 脉 此情 谁诉 ?君 莫舞 。君 不 见 、 玉
F ”何 其愁 , “ 笑 人 问万 事 ”何其 超脱 ,在 这样 极度 丈 … 矛盾 的 感情 对 比中 , 见作 者 无 可排 遣 的痛 苦 。这 首 词 既化
大特点 。他 的词作 ,虽然没有直接反 映金 戈铁 马的战斗生
活 ,但 是他 的战 斗生 活 却给 他 的 词带 来 了不 可 磨灭 的痕迹 。 这不 仅 表现 在 他运 用 婉约 词 的 形式 和 艺术 技 巧 ,表 现 自己 的 政 治 见解 和 感 受 ,而 且在 艺 术风 格 上也体 现 了婉 约 和 豪放 的
他的 “ 胸臆 语 ”, “ 稼轩 不 平 则呜 ,随 处辄 发 ” (《 介存 斋
论词杂著》)。
( 杜宗育
甘肃省会宁一 中 7 0 0 ) 37 0
其 次 ,稼 轩词 继 承 《 骚 》 “ 草 美人 ”的 比兴 传统 , 离 香
来 ’ ”。这 词 肆 意挥 洒 ,不 拘 绳 墨 ,完全 打 破 词要 求 含蓄 的
结合 婉 约 词派 的表 现 特 点 ,运 用和 发 展 了比必 于 法 。辛 弃疾 化 统 , 以文 为 词 , 以词 论 理 ,颇 有 风趣 。 将 这 种 诗 歌表 现 的传 统 与婉 约 派词 的委 婉 曲折 的特 点 结 合起 来 ,使 二 者达 到 了完 美 的融 合 。 千 闰维在 《 间词 话》 说 : 人
喜?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
貌 ,略 相 似 。
一
融 合 。 写豪 气 ,是 以深 婉 之 笔 书之 :抒 柔 情 ,又 渗透 着 英 雄 的豪 气 。其 名 篇 《 鱼 儿 》就 是 摧 刚为 柔 之作 : 摸 更 能消 、 几番风 雨 ,匆 匆春 又 归去 。惜 春 长怕 花 开早 ,何 况 落 红无 数 。春 且住 。见 说道 、天 涯 芳
“ 以我观 物 ,物 皆着 我之 色 彩 。 ”这 句话 其 实 说 明 了作 反
综 合 f 这些 特 点 ,辛 弃 疾 的婉 约 词 形成 了清 新 自然 、 : 面
深 婉含 蓄 的 艺术 境 界 。稼 轩 婉约 词 不仪 能 做 到情 景 交融 ,而 能使 词作 表 达 富 有起 伏 ,抑 扬 之 中表 达情 感 思 想 。辛 弃疾 寓雄 心 高调 于 传 统 的温 婉之 中, 从而 让词苑 中彼此 对 立 的豪
稼 轩 婉 约 风 格 独 特 的 艺 术 魅 力
。 杜 宗 育
婉 约 词风 至 辛弃 疾 上 升到 了一个 新 的 高度 。他存 汲 取传 统 婉 约词 艺 术营 养 的基 础 上 ,其 艺 术 风格 利表 现 手法亦 形 成
再 次 ,辛 弃疾 在 词 中大 量 运 用 典故 、诗 文 句法 和 口语 入 词 , 问 答 如 话 ,议 论 生 风 。他 不 仅 继 承 了 苏 轼 的 “以诗 为
映 着 作者 的情 感 思 想 。作 品 反 映着 人 占 ,但 是真 j 能做 剑 : 占
者 统 一 的 ,少之 又 少 ,而 稼轩 绝 对 属 于其 列 。稼 轩 一 生专 力 放 与 婉 约得 以 卜 分完 美 地融 合 于 作 品中 。辛 弃 疾对 传 统婉 约 写 词 ,词 至他 ,体格 之 高 ,包 容 之广 ,实 为空 前 绝后 ,他存 词 有所 继 承 利 发展 , 形成 了 自己的特 色 。他提 高 了婉约 词
尊搔 首 东窗里 想 渊 明 、停 云诗 就 ,此 时风
味 。江 左沉 酣 求名 者 , 岂识 浊醪妙 理 。 回 首叫 、云
飞风起 。 不恨 古人 吾 不见 ,恨 古人 、不 见吾 狂 耳
知 我 者 ,二 三 子 。 “ 矣吾 衰 矣 ”用 《 其 论语 ・ 述而 》 中 孔子 的 原话 ,陶渊 明 《 云》 诗意 写 其 闲居 的寂 寞放 达 ,词 中奔泻 而 下 的大 声 停 感 叹 ,故 意 夸人 的愁 思 和 豁达 ,使 感情 迅 速 发展 。 “ 白发 三
用 典 故 ,义 能 自饶 新 意 , 典 故运 用 ,可见 辛 弃疾 的 学 识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飞燕 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 去倚危栏 ,斜 阳正
在 ,烟 柳 断肠 处 。
这 首词 表面 是 伤 春惜 春 的柔 情 , 实则 深 含 不 不 挠 的刚 力 。其 实 ,辛 弃 疾 的词 多 数 典故 托 物 比兴 用 得 自然 贴 切 。 健 豪气 。它 用 比兴手 法 ,借 伤 春惜 春 的 情绪 暗 示 势 危 弱 、
地 落 红 引起 的伤 感 ,省去 春 盛之 时 ,便 使 人 觉得 春 天似 乎 还 老 于今 朝 ,榆 点 形骸 。甚 长年 抱 渴 ,咽 如焦 釜 。 于今 喜 睡 ,
没 有停 留就 已过去 。 气 似 弁 宙 ! ” 最 后 “ 再 拜 , 道 ‘ 之 即 去 , 招 之 即 杯 挥
词 之 多 也 是 两 宋 之 冠 。 而 『'词 在 他 _ 巾不 再 只 是 消 道 饲 f . 下 怅 ,而 被 更 多用 来抒 发 性 灵 、畅 写情 怀 。他 的词绝 人 多 数是 的立意 与 格 调 ,使 婉约 词 卜 升到 一 个 新 的高度 ,并 为婉 约 词 一 作 l了 自己的 努 力与 贡 献 。 叶 』
前途 黯 淡 。全 词把 惜 春之 意 写得 卜 委 婉 :先 写存 经 不住 风 分 雨匆 匆 归去 ,然后 回 头 从 当初怕 花 开 的心 情 ,立 接 下剑 满 了
辛 弃疾 还 好 用 口语 ,运 之 于 敞 文句 法 ,有 时文 白夹 杂 ,
通 俗而 又 浑然 天 成 ,别 有 风 味 。例 如他 的 《 园春 》借 戒 酒 沁 来 抒发 政 治 失意 的 牢骚 , 设为与 杯 子 问答 : “ ,汝 来 前 , 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