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

中国茶叶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
中国茶叶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

中国茶叶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摘要;

我国地域广阔,茶叶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千个茶叶品牌,

且各有特色.同时,劳动力丰富,茶叶科研也成体系.对浙江,福建,四川,湖南,云南等产茶大省来说,茶是衣食万户的产业.茶文化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

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从产业的角度看,中国茶在市场经

济的今天却面对着如何打出品牌做大作强的问题.我国名优茶有上千种,但

一些名优茶叶,虽然知名度很高,却大多是以地方特产的模式来应对市场,无法发挥品牌的优势,更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与知名品牌相提并论.

但这么多年来,中国的茶叶没有一个大的品牌,品牌是茶市场获胜的关键,但如何运作品牌却有千百条门道。目前仅仅拉开序幕的品牌战,无疑会是未来几年的竞争焦点。所以大家一直呼唤茶品牌,也一直重视品牌营销,但目前的品牌中有特点的不多见,中茶公司是老字号,是中国茶叶界的龙头企业。

.关键词:

中国茶叶中国茶叶龙头企业品牌老字号

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茶叶外贸领域一直占据行业的绝对主导地位费者对众多茶产品缺乏信任,市场呼唤可信赖的品牌。由于受到伪劣产品、农药残留污染等现象的影响,消费者对普通茶产品的信任度越来越低。消费者对放心茶的期待,要求有强力品牌作为认知基础。尽管茶市场没有任何事实上的进入壁垒,但消费者的信任和品牌忠诚将成为最强大的壁垒,机会只会留给中茶股份这样的强者。

行业内尚未形成强势品牌,竞争各方都没有处于战略实施状态。尽管有很多资本开始涌入茶市场,很多企业都有很宏大的市场目标,但通常是说得多,做得少,或者是说得好,做得差。虽然中茶股份在竞争者面前并无优势,我们也没有道理轻视任何竞争对手,但这种群龙无首的竞争格局确实给了我们更大的胜算。挑战首先在于强手林立的竞争参与者。娃哈哈、康师傅、旭日升等瓶装茶饮料,张一元等老字号茶叶品牌,立顿等迎合现代消费趋势的国际品牌,德信等有国际大资本支持的新进入者,甚至一些地方传统茶品牌,似乎都已经比中茶股份走得更远。

其次的挑战来自于企业的能力。茶市场的复杂多变特征导致各品牌做得都很艰难,中茶股份对市场是否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洞察力、更独到的见解,是否能形成更有成长性的营销战略模式,以中茶股份的现有能力,还需要中茶公司的市场定位,主要针对以下人群

产品定位,全产业链基地,生产、加工、质检、销售,中茶公司的茶叶为中国茶叶行业提供了高品质产品,品质齐全、种类繁多、可供不同人群针对自己的喜好酌情选择。

企业定位,中茶公司隶属于世界五百强之一的中粮集团,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在全国主要茶叶产区设有多家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原料基地,营销网络遍布海内外,是中国茶叶行业中无可争议的龙头企业。

竞争定位,中茶公司在全国拥有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和AA级认证可控茶园7万亩,有机茶园2400万亩,为中茶公司产品提供了健康安全的原料。彰显了中茶公司的口号《全球信赖、茶品典范》

消费者群体定位:

一,文人雅士。茶为国饮,自古以来茶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饮茶的追高境界与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山水,恬然淡泊的生活情趣相对应他们饮茶不为解渴,更多的是追求内心的一片静谧,因而文人饮茶不仅讲究何时何处,还讲就用茶用水,这类人群,饮茶一般会选用一些较好的茶品。另外,他们还讲究泡茶用具,喜欢欣赏泡茶过程,讲究与何人共饮。所以将中茶公司的茶定位于此,跟与文人的不解之缘有关,提高了中茶的品位,升华了中茶的历史。

二,政府官员。

三,商务人士

推行公司制运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制规范经营,解决企业合伙人、股权人、债务人、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实行所有权、经营权的分制分立和清晰的责权利架构。公司制有利于茶叶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优化和效能增加,促进产品研发、资源整合、质量控制、成本核算、营销创新等经营行为,更为高效、有序、规范而富有活力。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市场分销策略

(1)分销模式:厂商直销、区域代理、省级直销与市县代理结合,跨区域综合市场批发、区域代理与市场批发结合,买断包销等。渠道分销取决于茶叶企业的经营模式、资金实力、产品结构、品牌影响力等诸多因素。中茶公司可选用省级直销与市县代理、直销分店等方式,规模中等的企业可采用区域代理与市场批发结合、加盟店等。

(2)经销产形态:中间商(批发商)是指食品、土产、茶叶公周以及经营茶叶的综合性公司(含一批、二批);销售终端(零售商)包括综合卖场、超市、便利店、食杂店、茶叶专营店(茶庄、茶楼)等。由于商品茶质量的特殊性,一般不提倡管理繁琐、纷争较多的代销制,而采用铺货支持的经销制。

(3)经销商管理:加强市场网络、销售终端的维护与开发,充分发挥市场通路的平台作用,提高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效率。通过终端行动管理系统(专人定责)、出货速度控制(铺货率)、客户销售及货款预警管理(回款率)等形式,监督管理经销商的业内动态,防止经销商通路崩盘而造成销货款损失。根据渠道的分销特点,确定回款结算方式(压批付款或现货现款)及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商品茶铺货率、货款回笼率、渠道返利率等销售财务指标。

(4)、市场促销策略?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

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茶叶市场促销以消费促销为主,首先要加强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的调研分析及信息反馈,深入分析消费者层次、茶叶消费程度、成长潜力、消费传统或倾向。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钕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通过经济、实惠的晶牌传播途径,如报刊的分类广告和软文广告、茶博会的斗茶会等,实施差异化营销创新,配置新颖、别致的宣传品、展品、POP等,倡导茶艺、茶道等的文化推广传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品牌推介和促销效果。有效运用买赠(特色茶用品)、免费品尝、低价限购、现场抽奖、会员制、短期打折等符合茶叶营销特点的促销手段,合理分配利用销售资源。并切实做好促销活动的事前评估设计、事中执行和费用监控、事后总结评价

结束语:

中国茶叶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 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

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一元茶叶是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更香茶叶发展到46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茶叶营销策略论文

前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品味、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全球一体化的加速,人们各地之间的生活、消费习惯的交融越来越快,南北方对茶的认知品饮越来越一致,茶叶作为一个传统的健康、文化、品味饮品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识。通过对茶市场的综合分析,结合普洱茶本身的特点做此营销策划方案。 一、市场现状 通过各市场调研机构调研的结果显示:茶叶是世界性的天然饮料,市场成长潜力巨大。茶叶消费是一种传统消费,也是一种成熟消费。过去主要集中在茶叶的冲泡、品赏,现却表现为多元立体的发展趋势。中国的茶消费市场规模较前10年整整扩大了10倍,每年的市场总量现以高达6000亿人民币。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喝茶时代,尤其是年轻茶客对茶品位的需求,直接刺激了茶产业链的延伸,从而促进中国茶叶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必然进入新一轮的跳跃式发展。 二、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在诸多产茶国中,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国的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在世界茶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非洲的肯尼亚和马拉维。回望20世纪,不同国家的茶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叶产销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印度尼西亚受大战影响,长期处于恢复阶段,80年代后始有发展。肯尼亚是20世纪的新兴产茶国,但却发展迅猛。我国茶业曾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达200多年,但自1886年以后每况愈下,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本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茶业才重振精神,不断迈上新台阶。 随着我国入世成功,外资对我国的投资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前途一片大好.现在茶叶市场以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在增加,产品种类多种多样,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已经不在是物质上的满足,而重点是心理上的,消费成现多样化. (二)产品分析 1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以后发酵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陈香品质特点的一类茶叶。从外形上看分散茶和成型茶;从工艺上看分生茶和熟茶。 2、普洱茶的香型有、樟香、荷香、兰香、枣香。 3、普洱茶的作用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 2)、防癌、抗癌3)、养胃、护胃 4)、健牙护齿 5)、消炎、杀菌、治痢6)、抗衰老:。7、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力另外早在《本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范文大全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范文大全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中国茶饮料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茶饮料市场调研报告 调查茶饮料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喜好茶饮料的人群类型,年龄分布,饮用频率。从而使各个品牌的茶饮料能增强自己的优点,改进自身的缺点,多生产消费者需要的类型,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要开发新产品,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取得更大的成功,进而取得更多的利益。 一、背景资料 中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从2001~2005年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至2005年产量达到2260万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3700万吨。2002年中国饮料产量达到2025万吨,行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有825家,资产总额604亿元,销售收入551.5亿元,利润总额39.7亿元。据统计,2002年我国软饮料市场中以饮用水的产量为最高,但销售额仍是碳酸饮料占领先地位。 二、市场饮料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1998年以来,软饮料行业稳定快速发展。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从1998年的361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551亿元。 软饮料行业利润总额大幅提高,2000年之后的增长尤其显著,主要是源于果汁饮料与茶饮料产品的迅速跟进,为行业带来大的盈利方向,2002年碳酸饮料利润占整个饮料行业利润的40%。茶饮料占19%,两者成为利润主体,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而饮用水的利润不足2%。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饮料已从昔日的生

活奢侈品转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资料,2000年中国饮料工业的饮料总产量1491万吨,比上年增长25.7%,饮料业连续保持了2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同时,国内饮料市场对品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2000年,瓶装饮料产量达554万吨,居第一位,碳酸饮料达420万吨,居第二位,茶饮料185万吨,居第三位,茶饮料是所有饮料类别中增长最快的。今年,饮料市场上最亮丽 的景致莫过于享有“饮料新贵”之称的茶饮料。在人们品尝清爽可口的茶饮料背后,茶饮料市场却是波涛汹涌,鏖战正急。 三、茶饮料的功效 茶饮料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低”: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具有天然、健康、解渴、提神的特性,比碳酸饮料更爽口、解渴,比水饮料更怡人有味,清香淡雅、回味无穷、富含保健成分,并且具有营养、保健疗效及消暑解渴的功用。 四、几大茶饮料品牌分析 在现代的市场上,茶饮料不断涌现出来,在消费者心目中主要出现几大品牌,如:康师傅,统一,旭日升,王老吉,立顿等品牌。 康师傅:致力于品牌经营。不断提升和丰富品牌经营的内涵,是康师傅制胜的法宝。在品牌形象上,不仅大幅度地进行广告投入,而且在广告诉求的主题上每每有突破:2000年抓住“绿色旅游年”在全国推出了大型主题活动,让人们认识了“自然最健康,绿色好心情”的绿茶;2001年,力邀天王巨星任贤齐出任冰红茶形象代言人--展现康师傅冰红茶“冰酷”形象。

茶叶网络营销4P营销策略

4P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 1、注重包装。产品包装要有统一的视觉形象系统,包装设计要精美,产品名称突出品牌特色、突出卖点。包装的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所以必须进行适度的包装。 (1)美观原则。茶叶的包装不仅要能提供保鲜密封等功能性价值,而且应该提供美观大方的欣赏价值,茶叶本身就有励志怡情的作用,茶叶的包装就应该符合并强化这一作用。我们的铁观音主要包装以青色为主色调,以精美的纸盒包装能更好的保存茶韵厚香味。 (2)茶礼品形式。礼品茶特别适宜小包装。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了,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越来越在意“少而精”的消费理念。50克装、100克装、150克装的茶叶(尤其是礼品茶)越来越受欢迎,因此注重茶礼品形式,方便游客或者送礼的人,增加我们铁观音的潜在顾客,使销售业绩提升。 (3)增加实用元素。在铁观音包装上必须有有益成分、保质期、使用与保管常识等都要有。并且,在外包装商增加外文说明,方便外国人购买。借此扩大市场,也有利于产品的宣传。 2、严把质量关。商品质量是决定一个商店经营好坏的重要因素,茶叶尤其如此,故此在进茶时,千万不能讲人情,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看外形、闻香度、测水分、开汤、品滋味、看叶底、评价格,一丝不苟。 3、品种要齐全。由于消费者对茶叶的要求五花八门,所以我们企业一定要适应市场需求,尽量达到品种齐全,确定自己经营的主品种外,不能拒绝其他品种,不要自我封闭,应该有宽容的胸怀,接纳新品种,有些冷门货可以少进一点。 价格策略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铁观音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定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定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所以比较适宜的价格策略是以中低价格为主、高档茶礼品为辅。 1、普通包装铁观音茶和散茶。都是为单一产品;价格宜以50元—100元为主;茶量以100克、250克为主。 2、礼品茶。礼品茶宜为综合茶产品;价格宜为100元---150元、350元-400元(含非茶时尚礼品);茶叶量以50克、100克、150克为主。高档茶礼品价格宜以850元——900元为主。 3、价格弹性.不同地方的人对价格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地方进行不同的定价,采取一定的弹性定价机制,做到高档产品定价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中低档产品有利于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水平。 4、价格管理。企业要制定有效的市场价格管理机制,防止市场盲目和混乱定价而影响品牌形象,从而不利于企业是市场发展。 5、灵活定价策略:因为我们网站面对的大多数是女性,所以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可以实行对某些商品的超低价策略或赠送小礼品活动来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竞争力。 6、折扣定价:部分出售已久且成本较低的商品,可以在后期或者节假日用折扣定价让消费者感觉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 7、尾数定价:价格数字上不进位,而保留零头,使消费者产生价格低廉的心理。售价在100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茶出口,“凭什么”领跑世界? 发布日期:2010-03-23 来源:国际茶讯 茶界一直认为,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不是出口强国。可是,以近年的出口数据为支撑,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个话题了。中国早已经超越了出口大国的地位,事实上已经是出口强国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认为。我们也知道,虽然中国茶叶有没有国际品牌 “茶界一直认为,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不是出口强国。可是,以近年的出口数据为支撑,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个话题了。中国早已经超越了出口大国的地位,事实上已经是出口强国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认为。我们也知道,虽然中国茶叶有没有国际品牌,但“引领世界潮流”的说法也不为过,如果仅仅从品类和科技两个角度而言。尽管国际市场以红茶为主,但是,消费者对口味创新的喜好,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在不断提高。这样的话,中国茶类将是首选,也是唯一的选择。从这个大趋势看,中国茶叶必将引领世界潮流。 2009年,中国茶出口位居全球第二位 截止目前,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主要产茶国还没有正式公布2009年茶叶出口数据。根据2009年前11个月的数据估计,中国茶叶出口将可能位居全球第二位。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位居全球第三位。相比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全球排名可能上升一位。 数据显示,2009年前11个月,斯里兰卡减产12%,产量为26万吨,全年产量大概在30万吨左右,除掉内部消耗,出口量约在30万吨以下。照此估测,中国茶叶出口将超越斯里兰卡,位居全球第二位。 往年排名第一位的肯尼亚,2009年前11个月生产茶叶27.8万吨,同比减少9.7%。2009年,中国茶叶出口量有可能与肯尼亚持平,或者超越肯尼亚。甚

中国茶叶市场分析报告完整版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 国内茶叶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2.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2008年,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论中国茶叶市场的前景

论中国茶叶市场的前景 根据有关数据和笔者持续对茶叶市场及茶叶电商市场的观察,在目前茶产业产能过剩及消费升级态势下,茶企茶品安全放心能追溯有背书的,并能提供便利式购前试喝体验的品牌,在受推荐式快速选择方式为驱动的消费模式,将成为这一轮的产业消费升级市场风口。而来源不明、无信用背书和纯低价逻辑的普通茶品、茶商,将逐步丧失爱茶之士的市场。 一、消费市场现状: 根据中国农科院数据显示:全国茶消费者约为4.7亿人,其中城市2.6亿人;农村2.1亿人。茶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还落后于其它行业,目前互联网上众多为简单的B2C中介式平台。分布在全国各地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多为传统方式,中高端茶品销售多于各地茶文化体验式茶馆、茶庄居多,及各品牌茶企专买店为主,和面对礼品消费人群的名烟名酒名茶销售店的相结合,各类茶叶主产区各茶企经销店等主要形式销售茶叶。 二、茶企现状:茶企过多过于分散,难长大! 目前我国有茶叶企业实体7万多家,单位规模弱小,影响力最大的几家,如中茶、天福和大益,年销售额也不过十几个亿,上亿元规模的也没超过100家,作为全球最大的茶业企业,立顿全球年销售额200多亿,但2016年在中国也只有5个亿。 三、茶企困境: 1、茶品库存积压大笔资金,即要生产茶也要推销茶。

2、线下线上融合低,淘宝、京东店、公众号流量不足变现难。 3、专营专卖店扩张难,营业增收乏力,行业同质化竞争恶劣。 四、茶叶体验店困境: 1、库存须备大量周转金及或选错茶品被困周转金。 2、业态错配获客难,或无线上导流。 3、可售茶品多为无安全信用背书。 4、品牌专卖店可售茶品、茶类商品受限。 5、全品类品牌专卖店同质化竞争恶劣。 6、全品类体验店品牌无背书,无线下线上融合推广。 五、品牌现状:消费者品牌缺乏!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茶叶不缺品牌: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天福茗茶、张一元、八马、华祥苑茗茶……但这些都是区域公用品牌或者渠道品牌,真正的消费者品牌少之又少。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在中国,永远不缺好茶,某区域公用品牌最大的问题就是谁都可以用,但谁都不会珍惜。茶品标准不一,消费者无可适从,各茶企都不可能去像自有品牌一样去用心推广及呵护。 六:消费者现状 中国人的饮品更迭,80年代咖啡,90年代可乐,00年代矿泉水,10年代喝茶。茶必然重新被人们记起。世界公认茶是21世纪最大的绿色饮品。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大保健食品中,茶被列在第一位,

(完整版)奈雪的茶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甘霖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出,把握消费 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企业 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细分不足和盈利能力不足,要想树立快速消费 品品牌需要做到提升营销效率、推陈出新、执行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 张明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吴裕泰茶叶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包装可以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刺激消费,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该采用类似包装策略,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要实行差别包装策略。 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在《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提出高附 加值快速消费品在构建分销渠道需要有别于大众快速消费品,要强调―目标市场‖渗透而不仅仅是市场铺货率,提倡―精准终端‖的理念,鼓励公司的销售 人员主导终端的开发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渠道终端为品牌宣传服务,文章强 调建立一个与品牌策略相匹配的顺畅分销渠道将最大化地帮助产品实现价值。 黄婷婷《福建茶叶营销对策分析》中提出产品定位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两个 是针对性原则和竞争差异化原则,在目前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通过一 个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运用三个针对,即针对终端、 针对竞争对手和针对消费者;而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料差异化、特 性和功能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差 异化等。 王丽惜,朱东红《关于茶叶物流模式的探讨———以安溪为例》中认为我 国茶叶营销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明显具有产品观念,该 阶段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与产品的原料;第二阶段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经营依靠的是单一的推销战略而不是整合营销战略;第三阶段是指 2001 年至今,顾客的需求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整合营销和竞争的意识开始逐渐 加强。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二 是营销观念仍然落后。 罗永昌《网上销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阐述了知识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只关心销售额和利润,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 值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知识营销策略中提出两个重要方面: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

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

中国茶叶的市场调研报告总结归纳

中国茶叶的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

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中国茶叶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分析茶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先放开的农产品,茶叶市场发育也比较健全,那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茶叶界的蒙牛、五粮液呢?曾长期供职中国茶叶总公司、现任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的王彤指出,茶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 茶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先放开的农产品,茶叶市场发育也比较健全,那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茶叶界的蒙牛、五粮液呢?曾长期供职中国茶叶总公司、现任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的王彤指出,茶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且国内茶叶资源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种类;即使同一种类的茶,采摘时令、产地、气候变化以及炒制工艺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特质,这就造成了很多茶叶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现阶段,整合行业资源,可能比品牌打造更为重要。 茶消费——从“传统”走向“现代”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花茶的消费一直占据着北方茶叶消费份额的90%以上;而现在,这个比重已下降到不足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迅速成为北方地区的消费新宠。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调查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茶文化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 以北方地区为例,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茶市,以往一提起茶,

大伙首先想到的就是花茶,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花茶的消费一直占据着北方茶叶消费份额的90%以上;而现在,这个比重已下降到不足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迅速成为北方地区的消费新宠,增长势头迅猛,尤其是绿茶,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20%。 与此同时,名优茶的发展也呈跳跃式发展。据统计,在20年前,国内名优茶的市场总容量不过万吨,而现在,名优茶的市场销量已超过20万吨。业内人士指出,包括龙井、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在内的,在2002年前后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的名优茶,因每年产量有限,在未来几年内,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有机茶热成为近几年茶消费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有机茶成为大众茶消费中的新宠。最先打出“有机”概念的“更香茶叶”成为该领域的一道风景。据悉,“更香茶叶”目前销售收入额已超亿元,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拥有近50家连锁店。专家指出,有机茶的推出,既是中国茶业应对国际茶市“绿色壁垒”的利器,也是茶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去年10月,沿用17年的《茶叶卫生标准》被新的《食品卫生标准》取代,在新的标准下,有机茶认证生产、加工和管理等必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卫生和质量符合消费需求的同时使茶叶贸易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另外,功能性保健茶也成为茶消费的新趋势。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的几家超市和茶叶连锁店,各种花样的保健茶都占据有显赫的位置。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青睐这些保健茶的大多为时尚女性和中老年顾客,主要目的很明确,要么美容润颜要么强身健体,销售势头

2020茶叶渠道营销模式分析

茶叶渠道模式分析与设计》 一、茶叶营销渠道一般模式分析 消费者所喝的茶叶大多数是在茶行、茶农家购买,茶叶网络购买比例相对还是比较低。 过去购买茶叶的主要方式为付现,但是因为移动支付的推广与普及,现在大都是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或是其他在线支付系统,民众已经普遍接受网购方式。按照过去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平时会固定购买某种品牌的茶叶,原因是质量有保证、喜欢它的香气滋味。消费者购买的茶叶主要包装方式主要为250-300克装,最主要是刚好适合短期饮用,而不会有变质的问题。 (一)茶叶的主要营销渠道模式 1. 直营式 茶叶生产者一茶叶消费者。如茶叶在集市上交易、茶叶生产企业自设或加盟门店(茶楼)、业务员推广(面向团体消费者)、参加茶博会、网络营销、朋友推荐等。产销直接见面,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 (1)集市贸易。在产地,生产者将自己的茶叶送到集市上摆摊销售,也有贩运到外地集市上的。新产品单一,多为散装、初制茶。价格低廉,季节性强。 (2)批发市场。进场交易的商户,产区市场以生产者为主,销区市场以中间商居多。

(3)交易会。有展览会、博览会、展示会、订货会。以交流信息、展示产品、客户订货、结识朋友、 宣传企业为主要目的。 (4)专卖店。有各种小包装茶、品牌茶、礼品茶、散装茶。有的以散茶为主。现在有两个趋势,一是由多品牌向独创品牌转变;二是由单一向连锁、加盟和产加销一体化转变。 (5)互联网+,电商销售,OTO直营模式。在网上包括各种样式的茶叶制品帮助消费者选购心仪产 品。 营销方法:广告招商,媒体广告,茶博会推广,网络招商。 2. 一级批发式 茶叶生产者一零售商一消费者。如茶叶企业通过工商联营、农商联营等形式将茶叶销售给消费者。如:茶馆、商场专柜、超市货架等。 营销方法:广告招商,茶博会推广,媒体、网络等 3. 多级批发式 茶叶生产者一批发商(或代理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这里的批发商可以是一级,也可以是多级。 营销方法:广告招商,茶博会推广,媒体、网络等 4. 代理商式茶叶生产者一代理商一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这种渠道多为出口茶销售渠道。营 销方法:组建团队,派业务员推广。 (二)茶叶营销渠道模式的短板 现今茶叶销售渠道新零售模式和渠道层出不穷,但是一些方法并未形成合力,难以打造出个性特征明显的地方品牌,以提升消费者的信赖感和黏连度。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茶叶的销售渠道应适应新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没有一成不变的销售模式和渠道,顺势而为才是如今茶叶销售渠道的最佳发展方式,而顺势而为重要的是要了解消费者的心态。这就要求除了改变传统消费模式外,更要了解消费者的思考模式。互联网的冲击加速了茶叶市场营销的无序状态,销售渠道较广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茶叶消费行为个性化、网络销售渠道冲击传统实体店铺,成为现阶段茶市营销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市的扩大与发展,主要原因如下: 1.企业惯用单一渠道,未能用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去考虑渠道建设通过和西方国家茶叶营销渠道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现阶段仍存在未实现规模化、销售渠道较窄、辐射范围较小、惯用单一渠道等问题。当前茶叶企业基本采用一种或是两种销售渠道,以节省开发与管理成本,因而也导致了产品铺设效率低下。此外,各种销售渠道间存在着极强的独立性,难以实现有效的融合,且同种茶叶在渠道间的差异性造成乱价。实体渠道很难得到网络销售相关数据,继而难以就顾客消费数据进行分析,而网络销售渠道在开展销售活动时也难以借助实体渠道来为消费者提供配送与体验服务。 2.难以实现茶叶消费的体验感如今许多消费者品位提升,对价格不太关心,更关注产品本身的体验。为了降低场地租金成本,大量实体店开始缩小门店面积,由此仅能够储存并销售产品,而无法提供体验服务。而顾客在购买茶叶相关产品时,往往也想要享受一刻休闲与放松,通过喝茶聊天缓解疲劳,也可洽谈合作,然而当前大部分茶叶门店均难以为顾客提供茶叶体验服务。此外,随着网购越发流行,物流与售后也逐步影响了客户体验效果,并且网络销售难以像实体门店销售一样为顾客提供现购现提、品茶指导以及售后等方面的服务。 3.没有根据消费行为个性化特征进行营销渠道的设计和调整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与发展,茶叶消费者可从多种渠道购买到茶叶,消费行为也愈发个性化。首先,随着消费者对茶叶认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品位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doc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一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随着经济的发展,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喜爱和追求。 消费者性别 图1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1所示,喜欢喝茶的人数中男性比女性要来的多,男性是茶叶消费市场的一大主力军,而女性更偏爱与花茶,例如玫瑰花、茉莉花等之类的茶,其消费市场要比男性来的弱些。 消费者年龄 图2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2所示,19岁以下的占总比例的9%,20--39岁之间的占总比例的21%,40--59岁之间的占总比例的32%,60岁以上的占总比例的38%。由此可见,在购买茶叶的消费者中都是年龄在逐渐增大的,茶叶的销售在高年龄人群中是比较好的。 图3

茶叶购买渠道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3所示,大部分消费者是选择去茶庄购买茶叶(32%),因为他们认为茶庄里面的茶叶在质量上是有保证的;其次是选择茶叶连锁店(27%),第三是批发市场或零售店(21%),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消费者是选择在网上购买(17%),认为在网上购买可以不受地域、环境等因素限制。 图4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4所示,在购买茶叶时36%的人会优先考虑其质量,质量就对茶叶好坏最直接的评价;21%的人考虑其价格,正所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商品价格也是衡量一个茶叶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标准;20%的人是在意其品牌,还有18%的人在购买时会考虑其包装是否精美,一些消费者会将茶叶当做送礼佳品,因此,茶叶的包装就会影响其档次。 图5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5所示,半个月--1个月购买一次茶叶的消费者占总比例的22%,2个月--3个月购买一次的占总比例的34%,在4个月--5个月之间购买一次的占总比例的30%,半年以上的占总比例的14%。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们认为中国茶叶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往茶叶市场推进,提高经济的发展。

最新最全中国茶饮料市场分析

中国茶饮料市场分析 历史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炎帝神农氏发现茶开始,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茶的最初功用是其药用价值;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茶过后也成为祭品,之后才发展成为饮料。唐朝开始,饮茶之风盛行。自此,茶发展成为几千来最为普遍、最为中国人自豪的一种饮料。 与茶叶几千年的历史相比,袋包茶的历史很短,1904年,托马斯.苏里南发明了袋包茶,但我国袋泡茶的生产在1978年前后,且发展非常缓慢。 1980年,日本研制成功茶叶罐装饮料,至1994年,市场占有率为21.8%。美国自1990年以来兴起即饮茶,已开始深入家庭,发展很快。而中国大陆,我们最早接触茶饮料,始于品牌旭日升。 有专家预测,21世纪的茶叶,是一个多品种、多极化的市场,过去那种散装茶,小包装茶会逐步萎缩,而方便、营养、保健的茶饮品迅速崛起,这既是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CMMS背景 CMMS(China Marketing and Media Study),即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是由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自1998年以来,进行的一项自主性的连续调查。 在这里,我们通过CMMS历年数据的比较,以及CMMS2003春季数据的详解,来描摹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发展轨迹及现状。 CMMS2003,共调查了30城市15-64岁71849个样本。 散装茶:家庭消费为主,市场较为稳定 CMMS从1999年开始,到2001年,对散装茶叶的消费情况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70%左右的被访者家庭在过去的一年里饮用过散装茶,平均每个家庭每月的饮用量为4-5两;选择的茶的种类主要是绿茶和花茶。45岁以上人群更倾向于饮用散装茶。 如下表所示。

毕业论文茶叶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以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为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茶叶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以福建安溪铁观音集 团为例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年级班别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买方市场的今天,加强对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吻合。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一,出口第二,但却总是以低端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茶商如何做好市场营销战略有助于我国摆脱我国茶叶在国际上低端的身份。 安溪铁观音作为我国特种茶,有着天然的产品特性与文化优势,而安溪铁观音集团是安溪铁观音发展的一面旗帜,本文旨在以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市场营销战略为例,分析安溪铁观音集团的营销战略面临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及SWOT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安溪铁观音集团营销战略所面临的环境,分析总决安溪铁观音集团营销策略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最后对安溪铁观音集团的营销策略提出意见,希望对其他茶企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场营销,战略,茶叶市场,安溪铁观音

Abstract Marketing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anagement strategy,in today's buyer's market, strengthen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market, contributes to the achievement of business with consistent with both the consumers. Tea as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 China, with its output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 export the second, but it always appeared as a low-end stage in the world economy, merchants how to do plan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can help to get rid of the low status in the world. Anxi Tieguanyin as a special tea in China, have its natural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superiority, Anxi Tieguanyin Group is a bann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xi Tieguanyin,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Fujian Anxi Tieguanyin Group marketing strategy as an example, describe the Anxi Tieguanyin Group's macro—environment, micro-environment and SWOT analysis. By analyzing the Anxi Tieguanyin group environment ,when do its marketing strategy, analysis of total marketing strategy of Anxi Tieguanyin group's success and shortcomings, and in the last of the paper,improve views for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Anxi Tieguanyin, hope to reference for other tea enterprises. Key words:Marketing,Strategy,Tea market,Anxi Tieguany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