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的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起源
两栖动物起源于水生爬行 动物,大约在3.6亿年前开 始向陆地进化。
特点
两栖动物具有适应陆地和 水中生活的特殊生理和解 剖结构。
两栖动物的分类
有尾目
具有长尾,适应水生生活,如蝾 螈。
无尾目
无尾,适应陆地生活,如蛙和蟾 蜍。
两栖动物的特点
01
02
03
04
呼吸系统
两栖动物通过皮肤和肺呼吸, 肺发育不完全,需要依靠皮肤
两栖动物的卵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颜色多样。
卵壳对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较为 脆弱。
卵的大小
卵的大小因种而异,从非常小到较大 都有。
孵化方式
自然孵化
两栖动物的卵在自然环境中孵化,通常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人工孵化
在实验室或养殖场,通过控制环境条件进行人工孵化。
03
CHAPTER
两栖动物的发育
VS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有助 于发现新的生物资源和药物来源。一 些两栖动物具有特殊的生殖和发育机 制,如卵胎生、幼体变形等,这些特 点可能为人类提供新的生物资源和药 物开发途径。
生物进化的意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反映了生 物进化的历程。研究两栖动物的生殖 和发育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的规 律和机制,为进化生物学提供重要的 理论支撑。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也体现了 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研究两栖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助于揭示生物对 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为生物的进化 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THANKS
谢谢
繁殖环境适应性
两栖动物会根据繁殖地点的环境特点, 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调整繁殖行 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繁殖季节的适应性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共26张

受精与卵裂
受精
雌雄交配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卵裂
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多个细胞,最终形成胚胎。
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
两栖动物的性别通常由性染色体决定,雌性通常是两个X染色体,雄性是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
性染色体
两栖动物的性染色体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雌性通常是两个X染色体,雄性是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 色体。
两栖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环境选择合适的繁殖场所,如水域、 沼泽、森林等。
温度影响
部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受温度影响,温度的高低可能影响其繁 殖频率、卵的孵化率以及幼体的生长速度。
食物供应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食物供应密切相关,充足的食物供应有助 于提高繁殖成功率。
06
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研 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卵与幼体的适应性进化
卵的保护
01
部分两栖动物的卵具有坚硬的外壳或粘液保护层,以抵抗捕食
者和恶劣环境。
幼体的发育
02
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中或陆地上经历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变化,
最终成长为成体。
幼体的生存策略
03
不同种类的两栖动物具有不同的幼体生存策略,如攀爬、伪装、
快速孵化等。
生殖与发育的生态适应性
繁殖环境选择
发育过程
幼体的器官和身体结构逐渐发育成熟,最终 完成变态。
变态过程与影响因素
变态过程
两栖动物的幼体经过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变化,最终变 成成体。
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等都会影响变态过程 的发生和完成。
05
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适 应性
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卵生
大多数两栖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卵在 水中或陆地上孵化成幼体。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介绍两栖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陆交界地带的动物,包括蛙类、蝾螈类和爬行两栖类等。
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其他动物有一些显著的不同,本文将重点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卵生和胎生。
1. 卵生生殖大部分两栖动物采用的是卵生生殖方式。
在卵生生殖中,雄性和雌性进行交配,雌性会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产卵,然后雄性会在卵上释放精子,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受精后的卵会孵化成为幼体,孵化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2. 胎生生殖少数两栖动物采用的是胎生生殖方式。
在胎生生殖中,雌性会将受精卵留在自己体内,卵在体内发育成为胎儿,直到胎儿具备了生存的能力,雌性才会产下幼体。
三、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受精、胚胎发育、幼体和成年阶段。
1. 受精受精是两栖动物生殖过程的第一步,雄性释放的精子会在外部或雌性体内遇到卵子,完成受精过程。
在受精过程中,卵子的细胞质与精子融合,形成新的细胞。
2. 胚胎发育受精后的卵子会经历胚胎发育阶段,这个阶段是卵子逐渐发育成为具有基本组织结构的胚芽的过程。
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并逐渐分化为组织与器官。
3. 幼体卵子在胚胎发育后会孵化成为幼体。
幼体通常具有类似成年个体的基本特征,但大小较小,身体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幼体会以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并适应环境。
4. 成年阶段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发育,逐渐转变为成年个体。
成年两栖动物具有性成熟、繁殖能力和完全发育的器官和结构。
四、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种类繁多,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和习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两栖动物繁殖行为:•声音交配信号:许多蛙类通过发出高频的叫声来吸引异性。
雄性会发出特定的叫声来表明自己是同一物种的成员,同时也吸引雌性进行交配。
•雌性选择:在某些物种中,雌性会选择最强壮、最有竞争力的雄性进行交配,以保证后代的质量。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市优质课课金奖课件

中美洲的箭毒蛙
智利的达尔文蛙:雄蛙把卵吞到嘴 里 于喉部下面的一种巨大的空腔 内发育 雄性达尔文蛙抚育的蝌蚪
并不一定是它亲生的。
其它两栖类动物
我国已知两栖动物321种,并且许多是我国 的特有物种。但我国的两栖动物中,极危、 濒危和易危种类已达成40.2%,大大超出了 全球32.5%的平均比例。我国特有物种—— —滇池蝾螈已经灭绝,其它某些物种也由 于生态环境破坏及人为过分捕食等而处在 不停衰减状态。另外,尚有8.7%的物种缺 少确切评定数据,种群状态不明。
尾 四肢 食物
水中 鳃 有 无
水中微生物
水、陆地 肺、皮肤
无 有 小动物
箭 毒 蛙
致命的两栖动物——箭毒蛙
重要分布于巴西、圭亚那、智利等地的热带雨林中。亚马逊雨林的土著人用它们身上的毒汁来涂在捕猎用 的弓箭上,使之更具杀伤力。
许多箭毒蛙的表皮颜色鲜亮,经常带有红色黄色或黑色的斑纹,每只脚趾上有像指甲同样的圆片。 最致命的毒素来自于南美的哥伦比亚产的科可蛙,只需0.0003克就足以毒死一种人,使人在短时间内发生肌 肉收缩,造成心肌梗死。 金色的箭毒蛙不同寻常 之处在于其交配之前,雌蛙和雄蛙一起嬉戏。在最后雌蛙产卵、雄蛙射精前,它们会 花上2---3个小时互相朝对方跳跃。交配后,雄蛙把受精卵放在自己的背上,受精卵会在那儿孵化和成长。
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
1 2
蛙类雌雄同体——除草剂惹的祸?
雄蛙长出雌性腺,两栖动物正由于环境恶化 而遭受巨大威胁。
由于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他们普通被视 为是环境卫生的批示器。青蛙在发育时, 其胚胎直接浸泡于水中,更容易受到致畸 物的影响,因而更脆弱。对于人来说,尽 管其胚胎在发育时,受到多个因素的保护, 但是通过激素致青蛙畸形的途径也能够影 响到人,能致青蛙畸形也一定能使人畸变。 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述•两栖动物的生殖•两栖动物的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进化•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影响目•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物种多样性录01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述内部生殖器官两栖动物的生殖腺为一对,分别产生卵子和精子。
外部生殖器官两栖动物有雌雄异体的外生殖器官,即卵巢和睾丸。
两栖动物生殖系统的特点卵细胞受精卵细胞在体内受精后形成受精卵,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形成蝌蚪。
蝌蚪变态蝌蚪变态是两栖动物特有的发育过程,经历了由蝌蚪到蝾螈的变化。
两栖动物发育的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规律,对于保护和利用两栖动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人类和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相似之处,因此研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也有助于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研究意义02两栖动物的生殖1两栖动物的繁殖方式23大多数两栖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
卵生部分两栖动物以卵胎生的方式繁殖,即将受精卵在体内孵化成幼体后直接生出。
卵胎生部分两栖动物实行体外受精,将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体外受精03卵壳的功能卵壳具有保护卵和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时还能调节孵化过程中的水分平衡。
两栖动物的卵和卵壳01卵的形态两栖动物的卵通常呈椭圆形,具有硬壳或软壳。
02卵的发育卵在母体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形成幼体后产出。
受精方式体外受精的两栖动物在水中结合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
体内受精的两栖动物将精子和卵子在体内结合。
两栖动物的受精和孵化孵化过程受精卵在母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最终形成幼体并产出。
孵化条件孵化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以保证幼体的正常发育。
03两栖动物的发育两栖动物幼体的特征水中生活01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具有流线型的体型和侧线系统,以便在水中游动和感知周围环境。
鳃呼吸02两栖动物幼体通过鳃进行呼吸,吸入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生命活动。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非常有趣。
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内受精和外受精。
大多数两栖动物都有两性器官,即具有雌雄同体的特征。
但也有一些物种不具备两性器官,需要进行交配以进行内受精。
两栖动物的交配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物种进行外交配,即雄性通过将精子释放到雌性的体外,雌性通过接受精子受精。
这种交配方式常见于青蛙、蝾螈和蟾蜍等物种。
其他一些两栖动物则进行内交配。
雌性会通过排出卵子,雄性在受精之前会将精子直接注入到雌性的体内,从而实现内受精。
内交配常见于蛇颈龙类和一些蛙类。
卵的发育和孵化过程也有所不同。
大部分两栖动物的卵是
在水中产生的,孵化时需要水环境。
一些动物的卵是通过
直接分泌的黏液覆盖,在水中孵化。
也有一些动物将卵产
在陆地上,然后父母会保护卵直到孵化。
孵化后的幼仔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
大多数两栖动物经历蝌蚪阶段,其中幼仔生活在水中,通
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吸收虚胎营养来生长。
一段时间后,
幼仔逐渐转变为成体形态,离开水域开始陆地生活。
总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
过程,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交配方式和繁殖习性。
对于我
们来说,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迷人
的生物。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优秀5篇)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优秀5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进而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两栖动物比较熟悉,但对什么是两栖动物?其生殖和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与环境有关吗?等问题还比较模糊。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青蛙(frog)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amphibian)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于累进化来的。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补充说明认真观察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么?点拨指导得出结论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解释说明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本节课不仅要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要联系以前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变态的含义(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幼体明显不同),两栖动物的含义(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明显区别是,两栖动物到了繁殖的季节要回到水中,二爬行动物却是到陆地上产卵。
赶紧收藏,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出炉!

赶紧收藏,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出炉!两栖类动物是由鱼类进化来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在陆地上生存,又能游动于水中,今天的主要内容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知识点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蝌蚪与成蛙的比较: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课后练习1、青蛙的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还必须在水中进行( )A、受精作用和捕食B、生殖和冬眠C、捕食避敌和变态发育D、生殖和发育答案:D试题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为变态发育,其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还必须在水中进行生殖和发育2、在生殖季节,雄蛙的鸣囊鼓起,叫声洪亮,其作用是( )A、吓退天敌B、吸引昆虫C、吸引雌蛙D、占据地盘答案:C试题分析:在两栖类无尾类的许多种类的雄性中,使咽壁向外膨出形成膜状的球形囊,这个囊称为鸣囊,由很小的开口与咽头相连,鸣叫时膨胀,起共鸣器的作用.雄蛙有鸣囊,能鸣叫,这里的蛙声是雄蛙为了吸引雌蛙抱对,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3、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它的幼体区别于成体的显著特征是( )A、陆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B、陆生、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C、水生、用肺呼吸、无尾、无四肢D、水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答案:D试题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是蝌蚪用鳃呼吸,有尾、在蝌蚪发育后期出现后肢,成蛙用肺呼吸,没有尾、有四肢,故D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
蝌蚪用鳃呼吸。
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
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
两栖动物除青蛙外,常见的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1)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的特点,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这是其种类较少的主要原因。
(2)青蛙的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以利于呼吸,如果将青蛙的皮肤擦干,则很快死亡。
(3)两栖动物的幼体形态和生理结构很像鱼,说明两柄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如果水质被污染.则有可能发生变异,如少一条腿的畸形蛙。
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见下表:
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个时期。
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
尾
呼吸器官 鳃 无鳃,有肺,皮肤辅助呼吸适于
陆地生活
运动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在陆
地上跳跃。
后肢趾间有蹼,适于
在水中游动
青蛙,它可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呢!在田野里、水沟边,如果有一只苍蝇飞过,它能准确无误把苍蝇捉住,吞入腹中。
青蛙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领呢?原来青蛙捕捉害虫,主要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翻舌捕食的取食方式。
青蛙的石头和人类的舌头构造不同,人的舌头后端固定,前端可以自由活动。
而青蛙的舌头却是前端固定不动,后端能够自由翻转。
因此,当苍蝇等昆虫飞过它的头部前方的时候,它能迅速地把舌翻出来,靠舌头上的黏液,把苍蝇粘住,舌头缩回口中,把食物送入腹中;
另一种方法是跳跃取食方式,当昆虫在它旁边出现时,后肢用力跳起来,张嘴含住昆虫,然后吞咽下去。
它就是用这两种方法互相配合,随机应变捕捉害虫的。
据统计,一只青蛙一天平均要吃掉70条害虫。
这样一年下来便可吃掉1.5万多条害虫。
青蛙不愧为灭虫能手的称号。
我们人类应该很好地保护它们!
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
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