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海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海藻多糖的结构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海藻多糖的结构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摘要海藻多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表明,海藻多糖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综述了海藻多糖的结构、生物活性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其活性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海藻资源。
关键词:海藻多糖;结构;生物活性1.引言多糖的种类各异,在生物体中行使着不同的功能。
因此,关于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当今研究表明,海藻中含有丰富的多糖。
海藻是海洋植物中数量和品种最多的一类,其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研究已成为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
其中,海藻多糖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一类生理活性物质。
海藻多糖是海藻中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能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海藻多糖只有褐藻胶,琼胶,卡拉胶、叉红藻胶等。
这些海藻多糖,除具有传统的工业价值外,近年来研究表明,由于海藻多糖是由多个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单糖基通过糖苷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量碳水化合物,与其他多糖一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用功能, 诸如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抗突变、抗辐射抗炎、抗衰老等作用等[1]。
2. 海藻多糖的结构海藻多糖是一类多组分混合物, 由不同的单糖基通过糖苷键( 一般为C1,3- 键和C1,4- 键) 相连而成,是海藻细胞间和细胞内所含的各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的总称。
一般为水溶性, 大多含有硫酸基, 多具高黏度或凝固能力。
海藻多糖的种类很多, 根据其来源不同, 分为红藻多糖、绿藻多糖、褐藻多糖等, 其中褐藻多糖的种类和数量最多[2](见表1)。
表1 主要的海藻及其产物门类主要种类主要产物红藻门石花菜、江蓠、鸡毛菜、松节藻、沙菜、红舌藻、紫球藻、蔷薇藻等琼胶、卡拉胶、红藻淀粉、木聚糖、甘露聚糖绿藻门孔石莼、杜氏藻、衣藻、栅藻、小球藻、扁浒苔、刚毛藻、刺松藻等木聚糖、甘露聚糖、葡聚糖、硫酸多糖褐藻门海带、昆布、裙带菜、海蒿子、羊栖菜、鼠尾藻、亨氏马尾藻、半叶马尾藻、铜藻等褐藻胶、海带淀粉、褐藻糖胶、海藻纤维素不同来源的海藻多糖,组成多糖的糖基单体也不相同。
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3

从马尾藻、海带、昆布、软骨藻中提炼 的海带氨酸具有影响血液循环和血管紧 张度的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生物活性物质
从麒麟菜、角叉菜中提炼的卡拉胶 对动脉硬化及总脂质、血清胆固醇 的上升有抑制作用。从各种海藻中 提取多糖化合物如墨角藻多糖、海 带多糖、褐藻酸钠等具有降血脂、 抑制胆固醇的作用。
具有抗凝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海藻中能抑制血液凝固的物质是磺胺多聚 糖,主要分布在卡拉胶、琼胶、海带多聚 糖中。具有抗凝作用的海藻有二三十种, 它们无毒性是廉价的抗凝血剂,具有此物 质的海藻有:鹿角菜、羊硒菜、萱藻、马 尾菜、裙带菜、海带、昆布、角叉菜、石 花菜等。
具有免疫及凝集素的生物活性物质
在江蓠,刺松藻、蜈蚣藻、沙菜、墨角藻 等几十中海藻中都具有血球凝集的活性物 质。海藻的凝集素能凝集各种细胞,对复 合糖具有沉降作用,可用为生化与临床试 剂。海藻凝集素还能凝集癌细胞、酵母、 单细胞蓝藻等,尚有激活免疫作用以及抑 制癌细胞繁殖的功能。
海藻生物活性
抗菌、抗病毒的生物活性物质 抗癌的生物活性 影响心血管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抗凝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免疫及凝集素的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抗辐射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止痛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抗菌、抗病毒的生物活性物质
在海藻中具抑制微生物活性的物质有100多种, 如软骨藻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凹顶 藻、风地藻等具有抗细菌、真菌的作用。 海藻具有抗艾滋病病毒功效 从蓝藻、褐藻、红 藻中能分离出抗艾滋病的活性物质,主要成分 是硫酸多糖。海带的墨角聚糖与螺旋藻内的糖 脂具有抗艾滋病病毒功效 。 海藻中提取的琼胶、卡拉胶有抗乙型流行性感生物活性物质
从海带中提取的海藻多糖能显著地抑制 淋巴细胞的凋亡率,降低细胞的凋亡反 应,从而对辐射引起的免疫功能损伤起 到保护作用。紫菜中的紫菜素、角叉藻 的角叉菜素能吸收紫外线,多糖具有抗 辐射损伤的作用。此外,螺旋藻、小球 藻、昆布、江蓠藻均有抗辐射物质。
螺旋藻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螺旋藻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螺旋藻概述 (3)1.2 螺旋藻营养价值及应用现状 (3)2. 螺旋藻的主要营养成分 (5)3. 螺旋藻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6)3.1 抗氧化活性 (7)3.1.1 主要活性成分 (8)3.1.2 研究进展 (10)3.2 抗炎活性 (10)3.2.1 主要活性成分 (11)3.2.2 研究进展 (12)3.3 免疫调节活性 (13)3.3.1 主要活性成分 (14)3.3.2 研究进展 (15)3.4 其他生物活性 (15)3.4.1 降低胆固醇 (17)3.4.2 抗肿瘤活性 (18)3.4.3 降血糖活性 (19)3.4.4 其他活性 (20)4. 螺旋藻的应用前景 (21)4.1 食品添加剂 (23)4.2 功能性食品 (24)4.3 药物研发 (25)4.4 其他应用 (26)5. 结论与展望 (27)1. 内容概览螺旋藻作为一种富含营养成分的天然食品,近年来在科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螺旋藻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螺旋藻的基本概况,包括其形态、生长环境、种类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重点探讨螺旋藻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以及这些成分在螺旋藻中的含量和比例。
本文还将分析螺旋藻中的特殊成分,如多糖、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等,以及这些成分在螺旋藻中的生物活性。
在研究螺旋藻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螺旋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远高于大豆、牛肉等常见食物;同时,螺旋藻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具有抗衰老、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螺旋藻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脂、抗疲劳等多种生理功能。
关于螺旋藻的研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不同种类的螺旋藻之间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有何差异?如何提高螺旋藻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答。
海藻多糖的结构_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海藻多糖的结构、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罗先群 王新广 杨东升
( 海南大学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 海口 570228)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海藻多 糖的结构和提取方法, 综述了 海藻多糖 的多种生物 活性, 包括 抗病毒、 抗肿 瘤、抗突变、抗氧化, 调节免疫活性及其他一些功 能, 并对 海藻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海藻多糖; 结构; 提取; 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 T S202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2513 ( 2006) 04- 0100- 06
据报道, 硫酸化螺旋藻多糖 ( C a- SP ) 能够 抑制少数有包膜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 I型、人巨 型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
行性感冒病毒和 H IV - I等的பைடு நூலகம்制。 Ca- SP 能选 择性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与传播, 而形 成的钙离子整合物和硫酸根是 Ca- SP 抗病毒 效 果所必需的 [ 6] 。
海藻多 糖是 一类组 成相 当复 杂的 生物 大分 子, 纯化起来相当困难。采用普通的分子筛只能 进行初步的纯化, 这样也只能得到分子量相近的 海藻多糖混合物, 它的纯度不能用通常小分子化 合物的纯度来衡量, 通常提到的多糖纯品实质上 只能是一定分子量范围的均一组分。不过通过分 子筛或者阴离子交换柱等可以达到多糖与蛋白分 离的目的。想要获得纯度更高的多糖纯品, 就需 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 等方法来实现。
【高中生物】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生物科技行业)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以及所含化合物的特异性,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许多机遇与挑战。
由于海洋存在许多极端环境,如高压(深海)、低温(极地、深海)、高温(海底火山口)和高盐等。
为了适应这些极端的海洋生境,海洋生物蛋白质无论氨基酸的组成或序列都与陆地生物蛋白有很大的不同。
生物活性肽是指那些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肽类。
同时,海洋生物蛋白资源无论在种类还是在数量上都远远大于陆地蛋白资源,并且未得到很好的开发。
1海洋天然生物活性肽天然存在的活性肽包括肽类抗生素、激素等生物体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各种组织系统,如骨骼、肌肉、免疫、消化、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的活性肽。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研究中的应用,RP-HPLC,2D-NMR,TOF-MS,手性色谱(包括GC,HPLC)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洋活性肽的研究易于进行。
目前研究的海洋活性肽主要包括来源于海鞘、海葵、海绵、芋螺、海星、海兔、海藻、鱼类、贝类等的活性肽以及在海洋生物中广泛分布的生物防御素。
1.1海鞘多肽海鞘(Ascidian)属于脊索动物门,海鞘纲与尾索动物亚门的另外两个纲称为被囊动物(Tunicate),约有2000种,海鞘是被囊动物中种类最丰富、含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最多的一类。
自1980年Ireland等从海鞘中发现一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肽Ulithiacycla-mide 以来,不断有环肽从此类海洋生物中发现。
最令人瞩目的是从加利福尼亚海域及加勒比海中群体海鞘Trididemnumsolidum.中分离出的3种环肽DidemninA~C,它们都具有体内和体外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其中DidemninB的活性最强,对乳腺癌、卵巢癌具明显的抑制活性。
同时,它还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活性,体内活性较环抱霉素A强1000倍,有望成为新型抗肿瘤药.1.2海葵多肽海葵(Anemone)是另一类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海洋生物。
海藻活性物质研究概况及抗辐射研究进展

索有效的防治辐射 药物。 目前 已知 的一些具有 防治辐 F cia 褐 藻 中的 一种 水 溶 性 杂 聚 多糖 ,属 褐 藻 u o n是 d 小、 可用于 临床 的新 药。 目前 国内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在 对 红藻 D l sr a g ie 的研 究 中得 到 了硫 酸 e sei sn un . e a 的研 究有 了长足 的进 步。许 多国家均不 同程度地 开展 化支链 的 xl a c n J并 发现 其 具有 抗 炎和 抗 皮 yo l t s , gaa 了海洋生物 活性物质抗肿瘤 、 病毒、 抗 抗真菌 、 抗心脑血 肤 老 化 的药理 作用 。 管疾 病、 抗炎 、 抗艾滋病 以及提 高机体 免疫 功能等 方 面 1 2 蛋 白类 藻兰 蛋 白是 一种水 溶性 蛋 白, 在 于 . 存 的研 究, 已经发现 了大量具 有上述 作用 的具有新颖结构
人 员受到的空间辐 射等 受到高度 重视。人们 一直在探
射作用 的药物, 多数毒性较大 , 因此, 期待开发 出毒性较
糖 、 藻 多糖 、 藻 多糖 等 , 藻 类 的 鼠尾 藻 、 褐 绿 褐 昆布 、 海 带 、 栖 菜 等 所 含 的 多 糖 , 属 硫 酸 化 多 糖心 。 羊 均 ]
1 海藻 活性 物质
海藻 中萜类物质 种类很 多, 多为 卤代或 大
芳香族 萜类化合 物。这 些萜类大多具有杀菌 、 抑菌和抗 肿瘤等生物活性。有研 究表 明, 卤代芳香族 萜类化合物 比非 卤代或非芳香族 萜类化合物 的生物活性 高。关于 海藻 中萜类物质的研 究, 内报道 , 国 从海 南 岛和 涠洲 岛 红藻 L uec ain e s a a e中分 离得 到 1个 a rni m r n ni Y m d a a s 新 的溴代 二 萜, 新 的倍 半 萜, 新 的含 卤素倍 半 2个 3个 萜 ; 从烟 台海域 海 洋褐 藻 D c o t i dvr aa. iype s i i t 中 t r a c
海洋生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研究

海洋生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研究海洋生物是丰富的生物资源之一,其中包括许多种类的动物和植物。
这些生物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药、食品、化妆品等。
因此,海洋生物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海洋生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研究。
一、海洋生物中的活性物质种类海洋生物中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含有的天然活性物质也不同。
其中,海藻、海绵、珊瑚、贻贝等多种生物中含有天然活性物质。
例如,海藻中含有多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益处。
珊瑚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珊瑚二醇、珊瑚三醇、铜珊瑚葡聚糖等。
这些物质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二、天然活性物质的作用海洋生物中含有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作用。
例如,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炎症、神经保护等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这些天然活性物质在医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此外,它们还能用于防腐保鲜、美容养颜等方面。
三、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在海洋生物中发现的活性物质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许多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海洋生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并尝试研发新的药物和美容产品。
由于这些活性物质的作用多样,相应的研究也十分复杂。
其中,活性物质的提取、纯化和测定是研究中的难点。
四、活性物质的应用海洋生物中发现的活性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例如,碘含量高的海藻多糖对人体的甲状腺功能有调节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珊瑚三醇对皮肤有美白、保湿、抗老化等作用,因此可用于美容产品。
五、未来展望随着对海洋生物中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将有更多的天然活性物质被发现和研究。
同时,利用这些活性物质研发新的药物和美容产品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洋生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
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摘要】人类对海藻的开发应用由来已久,海藻中生物活性物质——海藻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本文着重就海藻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以概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广阔的海洋蕴藏着巨量的生物资源,生活在海洋中的3万余种海藻即是海洋生物中的一大家族。
随着海藻资源的利用,海藻中各种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已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
多糖是海藻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学成分,且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凝血、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等众多生物活性,因而海藻多糖的研究一直是海藻化学成分研究的重头戏。
本文就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作一简要综述。
1 免疫调节功能海藻多糖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它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产生抗体。
褐藻糖胶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对大鼠红细胞凝集,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海带多糖能明显激活腹腔内巨噬细胞,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另外,海带多糖能够促进正常小鼠脾T、B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闫建忠等从紫菜中得到一种褐藻糖胶,实验结果显示这种褐藻糖胶能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泌和增殖。
Itoh等发现马尾藻多糖能激活模型小鼠的巨噬细胞,增加C3补体的含量。
王庭欣等研究海带褐藻糖胶能够激活巨噬细胞的功能,还能促进IL-1,TNF,NO等因子的产生。
Son等人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多糖,检测显示海藻多糖能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数量及吞噬能力。
2 抗病毒作用Beress等从钝顶螺旋藻中分离纯化的硫酸化螺旋藻多糖(Ca-SP)能够有效抑制少数有包膜病毒的复制,比如有单纯疱疹病毒I型、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硫酸化螺旋藻多糖能选择性抑制这些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太平洋裂膜藻多糖是人类缺陷免疫病毒(HIV)转录酶特异性抑制剂,对其病毒逆转录酶也有抑制作用,并且不影响宿主细胞自身的DNA及RNA的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海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综述】海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概况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概况,并对生物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做了初步的讨论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国内外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有了长足进步,许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抗艾滋病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
发现了大批具有上述作用的新颖化学成分。
海藻(Algae)是海洋中的低等隐花植物,全世界约有3万余种,被人类广为利用的海藻主要是褐藻、红藻、绿藻和蓝藻,约百余种。
目前的研究显示藻类植物含有多种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真菌、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的活性物质。
关键词:海藻、生物活性、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海藻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关系,它作为重要的药物资源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中已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等著作中早有收录,海带、昆布、羊栖菜、海蒿子等海藻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前列腺增生、淋巴结结核及恶性淋巴瘤、乳腺增生、炎症(如肥厚性咽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另外还用于治疗甲亢、眼病、不孕症、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取得的这些成果,为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广阔的前景。
1、抗肿瘤萜类是海藻中报道较多的一类抗肿瘤活性成分。
松节藻科凹顶藻属Laurencia是萜类的“天然工厂”,富含各种具细胞毒活性的卤代三萜、二萜、倍半萜。
如钝形凹顶藻L.obtusa中分离到两种具角鲨烯三萜骨架的溴代醚,都具有抗肿瘤作用[1]。
大量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海藻多糖能激活免疫受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中,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抑瘤效果好等优点[2]。
海带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学功能多项研究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
从海带提取的高纯度U2岩藻多糖类物质注入人工培养的骨髓性白血病细胞和胃癌细胞,其细胞内的染色体就会被自有酶所分解,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2]。
施志仪等研究发现海带褐藻糖胶可抑制人肝癌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此外,海藻多酚同样也是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根据实验推测透析液最佳抑制浓度在0.085~0.10mg·mL_1左右。
并指出鼠尾藻中的多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还与海藻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海藻多酚抗肿瘤作用强于低相对[3]。
2、抗病毒许多海藻多糖(多数为硫酸多糖)也具有抗病毒活性。
一种基于角叉菜胶的阴道消毒Carraguard可有效抑制HIV和其他性传播病原,已经在南非和博茨瓦纳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
鹿角菜(Pelvetiasiliquosa)和墨角藻属褐藻(Fucusistichs)中的岩藻聚糖可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乙肝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人单纯疱疹病毒HSVI、Ⅱ等多种病毒_1。
墨角藻Fusvesiculosus、印度洋中的一种红藻、石莼Ulvalactca中都发现了抗HIV等病毒活性的多糖。
除了常见褐、红藻外,太平洋裂膜藻(Schizyniniapacifica)中的硫酸多糖也可特异性抑制HIV病毒逆转录酶[10]。
研究表明海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是主要通过增强免疫和阻止病毒吸附两种途径实现的[15,21,22]。
另外其抗癌、抗病毒活性可能还与其可清除病理状态下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过多活性氧(从而避免了正常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机体损伤)有关[4]。
绿藻多糖不仅能够抑制病毒的吸附,而且能影响到病毒复制。
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毒活性成分。
病毒吸附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病毒体与细胞接触,进行静电结合,此过程是非特异的,可逆的。
二是病毒表面位点(蛋白质结构)与宿主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此过程是特异的,非可逆的。
绿藻硫酸多糖通常能抑制以上两个过程,通过掩盖病毒膜糖蛋白上的有效位点或与宿主细胞的CD4受体结合阻断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从而实现抗病毒作用。
通常,抗病毒活性依赖于它们的硫酸化程度。
硫酸化程度加大后,抗病毒活性增强[5]。
3、抗细菌、真菌海藻中的抗菌活性物质多为结构独特的卤代化合物、胆碱、酚类、萜烯类、单宁、多烯脂肪酸等。
如,海门冬属含有抗菌活性的卤代甲烷;在松节藻科中含有较多具抗菌活性的溴酚类化合物;马尾藻和某些红藻、绿藻均含有马尾藻素,为含硫、氮的酚类,活性极强,对很多微生物都有抑制作用;凹顶藻等中的卤代化合物,钙扇藻、网地藻等海藻中的萜类化合物常具有抗菌活性[6,7]。
另据报道,在Deliseapulchra中分离到的一种卤代呋喃酮(图8)具有良好的抗细菌活性,可阻止多种病原菌聚集形成菌落,将有可能用于治疗胆囊纤维化患者肺部的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8,9]。
4、抗氧化海藻中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海藻多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海藻多糖还可增强SOD的抗氧化活性[10,11,12],除此之外,海藻中的抗氧化成分还有褐藻多酚,如昆布、海黍子多酚。
吕志华等对青岛的24种海藻作了对不饱和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的筛选,发现海黍子较强;魏玉西等也发现鼠尾藻和海黍子的乙醇提取物有较强抗氧化能力,其成分也是多酚类[13,14]。
海藻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具有抗氧化活性[15,16]。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对吞噬细胞本身及其他细胞、组织及生物大分子有破坏作用,而脂质过氧化加速又可造成正常细胞的破坏和死亡。
海藻硫酸多糖(’L’)具有清除活性氧的作用,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5、抗心血管疾病一些特殊的甜菜碱如石莼甜菜碱能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褐藻氨酸及其二草酸盐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且结构简单,原料易得,如昆布氨酸等。
另外,从多种褐藻中可提取到岩藻甾醇,也具降血胆固醇作用[17,18]。
某些海藻多糖类成分具有脑心血管活性,如褐藻酸盐、角叉菜胶、岩藻聚糖、海带多糖、紫菜多糖、石莼多糖等据报道多有降血脂、减少膳食胆固醇吸收、降肝脂、降血糖、降血压等功效[19,20-22]。
据报道,海藻多糖降低过氧化脂质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功能是通过抗氧化来实现的,防治高血压则是通过对NO及血管紧张素等因子产生释放的调节来实现的。
另外海藻酸钠、岩藻聚糖还可抑制血小板凝结(预防血栓),萱藻、鼠尾藻、海带、石莼多糖的体外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也有报道。
6、提高免疫活性日本石原会社产业公司曾在东南亚海域藻类中发现了一些种的提取物对小鼠细胞有免疫抑制作用,这有可能用于开发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如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另外据报道螺旋藻多糖、岩藻聚糖等海藻多糖可刺激实验动物及人类免疫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力[23,24,25]。
螺旋藻多糖能够非常明显地促进小鼠脾细胞对丝裂原刀豆素(的增殖反应,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
极大螺旋藻胞外多糖可提高小鼠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促进白细胞介素产生及增强淋巴细胞和混合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人们对糖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多糖及糖复合物参与了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免疫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与感受。
日本研究人员对可食海藻的热溶提取物多糖进行研究。
在内毒素无响应(.H5H(L小鼠实验中,表现出脾细胞:B3合成活性的提高,并且对小鼠的抗金葡球菌的吞噬细胞的消化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并对胞质分裂,MFG>N?>FOMF—*P的释放和肿瘤坏死因子P也有相同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研究表明,此海藻多糖对脾细胞多克隆抗体(QKA和QK$)的生成上有促进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另外据报道螺旋藻多糖、岩藻聚糖等海藻多糖可刺激实验动物及人类免疫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力。
海藻多糖能明显的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小鼠的足肿胀度和抗体生成细胞数,提高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7小结生物技术——推动海藻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新动力尽管海藻中发现了众多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但除了海藻多糖、高不饱和脂肪酸等含量大的成分以外,相当一部分海藻活性化合物在藻体中的含量是非常微小的,很多野生海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量也是有限的,而这些化合物独特复杂的结构又使得化学合成技术难度大或不经济,对这些化合物的深入的药理研究及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步履维艰,这可能也是目前进入市场的海藻药物或保健品主要集中在多糖及高不饱和脂肪酸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解决海藻生物活陛物质开发所面临的药源问题,蓬勃发展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可能给我们提供新的启示。
结合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概况及海藻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我们认为,对解决海藻药源问题最具潜力的生物技术可能是药用海藻的人工栽培技术、海藻组织培养和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技术以及生物工程育种技术。
参考文献[1]张翼李晓明王斌贵.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科学前沿与学术评论,2005,27(7):57[2]刘海洲,刘均洪.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医药应用研究新进展[J].化工科技市场,2005,20(7):30-31[3]扬会成,董士远,羽尊英.郭玉华,李瑞雪,曾名勇[J].海藻中多酚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J].2007,26(5):55[4]张翼李晓明王斌贵.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科学前沿与学术评论,2005,27(7):58[5]张会娟,毛文君,房芳,李红燕,齐晓辉.绿藻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科学视野,2O09,33(4):91[6]西泽一俊.海藻的生理活性物质.中国海洋药物,1993,12(1):47-51[7]陈灼华,郑怡,庄惠如.10种红藻和褐藻抗细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0(4):75-79. [8]15]AlbertusJ.S.Medicinalandpharmaceuticaluse.sofsea weednaturalproducts:Areview.JournalofAppliedPhycology,2004,16:245-262[9]KjellebergS,SteinbergP.Surfacewarfareinthesea.MicrobiologyToday,2001,28:134~135[10]王炳岩,季宇彬.海藻多糖对白血病L615小鼠LPO含量及GR、GSH-PX、CAT、SOD酶活性的影响.中医药信息,1994,11(5):43~45.[11]张健,苏秀榕,张士达等.裙带菜降血脂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2):148~151[12]罗广华,王爱国,柯德森.海藻中清除自由基的物质.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8,6(1):15~18[13]吕志华,于广利,迟连利.海黍子多酚对亚油酸甲酯氧化的抑制作用.中国海洋药物,2001,20(6):25-28[14]宗灿华,田丽梅.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2008.14(6):531-532.[15]魏玉西,于曙光.两种褐藻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海洋科学,2002,26(9):49~51[16]黄海兰,赵祖亮,王斌贵.磷钼络合物法与B.胡萝素.亚油酸法测定海藻脂类成分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中国油脂,2005,30:32~35[17]蔡慎初.海藻消瘿方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药杂志,1997,22(2):120~121[18]范晓,周永航.海藻中的甜菜碱及其类似物.海洋科学,1999,23(3):24~26[19]AlbertusJ.S.Medicinalandpharmaceuticaluse.sofseawe ednaturalproducts:Areview.JournalofAppliedPhycology,2004,16:245-262[20]王兵,黄巧娟.羊栖菜多糖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海洋药物,2000,19(3):33-35[21]吴寿金.降血糖植物多糖的研究概况.中草药,1992,23(10):549[22]吴钟高,李其珍.褐藻精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海洋药物,2000,19(4):35[21]赵素容,卢兖伟,吴祖泽.天然产物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5,29(3):280-283.[23]徐明芳,高孔荣,刘婉乔.海藻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食品科学,1995,16(12):19~22[24]汪开治.海藻含有免疫抑制物.生物学通报,1995,1:77[25]姚福汉,蒋伯诚.海藻中具有免疫赋活作用的多糖.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7,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