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起源
两栖动物起源于水生爬行 动物,大约在3.6亿年前开 始向陆地进化。
特点
两栖动物具有适应陆地和 水中生活的特殊生理和解 剖结构。
两栖动物的分类
有尾目
具有长尾,适应水生生活,如蝾 螈。
无尾目
无尾,适应陆地生活,如蛙和蟾 蜍。
两栖动物的特点
01
02
03
04
呼吸系统
两栖动物通过皮肤和肺呼吸, 肺发育不完全,需要依靠皮肤
两栖动物的卵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颜色多样。
卵壳对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较为 脆弱。
卵的大小
卵的大小因种而异,从非常小到较大 都有。
孵化方式
自然孵化
两栖动物的卵在自然环境中孵化,通常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人工孵化
在实验室或养殖场,通过控制环境条件进行人工孵化。
03
CHAPTER
两栖动物的发育
VS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有助 于发现新的生物资源和药物来源。一 些两栖动物具有特殊的生殖和发育机 制,如卵胎生、幼体变形等,这些特 点可能为人类提供新的生物资源和药 物开发途径。
生物进化的意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反映了生 物进化的历程。研究两栖动物的生殖 和发育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的规 律和机制,为进化生物学提供重要的 理论支撑。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也体现了 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研究两栖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助于揭示生物对 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为生物的进化 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THANKS
谢谢
繁殖环境适应性
两栖动物会根据繁殖地点的环境特点, 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调整繁殖行 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繁殖季节的适应性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殖和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卵生。
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3.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两栖动物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的生活习性、呼吸方式等特征。
3.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阐述两栖动物的有性生殖、卵生特点,以及雌雄抱对时的生殖细胞结合过程。
4. 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详细介绍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的发育特点,特别强调变态现象。
5. 案例分析: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七、课堂练习:(1)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呼吸。
(2)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____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呼吸。
2. 选择题: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共26张

受精与卵裂
受精
雌雄交配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卵裂
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多个细胞,最终形成胚胎。
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
两栖动物的性别通常由性染色体决定,雌性通常是两个X染色体,雄性是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
性染色体
两栖动物的性染色体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雌性通常是两个X染色体,雄性是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 色体。
两栖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环境选择合适的繁殖场所,如水域、 沼泽、森林等。
温度影响
部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受温度影响,温度的高低可能影响其繁 殖频率、卵的孵化率以及幼体的生长速度。
食物供应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食物供应密切相关,充足的食物供应有助 于提高繁殖成功率。
06
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研 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卵与幼体的适应性进化
卵的保护
01
部分两栖动物的卵具有坚硬的外壳或粘液保护层,以抵抗捕食
者和恶劣环境。
幼体的发育
02
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中或陆地上经历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变化,
最终成长为成体。
幼体的生存策略
03
不同种类的两栖动物具有不同的幼体生存策略,如攀爬、伪装、
快速孵化等。
生殖与发育的生态适应性
繁殖环境选择
发育过程
幼体的器官和身体结构逐渐发育成熟,最终 完成变态。
变态过程与影响因素
变态过程
两栖动物的幼体经过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变化,最终变 成成体。
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等都会影响变态过程 的发生和完成。
05
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适 应性
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卵生
大多数两栖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卵在 水中或陆地上孵化成幼体。
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

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
卵
两栖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
母动物会选择适当的栖息地,
如水边或湿地,然后在适合的环境中产下卵。
这些卵通常具有保护壳,可以保护内部的胚胎。
卵的孵化时间根据物种的不同而异。
蝌蚪
当卵孵化后,蝌蚪会孵化出来。
蝌蚪是两栖动物的幼体形态,
通常具有长而细长的身体和尾巴。
它们在水中生活,并通过摄食水
中的浮游生物和植物来获得营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蝌蚪会经历一
系列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幼体
一旦蝌蚪发育成熟,它们会经历变异过程,最终转变成为具有
四肢和尾巴的幼体。
这些幼体可以离开水体并进入陆地。
它们开始
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并借助陆地上的昆虫和无脊椎动物来获取食物。
幼体会经历进一步的生长和发育,直到其身体和特性与成体相似。
成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体会逐渐成长为成体。
成体两栖动物通常具有四肢,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它们具有更加完全发育的器官和特征,能够自主繁殖和寻找食物。
成体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通常以后代的繁殖继续。
这是两栖动物的一般生命周期模式,具体的细节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物种而有所不同。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独特的生物。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介绍两栖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陆交界地带的动物,包括蛙类、蝾螈类和爬行两栖类等。
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其他动物有一些显著的不同,本文将重点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卵生和胎生。
1. 卵生生殖大部分两栖动物采用的是卵生生殖方式。
在卵生生殖中,雄性和雌性进行交配,雌性会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产卵,然后雄性会在卵上释放精子,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受精后的卵会孵化成为幼体,孵化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2. 胎生生殖少数两栖动物采用的是胎生生殖方式。
在胎生生殖中,雌性会将受精卵留在自己体内,卵在体内发育成为胎儿,直到胎儿具备了生存的能力,雌性才会产下幼体。
三、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受精、胚胎发育、幼体和成年阶段。
1. 受精受精是两栖动物生殖过程的第一步,雄性释放的精子会在外部或雌性体内遇到卵子,完成受精过程。
在受精过程中,卵子的细胞质与精子融合,形成新的细胞。
2. 胚胎发育受精后的卵子会经历胚胎发育阶段,这个阶段是卵子逐渐发育成为具有基本组织结构的胚芽的过程。
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并逐渐分化为组织与器官。
3. 幼体卵子在胚胎发育后会孵化成为幼体。
幼体通常具有类似成年个体的基本特征,但大小较小,身体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幼体会以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并适应环境。
4. 成年阶段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发育,逐渐转变为成年个体。
成年两栖动物具有性成熟、繁殖能力和完全发育的器官和结构。
四、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种类繁多,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和习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两栖动物繁殖行为:•声音交配信号:许多蛙类通过发出高频的叫声来吸引异性。
雄性会发出特定的叫声来表明自己是同一物种的成员,同时也吸引雌性进行交配。
•雌性选择:在某些物种中,雌性会选择最强壮、最有竞争力的雄性进行交配,以保证后代的质量。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 水中 ,用鳃 呼吸;成体营水陆 两栖生活,用 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蟾蜍
大鲵 (娃娃鱼)
蝾螈
受精卵 成蛙
蝌蚪
尾巴逐渐消失
先长后肢 后长前肢
生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幼 蛙
成 蛙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红色箭毒蛙
P16材料分析
2.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历程
想一想:两栖动物的数量和环境条件之 间有没有关联?
3.1995年在美国发现腿部畸形的蛙。后经调查, 在加拿大也发现了畸形蛙。在某些调查的地 方,畸形蛙的比例竟高达96%。在外形畸形的 同时,蛙的内部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也会有 严重缺陷,很少能活过第一个冬天。2010年, 有些科学家认为,是由于受到了寄生虫感染, 而向河流和池塘排放的生活污水可能增加寄 生虫的数量。
2.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 D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发育 C.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 主要用肺呼吸。
生殖和发育
• 1、青蛙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鸣叫-------- 抱对——体外受精
(求偶) (提高受精率) (水中完成)
• 2、青蛙的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
(用鳃呼吸)(用肺呼吸 皮肤辅助)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 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 育主要在水中完成。
两栖动物是指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里 生活的动物。
那么两栖动物能完全摆脱水环境,去适应陆地生活吗?
初二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

外形特征
头 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身体分为头、躯干 和四肢,没有尾
视觉、挺举敏锐, 无鳃(有肺), 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
四肢、
尾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 后肢强大,前肢短 摆动产生运动,适 小,适于陆地上跳 于在水中游动 跃。后肢趾间有蹼, 适于在水中游泳
保 护 环 境 !
关 爱 生 命 !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异同? 蛙的生殖为什么离不开水?
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4、雌雄蛙的抱对有什么意义呢?
受 精 卵
蝌 蚪
长 后 腿 的 蝌 蚪
长 前 后 腿 的 蝌 蚪
尾
尾 部 逐 渐 消 失 的 幼 蛙
成 蛙
受精卵 成蛙
蝌蚪 尾巴逐渐消失
先长后腿 后长前腿
生殖和发育
受精卵
蝌 蚪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幼 蛙
成 蛙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讨论:
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 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有 人认为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 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2、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3、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
更多资源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中的“两栖”是什么意思?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 呼吸; 成体营水陆两栖 生活,用肺呼吸的动物。
有约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两栖动物的发育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
蝌蚪用鳃呼吸。
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
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
两栖动物除青蛙外,常见的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1)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的特点,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这是其种类较少的主要原因。
(2)青蛙的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以利于呼吸,如果将青蛙的皮肤擦干,则很快死亡。
(3)两栖动物的幼体形态和生理结构很像鱼,说明两柄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如果水质被污染.则有可能发生变异,如少一条腿的畸形蛙。
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见下表: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个时期。
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呼吸器官 鳃 无鳃,有肺,皮肤辅助呼吸适于陆地生活运动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动青蛙,它可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呢!在田野里、水沟边,如果有一只苍蝇飞过,它能准确无误把苍蝇捉住,吞入腹中。
青蛙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领呢?原来青蛙捕捉害虫,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翻舌捕食的取食方式。
青蛙的石头和人类的舌头构造不同,人的舌头后端固定,前端可以自由活动。
而青蛙的舌头却是前端固定不动,后端能够自由翻转。
因此,当苍蝇等昆虫飞过它的头部前方的时候,它能迅速地把舌翻出来,靠舌头上的黏液,把苍蝇粘住,舌头缩回口中,把食物送入腹中;另一种方法是跳跃取食方式,当昆虫在它旁边出现时,后肢用力跳起来,张嘴含住昆虫,然后吞咽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反馈:
1、青蛙的鸣叫是为了 求偶,抱对可以提高 受精率。 2、青蛙的生殖过程为 鸣叫、 抱对 、 产卵 等 。属 于 有性 生殖方式。 3、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 蝌蚪 、 幼蛙、 成蛙 四 个阶段。属于 变态 发育。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有 水 的环境中进行。
水中和陆地、 食 昆 虫
2、青蛙的生殖发育必须在有 水 的环境中进 行。
青蛙,哪里是家?
阅读课本14页资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 有什么影响?
答:导致繁衍能力下降,种类和数量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
答:水环境污染
3、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5 6
教你一招
如果你想观察从蛙卵到成蛙的详细过程。如果把 蛙卵放在鱼缸中培养,你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怎样 的环境条件? (1)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 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 水中最好放有一些水草(如金鱼藻)。 (2)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 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 料。还应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3)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 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 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 使自己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 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
两栖动物-- 青蛙
常见的两栖动物
蟾蜍
大鲵
蝾螈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13—14页青蛙的生殖与发育3分钟)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雄蛙和雌蛙都能 鸣叫吗?雌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
求偶
雄蛙 提高受精率
2、青蛙的生殖过程包括雄蛙 鸣叫 、抱对 、 雌蛙 产卵 等。属于 有性 生殖方式。
3、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包括 受精卵、蝌蚪 、
幼蛙 、 成蛙 。属于 变态 发育。
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1、早期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早期蝌蚪
外形头、躯干、尾 Nhomakorabea呼
吸
鳃
生活习性
水中、食藻类和水蚤
成蛙
头、躯干、四肢 肺、皮肤
思维拓展:
1、大鲵又叫娃娃鱼,属于 两栖 动物。 2、在美国南部等地发现的畸形蛙约占10℅,畸形 的原因 可能是( B ) A、空气污染 B、水域污染 C、土壤污染 D、人类 捕杀 3、有人说;“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到陆地上生 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这句话对吗?说明理由。
答: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两栖动物的幼体只 能生活在水中,成体才能到陆地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