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核心知识点全面

人文地理核心知识点全面

人文地理核心知识点一、人口增长模式二、人口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

1.“两个变化”(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四个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图:特别提醒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五、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不同点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体现意义生存发展(生活)人口数量大小相同点制约因素相同与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特征相同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

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 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 化趋势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较高 ①经济落后, 生活质量较 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 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 原因 福利制度不完善;③受 “养儿防老” 的传统观念 影响;④政治独立、经济 发展、医疗进步 发达国家 较低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 水平高,科技发达, 生活条件好;②有良 好的社会保险和福 利制度;③人们受教 育水平高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 出生率 、 死亡率 和
自然增长率 。
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原始型 基 出生率 本 死亡率 特 征 自然增长率 高 高 低
传统型 高 低 高
现代型 低 低 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原始型 传统型 发达国家:现代型 4.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中国家: 大多为传统型 的空间差异 全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中国: 基本实现了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现代型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根据三率及其不同的组合,人口增长的转变,经历了原始 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 段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阶段 人口增 长模式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 增长减 低速增 长阶段 缓阶段 长阶段 “高低 “高高低”模式 高”模 式 高低 高” 模式 低低 低” 模 式
第(1)题,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就是劳动力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最大的年份。人口比值越大, 说明该年龄段的人口数越 多。从图上看,0~18 岁年龄段的人口比值最大,说明这一年 龄段的人口数最多,当他们进入劳动力人口年龄以后,劳动力 人口负担最轻;当他们进入老年后(65 岁及以上),劳动力人口 负担最重。第(2)题,出生人口的减少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数 量,但是需要一段时间,不是最先受影响的。性别构成、年龄 构成与人口数量无必然联系。 而出生人口减少会导致妇女就业 数量的增多,因此出生人口减少最先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答案:(1)B (2)B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
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
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
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3、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所指在有效率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赢得最小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为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
数量。

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必须高于人口容量,并以此做为人口掌控的最终警戒线。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
费水平。

知识点 人口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  人口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14 人口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A出生率、B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转变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中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5.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规模大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本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本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注:(1)人口性别比:人口学上对人类社会或国家中的男女性别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人口老龄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人口数量最多时为自然增长率由正变负时,人口数量最少时为自然增长率由负变正时。

(3)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二、人口增长模式判读技巧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但在某一特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表现为“高”或“低”。

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数值如下: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024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构成及人口容量人口增长

2024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构成及人口容量人口增长

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人口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我们称为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能 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 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基础梳理:考点二
人口金字塔
基础梳理:考点二
人口金字塔 增长型(年轻型)
增长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
金字塔形,表明少年儿童人口 占总人口比重大,预示着未来 人口的发展趋势是增长的。
基础梳理:考点二
人口金字塔 稳定型成年型)
稳定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基本相
近,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出 生率、死亡率差不多,预示着未来 人口的发展趋势是稳定的。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2021年年末中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 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 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3、人均消费水平
当资源环境条件相对固定时,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 量不同。消费水平越高,资源和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 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4、地域开放程度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37.8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但 日本目前有1.26亿人口。其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 都要从海外进口。
中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 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 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根据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 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 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 准,2021年,中国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欢迎阅读。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一、环境承载量1、环境承载量,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全球为110亿,我国为16亿。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消费水平。

5、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适度人口)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我国为8-9亿。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比较项目环境承载量合理人口容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限定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体现意义生存发展人口多寡大小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等估算标准压缩到最低3、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墨西哥。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 状况等。
社会因素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等。
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灾害频发 等。
政策因素
人口政策、生育政策、移民政策 等。
典型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多为现代型,而发展中国家多为传 统型或过渡型。
中国与印度对比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环境压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 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题技巧总结
图表分析法
通过解读和分析人口统计图表,提取关键信息, 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案例,分析人口 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比较分析法
对比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它们 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备考策略建议
系统复习知识点
全面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知识点,形成完整的 知识体系。
强化解题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掌握各种解 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人口增 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汇报人:XX
20XX-01-28
CONTENTS
• 人口增长模式概述 •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及意义 • 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人口问题
及解决策略 • 中国当前人口形势与挑战分析 • 复习总结与提高方法分享
01
人口增长模式概述
人口增长模式定义与分类
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慢
很快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Ⅰ原始型高高低
Ⅱ传统型高低高
Ⅲ现代型低低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①发达国家:现
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
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
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 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 1 年 ) 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 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
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提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五、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
约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
展战略。

(3)谋求措施:
世界中国
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规模内;建立公平的秩序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