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业务范围分类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训练教材ppt81页课件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术语
审核准则: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通
常又称为审核依据。 审核准则
标准
EMS文件
法律法规\相关方要求
环
环
服
程
作
境
境
务
序
业
方
手
合
文
标
针
册
同
件
准
3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术语
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能够证实的记录、
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 注: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44
不合格报告使用流程
不合格事实描述
审核员
不合格事实确认 原因分析
制定纠正措施
责任部门 责任部门 责任部门
认可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执行 纠正措施验证
审核员 责任部门 审核员
45
不合格事实描述要点
不
力求具体:如事情发生在何地、何时、何人 执行此事或在场、发生了何现象,以及有些
合
关键的图号、文件或记录的编号等。
不合格报告 发放日期 编号
发放部门
接受人
纠正措施预 纠正措施实 计完成日期 际完成日期
48
审核组会议
在当天审核工作完成后召开; 时间一小时左右为宜; 仅审核组成员参加; 讨论并确定审核中有争议的事项; 整理审核结果; 确定当天的不合格报告。
49
末次会议
目的:
– 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总体情况; – 提出后续的工作要求; – 结束现场审核。
人员介绍: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各部门介绍陪同人员; 重申审核目的和范围;明确审核的目的,审核的依据,审核将涉及的部
门; 现场审核计划的确认:现场审核计划不宜做大的改动,征得各部门的最
关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范围的确定

认可说明编号:CNAS-EC –015:2007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于审核范围的确定审核范围规定了审核的内容和界限,明确了审核拟覆盖的对象。
GB/T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标准术语3.13“注”就审核范围的内涵提供了进一步的注释说明,给出了描述审核范围通常宜包括的要素,即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以及所覆盖的时期。
由此可见,审核范围是一个在所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与组织管理职能、活动、产品和服务,以及活动区域等诸多因素有关的、并由其构成的集合。
在构成审核范围的四项要素中,活动和过程作为其核心要素,为其它三项要素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即:组织单元:为实施和管理组织活动和过程所设置的组织结构;●实际位置:组织活动和过程所在的场所区域及所处的位置;●覆盖的时期:确定审核所覆盖的时间段。
●因此,在界定审核范围时,宜围绕着受组织管理控制下的组织活动和过程这条主线,识别并确定与之相关的组织单元和实际位置。
由于不同管理体系所关注的对象和管理的内容不同,在界定审核范围时,宜结合每一个管理体系的特点,确定其适宜的审核范围。
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范围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组织产品的质量管理能力,致力于组织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而言,该审核范围宜是一个在所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围绕着组织产品/服务及其实现过程、并由与之相关的管理职能和现场区域等要素组成的集合。
通常,在确定审核范围时,应根据受审核方申请的认证范围及其涉及的产品/服务实现过程,识别并确定:组织的产品/服务范围1、即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下的认证范围内的所有产品/服务。
该产品/服务范围的确定包括确定组织产品/服务的类别,了解组织从事相关活动须具备的有关发布日期:2007年2月12日1认可说明编号:CNAS-EC –015:2007法律法规规定的诸如许可、资质等级的范围或实际能力等。
组织的业务活动范围2、该业务活动范围包括在组织管理控制下的、与组织的产品/服务质量形成有关的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监视和/或测量活动和过程。
完整版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XXXXXXX有限公司环境手册ISO14001-2015文件编号:EM-01 A/10编写: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7年9月10日实施日期:2017年9月10日修订记录目录第1 章概述1.1 颁布令1.2 公司简介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1.4 环境手册的管理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1 引用标准文件3.2 术语和定义第4章组织的背景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第5章领导作用5.1 领导和承诺5.2 环境方针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6.1.2 环境因素6.1.3 合规义务6.1.4 措施的策划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6.2.1 环境目标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7.1 资源7.2 能力7.3 意识7.4 信息交流7.4.1 总则7.4.2 内部信息交流7.4.3 外部信息交流7.5 文件信息7.5.1 总则7.5.2 创建和更新7.5.3 文件信息控制第8章运作8.1 运行策划和控制8.2 应急准备和响应第9章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9.1.2 合规性评价9.2 内部审核9.2.1 总则9.2.2 内部审核方案9.3 管理评审第10章改进10.1 总则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1.1环境手册颁布令环境手册是本公司从事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纲领性文件,是公司的基本法规之一,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实现质量环境管理目标,促使公司环境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与不断发展。
环境手册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并经总经理批准发布,是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用以统一、协调全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活动,使其基于ISO14001-2015标准要求,符合本公司产品、服务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能指导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
环境服务业涵盖的内容及范围

环境服务业涵盖的内容及范围1、环境服务业发展重点任务各企业可以优势积极发展水务环保业务,大力推动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固废、生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环保技术和装备,以及相关的环境咨询、环境信息、环境工程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环境监测等服务。
(1)饮水安全和水污染治理我国水污染治理服务主要包括水污染治理工艺技术、水处理设备及产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咨询服务。
(2)大气污染治理1)烟尘治理2)烟气脱硫脱硝3)机动车污染治理4)废气污染治理(3)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加强对冶金、有色、农药、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后评价研究,并以此提出后续建设要求;对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土壤依法进行调整;开发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合理使用技术,防止对土壤的污染。
(4)噪声与振动污染治理重点建立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体系,开发不同形式(开放式、局部封闭式、全封闭式)城市交通噪声与振动综合控制技术及新型隔声材料、吸声材料;开发城市社区和建筑物配套设施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及设备;研究噪声振动控制设备的质量检测技术,制定相关检测标准;研究声源控制技术和低噪声设备,制订低噪声设备的设计规范。
(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1)城市生活垃圾2)危险废物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渣主要有冶炼渣、化工渣、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等。
(6)生态保护引导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发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物物种资源就地、迁地保护和离体设施;强化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三同时”监管和旅游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防治农村环境污染,重点防治土壤污染,建设环境优美乡镇。
(7)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加强核安全技术支持能力建设、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评价技术能力建设、管理技术能力建设、辐射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等。
环境管理体系业务范围

磷化钢丝
17.03。02
窄钢带的冷轧加工
铠装钢带
17.03。03
钢铁的冷成型和冷弯
钢构件、型钢
17。03.04
线材加工
电工圆铜线、电工铝线、金属线
17.06.01
金属结构物及结构用零件的制造
机箱、机柜、模具、走线架、电话亭、电缆桥架、走线架、母线槽、走线槽道、光纤槽道、射频同轴电缆接地卡、其它金属结构件、铁塔、天线支架、铁附件
19.01。02
计算机及其他信息处理装置与设备的制造
计算机、监控设备、可编程控制器、IP多媒体通信产品、监控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能节能温控通风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集成、通信网络信息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系统、通信设备的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安防设计和施工
19.02。00
电动机、发电机及变压器的制造
19.04.00
绝缘电线及电缆的制造
数据电缆、各类电话线、铁芯电话线、XDSL引入电缆、塑料绝缘电缆、电话网用户铜芯室内线、架空电缆、局用同轴电缆、射频同轴电缆、低压电缆(3千伏及以下)、中、低压电力电缆(35千伏及以下)、阻燃耐火软电缆、铁路贯通地线、(层绞式、中心管式、骨架式)室外通信光缆、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接入网用光电混合缆、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光纤带室外通信光缆、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室内通信光缆、海底光缆、塑料光缆、二氧化硅光纤、塑料光纤、电缆接续套管、热缩套管
内燃机、汽轮机
18.01.02
泵及压缩机的制造
泵、压缩机
18.02.03
非家用冷冻设备及换气设备的制造
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通信基站用新风空调一体机、计算机及通信机房用空调机、机房热交换系统、机房新风节能系统、热管节能系统
CNAS-GC3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LY

CNAS—GC3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六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1.目的与范围1.1本文件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实施认证业务范围管理,满足CNAS-CC32:2006文件G4.2.9能力分析的要求提供指南。
1.2 本文件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实施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CNAS-CC3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CNAS-CC32《“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CNAS-RC01《认证机构认可规则》GB/T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dtISO19011:2002) NACE CODE:2003 《经济活动统计术语》(欧共体)3.总则3.1 针对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认证机构应建立和实施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并配备相应的专业资源。
对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是认证机构的责任。
3.2 认证机构的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至少覆盖以下活动:1)对认证业务范围的专业特点的分析与评估,确定认证业务范围的分类和分组;2)针对不同认证业务范围,认证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需求分析和资格准则的确定;3)针对不同认证业务范围,认证人员管理能力和/或专业能力的培训需求分析;4)针对不同认证业务范围,专业审核指导性文件编制的需求分析;5)认证人员管理能力和/或专业能力的评价、培训和监督的实施;6)认证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管理;7)认证业务范围的扩大和缩小的管理;8)认证机构的相关利益方(符合4.1.2-e)条要求的委员会)对认证业务范围发展的意见。
3.3 认证机构应对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制定相应文件,并保持充分的分析和评价记录。
3.4 认证机构应有程序就申请认证业务范围的认可做出规定。
什么是环境管理体系如何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什么是环境管理体系如何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努力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而环境管理体系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
那么,什么是环境管理体系呢?简单来说,环境管理体系(EMS)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其环境事务的框架和方法。
它涵盖了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通过制定方针、目标、流程和程序,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持续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目标是使组织能够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降低环境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增强组织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
一个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是环境方针。
这是组织对环境保护的总体承诺和方向,明确了组织在环境方面的价值观和目标。
其次是规划。
组织需要识别其环境因素,评估环境影响,确定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以及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
然后是实施与运行。
这包括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培训员工、进行信息交流、实施控制措施等,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监测与测量也是重要环节。
组织需要对环境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包括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等,并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
最后是评审与改进。
组织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第一步,领导的承诺和支持至关重要。
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表达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决心,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第二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
这个小组应包括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他们熟悉组织的业务流程和环境事务,能够共同推进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
第三步,进行初始环境评审。
这是对组织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包括识别环境因素、评估环境影响、审查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等。
业务管理-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指南(PDF86页)

技术报告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指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 (3)1 目的和适用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业务范围分类指南的特点与应用说明 (4)3.1 业务范围分类的大类划分 (4)3.2 中类和小类的细分概述 (5)3.3 QMS、EMS、OHSMS认证业务范围的风险控制建议和应用说明 (5)3.4 业务范围分类表与原GC11/12/13附录分类表的关系 (7)附录A(资料性附录)CNAS-GC11/12/13提供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31)附录B(资料性附录)新业务范围分类与CNAS-GC11/12/13附录分类的对照 (50)参考资料 (86)本技术报告的编制参考了国际认可论坛(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Forum,简称IAF)发布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可范围》(IAF ID1:2014)和《欧共体经济活动统计分类》(第二版)(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NACE rev2)等技术文件,期望对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提供指南,也为认证机构管理其认证业务范围内的相关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适用于QMS、EMS及OHSMS认证活动。
本技术报告的正文部分提供的业务范围分类表中对管理体系认证业务活动划分为39个大类,与《认证机构认可规则》(CNAS-RC01)的附录A一致,并在39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了中类和小类。
在本技术报告中,考虑了在不同认证业务范围内的各类活动的风险及过程的复杂程度、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复杂程度、职业健康安全相关危险源性质及控制措施的特点,分别识别出在QMS、EMS和OHSMS认证活动中应用本技术报告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关活动(具体见业务范围分类表中标注为“*”的业务范围,意为CNAS认为具有较高风险的认证业务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注1:本表中带“※”号的类别可视具体生产材料、工艺和环境因素特点等划分至相应类别,并按此类别的环境因素复杂等级实施管理,如:塑料玩具应列入塑料制品的制造, 木制家具的制造应列入木制品的制作 ,依此类推。
注2:CNAB认证业务范围认可的见证评审原则:
1、对于环境因素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的认证业务范围,需实施见证评审。
对于同属一个
大类的不同中类或小类的一级认证业务范围可根据环境因素的相似性和认证机构专业能力分析与评价的情况等适当减少见证评审数量;
2、在同一大类内,环境因素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的认证业务范围经见证评审予以认可后,
对于其它属二级、三级认证业务范围的中类或小类,视环境因素的相似性和认证机构专业能力分析与评价的情况等适当减少见证评审数量;
3、对于环境因素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的认证业务范围,CNAB可视情况抽样实施见证评
审;
4、需要时,CNAB可对环境因素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认证业务范围实施见证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