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降浊、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32例疗效分析
通腑泻浊打开闭塞之门_中风病急性期治法探究_牛豫洁

通腑泻浊打开闭塞之门———中风病急性期治法探究牛豫洁(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摘要: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首先认识中风病急性期痰浊内闭是其发病主要病机,腑实不通是其加重的重要条件,瘀毒互结是神昏关键所在,然后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涤痰泻浊、开闭解郁,通腑急下、祛邪安神,祛瘀逐毒、开窍醒神的治疗思路,并且把“通下”贯穿在各个治疗环节中。
结果:提出的治疗思路和所探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加以实践,收到较好疗效。
结论:中风病在急性期内,施加以通下为主的治疗方法是有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中风病;急性期;通腑泻浊;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8-1500-03修回日期:2010-01-25作者简介:牛豫洁(1964-),女,河南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风病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呈指数上升[1]。
传统医学亦认为,中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因气血渐衰,阴气渐亏,加之相应诱因,或七情内伤,或饮食失调,或劳欲过度,乃致阴阳气血逆乱,脑络溢血或血堵脉络,疾病乃生。
中风病本虚标实,《金匮要略》首创“中风”病名,长期以来,影响中风病转归的3个问题:脑功能障碍(神昏),肺部感染(痰浊内闭),功能性肠梗阻(腑实不通)未能得到很好解决,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中风病急性期气机逆乱、腑气不通是阶段性主要矛盾,因此提出了“通腑泻浊,打开闭塞之门”的治疗方法,现将有关内容成文于后,望读者不吝指正。
1中风急性期的中医病理基础1.1痰浊内闭是中风发病的主要病机《丹溪心法》云:“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
《兰室秘藏》中亦有:“中风为百病之长,乃气血闭而不行,此最重痰”的论述。
而中风急性期虽有本虚,但以标实为关键。
痰浊为患,内而脏腑,外则经络,皆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痰浊为津液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属有形之邪。
通腑泻浊法在中风病急性期治疗中的运用

通腑泻浊法在中风病急性期治疗中的运用
宋大桥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05(018)002
【摘要】1 前言。
中风包括脑溢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性疾病,为常见病之一。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渐上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日趋明显,中风发病率明显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那么,如何减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是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80年代以前,现代医学对脑卒中的治疗一直采取“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
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检验设备的更新,特别是CT、MRI、PET、DSA及SPECT等反射影象学设备及手段的出现,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发生突飞猛进地发展。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宋大桥
【作者单位】义乌市中医院中风科,浙江,义乌,3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2
【相关文献】
1.通腑泻浊法在内科急症中的运用 [J], 段才萍
2.基于脑肠肺轴理论通腑泻浊法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J], 李贵阳;嵇建刚;张立霞
3.通腑泻浊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J], 闫咏梅;薛亚娟
4.谈通腑泻浊法在中风病的应用 [J], 于存娟;田立;周伟光
5.通腑泻热法在中风病神昏治疗中的临床意义——附48例临床观察 [J], 王中男;张冀秋;南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组 < 0 . 0 5 ) 。结论
治疗 中风急性 期患者应 用化痰 通腑汤 , 能够 显著改 善患者 的临床症状 积分 , 值得
在 临床 中广泛推广 。
【 关键词 】 中风急性期 ; 化痰通腑汤 ; 症 状积分 ; 有效率
D O I : 1 0 . 1 4 1 6 4  ̄ . c n k i . c n l 1 - 5 5 8 1 / r . 2 0 1 5 . 1 8 . 1 9 6
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川芎 1 0 g 、鸡 血藤 3 0 g 、丹参 1 5 g以及桃 仁 1 0 g; 如患者肝
阳上 亢 , 则增加生牡蛎 3 0 g 、鸡 血 藤 3 0 g 、丹 参 1 5 g以及 桃
仁 1 0 g; 如患者伴 有球 结膜水肿 、头痛 以及项强 , 则增加益 母草 1 5 g 、牛膝 1 5 g以及泽兰 1 5 g; 患者大便通 畅后 , 可去 选择本 院 2 0 1 2年 7月 一 2 0 1 3 年 7 月 收治 的
皮1 0 g以及黄苓 1 2 g; 如患者为津亏体弱年老者 , 则增加生
地黄 1 5 g 和麦 门冬 1 5 g; 如患者伴 有严 重瘀 血征 象 , 则增加
残率和死亡率 , 给人们 身体健康 和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1 J 。 为探讨 中风急性期 的最佳疗 法 , 作 者对本 院收治 的 3 9例 中 风急性期患者应 用化痰通腑汤治疗 , 取得显著疗效 , 具体报
・
2 5 4・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5 年9 月第9 卷第 1 8 期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S e p 2 0 1 5 , V o 1 . 9 , N o . 1 8
通腑泄浊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体会

通腑泄浊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体会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归中医“中风”、“大厥”、“薄厥”等范畴,属内科急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治疗方面多以滋阴潜阳、镇肝熄风、豁痰开窍为主要法则。
笔者通过近年来临床实践效法应用,但疗效不佳,而运用通腑泄浊法治疗则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具体诊治体会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如下。
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52岁,农民。
患者下午在田间劳动时突然发病,初感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继之出现头痛呕吐,随后不省人事。
家属急送我院求治,入院前急行脑CT检查证实左基底节区出血,量约15ml左右。
遂以“原发性高血压并脑出血”收入院。
西药给予甘露醇、复方降压片、氨甲环酸、能量等对症支持治疗,3天后病人仍处于昏迷状态,病情不见转机。
请求中医会诊治疗。
会诊症见患者体态较胖,昏朦嗜睡,呼之不应,鼾声气粗,喉间痰鸣,口角流涎,按之腹部胀满,尿色黄,自发病以来一直未解大便,舌质暗红,舌苔秽垢黄腻,脉弦滑微数。
中医辨证属痰浊蒙蔽清窍,热结肠腑。
治宜豁痰开窍、通腑泄浊。
方以凉膈散加减。
处方:大黄10g,黄芩15g,瓜蒌15g,芒硝10g,胆星10g,半夏10g,菖蒲15g,甘草8g。
日1剂,水煎两次,取药液450ml,3次/日经鼻饲管注入,2天后患者排恶臭大便数次,又服1日后患者神志渐清,观其舌苔黄厚秽垢已去。
又以上方去芒硝、大黄减量、加白术6剂,患者语言开始恢复但言语褰涩,右侧肢体软而无力。
后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调理2周诸证恢复后出院。
例2:患者,女,59岁,铁路退休职工。
患者于当天清晨上厕所大便努挣时突感尖锐剧烈头痛,伴呕吐,昏仆在地,四肢抽搐被家人发现后送来我院急诊抢救。
2年前曾患蛛网膜下腔出血1次,经住院治疗后痊愈出院。
查体T 36.8,P 92次/分,R 15次/分,BP 14.9/9.86,急性痛苦病容,意识障碍,颈有抵抗,四肢肌力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腹稍膨,舌质紫暗,舌苔黄厚腻而燥,脉弦滑有力。
从“通玄府”法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相关性探讨中风病的临床证治

作者简介 :陈媛媛( 1 9 9 0 一 ) , 女, 陕西延安人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针灸治疗脑病的基础与 临床研究 。
Am信作者 : 林咸明 , E - ma i l : l i n x i a n mi n g 6 6 @1 2 6 . c o n
3 8
第4 期
穴位针刺后的影像学特征研究表明嘲针刺内关穴能激活大脑颞叶额叶针刺三阴交穴可引起大脑双侧额下回颞中回中央后回和同侧顶上小叶岛叶以及对侧中央前后回平均信号强度升高中枢神经得以进行信息整合从而调节人体功能
第3 8 卷第 4期 2 0 1 5年 8月
云南 中医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u n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r a d i t i o n l a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V0 1 .38 NO .4 8.201 5
从“ 通 玄府" 法与“ 醒脑 开窍" 针 刺 法 的相 关 性 探 讨 中风 病 的 I 临床 证 治
陈媛 媛 ,周 慧 ,张 江松 ,林 成 明△
( 浙江 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 1 0 0 5 3 )
摘要 :本 文以中风病为例 , 对“ 通玄府 ” 与“ 醒脑开窍 ” 这 种治疗原 则的相关性进 行探讨 , 以期把 “ 通玄府” 之法在
主, 疏通经络为辅 , 配合科学 的取穴配方与手法 量
学操作 。 其中内关为心包经络穴 ; 人 中位于督脉上 ,
则会 目无所见 , 耳无所 闻, 鼻不闻臭 , 舌不知味……
百病 由生
¥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 8 1 3 7 3 7 5 8 )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4 — 2 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大,双手抱头,肝脏 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 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 激造成更大损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治 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 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等 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 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 刺的手法,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5)安神法治疗小遗尿
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益气、敛肺缩泉诸法。 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 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 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 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一.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于老年性痴呆; 二.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 药及支持疗法。 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四.“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 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通腑泻下法论文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论文:“通腑泻下法”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体会

通腑泻下法论文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论文:“通腑泻下法”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体会【主题词】通腑泻下法/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药疗法“脑出血”属于祖国医学的“中风”(中脏腑)病的范畴。
因起病突然又称“卒中”。
在其昏迷期间称为“扑击”、“大厥”、“薄厥”。
故《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复返则死”。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脑出血急性期除昏迷、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外,常伴有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等腑实积热之症。
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早期运用“通腑泻下法”疗效显著。
而大黄作为通腑必用的药物,对减轻脑水肿,防治中枢性发热及消化道出血,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具有良好的作用,现总结如下:一临证辨治、既病防变脑出血急性期,属于实证尤多,但以腑实积热最为多见。
除神昏,偏瘫、失语外,以腹满而胀,大便干结,苔黄腻,脉弦滑数为主要特征。
本病急性期内多伴有不程度的中枢性发热,体温波动在38.5℃~40℃。
我们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除立即给予抢救(脱颅降压、镇静安神)外,配合物理疗法(冰枕降温),同时早期就运用“通腑泻下法”,以防其变。
二掌握时机、未病先防临床上多数脑出血急性期,有的入院就开始出现腹胀,便秘,苔黄厚腻等腑实积热之症,此时应予“通腑泻下法”及时清除痰热积滞,以免病邪日盛积重难返。
但有的患者初期腑实积热不明显,也应投药在先,即未病先防。
如部分脑出血急性期的病人,初起病时大便尚通,但逐渐转为便干或秘结,腹坚实,轻者烦躁不安,重者腑实邪盛痰热内扰心神而致神昏谵语,如能及早运用通腑泻热,则腑通神安,气血调顺,若误失良机,变证迭起,实不可取。
三治疗方法在脑出血急性期,如患者伴脘腹胀满,息粗痰壅、神昏谵语或烦躁不安等症。
其病机是痰热互结,阻于中焦,升降失调,传导失司,致腑气不通。
此时除实施抢救方案外,应配合通腑泻下,直折火势,方能转危为安。
通腑化痰胶囊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30例

中图 分 类 号 : 2 5 2 R 5 .
文 献 标 志 码 : B
近年 来 , 内脑 卒 中 的发 病 率 为 2 7 1 国 1/ 0万 … ,
其 中 脑 出 血 占 4 % , 于 国外 报 道 的 5 ~1 %。 0 高 % 0
共治 疗 3 0例 , 中男 2 其 2例 , 8例 ; 龄 最 大 女 年 7岁, 小 3 8 最 7岁 ; 7例 为 急 诊 病 人 , 病 时 间 约 2 发
糖 、 感染 等对 症治 疗 。 1 疗 程为 5w 抗 个 。
3 疗 效判 定标 准【 J
缺 氧 的耐受 性 , 善脑 循环 [ 。生大 黄性 苦味 寒 , 改 4 ] 有 通 腑泻 热 、 血化 瘀 之 功 ; 南 星 苦 微 辛 凉 , 活 胆 有清 热
化 痰 , 风定 惊 的功 效 , 为君 药 。全瓜 蒌甘 微苦 而 熄 共
( <0.5 。 P 0 )
( ±S )
见表 3 。治疗 9W与 6W时相 比 , 两组 血脂 均 有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对 比
治 疗 组
对 照 组
5 讨
论
血 ; 金、 郁 白矾 以化顽痰 而 除湿 ; 以苦丁茶 、 并 草决 明 清 泄肝 热 ,本 草 纲 目拾遗 》 为 苦 丁茶 可 活 血 。有 《 认
维普资讯
中 医研 究
20 06年 l 第 l O月 9卷
第1 O期
T M R sO t e 20 o.9N .0 C e . c br 0 6V 11 0 1 o
胆南 星 、 瓜 蒌 、 枳 实 、 丹 参 组 成 , 药 制 字 全 炒 野 豫
有改 善 , 差异 无显 著性 ( 但 P>0 0 ) .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组 2 2例 。 其 中男 性 3 4人 , 性 2 女 0人 。 年 龄 2 9
~
7 8岁 , 程 l ~ 1 d 最 大 出 血 量 5 ml 以上 病 h 4。 8 。
病 例 均 经 头 颅 C 或 M RI证 实 为 脑 出 血 。 治 疗 组 T 与 对 照 组 的 性 别 、 龄 、 血 量 如 表 l 3所 示 。 年 出 ~
医传 统 治 疗 方 法 进 行 比较 , 床 疗 效 显 著 提 高 现 临
总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
本 文 对 2 0 年 1月 1 日 至 2 0 00 0 1年 1 月 3 2 0
注 : 血 量 3 ml 上 者 为 大 量 , 1 3 ml 为 中 量 , 出 1 以 2 ~ 0 者 小 于 2 ml 为 小 量 , 血 量 的 估 计 是 按 照 P L C 0N 的 0 者 出 UL I 1
维普资讯
陕
1 4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Vo. 5. 12 No. 2 0 9 5, 0 2
J u n lo h a x olg fTr dt n l ie eMe iie o r a fS a n iC l eo a io a n s dcn e i Ch
两组 患者 平均年 龄 , t 验 无显 著性 差 异 ( 经 检 P>0 0 ) .1
具 有 可 比性 。 表 3 两组 患 者 出血量 比较 ( m1% )
特 点 , 效 较 差 。 我 们 采 用 通 腑 降 浊 、 脑 开 窍 法 疗 醒 配 合 西 医 脱 水 降 颅 压 等 处 理 , 疗 此 期 病 人 , 西 治 与
表 1 两 组 患 者 性 别 比较 ( % ) 例
2 治 疗 方 法 . 对 照 组 : 用 西 医 传 统 治 疗 方 法 。 以 甘 露 醇 采 即
脱 水 , 心肾功能 不全 者加 用速 尿。 并予 卧床 、 对 吸 氧 , 持 水 电 解 质 、 养 及 抗 感 染等 一 般 处 理 。 维 营 治 疗 组 : 根 据 病 情 予 以 一 般 性 处 理 和 适 量 甘 先
露 醇 脱 水 , 时 采 用 自拟 利 窍 宁 血 方 , 证 加 减 药 同 辨
物 治 疗 。 主 要 药 物 组 成 : 黄 l g 瓜 蒌 1 g, 南 大 O , 5 胆 星 1 g 竹 茹 l g 三 七 3 牛 膝 1 g 石 菖 蒲 l g 枳 2 , O, g, 2 , O , 实 l g 天 竺 黄 l g 生 地 l g 煎 服 方 法 : 药 加 O , O , O。 上
通 腑 降 浊 、 脑开 窍 法治 疗 急性 出血性 中风 3 醒 2例 疗 效 分 析
缪 峰 杨 晓凤 陕 西 中 医 学院 附 属 医 院 ( 1 0 0 720 ) 周 海 哲 陕 西 中医 学 院 2 0 0 0级 研 究 生 ( 1 0 3 728 )
提 要 采 用 通 腑 降 浊 、 脑 开 窍 法 治 疗 急 性 出A , 风 3 醒 zi  ̄中 2例 , 统 计 分 析 , 果 表 明 : 法 治 疗 急 经 结 该 性 出血 性 中 风 总 有 效 率达 8 . % , 照 组 总有 效 率 为 5 .9 , 示 该 法 治 疗 急 性 出血 性 中 75 对 90 % 提
行 为 干 预 、 眠 卫 生 教 育 整 合 起 来 使 用 , 往 有 意 睡 往 想不到 的效果 。
参考 文 献 1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ID 一1 . (C 0精 神 与 行 为 障 碍 分 类 > 范 (
肖冬 等 译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1 9 . 人 9 3年 9 月 第 一 版 .
日在 我 院 脑 病 科 住 院 的 5 4例 病 人 进 行 了 临 床疗 效
观 察 . 机分 为治疗 组和 对照 组。治疗 组 3 随 2例 对
计 算方 法 计算 出来 。 两组 患者 出 血量 比较 , x 经 检 验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Ch r s M M 。 r n g eM L。 o k GN .N o p r al e Ve o i u An u n ha ma
—c lgc lte t n flt oo ia rame to ae— l e im mn a . o y h s — i n f i J fPs c oo
风具有 重要临床意义 。
关 键词
通 腑 降 浊 ; 脑 开窍 ; 醒 出血 性 中 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R2 5 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0 )具 有 可 比 性 。 1,
中 医脑 病 , 代 医 家 皆 视 为 疑 难 重 症 , 以 急 历 尤 性 出血 性 中风 为 著 。 其 具 有 病 因 多 端 , 机 瞬 变 , 病 证 候 复 杂 , 展 迅 速 , 病率 、 残 率 和 死 亡 率 高 的 发 发 致
两 组 患者 性 别 比较 , X 经 检 验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 0
入 清 水 4 0 , 泡 3 分 钟 后 再 煎 3 分 钟 , 汁 0 ml浸 0 0 取
1 44~ 1 45
失眠症 的形成 因素非常复杂 。在治疗上 , 任何 单 一 的 做 法 均 难 以 产 生 良好 的疗 效 。 因此 , 根 据 应 失 眠 患 者 特 征 , 析 其 致 病 因 素 , 药 物 治 疗 , 理 分 将 心
m a i s . 99 : tc Re 1 9 46: 03 — 1 1 16.
3.S il n pema AJ ,Sakn s i P,Th r MJ.Tr ame t f opy e t n o
c r n c i s m n a b e tito ft e . le 9 7: 0: ho i no i y r r i n o i i b d S e p 1 8 1 s c me n