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以太网及其应用

光纤以太网及其应用
光纤以太网及其应用

光纤网络中运营以太网服务的划分(20210201123755)

光纤网络中运营以太网服务的划分 城域以太网论坛(MEF)为推广以太网互联制定了许多服务标准,统称为运营以太网服务。MEF制定这些服务的目的是通过提升各运营商之间高质量以太网服务的互通性来增强以太网的通用性。为了确保这些服务的客户能够对服务供应商的质量进行比较,MEF还针对每项服务制定了可测量的属性。这些属性对于客户来讲意义重大,因此,当客户将其网络与服务供应商的网络进行物理连接时,这些属性必须能够代表显著的服务特征,这种连接的物理接口称为分界点。 服务划分在电话服务供应商(运营商”中的广泛应用已有数十年之久。常见的划分形式是安装在户外的一个小盒子,这个小盒子把本地运营商的电话网络连接到室内的配线端,从而向客户提供有线电话服务。这个小盒子是客户责任端与运营商责任端的划分界线。 对于电话服务,分界单元的功能需求最小,而以太网服务运营商对分界单元的功能需求要复杂得多。运营商通常按照服务水平协议(SLA)的合同向用户提供服务,该协议具体规定了服务细则,如所承诺的信息速率(CIR)、吞吐量(CBS)、可提供的服务、帧延时、帧抖动、帧丢失率以及故障恢复时间。运营以太网的分界单元在确保实际提供的服务符合SLA细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分界单元的需求 从功能上看,以太网分界单元至少要提供物理连接和测量点:RJ-45插座或光纤连接器。IEEE?定义了物理层的互联,MEF技术规范中也引用了物理层互联方面的内容。分界单元必须接受来自用户的标准IEEE 802.3以太帧格式,并 准备在各服务供应商网络间的传输。功能上的最低需求取决于具体应用。 分界功能的用户接口部分称为用户网络接口(UNI)。 MEF规定了UNI的标准功能范围,从最基本的1类UNI到可自动配置的3类UNI。最近,MEF已经通过了题为MEF 13 UNI Type 1 Implementation Agreement的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的测试验证流程。MEF有望在近期对MEF 11中的2类和3类UNI作进一步扩展。 MEF 13的1.2类UNI要求分界单元处理第2层协议的一些工作,该协议用于建立客户网络与UNI间的连接。这一要求使得分界单元必须具有第2层协议的可操作性和过滤能力。此外,ITU和MEF要求2类和3类UNI能够执行第2层的某些管理协议,要求分界单元具有全面的第2层协议处理功能一至少在最小吞吐量下具备该处理功能。这些必要条件影响着分界单元设计的技术决策。这些必要条件的一个有利因素是大多数分界单元设计能够增加有价值的高层应用功能的处理能力。 分界单元的结构 图1为以太网分界单元的基本原理框图,该图右侧“ UN”下方为用户网络接 口的原理图,左侧网络接口”下方是运营传输网络接口的原理图。网络接口功能

交换机与光纤收发器的作用

交换机与光纤收发器的作用各是什么? 交换机的作用: 概念和原理 交换(switching)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广义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我们以前介绍过的HUB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 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 的共享式HUB时,一个HUB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10Mbps。 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分类 从广义上来看,交换机分为两种: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网交换机主要应用于电信领域,提供通信用的基础平台。而局域网交换机则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如PC机及网络打印机等。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上可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 TM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从规模应用上又可分为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等。各厂商划分的尺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来讲,企业级交换机都是机架式,部门级交换机可以是机架式(插槽数较少),也可以是固定配置式,而工作组级交换机为固定配置式(功能较为简单)。另一方面,从应用的规模来看,作为骨干交换机时,支持500个信息点以上大型企业应用的交换机为企业级交换机,支持300个信息点以下中型企业的交换机为部门级交换机,而支持100个信息点以内的交换机为工作组级交换机。本文所介绍的交换机指的是局域网交换机。 交换机功能

万兆以太网规范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0GBase-ER 5.5.1万兆以太网规范 5.5.1万兆以太网规范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就目前来说,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 年的IEEE ,2004 年的IEEE ,2006 年的IEEE、IEEE 和2007 年的IEEE ;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在这 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 (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下面分别予 以介绍。 1 ?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就目前来说,用于局域网的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 和10GBase-LX4 这六个规范。 10GBase-SR 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 64B/66B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 ),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 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艸线径0M3 (Optimized Multimode 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 ^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叩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10GBase-LR 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 64B/66B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10GBase-LR的光纤模块比下面将要介绍的10GBase-LX4光纤模块更便宜。 10GBase-LRM 10GBase-LRM中的"LRM"代表"长度延伸多点模式"(Long Reach Multimode ),对应的标准为2006年发布的IEEE。在1990年以前安装的FDDI ?m多模光纤的FDDI网络和100Base-FX网络中的有效传输距离为220m,而在OM3光纤中可达260m,在连接长度方面,不如以前的10GBase-LX4规范,但是它的光纤模块比10GBase-LX4规范光纤模块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低的电源消耗。

光纤收发器原理技术详解

光纤收发器原理技术详解 1 光纤收发器原理技术详解 本文详细对光纤收发器原理进行讲解,分析了光纤收发器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采购光纤收发器,下面进行阐述: 首先什么是光纤收发器 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之为光电转换器。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基础建设时,通常更多地关注路由器、交换机乃至网卡等用于节点数据交换的网络设备,却往往忽略介质转换这种非网络核心但必不可少的设备。特别是在一些要求信息化程度高、数据流量较大的政府机构和企业,网络建设时需要直接上连到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骨干网,而企业内部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一般为铜线,确保数据包在不同网络间顺畅传输的介质转换设备成为必需品。 目前国外和国内生产光纤收发器的厂商很多,产品线也极为丰富。为了保证与其他厂家的网卡、中继器、集线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完全兼容,光纤收发器产品必须严格符合IEEE802.3太网标准,除此之外,在EMC防电磁辐射方面应符合FCC及CE 的相关规定,如烽火网络公司的光纤收发器已经通过FCC及CE认证。时下由于国内各大运营商正在大力建设小区网、校园网和企业网,因此光纤收发器产品的用量也在不断提高,以更好地满足接入网的建设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人们对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媒体通信的需求日益旺盛,以太网宽带接入方式因此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传统的5类线电缆只能将以太网电信号传输100米,在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方面已不能适应实际网络环境的需要。与此同时,光纤通信以其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好、重量轻、体积小、无中继、传输距离长等优点在广域网等大型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网络建设时直接使用光纤为传输介质建立骨干网,而内部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一般为铜线,如何实现局域网同光纤主干网相连呢?这就需要在不同端口、不同线形、不同光纤间进行转换并保证链接质量。 光纤收发器的出现,将双绞线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确保了数据包在两个网

多光多电口以太网交换机

多光多电口以太网光交换机 一、产品概述: 多光多电口以太网光交换机又称节点式光纤交换机,是一种将短距离的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是一种高速的网络传输中继设备,它较普通交换机而言采用了光纤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光纤传输的优点是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三、应用范围: 本质上光交换机只是完成不同介质间的数据转换,提供两或四光口,可实行链状结构组网,适合使用在高速公路网络系统、矿井通信系统等链状多点网络、清洁能源的风机发电风机组组网、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及公安监控子系统组网、可以实现0-120Km内多台IP高清摄像头、交换机、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但实际应用却有着更多的扩展。 1、实现多节点多台交换机之间的互联。 2、实现多节点多台交换机和多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 3、实现多节点多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 4、实现多节点多台IP高清摄像头到交换机之间的互联。 三、功能特点: 1.提供高性能的数据传输,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好。 2.提供两及四或多光口,可实行链状结构组网。 3.重量轻、体积小、无中继、传输距离长。 4.对网络协议完全透明。

5.采用专用ASIC芯片实现数据线速转发。 6.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自动协商方式。 7.每个模块的状态指示灯协助网络诊断。 8.模块化设计、即插即用,既可单机使用,也可多机集成于机架中,便于维护 和无间断升级。 9.自动识别MD1/MD1-X交叉线和平行线。 10.可网管设备能提供网络诊断、升级、状态报告、异常情况报告及控制等功能, 能提供完整的操作日志和报警日志。 11.支持齐全的传输距离(0~120公里)。 12.符合电信级运营标准。 三、类型参数: 类型:10/100M自适应10/100/1000Mbps自适应 转换模式光纤信号/以太网信号 接口数量2/4个光纤接口,2/4/6/8个以太网接口 接口类型光纤接口(SC/FC光口),以太网接口(RS45头) 传输距离多模:2公里;单模:20/40/60/80/100/120公里 支持标准支持IEEE802.3 10Base-T和 IEEE802.3u.100BAS 支持IEEE802.3 10Base-T和 IEEE802.3u.100BASE-T和100 BASE-FL、1000BASE-FL协议 传输速率10/100M自适应10/100/1000Mbps自适应工作方式全双工/半双工,具有全双工/半双工自动协商功能流控IEEE802.3x流量控制,半/双工背压流量控制 处理类型存储转发 MAC地址表大小1k 8K 背板带宽2Gbps 10Gbps 包转发速率 1.19Mpps 7.44Mpps 包缓冲区大小64kB 128kB 指示灯电源、以太网、光链路 功耗<10W 平均无故障时间10万小时以上 电气规格DC-5V/12V 工作温度-20℃~+70℃

光纤以太网的设计

光纤以太网 一、什么是光纤以太网 光纤以太网指利用在光纤上运行以太网LAN数据包接入SP网络或在SP网络中进行接入。底层连接可以以任何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包括10Mbps、100Mbps、1Gbps或10Gbps,但在此情况下,这些连接必须以全双工速度(例如双向10Mbps)运行。光纤以太网业务能够应用交换机的速率限制功能,以非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光纤以太网中使用的光纤链路可以是光纤全带宽(即所谓的“暗光纤”)、一个SONET连接或者是DWDM。光纤以太网可以在交换式LAN的基础上运行,尽管它们可以互联共享的LAN。 二、光纤通讯、以太网、光纤以太网的区别 光纤通讯光纤通讯(Fiber-optic communication)也作光纤通信,是指一种利用光与光纤(optical fiber)传递资讯的一种方式。属于有线通信的一种。光经过调变(modulation)后便能携带资讯。 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 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光纤以太网指利用在光纤上运行以太网LAN数据包接入SP网络或在SP网络中进行接入。底层连接可以以任何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包括10Mbps、100Mbps、1Gbps或10Gbps,但在此情况下,这些连接必须以全双工速度(例如双向10Mbps)运行。光纤以太网业务能够应用交换机的速率限制功能,以非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光纤以太网中使用的光纤链路可以是光纤全带宽(即所谓的“暗光纤”)、一个SONET连接或者是DWDM。光纤以太网可以在交换式LAN的基础上运行,尽管它们可以互联共享的LAN。光纤以太网产品可以借助以太网设备采用以太网数据包格式实现WAN通信业务。该技术可以适用于任何光传输

光纤交换机

什么是光纤交换机?有什么功能?1、概述: 光纤交换机是一种高速的网络传输中继设备,它较普通交换机而言采用了光纤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光纤传输的优点是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2、产生背景: 在以前我们见到的数据存储基本上都是在服务器上直接连接几个SCSI、IDE之类的磁盘进行的,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DAS(直接连接存储)方式。这种点对点的磁盘系统很显然存在着很难扩展和存储性能很难提高的不足。不仅如此,受IDE和SCSI接口物理性能的限制,与它连接的磁盘通常最多只能有20米以内的连接距离,大大限制了磁盘存储系统的扩展。为了解决以上DAS存储方式的这些诸多不足,网络设备商和标准制定专家开始考虑开发一种新型的存储技术,从根本上解决DAS存储方式的传输速率和连接距离问题。最开始人们想到是一种把存储系统独立起来,作为一个网络设备放在网络节点上,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少服务器的数据存储负荷,又可以极大地扩展磁盘存储系统,这就是后来的NAS(网络附加存储)方式。 这种存储方式的确在相当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前DAS存储方式的不足,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进行本地存储的需求。而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行,采用了与以太网相同的IP 协议,网络管理员可轻易地掌握NAS存储系统的部署,受到许多企业的广泛欢迎。但NAS 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磁盘存储性能和连接距离问题,总的来说磁盘存储性能并没有得到根本提高,只是提高了网络出口带宽。 正是因为NAS仍存着上述不足,所以人们继续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网络存储方式,那就是SAN

存储方式。这种存储方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为存储设备提供了千兆串行网络访问能力的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协议,然后在光纤通道协议的第四层上建立了以光纤通道为基础的,用于存储的SCSI协议、用于网络的IP协议以及映射到网络架构上的用于集群的虚拟接口(VI)协议,这样就可多方面支持各种总线类型的网络设备和通道。光纤通道协议综合了许多优点,如网络范围的最远距离可达到10公里,可以使用多种介质的简单串行线缆、千兆网络速率以及可以在同一线缆上同时使用多种协议。 SAN是一个由存储设备和系统部件构成的网络,所有的通信都在一个光纤通道的网络上完成,可以被用来集中和共享存储资源,而不再是NAS存储方式那样仅是作为一个网络节点的网络设备。SAN不但提供了对数据设备的高性能连接,提高了数据备份速度,还增加了对存储系统的冗余连接,提供了对高可用群集系统的支持。简单地说,SAN是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专用光纤通道网络(与以太网不同),但它和以太网有类似的架构,也是由支持光纤通道的服务器、光纤通道卡(网卡)、光纤通道集线器/交换机和光纤通道存储装置所组成。从技术上来讲,SAN网络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就是:设备接口(如SCSI、光纤通道、ESCON等)、连接设备(交换机、网关、路由器、Hub等)和通信控制协议(如IP和SCSI等)。这三个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构成一个SAN系统。 随着企业网络数据的不断增加和网络应用的频繁,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需要专门构建自己的存储系统网络来满足日益提升的数据存储性能要求。当前,最为热门的数据存储网络就是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就是把整个存储当做一个单独的网络与服务器所在企业局域网连接。

多模光纤万兆以太网的PMD之争

多模光纤万兆以太网的PMD之争 本文关键字: 光纤收发器网络千兆以太网数据通信IEEE802.3FDDI 2.5G 激光 多模光纤是用户驻地网络中最受欢迎的光纤媒质,因为多模光纤可以使用便宜的LED和VCSEL作为光源,对于数据通信来说这种特性占有很大优势。随着多模光纤网络使用者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多模光纤标准和收发器技术也跟着向更高速率演进。 这些标准必须考虑多模光纤的模式色散,因为模式色散决定了光纤的带宽上限,而模式色散与波长、入射光的特性和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有关。通过这个带宽上限,可以在波长、发射条件、传输距离和数据速率之间建立联系。IEEE已经制定了快速以太网(100Mbps),吉比特以太网(1Gbps)和万兆以太网(10Gbps)支持单模和多模光纤的光学标准。 图:多模光纤的种类不同,万兆以太网PMD的性能也随之不同 网络建设者必须确定哪种PMD能够满足其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 尤其是万兆以太网,标准制定者必须考虑各种光纤中的模式色散问题。由此提出了数种光纤和光收发器标准,网络规划者们在设计网络时必须考虑这些标准。在多模光纤网络的实际部署当中,有几个因素会影响收发器的选型。 从千兆以太网到万兆以太网 要了解使用多模光纤万兆以太网技术的演进,最好先看看千兆以太网的发展历史。IEEE P802.3标准化组织发布了两个关于多模光纤千兆以太网的标准,一个是1000Base-SX,另一个是1000Base-LX。1000Base-SX标准在通信光接口方面更加成功一些。现在,每个季度会有150万到200万端口的1000Base-SX设备交货。1000Base-SX标准只适用于各种多模光纤,工作波长为850nm。 1000Base-LX标准在1310nm波长工作,所以通常使用单模光纤(SMF)。不过它也可以使用一些多模光纤。目前,每个季度会有几十万端口的1000Base-LX设备交货。 与千兆以太网类似,万兆以太网标准为各种多模光纤制定了两个不同的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s,与物理介质相关的规范),另外还有第三个标准正在标准委员会的评审

以太网概念

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 一个。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3com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另一种说法“以太网不适合在理论中研究,只适合在实际中应用”。也许只是句玩笑话,但这说明了这样一个技术观点:通常情况下,网络中实际的数据流特性与人们在局域网普及之前的估计不同,而正是因为以太网简单的结构才使局域网得以普及。梅特卡夫和Saltz er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MAC项目(Project MAC)的同一层楼里工作,当时他正在做自己的哈佛大学毕业论文,在此期间奠定了以太网技术的理论基础。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编辑本段] 以太网的分类和发展 一、标准以太网 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以太网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进行连接,并且在I EEE 802.3标准中,为不同的传输介质制定了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以太网电缆

目录 1、目的 4 2、范围 4 3、定义及缩略语 4 4、技术要求8 4.1 100Ω非屏蔽双绞线9 4.2 增强型5类非屏蔽双绞线11 4.3 金属编织铝箔屏蔽双绞线13 4.4 网络拓展距离14 5、连接器针脚定义16 5.1 标准网线16 5.2 直连网线17 6、电缆选型18 6.1 选型原则18 6.2 选型树18 7、1000BASE-T网线设计19 7.1 技术要求19 7.2 注意事项21 8、附录22 附录A 本规范的用词说明22 附录B IEEE802协议族22 附录C 以太网网族22 附录D 5-4-3法则23 附录E RJ45、RJ48的区别24 附录F 千兆位以太网26 附录G 802.3文档交叉引用27 附录H 802.3部分/子句交叉引用30 9、修改记录34 10、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35

以太网10BASE-T、100BASE-T4、1000BASE-T网线 设计技术规范 关键词: 以太网UTP STP 综合布线标准网线直连网线水平布线干线布线针脚定义 1、目的 目前网上产品使用的以太网网线尽管只有标准网线和直连网线两种。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随处可以看到,这些网线的针脚定义不符合标准,所用的线材没有明确技术指标,给研发设计、用户和技术支持人员的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在于将网线的分类、设计、选型规范化,降低成本,提高通用性,提高开发效率,便于维护。本规范规定的电缆设计技术要求是以太网网线电缆选型、设计的主要准则。本规范规定了以太网网线的常用线缆、传输技术指标、连接器针脚定义方式、典型应用等技术要求。自本规范实施之日起,电缆设计工程师进行以太网网线的设计和选型时,必须遵照本规范。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产品。在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进行新型线缆及连接器的选型,必须在电缆方案设计阶段提交电缆设计部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使用。

光纤收发器基本连接方式

光纤收发器基本连接方式 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之为光电转换器。产品一般应用在以太网电缆无法覆盖、必须使用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的实际网络环境中,且通常定位于宽带城域网的接入层应用。 在传统的以太网中起连接作用的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双绞线传输距离的极限大约为200米左右,如此短的传输距离制约了网络的发展,同时双绞线受电磁干扰的影响较大,这也无疑使数据通讯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光纤收发器的运用,将以太网中的连接介质换为光纤。光纤的低损耗、高抗电磁干扰性,在使网络传输距离从200米扩展到2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乃至于上百公里的同时,也使数据通讯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他使服务器、中继器、集线器、终端机与终端机之间的互联更加简捷。 在实际的应用中,光纤收发器主要有下面三种基本连接方式: 一、环形骨干网 环形骨干网是利用SPANNING TREE特性构建城域范围内的骨干,这种结构可以变形为网状结构,适合于城域网上高密度的中心小区,形成容错的核心骨干网络。环形骨干网对IEEE.1Q 及ISL网络特性的支持,可以保证兼容诰 蠖嗍 髁鞯墓歉赏 纾 缈缃换换 腣LAN、TRUNK 等功能。环形骨干网可为金融、政府、教育等行业组建宽带虚拟专网。

二、链形骨干网 链形骨干网利用链形的联接可以节省大量的骨干光线数量,适合于在城市的边缘及所属郊县地区构造高带宽低价位的骨干网络,该模式同时可用于高速公路、输油、输电线路等环境。链形骨干网对IEEE802.1Q及ISL网络特性的支持,可以保证兼容于绝大多数的骨干网络,可为金融、政府、教育等行业组建宽带虚拟专网。链形骨干网是可以提供图像、语音、数据及实时监控综合传输的多媒体网络。 三、用户接入系统 用户接入系统利用10Mbps/100Mbps自适应及10Mbps/100Mbps自动转换功能,可以联接任意的用户端设备,无需准备多种光纤收发器,可为网络提供平滑的升级方案。同时利用半双工/全双工自适应及半双工/全双工自动转换功能,可以在用户端配置廉价的半双工HUB,几十倍的降低用户端的组网成本,提高网络运营商的竞争力。同时,设备内置的交换核心提高接入设备的传输效率,减少网络广播、控制流量、检测传输故障。 相信看过这篇文章之后,大家对光纤收发器工作时候的连接方式有大概的了解了吧,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到论坛里来讨论。

什么是光纤交换机

什么是光纤交换机光纤交换机作用和工作原理:光纤交换机是一种高速的网络传输中继设备,它较普通交换机而言采用了光纤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光纤传输的优点是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随着企业网络数据的不断增加和网络应用的频繁,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需要专门构建自己的存储系统网络来满足日益提升的数据存储性能要求。当前,最为热门的数据存储网络就是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就是把整个存储当做一个单独的网络与服务器所在企业局域网连接。 它的特点就是采用传输速率较高的光纤通道与服务器网络,或者SAN网络内部组件的连接,这样,整个存储网络就具有非常宽的带宽,为高性能的数据存储提供了保障。而在这种SAN存储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光纤交换机(FC Switch,也有称光纤通道交换机和SAN交换机的)了。因为这属于一种新型的设备,而且与我们平常所见的、用到的以太网交换机有太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协议的支持上),所以许多读者,甚至是已经用上SAN存储网络的企业用户都对SAN交换机一知半解。为此,本文就专门就SAN交换机选购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向各位进行一番介绍,其实就是介绍一下SAN交换机的主要特点。先来简单了解SAN交换机的由来,这样可以使我们加深对SAN交换机的了解,不再充满神秘色彩。 什么是光纤交换机简介: 光纤以太网交换机是一款高性能的管理型的二层光纤以太网接入交换机。用户可以选择全光端口配置或光电端口混合配置,接入光纤媒质可选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该交换机可同时支持网络远程管理和本地管理以实现对端口工作状态的监控和交换机的设置。 光纤端口特别适合于信息点接入距离超出五类线接入距离、需要抗电磁干扰以及需要通信保密等场合适用的领域包括:住宅小区FTTH宽带接入网络;企业高速光纤局域网;高可靠工业集散控制系统(DCS);光纤数字视频监控网络;医院高速光纤局域网;校园网络。 光纤交换机作用和工作原理: 无阻塞存储-转发交换模式,具有8.8Gbps的交换能力,所有端口可同时全线速工作在全双工状态 支持6K 个MAC地址,具备自动的MAC地址学习、更新功能 支持端口聚合,提供7组聚合宽带干路 支持优先级队列,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支持802.1d生成树协议/快速生成树协议 支持802.1x基于端口接入认证

西门子光纤交换机

SCALANCE SCALANCE是Scalable Performance的缩写,是西门子发展有源网络器件的新的里程碑。 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理念已在全球各地成功演绎了无数次,通过共享工具盒标准化机制,可以实现集成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致力于SIMATIC NET工业通讯的发展。这些有源网络部件可以完美相互协同,旨在严酷的工业环境下,能够集成、灵活、安全、高性能地构建工业以太网。 SCALANCE的分类 SCALANCE X 适合工业环境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SCALANCE S 安全性(保证工业安全) SCALANCE W 工业无线局域网。 工业以太网OSM/ESM 概述 ?网管型工业以太网OSM 和ESM 用于在控制级构建工业以太网络。 ?模板通过以下方式互连(主干网络),100 Mbit/s: - 用于OSM 的玻璃光纤 - 用于ESM 的双绞线 ?数据终端或网络接口,根据OSM/ESM 的类型 - 通过RJ45 或9 针Sub-D 型中的2 到8 个双绞线端口,10/100 Mbit/s - 3 或8 个光纤端口,100 Mbit/s ?通过集成的冗余管理器,也可将快速介质冗余用于大型网络中 ?简单的网络配置和扩展,不需要复杂的配置规则或参数化 ?SNMP 和基于Web 的管理和RMON ?通过e-mail 发送出错信号 ?数字信号例如门开关,温度监视器或信号接点,通过数字量输入集成在管理系统中 优点 ?即使故障时,也能通过非常快速的网络重新配置(<0.3 秒),可靠通讯 ?通过以下措施保证现有网络的投资安全性 - 简单地将现有的10 Mbit/s 数据终端或者子网连接到100 Mbit/s 快速以态网中 - 通过负载解耦以及数据传输速率100 Mbit/s,性能增强 ?无需进行传输时间的计算就可以简单地进行网络组态,同样也可用于超大型网络 ?高度的网络可用性: - 冗余电压馈入 - 基于光纤或双绞线的冗余网络结构,集成的冗余管理器和后备功能 ?灵活的网络组态,使用OSM/ESM 模板,网络拓扑结构可容易地与工厂结构相适配。 ?利用信号触点、数字量输入以及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或电子邮件,简化了监视与诊断。

光纤收发器在网络组建过程中的使用

光纤收发器在网络组建过程中的使用? 一、多模光纤收发器、多模光纤 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以太网的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质转换设备,而在网络上传输数据的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62.5μm,包层外直径125μm,与相对应的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8.3μm,包层外直径125μm.但是这些技术数据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很直观,其实要区别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看颜色就可以。多模光纤的尾纤(即从是终端盒引出接光纤收发器那一段线路)的颜色是桔红色,如图1所示 图1 而单模光纤的尾纤的颜色为黄色,如图2所示: 图2

从组网应用上,由于多模光纤无法进行长距离的传输,一般只能用于楼宇内部及楼宇间的联网,但由于多模光纤及对应的光纤收发器比较便宜,所以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应用。比如祥子所在单位的办公大楼内综合布线采用的就是多模光纤,另外,很多学校组建内部的校园网时也是使用的多模光纤。 二、单模光纤收发器系列 随着技术的进步,单模光纤开始进入长距离的组网操作(从几公里至一百多公里),而且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没几年的时间,从就高端应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从祥子所从事的工程来看,现在某些重点客户家里开通网络时都是直接使用的光纤收发器(所谓的FTTH模式,光纤到户),使用光纤收发器组网已经成为广电开展增值业务非常普遍的一种形式。下面介绍的各种型号的光纤收发器,都是基于单模光纤的。 (一)双纤单网口 所谓双纤单网口光纤收发器,就是利用两根光纤(一收一发),一组光纤收发器实现电信号至光信号、光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换,设备通常如图3所示: 图3 记得应该是2000年左右,当时这种设备还是一种高端设备,一对光纤收发器要几千元,但是能够实现长距离传输很神奇,而且相比电缆传输(MODEM拨号、DDN)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质量好的特点,所以在开通业务时特别受用户的欢迎,当时听到用户对于光纤联网的肯定,我们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这里的网络设备可能是交换机,也可能是服务器,那么光纤收发器输出的那根网线,究竟是直通线还是交叉线呢,这个问题当时可算是一个大问题,祥子每次都要翻阅说明书,查看说明书里面介绍的这款型号具体对于服务器还是交换机是直通线还是交叉线,但是后来随着组网经验的积累,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可以将光纤收发器当作一台PC机看,PC 机与交换机相连是直通线,PC机与服务器相连是交叉线,那么光纤收发器与交换机相连就是直通线,与服务器相连就是交叉线。当然,现在随着技术进步,光纤收发器的网口也一般做成了自适应模式(自动匹配交叉线和直通线),工程使用时也相应方便了很多。 (二)单纤单网口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光纤资源紧张,有些单

ES系列以太网交换机使用说明(Content)

第一章产品介绍 1.1产品简介 ES系列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是款完全符合IEEE 802.3 Ethernet 标准,并且满足工业生产的苛刻要求的高性能交换机,它为建立小型、中型、大型网络尤其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网络、小区社区网络接入提供了最具性价比的组网解决方案。本系列交换机目前包括ES-24/ES-24F和ES-08三款交换机,其中ES-24F提供光模块接口扩展。 在本系列交换机中,所有的端口都支持自适应功能,与任何10Mbps 或100Mbps ,全双工或半双工的以太网设备相连都能保证正常工作,并可独享速率,大幅提升网络性能。采用最新的“自动交叉线(Auto-Cross-Over)技术,能自动检测双绞线为直通线或交叉线,任何线与任何口都可以相连,所有端口都可以作级联口。本系列交换机还可以扩展1 或2 口100BASE-FX SC/ST 光纤模块,用来连接远距离的交换机或服务器,最长可延伸2公里(多模)或20公里以上(单模)距离,其独立的模块口不占用其它端口。 1.2 装箱清单 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全如下列附件,如果任一附件遗失或受损,请与您的经销商联系并保留原包装,包装中有以下附件: ·一台以太网交换机 · L型固定架两个 ·镙钉六枚 ·黏性胶垫四个 ·使用手册 1.3 产品特性和规格 产品特性 ● 符合IEEE 802.3 标准 ● 流控方式:全双工采用IEEE 802.3x 标准,半双工采用Backpressure标准 ● 存储-转发体系结构 ● 具有8/24 个10Base-T/100Base-TX RJ-45 端口(支持MDI/MDIX 自动翻转功能) ● 提供2个扩展插槽,支持100M光纤/UTP模块卡和宽带路由模块卡 ● 背板带宽大于4.8G ● 转发速率:10M 14,880pps 100M 148,800pps ● 支持4K MAC地址空间 ● 缓冲区容量6M ● 每一端口支持地址学习功能,并允许设置动态地址老化时间 ● 支持静态MAC地址表的管理及静态MAC地址绑定功能 ● 能提供端口安全控制、端口监控等设置功能 ●提供多种电源支持,包括AC 220V,DC 220V和DC 110V ●默认电源支持AC 220V/DC220V自适应 ●在-25 oC至70 oC间可保证正常工作 ●在温度为4 0 oC,湿度为95%的湿热环境(无凝结)下可保证工作正常 ●可在10V/m的强磁场辐射环境下正常工作 ●6Kv接触放电(静电干扰)下工作无影响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的故障案例及设置经验交流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的故障案例及设置经验交流太网光纤收发器因它的维护方便、低成本等优势越来越多的用到杭州电信网客户末端,光纤收发器由于是末端的低端设备,维护人员往往会忽略它的设置。本文通过分析近期由于光纤收发器设置不当造成的故障案例,来提醒维护及施工人员重视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的设置。希望通过本文和各位维护人员交流,提出简洁、实用的设置规范。 例1:某用户申请了34M带宽的长途电路,业务运行一段时间后,用户申告带宽不足。 此电路为MSTP电路,维护人员检查了大通道上的带宽设置,时隙绑定等参数,没发现问题。用仪表到客户用户转接局测试结果也是34M,用户还是称带宽不足。末端用的艾赛VX230光纤收发器由于是光口,没有用仪表测试。 检查光纤收发器的设置: 光纤收发器转接局设置为自适应,末端设置为强制。 两端光纤收发器速率设置了10Mbps。 修改两端光纤收发器的设置,两端都设置成:强制100Mbps全双工后,用户称带宽正常。 例2:某客户申告电路有丢包。 检查光纤收发器的设置:为半双工模式引起用户设备PING有大量丢包。 修改两端光纤收发器的设置,两端都设置成:强制100Mbps全双工后,用户设备PING包正常。 以上案例说明:任何两个直连的以太网端口间都存在端口速率与双工模式的适配要求,非正常配置将导致通信故障。 故障现象为: 1.带宽不足。 2.有丢包或时延过大现象。 3.有短暂网络通信中断等故障现象。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的设置建议及注意事项: 1.两端电口设置为同样的速率和双工模式(100M/全双工),以保证匹配良 好。

2.电口强制模式建议优先设置成“强制”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能和绝大部分 对接设备良好匹配。个别出现链路起不来现象时,检查对接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用户设备),建议本设备设置为与对接设备同样工作模式,以保证匹配良好。 3.特别注意:状态变更后,必须重新上电设置方能生效。 4.设置完毕后,最后检查:自局端交换机至用户交换机(路由器)链路上的 所有以太网端口都以双工模式工作于用户租用的数据速率上,确保用户的带宽及通信质量。 以上仅供维护人员交流,各维护人员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同现象,或不同的处理方式,往及时交流、探讨。

光猫、协转、光纤收发器、光端机等接入设备如何区别

光猫、协转、光纤收发器、光端机等接入设备如何区别 光端机:下行业务为2M(E1),可分PDH,SDH光端机,相对来说时钟恢复和复用比较复杂,需要很多交叉,复用,时钟提取定时等多种芯片一起应用. 光猫:属于接口转换器类型,下行可接2M(E1),以太网,V.35业务,就用个转换器芯片就能完成光纤收发器:这个下行业务只有以太网.硬件设计也是最简单的,自己编写一个FPGA代码做程序就OK了.光猫是一种类似于基带MODEM(数字调制解调器)的设备,和基带MODEM不同的是接入的是光纤专线,是光信号。用光电信号的转换和接口协议的转换后接入路由器,他属于是广域网接入的一种,也就是常常说到的光纤接入,只要存在光纤的地方都需要光猫对光信号进行转换。 光电收发器是用局域网中光电信号的转换,而仅仅是信号转换,没有接口协议的转换。一般用在园区网内较长距离,不适于布双绞线的环境。不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光电转换器和光猫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近期两者基本可以统一为同一种设备了,光电转换器也成为光猫的学名。 协议转换器主要有E1转V.35和E1转以太网两种类型。 光端机,就是将多个E1(一种中继线路的数据传输标准,通常速率为2.048Mbps,此标准为中国和欧洲采用)信号变成光信号并传输的设备(它的作用主要就是实现电-光和光-电转换)。光端机根据传输E1口数量的多少,价格也不同。一般最小的光端机可以传输4个E1,目前最大的光端机可以传输 4032个E1。

光猫是一种类似于基带MODEM(数字调制解调器)的设备,和基带MODEM不同的是接入的是光纤专线,是光信号。 用于广域网中光电信号的转换和接口协议的转换,接入路由器,是广域网接入。光电收发器是用局域网中光电信号的转换,而仅仅是信号转换,没有接口协议的转换。一般用在园区网内较长距离,不适于布双绞线的环境。为了说清楚光猫、光电收发器。我们有必要介绍它们所运用的环境。 光Modem也称为单端口光端机,是针对特殊用户环境而设计的产品,它利用一对光纤进行单E1或单V.35或单10BaseT点到点式的光传输终端设备。该设备作为本地网的中继传输设备,适用于基站的光纤终端传输设备以及租用线路设备。而对于多口的光端机一般会直称作“光端机”,对单端口光端机一般使用于用户端,工作类似常用的广域网专线(电路)联网用的基带MODEM,而有称作“光MODEM”、“光猫”、“光调制解调器”。 在这里我举一个产品的例子:广州华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S-OPT122 V.35光端机(见图1),该设备提供了1路V.35数据通道,此接口可接入路由器的V.35数据接口。光端机的E1和V.35接口速率都可通过拨码开关任意调节,可透传2M数据。HS-OPT122 V.35光端机可作为本地网的中继传输设备,尤其适合作为移动通信网基站的光纤终端传输设备以及租用设备。 我这里所指的光端机仅仅是在数据通信上的产品,实际光端机的产品五花八门,有用有线电视传输的,有用于电话传输的,有用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