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趣味实验开发奇妙的物理实验资源

合集下载

物理小实验及原理

物理小实验及原理

物理小实验及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好玩的物理小实验和它们背后的奇妙原理呀!比如说那个“会跳舞的盐”实验。

拿个空碗,在上面蒙一层保鲜膜,一定要紧紧的哦,就像给碗穿了件紧身衣。

然后呀,在保鲜膜上撒点盐,这盐就像一群小精灵乖乖躺在那。

这时候,你对着碗大声喊,嘿,神奇的事儿发生啦,那些盐粒就像听到了音乐开始跳舞啦!这是为啥呢?其实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并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等介质传播。

当我们大喊时,引起碗内空气振动,进而让保鲜膜也跟着一起振动,于是盐粒也欢快地跳动起来啦,是不是很有趣呀!还有“倒不出来的水”实验。

拿个杯子装满水,再盖上一张纸,然后用手压住纸把杯子倒过来。

哎呀呀,你会惊讶地发现水居然不会流出来!这可太神奇啦!这就好像水被施了魔法一样乖乖待在杯子里。

其实呢,这是大气压强在起作用呀。

杯子里装满水没有空气,而外面有大气压,大气压就像一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压住了纸,所以水就倒不出来啦。

再说说“自制彩虹”吧。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接一盆水放在阳光下,然后拿一面镜子斜插入水中,调整角度,哇哦,墙上就会出现漂亮的彩虹啦!这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变的魔术呢。

这是因为阳光通过水面折射后,再由镜子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因为波长不同,折射角度也不同,就被分开来形成了彩虹呀。

这些小实验是不是超级有意思呀?它们就像是生活中的小惊喜,让我们能亲手触摸到物理的奇妙。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更直观地理解那些看似高深的物理原理。

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小门,让我们可以走进去一探究竟。

我们可以像探险家一样,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发现一个又一个的秘密。

物理并不只是书本上那些枯燥的公式和理论,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里呀。

让我们一起动手,去感受物理的魅力吧,你肯定会爱上它的!这就是我想说的啦,大家快去试试这些好玩的小实验吧!。

(完整版)41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

(完整版)41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

(完整版)41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41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奇妙的物理实验科普物理原理和实验

奇妙的物理实验科普物理原理和实验

奇妙的物理实验科普物理原理和实验奇妙的物理实验:科普物理原理和实验物理实验是理论物理学的基石,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物理原理并揭示自然规律。

在科普中,人们常常通过展示一些奇妙的物理实验来增加观众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介绍几个奇妙的物理实验,并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1. 真空中铝箔船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在真空室中放置一个小铝箔船,然后通过高频弯扭电磁场来加热铝箔,结果铝箔船会开始自转,仿佛受到某种无形的推力。

这个实验展示了电磁场对物体的影响以及角动量守恒的原理。

真空中铝箔船实验的原理是,当高频弯扭电磁场传递能量给铝箔时,铝箔会被激发并开始自转。

这是因为电磁场的能量传递导致了铝箔表面的电流流动,而电流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力矩使得铝箔开始旋转。

这个实验生动地展示了电磁力和力矩的概念,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2. 空气炮实验这个实验是利用压缩空气来推动塑料瓶发射出去,看似简单却能产生惊人的威力。

这个实验展示了气体力学和压力传导的原理。

空气炮实验的原理是,当我们用手压缩塑料瓶上的空气时,瓶内的压力增加。

当我们松开瓶口时,高压的空气会迅速流向低压的环境中,推动瓶子向前移动。

这个实验生动地演示了气体的压力传导性质,以及动量守恒定律。

3. 磁悬浮实验磁悬浮实验是将一个磁铁悬浮在空中,看似违背常理。

这个实验展示了磁场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反作用力的原理。

磁悬浮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在磁体上施加电流产生磁场,而另外一个磁体上的磁场会对其产生反作用力,使得磁体悬浮在空中。

这个实验生动地阐述了磁场的作用特性以及反作用力的概念。

总结:通过奇妙的物理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原理。

以上介绍的实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实验都有其独特的物理原理和真实的应用背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科普物理实验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还能够学习到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并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理规律。

简单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

简单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

简单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些简单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保证让你眼前一亮,甚至还会让你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赚足面子!物理这门学科,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但其实,咱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都是物理在作怪!不信?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2. 小实验推荐2.1. 自制火山爆发首先,咱们来做一个“火山爆发”的小实验。

你需要的材料超级简单:一小杯醋、一勺小苏打(碳酸氢钠),还有一些洗洁精(可选)和食用色素(让它看起来更炫酷)。

把醋倒进杯子里,然后加入小苏打,最后,如果你有的话,加点洗洁精和食用色素。

哇!你会看到醋和小苏打发生了激烈的反应,泡沫像火山喷发一样冒出来,真是壮观啊!这背后的原理其实不复杂。

醋是酸,小苏打是碱,两者混合后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这气体冒出来,形成了泡沫,像极了火山爆发的场面。

试试看,保证你会乐得合不拢嘴!2.2. 水中“无底洞”接下来,我们再来个“无底洞”的小把戏。

你需要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和一张纸。

首先,把纸盖住杯口,然后反转杯子,慢慢提起纸。

别担心,水不会洒出来!你会发现,水竟然能和空气一起“合作”,让纸在下面支撑着。

哇,简直是魔术般的存在!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气压。

空气的压力比水大,所以在纸的帮助下,水不会流出来。

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物理的魅力,生活中充满了“魔法”!3. 小实验的乐趣3.1. 变色的牛奶说到有趣,咱们再来一个“变色的牛奶”实验。

这需要牛奶、食用色素和洗洁精。

把牛奶倒进盘子里,然后滴几滴食用色素在牛奶中,接着,用棉签沾点洗洁精,轻轻一碰。

嘿,牛奶瞬间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颜色在牛奶中蔓延开来,简直像在跳舞!这个实验展示了表面张力和化学反应。

牛奶中的脂肪与洗洁精发生反应,使得色素被驱散,形成了美丽的图案。

是不是让人惊叹不已?3.2. 抖动的水最后一个实验,咱们试试“抖动的水”。

你只需要一个小碗和一些水。

把水倒进碗里,接着用手指轻轻抖动碗的边缘。

你会看到水面开始波动,像是在跳舞。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奇妙物理化学实践案例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奇妙物理化学实践案例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奇妙物理化学实践案例】科学实验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实验,幼儿不仅可以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中,物理化学实践案例尤其引人注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趣味的幼儿园物理化学实验案例吧。

1. 彩色奇迹材料:牛奶、食用油、食用色素、碟子、棉签实验步骤:1)在碟子中倒入一定量的牛奶,然后倒入食用油;2)在牛奶表面滴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3)用棉签在色素上轻轻点一下。

观察现象: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迅速向四周扩散,并在牛奶中形成了奇妙的彩色图案。

解释:这个实验通过观察牛奶、食用油以及食用色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幼儿了解表面张力和密度的概念,并引发他们对物质的好奇和想象。

2. 发酵的力量材料:小瓶装汽水、小袋装快速发酵粉、塑料瓶子、小圆口小木棍实验步骤:1)将小瓶装汽水倒入塑料瓶中,添加一小袋快速发酵粉;2)用小木棍搅拌均匀,把塑料瓶口盖好。

观察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瓶变得越来越鼓,最终打开瓶盖时,汽水中释放出大量气泡。

解释:这个实验可以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发酵的奥妙,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思考。

3. 爆炸气球材料:小瓶装汽水、小袋装酵母粉、小圆口小木棍、气球实验步骤:1)将小瓶装汽水倒入一个小玻璃瓶中,添加一小袋酵母粉;2)用小木棍搅拌均匀,然后用气球盖住瓶口。

观察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气球逐渐膨胀并最终爆炸。

解释:这个实验通过观察汽水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气球的膨胀,让幼儿了解了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并引发了他们对气体的认识和好奇。

4. 色彩绽放材料:白醋、小玻璃瓶、小圆口小木棍、食用色素、小苏打粉实验步骤:1)将白醋倒入小玻璃瓶中,加入食用色素;2)在小木棍上涂抹一些小苏打粉;3)用涂抹了小苏打粉的小木棍搅拌白醋。

观察现象:在搅拌的小瓶中的液体会迅速产生气泡,并产生绚丽的色彩。

解释:这个实验让幼儿通过观察白醋和小苏打粉的反应,了解了化学反应中产气体的过程,同时也让他们发现了色彩在化学反应中的奇妙变化。

幼儿园中班奇妙物理实验教案 幼儿园物理实验

幼儿园中班奇妙物理实验教案 幼儿园物理实验

幼儿园中班奇妙物理实验教案一、实验主题:水的流动1. 拟定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规律,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水的流动特点,培养了解物理现象的兴趣。

2. 实验材料:水壶、盆、水管、扑克牌、水杯。

3. 实验过程:a. 让幼儿把水从水壶中倒入盆中,观察水的流动轨迹。

b. 给每位幼儿一根水管和一张扑克牌,让他们用水管吹扑克牌,观察扑克牌的位置移动。

c. 用水杯从不同的高度往地上倒水,观察水流的高度和形态。

4. 实验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从中体会到水的流动规律。

二、实验主题:重力1. 拟定目标:引导幼儿了解重力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培养对物理现象的探究精神。

2. 实验材料:小球、台秤、纸张、铅笔。

3. 实验过程:a. 让幼儿用手将小球从桌子上推下,观察小球的下落路径。

b. 让幼儿在台秤上放置纸张,并用铅笔在纸张上画上小球的影子。

c.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球会掉下去?为什么用铅笔在纸上画影子?4. 实验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从中感受到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三、实验主题:气压1. 拟定目标:引导幼儿了解气压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气压对物体的影响,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2. 实验材料:薯片袋、吸管、水杯。

3. 实验过程:a. 将薯片袋封口后,用吸管从袋子中吸出空气,观察薯片袋的变化。

b. 将水杯倒置在水槽中,引导幼儿讨论水杯内外气压变化的原因。

4. 实验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从中感受到气压对物体的影响。

四、实验主题:简单机械1. 拟定目标:引导幼儿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培养对物理现象的探索欲望。

2. 实验材料:滑轮、绳子、书籍。

3. 实验过程:a. 引导幼儿用滑轮提起书籍,观察用力的大小和效果。

b. 让幼儿一起围绕滑轮转动的原理进行探讨,并用绳子围绕滑轮来加深对滑轮的理解。

4. 实验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简单机械的应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奇妙物理小实验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奇妙物理小实验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奇妙物理小实验教案在幼儿园中班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科学探索,幼儿可以培养探究精神、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实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科学教育中,奇妙物理小实验可以激发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体验科学的乐趣。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中班的奇妙物理小实验教案展开深入探讨。

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启发他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物理现象;3.培养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内容1.实验一:风车的制作与观察1)准备材料:彩纸、麦片盒、竹签、剪刀、胶水;2)活动流程: - 制作风车:将彩纸剪成四个方形,固定在麦片盒上,并用竹签固定在中央;- 观察现象:用吹风机或在室外感受风力,观察风车旋转的情况。

3)活动目标:通过制作和观察,让幼儿了解风对物体的影响,初步认识风力。

2.实验二:磁铁的吸引与排斥1)准备材料:磁铁、各种材质的小物体(铁钉、塑料片、铝片等);2)活动流程: - 探索实验:让幼儿尝试用磁铁吸引不同材质的小物体,并观察现象; - 共享讨论:带领幼儿讨论吸引和排斥的现象,引导他们认识磁性和不同材质的特点。

3)活动目标: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磁铁对不同物体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初步认识磁性物质的特点。

三、活动总结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幼儿在制作和观察中,对风力和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实验中,他们不仅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实验后的讨论中,可以引导幼儿自由发言,促进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人观点在幼儿园中班阶段进行奇妙物理小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科学,激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41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实验

41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实验

41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趣味实验开发奇妙的物理实验资源初中物理新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要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的,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掌握科学方法、感悟物理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然而,目前多数初中校尤其是农村校的实验器材与新教材还不能完全配套,实验室的有限器材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因此,倡导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既可以解决或缓解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笔者在过往的教学实践中,带动学生巧利用生活用品精心研制、构思巧妙的物理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探究的案例,从中探讨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一、最简单的抽水机实验素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信手拈来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发实验的好资源。

有一次我患重感冒,躺在病床上,当我看到护土拿着一支注射器和打吊针用的一次性塑料软管走过来时,我突发其想:要是能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件物理教具就好了,我苦思冥想了两天,结果出院时诞生了一件获得省二等奖的教具。

如图1,将打吊针用的一次性塑料软管较粗的那两段剪下来(在图中标注为A和B),A 两端各有一个口,上端口是出水口,下端口是进水口,B上端有现成的两个口,下端有一个口。

将B上端的一个口与A下端进水口连接,另一个口与注射器相连接,再将B下端进水口放入水中,并事先分别在A.B内放进一颗小钢珠,这样就做成了一只最简单的活塞式抽水机。

反复抽动注射器的活塞,水就会从A出水口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因A.B都是透明的,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抽水过程中软管内小钢珠的运动情况(即活塞阀门的开闭情况)。

由这件教具的制作材料,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身边可以用来做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可以利用的实验资源十分丰富,我们缺少的并不是资源,而是发现资源的慧眼和设计实验的智慧。

尽管实验资源开发的途径、开发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具价值的还应该是有创新的意识和思想。

二、十分神奇的光学仪器身边司空见惯的物品摇身一变,可以演变出趣味无穷的科学实验:两个纸筒魔术般地组合,可以制成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等模型,并能生动地揭示这4种光学仪器的原理。

1.照相机。

如图2,事先发给学生一只凸透镜(也可用放大镜或远视眼镜片代替),让他们准备两本16开的杂志,卷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空心圆筒,在较小圆筒的一个端口蒙上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在较大圆筒的一端口用胶纸固定上凸透镜,使小筒蒙有塑料薄膜的一端的能自如地套进大筒里,这样就制成了照相机。

上课时,让学生把上述装置带来,用大筒上的凸透镜对准教室里或窗外的明亮景物,前后移动小筒,使像距发生改变,这时,学生就可以观察远近不同的景物,并且可以在小筒塑料薄膜上得到一幅清晰的彩色图像。

此处,“要使图像放大或缩小时,相机应靠近或远离景物?”“暗箱应拉长或缩短?”这些历来教学中的难点,可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中被轻松突破,亲身感受所学得的物理知识,比用任何语言描述都更生动可信和印象深刻。

2.幻灯机。

上述装置,还能被巧妙地改装成幻灯机:只要将小筒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换成透明的塑料纸,并在塑料纸上画上景物(或直接换成印有图案的透明塑料包装纸,其实这就是现成的幻灯片)。

用手电筒去照小筒开口端,则可在白墙上或在竖直放置书本的封底中出现一幅放大的彩色的景物像。

同样,“要使像放大或缩小该怎么办?”“幻灯片为什么应倒插”等问题,学生在观察中很容易掌握,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物理知识。

3.望远镜。

在上述幻灯机装置中,学生只要将小筒上的塑料纸换成焦距比大筒上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的凸透镜(当目镜用),便能改装成望远镜,通过前后移动小筒在大筒里的位置,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明显变近。

4.显微镜。

将上述望远镜装置中的目镜与物镜位置调换,即可当显微镜用。

多数初中校的实验室中没有“正规”的演示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原理的模型,也就谈不上让全班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理解上述教学难点,而利用两个纸筒组合成的模型却能做到这一点。

利用上述日常用品做实验,还有以下优点:首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因为即便是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教师也不可能做到每一节课的课前都为学生准备人人动手的教具。

其次,学生课外也可以利用自制的学具反复动手操作,而不必担心损坏仪器,这样他们能够充分地动手、动脑,观察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反复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

因此笔者认为,因陋就简做实验是利用“正规”仪器做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对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同样适宜,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三、趣味横生的静电实验静电实验历来很难做成功,如何巧妙设计实验、寻找容易带电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静电感应实验。

如图3,取一根用过的圆珠笔芯,取下铜笔头,将残留的笔油洗净,用钳子把笔芯的正中央部分夹扁,在夹扁的部位扎个小孔,让铜笔头尖端恰好能插紧小孔,另取一根缝衣针,将有针眼一端固定在软木塞上(热水瓶塞),针尖朝上,将固定在圆珠笔芯上的铜笔头套针尖上,使它能在针尖上灵活转动。

由于上述装置中针尖恰好顶在铜笔头的小圆珠上,所以转动十分灵活。

让学生用普通纸去摩擦支架上圆珠笔芯的一端使之带电,另取一根不带电的圆珠笔芯(或其他不带电的物体)去靠近支架上笔芯的带电端,会看到它们将立即吸住,这就是奇妙的静电感应现象,十分有趣。

2.电荷相互作用实验。

将两根笔芯用纸摩擦,一根笔芯架在上述针尖上的铜笔头中,另一根拿在手上,让它们带电端相互靠近,这时针尖上的笔芯就会被手中的笔芯推开,调换两根笔芯的位置,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实验。

让学生取一段长20厘米的普通塑料包扎绳(包扎教材用的),在一端打个结,从另一端往打结端方向用手反复撕成许多条细塑料丝,然后将这束塑料丝平铺在桌面上,用手指使劲摩擦塑料丝(这是迅速带电的摩擦窍门),待手指发热时,提起塑料丝的打结端,这时可以惊奇地看到塑料丝像“着魔”似地自动散开,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不同物体摩擦后带异种电荷实验。

就利用上述这么一条随手可得的塑料包扎绳,还可以生动地说明两个不同物体摩擦后带的是异种电荷,而这一点是实验室的仪器没办法做到的:用学生有机塑料尺或三角板去跟装食品用的普通薄塑料袋摩擦,让带电塑料尺靠近上述带电塑料丝,会看到散开的塑料丝立刻紧抱塑料尺,而用上述带电薄塑料袋去靠近上述塑料丝,却会看到带电散开的塑料丝散得更开,不肯与塑料袋接触,这个实验可以形象地说明:有机塑料尺与塑料袋这两个不同物体摩擦后,带的是异种电荷。

若用实验室的绸子与玻璃棒摩擦后,绸子上的电荷将马上消失,而这里用塑料袋代替绸子,用有机塑料尺代替玻璃棒,电荷都可以长时间保留,实验现象十分明显。

可见,一条普普通通的包扎绳,有了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

这种利用随手可得的废弃学习用品、身边之物,精心设计的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极具创意:第一,利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小铜笔头巧妙设计的灵敏支架装置和精心选择的极易带电的实验材料,使得本来较难的实验能轻易地做成;第二,类似简单、方便、切实可行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得人人动手做随堂实验成为了可能,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灵敏多用的小磁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可以用来做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大到电冰箱、小到圆珠笔芯、缝衣针,都是可以利用的实验资源,这些物品通过巧妙的设计,就能发挥生活用品的实验功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图4,受到上述灵敏支架装置的启发,还是利用上述小小的铜笔头和圆珠笔芯,我与学生一起发明了一根灵敏多用的小磁针:将圆珠笔芯铜笔头的笔油洗净,剪取一段1厘米长的圆珠笔芯套在笔头尖上,将一支磁化的缝衣针用火烤热后,横穿过上述圆珠笔芯的顶部,另取一根缝衣针,把有针眼的一端固定在软木塞(或泡沫塑料)上,将铜笔头套在针尖上,这就制成了一根极其灵敏的小磁针。

有了它,学生就可以动手做以下一系列实验:1.指南针。

在教科书、参考书上介绍的指南针制作方法很多,但我觉得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指南针最简单、最灵敏,用手拨动小磁针,静止后,一端立即指向南,另一端立即指向北。

2.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

取一根磁化的缝衣针,将其两端分别与上述小磁针的一端靠近,可以看到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3.奥斯特实验。

由于上述小磁针转动十分灵敏,学生用一段旧干电池就可以做奥斯特实验。

4.判断螺线管的极性实验。

如图5所示的螺线管,是用学生作业本卷成圆筒在其上面环绕导线制成,让自制的通电螺线管两端分别与上述小磁针靠近,学生根据相吸或相斥,就可以判断螺线管的两个磁极的极性,从而在操作中熟练地掌握右手定则。

5.判断螺线管的磁性强弱实验。

让学生分别用不同匝数及在管中间插入铁钉的上述通电螺线管,与上述小磁针靠近,根椐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探究螺线管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

这是一个颇具创新性的实验设计,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利用身边的物品缝衣针、圆珠笔芯和导线,制作了这根十分灵敏的简易小磁针和螺线管。

制作方法极其简单,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自制,而且一物多用,一套装置组合起来,可以解决磁现象和电流磁场中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系列问题,很多节课学生上课时都可以带来亲自动手做随堂实验。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实验都需要专门的实验仪器来完成,我们身边的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也能很好完成随堂实验,而且也能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

五、精彩绝伦的光学实验一个巧妙的实验设计除了器材上的合理应用以外,还应该包含精彩的实验方法,不仅要能够释疑解难,而且要能够透过具体的实验给人以解决其他问题所需的智慧方法的启迪,下面这个装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利用它可以成功地解决长期以来光学实验难做的困惑,巧妙地完成以下系列实验。

如图6,取一只圆柱形的平底透明塑料盒,将其密封,在侧面打个圆孔,把盒子侧放在支架上(即让外底面面向读者),往盒子上侧面的圆孔中注入半盒水至水平直径处,如图7。

再往水中滴入两滴牛奶,并向圆孔中注入适量的淡烟雾,使烟雾充满水面上方空间(可用废报纸卷成细空心纸筒,点燃纸筒一端,将另一端冒出的烟雾用注射器将烟吸入针筒里,然后往盒子上的圆孔中注入即可),用橡皮塞堵紧圆孔,在盒子外底面画出水面和法线,并在盒子外底边沿处标上角度,用玩具激光笔从透明盒子外往盒内照射,可以看到清晰明亮的红色光线。

利用上述装置可以探究:(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

(2)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光的可逆现象:记住原入射光线和原折射光线的位置,让光线逆着原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这时新的折射光线将与原入射光线重合并沿相反的方向射出,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