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辞赋和词的鉴赏
1
辞赋的特点
宏大而抒情,善用比兴,语言严谨而富有诗
辞赋代表作品
2
意。
《离骚》、《九歌》、《长恨歌》。
3
词的特点
唯美、婉约、含蓄、抒情,表现出强烈的个
词的代表作品
4
性化情感。
《浪淘沙·北岛》、《钗头凤·世情薄》、 《声声慢·寻寻觅觅》。
古诗的创作技巧和意境
创作技巧
神思自然、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曲折含蓄、意蕴悠远。
古代诗歌鉴赏
欢迎来到《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古代诗歌鉴赏》。通过这个课件,你将 学习到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以及它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启示。
古代诗歌的概述
1 时间跨度
2 文学价值
3 艺术特色
从唐朝初期到清末,约一千 多年。
反映了古代社会文化和人们 的思想观念,是我国文化遗 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言简意赅,婉约含蓄,形式 多样,意境优美。
从作者的情感和韵律入手,感知文字内敛的抒情。
3 词句鉴赏
根据句子结构、音律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去畅想文字的内涵。
古代诗歌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心灵契合
• 诗歌是对生活和心灵的折 射,可以引领我们感受生 命的真谛。
• 它让我们建立起人与自然、 人与他人之间的联系,而 不是追求物质的快乐。
情感体验
• 诗歌是艺术与文化的结晶, 能够使我们感受生活的美 好,并产生追求美好情感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比较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语言较为正式、严谨,有长句和复 杂结构,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 现代汉语有较大的不同。
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
语法和词汇表达更符合现代人的沟 通和交流需求,更加简洁、清晰、 便于表达。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高中语文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情感语言+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表格版)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友人送别、羁旅思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爱恨情长,物是人非;热爱自然,悠然闲适;
景物
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志向品质
托物言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生活杂感
题画诗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生活的情趣
拜谒诗
哲理诗
讽喻诗
悼亡诗
应酬诗
情感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一、古代诗歌知识点
语言
炼字
炼(名词、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数量词、虚词、色彩词、拟声词)
炼句
标题、开头、结局、关键句、抒情句、主旨句、过渡句、工巧句、意境句
特点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
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贬谪失意
闺怨宫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闲适隐逸
山水田园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

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八、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常见技巧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六、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见技巧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本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本第五章古代诗歌鉴赏教材对接篇目:必修2(先秦-南北朝诗歌):《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必修3(唐代诗歌):《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必修4(宋词):《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选修:《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幕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
一、古代诗歌的情感主旨和手法清单篇目情感主旨手法氓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了男子的负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赋比兴;对比采薇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赋比兴;重章叠句;乐景哀情离骚表现了屈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坚持真理、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比兴(香草美人);象征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赋比兴;排比,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涉江采芙蓉分居两地的夫妻相互思念的忧伤之情触景生情;设问;联想和想象短歌行忧叹人生苦短,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比喻;引用;用典归园田居厌弃官场,热爱田园白描;比喻蜀道难借写蜀道的艰难,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入蜀的担忧,抒世道艰难、功业难成的悲愤想象奇特、大胆夸张;反复秋兴八首(其一)借深秋哀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抒因战乱流落他乡的思乡之苦和羁旅之愁及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的担忧借景抒情;一语双关咏怀古迹(其三)借咏昭君悲惨的命运和怨恨之情,抒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慨借古伤己;对比登高借萧瑟、凄凉、开阔秋景,抒羁旅之愁、身世之苦和国事之忧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
高中语文必修古诗文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古诗文鉴赏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深刻的意境、美妙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文,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必修的古诗文进行鉴赏,并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1. 《行宫》——元稹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行宫》是唐代元稹的名篇,通过对行宫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主题。
诗中通过对行宫的描绘,呈现出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的景象,以此喻指人生的无常。
诗人在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了作者对于珍惜时光、积极奋斗的观点。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结构展现了对生命短暂性和青春逝去的深沉思考。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作为唐代李白的名篇,以简洁的句式、清新的意境展示了诗人饱含乡愁、思乡的情感。
诗人透过写月亮、霜和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清新,通过简单的事物和形象展示了作者的感受,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这首诗在五言绝句中开创了抒发思乡之情的先例,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3.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的名作,以其高尚的情操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人们追求理想和永不满足的生活态度。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写。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必背古诗文)宋词《西江月》白头搔更短,浊酒一杯醉。
唯愁西江水,万里无垠蓝。
《西江月》是李清照的一首宋词,此词以深厚的忧思,抒发了她因江西独自闲居之苦,深感万里相思、乡愁夜月之痛。
词以抒情婉约叙事为主,以“白头”和“浊酒”作为一扇窗对近古之忆,抒发出月夜相思的无穷深情。
词中“白头”一句,道出情人长久相思分离及生、老病死荏苒的缠绵,突显说者的气馁哀伤与惆怅;“浊酒一杯醉”一句,充满凄凉弥月,象征酒意浓浓的饱满情怀,传达了说者淡漠、空虚的远离情感;最后两句“唯愁西江水,万里无垠蓝”,以远离之明净来形容说者沉沦心中深刻的乡愁,极妙地把说者痴迷中思念他乡的无尽空虚感表达出来,体现了此词最深的重重忧愁。
此词以乡思为主题,用意既朴素又深切,像画一样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它让人感受到李清照深沉痛苦的情愁,想到了说者被远离他乡的叹息,表达出了说者深切心痛的思乡之情。
宋词《忆江南》三月三日晓朝,正见新春犹未老。
楼台烟雨,双阙红粉烟花销。
《忆江南》是苏轼的一首宋词。
此词以春有芳华,令人心醉神往的美景描写为主,描绘了江南春色的绚烂美景,反映出作者对江南地区的深沉思念之情。
词以愁情婉转咏叹为主。
“三月三日”正值春新,此句通过新春尚未老的如痴如醉的景象传达春的美好;“楼台烟雨,双阙红粉烟花销”一句,把烟雨缭绕的朦胧美景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心醉神往;而此句“双阙”字,通过双阙双塔庭院布置繁奢的画面表达对富丽得象征性的江南地区的思念之情,使说者对家乡的缘思无已被反倒进入无限的回望之中。
此词以思乡为主题,说中充满了留恋思甘之情怀。
它发出了说者思念江南美景的感伤之音,将说者被流浪远离他乡的痛苦和叹息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说者深沉的乡愁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緌:蝉喙)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 分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
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 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 度自信。
参考答案:首2句、“通隔彩霞感”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
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 来得具体高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这里的 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 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 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
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 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 “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
厚的离别情意。 借景抒情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风十里”是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的 繁华的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 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 图景寄予词人夕盛今衰的感慨。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 诗词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 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 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 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 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 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用典故抒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 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 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二、古代诗歌的修辞方法
兰溪棹歌(戴叔伦)
1凉、月比如眉喻挂除柳使湾诗,歌越所中山描色绘镜的中意看象。更加形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
考查范围 1、抒情方式:
2、修辞手法: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双关、设问、反问、 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
3、表现手法:
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 议论,以动写静,景与情,虚实 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 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一、抒情方式
[中吕]卖花声 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 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 人一声长叹。
该曲先列举三事:霸王别姬、吴蜀破曹、班超从戎。异时异 地,不相类属。但接下来的两句“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 世代代做牛做马的老百姓,就揭示了前三事的共同点:英雄美人或 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史籍,所谓“班超苏武满青史”。但遍 翻二十四史,哪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呢!这样一来,作者就揭示了 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是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 途的英雄美人。——对比 在这个基础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 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注:凤吹,笙的别称。因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声 音清亮,宛如凤鸣,故得名。传说中仙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首句 就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
问题: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 “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等感情。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三下,年一,用元片望事嘉神中草鸦犹草社记借 包 人,鼓,用括愿封!烽历对望狼凭火史现等引居谁扬故实,胥用问州事生属,:路来活于或赢廉。表中借化得颇可达某古用仓老堪作些抒皇前矣回者 问 怀北,首的 题 或人顾尚,思 的 借诗。能佛想 立 古四句饭狸感 场讽十否祠情 和今?, 个。
《扬州慢》姜夔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把桃花潭水深与情深结合起来,以
对比 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变
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
情真。
陶者
3、 对比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分析: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 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象生动兰外溪,三还日可桃体花现雨,出意夜象鲤的鱼情来态上滩特。征。 分析以:小首草句比以喻眉游喻月子,,绘以出春了天三三月月时月的亮阳的光形来状比
并了喻报体兰慈答现溪母的出 水的。了 之恩它 清的 澈惠清明。秀静说。;明第亦慈二反母句衬以出的镜月厚喻光爱兰的,溪 明儿之 洁子水 。是,写无出以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题:“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 说明了什么?
(一)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 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 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 借古喻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