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现状研究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现状研究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现状研究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现状研究

作者:summ文章来源:教育科学研究所点击数:399 更新时间:2003-7-10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现状研究

(2003-02-13 13:13:08)

摘要:美国小学科学教材的类型和教学用具呈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师范教育的教授在科学课程实践方面起带头作用,使师范教育成为培养具备先进理念的科学教师的重要保障。美国的公共教学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和网络等对科学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系统。

关键词:标准;基准;科学教材;师范教育;公共教学资源

张军霞,课程教材研究所综合理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助理研究员。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对基础科学教育极为重视,形成了国家资助、社会支持、学校重视的有利于基础科学教育发展的局面,使得美国科学教育理念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对国际科学教育的影响也很大。目前美国各个阶段的科学教育都在新理念的影响下进行改革。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美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与实施的现状,从中对其教育理念如何影响小学科学教育可以有所了解。

一、长期的研究计划和相关文件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宏观指导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相继有几个比较长期的基础科学教育的发展计划,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美国科学院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的“2061计划”,美国科学教师协会的《范围、顺序和导向》也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一定影响。

美国原来是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的。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启动一项致力于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跨世纪计划“2061计划”,编写出版《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对美国社会重视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并影响了国家对科学教育的政策,使得美国科学研究院继“2061计划”开始之后,进行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验,终于在1995年底完成《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

《标准》有六个主要内容: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师职业发展标准、科学教育评价标准、科学内容标准、科学教学程序标准、科学教育系统标准。《标准》对教师的自身水平、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及组织、教学评价以及管理机构、社会支持系统都提出了要求[2],体现了对全国科学教育实施与管理的全面指导,因而成为科学教育各界参照的依据。

美国新出版的中小学科学教学理论及教材中都把《标准》作为主要编写依据。一本原名《通过发现法教科学》的科学教学法教材在2000年的第九版更名为《用探究来教科学》[3],

书中专门有一章论述《标准》中提倡的科学探究,体现了《标准》中提倡的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书中各章内容都提到《标准》,体现了以《标准》的精神作为指导。另一本教学法教材《教孩子学科学》[4]在论述科学教学的各部分具体内容中,对怎样设计单元计划和课堂教学计划,提出要以《标准》中的科学内容标准为基础。本书还把《标准》的K~8年级的内容作为附录附在书后。美国1996年以后出版的各套科学教材,在教师指导书中都详细说明了在教学中要达到《标准》要求的哪些具体目标。

美国有的州是采用本州的标准,而不是《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些州标准是教师直接参照和评价的依据,教师在做单元计划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本州的标准中对这部分内容是怎样规定的。如肯塔基的教师在做单元计划时,要求写明本单元的教学期望符合《肯塔基学习目标和教学期望》[5]中的哪一条。科学课的单元计划要写明本单元涉及的相关学科,如社会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但美国各个州在制定本州的各种指导学科教育包括科学教育的文件时,很多是参照《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制定的。这也是《标准》作为一个宏观性指导文件的特点。如肯塔基州《肯塔基科学评价的核心内容》[6]有: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的概念理解、科学探究和应用/联系三项主要内容。科学概念三大块内容的详细分类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应用/联系部分包括《标准》中科学内容标准的后三项内容:科学和技术、从个人和社会视角所见的科学、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由于美国各个州的具体情况有差别,根据国家标准设立本州的课程标准有利于国家标准的区域化实施。

“2061计划”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科学素养的基准》《科学教育改革的蓝本》《科学素养的设计》《科学素养的概念图》《科学素养的资源》等。《科学素养基准》[7]是配合《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一套特殊的科学素养目标纲要,内容比较宽泛,包括:科学的性质、数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自然环境、生存环境、人类机体、人类社会、被改造了的世界、数学世界、历史展望、通用概念、思维习惯。描述了为达到科学素养的目标,2、5、8、12年级末,以上12方面学生应具备的理解水平和能力。因为《基准》的内容具体详细而且分段,成为科学教学参考的另一个主要依据。

小学科学教材《科学发现工作》[8]K~6年级主要就是以《基准》作为指导的。在教师参考书中明确指出:“基于可靠的教育标准的科学教育能有力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科学发现工作》教材是以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项长期的科学教育改革——‘2061计划’的《科学素养基准》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为依据……‘2061计划’中的四个通用概念——系统、模型、恒定和变化、规模,作为主题贯穿于整套教材中。”在教师参考书的各单元起始也详细列出本单元依据了《标准》和《基准》的哪些内容。《科学技能评价》[9]一书也列出《基准》中不同阶段对科学学习过程技能的要求,以此作为本书的编写指导。

美国科学教师协会是美国所有科学教师的一个组织。1990年协会出版了《范围、顺序和导向》,在当时产生了一些影响,有一些教师据此设计了一些科学课程[10]。现在,美国科学教师协会以年会和区域性会议、图书、杂志和网络的形式,交流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科学动态和科学教材、图书和产品。

二、小学科学教材类型更加多样化

美国的科学教育哲学中早已将科学知识分为三个大领域: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

空间科学[11]。传统的科学教材均以这三大块科学概念为核心,由于人体健康的知识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小学许多教材中又将人体科学单列出来。在《标准》和《基准》对美国科学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化,对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重视。这些新的科学教育文件倡导课程教材的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小学科学教材。

(一)以科学概念为核心

传统的以科学知识体系为主构建课程结构的教材属于以科学概念为核心的教材。《SRA 真实科学》[12]1~6年级教材是以科学概念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分为四个板块: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物质科学和人体科学。教材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力图从四个方面发动学生学习科学:1.视觉资料;2.有清晰的教学过程的教材;3.以学生为中心的、扩展的学习资源;4.观察、记录、测量和实验等活动材料。

以科学概念为核心的教材,在科学概念上是前后紧密联系的,教材每册的单元较多,罗列的知识内容也较多,而在探究的深入上却有所欠缺。有文章认为这类教材容易导致“阅读科学”[13]。但教学主要是教师开展的活动,如果教师的观念比较新,组织教学的能力强,就可以用这样的教材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如SRA三年级《鸟的视野》一课,要学习三种地貌:高原、草原和山脉;解释拓朴图是以什么特别的方式表达地表结构的。一堂示范课是这样上的:先看录像片,介绍三种地貌的特点和成因。然后做画拓朴图的活动。活动之后继续看录像带中的随堂测验。课后可以阅读学习资源卡片中介绍的相关的科学家、科学职业、数学、科学技术和社会、与科学的其他领域的联系、与社会课的交叉等,卡片背面有判断题和问答题。

(二)以科学概念和统一概念为核心

《标准》中“科学的统一概念和过程”以及《基准》中的“通用概念”都是许多领域共用的思想武器。两者都提倡在教学中渗透统一概念的理解。有的教材在编写时特别考虑了统一概念。《科学发现工作》(见表1)以科学概念为课程结构体系,并在整套教材中贯穿了《基准》中通用概念的思想。其每个单元都能使学生对系统、模型、恒定和变化、规模四个概念中的至少一个增进理解。由于通用概念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用途,教材的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科的整合,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开放性。

表1“科学发现工作”课程模块

内容年级生

K 生

(

(系统、恒定和变化) (

)

(

)

)

(

)

1 生

(

)

(

)

(

)

(

(

)

、模型)

2 生

(

)

(

)

(

)

(

)

使

(

)

3 生

(

)

(

)

(

(

)

的角色(恒定和变化) 模)地球上的水(系统)

4 动

(

)

(

)

(

)

(

)

(

(

)

)

5 植

(

)

(

)

(

)

(

)

(

)

(

)

(

)

6 细

(

)

(

)

(

(

)

(

(

)

续(恒定和变化) 规模)

)

(三)以探究过程为核心

由于《标准》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美国相继出版多套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材。这些教材的每个模块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需要较长的教学时间,因而这些教材结构一般比较简练,以达到“精心选择内容,并将内容放在探究导向的课程中”的目的。《BSCS科学——教与概念和技能相关的活动》(TRACS)[14]K~5教材(表2 略)和《为了孩子的科学与技术》(STC)[15]1~6年级教材的单元结构都是以探究的顺序为核心[16]。

TRACS每个模块的探究顺序遵循5E教学模式,即引入(engage)、探索(explore)、解释(explain)、详细描述(elaborate)、评价(evaluate)。引入:为教师提供机会发现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对要学知识的认识程度。探索:提供很多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比较。解释:学习运用正规的语言、科学术语和内容信息来表达,与原有经验相联系,建构新的经验。详细描述:学生在新的条件下应用或扩展新的概念,将新的概念整合到已有的概念中去。评价:评价学生达到的水平。是对学生新学知识的一个总结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应该有评价。

STC教材的教学的模式与上面相似,主要教学步骤为:焦点,澄清学生对教学主题已有的知识;探究,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生物和科学现象进行积极的调查研究;反馈,鼓励学生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调整他们的观点;应用,帮助学生在新的情况下讨论应用他们的新观点。STC教材各个单元的实验材料与单元内容紧密配套。如植物生长发育单元的实验材料中有快速生长植物——油菜种子,传粉用的干蜜蜂标本等。快速生长植物的生长期只要40天,适合为时近两个月的单元教学。

三、改革的师范教育是培养新的小学科学教师和科学教师进修的重要保障

科学《标准》指出:“高等教育方面,教授需要在采用示范科学教学法和科学课程实践方面起带头作用,要想让未来教师今后在中小学怎么讲授科学,在大学里就应怎么教他们。”[17]因而在培养新科学教师的美国各大学的教育学院,小学科学教学论的教授们普遍采用探究式的、开放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小组讨论、学习提问、课前简短汇报、小组动手做研究、演讲和专家讲座、写教学计划、教学实习、采访科学家和工程师、教材阅读、使用计算机、文件包设计和编辑、反馈和评价等。学生的学习形式多以小组学习为主。师范生亲历的活动都可以迁移到自己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并且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经过反思和教授的指导,能悟到所学教学理论的实质,有利于将这些教学理论真正用于实际教

学。

有一个教授要求学生整个一个学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并能随时说出月球相对地球的位置和角度。学生必须坚持观察,并且读书或上网查寻天文方面的有些资料,明白日、月、地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学生能坚持观察了,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可行的方案和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

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也是教学中必用的手段。除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外,一些作业和实习成绩都记录下来。一位教授在期末还要求学生交一份电子文件包,就是将所有作业汇总的磁盘。学业成绩属于综合测评的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就是我们很熟悉的卷面笔试。学期过程中的各种评价可以称之为现实评价,就是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是行为评价的另一种解释。现在美国很提倡这种评价,认为这种评价真实、可信,最能评价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

有的地方的教育学院允许科学教材编者到学校培训师范生,并且算一个学分。如STC教材就在大学中开设培训班,介绍教材所依据的新理念,在教材的各个单元中如何实现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评价的作用。

美国的科学教育非常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师范教育中,也要求学生了解多种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如小学社会教学论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就是两个关系非常紧密的课,两门课的安排和教学实习常互相协调。教学策略课等师范生必修课,由各个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其中有一些试教活动,使各个方向的学生有机会一起研究。

《标准》中指出“科学教育要人人平等,使不同性别、不同种族、残疾学生获得科学教育的机会,满足特殊学生、超常学生的需要。”[18]这里的教育平等并不是单纯的每个人获得的教育机会都一样,而是科学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的潜力需要。这符合加德纳(1997)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们在八种智能上各有不同:逻辑—数学、语言、音乐、空间、肢体运动、人际交往、个人头脑、自然智能。[19]对孩子的教育来说,可以发现其强项,帮助他或她的弱项。美国有的教育学院有超常学生研究中心。为超常学生提供帮助和进行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职业培训。

美国的教育学院安排了很多研究生课程,传播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学生大多是在职教师,为了方便他们的学习,许多课程都是安排在晚上和暑假,有的课是网上开设的课,学生可以在家中学习。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研究生课程得到提高。

四、公共教学资源对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大力支持

美国对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网络等公共教育资源的积累非常重视,到处都有公共图书馆和各种名目的博物馆,从网络上还可以查看各种各样的教育信息,这样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支持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教师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更多的知识。

1999年,美国就有122347家图书馆,其中公共图书馆就有9046家。图书馆是免费的,一般居民都可以申办一个借书卡。图书馆不论大小,从幼儿读物到成年书籍、从文学到科学都有。据调查,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使用公共图书馆,大部分家长都会带孩子到图书馆借阅书籍、上网、借录像带及光盘等。[20]

美国每个州都有很多各种名目的博物馆,有很多是科学博物馆。他们积极支持学校教学,时常开展教育服务活动,一些科普活动专门面向科学教师,教师应该比学生更了解博物馆里有什么,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所以很有必要参加这些活动。各种科学博物馆常有学校带着小学生来上课,并且特约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讲课。如纽约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每一层都有很多展室,有各地动物、植物、矿石、地球、宇宙、人类发展史、化石、恐龙等20多个展室,还有两个另需要买票看的电影:寻找宇宙中的生命和蝴蝶的生命史。每个展馆里有大屏幕的电视、电脑等,恐龙馆还有免费的大屏幕电影,要坐下来一一地听、一一地看,需要很多天的时间。学生如果用一个假期的时间专门到这个博物馆学习,假期结束,就能成为小小的博物学家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博物馆是最多的。这个城市的中心地带除了政府机构外,就是几届总统的纪念堂和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是免费的,与科学有关的有航空航天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园等。航空航天博物馆介绍了航天史上的里程碑、飞机的发展史、航天史、现代的航天技术、航空航天的未来等。

美国的网络信息很丰富,还定期出版类似电话号码本的网址簿。其中的教育网、科普网也占有相当比例。这些网络有各州的教育网、科学博物馆网、大学网、教材网、科普网等,在网上几乎能查到每个州的各科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各种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内容包括图片、动画以及新颖的教案等。教师上课,常常从网上找一些资料、课件。

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各种新版的教科书中提供了许多有关网站,在大学的教材中也一样。《教孩子学科学》一书中每一章之后就介绍一些有与本章内容有关的网站。此书的第八章还专门讲了网络科学探索策略,将从庞大的网络信息中收集资料的过程也作为一个探究过程。[21]

美国的《标准》《基准》等中的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它们的影响下,小学科学教育正进行着大规模的改革。教学过程中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还将统一的科学概念作为整体考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小学科学教育得到来自科学家、师范院校、美国科学教师协会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在交流、培训、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等多方面得到保障。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在教材中将科学探究、科学统一概念与科学知识很好地融合起来。小学科学教育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并得到来自社会的大力支持。

注:

[1][17][18]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Lawrence,F.Lowery.Pathways to the Science Standards—Elementary School Edition.Arlington:NSTA Press,2000.

[3][11]Arhur A.Carin & Joel E.Bass.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Ninth Edition.Merrill Prentice-Hall,Inc.2001.

[4][19][21]Joseph Abruscato.Teaching Children Science,Fifth Edition.Boston:Allyn &

Bacon.2000.

[5]Kentuck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Kentucky's Learning Goals and Academic Expectation.1999.

[6]Kentuck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Core Content For Science Assessment,Version 3.0,1999.

[7]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科学素养的基准[M].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8]Science Discovery Works(1—6),Silver Burdett Ginn.1996.

[9]Richard J.Rezba & Constance S.Etc.Learning and Assessing Science Process Skills,Third Edition.Arlington:NSTA Press,1995.

[10]Glen Aikenhead.The Integration of STS into Science Education,Theory Into Practice,V olume XXXI Number 1,1992.

[12]Science Research Associate Real Science(1—6) McGraw-Hill 2000.

[13]Newport,J.F.Elementary Science Texts:What's Wrong with Them?Education Digest Oct90,V ol.56 Issue 2,p68.

[14]Teaching Relevant Activities for Concepts and Skills(1—5).Kendall/Hunt,1997.

[15]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hildren(1—6).Carnolina Biological Supply Company,1994—1997.

[16]张军霞.美国小学〈为了孩子的科学和技术〉教材介绍[J].小学自然教学.2001,(5-6).

[20]Public Libr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Fiscal Year1999,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2002.

(张军霞) 版权所有: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课程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在经过五十年代的恢复休整后,于六十年代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失业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政府、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同时,一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摆脱对西方的依附,也开始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所以,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其中比较系统并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当数美国和英国的科学教育改革。 美国历来以它的高科技称霸世界,但美国中小学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包括教学质量的低劣,与之很不相称。一些有识人士指出:“我们正在培养一代科学和技术文盲的美国人。”他们提出:“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每日世界的基础。”因而科学教育的改革一直是美国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教育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次改革拉开了序幕。在大大小小的众多改革项目中,“2061计划”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长期改革方案,它的第一篇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首次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在“2061计划”与其他项目的基础上,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95年底正式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英国国家课程》是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教育改革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改变了英国长期以来在中小学中没有统一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状况,以法令的形式为英国公立中小学设立了必修课程及国家标准。这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世界教育界的改革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国家课程》中,科学首次与英语和数学一起并列为中小学的三门核心课程,可以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英国国家课程》自1988年开始发布后,曾先后做过多次修改,最近一次的重大修改开始于1999年。新版本的《国家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从2000年8月起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的巴黎会议上指出:“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的和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各国政府应极其高度重视改进各级的科学教育。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促进科学的普及。面对变化的形势,需要采取措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设置 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为12门:英语、数学、科学、设计和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公民。在12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社会性的养成、健康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等。此外,社区活动、劳动体验等活动课程也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日本的课程改革突出设立综合学习时间,国家不规定其具体内容,而由各学校创造性地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例如自然体验、社会参观、制作与生产活动等。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压缩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扩大选修学科,鼓励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地方分权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但各州课程标准都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相当

广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公民与政府、数学、科学、音乐与艺术、外国语、实践技能等。其综合中学一般分为3科: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都分解成讲座、课堂实践、工场—实验室实践等3个部分。 国外中小学的创造教育 一、什么是创造教育 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发明、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因此,创造教育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1.创造教育的目标 创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李政道讲:“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尤其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各国提法不同,但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如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协 调发展的人”。其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 2.创造教育的内容 (1)创造哲学教育

国内外标准化教育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模板

国内外标准化教育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标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对于促进科技商业化、促进商业和贸易、推动创新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各行各业对高质量的标准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标准化教育作为贯彻标准化理念的有效手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世界上许多标准化机构和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的标准化教育活动,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教育组、欧盟、韩国、日本等。标准化教育不仅仅提高了大众的标准化意识,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标准化理念和知识,更有助于通过一支高水平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立,提高产业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1国外标准化教育发展概况 国际及地区组织标准化教育发展概况 由于推进标准化教育能带来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标准机构和教育机构逐渐意:识到这一特点,因此标准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识到教育机构在提:高标准化意识和认识标准化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开展了大量标准化教育培训工作。20XX年,专门针对高等院校设立了高等教育奖,对开展标准化活动的先锋教育机构进行奖励。该奖项:从20XX年开始每两年颁发一次,要求参评院校应有两年以上开发标准化课程或培训项目的成功经验。另外,ISO还组织参与了各类国际标准化教:育会议和学术研讨活动,包括国际标准化教育合作组织年会和世界标准合作学术周/学术日会议,以方便各国利用以上交流平台,对标准化教育问题进行探讨。20XX年,工SO制定《20XX-20XX年战略规划》。该规划确定了标准化教育的战略地位,为ISO 开展标准化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该战略规划中第6个目标明确指出,要将标准化内容纳入教育课程,并提出了要加强信息交流、制定教材、召开会议、开展培训、设立奖励机制等具体措施,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 ISO 的战略目标。同年,ISO 与瑞士日内瓦大学合作开设了为期两年的标准化、社会规范和可持续性发展硕士学历教育课程。在 19 门必修课程中,与标准化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5 门:协调标准、管理体系标准、合格评定、标准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风险管理

艺术教育需要国家标准

艺术教育需要国家标准 作者:肖一《光明日报》(2016年12月06日 14版)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关乎创新创造,关乎文化传承,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国家正从国家层面制定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编制有关法规、建立国家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先进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艺术教育标准的现状 我国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等要求。2016年8月,教育部与8省(市)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随着政府的重视,我国艺术教育有了很大改观。目前我国已经有31个省区市确定了102个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和实施艺术课程的主要依据和参照标准,是国家艺术教育发展战略和意图的具体体现,对于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和持续发展具有着基础和决定性意义。当前我国可作教学依据的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中虽然对其课程理念和内容设计、要求标准等做了阐述,但是没有对艺术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予以明确,没有将艺术课程提升到国家实施层面,更没有相关法规、规定予以指导和实施,教学标准、效果评估等较为宏观,缺乏一定的实施细则,影响了系统性、可操作性。《标准》颁布以来,总体看实施效果欠佳,存在着艺术课程较为单一、教育目标不明确、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表现在具体实施中,很多学校没有把艺术课程列为必须完成的必修课程;重知识教育、轻艺术教育,自动压缩、削减艺术课,甚至其他课挤压、挪占艺术课等。当前,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更加明确、设计更加科学、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就显得迫在眉睫。 各国设立标准的尝试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是制定标准较早、实施标准较为成熟的国家,研究他们在标准设立和实施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建立健全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或有裨益。 美国很早就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将推动艺术教育、制定艺术教育标准列为一项国家战略。早在《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出台时,就把艺术首次列为学校教育中法定的核心学科。在1994年正式出台《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后,2014年又出台了《国家核心艺术标准》,美国对艺术教育的措施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在有着广泛坚实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制定,并不断与时俱进。美国建立核心艺术标准国家联盟领导小组,并对美国各州和全球范围内15个国家的艺术教育标准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广泛吸收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出台新标准,将1994年标准中的舞蹈、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四个门类拓展到舞蹈、媒体艺术、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二是多学科的关联、综合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吸纳。不仅强调跨多个学科的综合、先进技术的应用还有与社会生活、时代需求的结合,更把多元文化看作丰厚艺术资源吸纳融合;三是从目标导向更侧重于过程导向,将艺术过程和落实标准置于首要位置,强调艺术学习过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四是注重艺术素养培养和标准的可操作性,将标准细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落实标准。新标准中“反向设计”的课程模式是一大特色。经过不断革新,美国艺术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位居世界前列。 澳大利亚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联邦教育部就表达了在基础教育领域设立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的决心和图景。200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宣言》正式签署,明确将艺术同英语、

20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 一、课程性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门应用性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 二、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程序设计、各种研究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形成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学习用书 陈伙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科学研究 (一)含义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科学研究对象即教育问题的特点: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与扩撒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原则 客观性、操作性、公共性原则 (四)教育科学研究分类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含义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节选题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思维策略:怀疑、变换思考角度、类比、深入探究二、选题基本原则 价值性、新颖性、具体性、量力行原则 三、选题基本途径 1、从教育文献中选题 2、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3、从教育规划中选题 第三节抽样 一、抽样的概念 二、抽样的目的、原则、基本要求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目的抽样 第二章观察法 一、观察法含义 二、观察法特点 三、观察法分类

四、观察法实施步骤 第三章调查法 第一节调查法概述 一、调查法含义 二、调查法特点 三、调查法类型 四、调查法实施过程 五、对策研究 问题表现—负面影响—成因分析—对策思考第二节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问卷结构 2、问题设计 3、答案设计 4、问卷编排 二、问卷实施 第三节访谈调查 一、访谈调查的特点 二、访谈类型 三、访谈技巧 第四章实验法 第一节实验法概述

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NGSS

自1996年由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简称NRC)颁布第一部科学课程标准至今的十多年以来,科学教育研究一直是美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国家研究理事会(NRC)、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达成机构(Achieve)[1]相继成为开展科学教育实证研究的重要支持者。随着社会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K-12年级科学教育以较大的冲击。美国在世界格局中下降的竞争优势、美国学生在国际科学教育评测中较为落后的学业成绩,以及学习科学的理论变革促使美国教育界对科学教育的不断反思。?通过基于标准的科学教育研究,2010年7月NRC公布的《K-12科学教育框架(草案)》,以及1年后正式出版的《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领域概念和核心概念》(以下简称《框架》)标志着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已初步完成,如今即将面世的《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NGSS,以下简称《标准》)则是该轮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今年5月,达成机构的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c6326727.html,)以在线方式公布NGSS的内容以向公众征求意见。本文结合达成机构及NSTA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c6326727.html,)上的具体内容,介绍美国《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概要。 ?NGSS的制定过程——从《框架》到《标准》 先有《框架》再出台新标准,这是美国《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制定中的两个核心步骤。 首先由NRC根据1989到2011年期间汇集的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的一系列研究文献,制定新的科学教育纲领性指导建议,即2011年由NRC 正式出版的《框架》,其中以概念描述的方式明确规定了K-12年级所有学生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第二步则在达成机构的管理下开展K-12年级科学教育标准的制定,该标准将拥有丰富的内容和实践指导,以贯穿学科和年级的方式组织,为所有学生提供具有国际化基准的科学教育。 NGSS以《框架》为基础,为学生的大学学业和职业需求做准备。NGSS的制定由国家和多个科学、科学教育、高等教育和工业方面的相关机构合作完成。由国家认可的科学、科学教育、商业和工业领导人组成的咨询委员会提供对《标准》的评论和指导建议。作为必要的制定过程,《标准》将会经历众多相关机构部门对两个公共草案的评阅,允许所有与科学教育相关的人员有机会了解和熟悉《标准》的制定过程。 NGSS的内容概要 3个维度(Three dimensions)

最新新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内容说明………………………………………………… 二、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方法复习整理资料全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 第一章:小教科研概述 第一节: 一、简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价值: 1、探索小学教育规律 2、丰富小学教育理论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价值 1、推动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3、提高小学教师专业水平 第二节 一、科学研究的涵和特征 1、涵: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二、特征:①客观性:(一)研究对象客观 (二)研究过程客观(三)研究结果客观(体现在可检验性和应用性)②系统性:表现在研究的容的系统性、研究的方法的系统性,研究的结果的系统性③创造性(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在研究问题的新颖性,研究容的突破性,研究方法的创造性 (小结: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它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缺乏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与特征 1、涵: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2、特征:除了有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特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伦理性(目的:完善教育不证伪,容:有教育意义,方法:符合身心规律)②复杂性(对其的认识:1、对人的教育,效果滞后2、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3、人的主动性 4、控制无关变量是难点)③实践性:(从实践中来(提炼与形成),到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应用)④全员性 (育师,育生)⑤⑥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涵及其特征 1、涵;:是指在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是采用科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运用严格而规的程序和准则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2、特征:客观性、可检性、有效性 第三节 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会判断) 1、按研究的目的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按研究的方法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3、按研究的方法来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按研究的对象来分为个案研究和团体研究 5、按研究者来分为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 6、按研究手段来分为常规研究和现代化手段研究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记标题) 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研究与发展的关系 4、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5、单一与综合的关系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6326727.html,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 作者:赵映红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6期 摘要: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教育竞争力,美国于2013年出台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称NGSS),NGSS提出了三维整合的框架体系。NGSS是新世纪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新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向科学实践的转变,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51-01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在《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简称《框架》)的三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面向K-12年级阶段共同制定的全国性教育标准。该标准是对1996年版《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简称《标准》)的改革和发展,称为《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呈现了美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新愿景,是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将成为21世纪美国进行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一、《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研制背景 伴随科学教育与国家在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的关系愈加紧密,基础科学教育先后历经了注重课程开发的第一次改革浪潮和以课程标准改革为核心的第二次改革浪潮。[1]美国制定了 旨在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和“LASER行动”,先后出台了《科学素养的基准》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向《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发展,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 K-12年级科学教育以较大的冲击,美国在世界格局中下降的竞争优势、美国学生在国际科学 教育评测中较为落后的学业成绩,以及教育理论的变革迫使美国科学教育不断反思、向前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编制过程 NGSS的制定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根据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的一系列研究文献,制定新的科学教育纲领性指导建议,并发布了以概念描述的方式明确K—12年级学生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的《框架》;第二步由美国成就 公司组织26个参与州的相关专业人员在《框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标准草案并确定最终的NGSS,NGSS以贯穿学科和年级的组织方式,给出更为具体和详实的内容和实践指导,两个文献相辅相成。所以,NGSS的制定是多方面的相关机构通力合作完成[2],其中41人编写委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目标,不过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具有广泛的影响,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2.小学课程的管理与设置 美国各州的公立中小学课程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实施,要求加强课的统一性的主张开始出现,但基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地方分权化教育管理传统不可能完全建立全国统一课程,中小学课程的决策仍主要在各州及各个学校。现行美国小学通常都开设如下的基本核心科目: (1)语言艺术。(2)社会。(3)数学。(4)科学。(5)体育和保健。(6)音乐和艺术教育。 3.授课时数 美国各州小学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相差很大,每天的授课时数也不一样。通过对某些学校的统计发现,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在校上课时间逐渐增加。小学的课程编排非常灵活。各节课的时间长短变化较大,有些课长达1 小时,而某些课仅20分钟。美国小学虽然实行5天教学日,但它在一天之中的课节数较多,每天上课的总时间较长。 现行美国小学课程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影响,倡导以学术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语言艺术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音乐与艺术、体育和保健也具有较明显的综合课的特点。 (二)中学课程 1.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有影响并经常被引用的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①保持身心健康;②掌握学习基本技能;③成为家庭有效成员;④养成就业技能;⑤胜任公民责任;⑥善于运用闲暇时间;⑦具有道德品质。 2.中学课程的结构 美国主要有三类学校,即四年制中学、三三制中学和中间学校,其中三三制中学最为普遍,分为初中和高中,主要围绕教学、指导和服务三方面来进行,主要是教学工作。美国中等教育的教学科目非常庞杂,全国中学阶段学科多达247种,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课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科目,如英语、社会学科、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另一类为非学术性科目,如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实行学分制,学生须修满16学分方准毕业。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为了保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地位,美国总统和五十个州首脑在1990年2月正式通过了《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提出了迈向21世纪全美教育的六大目标:“①为所有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②降低中学生辍学率,高中毕业率至少要提高到90%;③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应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各学科方面具备应有的知识和技能;④美国学生在科学、教学方面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一;⑤每个成人都将是有文化、精于读、写、算的人,并掌握在全球经济竞争及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⑥所有学校都将成为无吸毒、无暴力的场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纪律得以保障的学习环境。

谈美国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构想

谈美国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构想 [摘要]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在于,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得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纵观古今中外,我们发现,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艺术,文明与艺术同时产生,不管在哪个文明和哪种文化中,艺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关键词]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审美;艺术素养 一、课程设置的涵义和内容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以往,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这是不够全面的。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学科类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两种课程类型。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二、美国艺术教育发展过程简述 第一,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美国的美术教育受包浩斯①教师和前卫艺术家理论的影响,采取了一种“放任式教学”的方法。并以这一思想作基础,逐步建立了孔纳特的教育体系,这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做他想做的工作,只要在工作中守规矩和发挥创造性”。这种教学法导 ①关于包浩斯:由德国建筑家华尔塔.格鲁比乌斯于1919年在魏玛设立的以综合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为目标,以抽象表现主义以及荷兰、俄罗斯的构成主义相混合的“合理的构成主义”造型研究所兼学校。以康定斯基、克里、法伊尼加为教师,成为现代美术的大潮流。

支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

https://www.360docs.net/doc/5c6326727.html,/jiaoyuleibie/base/02-62.htm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棗——支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任长松 一、未来社会的特点 二、未来社会所强调的素质 三、课程应强调些什么 四、课程改革需要哪些相关 支持 美国全国科学教育标准与评价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自1992年5月召开首次会议以来,用4年的时间,经过认真研究,于1996年初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征集了一大批科学教师、科学家、科学教育家,以及对科学教育甚表关注的许许多多其他方面人士。为唤起公众对有关科学教育改革的种种问题以及对科学教育标准的性质和内容的讨论,仅向公众介绍有关情况的报告等活动就举行了150多次。1994年5月,预印稿分发,供批评和审议。在此基础上出台的修改稿作为官方正式文献,有40 000份于1994年12月分别散发到全国18 000人手上和250个小组中,供各地讨论审查。1996年初推出这一最后文本。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在美国科学教育多年改革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吸取了“美国2061计划”等科学教育研究与行动计划的精华和当今美国科学教育实践领域的大量优秀经验,在内容、结构、思想上都值得研究。本文仅摘要介绍这一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上的贡献,供我国课程教材编制人员参考。 一、未来社会的特点

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办事采用新方式为特点。所以未来的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不能不在进行做中学,不能不在阅读和领会新知识中继续接受教育,没有这种本领就会落伍。 二、未来社会所强调的素质 有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高级的技能,因而要求人们得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性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了解科学、了解科学中的种种过程是掌握这类高级技能的一种根本性途径。 工商业界所需要的新就业者是那种善于学习、善于推理、思维具有创造性、能决善断、会解决问题的人。 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研究 提要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成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在科学教学中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领科学探究活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主探究和主体发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成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方法引领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如何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如何让孩子的探究活动更有价值?这是值得我们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由于新课程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日常探究活动教学实践中,我们吸收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领探究活动,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主探究和主体发展。现本人结合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就探究活动的有关组织策略,向各位学科专家与同仁交流如下。 一、“探究活动”的组织引领策略 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原理,我们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领科学探究活动。应避免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去衡量学生,尽量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依据教学目的、学生心理以及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形式,用适合孩子的活动要求和思维方式去激发和引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这些符合认知特点、充满童趣色彩的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验和感知,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成功建构。 下面以我校科学公开课《大脑》为例,展示其中一教学片断和学生对话进行反思。 教学片断: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翻译)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doc 的翻译 地理FOR LIFE 1994年国家地理标准 K-4 生活地理 国家地理标准1994(希腊文K-4) 六要素的地理和十八地理课程标准 我们必须意味着,每件作品是中央和必要的:我们必须以这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元素,我们的意思是,每件作品是一个构建块的整体。每一个重要的元素包含一些地理课程标准。每个标准提供了一组在地理上获悉的人的思想和方法,需要知道和了解。 在空间方面的世界 地理研究关于他们的信息映射到空间范围内的人,地点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地理上知情的人知道和了解... Geography Standard 1: 地理标准1: How to use maps and other geographic representations, tools, and technologies to acquire, process, and report information from a spatial perspective 如何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陈述,工具和收购的技术,工艺,和报告信息从空间的角度 到四年级结束时,学生知道和理解: 1。的地理陈述-比如地图,手套,图形,图表,航空和其他的照片和卫星产生图像的特点和用途 2。的工具和技术-如参考作品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用途 3。如何显示在地图上的空间信息和其他地理陈述 4。如何使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和技术 因此,学生能够: A.识别和描述的特点和目的的的地理陈述,工具和技术,例如能够: 检查各种地图,以确定和描述他们的基本元素(标题,图例,主要方向, 中间的方向,电网,主要的相似之处,经络,规模) 解读航空摄影或卫星生成的图像定位和识别的物理和人性化功能(如山脉,河流,植被区,市,水坝,水库) 设计由学生选择的信息,显示在地图上,用符号解释在一个关键 B.显示空间信息的地理陈述,例如能够: 阅读叙事,然后创建一个示意图来说明的叙述(例如,使地图显示一个家庭的鸭子让路雏鸭的运动或阅读威尔德的小房子系列地图Ingalls家庭生活) 报告的区域中的数据二者的二维格式(例如,通过使用比例在地图上绘制的符号)和一个三维的格式(例如,每个区域上层叠的柜台数目比例) 构造图或图表显示空间信息(例如,建立一个条形图在美国的一个州五大城市的人口比较) C.使用地理陈述,工具和技术,例如能够回答地理问题:

美国的小学教育

美國的小學教育 游惠茹美國是世界強國,各種制度政策都有指標性的意義,尤其台灣的各項教育政策常常追隨美國的步伐,包括教育制度、理念、課程、教學…..等等。近年來台灣進行教育改革,在教育上積極改頭換面,其中有多少美國教育的影子呢? 第一部分:理論篇 壹、美國教育的主要任務 美國的小學教育有公立小學也有私立小學,大部分為六年制,也有少部分為四年制或八年制。美國政府並未制定統一的教育目標,而美國視導和課程研究協會所提出的現代小學的六項任務,影響美國小學教育的方向。此六項任務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增進兒童的身體健康與發展兒童的強健體格。 二、增進兒童的心理健康與發展兒童的健全人格。 三、發展兒童對社會和科學的認識。 四、發展兒童有效參與民主社會的技能。 五、發展兒童符合民主生活的價值觀。 六、發展兒童的創造性活動。 由上述美國小學的六大任務可知:美國小學的教育目標首重兒童的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畢竟擁有健康的身心才有能力學習其他的課程、發展個人的潛能;其次美國教育十分重視民主素養,因為美國是民主國家的代表,從小就要教導民主

觀念,培養具有民主風範的美國公民;除此之外創造性活動是被鼓勵的,這多少與其民主觀念有關,由於美國教育強調相互尊重與接納,因此能接受每個人不同的想法,沒有一言堂、標準答案、統一步調,使的教育內容更活潑多元,教育成果更加寬廣與無限! 貳、美國小學的教學科目 美國小學的教學科目主要有英語、社會、數學、科學、藝術及音樂、健康及體育、外國語等。其中以教導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也就是以英語的閱讀、寫作、文法、拼字以及數學為核心課程,由專任教師擔任教學,其他科目則由科任老師擔任教學。 由美國的教學科目中可以清楚看到台灣領域教學的影子,九年一貫課程將教學內容統整為七大領域,包括: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藝術以及綜合活動等,這些課程規劃與美國的教學科目有百分之八十的相似度,台灣的教學領域中多了一門綜合活動,還有學校可自由運用的彈性課程,看起來比美國的課程內容還要充實! 參、美國小學的學校規模 美國的小學規模都不大,平均每班人數在20至30人之間,都會型小學學生人數會超過千人,一般地區小學的學生數都只有數百人。小班小校的發展在美國十分落實,反觀台灣常自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小學,學生人數動輒上萬人,大而無當的小學規模,凸顯出台灣的教育品質的低落。其實小班小校才能發展學校特色、發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習效果。台灣小學的班級學生數從20年前的每班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版(NETS·T-2008)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版ISTE NETS·T 秦炜炜译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 1. 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1] 教师能够运用其学科知识,通过教学、学习和技术提高自身在面授或虚拟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意与创新能力的经验。 (1)能够提升和支持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与独创能力并为学生树立典范。 (2)能使学生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探究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3)能够运用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反思,从而了解(reveal)和澄清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思考,设计与创造性过程。 (4)能够通过与学生、同事以及他人在面对面或虚拟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而在协作知 识建构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设计、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与评估工具 教师能够设计、开发和评价融合了现有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真实的学习经验与评估以优化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学习从而使NETS·S-2008中所规定的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得到发展。 (1)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设计或调整有关学习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力。 (2)能够开发技术化的学习环境从而使所有学生能满足他们各自的好奇心,能使学生 自主设定教育目标、管理学习和评估学习过程,最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3)能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数字 化工具与资源的使用能力。 (4)能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与技术标准相一致的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并能利用评估结果和数据支持教学与学习。 3. 树立数字化时代学习与工作的典范 教师应成为全球化与数字化社会中创新型专业人士在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方面的典型代表。 (1)能够熟练使用技术系统,并能将现有知识熟练地迁移到新技术和新情境中去。 (2)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与学生、同事、家长以及社区成员展开协作以促进学 生的成功与创新。 (3)能够使用多种数字化媒体形式与学生、同事、家长就有关信息和思想展开有效地 交流与沟通。 (4)能够有效运用现有的和新兴的数字化工具查找、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以支 持研究和学习。

常见国际认证标准

国际认证标准 ANSI为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名称缩写。 它成立于1918年,总部设在纽约,1969年10月6日始改为现名。目前,经ANSI 认可的标准制定机构有 180多个,其中部分经ANSI批准为国家标准。 ANSI是非赢利性质的民间标准化团体,但它实际上已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化中心,美国各界标准化活动都围绕它进行。通过它,使政府有关系统和民间系统相互配合,起到了政府和民间标准化系统之间的桥梁作用。 ANSI协调并指导美国全国的标准化活动,给标准制定、研究和使用单位以帮助,提供国内外标准化情报。同时,又起着行政管理机关的作用ANSI 下设四个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董事会、成员议会和秘书处。我国产品准备出口到美国时,可能会遇到进口商或经销商要求产品按ANSI标准进行检测,并提供相应检测报告。 AP(Approved Product)标签认定艺术材料的安全性通过了毒物学专家的检测,证明产品成分中不包含足够量对人体(包括儿童)造成伤害或有毒作用的原料,不会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的伤害。 AP标签正在取代原有的无毒标签CP(Certified Product)和HL(Health Label)。AP标签证明ACMI认可产品符合ASTM D 4236:慢性毒素标签标准以及Labeling of Hazardous Art Materials Act (LHAMA):危险艺术材料标签的要求。 美国艺术与创造性材料学会( The Art & Creative Materials Institute, Inc.),简称ACMI, 是艺术,手工,以及其他创造性材料生产商组成的非营利性协会组织。自1940年以来ACMI发起了对儿童美术用品的认证项目, 认证产品是无毒的, 并满足质量和性能标准的要求。ACMI的认证项目得到了毒物学领域专家的认可, 是该行业内现有的最受推崇的标准之一。该学会不断修改标准,使其接受新的挑战并覆盖更多产品。1982年ACMI扩大了认证范围,更广泛的覆盖了艺术及手工材料产品, 包括成人用材料产品,认证标准要求产品要在适当的位置健康警告标签。

创客教育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docx

创客教育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

《创客教育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研究方案 綦江区营盘山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创客教育是一种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以培育所有学 生的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方面为目的,以“创造 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具有无限的 价值潜能,将对个体发展、课程改革、教育系统变革以及国家人才战略产生重 大影响。随着创客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身兼 科学家、发明家等多重角色,创客教育所倡导的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 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尽管,目前由美国引领下的全球创客教育运动正在兴起,但在实践过程中 却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精品和系统课程资源缺乏,创客培养模式缺少长效机制,教育效果评价困难等诸多挑战。尤其是当前学校的教学环境还相对薄弱。科技教 育一直以来都是营盘山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作为重庆市科技教育培训基地拥有 课题研究的的条件和保障。同时,科学学科具有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发展等学 科特点,和创客教育倡导的理念的教学方式很好的契合。传统的科学学科教学模 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深入开展基于互联 网+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途路与方法的研究 , 必然会带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创 新改革。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我校现状,我们决定进行“创客教育与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及价值 长期以来,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教学资源溃乏,教学内容 单一,教学变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只 能向教师学,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使他们难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师也是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共享,难以创造 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本研究以创客课题为载体,引导师生在学科教学中体 验真实完整的项目构思、设计、改进,直至完成整个创客作品的过程。贯彻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