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商品学
旅游商品学课程设计

旅游商品学课程设计1. 课程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旅游商品学相关知识,包括旅游商品的概念、特点、分类、设计与开发、营销与销售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等关键流程,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进而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熟悉旅游商品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行业标准;•掌握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和方法,包括市场需求调研、设计策划、原型制作、样品测试与审核等方面的内容;•掌握旅游商品营销与销售策略,包括渠道选择、促销活动、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运用所学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实际的旅游商品设计和开发提供支持。
3. 课程大纲第一章旅游商品概述•旅游商品概念•旅游商品的特点•旅游商品的分类第二章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市场需求调研•设计策划•原型制作•样品测试与审核第三章旅游商品营销与销售•渠道选择•促销活动•品牌建设•服务保障第四章案例分析•实际案例分析•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旅游商品营销与销售4. 课程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将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创新课题,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提升。
5.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既包括成绩评测,也包括课程学习成果。
具体评测方式如下:•考试:占总成绩的40%;•作业论文:占总成绩的30%;•课程作品:占总成绩的20%;•课堂表现和讨论:占总成绩的10%。
6. 参考教材•《旅游商品学》,魏荣华,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旅游商品营销》,赵文明,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李明,旅游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7. 总结旅游商品学是旅游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涉及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营销与销售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旅游商品相关知识,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商品学》教学大纲

《旅游商品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旅游商品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和介绍与旅游商品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旅游商品的质量、系统组合、整体优势、旅游商品的特性及影响其使用价值的相关因素、旅游商品的类型、商品组合、商品开发、商品市场需求、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旅游商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商品的文化建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旅游商品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旅游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初步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注意以下问题:1.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前后之间的逻辑性,章与章之间内容相扣。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获得一个统一性的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2.渗透旅游商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将旅游商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融入教学中,增进课程学习的思想性和前瞻性。
3.将案例教学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旅游商品学是一门实践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将能有效增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效检验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材每章都附有思考题和案例分析等,以此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同时还可增加其他的案例和实践,让学生结合理论对案例和实践活动作出合理解释,并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6学时课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商品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性质二、旅游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三、旅游商品学研究的目的和作用2第二章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一、产品和商品二、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2第三章旅游商品文化一、文化的概念二、旅游文化的概念1第四章商品文化建旅游设一、旅游商品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意义二、旅游商品CIS文化形象识别工程三旅游商品文化形象识别系统设计3第五章景观旅游商品一、景观和景观旅游商品二、景观旅游商品的开发2第六章都市旅游商品一、都市旅游和都市旅游商品二、都市旅游商品形象设计三、都市旅游商品开发的原则和模式2第七章民俗旅游商品一、民俗和民俗旅游商品二、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三、旅游商品设计——昆明民俗风情一日游3第八章旅游服务商品一、旅游服务商品概述二、旅游服务商品概述的分类构成1第九章旅游设施商品一、旅游设施商品的概念、特征及类型二、旅游设施商品的设计和定位三、第10周期中考(2课时)2+2第十章旅游购物商品一、旅游购物商品的概念和特征二、旅游购物商品的组成和分类三、旅游购物商品的开发和营销四、旅游购物商品的选购的原则2第十一章旅游商一、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商品可持续发展4品的可持续发展二、旅游商品项目的自我滚动与旅游商品可持续发展三、云南几种典型旅游购物商品的分析第十二章旅游商品市场供求一、旅游商品需求和供给二、旅游商品市场供求平衡2第十三章旅游商品市场开发一、旅游商品市场开发二、旅游商品市场开发的类型和策略三、旅游商品市场组合与创新2第十四章旅游商品市场营销一、旅游商品市场营销观念二、旅游商品市场营销战略2第十五章旅游商品管理一、旅游商品管理二、旅游商品管理的方法三、昆明世博园案例及云南省旅游产品介绍2第18周期末考2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商品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性质第二节旅游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第三节旅游商品学研究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章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第一节产品和商品第二节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第三章旅游商品文化第一节文化的概念第二节旅游文化的概念第四章旅游商品文化建设第一节旅游商品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旅游商品CIS文化形象识别工程第三节旅游商品文化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第五章景观旅游商品第一节景观和景观旅游商品第二节景观旅游商品的开发第六章都市旅游商品第一节都市旅游和都市旅游商品第二节都市旅游商品形象设计第三节都市旅游商品开发的原则和模式第七章民俗旅游商品第一节民俗和民俗旅游商品第二节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第八章旅游服务商品第一节旅游服务商品概述第二节旅游服务商品概述的分类构成第九章旅游设施商品第一节旅游设施商品的概念、特征及类型第二节旅游设施商品的设计和定位第十章旅游购物商品第一节旅游购物商品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旅游购物商品的组成和分类第三节旅游购物商品的开发和营销第四节旅游购物商品的选购的原则第十一章旅游商品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商品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商品项目的自我滚动与旅游商品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旅游商品市场供求第一节旅游商品需求和供给第二节旅游商品市场供求平衡第十三章旅游商品市场开发第一节旅游商品市场开发第二节旅游商品市场开发的类型和策略第三节旅游商品市场组合与创新第十四章旅游商品市场营销第一节旅游商品市场营销观念第二节旅游商品市场营销战略第十五章旅游商品管理第一节旅游商品管理第二节旅游商品管理的方法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了解旅游商品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性质,旅游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旅游商品学研究的目的和作用,为后面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旅游商品

烤乳猪
15
(5)浙菜 浙菜是宋朝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菜系,主要由杭州菜、 宁波菜、绍兴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口味特点是清润、淡雅、 鲜醇。名菜有东坡肉、西湖醋鱼、生爆鳝片、龙井虾仁、冰糖 甲鱼、梅干菜焖肉、绍式虾仁等。
西湖醋鱼
龙井虾仁
16
(6)徽菜 徽菜由皖南、沿江和 沿淮三地风味菜构成。皖 南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 称,特点是擅长烧、炖, 讲究火功,保持原汁原味。 沿江菜善于用烟熏技法, 熏料以特产茶叶和木屑为 主,菜肴色泽黄亮,茶香 清磬。名菜有黄山炖鸽、 红烧划水、毛峰熏鱼、奶 汁肥黄鱼、李鸿章杂烩(李 鸿章款待美国公使宴席上 的杂烩)等。
6
(4)代表性 旅游商品的代表性是指旅游商品能代表和反映旅游目 的地的资源特色。那些能反映目的地资源特色和文化底蕴 的旅游商品往往与众不同,特色明显,异地不易买到,具 有一定的垄断性。如海南省拥有热带岛屿以及丰富的海洋 自然资源,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贝和沙的艺 术组合而制作的贝沙工艺品,赢得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 设计大赛金奖、银奖和优秀奖。 (5)纪念性 人们外出旅游总是希望带回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 来留作纪念。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能有效地加深 人们对旅游经历的回顾和感受,因此,纪念性也是旅游商 品的基本特性。如去四川峨眉山的旅游者,会带回刻有 “峨眉山纪念”字样的竹手杖;到西藏旅游的人们,喜爱 购买藏文化饰品(如藏刀)、工艺品。
佛跳墙
19
3.风味小吃 品尝风味小吃,是人 们在旅游活动中一项必不 可少的内容,一方面可大 饱口福,另一方面也是了 解当地特产、风俗民情的 主要途径。我国土地广袤、 物产丰富、民族众多,风 味小吃不胜枚举。如我国 的“五大名面”(北京炸酱 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 削面、广东伊府面、湖北 热干面)、陕西的牛羊肉泡 馍、天津的“狗不理包 子”、成都的“龙抄手”、 保定的“白云章包子”、 昆明的“过桥米线”等。
旅游商品中职教案

旅游商品中职教案教案标题:旅游商品中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商品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旅游商品的销售技巧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推销能力;4. 培养学生对旅游商品行业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旅游商品的种类和特点;2. 销售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有效地推销旅游商品;2. 如何提高学生的销售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2. 与旅游商品行业相关的案例和资料;3. 角色扮演和模拟销售环节的准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热门旅游商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旅游商品的种类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旅游商品行业的兴趣。
2. 理论学习:介绍旅游商品的分类和特点,包括纪念品、特色商品、旅游用品等,讲解销售技巧和方法,如产品介绍、销售谈判、客户沟通等。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旅游商品销售的实际情况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各种销售情境。
4.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销售角色扮演,模拟销售环节,让学生实践销售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沟通和推销能力。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他们在销售角色扮演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励学生对旅游商品行业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际的旅游商品店铺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旅游商品的销售实践和经验。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销售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总结反思,以及课堂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销售技巧和方法。
旅游经济学(第2版)旅游产品与开发

• 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是指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时获得的优 惠条件、付款条件及旅游产品的推销方式等,是旅游者进 行旅游活动时所得到的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
旅游产品与开发
• 二、旅游产品的需求构成
• (一) 基本旅游产品
• 基本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购买的,而且 需求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如浏览、住宿、饮食、交通等 都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
• (二)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
• 1、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多效用性 • 2、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多层次性 • 3、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重复性 • 4、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包括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旅游产品与开发
任务二 旅游产品的构成及关系
• 一、旅游产品的一般构成
• (一) 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
• 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是指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服务,它是满 足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整个旅游产品 的基本部分。
旅游产品与开发
• 四、旅游产品的内外部关系及相互转化
• (一) 旅游产品的互补关系
• 旅游产品的互补关系是指组成旅游产品各部分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依 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 旅游产品内部之间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功能不同 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交通、住宿、餐饮、观光、购物以及休闲健身等, 每个部分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其他部分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各部分 只有按照一定的比例发展,共同满足旅游需求,各旅游企业之间才能 实现和谐共生、互利共赢,从而使整个行业进入良性的发展态势。第 二,各功能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营成果方面也是相互制约、相互 影响的,某一个环节的旅游产品销量增加了,必然会带动与之相关的 旅游产品的销量的增加;相应的,该环节旅游产品销量下降,也会给 其他相关旅游产品的销售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5章 旅游产品《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 新兴旅游产品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目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在旅游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主
要包括:
商务旅游
会奖旅游
康体旅游
生态旅游
5.4 旅游产品的类型
5.4.3 特种旅游产品及其内容
➢ 特种旅游产品又称为专题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或特色 旅游产品,是近几年在传统旅游产品和新兴旅游产品基础 上派生、提高和发展起来的特殊旅游产品。
修学旅游
科考 旅游
工业 旅游
探险旅游
5.5 旅游产品的开发
5.5.1 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容
1)旅游地的 规划与开发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不同阶段的开发策略
2)旅游线路 设计与组合
• ①按使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团体旅游线路和散 客旅游线路。
• ②按旅游线路跨越的空间尺度的不同可分为跨 区域的旅游长线、省际的中程旅游线路和省内 的中短程旅游线路。
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的生产 和经营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 其中,有直接面向旅游者的 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旅 游交通运输业、旅游景区及 景点业等,也有间接面向旅 游者的工业、农业、建筑业、 金融业、保险业及医疗业等。
➢ 针对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旅游经营者在组合旅游产品时必须全 面规划、通盘考虑、综合安排,以确保提供的旅游产品能够满 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整体需要。
5.3 旅游产品的特征
5.3.2 旅游产品的地域性和不可转移性
➢ 不管是自然吸引物还是人文吸引物,其一旦形成,就具有不可 转移性。相应的食、住、游、购、娱等旅游产品设施与相应的 服务,都是依托于旅游吸引物而产生的,都必须在旅游目的地 进行消费。因此旅游产品依托于一定的地域并具有不可转移性。
首先,由于旅游吸引物的地域性和不可转移 性,旅游者要购买旅游产品,必须通过自己 的移动而不是旅游产品的转移来完成。
旅游学课程相关名词解释1—18

:1、Tourism commodification (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物品,也可称作旅游购物品。
它与旅游者的吃、住、行、娱、购、游等要素有着紧密联系。
旅游商品的开发是与旅游业的繁荣相伴而生的。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行社、交通、饭店、旅游商品被称为旅游业的4大支柱行业。
旅游商品行业的主要类别有: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服饰、旅游食品、旅游营养保健品、旅游活动用品及土特产等用品。
旅游商品承载了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地形象的双重价值。
一件精美的旅游商品能激发旅游者美好回忆,显示旅游者的生活经历。
可使旅游者长期保存或乐于赠送亲友,乐于向周围社会介绍。
对旅游地形象的传播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有助于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
大多数国内外游客真正感兴趣、愿购买的是那些特色鲜明、有一定档次、经济实惠的旅游商品。
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等是旅游商品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适应旅游者精神消费需求的旅游商品有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土特产品、食品茶叶、服装丝绸、陶器瓷器、文物复制品、字画等等。
旅游商品所用的材料、制作工艺,还是实用性能、包装装潢等都应该体现较强的质量意识。
否则难以引起游客的购物兴趣和购买欲望。
——百度百科网址:、旅游卫星账户旅游卫星账户是当前联合国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机构所积极推广的一种测度旅游业经济影响的方法体系。
其作为一种新型、权威、有效的衡量工具应运而生,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选的国际标准,并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政策的有力工具。
它是在国民账户之外设立一个虚拟账户,将所有涉及旅游的部门中由旅游引起的产出部分分离出来单列入这一账户。
旅游卫星账户描绘了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估计旅游经济和服务的尺度。
作为一种信息系统,它通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可预测旅游潜在的影响。
、旅游卫星账户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对旅游部门的概览,以及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比较。
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概念及关系辨析

些值 得 商 榷 的地 方 。 尤其 是 对 旅 游 吸引 物 的理 解 比较 宽泛 , 游 资 源与 旅 旅
游 产 品 的关 系梳 理 不够 清 晰 ,故本 文 试 图重 新 审视 这些 概 念 的 内涵 和差 异 , 并 进一 步 理顺 它们 之 间 的关 系 , 澄清 人 们 的模 糊 认 识 , 进旅 游 理 论 研 究 以 促
然 来 源 ”5 如 水 资 源 、 产 资 源 、 地 资 源 、 林 [, ] 矿 土 森 资源等 。因此 , 本 义来 说 , 从 资源具 有 天 然性 的特
征 。但 是后 来 又 出现 了人 力 资源 、社 会 资源 等说 法 . 子千 认为 这是 用 的 比喻义 , 宋 含有 可 开发利 用 的意思 . 宽泛 的意 义上 说 , 从 只要 具有 可 开发 利用
21 0 0年 7月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 会科学版 J 社 J u a fC o g igUnv ri rsa dS ine(oil ce csE io ) o r l h n qn iest o A t n ce cs ca ine dt n n o yf S S i
对 旅游 研究 的深 入 开展不 利 。一些 学者 已意识 到这 一 问题并 从不 同角 度进行 了探讨 . 如宋 子千 从旅 游 的被 吸 引性 特 征 出发分 析 了旅 游 资 源 的本质 以及与 旅 游 吸 引物 的关 系 [. 玉 明 、 卫 红 对旅 游 产 品 、 1王 ] 冯 旅游 商 品 的概念 和 产 品结
其 关 系的 理 解 存在 诸 多 分歧 。文 章 重 新 界 定 了这 些概 念 的 内 涵 , 分析 了它们 的差 异 , 并 最后 进 一 步 理 顺 了它们 之
间 的 关 系 。认 为旅 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吸 引物 ( 包含旅 游 资 源 ) 一 部 分 转化 为旅 游产 品 。 游产 品 除 此 之 外 还 包括旅 游服 务 、 游 的 旅 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
游
商
品
学学院: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学号:01090320
姓名:往事如风
综述中国乡镇旅游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旅游业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发展势头的新兴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预计我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发展国,乡镇旅游的发展同样也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本的行政机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优美淳朴的自然风光,浓郁深厚的民风民俗,将在中国乡镇旅游的发展中担负着沉重的责任。
为了乡镇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和2007年分别确定为“中国乡村游”主题年和“中国城乡和谐游”年。
2007年3月20日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为共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做准备。
同时由于中国乡镇旅游发展的起步较晚,我国乡镇旅游的发展正处在自发阶段至政府主导阶段的过渡阶段。
因此,在这一时期政府制定了很多有利于乡镇旅游发展的政策和策略。
在市场体制上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与市场互补同时分工明确,兼顾的战略。
除了政府政策在乡镇旅游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之外,目前的乡镇也在其自身资源的特点上开辟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旅游模式。
现在主要有景区带动型,城市依托型,特色小镇发展模型等几种类型。
景区带动型主要有两种利用方式:一种
是“搭便车”方式,与景区形成的差异性产品组合;而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部分旅游景区的功能分离出来。
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服务和接待。
无论是那种类型,其客源主要是依托景区客源,所以这类产品的开发应与其依托的景物的产品的类型形成互补,突出其自身特色,做出精品,突出乡村特有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城市依托型模式是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是依托于庞大的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以“农家乐”为基本形式,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等为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乡村体验和回归自然的空间,借助于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发城市居民旅游。
城市居民是这类发展模式的主要客源市场,部分学者在研究城市依托型模式时认为,乡村旅游时间限制在一至两天,100公里的旅游距离能够为大多数城市居民所接收,并且成为围绕城市开展的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同时距离城市20公里和70公里处,形成两个乡村旅游密集带。
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型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以是旅游小城镇发展类型;二是现代农村展示类型。
这两种类型都是把旅游开发与农村乡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向游客展示乡村特有的风貌。
一般来说,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小城镇多数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有一定的基础,体量适中,易于集散,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如街子镇内有历
史悠久的寺观,完整的古街区,有古民居,商铺,文庙,武祠,亦有县衙城隍庙,配置竟是如此齐全,超出了古镇的建制。
这类城镇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要有高起点的规划,在开发中着力挖掘内涵,挖掘原生态文化,重点打造文化品牌,以乡村意向为最高层次,依托壮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精心设计乡村旅游的内容,体现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
而现代农村展示小镇则是指以新农村形象为旅游吸引物的乡村旅游。
这类农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知名度较大,住宅,街巷,道路和生态环境,产业设施,服务设施及各种配套设施方面较为完善和发达,成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典范。
尽管乡镇旅游现在的发展势头逐渐的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但是我们还应该相应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农村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统一。
其实质要求旅游与文化,自然与人类生存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同时产品的开发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人有我有”“千篇一律”,而应该扬长避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充分表现和突出自我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
再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及组织旅游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农村特色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农业要借助旅游的平台,宣传特色农产品,调整农业结构,发掘农家乐美食。
再次,还要以生态观念为指导,促进旅游
和农业的协调发展。
加强对本地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利用中国的教育方法促进中国乡镇旅游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继刚。
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
【2】王起静。
旅游产业经济学
【3】杨达源。
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
【4】严贤春。
生态农业旅游
【5】王云才。
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
【6】胡卫华。
乡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模式研究
【7】陈东东。
乡镇旅游开发中政府角色分析---以泾县汀溪乡为例
【8】刘法建。
政府在乡镇旅游开发中的角色分析
【9】申思。
中国乡镇统计建设水平测度与发展路径研究【10】郭亚军。
旅游景区管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