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戏剧文学教案
初中文学戏剧课教案

初中文学戏剧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2)学会欣赏戏剧作品,分析戏剧人物形象和剧情冲突;(3)能够运用戏剧手法创作简单的戏剧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戏剧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2)采用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3)鼓励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修养;(2)通过戏剧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戏剧的定义;(2)戏剧的特点(舞台性、表演性、对话性、冲突性等)。
2. 戏剧的构成要素:(1)人物形象;(2)剧情冲突;(3)舞台布景;(4)对话语言;(5)戏剧主题。
3. 戏剧作品的欣赏与分析:(1)欣赏方法(关注人物形象、剧情冲突、语言表达等);(2)分析方法(人物性格分析、剧情冲突分析、主题内涵分析等)。
4. 戏剧创作实践:(1)创作方法(改编、原创等);(2)创作要求(内容健康、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等);(3)创作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戏剧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方法;(3)戏剧创作实践。
2. 教学难点:(1)戏剧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2)剧情冲突的把握和创作;(3)戏剧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生分享自己对戏剧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展开:(1)教师讲解戏剧的构成要素,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剧情冲突等;(2)学生阅读戏剧作品,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剧情冲突等;(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和分析心得;(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戏剧创作实践:(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创作内容健康、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的戏剧作品;(2)学生进行戏剧创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4)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幼儿戏剧文学》教案

《幼儿戏剧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知识,如戏剧的结构、角色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表演戏剧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戏剧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戏剧的基本概念:介绍戏剧的结构、角色、情节等。
2. 戏剧作品的欣赏:选择适合幼儿的戏剧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3. 戏剧表演:指导幼儿进行戏剧表演,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能够欣赏和分析戏剧作品。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戏剧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剧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戏剧的结构、角色等。
2.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让幼儿学习戏剧表演的技巧。
3. 实践法:让幼儿亲身体验戏剧表演,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戏剧作品的视频或音频、戏剧角色图片、戏剧表演道具等。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表演空间。
教案示例:第一节:戏剧的基本概念1. 导入:通过讲解戏剧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戏剧的结构、角色等。
2. 欣赏戏剧作品:播放一段适合幼儿的戏剧作品,让幼儿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二节:戏剧作品的欣赏1. 导入:让幼儿欣赏一部新的戏剧作品,引导他们关注戏剧的情节和角色。
2.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戏剧作品中的情节、角色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第三节:戏剧表演(一)1. 导入:讲解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如表情、动作、语音等。
2. 实践环节:让幼儿分组进行戏剧表演,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第四节:戏剧表演(二)1. 导入:继续讲解戏剧表演的技巧,如舞台布置、角色分配等。
2. 实践环节:让幼儿分组进行戏剧表演,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第五节:戏剧表演展示1. 导入:让幼儿进行戏剧表演展示,邀请家长和老师观看。
2. 表演环节:幼儿分组进行戏剧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戏剧文学教案范文初中

戏剧文学教案范文初中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茶馆》的作者老舍及其创作背景,把握戏剧文学的特点。
2. 分析《茶馆》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提高鉴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3. 深入理解《茶馆》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戏剧文学的特点2. 《茶馆》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3. 《茶馆》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教学难点:1. 戏剧文学的表现手法2. 深入理解《茶馆》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茶馆》剧本文本、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预习《茶馆》剧本,了解剧情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简介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 提问:《茶馆》是什么?有何特点?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茶馆》剧本,理解剧情大意。
2. 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各小组分享自学成果,讨论《茶馆》的特点。
2.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总结《茶馆》的特点。
四、教师讲解1. 讲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如舞台说明、对白、独白等。
2. 分析《茶馆》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本。
五、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茶馆》的特点。
2. 提问:《茶馆》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茶馆》剧本,分析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2. 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现实和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三、课堂讨论1. 小组讨论:各小组分享自学成果,讨论《茶馆》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2.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总结《茶馆》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四、教师讲解1. 讲解如何从《茶馆》中汲取人文精神,如爱国情怀、关爱弱势群体等。
高一语文科目教案戏剧文学欣赏与表演

高一语文科目教案戏剧文学欣赏与表演高一语文科目教案:戏剧文学欣赏与表演导言:戏剧文学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剧表演我们可以领略到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高一语文科目的戏剧文学欣赏与表演教学,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文学创作的背景、技巧与意义,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表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成为有思考力、感知力和表达能力的现代文化参与者。
第一部分: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400字)1.1 指出戏剧文学的定义和特征;1.2 分析戏剧文学的演变历程,包括古代、现代和当代戏剧;1.3 解读戏剧文学的艺术语言,如舞台方位、台词、舞台布景等;1.4 探讨戏剧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第二部分:戏剧文学的传统与现代(400字)2.1 分析古代戏剧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2 比较戏剧文学在古代与现代社会的不同表现形式;2.3 探讨现代戏剧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批判;2.4 分析现代戏剧对于当代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第三部分:戏剧欣赏与解读(400字)3.1 学习戏剧文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2 对经典戏剧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如《哈姆雷特》、《梁山伯与祝英台》等;3.3 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4 通过欣赏和解读戏剧作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部分:戏剧表演与创作(400字)4.1 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能,如语调、动作、表情等;4.2 探索个人在戏剧表演中的潜力和特长;4.3 进行戏剧表演实践,包括角色扮演、小品创作等;4.4 分析戏剧表演的艺术原则和要素,包括情感的传递、舞台的运用等。
第五部分:戏剧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400字)5.1 探讨戏剧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5.2 分析戏剧表演对个人自信心、表达能力的培养;5.3 讨论戏剧表演的社交意义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4 思考表演活动对社会公众包容性和文化多元性的推动。
结语:通过高一语文科目的戏剧文学欣赏与表演教学,希望学生可以培养对戏剧文学的热爱与兴趣,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幼儿戏剧文学》教案

《幼儿戏剧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幼儿对戏剧文学的兴趣。
2. 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戏剧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3. 幼儿戏剧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幼儿戏剧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演5. 幼儿戏剧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反思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让幼儿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戏剧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法:通过分组创作和表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戏剧文学的创作过程和乐趣。
4. 欣赏法:通过欣赏和分析幼儿戏剧文学作品,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戏剧文学作品,包括剧本、角色、场景等。
2. 准备戏剧文学创作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 准备表演场地和道具。
五、教学评价:1. 对幼儿在观察、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表达能力的提升、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体现等。
2. 对幼儿创作的戏剧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丰富性、创意的独特性和表演的生动性等。
3. 通过幼儿的反馈和表现,了解他们对戏剧文学的兴趣和喜爱程度,以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教学安排:1. 教学时间:共计2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安排:第1-4课时:介绍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5-8课时:学习戏剧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第9-12课时:欣赏和分析幼儿戏剧文学作品第13-16课时:创作和表演幼儿戏剧文学作品第17-20课时:评价和反思幼儿戏剧文学作品七、教学活动:1. 观察戏剧文学作品,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小组讨论,表达自己对戏剧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戏剧文学作品,包括剧本、角色、场景等。
4. 欣赏和分析幼儿戏剧文学作品,提高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戏剧文学鉴赏技巧教案

中学语文戏剧文学鉴赏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戏剧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戏剧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舞台设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理解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分析舞台设计在戏剧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戏剧文学的概念和特点戏剧文学是以舞台为媒介,通过对话和动作的表演来呈现故事情节的文学形式。
其特点包括:(1)舞台表演: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布景来呈现的。
(2)多样性:戏剧作品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现实问题等。
(3)对话与动作:戏剧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4)舞台设计:舞台的布景、道具和灯光等都对戏剧的表演起着重要的作用。
2.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鉴赏在鉴赏一部戏剧作品时,我们需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性格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对白以及其他人物对其评价等来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2)人物关系: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情节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观察他们之间的互动、冲突和合作等。
(3)冲突与转折:戏剧作品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冲突和转折点,这些冲突和转折会影响到情节的发展走向。
(4)高潮与结局:观察戏剧作品中的高潮部分和结局,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
3.舞台设计的作用舞台设计在戏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布景、道具和灯光等手段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感和强调重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布景设计:通过舞台的布景设计来展现不同场景和环境,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2)道具设计:道具可以帮助演员表达情感、展示人物特点,并且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灯光设计:灯光可以烘托情节氛围,加强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
(4)音效设计:音效的运用可以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紧张感。
高中语文戏剧教案模板人教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剧本《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
2. 学习戏剧的基础知识,包括戏剧结构、人物刻画、语言特点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力。
4. 通过对《雷雨》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剧本《雷雨》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把握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2. 分析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雷雨》的相关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剧本《雷雨》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二、新课导入1. 让学生阅读剧本《雷雨》的简介,了解剧本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和命运。
三、阅读剧本1. 让学生分组阅读剧本,每组挑选一幕进行朗读。
2. 各组汇报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人物分析1. 以周朴园为核心,分析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及在剧本中的地位。
2. 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鲁妈、四凤、周萍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五、讨论与交流1. 讨论剧本《雷雨》的主题思想,如家庭伦理、人性、社会现实等。
2. 分析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探讨人物心理和性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剧本《雷雨》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二、深化讨论1. 深入探讨剧本《雷雨》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2. 分析剧本中人物命运的必然性,探讨社会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剧本《雷雨》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戏剧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剧本《雷雨》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剧本《雷雨》的读后感。
初中戏剧文学教案

初中戏剧文学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2)掌握戏剧文学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基本元素;(3)学会分析戏剧文学的结构、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戏剧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2)运用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戏剧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戏剧文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戏剧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戏剧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戏剧文学是一种文学体裁,以舞台表演为主要形式;(2)戏剧文学具有强烈的剧情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内涵;(3)戏剧文学的表现手法多样,如对话、独白、旁白等。
2. 戏剧文学的构成要素:(1)角色:戏剧文学中的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2)情节:戏剧文学的故事情节和发展脉络;(3)主题:戏剧文学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价值观。
3. 戏剧文学的分析方法:(1)分析戏剧文学的结构:序幕、幕、场、尾声等;(2)鉴赏戏剧文学的手法:夸张、讽刺、对比、悬念等;(3)探讨戏剧文学的表现手法:语言、动作、表情、布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2)戏剧文学的分析方法和鉴赏技巧。
2. 教学难点:(1)戏剧文学中的角色塑造和情节安排;(2)戏剧文学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戏剧文学,激发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
可以采用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戏剧文学作品,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2)分析戏剧文学的角色、情节、主题等基本元素;(3)介绍戏剧文学的分析方法和鉴赏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戏剧文学的场景性(4分钟)
问题:首先请同学来阅读两段戏剧文学中的片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段文字的特点或作用是什么(幻灯片),《骆驼祥子》第一幕,《玩偶之家》第一幕)
《骆驼祥子》第一幕
时间:一九二六年间,夏末秋初。黄昏。
地点:北京。
登场人物:虎妞小顺子大个子刘四爷二强子祥子二强嫂小福子小六子铁旦车夫甲乙
教学难点:戏剧文学人物语言的特征。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案例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方法及目的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师生问好
同学们,还记得上一周我们在职业技能大赛展示现场观赏的《雷雨》第四幕么?(学生齐答)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被其深深打动了呢?这就是戏剧不同于诗歌、散文和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呢?(学生齐答)实际上,大家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戏剧了对吧,好,那我请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是戏剧和什么是戏剧文学。(请两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明确:好,这两位同学共同说出了这两段文字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包含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特定的人物关系、特定的事件。那么,用文学理论来概括,就是戏剧文学的场景性。(板书)这是戏剧文学的第一个特征,也是戏剧文学所特有,而诗歌、散文和小说所不具备的。
2.反映生活的浓缩性(板书)(5分钟)
问题:那么单就小说和戏剧而言,两者又有那些哪些区别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4分钟)
(一)戏剧以及戏剧文学的概念(3分钟)
这两位同学已经回答出了戏剧和戏剧文学的基本属性,现在我们用文学理论将他们明确。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是以塑造舞台形象为目的的直观艺术。(幻灯片)戏剧艺术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综合性和舞台性。这些属性使戏剧艺术有其独特的长处,但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较多的局限。它只能在不长的时间、不大的空间中表现出尽量丰富、生动、直观的内容来。
学生回答
明确:很好,这几位同学从篇幅、描写方式等方面找到了小说和戏剧的主要区别之处。我再来做一些补充。和小说相比,戏剧由于受舞台演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写作时人物不能太多,事件头绪不能太复杂,时间跨度不能太长,场景的变化不能太频繁。它不能像小说那样不受时空的限制,去描写浩瀚的生活和众多的人物,而必须限制在有限的场景中,集中的揭示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和刻画人物形象,这样才能做到反映生活既有一定深广度,而剧情又十分集中。这也就是文学的第二个特征,即反映生活的浓缩性,是指它的人物、事件、时间、场景的高度集中。(幻灯片)(板书)
布景:西安门大街,人和车厂。
舞台所见是人和车厂的柜房,也是刘家吃饭、算帐、接待亲友的地方。有的时候刘四爷和虎妞不在,车夫们也在这儿吃酒、休息聊天。
房子是北京一般旧式的灰瓦房,连三间,“勾连搭”。纸糊顶棚。迎面是一排窗户,玻璃擦得净亮。房子年久失修,虽然黄松檩柱,材料地道,却已显得七扭八歪。四壁都烟熏火燎地罩着一层灰暗。
科目:文学概论
课题:戏剧文学
授课教师:陈茜
授课班级: 11级高语班
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戏剧文学的独特艺术魅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与把握现实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戏剧与戏剧文学的关系,并且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运用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戏剧文学的特征。
例如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剧本通过一座弄堂房子五户人家的一天经历,集中表现了抗战爆发前夕小市民的痛苦生活。老舍的《茶馆》只有三幕,却展现了三个时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反映了五十年的社会变迁。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幻灯片)
戏剧文学,是供戏剧演出的剧本,是戏剧艺术中的文学因素,也是舞台演出的依据。一般来说,戏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文学样式。所以,戏剧文学必然受戏剧艺术特点的制约,显示出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征来。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板书)
(二)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36分钟)
正中是扇板门,通向外面的院落。院里种些不大名贵的花草,如向日葵、草茉莉之类。窗前有个丝瓜架,盘着肥厚的大叶子。通过玻璃窗,影影绰绰看得见临街的大敞门,有拉着车的车夫们出入。
左边房门通向虎妞的卧室。经常挂条大红门帘,看不见里边的摆设。
右边一门通向车夫们的卧Βιβλιοθήκη (即车房)。《玩偶之家》第一幕
一间屋子,布置得很雅致,可是并不奢华。后面右边,一扇门通到门厅。左边一扇门通到海尔茂书房。两扇门中间有一架钢琴。左墙中央有一扇门,靠前一点,有一扇窗。靠窗有一张圆桌,几把扶手椅和一只小沙发。右墙里,靠后,又有一扇门,靠墙往前一点,一只瓷火炉,火炉前面有一对扶手椅和一张摇椅。侧门和火炉中间有一张小桌子。墙上挂着许多版画。一只什锦架上摆着瓷器和小古玩。一只小书橱里放满了精装书籍。地上铺着地毯。炉子里生着火。正是冬天。
3.矛盾冲突的集中性(6分钟)
问题:同学们,在高中阶段,除了曹禺先生的《雷雨》之外,我们还重点学习了一部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哈姆雷特》中,一共写出了几组人物冲突。
学生回答
明确:非常好,是三组。分别是哈姆雷特与以克劳蒂斯(哈的叔父,杀害了哈的父亲,娶了哈的母亲)为代表的宫廷势力的矛盾,哈姆雷特与莱阿提斯(情人的哥哥,误杀的首相的儿子)的矛盾,还有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冲突(生存或毁灭,这是个必答之问题)。(幻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