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传播原理

电磁波传播原理
电磁波传播原理

九年级物理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苏科版

第二节电磁波及其传播 [设计意图] 本节由“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和“电磁波谱”三部份组成,内容抽象性较强,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不易理解。故开始用一些有形的“机械波”引导学生认识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波的特征物理量。建立频率与周期的关系,得出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式。 “了解电磁波”分二个部分: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和探究电磁波的特性。以开展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 “电磁波谱”的教学从阅读图表入手,重点了解各波段电磁波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科学为人类生活服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以及信息。 ⑵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⑶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了解电磁屏蔽。 ⑷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实验观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出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的存在;电磁屏蔽等现象。 ⑵阅读(或陈述)了解。对波的周期、频率,电磁波的意义及电磁波谱等物理知识采用阅读的方法获取。 ⑶图像意义分析。在学习波的特征的知识时,从对波形图的分析上入手,建立起振幅、波长等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学生对波动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归纳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在学习麦克斯韦、赫兹对电磁波研究的贡献中,体会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性。 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电磁波在被广泛应用,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副作用——会产生电磁污染的现象引起关注。同时也是进行辩证法教育,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和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磁波”并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及其特性是本节的重点。 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 [教具和学具] 1.电动小汽车,线控电动小汽车,遥控电动小汽车各一辆。 2. 细麻绳一根,纵波演示仪一架。长橡筋绳(或用松紧带代替)若干根。 3. 大玻璃水槽一只,细竹竿一根。 4. 收音机一架,电池一节,电线一小段。 5. 电吹风一只,电视机一台。

学习RFID必须知道的电磁波原理

学习RFID必须知道的电磁波原理、天线知识 一、电磁波产生的基本原理 按照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空间要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要产生变化的电场。这样,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激发,交替产生,并以一定速度由近及远地在空间传播出去。 周期性变化的磁场激发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激发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电磁波不同于机械波,它的传播不需要依赖任何弹性介质,它只靠“变化电场产生变化磁场,变化磁场产生变化电场”的机理来传播。 当电磁波频率较低时,主要籍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当频率逐渐提高时,电磁波就会外溢到导体之外,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反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然而,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反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 根据以上的理论,每一段流过高频电流的导线都会有电磁辐射。有的导线用作传输,就不希望有太多的电磁辐射损耗能量;有的导线用作天线,就希望能尽可能地将能量转化为电磁波发射出去。于是就有了传输线和天线。无论是天线还是传输线,都是电磁波理论或麦克斯韦方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对于传输线,这种导线的结构应该能传递电磁能量,而不会向外辐射;对于天线,这种导线的结构应该能尽可能将电磁能量传递出去。不同形状、尺寸的导线在发射和接收某一频率的无线电信号时,效率相差很多,因此要取得理想的通信效果,必须采用适当的天线才行!研究什么样结构的导线能够实现高效的发射和接收,也就形成了天线这门学问。 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播,如遇着导体,就会发生感应作用,在导体内产生高频电流,使我们可以用导线接收来自远处的无线电信号。 二、天线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需要将来自发射机的导波能量转变为无线电波,或者将无线电波转换为导波能量,用来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称为天线。发射机所产生的已调制的高频电流能量(或导波能量)经馈线传输到发射天线,通过天线将转换为某种极化的电磁波能量,并向所需方向出去。到达接收点后,接收天线将来自空间特定方向的某种极化的电磁波能量又转换为已调制的高频电流能量,经馈线输送到接收机输入端。 综上所述,天线应有以下功能: 1.天线应能将导波能量尽可能多地转变为电磁波能量。这首先要求天线是一个良好的电磁开放系统,其次要求天线与发射机或接收机匹配。 2.天线应使电磁波尽可能集中于确定的方向上,或对确定方向的来波最大限度的接受,即方向具有方向性。

论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

论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 广东省博罗高级中学(516100) 林海兵 摘要: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的机械波,它的传播媒质是电性子。它是由电子运动激发电性子而形成。 关键词:电磁波,机械波,电性子,感应电场,速度矢量,磁场,剪应变矢量 1 经典电磁波理论 自从十八世纪末人们发现电荷开始,人们对电的一步步深入地研究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从磨擦起电到电流的产生,到电流的热效应,到电流的磁效应,到电流在磁场的安培力,一直到电磁效应,电自始至终都与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超乎寻常关系引起了麦克斯韦的极大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最终麦克斯韦建立了感应电场与磁场之间关系的方程组。 1.1 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所描述的是均匀的自由空间的感应电场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0=??E 1.1 t B E ??-=?? 1.2 0=??B 1.3 t E B ??=?? εμ 1.4 对于以上的四式中的1.1与1.3两式,人们一直以为,这是描述自由空间的感应电场与磁场均为涡旋场,所谓涡旋场,是指描述场的电场线或磁场线均是一系列的闭合曲线,电场线或磁场线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对于1.2与1.4两式,人们又一直认为,这是描述感应电场与磁场之间的相互激发的关系:变化的磁场将产生变化的感应电场,变化的感应电场也将产生磁场。人们对以上四式进行求解而得到的平面波方程发现,这两个相互激发的感应电场与磁场在任何时刻始终保持同相。 1.2 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的描述

最终人们建立了以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为基础的一个十分完美的电磁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麦克斯韦甚至认为,光波的本质就是一种电磁波。 关于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人们开始认为这是它以“以太”为传播媒质的,但是经历了一系列的观察测量实验之后,人们始终没有能够观察到“以太”的存在,于是,人们最终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于是,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人们以为它是依靠“电磁场”这种物质传播,但是“电磁场”又是怎样的一种物质,人们又说不清楚,只能说它不是由物质粒子构成了,虽然人们看不见它,但可以通常实验来观察它,它对放入其中的带电粒子等有力的作用。在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人们一直以为,由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感应磁场,变化的感应磁场再产生了变化的感应电场,变化的感应电场又产生了变化的感应磁场,变化的感应磁场再产生了变化的感应电场……由于变化的电场与变化的磁场之间不断地交替产生,就形成了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 对于电磁波的空间传播图像,人们始终没有能够找到一个很好地描述其传播的图像,于是人们根据以上的电磁场的相互激发产生的机理,人们得了如图1所示的电磁波的传播图 像。但是,由于根据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的平面波的解可知,这相互激发的电场与磁场是相位相同的场。很明显,图1所示的电磁波的电场与磁场是具有不同相位的,电场产生的磁场的相位一定落后于电场,由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场的相位也一定落后于磁场。所以,图1的描述很明显是错误的。于是又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图像。确实,图2能够很好地反映了感应电场与感应磁场的相位关系,也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玻印亭矢量与电场和磁场的关系。但是它同样地存在一个不可克服的缺点:空间的电场与磁场不是涡旋场吗?图2如何把这涡旋场表示出来,再者,人们总是说电场与磁场是相互激发产生的,图2又如何表示其相互激发的关系? 1.3 对“场”的认识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与覆盖预测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与 覆盖预测 河北全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部网络服务组 二0 0二年四月二十日

第一节无线传播理论 1.1 无线传播基本原理 在规划和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时,从频段的确定、频率分配、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计算通信概率及系统间的电磁干扰,直到最终确定无线设备的参数,都必须依靠对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了解和据此进行的场强预测。它是进行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频谱有效利用、电磁兼容性等课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 众所周知,无线电波可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直达波或自由空间波、地波或表面波、对流层反射波、电离层波。如图1-1所示。就电波传播而言,发射机同接收机间最简单的方式是自由空间传播。自由空间指该区域是各向同性(沿各个轴特性一样)且同类(均匀结构)。自由空间波的其他名字有直达波或视距波。如图1-1(a),直达波沿直线传播,所以可用于卫星和外部空间通信。另外,这个定义也可用于陆上视距传播(两个微波塔之间),见图1-1(b)。 第二种方式是地波或表面波。地波传播可看作是三种情况的综合,即直达波、反射波和表面波。表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从发射天线发出的一些能量直接到达接收机;有些能量经从地球表面反射后到达接收机;有些通过表面波到达接收机。表面波在地表面上传播,由于地面不是理想的,有些能量被地面吸收。当能量进入地面,它建立地面电流。这三种的表面波见图1-1(c)。第三种方式即对流层反射波产生于对流层,对流层是异类介质,由于天气情况而随时间变化。它的反射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种缓慢变化的反射系数使电波弯曲。如图1-1(d)所示。对流层方式应用于波长小于10米(即频率大于30MHz)的无线通信中。第四种方式是经电离层反射传播。当电波波长小于1米(频率大于300MHz)时,电离层是反射体。从电离层反射的电波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跳跃,见图1-1(e)。这种传播用于长距离通信。除了反射,由于折射率的不均匀,电离层可产生电波散射。另外,电离层中的流星也能散射电波。同对流层一样,电离层也具有连续波动的特性,在这种波动上是随机的快速波动。蜂窝系统的无线传播利用了第二种电波传播方式。这一点将在后文中论述。 在设计蜂窝系统时研究传播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对于计算覆盖不同小区的场强提供必要的工具。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覆盖区域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地波传播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第二,它可计算邻信道和同信道干扰。 预测场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纯理论方法,适用于分离的物体,如山和其他固体物体。但这种预测忽略了地球的不规则性。第二种基于在各种环境的测量,包括不规则地形及人为障碍,尤其是在移动通信中普遍存在的较高的频率和较低的移动天线。第三种方法是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改进模型,基于测量和使用折射定律考虑山和其他障碍物的影响。在蜂窝系统中,至少有两种传播模型,第一种是FCC建议的模型。第二种设计模型由Okumura提供,覆盖边

电磁波传播

电磁波传播特性实验报告 Part1 电磁波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磁波综合测试仪的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 2、利用相干波原理,测定自由空间内电磁波波长λ,确定电磁波的相位常数K 和波速v。 二、实验原理 1、自由空间电磁波参量的测量 当两束等幅,同频率的均匀平面电磁波,在自由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传播时,由于相位不同发生干涉现象,在传播路径上可形成驻波场分布。本实验正是利用相干波原理,通过测定驻波场节点的分布,求得自由空间中电磁波波长λ值,再由 得到电磁波的主要参数K和v等。 电磁波参量测试原理如图1-1所示,和分别表示发射和接收喇叭天线,A和B分别表示固定和可移动的金属反射板,C表示半透射板(有机玻璃板)。由TP发射平面电磁波,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成°角的半透射板,由于该板的作用,将入射波分成两束波,一束向A板方向传播,另一束向B板方向传播。由于A和B为金属全反射板,两列波就再次返回到半透射板并达到接收喇叭天线处。于是收到两束同频率,振动方向一致的两个波。如果这两个波的相位差为π的偶数倍,则干涉加强;如果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则干涉减弱。 移动反射板B,当的表头指示从一次极小变到又一次极小时,则反射板B 就移动了λ/2的距离,由这个距离就可以求得平面波的波长。 设入射波为垂直极化波

当入射波以入射角向介质板C斜入射时,在分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和折射波。设C板的反射系数为R,为由空气进入介质板的折射系数,为由介质板进入空气的折射系数。固定板A和可移动板B都是金属板,反射系数均为1?。在一次近似的条件下,接收喇叭天线处的相干波分别为 这里 其中,为B板移动距离,而与传播的路程差为2ΔL。 由于与的相位差为,因此,当2ΔL满足 和同相相加,接收指示为最大。 当2ΔL时满足 和反相抵消,接收指示为零。这里,n表示相干波合成驻波场的波节点数。

电波传播原理资料

第一章电波传播 无线电通信,是将信息变为电信号,再调制到高频振荡上,由发射天线把已调的高频电流,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电磁波传播到接收地点时,由接收天线将它接收下来,再变成已调的高频电流,通过接收机放大、解调,取出信息,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其工作过程如图1.1所示。 发送端电磁波接收端 一、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 电磁波的特性可用它的频率、波长和传播速度来表示。一般用符号? 代表频率,常用的单位是赫、千赫和兆赫;用符号λ代表波长,常用单位是米、厘米和毫米;用符号V代表波速,常用单位是公里/秒、米/秒等。 频率、波长和波速,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1.1表示。 V=λ×? 1.1 电磁波在空中传播的速度近似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其值为: V =3×108米/秒 1.2 所以 赫 λ λ 8 10 3? = = v f 1.3 或 米 f f v8 10 3? = = λ 1.4 在短波通信中,频率常用兆赫为单位,1兆赫=106赫,所以波长λ又可以写为:

()米 兆赫f 300=λ 1.5 无线电波频率、波长对照见表1.1 表1.1 频率波长对照表 Mc M 18.7516 19 20 21 22232425262728 29303132333435363737.5 15.5 1514.5 1413.51312.5 1211.5 11 10.5 109.5 98.58 4000 Mc M 9.3759.5 10 1112131415 16 17 1818.753231.5 3029 28 27262524232221 20`918 1716 3500 3000 2500 2000 75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Kc M 8000 37.5Kc M 7500 7000 65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7.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计算公式:频率(KC )= ()M 波长300000 ,波长(M )= ()KC 频率300000 二、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 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很宽,根据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二、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按工作波长的不同,一般划分为极长波、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波段,其波长划分范围一般如表1.2所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 概念归纳.(DOC)

A.电磁场理论B基本概念 1.什么是等值面?什么是矢量线? 等值面——所有具有相同数值的点组成的面 ★空间中所有的点均有等值面通过; ★所有的等值面均互不相交; ★同一个常数值可以有多个互不相交的等值面。 矢量线(通量线)---- 一系列有方向的曲线。 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矢量场方向, 而横向的矢量线密度代表该点矢量场大小。 例如,电场中的电力线、磁场中的磁力线。 2.什么是右手法则或右手螺旋法则?本课程中的应用有哪些?(图) 右手定则是指当食指指向矢量A的方向,中指指向矢量B的方向,则大拇指的指向就是矢量积C=A*B的方向。 右手法则又叫右手螺旋法则,即矢量积C=A*B的方向就是在右手螺旋从矢量A转到矢量B的前进方向。 本课程中的应用: ★无限长直的恒定线电流的方向与其所产生的磁场的方向。 ★平面电磁波的电场方向、磁场方向和传播方向。 3.什么是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矢量是如何定义的?电偶极子的电磁场分布是怎样的? 电偶极子——电介质中的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对等值异号的点电荷。 电偶极矩矢量——大小等于点电荷的电量和间距的乘积,方向由负电荷指向正电荷。

4.麦克斯韦积分和微分方程组的瞬时形式和复数形式; 积分形式: 微分方式: (1)安培环路定律 (2)电磁感应定律 (3)磁通连续性定律 (4)高斯定律 5.结构方程

6.什么是电磁场边界条件?它们是如何得到的?(图) 边界条件——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出发,得到的到场量在不同媒质交界面上应满足的关系式(近似式)。 边界条件是在无限大平面的情况得到的,但是它们适用于曲率半径足够大的光滑曲面。 7.不同媒质分界面上以及理想导体表面上电磁场边界条件及其物理意义; (1)导电媒质分界面的边界条件 ★ 导电媒质分界面上不存在传导面电流,但可以有面电荷。 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电场强度的切向分量、磁场强度的切向分量和磁感应强度的法向分量永远是连续的 (2)理想导体表面的边界条件 ★ 理想导体内部,时变电磁场处处为零。导体表面可以存在时变的面电流和面电荷。

电磁波及其传播 (教案)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设计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张玉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电磁波及其传播》是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17章第二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由“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和“电磁波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了解电磁波”又由“活动17.2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和“活动17.3探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组成。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所以在每部分内容呈现的时候,都采取学生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探究从而获得新知。 本节课在教学顺序安排上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开始用对讲机引入课题,然后直接让学生感受电磁波的存在和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从而过渡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的教学,最后从问题“电磁波究竟是什么”进入波的基本特征和电磁波谱的教学。物理新课程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设计了“高压线会产生电磁污染,是真的吗?”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二)学情分析 虽然电磁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毕竟它看不见、摸不着,非常 的抽象,所以学生还是很难理解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直观的体验,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设计实验并自己去验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锻炼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波的基本特征”,所以需要在教师实验演示、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的辅助引导下,让学生理解波能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状态,从而了解几个物理量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 (2)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 (3)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

各个波段的电磁波产生原理

无线电波: 当电流流经导体时,导体周围会产生磁场;当导体和磁力线发生相对切割运动时导体内会感生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如果流经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方向以极快的速度变化,导体周围磁场大小方向也随之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又感生出同样变化着的电场,而这电场又会再一次感生出新的磁场……。这种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的交替变化着的磁场和电场的总和就是电磁波,其磁场或电场每秒钟内周期变化的次数就是电磁波的频率。频率的基本单位是赫芝(Hz)。于是,人们把频率在3000吉赫(详见本节波段表说明)以下,不通过导线、电缆或人工波导等传输媒介,在空间辐射传播的电磁波定义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和其他电磁波一样,在空间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 红外线的划分

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不同,红外线划分范围很不相同。 把能通过大气的三个波段划分为: 近红外波段1~3微米 中红外波段3~5微米 远红外波段8~14微米 根据红外光谱划分为: 近红外波段1~3微米 中红外波段3~40微米 远红外波段40~1000微米 医学领域中常常如此划分: 近红外区0.76~3微米 中红外区3~30微米 远红外区30~1000微米 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2.5微波以上的红外线通称为远红外线。) 红外线的产生原理 由炽热物体、气体或其他光源激发分子等微观客体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是由外层电子的跃迁。 红外线的辐射源区分

第六讲 工程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理论

第六讲工程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理论 电磁波是交变电场与磁场相互激发在空间传播的波动。工程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依然满足麦克斯韦方程。为清除地理解雷达检测理论基础,需要对介质中的电磁场、电磁波的传播、波速、衰减、反射与折射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6.1电磁场与电磁波传播方程 岩土、混凝土、钢筋、铁板等为常见的工程介质,前两者电导较小,后两者为良导体。在这些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的麦克斯韦方程为:▽×E=-μHt’ ▽×H=εEt’+ζ E ▽·E=0 ▽·H=0 通常介质的介电常数ε、磁导率μ都是电磁波频率的函数。式中E为电场强度矢量,H为磁场强度矢量,ζ为介质的电导率。不失一般性,满足上述麦克斯韦方程的、沿X方向传播的频率为ω的平面电磁波,其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表达式为: E(x,t)=Eoe-αx+i(βx-ωt) H(x,t)=Hoe-αx+i(βx-ωt) 6.2电场、磁场与波矢量关系 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磁场强度H和波矢量K三者互相垂直,组成右手螺旋关系。右手螺旋关系含义如下,四个手指并拢伸直

指向电场方向,然后四指回握90° 指向磁场方向,大拇平伸则指向波的传播方向K。电磁波的电厂、磁场、与波矢量的关系如下土所示。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其空间方向是固定不变的,即使是发生了反射与折射,也只是传播方向K发生变化,电场与磁场的方向依然不变。在空气中电场与磁场是同向位的,两者同时达到极大和极小值,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刚好等于电磁波速。在工程介质中因为有传导电流能量损失,电场与磁场的相位再不同步,磁场落后与电场一个相位,电导率越高,落后的相位越大。 6.3 介质中的电磁波速与能量衰减特性 描述电磁波传播特性的波矢量k为复数:k=β+iα, β描述波传播的相位,称为相位常数;α描述波幅的衰减,称为衰减常数,它们是介质的性质。相位常数与衰减常数与介质电磁参数及频率的关系如下: β=ω(με)1/2[((1+ζ2/ω2ε2)1/2+1)/2]1/2 α=ω(με)1/2[((1+ζ2/ω2ε2)1/2-1)/2]1/2 根据介质的电磁性质,分三种情况对上式进行讨论。 对于低电导介质,满足ζ<10-7S/m,ζ/εω《1,此时相位常数、衰减常数和电磁波速V为: 1/2 β=ω(με) α=ζ(μ/ε)1/2 1/2 V=ω/β=(1/με)

电磁波的传播

实验二电磁波的传播 实验目的: 1、掌握时变电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2、熟悉入射波、反射波和合成波在不同时刻的波形特点; 3、理解电磁波的极化概念,熟悉三种极化形式的空间特点。 实验原理: 平面电磁波的极化是指电磁波传播时,空间某点电场强度矢量E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若 E的末端总在一条直线上周期性变化,称为线极化波;若E末端的轨迹是圆(或椭圆),称为圆(或椭圆)极化波。若圆运动轨迹与波的传播方向符合右手(或左手)螺旋规则时,则称为右旋(或左旋)圆极化波。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和椭圆极化波都可由两个同频率的正交线极化波组合而成。 实验步骤: 1、电磁波的传播 (1)建立电磁波传播的数学模型 (2)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3)观察并分析仿真图中电磁波随时间的传播规律 2、入射波、反射波和合成波 (1)建立入射波、反射波和合成波的数学模型 (2)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3)观察并分析仿真图中三种波形在不同时刻的特点和

关系 3、电磁波的极化 (1)建立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的数学模型 (2)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3)观察并分析仿真图中三种极化形式的空间特性 实验报告要求: (1)抓仿真程序结果图 (2)理论分析与讨论 1、电磁波的传播 clear all Array w=6*pi*10^9; z=0:0.001:0.12; c=3*10^8; k=w/c; n=5; rand('state',3) for t=0:pi/(w*4):(n*pi/(w*4)) d=t/(pi/(w*4)); x=cos(w*t-k*z); plot(z,x,'color',[rand,rand,rand]) hold on end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设计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电磁波及其传播》是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17章第二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由“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和“电磁波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了解电磁波”又由“活动17.2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和“活动17.3探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组成。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所以在每部分内容呈现的时候,都采取学生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探究从而获得新知。 本节课在教学顺序安排上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开始用对讲机引入课题,然后直接让学生感受电磁波的存在和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从而过渡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的教学,最后从问题“电磁波究竟是什么”进入波的基本特征和电磁波谱的教学。物理新课程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设计了“高压线会产生电磁污染,是真的吗?”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二)学情分析 虽然电磁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毕竟它看不见、摸不着,非常的抽象,所以学生还是很难理解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直观的体验,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设计实验并自己去验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锻炼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波的基本特征”,所以需要在教师实验演示、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的辅助引导下,让学生理解波能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状态,从而了解几个物理量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 (2)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 (3)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了解电磁屏蔽。 (4)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

电磁波的传播距离

电磁波的传播距离、特性及其穿透性,与其频率有关。直流和频率低于3000赫兹的交流电,是不可能产生空间电磁波的,它们仅能以电场或磁场独立存在。我国的电力设备工作频率是50赫兹,每秒50周的工频只能通过导线来传递电能,而不可能有空间能量传播。 到了千兆赫兹以上的高频电磁波就成了核辐射。 从物理概念而言,凡是有温度的物体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当然也吸收其它表面温度比它高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的能量。 譬如对手机持有者来说,手机的发射功率远远大于接收功率,因此生产厂家可在其关键的发射元件上使用屏蔽材料,对手机天线还可以采取定向发射(目前,国内已有科学工作者研制成功了定向发射天线),对其他家用电器有关元件也可以进行屏蔽,从产生电磁辐射的源头进行控制,尽量减少空间辐射量。同时,要提高各种电子器件或仪器的接收灵敏度,这样,发射电磁波的功率可以相对小一些,电磁辐射污染也就会减少了。 举两个在美国发生的例子,可以说明电磁干扰的严重性。曾经有一个钢铁厂,由于起吊熔融钢水包的天车控制电路受到电磁干扰,以至使一包钢水被完全失控地倾倒在车间的地面上,并且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带有生物电控制假肢的残疾人,驾驶一辆摩托车,途径高压送电线下方,由于假肢控制电路受到干扰使摩托车失控,导致了不应发生的灾难。 行测试过程中,每当检测车走到三相的分相点时计算机就死机,在检测车上带有交换机、计算机等设备,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经多次反复的检查分析,最后确定死机是由地电位的升高所引起。 其它还有一些电磁干扰可能造成的危害,如在数字系统与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丢失; 1999年5月8日闭幕的全国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的现状: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共10235台,总功率130万千瓦;工科医疗设备共15335台,地球卫星3个,大哥大基站总数近万个;空中蛛网一样的高压输变电线等都在向外发射泄漏电磁波。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微波炉中。 电磁辐射的污染源 影响的电磁污染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种。大自然引起的如雷、电一类的电磁

电磁波的产生和用途

γ 射线是因核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原子核衰变和核反应均可产生γ 射线。射线是伴随a射线和β射线而产生的.原子核放出r射线时原子核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不改变.其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a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新核处于较高的能级,不稳定,在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r 光子.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通常会同时放出a,β和r三种射线,但某写放射性元素可能只放出a射线或只放出β射线,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只放出r射线.γ 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γ 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医疗上用来治疗肿瘤。 x光是内层电子的跃迁的产生的。 产生x射线的方法 1。常用的是高能电子轰击重金属元素,也就是硬X射线 2。利用电流箍缩效应,瞬间压缩高温等离子体,得到间断性的软X射线爆。这是大功率X射线机的原理 3。最直接的就是利用具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得到X射线。 实验室中X射线由X射线管产生,X射线管是具有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管,阴极用钨丝制成,通电后可发射热电子,阳极(就称靶极)用高熔点金属制成(一般用钨,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X射线管还可用铁、铜、镍等材料)。用几万伏至几十万伏的高压加速电子,电子束轰击靶极,X射线从靶极发出。 X射线检测仪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在工业上一般用于检测一些眼睛所看不到的物品内部伤,断,或电路的短路等。X射线衍射仪可以测定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医用检测如x透射、拍片。 任何射线都是由于粒子跃迁而形成的. 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都是由于外层电子跃迁而引起的. 至于为什么,是因为各电子层的能量不一样,当电子跃迁时会释放能量. 紫外线可用来验钞、消毒杀菌,增强免疫能力,可促进机体对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佝偻病出现。不过,过强的紫外线,将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具有很强热效应,并易于被物体吸收,通常被作为热源。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在通讯、探测、医疗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天线与电波传播_宋铮_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 解:电基本振子放置于Z轴上,其空间坐标如右图所示。 ? (1)辐射场的传播方向为径向;电场方向为;磁场方向为;(注:这里表示的是电基本振子的远区辐射场) (2)电基本振子辐射的是线极化波。 (3)过M点的等相位面是一个球面,所以远区辐射场是球面波;又因为 与成正比,则球面波又是非均匀的。 (4)M点的电场与磁场之间有如下关系: (5)从电基本振子的远区辐射场表达式可见: 与电流大小、空间距离及电长度以及子午角有关。 (6)从电基本振子辐射场的表达式可知: 当时,电场有最小值;当时,电场有最大值;磁 场无方向性。(注:也可以用电磁场的方向图来说明。) (7)电基本振子的E面和H面的方向图如下图所示。

5、解:(1)电基本振子的归一化方向函数为: 因为是指主瓣最大值两边两个零辐射方向之间的夹角。由此可知: ? →? 取,则。 因为是指主瓣最大值两边场强等于最大值0.707的两个辐射方向之间的夹角。由此可知: ? →? 取,则。 (2)磁基本振子的E面图为电基本振子的H面图,H面图为电基本振子 的E面图。所以,其和的计算过程于电基本振子的类似,从略。 8、解:本题考察对半功率点波瓣宽度的理解。因为,所以 ;从图上可以看出点是半功率点,其场强大小为: ,其中为的场强。 由于场强与成正比,则的场强是点场强的 ,即。故有。

10、解:已知天线1的,;天线2的, 。 (1)由可得: (2)由可得: (3)由可得: ?? →?? ?? →?? ????→?? 14、解:接收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积为 将,代入,则可得。 29、解:如图所示,这是一个4元均匀直线阵,,,,d=0.25λ。

电磁波辐射原理

电磁波辐射的基本原理及对人体的危害与并发症 科学地讲,电磁波是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是电场与磁场在空间的振动。凡是能释放能量的物质都是电磁波原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能量就越高。当高能量的电磁波把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时,可能撞出该物质内的原子、分子的电子,使该物质内充满带电离子,这种现象称为游离化,而造成游离化现象的电磁波就叫游离辐射。 电磁波辐射通常分为游离辐射,有热效应非游离辐射和无热效应非游离辐射三种。无热效应非游离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有热效应非游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也较小。各种可见光和红外线都属于非游离辐射,游离辐射对人体健康损害比较大,它常常会损害人体细胞和组织。游离辐射包括紫外线、r射线、X射线等各种不可见光。常见的游离辐射主要有:核辐射、雷达波、无线通信电波、太阳黑子、电脑等家用电器的电磁波辐射等。对我们的日常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手机、电脑、微波炉等日常用品的长期游离辐射。 游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为电磁离子与身体内物质抢夺电荷产生新的电离子,从而破坏、损害人体组织和细胞。长期被游离辐射作用下,会对人体的基因、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分泌系统、视听觉系统和性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严重的可能导致各种癌症。游离辐射对人体六大系统的损害和并发症主要包括: 一、破坏人体DNA和雄性染色体。 其危害和并发症主要包括:(1)、男性丧失X染色体(2)、新生胎儿智力残障(3)新生胎儿肢体残障(4)新生胎儿丧失免疫功能,并由此引发白血病和坏血病。 二、破坏神经系统。 主要危害和并发症包括:(1)智力、记忆力衰退,(2)神经性衰弱,(3)脑神经瘤体(即脑瘤),(4)神经管畸形,(5)无脑儿,(6)其他病理性神经损伤。 三、心脑血管损伤。 主要后果和并发症包括:(1)高血压,(2)冠心病,(3)引发机械性窒息(心肌梗塞),(4)脑溢血,(5)心脑血管梗塞,(6)使用心脏起勃器的患者受强辐射时起勃器功效丧失。 四、性功能损伤。 主要后果和并发症包括:(1)男性阳痿(2)性功能过早衰退(3)丧失性功能(4)月经紊乱。

电波传输原理

SSB分为上边带(USB)与下边带(LSB),业余电台习惯上在短波业余频率10MHz以下使用LSB,10MHz 以上使用USB。 在中国,最常见的数字通联方式有三种,即RTTY(无线电传)、SSTV(慢扫描电视)和Packet(数据包) 语音通信以单边带(SSB, Single Sided Band)通信为主,与普通收音机上的调幅(AM)或调频(FM)接收方式都不同,因此要选择一部能接收单边带或者等幅电报(CW)的接收机(因CW的解调原理与SSB类似)。 单边带调谐要领调谐就是通常说的选台,在收音机上,只需要调节频率旋钮就能选台,单边带接收机则要复杂一些。为了更好说明问题,我们在图2给出了一个一次变频SSB接收机的简化框图。从天线(ANT)进入的接收信号经过高频放大(RF AMP)后,送到混频器(MIX)与本振(LO)进行混频。混频器把接收频率变换到中频,通过9MHz的中频滤波器(IF FILTER)后,只有9MHz正负1.2kHz的频率才能通过,然后经过中频放大器(IF AMP)放大。差拍混频器(PROD DET,也叫乘积检波器)与差拍振荡器(BFO)合作把单边带信号恢复为音频信号,然后送音频放大器(AF AMP)放大后由扬声器(SPK)输出。这里,改变本振频率可调节接收频率,选择合适的BFO频率可不失真的将USB或LSB信号恢复出来。在本例中,当BFO为8.9985MHz时接收上边带,BFO为 9.0015MHz时接收下边带。在有的接收机上,BFO可在中频中心频率正负2kHz或更大范围进行调节,调错BFO 频率或置错边带都会产生语音失真。习惯上,载频为9MHz以下的单边带通信使用下边带,9MHz以上使用上边带。

电磁波及其传播 (教案)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第二节电磁波及其传播 -----笠泽实验初级中学吴沛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以及信息。 ⑵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⑶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了解电磁屏蔽。 ⑷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实验观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出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的存在;电磁屏蔽等现象。 ⑵阅读(或陈述)了解。对波的周期、频率,电磁波的意义及电磁波谱等物理知识采用阅读的方法获取。 ⑶图像意义分析。在学习波的特征的知识时,从对波形图的分析上入手,建立起振幅、波长等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学生对波动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归纳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在学习麦克斯韦、赫兹对电磁波研究的贡献中,体会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性。 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电磁波在被广泛应用,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副作用——会产生电磁污染的现象引起关注。同时也是进行辩证法教育,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和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磁波”并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及其特性是本节的重点。 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 [教具和学具] 1. 细麻绳一根、水波发生器一台、弹簧一根。 2. 收音机、电池、电线若干、锉刀。 3. 真空罩、抽气机一只、手机两只。 4. 纸盒、塑料盒、锡纸、铁盒各一只。 [课前准备] 收集、查阅有关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应用 介绍。电磁污染等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