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

(完整版)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

完整版)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本文将归纳并总结世界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并提供一个相应的表格。

一、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森林是覆盖着广阔土地的生态系统,由多个植物物种、动物以及微生物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大气稳定性强,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森林存储大量的水分和碳,并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空气净化、土壤保护和气候调节。

二、草原生态系统(Grassland Ecosystem)草原生态系统是一种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

草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特点是植物种类多样、动物数量庞大,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三、沙漠生态系统(Desert Ecosystem)沙漠是干旱地区的特殊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缺乏水源和极端温度。

沙漠生态系统有其独特的植物和动物适应机制,如寻找水源和抵抗高温。

沙漠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流、湖泊和海湾等水域,是一种水分丰富、植被茂盛的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

五、海洋生态系统(Marine Ecosystem)海洋是地球上覆盖最广的生态系统,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海洋生态系统对地球气候和氧气生成具有重要贡献,同时也是人类的食物来源和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

下表是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征的概览:生态系统类型。

| 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

| - 富含植物和动物物种- 存储大量水分和碳- 提供空气净化和气候调节 |草原生态系统。

| - 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植物种类多样- 动物数量庞大。

|沙漠生态系统。

| - 缺乏水源和极端温度- 特殊植物和动物适应机制- 对全球气候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
游和华南等地。

其中,华北落叶松林和四川、云南等地的山地森林生
态系统最为发达。

2. 草原生态系统类型:中国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包括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等地。

其中,内蒙古草原是全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

3.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中国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地。

其中,沙漠和戈壁沙漠是中国最大的荒漠生态系统。

4.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江南、华南和河北等地。

其中,长江中下游湿地和洞庭湖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

5. 水生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水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

其中,长江水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表明,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类
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从地形到气候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律。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生态系统的类型从环境性质: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从人类的影响大小: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从物理角度:隔离、封闭和开放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气候带•土壤带•植被带•地球植被分布的模式,主要由气候(水热条件)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经向变化规律•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植被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海拔高度变化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由气候和地形造成•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植被依次为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山地北坡和南坡间植被存在显著差异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流水:急流(含氧高)/缓流(水底多污泥,底层缺氧)•静水:湖泊、池塘、水库•静水群落的分带:沿岸带(littoral zone)、湖沼带(limnetic zone)、深底带(profundal zone)、底层带(benthic zone)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但寒冷海域区系丰富,热带海域较贫乏•群落分带:–潮间带(intertidal)或沿岸带(littoral zone)–浅海带或亚沿岸带(neritic或sublittoral zone)–半深海带(bathyl zone)–深海带(abyssal zone)–大洋带(pelagic zone)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耐阴湿、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度的热带气候地区热带雨林中乔木的板状根以及著名的白藤属(Calamus)和兰科附生植物热带雨林中的老茎生花优势,豆科植物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我国的热带雨林中国草原群落的特点•欧亚草原区的一部分•具有山地草原•我国草原可分为4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荒漠(Desert)•荒漠植被是指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占优势的稀疏植被•荒漠植被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地区冻原tundra•寒带植被的代表,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形成一个大致连续的地带冻原的环境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有6个月见不到太阳;夏季短促而凉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0-10℃,植物生长仅2-3个月。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1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3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1. 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规律 • 2. 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规律 •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7
ÖúÖÖÖ±ÖÖ
8
2. 生态系统的垂直 分布规律
地球上陆地生态系 统还表现出因高度不同 而呈现垂直分布现象 (垂直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的变化是 由于水分和热量的组合 变化而引起。在山地植 被中植物群落的随海拔 变化引起的带状变化成 垂直带谱。
9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 除了由于纬度、经度、高度引起的生态系 统变化之外,还有些类型不受此影响,分 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条件相似,在不 同区域都可以出现,如草甸、沼泽等。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特点
物种非常丰富 层次特别复杂 有许多其他生态系统没有的特点
板状根(plank buttresses root) 茎花现象(cauliflory) 藤本和绞杀植物 附生植物等 特别的动物类群等等
15
雨 林 的 板 根
16
2.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常 绿 阔 叶 林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又称 樟叶林(Laurilignosa)生态系 统,主要处于欧亚大陆东岸 北纬22 ~40 之间。此外 非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大 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等地也 有少量分布。中国的常绿阔 叶林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 发育最好的林子。
10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1. 简介本文档旨在对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表格可供参考。

2. 生态系统类型归纳2.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针叶林等不同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起到重要的气候调节和水源保护作用。

2.2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由草原地带的植物和动物组成,包括大草原、草原草地和高山草甸等不同类型。

草原生态系统常见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对维持地表稳定和提供丰富的牧草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2.3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流洪泛区和湖泊等不同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对水质净化、洪水调节和生物栖息地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和支持。

2.4 沙漠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干燥的生态系统之一,常见于干旱地区。

沙漠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具有适应干旱的特殊生理和行为特征,对地表风蚀和风沙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2.5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的各个区域,如近岸海域、大洋、珊瑚礁等。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广阔的生态系统,对调节气候、提供食物资源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2.6 山地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高山地区,包括高山森林、高山草甸和高山岩石地等。

山地生态系统对地表水源的蓄积和供应、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提供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生态系统类型表格4. 总结通过对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4 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4 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1、什么是地带性植被?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格局遵循什么规律?答: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在“显域环境”上的植被类型。

中国东部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林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西部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山系,植被水平分布呈现: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2、什么是垂直地带性?距离说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定的垂直厚(宽)度,称之为植被垂直带性。

同一气候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而引起干旱程度不同,因此植被垂直带谱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一植被带的高度要高些,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小,在不同气候带,垂直带谱差异更大,一般来说,从低纬度的山地到高纬度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恶带的数量逐渐减少,同一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山地植被和平地植被同属于一个类型。

3、什么是热带雨林?它的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答: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之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其特点是(1)种类组成丰富,高大乔木为主;(2)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3)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4)树干高大挺直,分枝小,树皮光滑,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5)茎花现象很常见;(6)寄生植物很普遍,高等有花的寄生植物常发育于乔木的根茎上;(7)植物终年生长发育。

4、常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答: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组成,其叶无革质硬叶现象,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树干常有很厚的皮层保护;群落结构较为清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几乎不存在有花的附生植物,乔木多为风媒花植物。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欧 大陆和北美洲,包括针叶 林和阔叶林。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 和亚洲的赤道附近地区,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过程。
寒带森林
主要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 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适 应寒冷的生境条件。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大型真菌以及各种鸟类、哺乳 动物、昆虫等动物类群。
02
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等 大陆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高山植物、高山动物和微生物等。这些物种具有适应高 山环境的特殊生理和形态特征,如高山植物的矮小、密集和厚实的叶片,高山动物的耐
寒、抗缺氧等特性。
生态过程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这些过程在维持高山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 提供能量来源;同时,高山动物通过食物链和营养级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范 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渐覆盖周边农村和自然
区域。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要点一
重要物种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人类、家养动物、野生动 物和植物等。
要点二
生态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 息传递等,这些过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
07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目 录
• 引言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高山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 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物自北向南分 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2.西部由于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笼罩 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 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 影响,这样,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10
11
• • • •
地带性植被 显域地境 非地带性植被 每一地区既有地带性植被,也具有非地带性植被
• Brookman-jerosh和Rubel(1933)编制了理想大陆植被分布 模式。 • H.Walter(1964,1968)根据C.Troll的工作加以修改,得到 “平均大陆”的植被模式图。
5
我国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经度地带性分布: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 气候变化:
湿润 -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端干旱
相应植被变化:
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6
东 部 湿 润 森 林 区
7
中 部 半 干 旱 草 原 区
8
西 部 内 陆 干 旱 荒 漠 区
9
中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13
14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 型及其分布
生科10 蔡曼
1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 型及其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被称为“绞杀植物”如无花果属的一些种。
寄生现象突出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d.无明显的季相交替 组成雨林的每一个植物种都终年进行生长活
动,但仍有其生命活动节律。乔木叶子平均寿命 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 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多少明显的盛花期。
(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①热带雨林的物质生产高
光能利用效率约为1.5%,为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的2倍。热带雨林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是最高的。
②热带雨林能量流动:速度快,强度大,效率高
光能利用效率高,地上生物量大,净第一生产力高; 呼吸消耗很大; 食物网及其复杂,能量流动渠道多,强度大。
③热带雨林物质循环: 速度快,强度高
有时达240米。其中大藤本可达第一乔木层或第二乔木层,主干不分枝,达天顶 时则繁茂发育。小藤本多单子叶植物或蕨类,一般不超出树冠荫蔽的范围。
空中花园——附生植物生长在乔木、灌术或藤本植物的枝叶上,其组成
从藻、菌、苔藓、蕨类到高等有花植物均有。
绞杀植物——有的植物开始附生在乔木上,并常杀死藉以支持的乔木,
成因:① 环境优越;②热带陆地的古老性;③自第三纪 以来,这里的环境很少发生剧烈的变化。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
24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②外貌结构特殊复杂
a.群落层次复杂而不明显
乔木一般可分三层,第一层高30~40米以上,树冠宽广,有时呈伞 形,往往不连续;第二层一般20米以上,树冠长、宽相等;第三层10 米以上,树冠锥形而尖,生长极密。再往下为幼树及灌木层,最后为

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1林9 的分布
热带雨林的分布
(1)热带雨林环境特征
高温高湿
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以上,月平均温度多高 于20℃,温度的日变幅2-9℃。
▪ 年降水2500 ~ 4500毫米,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旱季。
常年多云雾,日照率低。
▪ 土壤风化过程强烈,母岩崩解层深厚;土壤强烈淋溶,
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几乎全都贮备在植物生物量 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很快,很快矿质化,直接被根系所吸收 形成的植物生物量又被大量的消费者所利用,其代谢废物和动植 物尸体又被快速地分解回归到土壤。
(4)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
影响植被及生态系统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
水 纬度:热带雨林
平 地
赤道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冻原
北方针叶林 两极
三 向 地
带 性
经度:雨林 森林 沿海
草原 荒漠 内陆

性 垂 直
热 带: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夏绿林 针叶林 苔原
地 海拔: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夏绿林 针叶林 苔原 带

温 带: 夏绿林 针叶林 苔原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11

植 被 的 垂 直 分 布 规 律
垂直带谱:山地各个垂直带由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 的垂直带系列东经128度 温带针阔混交林
天山
东经86度 荒漠范围
北纬42度
13

台湾玉山的 植被垂直带谱
25

26

27

28

29

30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C.藤本植物丰富多样,附生植物多,层间植物发达
❖发达的层间植物——藤本植物多木本,粗如绳索或电线杆,一般长70米左右,
基性离子被冲走,留下三氧化物,被称为硅红壤化过程。
▪ 土壤养分极为贫膺,而且是酸性的。
热带雨林 Tropic Rain Forest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①种类组成:种类丰富多样,植物多木本
a. 组成热带雨林的高等植物在45000种以上,而且绝大部 分是木本的。
b. 单位面积种数多,最小面积大。
Mcnaughton,1973
温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雨林、季雨林
生态系统类型
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祝廷成 1984)
生态系统类型
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类型
陆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常阔混交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针叶林生态系统 草甸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典型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陆地和水域的过渡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6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比较
陆地 生态系统
(一) 陆地生态系统特点
▪ 1.1 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 ▪ 1.2 受人为干扰影响大 ▪ 1.3 非生物环境复杂多变,生物类型多样
(二)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
生态系统的主要 类型及其分布
1
海洋生态系统
海岸带:岩石岸、沙岸
浅海带:大陆架 远洋带:远洋表层
远洋中层 远洋底层
生态系统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流水(河、沟、渠):急流 缓流
静水(湖、水库、池):滨岸带 表水层 深水层
陆地生态系统
荒漠:热荒漠、冷荒漠 冻原 极地 高山 草原:湿草原、干草原
稀树干草原
▪ 2.垂直带带谱远比水平带窄 ▪ 3.纬向带是相对连续的,而
垂直带在是相对间断的 ▪ 4.虽然纬度带、垂直带的植
被类型分布顺序的相似性, 但植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 结构有很大差异
16
分布及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
主要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 雨林
亚热 带常 绿阔 叶林
温带 落叶 阔叶 林
北方 针叶
稀疏的草本层,地面裸露或有薄层落叶。
b.木本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奇特
板状根 第一层乔木最发达,第二层次之。每一树干具1~10条, 一般3~5条,高度可达地面上9米。
气生根 支柱根 独木成林 裸芽 乔木的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绿,革质,中等大 小。幼叶多下垂,彩色 滴水叶尖 老茎生花(结果):在短枝上的叶芽或叶腋的潜伏芽形成,且多一 年四季开花。
▪ 1.垂直带谱的基带与 该山体地区的水平地 带性植被相一致
▪ 2.越向高纬度,垂直 带谱越简单,极地为 冻原带,水平带与垂 直带重合
▪ 3.在同一纬度内,经 度不同也影响山体植 被的垂直带谱
14
垂直带与水平带的关系
▪ 1.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 上的成带分布和地球表面纬 度水平分布顺序有相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