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分析PPT模板(28页)

2012~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总量
(数据来源: 数字化研究院)
10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突出
17家世界500强企业 近2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
4所世界一百强大学
121个院士工作站 3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 港作为“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 11
12
9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
专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 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核心内涵。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16 年,粤港澳大湾区历年发明专利总量 依次为61764件、71037件、 103610件、155074件和193712 件,呈现逐年稳步递增趋势,增幅分 别达15.01%、45.85%、49.67%和 24.92%,其中2014年和2015年的 增幅最大,接近50%。五年来粤港澳 大湾区发明专利总量增幅达 213.6%。
18
对标分析结论
1 政策角度分析 2 经济角度分析 3 社会角度分析 4 技术创新角度
通过详细解读纽约、东京、旧金山三个世界级湾区 建设经验,我们发现湾区的发展离不开四个重要方面:
17
对标分析结论
相比较而言旧金山湾区对粤港澳湾区最具借鉴意义,核心城市旧金山和深 圳在产业结构、城市定位方面都具备可比性。在产业结构看,深圳与旧金山 均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金融服务业为侧重点,并且多元发展新兴产业。 在城市定位上,旧金山发展关键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富于创新精神,同样深圳 定位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城市。
湾区经济四大特征: 高度开放、创新引领、 宜居宜业、区域协同。
4
粤港澳大湾区概况
2019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分析报告

行
产业优势
动
大湾区的专业集群特征明显
变
无
产业布局领域更侧重在下游消费品行业
止
境
u 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较为落后
21111111111433
u 珠江东岸的电子信息工业较为突出,珠江西岸的电气
制造工业相对突出
u 珠三角的汽车产业实力较强(新能源电动车领先) u 装备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2大湾区产业特征:1)湾区在全国的产业优势
2018年华为世界500强中排名第72位、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等加速走向规模商用 转移东莞:华为研发团队2018年7月正式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基地,深圳会建设为国际化的总部
2018年腾讯世界500强中排名第5位
投资人工智能并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现有产品;推出智慧零售策略,借支付、云、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推动线下零售
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代表为深圳、东莞和惠州,核心支柱产业都是电子信息工业。而珠西电气机械产业群的内部
城市的支柱产业各有不同,例如广州是汽车制造业及日用化工,而佛山则是以家电、陶瓷、灯具为主,珠海最大的制造业亦
是电器,江门以其涂料产业闻名。除了以上7个城市,中山在各个产业发展较为平均,主要集中在电器、电子信息、服装、五
创
金等;外围区域的肇庆工业基本围绕废弃金属处理加工及再利用。
造
图:湾区九市支柱产业
行
深
动
圳
广 州
中 山
变
无
止
东
莞
境
佛
珠
山
海
惠 州
肇 庆
江 门
Make Change With Innovation
02大湾区产业特征:2)各城市支柱产业
2019 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编制01 关于 我们公司简介 核心团队组织结构 企业荣誉 02项目简介行业前景 竞争对手 需求分析 核心优势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出,涵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布局、定位及产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前 言Introduction目录CONTENTS 第一章 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第二章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及产业布局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项目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与前景 目 录 CONTENTS第五章附录PART1 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概况大湾区与全球四大湾区对比大湾区与国内四大城市群对比大湾区与环杭州湾区对比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九城组成的城市群,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标志着区域建设步入全面实施阶段,未来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概况面积与人口据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总面积达56362.14平方公里。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总常住人口已达6957万,其中粤九城占比达88.5%、中国香港占比10.7%、中国澳门占比0.9%。
分城市看,2017年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与中国香港人口数均超过500万,其中广深人数步入千万大关。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珠海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江门
肇庆
PAGE PAGE 10 7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
人均生产总值
从粤港澳大湾各城市看,2018年粤九城人均GDP远低于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内地九城中广深珠 人均GDP远远领先,相对偏远的江门、肇庆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
600000
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人均GDP情况
PAGE PAGE 13 7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
住房
从各城市政策对比来看,广深政策最为严格,涉及限贷限购限售等多个方面,东莞、珠海政策相对严格, 相比之下中山、江门等地政策相对宽松,未涉及限售,且购房社保仅需半年到1 年。
城市
限售
限购
限贷
个人
企业
本市户籍
非本市户籍
首套
二套
广州
满2年
满3年
单身1套,家庭2 套
PAGE PAGE 16 7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
对外贸易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出口 货值总额超20282亿美元。
其中,香港占比最大达52%,2017年 进出口货值总额为10563亿美元,包括进口 货值5590亿美元、出口货值4973亿美元。
深圳排名第二,去年进出口货值总额 为4140亿美元,其中进口货值为1697亿美 元、出口货值为2442亿美元。
1套(需5年社保 或个税)
30%
40%(非普60% 有贷50%(非普
70%)
2套(首套需1年
东莞
资料满来2源年:各城市2地套方政府官社保网、、二中套商需两产年业研究院整30理%
无贷/贷款结清 30%;有贷40%
社保)
PAGE PAGE 14 7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前 言Introduction图片图片01 02 03 04粤港澳大湾区概况全球四大湾区对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目录CONTENTS05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06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01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Array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时间线国家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粤港澳三地围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展开积极探索。
2008年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联系密切。
自回归以来,粤港澳三地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共同互补发展。
粤港澳三地编制《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提出粤港澳应合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粤澳两地签署《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携手建设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共同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域,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009年 2011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1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

© 2019。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德勤中国。
8
粤港澳湾区的五大特点
制度多样性
运用好“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制度多样性和互补性进行制度创新,在人才引进、 资本流动、贸易通关和引进外资上加强合作,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产业结构偏重制造业
区内除深、港外的大多数城市仍然处在由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的 过程中。湾区现有制造业的比重较大,未来应提高三产比例,提升大湾区整体效应 和影响力
© 2019。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德勤中国。
77
湾区中国模式:由上至下与多方协商兼具
1. 国家级战略规划享有政策红利叠加
“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制造2025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深化对外开放
• 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 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 • 广东自贸区的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三个片区 • 自由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
科技创新、 金融服务、
造基地、香港金融中 心、深圳科创中心
制造业
来源:人民网、中国指数研究院、德勤研究
© 2019。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德勤中国。
6
城市群对经济贡献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城市群对GDP贡献率比较 (GDP总和占全国比)
72%
20%
9%
10%
9%
20% 6%
数据来源:地方政府统计局、国泰君安、德勤研究
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
目录
粤港澳大湾区特色 • 为什么是大湾区 • 解构大湾区的经济、制度和中国模式 • 大湾区五大特点 大湾区规划纲要解读 • 规划纲要总体解读 • 大湾区规划重点 • 四大重点解读 展望粤港澳大湾区
© 2019。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德勤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1. 引言1.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增长点。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推动区域产业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各地的竞争优势和资源禀赋,实现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区域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国际经济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巨大,拥有丰富的发展机遇。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深化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合作和社会融合,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横跨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这一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毗邻亚洲、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大城市,是连接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也十分雄厚。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制造业基础,香港是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澳门则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三个地区共同组成的大湾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优质的服务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为其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府的引导下,各地正积极推动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经济走向更加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是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关键。
政府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深化合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
2019年大湾区房地产市场投资策略调研分析报告

图:长三角一体化过往政策汇总
图:长三角城市群行政区划
时间
相关政策Βιβλιοθήκη 200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兰亍迚一步推迚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不绊济社会发展的指 导意见》,提出要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呾全球重 要的先迚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丐界级城市群。
2010年6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觃划 》,首次在国家戓略局面上将长 三角区域范围界定为苏浙沪全境内的25个地级市,主要是在原有16个城市的 基础上,加迚了苏北的徐州、淮阴、连于港、宿迁盐城呾浙西南的釐华、温 州、丽水、衢州。但该觃划仍把 16城市列为长三角区域发展觃划的“核心 区”。
2018年6月
发布《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劢计划( 2018-2020年)》,迚一步明 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仸务书、时间表呾路线图。
国家领导人主席在中国国际迚口博觅会开幕式演讱,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 2018年11月 国家戓略,“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推迚
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呾更高局次的对外开放”。
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两大目标
两大目标
2020年 基本形成绊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 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丐界级城市群框架,人口呾绊济密度迚一 步提高,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呾 21% 的地区生产总值。
2030年 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服务全国、 辐射亚太的门户地位更加巩固,在全球价值链呾产业分巟体 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呾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 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丐界级城市群。
2)目标及重点领域
2018年6月,长三角区域的上海、浙江、江苏以及安徽兯三省一市就长三角一体化纲领性文件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 年行劢计划 (2018-2020年)》达成兯识 ,三年行劢计划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明确了仸务书 、时间表呾路线图 ,计划覆盖 了交通能源、科创、产业、信息化、信用、环保、公兯服务 、商务釐融等 12个合作与题,幵聚焦交通亏联亏通 、能源亏济 亏保 、产业协同创新、信息网络高速泛在、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兯服务普惠便利 、市场开放有序等7个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